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自主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天人合一”属于什么观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天人合一”属于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想一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不是。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
2.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义两大阵营。
(3)知论。
【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3【连一连】探究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费尔巴哈反驳道:“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_第二课第一框_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主编:张勇审校:朱广华【学习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内容】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默写检测。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二课第一框。
二、结合学习的内容思考并掌握如下问题:(深刻的理解,准确的记忆,规范的表达)(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是和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注意:“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P.10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P.10 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P.11【注意:唯物主义不等于可知论,唯心主义不等于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3、。
三、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师生合作研讨:1.世界万事万物可分为两大类:思维和存在。
请列举。
2.自主回答,合作探究: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如何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决定—唯物主义一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决定—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知论二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不可知论四、总结提升: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而不能笼统的说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五、【当堂训练】【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六、作业()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3.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D.个人和他人的关系()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5@§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丁勇新课教案学生版-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广水一中丁勇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资料一:⑴唐朝时佛教盛行,慧能得了五祖弘忍衣钵,隐居在广东曹溪,待缘而化。
十余年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涅脖经》。
当时有风吹幡动,两个僧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
慧能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⑵从先秦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到隋唐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以及知行之辩。
①先秦的“名实之辩”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之争。
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
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
名是事物的概念。
名的作用在于指谓、描绘内容,名实的关系是“以名举实”,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名实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名实论和形式逻辑理论的发展。
后来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实”,认为名是用来指谓实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决定于实,一旦形成也不能轻易改变。
道家的观点是:“世界”既不是现实的社会秩序,也不是可以经验到的客观实际,而是超越经验的“道”和“无限”。
世界本是混沌的,是语言使其清晰了起来;世界本是黑暗的,是话语使其光明了起来。
是语言让世界变得可以言说,可以把握。
②天地万物、森罗万象之上有没有一个根本的终极存在?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根本是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还是无形无象、没有任何具体规定的东西?或者换句话说,天地万物的根本是“有”还是“无”?这是魏晋玄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是所谓“本末有无之辨”。
探究思考:中国古代哲学界的“心”“幡”、“神”“形”、“名”“实、“无”“有”、“理”“气”、“心”“物”、“知”“行”等具体指向虽各有不同,但对它们的关系思考都不可避免的触及到哲学中的什么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在所有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资料二:⑴仓央嘉措《见或不见》(原名:《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扎西拉姆·多多)你见或者不见我 / 我就在那里 /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 / 爱就在那里 / 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 /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 不舍不弃。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学案一体化班级姓名一、考点知识填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是本原,先有后有,决定。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是本原,依赖于,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决定。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和。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的不同回答。
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和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二、知识疑点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就是错误的,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课堂演练判断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1) 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2、理解(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及工具:1、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问题导学、讨论、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上课!学生:起立!老师好!(二)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那有人说哲学是研究人生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是研究“心与物”的问题,有的人说哲学是研究“形与神”的问题,也有的人说哲学是研究宇宙中大的问题,还有的人说哲学是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等等等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呢?我们研究来研究去,终于有了答案,哲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多,但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那这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
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预习10-12页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三)讲授新课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好,看到这里。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知识梳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唯心主义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③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在哲学发展史上,不仅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还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知识导学1.本课通过考查历史上先哲圣贤对宇宙、人生的不同看法,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哲学主张,领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感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和对立。
新人教版政治《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幽州的来源这样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回答人生的价值这样的实际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社会运行规则这样的现实问题。
你认为哲学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第一框主干知识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的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和_______的唯一标准;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和_______的标准。
【拓展提升】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存在与思维的辩证关系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⑵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包括存在决定思维以及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两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正确的回答。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_______和_______的基本问题。
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问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和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探究反思】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直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制定学习计划必须考虑学习实际,是学生能够自觉学习、成功学习的前提;企业经营者指定经营策略必须全面考察市场的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和企业内部的人、财、供、产、销情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答案速查:一、1.思维存在意识物质2.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同一性不可知论可知论二、1.首先遇到无法回避 2. 基本性质方向重难疑点探究1.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1.1对本课做了以下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1.《百舸争流的思想》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2课时。
2.本课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框题。
第一框主要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主要学习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形态等基础知识。
承接前一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知识.主要介绍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掌握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初步掌握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陕西咸阳中学:杨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理解: 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欣赏视频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哲理故事,《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学生思考:它们谁先动,谁决定谁?新课讲授: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探究一:学以致用——辩一辩哪些属于唯物主义?哪些属于唯心主义?说明理由?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存在就是被感知”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E.巧妇难为无米之炊F.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探究二:“庄惠之辩”思考:人的思维能否正确的认识存在?(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观看视频——“锲而不舍人类探索火星之路”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教师总结:人类探索火星之路虽然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但是从中的收获较多,说明这个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高中思想政治_《哲学的基本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必修3.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3、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袋。
3、检查、批阅学案预习情况。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课标,问题导学。
1.水墨画“平沙落雁”引发哲学兴趣,歌曲《怒放的生命》导入新课,2、呈现材料:用PPT向学生呈现课程目标。
使得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观看、讨论、发言分组讨论、展示获取网络资源,展示视频新课综合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拓展探究:1、在人造物问题上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还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2.“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一说法对吗?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精炼、条理化的语言对世界的本原形成深入的理解。
合作探究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采用问题导引、讨论等教学法。
围绕所创设的情景,探究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辨析深化: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学生观看动漫视频后辨析、发言讨论,共同探究展示。
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的故事利用电子档案袋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课件,总结探究的观点,深化认知,回归教材,明确世界的本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区别。
多媒体展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动漫故事结合课件,及相关图片总结学情分析高二的同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综合以及演绎归纳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但哲学的核心素养还没养成,因此开展哲学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极好。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本课概况:本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分析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并对其全面看待,然后分析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
二、知识结构: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2.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知识要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反馈练习(一)、不定项选择题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二)、简答题:15.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知识要点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图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比较图二.反馈练习(一).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休谟
康德
(18世纪英国) 18世纪英国) 世纪英国
休谟的不可知论: 休谟的不可知论:
• 一是关于物质对 一是关于物质对 象和上帝是否存 象和上帝是否存 在不可知; 在不可知; • 另一个是关于经 验之间因果关系 普遍必然规律) (或普遍必然规律) 是否存在不可知
(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 德国)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例析探讨: 例析探讨: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 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 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 聚精会神听讲。忽然, 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 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 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
(有无同一性)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谁为第一性) 谁为第一性)
承可知论
练习: 练习:
A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政治必修四人教新课标第二课百舸急流的思想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2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二、能力目标
能通过生活实例,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与学】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后请学生回答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的问题。
二是的问题,即
的问题。
2、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什么哲学问题的思考?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①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后请学生总结所阅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
②请学生们谈谈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的问题。
它贯穿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决定着。
高二政治教案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2、理解目标(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运用目标(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难点)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
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
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
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
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the f irst frame Philosophy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
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对思维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通过汇集资料,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法指导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
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学习哲学知识与领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维方式,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就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等,而我们的思维智慧和思维能力就会在这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2.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学习本课的内容就要运用第一课学习的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结合事例进一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从中体会学习哲学对我们生活的指导作用。
3.建议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学点哲学史。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哲学智慧是哲人在追求哲理的实践中取得的智慧之果,在哲学史中充满了人类的无穷智慧。
二、知识点拨本课第一框讲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一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要准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这一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3.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例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a.意识能否正确地认识物质b.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否统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的理解。
要注意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和关系,a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c项强调的是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项强调的是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
正确答案为b。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人类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共同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题: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理解。
④选项绝对化,应舍弃。
③选项没有涉及我们的生活问题,也应舍弃。
①②项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答案。
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自评(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是()a.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b.研究人生问题c.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3.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即()a.世界观和方法论b.思维和存在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学生要面对和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关系……各行各业的人们做工作都有一个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
这说明()a.学习哲学能很好地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生活的目的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因为()①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③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但“心想”未必能“事成”。
在什么情况下,“心想”才可能“事成”呢?请以此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明清之际的哲学家王夫之提出:“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用你学过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谈谈上述观点中“道”与“器”的关系。
四、能力拓展1.列举事例,分析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讲“眼见为实”。
你同意“眼见为实”吗?为什么说“眼见”与“为实”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五、相关信息(一)“思维”和“存在”的哲学含义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
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意识、精神。
存在,指“有”,既包括物质的东西,也包括精神的东西。
对于思维而言的存在,是物质的同义语。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从理论上看,尽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发生研究重点的转移,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首先,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
其次,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本体论上表现为二元论,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理论无非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三)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说:“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解释。
在中国哲学中同样存在着哲学基本问题,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天人关系和名实关系是先秦至两汉时期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
天人之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始终,哲学基本问题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天”是指自然界还是指主宰万物和人事祸福的天命?人能否对天(自然)有所作为?所谓“天命”,是将天奉为人格化的神,认为天有意志和意识,世界是按其命令建立和发展的,还是把它看作是自然运动发展的规律,从而赋予它以物质存在的意义?因此,关于天是自然界还是神意的天命的讨论就蕴含着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探究。
名实之辨是讨论名称、概念与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名称、概念是思维的形式,因而名实之辨显然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名称、概念是实在事物的反映还是先天就有的?名称、概念能否正确地反映以及如何反映实在事物?有无之辨涉及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万物的本体是物质世界本身还是在物质世界之外?形神关系表现为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主体的精神与物质性的形体哪一个是根本的问题。
与名实之辨相比,有无之辨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就由思维的形式(名)和思维的对象(实)的关系,转向思维主体自身和物质的关系,这无疑是更为深入了。
理器问题是与道器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道”与“器”相对,道是抽象的普遍性的概念,器是具体的特殊事物,道的含义与“理”相同,器的构成元素是“气”,因而道器问题可以归结为理气问题。
当时的心物之辨和知行问题紧密地联系着,因为心和物即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认识)和行(实践)的反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