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作者:郁柳青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3期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心理分析角度对《黑王子》中布拉德利对朱莉安的爱恋过程进行解读,尝试用超我、本我和自我的概念来体现布拉德利从克制到痴狂,再到释然的心路历程,在细解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同时突出“成长与救赎”这一主题,意在指出布拉德利对朱莉安的爱恋过程是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冲突与协调的精神之旅,最终,布拉德利在三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拥有了完善的人格,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救赎。

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成长救赎长篇小说《黑王子》是20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作家艾丽斯·默多克(1919-1999)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以自传式的手法回忆了58岁作家布拉德利与好友阿诺尔德的20岁女儿朱莉安的恋爱故事。

该小说内容丰富,叙事结构多变,具有多维度阐释的可能性。

一.超我压抑下的危机布拉德利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一个萌发、高潮和转折的过程。

布拉德利在其情感的萌发阶段选择去克制,试图从柏拉图式的爱情中寻求满足感。

这种高尚的精神恋爱的产生是由于受到了“超我”的管制。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超我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超我是每一个道德约束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倡导者”,超我依据道德原则活动。

超我的主要职能是“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最受社会谴责。

”布拉德利而言,“超我”对其的管制一方面源于社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源于其本人的道德坚守。

首先,布拉德利作为一名成熟理智的知识分子,深知自己与20岁朱莉安之间的这种老少恋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

正如他自己所坦言“现实世界拒绝这种爱情,因为它像犯罪一样——荒谬!”其次,布拉德利是“崇拜沉默的信徒”,他认为,沉默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因此他选择已沉默回应自己内心对朱莉安的爱。

“从发现自己爱上朱莉安那一刻起,我就清清楚楚地认识到,我千万不能对任何人宣布我的爱情。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心灵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的理论中,他探讨了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概念。

本文将逐步回答[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这一问题,深入探讨他的理论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

他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人的本性和冲动的力量。

它是无意识的,由本能驱使,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负责协调冲动和现实环境之间冲突的一部分。

它是有意识的,通过安排妥协和推迟满足来满足本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超我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部分,以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对自我和本我施加控制。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人格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冲突。

本我和超我在性欲、满足和道德之间产生冲突。

而自我则成为这两者之间的权衡者和调解者。

他认为,人格结构的平衡与健康取决于自我在满足本我和超我需求之间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层次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意识,分别是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是存储那些可以轻易带入意识的内容,是连接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桥梁。

而无意识则包含那些人们无法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和动机。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行为和个性是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包括潜意识的冲动和不可意识的冲突。

他认为,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源。

通过理解和解决无意识冲突,人们可以从潜意识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和心理的健康。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

他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同时存在着紧张和冲突。

意识层次则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其中无意识的影响是人们行为和个性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实现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1.引言1.1 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为后世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他的人格结构观是他重要的理论之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智过程,探讨了人类内心中的不同力量和冲突对个体行为以及人格形成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中,他将人类内心的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首先是本我,它是个体生命力的源泉,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是个体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追求满足和快乐,驱使着个体寻求满足欲望的方式。

本我不受道德和理性的限制,通过冲动和本能的表达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其次是自我,自我是个体的中心,是个体与外部世界和他人进行交互的媒介。

自我负责平衡个体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受到现实的考虑和道德法则的限制,通过思考、判断和决策来调节并满足个体的欲望。

最后是超我,超我是个体内心中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它内化了社会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超我代表内化的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对个体的行为和欲望进行监督和制约。

超我内部的道德标准可能来自个体所处的文化、宗教、家庭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力量和冲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个性发展。

个体在满足本我欲望和符合超我要求之间需要寻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也会随着个体成长和经历变化。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是一种解释个体内心结构与行为形成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析,他揭示了个体内心中的冲突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理解人类个性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视角。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个体心理疾病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id)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欲望。

是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永存的部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存在于无意识的深处,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libido)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本我遵循“唯乐原则”。

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如果受阻抑,就会出现焦虑。

显然这是一种儿童的思想、行为模式,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主要是本我。

2.自我(ego)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是人格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由本我发展来的。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而行动;另一方面,它又在超我的要求下,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principle)。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在本我和超我间起着中介作用。

它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采取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方法,以满足本我的需要而维持个体的生存,管制不被超我所容许的冲动,使两者保持平衡。

一旦“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不能调节的程度,就会以病理的形式,如焦虑、恐惧等表现出来。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是成人的思考模式。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次,是人格中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结构部分。

它是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的结果,具有通常意义上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

它大部分属于意识的,小部分是无意识的。

它用良心和罪恶感去指导自我行为,限制本我冲动,从而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principleofideal)。

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使个体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都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内疚甚至罪恶感。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形成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组成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比如: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部分的自己想做某件事,另一部分的自己想做另外一件事。

弗洛伊德因此创立了人格的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一、本我弗洛伊德认为,人刚出生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关心如何满足个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人格结构的生物成分。

比如:婴儿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去拿,无论这个东西属于谁。

2.然而现实生活中,想要的东西并不会全部得到,因此本我会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自身需要。

比如:婴儿肚子饿了,周围没有食物,本我就会开始想象食物,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要。

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大部分的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

事实上,人们常常无法察觉到本我。

二、自我在生命的初期,随着婴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结构的第二部分---自我,开始发展起来。

1.自我遵循现实原则,通过考虑情境现实性,控制本我盲目的冲动,调节本能与环境的关系,负责本我、超我与外界世界的联系,属于人格结构的心理成分。

2.现实中,由于本我的冲动并不为社会所接受,因此会对自我构成威胁。

自我的任务是将本我的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

3.自我不仅仅控制本我的冲动,还会以考虑后果的方式,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以减轻本我需要没有被满足的紧张感。

比如:小的时候,婴儿通过到父母的碗里抓取食物来减轻紧张状态。

逐渐长大后,他们懂得了社会的规定和约束,虽然饿的时候本我的冲动会驱使他去获取食物,然而自我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当的。

4.自我在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中自由活动。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曾说过:自我好像是骑在马背上的人,驾驭着这匹桀骜不驯的马(本我),约束着它前进的方向。

三、超我儿童5岁左右,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超我,开始形成。

1.超我代表社会的理想、价值观,尤其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个体行为的好坏与善恶有着道德规范的限制,通过抑制本我的冲动,说服自我以合乎道德方式来取代现实的目标,属于人格结构的社会成分。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先驱,他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概念,其中之一就是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并对每个层次进行详细的阐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智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的行为和体验。

这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我(Id)。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和基础的层次,它代表了个体内的原始冲动和欲望。

本我没有道德、逻辑或现实的概念,它完全由本能驱动,追求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本我的核心原则是快乐原则,它寻求立即的满足和避免痛苦。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感到饥饿时,本我会驱使他去寻找食物,无视其他因素。

然而,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存在使得个体需要适应现实世界的要求。

这就引入了第二个层次,即自我(Ego)。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中介者,它试图平衡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道德标准,以适应现实的限制和要求。

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行动,考虑到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和逻辑思维。

它帮助个体做出理性的决策,并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同时考虑到超我的道德约束。

自我可以被看作是个体与外界之间的媒介。

最后一个层次是超我(Superego)。

超我是道德和伦理的代表,它内化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期望和规范。

超我代表了个体内部化的父母形象和社会价值观念,它评价个体的行为并提供内部的道德指导。

超我的目标是追求完美和道德正确性,它努力阻止本我的冲动,并制定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这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而复杂的。

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内心的焦虑和冲突感。

自我则扮演着平衡和调解的角色,试图满足本我的需求同时符合超我的道德标准。

这种平衡可能是一个持久的挑战,因为不同层次之间的需求和冲突经常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些层次代表了个体内不同的心智力量,它们相互作用并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体验。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成长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分析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份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类最原始的部份,包含了个体的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人格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代表了个体内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经历的五个心理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繁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冲突和心理需求相关。

- 口腔期:从出生到约1岁,婴儿的重点关注点是口腔区域,满足口腔冲动和需求。

如果在这个阶段经历了满足和安全感的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口腔冲动过度或者不足的心理问题。

- 肛门期:1岁到3岁,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物。

如果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过度严格或者宽松的管教,可能会导致个体控制欲望和秩序的问题。

- 繁殖器期:3岁到6岁,儿童开始对繁殖器区域产生兴趣。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经历所谓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并通过解决这些情感冲突来建立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 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前,儿童的性冲动相对较弱,注意力转向学习和社交活动。

- 青春期:青春期是性成熟和性身份建立的关键时期,个体需要解决性冲突和自我认同的问题。

3. 弗洛伊德的谨防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谨防机制:-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冲动或者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或者不愿面对某些真象,以保持自我安全感。

- 退行:回到更原始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冲突。

- 反抗:将冲突和焦虑转化为对立和反抗的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权益。

4. 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和转移分析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人格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内心深处的思维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结构模型中。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本我。

本我是一个人最原始和基本的部分。

它存在于人的无意识中,是个人的冲动、欲望和本能的来源。

本我主要由两个驱动力组成: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命本能主要与生存和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有关,如食物、水和性欲。

死亡本能则是一种自我毁灭的驱动力,使人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置于危险的环境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自我。

自我是个人内心的意识,是个体与外界进行交互和适应的部分。

自我被视为哲学上的“我”或称之为“我”。

自我主要是通过对于本我和超我冲突的中介处理而存在。

它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的需求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超我。

超我是个人内心的道德意识,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的代表。

超我包括个体通过教育和社会化过程所学到的各种道德价值观念。

超我的作用是引导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并限制本我冲动的表达。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

当一个人的本我需求与超我的道德规范相冲突时,自我会出现以平衡冲突和达到内部稳定为目的的防御机制。

这些防御机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否认、投射、位移和幻想等。

除了结构模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还包括他对个人发展的理解。

他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阴道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在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不同的生理需求和社会化要求。

这些经历将对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总结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个体的无意识和潜意识层面。

他的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冲动和欲望对人的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试图解释个体为什么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病态行为。

然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现代心理学中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山东教师招聘网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在上一月的“每月一话”的复习指导中我们共同学习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论指导。

那么在本月的讲解中,我们将带领大家共同去学习人格发展中的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的学习。

这一部分在考试中其实考察的相对比较少,但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地区喜欢考察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一般来说考察的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别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结构,这三个结构在人格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知识点如下:(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这个人格其实可以理解为“欲望的集合体”,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行为都可以去做。

(2)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的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启动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抵消、投射、升华等。

这个人格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一个现实的人格。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我经常用一句话说,他就是每个人人格中的“白子画”,具备崇高的道德责任感。

其实这个知识点大家理解性的去记忆就行了,曾经有一个网络小故事也是来说明这个的,就是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两个小人,一个小白人和一个小黑人,其中那个小白人就相当于我们这里说的超我,小黑人儿相当于这里所说的本我。

进场这俩小人都在我们脑子中打架,为了缓解这俩小人的矛盾,所以每次都会有自我出来调和他们俩的矛盾。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人格结构的阐述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的最基本层次称为本我。

本我是人类天生具备的,它包含了人类的本能和冲动,是人类最原始、最基础的部分。

本我主要受到生物本能的驱使,追求满足和避免痛苦。

它没有道德约束和理性思考能力,只追求个体的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第二个层次。

自我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通过现实和理性的方式来应对外部现实和内部冲突。

自我是一个中介者,它试图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找到平衡点。

自我不仅要满足本我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和道德规范,以及现实情况。

自我具有理性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可以对冲突进行调解和抑制。

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

超我是人类对于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内化,它代表着个体内心的道德规范和理想。

超我形成于个体对于父母和社会权威的认同,包含了个体的道德标准和良心。

超我主导着个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本我的冲动进行抑制和约束。

这三个层次的人格结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心理世界。

它们的互动和平衡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当本我的需求与超我的道德要求产生冲突时,自我就会介入,通过理性思考和决策来处理冲突。

然而,由于个体的心理结构和经历不同,人格结构的具体表现也会因人而异。

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只有通过理解人格结构的互动和平衡,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并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理论16: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一、理论提出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并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品《梦的解析》。

二、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

本我包括许多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欲望(如,饥、渴、性、攻击等),其中以性和攻击冲动为主。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中发展而来的。

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一方面它要满足本我的原始冲动;另一方面它还要符合良心、道德等超我的评价,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满足个体需要。

自我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关系,有时候会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需要。

超我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

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是个体将特定文化下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等内化而成的人格部分,代表道德、良心和理性,管制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让个体因错误的本我冲动产生自卑感和罪恶感。

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

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调停者。

它既要千方百计使本我获得满足,又要受超我的监督,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个变态人格。

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黑王子》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作者:郁柳青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3期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心理分析角度对《黑王子》中布拉德利对朱莉安的爱恋过程进行解读,尝试用超我、本我和自我的概念来体现布拉德利从克制到痴狂,再到释然的心路历程,在细解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同时突出“成长与救赎”这一主题,意在指出布拉德利对朱莉安的爱恋过程是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冲突与协调的精神之旅,最终,布拉德利在三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拥有了完善的人格,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救赎。

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成长救赎长篇小说《黑王子》是20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作家艾丽斯·默多克(1919-1999)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以自传式的手法回忆了58岁作家布拉德利与好友阿诺尔德的20岁女儿朱莉安的恋爱故事。

该小说内容丰富,叙事结构多变,具有多维度阐释的可能性。

一.超我压抑下的危机布拉德利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一个萌发、高潮和转折的过程。

布拉德利在其情感的萌发阶段选择去克制,试图从柏拉图式的爱情中寻求满足感。

这种高尚的精神恋爱的产生是由于受到了“超我”的管制。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超我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超我是每一个道德约束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倡导者”,超我依据道德原则活动。

超我的主要职能是“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最受社会谴责。

”布拉德利而言,“超我”对其的管制一方面源于社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源于其本人的道德坚守。

首先,布拉德利作为一名成熟理智的知识分子,深知自己与20岁朱莉安之间的这种老少恋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

正如他自己所坦言“现实世界拒绝这种爱情,因为它像犯罪一样——荒谬!”其次,布拉德利是“崇拜沉默的信徒”,他认为,沉默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因此他选择已沉默回应自己内心对朱莉安的爱。

“从发现自己爱上朱莉安那一刻起,我就清清楚楚地认识到,我千万不能对任何人宣布我的爱情。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探讨了人格的结构、动力和形成的过程。

以下是对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详细解释。

1.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主要部份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id)是人格的原始部份,它是无意识的,驱使着个体的基本冲动和欲望,追求满足和快乐。

本我没有道德观念,只关注个体的本能需求。

- 自我(ego)是人格的现实部份,它是理性和决策的中心,通过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自我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具有道德观念和规则。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它代表着个体内部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超我是个体的良心,通过内化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来约束自我和本我。

2. 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心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区域和心理冲突相关。

- 口唇期(0-1岁):婴儿通过口腔活动来获得快乐和满足,如吮吸、咀嚼等。

主要冲突是断奶。

- 肛门期(1-3岁):幼儿通过控制排泄来获得满足感。

主要冲突是训练如厕和控制排泄物。

- 阴蒂期(3-6岁):幼儿开始发展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主要冲突是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 潜伏期(6-12岁):在这个阶段,个体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关注于学习和社交。

主要冲突是性欲冲动的抑制。

- 繁殖器期(12岁以上):青少年开始经历性欲的再次觉醒,追求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主要冲突是建立健康的性关系。

3. 心理谨防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不同的心理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

-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冲动或者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归咎于他人。

- 拒绝:拒绝接受现实或者不愿意面对内心的冲突和欲望。

- 退行:回到更早的心理发展阶段,以逃避目前的冲突和压力。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各个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他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格的这三个部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

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例如,有一个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票。

你借还是不借?借吧,怕朋友还不了钱(本我);不借吧,又怕说你对朋友不讲义气(超我)。

于是你对朋友说:“我怕你炒股票亏本,背上债务,所以,决定不借钱给你”(自我)。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背上“不讲义气”之名。

这就是自我在人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代表社会的道德、价值的要求,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

超我是在大约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超我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使人的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按道德的或至善的原则行事。

例如你无意中抬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钞,还有一份医院给病人家属的病危通知书。

你家里小孩上学正需要用钱,假如把这笔钱占为已有,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可以不为人所知。

你藏好钱包,急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走多远,你又想,这是别人的救命钱,现在失主正万分着急呢。

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

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

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1)“本我”,是人的本能,包括生活本能和死亡本能。

这是一种生物冲动,是人的原始力量的来源。

它属潜意识范围,按照快感原则,要求满足原始本能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延续个体和种族生命的本能是“生活本能”,或者称为里比都。

他还认为人类除有“生活本能”外,还有一种项亡本能”。

它包括“自我毁灭”、破坏性、侵略性等冲动。

本我包括人的生活本能和死亡本能。

由于译名不同,它又被称为“意底”或“伊德”。

它属于潜意识范围,不受理性、道德、法律和各种社会习惯的约束。

如果仕它自由泛滥,就可能造成危害社会和个人的严重后果。

(2)“自我”,这是人格结构的表层。

它是现实化了的本能。

婴儿最初只有“本我”。

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懂得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顺利地满足“本我”的要久于是形成了“自我”。

本能始终是为了要达到追求快乐的目的,但是通过它的教师——必然性的教育,使它接受了事实的原则。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是:“这个原则说到底也是以快乐为目的的,不过由于考虑到事实,是被延续和减轻了的快乐,“自我”是保护个人的精神调节因素,它控制“本我”,以免本能肆元忌惮,造成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代表不可遏制的欲念,“自我”代表理智和深谋远虑。

1(3)“超我”,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它是人格结构中的——个组成部分。

“本我”所遵循的是快感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在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时,发现许多病人由于自己违反了社会道德而深感内疚,甚至有一种犯罪感。

可见在他们的人格结构中有“超我”的部分。

这是人和动物不同之处。

动物有本能。

在和环境的接触中,也多少发展了“自我”。

但“超我”却是人类所特有的。

“超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常所谓的“良心”,另一方面是“自我理想”。

儿童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不仅发展了“自我”,而且逐步有了明辨是非的道德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在冗长的儿童时期,正在长大的人依赖父母生活,留下一个沉淀物。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 -回复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 -回复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阐述-回复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界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其中包括对人格结构的阐述。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同时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对这三个系统的阐述,并分析它们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中括号内的内容,以使文章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对本我的阐述。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部分,它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是人类天性的表现。

]本我的运作方式是根据快乐原则,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原则。

它不受道德、伦理和现实的约束,完全按照个体的欲望来行动。

本我是无意识的,它的欲望和冲动往往是不受知觉或理性控制的。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弗洛伊德对自我的阐述。

[自我是相对于本我而言的,是人格结构中的中介者。

]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运作,即考虑外部世界的实际情况,以达到满足本我欲望的目标。

自我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理性,它能识别并适应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自我通过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来维持个体的平衡。

最后,我们来探讨弗洛伊德对超我的阐述。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代表个体内部的道德和伦理约束。

]超我受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它是个体受到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内化。

超我内部包括了个体对于什么是对和错误的价值观念和判断。

超我的目标是调节本我欲望和自我现实需求之间的冲突,以维持个体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

这三个系统在个体内部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一致的人格结构。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个体的生活中会不断地进行调节和变化。

]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我是主导力量,随着个体的成长与社交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逐渐发展和强化,逐渐取得对本我的控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本我的冲动和欲望仍然会冲击自我和超我的限制,进而产生个人冲突和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述评姓名:朱淳院系:法学院年级:2012级学号:2012211575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它没有秩序可言,只是遵循着“快乐原则”,它完全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如为了追求性需求而奸淫妇女,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去抢劫等等。

本我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

所谓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

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

自我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所谓的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对父母道德行为的学习,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善良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本我在于追求快乐,自我在于追求现实,超我则在于追求完美。

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限制本我谴责自我。

自我不仅要满足本我需要,而且还要保证这种需要没有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扮演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

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一、人格结构1.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

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等,是一种强烈的原始冲动。

本我的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而不会顾及现实的限制。

故而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2.自我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一般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就必须顺应现实,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满足,因此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扩大与外界的交往,逐渐学会了不能完全凭冲动随心所欲,而必须要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的功能是去寻找能够满足本能需要的现实的方法。

故而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例如,当孩子在练习走路时,他能够抑制随便行走的冲动,考虑什么地方可以避免碰撞,这就是自我的控制作用。

弗洛伊德把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了运动的力量,而骑士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马的权利。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

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自我理想,即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是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

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道德原则。

在生活中,可以满足本我需要的解决办法并不是都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

当一个饥饿的孩子偷吃了一块烧饼后,他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而道德就是超我的成分,它告诉孩子该怎样去做。

在道德心的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做了违背道德的事情后,他们会产生羞愧和负罪感。

超我的另一个成分是自我理想,它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反映着儿童生活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即社会化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

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

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 啊 ,能 与你 生活 在 同一 座城 市 中
, ,
… …
伊 德 认为 本我 有先 天 的本 能 、基 本
欲望 组成 ,如饥 、渴 、性 等 ,它 和 肉体 联 系着 , 肉体 是 它 的能 量 的源 泉 。本我 遵循 快乐 原 则 ,不顾 社 会 的伦 理道 德 和客 观现 实 的环 境 ,追 求本 能 的快乐 时 它 的唯一 目的 。 布拉 德 利 的本我 发 展经 历 了从 潜 伏 期 到爆 发 期 两 个 阶 段 。 首先 ,


布 拉德 利 对爱情 的追 求并 不 是

徒 ,传 统 、拘谨 而墨 守 成规 ,对 自 身有 着 严格 的道 德要 求 。 因此 ,老 少恋 对 他来 说是 一种 禁 忌 。这一 点 可 以在 他对 妹妹 前夫 的第 二 次婚 姻 的态度 上得 到体 现 : “ 这个 丈 夫将 老 妻换 成个 年轻 姑娘 ,却 未受 到任 何惩 罚 ,我 感 到这是 对 我 的侮辱 。 ” 因此 ,虽然 爱 已萌 发 ,但他 仍选 择
岁 作家 布拉 德 利与 好友 阿诺 尔 德 的 2 O 岁女 儿朱 莉 安 的恋爱 故 事 。该 小
说 内容 丰 富 ,叙事 结构 多 变 ,具 有 多 维度 阐释 的可能 性 。 超 我压 抑 下的 危机

利期 盼 已 久的 突破 ,是其 进 入 …个 全新 的世 界的 开端 。然 而 ,在 此之 前 ,布拉 德利 不 得不 接 受一 些 严 峻 考验 。这种 “ 超 我 ”管 制下 的 状态 看 似完 善却 危机 四伏 ,是 一 种 没有 经过磨练的 “ 完善” 。要 想 形 成 完 善 的 人 格 ,必 须 经 过 危 机 的 考 验 。
程 ,在 细 解 主人 公 心 理 变化 的 同 时 突 出 “ 成 长 与救 赎 ” 这 一主 题 ,意 在 指 出布 拉德 利 对 朱莉 安 的 爱 恋 过 程 是 场 本 我 、 自我 和 超 我 之 间相 互冲 突 与协 调 的精 神之 旅 ,最 终 ,布 拉 德 利 在 三 者之 间找 到 了平 衡 点 ,拥 有 了
寒 光 渐渐 被扑 灭 ,布 拉德 利 打破 r
沉 默 ,不 再满 足 于精 神恋 爱 ,对 朱 莉 安 从精 神需 要转 向肉体 需 要 。这 种 转 变是 本我 侵袭 后 的后 果 。 弗洛
“ 超我 ” 的管制 使 布拉 德 利沉 浸 于柏 拉 图式 恋爱 的快 乐 中 。
美 的倡 导 者 ” ,超 我依 据 道 德 原 则

完善 的人 格 , 实现 了 自我 的成 长 与救 赎 。 关 键 词 :人 格 结 构 理 论 成长 救 赎
长篇 小说 《 黑王 子》 是 2 0 世 纪 后 半期 英 国著 名 作 家 艾 丽 斯 ・ 默 多 克 ( 1 9 1 9 — 1 9 9 9 ) 最 重 要 的作 品之

克制 。
步 到 位 的 ,而 是 经 过 了一 个 萌
发 、高潮 和转 折 的过 程 。布拉 德 利 在 其 情 感 的 萌发 阶段 选 择 去 克 制 ,
试 图从 柏 拉 图式 的爱 情 中寻 求满 足 感 。这种 高 尚 的精神 恋爱 的 产 生是
个最 直接 的潜 在 危机 就是 人 的 本
活动 。超 我 的 主要 职能 是 “ 抑 制本
我 的不 容 于 社 会 要 求 的各 种 行 为 , 特别 是性 欲 和攻 击行 为 ,因为 这两 种行 为 最受 社会 谴 责 。 ” 布拉 德利 而 言 , “ 超我 ” 对其
的 管 制 一 方 面 源 于 社 会 道 德 的要
“ 你 的存在 足 以令 我快 乐 ,我 的快乐 就 只是 因为 你 !我是 多 么骄
“ 从 发现 自己爱 上朱 莉 安那 一 刻起 ,我就 清清 楚楚 地认 识 到 ,我 千 万 不能 对 任 何 人 宣 布我 的爱 情 。
对这 一 点 ,我 的认识 之 快甚 至连 一 秒钟 都 没有 延误 。 ” 此外 ,布拉德 利 还是 一 名清 教
种 意料 之外 的形式 呈 现 的布 拉德
认为 ,沉 默 才能 保持 自己的 尊严 和
力量 。因此 他选 择 竭 ,而朱 莉 安 的 出现 在 他 身 』 激发 出了前所 未 有 的灵感 。 这一 切改 变均 表 明 朱莉 安 是 以


小 说 以 自传 式 的手 法 回忆 了5 8
与 此 同时 ,布拉 德 利 在待 人 处
事 和创 作 状态 方 面也发 生 r 极 大 的
求 ,另一方 面 源于 其本 人 的道 德坚 守 。首 先 ,布 拉德 利作 为 一名 成熟 理 智 的知识 分 子 ,深知 自己 与2 0 岁 朱 莉安 之 间 的这种 老 少恋 是不 被社 会 所 接 受 的 。 正 如 他 自 己所 坦 言 “ 现 实 世 界拒 绝 这 种 爱 情 , 因为 它 像 犯 罪 一样 —— 荒 谬 ! ” 其 次 ,布 拉德利是 “ 崇拜 沉默 的信 徒 ” ,他
性 中不 可 抑 制 的 “ 本我 ”对 “ 超 我 ” 的冲 击 。 二. 本 我侵 袭后 的痴 狂
在强 烈情感 的吞 噬下 ,理性 的
由于 受 到了 “ 超 我 ”的管 制 。依 据 弗洛 伊德 的人 格 结构 理论 ,超 我是
道 德 化 、理想 化 的 自我 , “ 超 我是 每一 个道 德 约束 的代 表 ,是 追 求完
王子) )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圃 郁柳青
内容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利 用 弗 洛 伊 德 的人 格 结 构 理 论 ,从 心 理 分 析 角度 对 《 黑王 子》 中布 拉 德 利 对 朱 莉 安
的 爱 恋 过 程 进 行 解 读 , 尝试 用 超 我 、本 我 和 自我 的 概 念 来 体 现 布 拉德 利 从 克 制 到 痴 狂 ,再 到 释 然 的心 路 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