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有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精选16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精选16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篇1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
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播放视频文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7)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血腥*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有的人》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1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比照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比照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
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比照,2、3、4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局部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比照朗读。
【完美整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0有的人
20有的人一、概述:《有的人》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阳光品质渗透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表达的阳光心态。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熟悉诗歌的体裁本课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设备与资源: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2、供教师使用的ppt课件3、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4、有关甲虫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 人教新课标
20 有的人1.走近作者——臧克家人生标签:近代杰出诗人、作家,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生平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文学风格:诗的形式凝练、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律,诗风质朴、含蓄深沉。
作者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
2.导入设计(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
“赶快收殓,埋掉。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过13年,1949年10月19日,胜利了的中国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鲁迅的活动,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他瞻仰了鲁迅故居,写下了一首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板书)。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
(2)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民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他遭到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课堂精彩片段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日子里,臧克家从心里喷发出来这种情感,我们在思考,到底是鲁迅的哪一种精神深深地烙印在臧克家的心里?读了这首诗,你说——生:鲁迅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要联系我们的文本,我们的诗歌,我们的课本。
生:鲁迅爱戴群众的精神。
生:鲁迅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
师: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这让我们想起鲁迅的一首诗,你们都非常熟悉,里面有两句你们非常难忘的两句诗,哪两句?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教版六上第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上第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文本细读(一)关于诗歌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被誉为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
诗中营造的意象与意境,能使人心灵沉浸乃至陶醉。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真切感人。
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能较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二)关于《有的人》诗作从鲁迅虽死犹生的评价入手,在对比中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命观:一种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刻名字于石碑以求不朽,但他的生毫无意义,他死后人们很快就会把他忘掉;一种人俯下身子为人民当牛做马,情愿做草原上的野草等待地火燃烧,他的生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活,他死后人民永远也不会忘掉。
借助对比,“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豁然显现,在讴歌鲁迅的同时,也在讴歌那些与鲁迅同样品质的人,这就拓展了诗作的思想宽度,而显示出它的普遍性意义。
《有的人》文字不长,平白如话,且用典很少(关于“孺子牛”和“野草”的两个用典,其实不把它看成用典也是能够理解的),在诗的表面意思的理解上是不成问题的,但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
(三)关于作者与《有的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
鲁迅支持的《作家》杂志约臧克家写首诗,他哀悼深情写下了第一篇纪念鲁迅的文字《喇叭的喉咙》(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从此以后,在每年的鲁迅祭日或诞辰日,臧克家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据不完全统计,鲁迅逝世后,臧克家共撰写纪念鲁迅的诗文达二十余篇,题材涉及到学术论文,如《鲁迅对诗歌的贡献》;诗歌,如《有的人》;散文,如《鲁迅写的纪念文章》;杂文,如《鲁迅遗嘱》等。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前准备:《有的人》课文朗诵与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十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再看老师板书课题。
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是为谁纪念谁而写的吗?2.你们认识鲁迅么?你印象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呢?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简短的话来描述一下他吗!二、介绍成诗背景:说得真棒,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老师收集的小资料,来了解一下鲁迅以及他生活的时代。
毫无疑问鲁迅是伟大的,但他生活的时代却非常黑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能隆重的纪念他,诗人臧克家便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听完后说一说录音中的小男孩读得怎么样?想超过他吗?教师适时进行鼓励。
3、自由读:引导学生自己模仿录音中的朗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1.读出你最喜欢的一段。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他启发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用比赛的形式,相互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点评,突出每节的感情与主旨,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领悟诗歌的含义。
3.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20《有的人》教案2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有的人》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本文经过精细校对后的,大家可以自行编辑修改,希望本文给您的工作或者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希望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足的地方请您留言提出,谢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赛课教学设计_0
20*《有的人》一、教学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课前准备:1、学生制作预习的思维导图。
2、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题,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三)、预习检测。
1.诗歌作者是:这首诗是为了纪念而写。
A.鲁迅B.臧克家2.“有的人”诗中指 1 和 2 的人。
鲁迅先生属于种人。
A.骑在人民头上的人B. 怕死的人C.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D.第一种E.第二种3.选择正确的读音。
臧 A.zāng B、cáng ()俯 A、fǔ B、bŭ()摔垮 A、kuǎ B、huă()(四)、师生共评预习思维导图,学习课文内容。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交流韦恩图。
(七)、质疑。
(八)课堂检测: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A正确 B错误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A正确 B错误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A正确 B错误(九)拓展练习:仿写诗(十)布置作业:(自选一种)1、诵读这首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运用提问、引导、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提高思维品质。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氛围。
4.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历史背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有的人’代表了哪两种人生态度?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讨论话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四)课堂练习,500字
b.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c.重视读写结合,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收集与鲁迅先生相关的资料,如生平事迹、代表作品等,以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新课标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刻内涵;2、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3、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体会诗歌中多重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
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
二、详解课文。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点拨: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点拨:“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4、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诗中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5、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6、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三、诗歌特色分析。
诗歌是一种抒情性的文学体裁。
它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要表现一个主题。
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发表议论时,与其它文体的不同之处在于:1、深邃独到的哲理色彩。
深入独到的哲理色彩是本诗的又一显著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哲理性警句的提炼和使用上。
作者自己曾说过:“诗,要有警句,如果把诗中的每一个文字比作砖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
”郭小川也曾指出:诗“要有意味深长的,引人深思的警句”,本诗开头四句,即堪称诗篇的“梁柱”,这“梁柱”是诗人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的结晶,使人惊醒,引人深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新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新课件人教新课标版20.有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难点: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品读体会,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他又将人分成了几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简介作者。
写作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地主阶级和达官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狗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期“流芳百世”。
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
而人民,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20.有的人二、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交流: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③指导朗读。
(2)学习诗歌Secord、三部分。
①指名朗读Secord、三部分。
②思考:第2小节与第5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3小节与第6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4小节与第7小节有怎样的关系?(对比。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③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把他摔垮”,打倒、推翻;“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
20《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朽、情愿”等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懂得为人民服务将得到永生。
教学重点: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同时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对比表达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诵法、补充资料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鲁迅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了。
就是这样一位民族的硬骨头,引领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可是,我们又怎能忘记这样一位民族的英雄呢?十三年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咱们一起去学习这首诗歌,认真体会作者所包含的感情。
(板书课题:20、有的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
臧克家:(1905—2004),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
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
主要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
2、了解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3.自由阅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标出诗歌的小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播放朗读录音。
指名朗读,正音。
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
20有的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鲁迅一心只为人民大众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3、了解诗歌运用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好处。
学习重点:学习鲁迅一心只为人民大众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学习难点:了解诗歌运用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好处。
一、导入我们心中的鲁迅是一个有着崇高品质而让我们崇敬的人。
今天我们再在一起学习一篇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会上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导学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任务: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
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
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
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
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共同意见。
(这篇诗歌用对比的写法: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歌颂鲁迅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活动二:体会诗歌的写法活动任务:讨论“诗歌用对比的写法写了哪两种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
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
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
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
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共同意见。
(一种人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这里指反动统治者)一种人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情愿当野草的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这里指鲁迅和像鲁迅这样的人)。
诗歌用对比写法的好处是:能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冲突。
这首诗用对比的写法的好处是更加突出了鲁迅这种精神的伟大)活动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动任务:讨论“你愿做诗歌中哪种人?”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新人教
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新人教版
附送: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索溪峪的“野”教案人教版
【教材简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从山、水、野物、人四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课文篇幅较长,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自己觉得写的最好的地方自读自悟,做到放得开,读得精,悟得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3分钟)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
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3、抓题眼,引入研读。
4、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分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分钟)
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
2、指名汇报。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21分钟)
1、分组研读,交流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认真想一想,并批注体会,与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学习效果。
(1)赏析“山是野的。
”(边讲边出示课件)
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对比这几座山,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索溪峪的山“野”?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再具体描写。
)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
(2)汇报交流水“野”、动物“野”、人“野”的部分:
3、索溪峪山、水、动物、游人的“野”体现在哪里?
4、归纳写作方法
五、总结升华(3分钟)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
六、拓展延伸(5分钟)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自然美野
天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