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课程实施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全体性从广义上来讲,“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从狭义上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 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坚持素质教育“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3. 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基础课教学计划
基础课教学计划一、引言基础课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础课教学计划的设计,从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需求分析在制定基础课教学计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要求。
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疑惑、学习动机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目标设定在制定基础课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设定应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例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等。
四、内容安排基础课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应综合考虑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结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或主题,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采用讲授、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获取相关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学习评估基础课程的学习评估应全面客观,以确保学生掌握程度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作为进一步教学调整的依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八、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疑惑。
同时,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更好地接受知识。
九、学习方式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录制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录制实施方案一、前言基础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而课程录制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录制实施方案,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录制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三、实施步骤1. 课程规划: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确定需要录制的课程内容和范围。
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保证录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教学环境准备:搭建适合课程录制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灯光、声音等设备的准备和调试。
4. 录制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计划和录制方案,进行课程录制,保证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 教学效果评估:对录制的课程进行评估,分析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录制方案。
四、实施要点1. 确保教学质量:在课程录制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注重教学方法:在录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保障教学环境:搭建适合课程录制的教学环境,保证录制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和效果。
4. 完善教学评估:对录制的课程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录制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效果。
五、实施保障1. 教学资源保障:保证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和使用。
2. 教学环境保障:保证录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境的准备和调试,保证录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教学效果保障:对录制的课程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录制方案,保证教学效果和效果的提高。
六、总结基础教育课程录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一、引言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为了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针对特定课程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设计步骤和实施策略。
二、教育目标的设定课程实施方案的首要任务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具体指导。
在设定教育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能力和背景差异。
教育目标应该囊括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方面,并具有层次性和可量化性。
只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才能为课程实施提供清晰的方向。
三、关键能力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课程实施方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批判思维、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创新和创造力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学生的关键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学科的本质和发展需求。
课程实施方案应该充分利用多样的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内容。
内容的选择还需要注意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方案的核心环节。
教学活动应兼顾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的展示。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是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的效果和进展情况。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品、实践成果等。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七、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充当知识传授者、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八、学校和社区的支持课程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学校和社区的全力支持。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条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上音乐课程纲要
四年级上期音乐学科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设计教师:王玉娟一、课程目标感受与鉴赏:1.音乐表现要素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表现1.演唱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2.演奏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课程教学实施细则标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引言概述:课程教学实施细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具体细则。
制定和遵守课程教学实施细则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课程内容的确定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1.2 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详细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安排。
1.3 确定教材教辅: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2.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3 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量和探索,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量。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3.1 设立考核标准:明确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3.2 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3 提供有效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匡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管理的规范4.1 课堂管理: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效果的顺利展开。
4.2 教师管理:教师要遵守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保证教学质量。
4.3 学生管理: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和表现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指导。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5.1 教学效果评估: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教学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5.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细则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习效果。
希翼各教育机构和教师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课程教学实施细则,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
临沂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临沂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临沂小学的课程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2.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5. 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世界观。
6. 艺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7. 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意识。
三、课程实施。
1. 课程整合,各学科课程之间要进行整合,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创新,注重引入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具创新性和针对性。
3. 课程实践,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 课程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保障,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
2. 教材保障,注重选用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 设施保障,注重提升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保障教学条件的完善和安全。
4. 安全保障,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
五、课程评估。
1. 效果评估,定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等。
2. 满意度评估,定期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课程实施情况。
基础性课程实施要求
(一)、基础性课程实施操作要求:●生活活动操作要求:1、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2、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3、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
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资源利用:1、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
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
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
2、幼儿园的餐饮器具、盥洗器皿、桌椅床、衣帽架以及材料架等设施配备与安置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以及独立的使用。
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园内设施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不要过多干涉与包办代替。
3、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爱牙日”、“环保日”、“保护视力”等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不断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
运动:操作要求1、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严禁任何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表演、训练等活动。
小学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最新分享)
小学基础性课程、拓展性实施方案(最新分享2篇)篇1.小学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篇2.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篇1:小学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小学学校校舍教室宽敞,场地充裕,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施,为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较好的硬件保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校课程管理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基础性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
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4)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
2、课题带动,科研推动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
财务管理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知识上: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课程实施方案的要素
课程实施方案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的基础,它需要明确指出课程的预期效果和目标群体。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它需要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确定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以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它包括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
在确定教学资源时,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求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以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它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确定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以确保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确定评价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以确保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六、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它需要包括课程的组织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等。
在确定课程管理时,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实际需求,以确保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管理。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要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从而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广。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XXX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是根据《信丰县中小学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方案》制定的。
本方案包括六个方面:校情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
一、校情分析近年来,XXX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了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了学生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发展,开设了丰富的地方、校本和校外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构建了一系列新型课程模式,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理念XXX的课程建设理念是“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智慧成长”。
学校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课程文化平台,每位师生都在分享和传播这种文化。
学校是师生智慧的乐园,应该带给师生课程文化的快乐体验,使其认识自我,提高修养;创造传播课程文化的机遇,使其互助共进,智慧成长;培养传播文化的优良品质,使其内涵发展,和谐相处。
三、课程目标XXX的课程目标是建设“统筹、特色、绿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努力使课程有特色,求品质,谋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我们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开设了国家课程,并制定了《金水区金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我们不会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一、二年级的总课时为26节,三至六年级为30节,同时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
2、我们学校严格落实并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我们设置了一、二年级4节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至六年级3节。
这些课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我们的校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在原有校本课程《好惯伴我成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实施。
二是我们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联合交通、公安、工商、农电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编写了《金水区专业资料金桥学校安全教育手册》。
我们设立了安全教育课,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职业院校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 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
3. 专业拓展课程: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兴趣,设置专业拓展课程,如先进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
4.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3. 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占课程成绩的40%。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占课程成绩的60%。
3. 实践考核: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占课程成绩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 多媒体课件: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 实验实训设备:配备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4. 校企合作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七、实施步骤1. 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研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2. 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础型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学校的基础型课程实施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课程目标。
基础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应当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注重学科内在逻辑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中,要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
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
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手段。
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手段应当多样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实验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课堂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评价方式。
基础型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注重综合评价和素质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应当注重学科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学生素质的评价;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七、结语。
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希望全校师生能够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学校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贡献力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制定了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通过实施基础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意义,基础课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内容。
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互补,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计划,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2. 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基础课程。
3. 学生评估,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学校要加大对基础课程建设的投入,确保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学资源的更新。
2. 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基础课程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3.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基础课程的意义和实施效果,增强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六、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基础课程将会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总结。
基础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希望各位教职工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基础课程的顺利实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是指针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需要,制定的一套全面、系统的课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a.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b. 综合发展,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c. 突出实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d. 强化创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e. 促进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a. 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b. 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c. 外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d. 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e. 社会科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f. 体育与健康: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2. 专业课程:a. 文科类: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研究能力;b. 理科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能力;c. 工科类: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d. 艺术类: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1. 教学方法:a.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b. 项目制学习: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c.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d. 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评价体系:a. 多元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b. 综合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c. 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评价方式。
基础型课程管理制度
基础型课程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 本课程管理制度的制定遵循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便民性的原则,旨在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本课程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单元和专业教育机构对课程管理工作的规范。
3. 本课程管理制度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实践教学、教材选用、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规定。
二、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学科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2. 课程设置应具有学科内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
3. 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整合与联动,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互补发展。
4. 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计划1. 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应提前制定并报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备案,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安排,力求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
3. 教学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灵活调整和完善,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教学计划应根据教学进程随时调整,及时反馈和总结教学效果,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的重要环节,应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2. 教学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课程论文、综合评价、实践教学评价等,并结合同行评议、学生评价等综合考量。
3. 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价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基础性要素三观点与提示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基础性要素三观点与提示一、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基础性要素1. 教育目标: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的教育场所,其教育目标应该明确、具体。
幼儿园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幼儿身心健康、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2. 教材资源:幼儿园课程教材应该有多样性,丰富多彩,并且适合孩子们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教材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课程设置:幼儿园课程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
4. 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并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
此外,还需要注意培训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不同层次的人员。
5. 环境设施:幼儿园环境应该安全、舒适、整洁。
教室要布置得温馨、美观,同时还需要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
二、三观点1.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要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并且注重对每个孩子进行关爱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和关怀。
2.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多元化教育。
幼儿园课程应该包括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游戏、音乐、艺术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身体和心理上的发展,并且培养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孩子们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的存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与自信。
3.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家园共育。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和家庭的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
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并且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幼儿园课程对于孩子们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提示1.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应该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基础课课程管理制度
基础课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基础课程管理,促进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基础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排在前期课程,内容基础知识广泛,学习基础要求高,包括但不限于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学生和教师,学校基础课程的管理和教学。
第四条基础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第五条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基础课程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二章教学目标第六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①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③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七条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学生要以提高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为目标,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九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课程教学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
第十条教学管理工作要以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
第十一条学校要加强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十二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
第四章师资建设第十三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第十四条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各种学习机会,确保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十五条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学科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六条学校要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提升学科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第五章学习方式第十七条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真对待基础课程学习。
基础教学方案
基础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制定基础教学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效果。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教学要传授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制定基础教学方案时,教学内容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行动规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互动学习的环境;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工具和媒介。
教学手段包括教学课件、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等。
在运用教学手段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课件要简洁清晰、具有逻辑性,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教具要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触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平台要合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和合理安排的总称。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判断和分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性课程实施操作要求:
●生活活动
操作要求:
1、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
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2、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要为
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3、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
等日常生活中实施。
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资源利用:
1、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
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
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
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
2、幼儿园的餐饮器具、盥洗器皿、桌椅床、衣帽架以及材料架等设施配备与安
置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以及独立的使用。
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园内设施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不要过多干涉与包办代替。
3、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
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爱牙日”、“环保日”、“保护视力”等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不断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
运动:
操作要求
1、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
在
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严禁任何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表演、训练等活动。
2、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要因地制宜地
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
综合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3、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
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与活动量。
4、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
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活动能安全有效地开展。
资源利用:
1、在选用运动教材时,教师要从幼儿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依据运动目标、基本经验、幼儿兴趣和运动水平,综合地统筹各项活动内容。
同时,还要根据季节的特点和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编、组织内容。
2、要积极开发运动资源,可以结合季节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锻炼幼儿的身体,例如,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及游泳、玩雪、溜冰等;可以结合各园实际,开展民间传统运动,例如,武术操、走高跷、骑竹马、放风筝等;还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组织亲子运动游戏、远足活动,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运动课程。
3、设施资源的开发,要因园而异。
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安全地、最大限度提高场地、设施、器械的使用率。
在活动中要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小型活动器具,丰富活动内容;要充分利用大型运动器械开展活动,开发新的运动项目。
同时,要借助社区和周边的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远足、郊游。
学习活动
操作要求:
1、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
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学习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课
程指南和本班实际,对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计划。
同时,要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发展价值的兴趣点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即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
3、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
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
学习内容的组织,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综合性,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学习。
同时,学习活动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
4、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
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表达与表现。
对学习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尤应给予特别关注。
5、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强调个别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
形式。
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集体学习活动的比例但整班集体学习活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
资源利用:
1、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
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
开辟种植园、饲养园、气象站等实践基地;丰富操作、实验材料与资料的品种;利用墙壁、廊道以及专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2、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
边的环境,如自然景观、小区街景、少儿图书馆、中小学校、儿福会、敬老院等,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3、幼儿的同伴群体、家长以及其他成人都是教育资源。
教师应重视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影响的作用。
同时,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藏书、收藏品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也是幼儿园课程可利用的资源。
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指导幼儿的发展。
游戏活动
操作要求:
1、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
2、材料投放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及时更新和增添。
3、师生应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材料的摆放应方便幼儿取用、搭配和随意组合。
材料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多样化地使用。
4、师生合作安排游戏空间,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作更改和随时变动。
同一空间可让幼儿自主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
空间的划分使各种游戏,特别是安静的和活跃的游戏不互相干扰。
5、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商定使用材料和空间的必要规则,并督促遵守。
资源利用:
1、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游戏的兴趣性。
教师应利用春、秋游和各种庆祝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的机会,丰富幼儿对社区、社会中的人文环境、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不同职业人们的了解,积累生活经验。
2、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游戏资源。
教师应指导家
长让幼儿参与走亲访友、庆贺婚礼、乔迁、过生日等活动,鼓励幼儿获取各类社会信息。
3、材料可以刺激和引发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材料的来
源,鼓励幼儿和同伴、家长一起收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各种可利用的废旧物,以丰富游戏材料。
4、幼儿游戏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展开,教师应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为幼儿创
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
例如,教室内同一空间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发挥多种功用;走廊、阳台、操场都可成为幼儿的游戏场所;同一楼面或不同楼面的教室可以协同或交叉使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各活动室也可成为幼儿游戏空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