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解析】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1 . 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① 生 产 组 织 形 式 的 调 整 : 1978 年 安 徽 、 四 川 率 先 实 行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承包经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遍实行以______________ ②基层政权组织的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 在农村的基层单位 ________ 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 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经济建设为中心。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_____
4.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改革开放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 (2)成为实行__________ 点。 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
次,大革命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
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 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4)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
特别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标志。 (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历史】4.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 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10.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B.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课堂延伸
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 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 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 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 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
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 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 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 机质量却直线上升。 思考: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 影响社会生产? 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 略决策?
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 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由大革命失败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到土地革命兴起 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的转折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党的历史上生死 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攸关的转折点 核心的正确领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 工作重心由乡村 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 转移到城市 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 义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 是建国以来党的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 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改革。
• 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 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
• 阅读教材本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 材料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 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 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 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 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学法素养
1.掌握中共历次会议的内 容,了解党的正确决策与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2.以时间为序,梳理经 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理解 各举措的意义。 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高考领航
近年高考对本课 知识点的考查频 率较高,5年30 考。题目以选择 题居多,主要考 查农村和城市的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等
•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_________________”的“左社”会主倾义现错代误化建方设 针 ,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经济建设
• (3)经济路线:改革开放 • ①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改革开放
__中_国_特_色_社_会_主__义_道_路为中心。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 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13张PPT)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 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 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 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 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过程: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措 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自主经营
农村问题严重性:损失远大于城市,
过程: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土地的所有权 依然属于集体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完善理论 初步建立
3、巨大意义
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
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 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 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意义。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 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 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 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 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 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 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 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过程: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措 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自主经营
农村问题严重性:损失远大于城市,
过程: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土地的所有权 依然属于集体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完善理论 初步建立
3、巨大意义
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
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 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 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意义。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 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 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 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 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 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 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 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共18页)
人民公社体制 农业生产落后,农民 缺乏生产积极性
(一)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 2、措施 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 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 的全年上交(缴) 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 要粮。如不成,我们干 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 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 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转折一:“左”倾 ——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 意 义 争——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作出……
确定……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 冤假错案及一些领导人 的功过是非问题。
二、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 3、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华 国 锋 主 席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 ——华国锋(1977年2月7日) 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含义: 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 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1、原因 材料一: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 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 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到0.13元, 有2.7亿人每天能挣到0.14元。 ——摘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相关报表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些反映了什么问题?
(一)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 2、措施 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 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 的全年上交(缴) 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 要粮。如不成,我们干 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 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 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转折一:“左”倾 ——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 意 义 争——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作出……
确定……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 冤假错案及一些领导人 的功过是非问题。
二、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 3、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华 国 锋 主 席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 ——华国锋(1977年2月7日) 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含义: 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 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1、原因 材料一: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 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 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到0.13元, 有2.7亿人每天能挣到0.14元。 ——摘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相关报表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些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课件
第13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遇到重重阻力
国 (2)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
背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景 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际
第14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名师导学 名师解惑 名师测评
第2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名师导学
要点梳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提示 (1)原因:①从历史上看,长期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 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十分缓 慢,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②从现实看,农业是国民经 济的基础,农业的长期落后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第12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2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2)成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 发展。存在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能是一种暂时的过渡 形式。因为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只能适应比较 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促进作用有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的发展,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也必将随之变化,个体分散的经营 方式将逐渐向集体化方向发展,大规模土地经营方式(大农业) 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4.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PPT(35张)
人教版 必修2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 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到中国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 背景和阶段特征。
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经济体制改革
原 总结农:业显生然产全从国20农世纪村6和0年农代业以的来落有些后年与份广处大于农停民滞和的徘愿徊望状
始 资
态。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
相有将违近背3,0%的也生与产我队国年现人代均化分配建在设5的0元需以要下不。当相时符有合2.。5亿对人农吃
情 境
国家十的工一作届重三点中转全移到会社作会出主了义哪现代些化重建大设决上策来的?战略决策,
三 确定此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伟大的历史转折
问
题
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
境 大转折?Biblioteka 四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1.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
1927年 会议名称
料 村不饱进肚行子经,济温体饱问制题改严革重符,合改革广迫大在人眉民睫的。迫切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
原 政府鼓励农民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 始 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 资 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 料 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 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到中国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 背景和阶段特征。
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经济体制改革
原 总结农:业显生然产全从国20农世纪村6和0年农代业以的来落有些后年与份广处大于农停民滞和的徘愿徊望状
始 资
态。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
相有将违近背3,0%的也生与产我队国年现人代均化分配建在设5的0元需以要下不。当相时符有合2.。5亿对人农吃
情 境
国家十的工一作届重三点中转全移到会社作会出主了义哪现代些化重建大设决上策来的?战略决策,
三 确定此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伟大的历史转折
问
题
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
境 大转折?Biblioteka 四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1.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
1927年 会议名称
料 村不饱进肚行子经,济温体饱问制题改严革重符,合改革广迫大在人眉民睫的。迫切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
原 政府鼓励农民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 始 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 资 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 料 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
历史②必修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则: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②实行: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试 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 责任制。 ③作用: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 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过程 (1)理论提出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 义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①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②姓“资”姓“社”问题;③提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2)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①坚持两个不动摇: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②加快两个步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③提出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八七会议 召开时间 1927年 主要内容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 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治的总方针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 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 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 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 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 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意义 是由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兴起 的转折点 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3)理论完善 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4)基本建立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 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4-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制定
解析: 本题分析的是 1978 年至 1991 年首钢效益快速增长的原 因。B 指的是“一五”计划的特点;C 发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D 出现于 1992 年十四大。故选 A。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经济 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私有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本题以图片作为切入点,实际考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的主要措施。D 项实行“私有化”的说法显然错误。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解答此题要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 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B 项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A、C 两项既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又 不适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 D 项正确,都是中共在实践中 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知识 可知 D 项正确。
答案:D
9.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关。下列有关我国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深化
①经营方式: ②分配方式:
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③基层组织(管理方式):
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④流通体制:
由统购统销制度到市场机制(自由买卖)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提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78年,安徽、四川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抉 择 :18 个 红 手 印 的 生 死 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 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 们的小孩养到18岁。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第四单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请大家阅读书本56页的《历史纵横》及结合1953年 后的建国历史,予以思考。
什么是计划经济? 什么是市场经济?
(4)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
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必修2
4.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生产关系 调整 劳动者积极性 推动 生产力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 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高一历史配套课件4.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教版必修二)
【体验1】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解析
中心。 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中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
热点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开幕。胡锦 涛在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 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思考:材料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健全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现代市场体系。
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
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 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导读:史料主要体现了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 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 去了活力。因此改革就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特点 (1)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 的社会主义制度。
(2)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3.意义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 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
误认为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 “ 左 ” 倾 错 误就完全结束了 简析: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 “ 左 ” 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 束, “ 两个凡是 ” 的实质仍然是坚持 “ 文化大革命 ” 中的 “ 左 ” 倾 错误 。十 一届三中 全会停止 了 “ 以阶级斗争为 纲”,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
10
5【亿自人主没学有习解】5决0结0温合饱教问材题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乡自镇主 企学业习异】军结突0 1合起97教,8年材姓1归“9社8纳0”年姓,1“社9资8会5”年?主1义99市0年场1经99济5年体1制99建7年 1998年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95年 1998年
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16
17
国际因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中国 正在远离马克思
18
国内因素: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姓“社”姓“资”? 企业改革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项 目 改革前
改革后
管理方式 高度集中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15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2018年财富世 界500强排行榜
意义: 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
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占据绝对优势。1978年, 国营工业企业产值占到了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7.6%。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是?
阅读P56“历史纵横”,国有企业存在哪些方面 的问题?
管理方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有制:单一公有制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
1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中心,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据材料思考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体制,农民 缺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 业经济大发展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市的改革
1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08广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 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 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 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 经济体制改革。(2分)
二、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前提: 3、目的: 4、内容: 5、目标: 6、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各个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程标准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 义。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 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二 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思考: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大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 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
结合教材归纳:十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 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 容,并结合内容思 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考其意义。
复习检查: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 __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业、对___业和对_ __业的___改造。
2、___(事件)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 定了初步基础。___(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 制变为社会主义__制,___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1956年,中共__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成功探索。___、___运动,特别是___使中国 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4、从八大的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 命对经济的破坏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问题探究2: 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 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原因 历史原因: 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 现实原因: 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四川 (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 1978年,安徽 ___、___ 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 益显著提高。
(09福建).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 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 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 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一
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 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 大大增产,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 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知识回顾: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 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 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 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 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 国内: 2)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物 质条件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 折 (1)提出: 南方谈话 2、过程 中共十四大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 中共十五大 (4)理论进一步完善: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 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 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 早于( )
A、1949年 C、1966年
B、1956年 D、1978年
D C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调查报告: 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 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 2、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 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 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 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 房屋、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确立…… 为什么说十一 抛弃 …… 届三中全会是 新中国历史上 作出…… 重大转折? 确定……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
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思想路线 转折一:‚左‛
倾 ——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 政治路线 争——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形成了以 组织路线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领导集
(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
3、特点:
1)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3)由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市场配置 资源为主(主要特点)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1、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_积极性 , 社会生产力 ,推动_________ 极大的解放了__________ 国民经济 的高 速发展。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 经济增长 史上 世界上最快 ____国家,创造了世界___________ 的新奇迹 社会生产力 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 3、_________ 小康 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_________ 小康社会 的新目标 _____ 迈进
问题探究:1、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 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②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 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
B
A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1984年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中心环节: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 管理体制: 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内容: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分配制度: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
据材料思考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体制,农民 缺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 业经济大发展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市的改革
1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08广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时 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 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 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 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 经济体制改革。(2分)
二、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前提: 3、目的: 4、内容: 5、目标: 6、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各个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程标准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 义。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 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二 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思考: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大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 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
结合教材归纳:十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 一届三中全会的内 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 容,并结合内容思 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考其意义。
复习检查: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 __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业、对___业和对_ __业的___改造。
2、___(事件)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 定了初步基础。___(事件)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 制变为社会主义__制,___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1956年,中共__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成功探索。___、___运动,特别是___使中国 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4、从八大的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 命对经济的破坏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问题探究2: 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 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原因 历史原因: 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 现实原因: 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四川 (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 1978年,安徽 ___、___ 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 益显著提高。
(09福建).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 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 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 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一
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 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 大大增产,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 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知识回顾: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 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 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 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 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 国内: 2)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物 质条件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 折 (1)提出: 南方谈话 2、过程 中共十四大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 中共十五大 (4)理论进一步完善: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 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 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 早于( )
A、1949年 C、1966年
B、1956年 D、1978年
D C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调查报告: 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 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 2、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 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 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 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 房屋、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确立…… 为什么说十一 抛弃 …… 届三中全会是 新中国历史上 作出…… 重大转折? 确定……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
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思想路线 转折一:‚左‛
倾 ——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 政治路线 争——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形成了以 组织路线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领导集
(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
3、特点:
1)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3)由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市场配置 资源为主(主要特点)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1、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_积极性 , 社会生产力 ,推动_________ 极大的解放了__________ 国民经济 的高 速发展。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 经济增长 史上 世界上最快 ____国家,创造了世界___________ 的新奇迹 社会生产力 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 3、_________ 小康 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_________ 小康社会 的新目标 _____ 迈进
问题探究:1、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①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 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②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 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
B
A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1984年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中心环节: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 管理体制: 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内容: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分配制度: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