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43张PPT)
计划经济下的农村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臭水沟,烂泥塘,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挖野菜的结成帮, 头遍哨子不买账, 几条鸿沟穿村过, 二遍哨子伸头望, 墩台上面搭土窝。 ——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
三遍哨子慢慢晃。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 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 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 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 房屋、家具。——《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国家积累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A.生产队经营 ——家庭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
C.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怎 样的影响和后果?
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 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 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 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 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 误,在农村的危害大于城市,它 关系到二亿农民的温饱; 第三,农村出现改革试验,出现改革势 在必行的趋势。
中国改革第一村: 安徽凤阳小岗村
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 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 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 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 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 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 不许包产到户。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 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必要性: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 ——第一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31张PPT)
。
预习效果检测
6、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农村开始历史性变革的标志是 A.全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 D.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7、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B.包括包产到户、到组等各种形式 C.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D.彻底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生产方式的改变
列队下地生产 集体生产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配方式的改变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 年后收入一万元
平均主义
→
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的改变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 →
乡、镇政府
பைடு நூலகம்
村民委员会
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 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 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经济面貌的改变 凤阳花鼓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学习重点: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 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下都是自己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共21张PPT)
春
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的
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
故
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
事 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
决策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
改革篇: 经济体制改革
三
方向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
四
梦想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
四:梦想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的意义
1 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4 推动经济全球化 5 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梦想篇:未来可期
深化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有哪些特点,又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智慧中国:改革篇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2: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和 目的各是什么?
改 二、经济体制改革
革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
篇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3、前提 4、目的 5、实质 6、目标
坚持社 会主义 制度
解放和 发展生 产力
智慧中国:决策篇
自主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影响
1978年12月18日
思想路线
工作中心
“左”倾错误
转 折 一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
转 折 二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伟大决策
转 折 三
改革开放
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的
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
故
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
事 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
决策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
改革篇: 经济体制改革
三
方向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
四
梦想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
四:梦想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的意义
1 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4 推动经济全球化 5 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梦想篇:未来可期
深化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有哪些特点,又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智慧中国:改革篇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2: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和 目的各是什么?
改 二、经济体制改革
革 1、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
篇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3、前提 4、目的 5、实质 6、目标
坚持社 会主义 制度
解放和 发展生 产力
智慧中国:决策篇
自主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影响
1978年12月18日
思想路线
工作中心
“左”倾错误
转 折 一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
转 折 二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伟大决策
转 折 三
改革开放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21张)精品PPT课件
经济问题座谈会。 意见一: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去向, 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 意见二:吴敬琏和薛暮桥、刘国光则强调必须坚持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2、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资”? 3、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原因: “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根本 目的
解放 和发 展生 产力
实质 目标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问题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行政机构的改变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 生产责任制,1980年, 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 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 开、恢复乡政府的改 革试点。图为取消人 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 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 乡人民政府。
乡镇村,建立 村民委员会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旧的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2、内容
1978年,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推向全国。
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2、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资”? 3、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原因: “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根本 目的
解放 和发 展生 产力
实质 目标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问题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行政机构的改变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 生产责任制,1980年, 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 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 开、恢复乡政府的改 革试点。图为取消人 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 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 乡人民政府。
乡镇村,建立 村民委员会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旧的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2、内容
1978年,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推向全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43张PPT)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原因
(2)过程
①突破口:
1978年春农天(村三改中全革会为前何),安徽 (小岗村)、在四安川一徽些省农村首开先始实行包
产到户、包产到突组破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教材P55“学思之窗”
材料: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 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
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 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程: 农村 城市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原因
调查报告:
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
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
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 1979年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 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 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郭崇毅的呼吁最终终被纳入中央政策,以安徽凤 阳、肥西为代表的农村改革的星星之 火由此燃遍全国。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经济:三农获得大发展:农民增收,全国农 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
变革;
政治:1983年中央决定对农村政治体
会议名称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八七会议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42张ppt)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左”倾错误
7.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别得出什么教训(启示)? 大跃进——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8.20C50S我国经济一建五设计方划面、的三成大功改探造索、有中哪共些八?大(至少两个
反映了经济体制的什么变化趋势?
转折点
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 全会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49 1978
工作重心转移
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
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建国以来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对伟大转折
归纳20C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
巨变 第一次
辛亥革命
结果
伟人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人民公 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
1958 度和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
以公有制为前提,改 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 变经营管理方式,分 性,推动农业生产发 78--今 户经营、 自负盈亏等 展,促进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 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 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
4、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 重大转折 , 成为实行 改革开放 、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党在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1927 1935
7.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别得出什么教训(启示)? 大跃进——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8.20C50S我国经济一建五设计方划面、的三成大功改探造索、有中哪共些八?大(至少两个
反映了经济体制的什么变化趋势?
转折点
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 全会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49 1978
工作重心转移
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
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建国以来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对伟大转折
归纳20C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
巨变 第一次
辛亥革命
结果
伟人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人民公 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
1958 度和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
以公有制为前提,改 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 变经营管理方式,分 性,推动农业生产发 78--今 户经营、 自负盈亏等 展,促进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 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 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
4、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 重大转折 , 成为实行 改革开放 、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党在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1927 1935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5张PPT)
六、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
1、本课利用史料分析、情景再现突 出重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同一 个案例的分析突破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全班分为8个小组, 采取加分机制,尤其在抢答环节,本课进入 高潮,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反思
备课疑惑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是否有必要讲?
(4)理论完善: 中共十五大 1997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3、意义
21世纪初
小结
计划经济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八大”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 任制的省份是( )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3、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 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据材料思考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 农村开始?
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体制,搞平均 主义,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损失远大于城市
材料
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 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 大大增产,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 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思考: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大变化?
今日凤阳县小岗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5张)
经济 今日荷花别样红
腾飞
中国 历史 进入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新 时期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研究型课题
社会调查
大江南北遍洒改革瑞雨,神州上下齐吹经济祥风 -----新时期家乡巨变一瞥
走访长者 搜集材料 采集数据等,就某个 视角,调查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巨大变化.
凭商七新四建汶建票品十世川国川国购丰年纪汶6灾初0周物富代的川后的年的深大重阅阅年深圳地建兵兵代圳图震
使用权 :集体
个体
责+权 + 利
农民
农业
生产积极性提高
粮食获得大丰收
农村 新余欧里镇昌坊村改革前后变化图 旧貌换新颜
企业所有制改革后,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所有制
↙
↘
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
↘
↙
↘
政企合一 统管过死力
↓
↓
经济停滞
经济发展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
历史史实、概念、特征(准)
理解
因果关系、发展规律(深)
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获取历史认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新)
为何改革?
【探究】: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内, 我国国民经济为什么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归纳
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需要,才 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新)
▲中共历史上有哪三次工作重 心转移?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 历史认识?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腾飞
中国 历史 进入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新 时期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研究型课题
社会调查
大江南北遍洒改革瑞雨,神州上下齐吹经济祥风 -----新时期家乡巨变一瞥
走访长者 搜集材料 采集数据等,就某个 视角,调查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巨大变化.
凭商七新四建汶建票品十世川国川国购丰年纪汶6灾初0周物富代的川后的年的深大重阅阅年深圳地建兵兵代圳图震
使用权 :集体
个体
责+权 + 利
农民
农业
生产积极性提高
粮食获得大丰收
农村 新余欧里镇昌坊村改革前后变化图 旧貌换新颜
企业所有制改革后,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所有制
↙
↘
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
↘
↙
↘
政企合一 统管过死力
↓
↓
经济停滞
经济发展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
历史史实、概念、特征(准)
理解
因果关系、发展规律(深)
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获取历史认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新)
为何改革?
【探究】: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内, 我国国民经济为什么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归纳
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需要,才 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新)
▲中共历史上有哪三次工作重 心转移?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 历史认识?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共26张PPT)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本课导入
七律(一)
谁说计划最为高,
生计自安休代敲。
五尺身躯三尺票,
一人湘肉万人枵。
黄河欲渡忽飞雪,
舟辑难行枉置艄。
遍觅圣贤望梅路,
圣贤已过奈何桥。
注释:
---1977年
枵(xiāo):意为空虚。如~腹。
七律(二) 招凰引凤筑金巢, 地利天时胆自豪。 大别市场居宝地, 个私企业显高招。 琳琅商品堆盈架, 熙攘人群涌若潮。 莫道老区多闭塞, 劝君注目看今朝!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立过程 理论提出: 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
的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框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理论完善: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生产关系 适应 生产力
学以致用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D 不包括 (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 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D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社会生产力
体
制
市
场
经
市场
济 (看不见的手) 体
制
高度集中、 统一管理, 国家以行政 手段调节 经济运行。
在新中国早期,对 集中各种资源进行 国家重点建设, 促进“一五计划” 超额完成,保证市 场稳定和人民的基 本需求,发挥过重 要作用。
通过价格、 供求、竞争 之间的相互 推动资源的 作用和影响, 优化配置。 推动资源的 流动与分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本课导入
七律(一)
谁说计划最为高,
生计自安休代敲。
五尺身躯三尺票,
一人湘肉万人枵。
黄河欲渡忽飞雪,
舟辑难行枉置艄。
遍觅圣贤望梅路,
圣贤已过奈何桥。
注释:
---1977年
枵(xiāo):意为空虚。如~腹。
七律(二) 招凰引凤筑金巢, 地利天时胆自豪。 大别市场居宝地, 个私企业显高招。 琳琅商品堆盈架, 熙攘人群涌若潮。 莫道老区多闭塞, 劝君注目看今朝!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立过程 理论提出: 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
的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框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理论完善: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生产关系 适应 生产力
学以致用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D 不包括 (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 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D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社会生产力
体
制
市
场
经
市场
济 (看不见的手) 体
制
高度集中、 统一管理, 国家以行政 手段调节 经济运行。
在新中国早期,对 集中各种资源进行 国家重点建设, 促进“一五计划” 超额完成,保证市 场稳定和人民的基 本需求,发挥过重 要作用。
通过价格、 供求、竞争 之间的相互 推动资源的 作用和影响, 优化配置。 推动资源的 流动与分配。
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课件(精品)
前提
坚持社 会主义 制度
目的
解放发 社会主义制 建立社会主 展生产 度的自我完 义市场经济 力 体制 善和发展
本课小结:
计划经济
对初期的经济 建设有一定的 积极作用
市场经济
以后弊端日益突出,对农村、 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
建国后,50年代中后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作出决策 实践 建立社会 90 年代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主义市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纵深发展 经济体制
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92年10 月党的十四大召开 基本建立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完善理论 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1997年中共十五大 明确提出目标 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1世纪初 确立基本框架
概念归纳: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农 村
经营方式 大集体 改变 家庭承包 责任制 农民 农业 农村
乡、镇、 管理方式 人民 公社 村居委会 改变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1、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中心 管理体制 企业职 环节 增强企 城 2 国有企业 、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工活力 所有制 进行改革 市 3 效益 业活力 分配制度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重新确立 … 思想路线 转折一:“左” 倾——实事求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抛弃 …… 转折二:阶级斗 B、结束了“左”倾错误 政治路线 争——经济建设、 作出……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改革开放 确定 ……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共28张PPT).ppt(1)
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 中国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
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 请说出你的理由。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理由!
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 安定。(无农不稳)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
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 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 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 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 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 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 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2020/1/7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总论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探究与思考
• 1、假使你是一名20世纪中国的改革者, • 你认为是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还是先从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 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 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无自主权)。
2、内容(P55)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 请说出你的理由。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理由!
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 安定。(无农不稳)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
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 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 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 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 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 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 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2020/1/7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总论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探究与思考
• 1、假使你是一名20世纪中国的改革者, • 你认为是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还是先从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 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 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无自主权)。
2、内容(P55)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课ppt课件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方式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国有制
.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十五大(1997) 5、意义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
当年的抢购
.
今 天 的 超 市
.
小结
计划经济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八大”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生产关系 调整
劳动者积极性
生产力
调动.
促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 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 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 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 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 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 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共45张PPT)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P57《学习延伸》,分析中国经 济体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我)原们因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 历证史完原成因每:户人的民全公年社上体缴制和严公重粮挫,伤不农再民伸生手产向的国积家极要性钱 农农要 也业业保粮的的;证现地状 位如,::不把农农成我民业的,们是温我的国饱们小民问经干孩题济部养没的坐活有基牢解到础决杀十,,头八农严也业岁重的甘。影高心响速。现发代大展化家是建社实设现员;四
乡、镇、村
2.特点:
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农 直民 去生 不产拐的弯东,特 点西交:够国“大家包的干,,留大足包集干体,的直,来剩 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生产分配的自主权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的现状: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
1
0.9
7.15
08.8 07.7
6.70 5.02
06.6
05.5
04.4
03.3
02.2 0.77
0.1
1 0
0
1976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单位:亿公斤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P57《学习延伸》,分析中国经 济体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我)原们因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 历证史完原成因每:户人的民全公年社上体缴制和严公重粮挫,伤不农再民伸生手产向的国积家极要性钱 农农要 也业业保粮的的;证现地状 位如,::不把农农成我民业的,们是温我的国饱们小民问经干孩题济部养没的坐活有基牢解到础决杀十,,头八农严也业岁重的甘。影高心响速。现发代大展化家是建社实设现员;四
乡、镇、村
2.特点:
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农 直民 去生 不产拐的弯东,特 点西交:够国“大家包的干,,留大足包集干体,的直,来剩 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生产分配的自主权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的现状: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
1
0.9
7.15
08.8 07.7
6.70 5.02
06.6
05.5
04.4
03.3
02.2 0.77
0.1
1 0
0
1976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单位:亿公斤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共28张PPT)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后)
1、原因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 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 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 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 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下都是自己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主要内容: • 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取消人民公
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2.过程:先试点,再推广,最后深化; • 3.效果:农民积极性提高,温饱问题解决 • 4.局限:仍然是小农经济,存在许多弊端。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 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经华国锋批准发表的社论 材料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思考:两则材料反映出在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 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经济上:作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 决策;
组织上: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 一批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 功过是非问题。
2020/5/17
3.意义
•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开始形成;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 成为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年的金寨路
探究:这种变化说明 了什么?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改变了城乡的面貌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今天的金寨路
(3)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 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必 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要 性 1989年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 发展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 会安定。
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
结果
任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 维护共和制度,发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展资本主义经济。 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半封建社会历史。 的政权,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发展生产力,实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个现代化。
二、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关系 调整
劳动者积极性
生产力
调动
促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 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 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 经过去了。
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原因:直接— 家庭联产承包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可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 能 性 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 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十五大(1997)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根本—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改革前的凤阳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今日凤阳县小岗村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改革初期的凤阳
(3)、意义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 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B)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4.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D )
A.解放社会生产力 经济活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的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经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2、决策
思想路线: “左”倾错误 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
3、意义: 伟大转折 新的起点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
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 么 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 开
当年的抢购
今 天 的 超 市
小结
计划经济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八大”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 责任制的省份是( A)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 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 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 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2)内容
阶段
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展
?
“两个凡是”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3、意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
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
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方式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5.观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 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D )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718
19289 193 97
系列1
24003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企业民主化管理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 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 全会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27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由大革命失败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到土地革命兴起
探究:(结合材料) 假如你是一名改革的 策划者,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 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农业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问题:损失的严重性远大于城市
农民生活:贫困、亟待改善
(首先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1978 安徽、四川)
改革:
经营方式:高度集中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意义:
著名的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首先在我国实行 “大包干”而闻名全国。1978年末,小岗村18 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 手印。
小岗村大包干前后的变化说明,中国没有 懒人,所谓的懒人是由于制度和管理落后造成 的。如何使人由懒变勤,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是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 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 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摆 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就稳定了,天下就大定 了。”
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 1978年316.6公斤
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的转折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党的历史上生死 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攸关的转折点 核心的正确领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 工作重心由乡村 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 转移到城市 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 义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 是建国以来党的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领导核心 形成标志 第一代 毛泽东 1945年中共七大
思想成果 毛泽东思想
第二代 邓小平 第三代 江泽民
1978年十一届三中 邓小平理论 全会
1992年十四大
三个代表思想
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