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1
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6 琵琶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3、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学习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预习学案【目标设置】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学问2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一、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六幺()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1、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三、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由于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四、古今异义由于古义今义老大古义今义向前古义今义五、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商人重利轻离别()理解感悟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段,内容()“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段,内容()“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段,内容()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课内探究学案【目标设置】1.感受“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妙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第一课时(一)速读全诗,整体把握,争论思索以下问题1阅读诗序思索: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缘由是什么?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3.“沦落”的详细状况是怎样的?(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受与心境。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新教材】3.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8.3《琵琶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1.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2.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白居易,字________,号,中唐伟大诗人。
他和元稹积极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
白诗以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而著称,长篇叙事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昰其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
二、理解作品。
1有关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2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3、《琵琶行》需要掌握的主要有四个方面:(1)人——琵琶女和诗人,相映补充(2)情——离别情和相知情(3)景——烘托气氛,情景相生(4)音——比喻、拟声、烘托1. 阅读小序和第一节 , 说说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了解本文音乐描写的作用;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后屡迁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通俗易懂。
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有《白氏长庆集》。
2.文体常识“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
“行”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与“歌”没有严格的区别。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其音节、格律一般都较自由。
二、基础演练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贾﹙﹚人转﹙﹚轴﹙﹚拨﹙)弦﹙﹚掩抑﹙﹚拢﹙﹚捻﹙﹚抹﹙﹚挑﹙﹚荻﹙﹚花呕﹙﹚哑﹙﹚嘲﹙﹚哳﹙﹚裂帛﹙﹚教坊﹙)谪﹙﹚居幽咽﹙﹚东船西舫﹙﹚钿﹙﹚头银篦铮铮﹙﹚然2.解释带点字快﹙﹚弹数曲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低眉信手﹙﹚颜色﹙﹚故﹙﹚沦落﹙﹚却﹙﹚坐促弦琵琶语﹙﹚耳暂﹙﹚明四、小组研讨1.给每小节写上段意2.找出并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及心境,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含义。
3.找出第二节中表现琵琶女动作神情的词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琵琶女的心情。
4.找出第二段中具体描写音乐的句子,分层次。
并分析这段音乐描写的特点。
5.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指出它们的作用。
6.背诵全诗,并出10道默写题给别人做。
导学案 琵琶行
扬州市弘扬中学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编写人:审阅人:薛加功编号:日期:2010—10—《琵琶行并序》(一)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掌握作品中的字音、词义,积累字词。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掌握作品中的字音、词义,积累字词学法指导:比较探究法,提示型教学法和共同解决型教学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2、文体介绍。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课堂流程:一、字形字音:(A级)(让学生找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字词句,师生交流解决。
)贾.人声声思.嘈.嘈切切幽咽.东船西舫.谪.居钿.头云篦.红阑.干呕哑嘲哳....湓.浦口铮.铮然浔.阳荻.花轻拢.慢捻.虾蟆..陵二、掌握字词:(B级)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委身..为贾人妇年长色.衰曲罢悯默..憔悴..今漂沦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凡.六百一十六言.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如急雨..续续弹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如私语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整顿衣裳起敛容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去来.....江口守空船梦啼妆泪红阑干谪居..不闻丝竹声..卧病浔阳城终岁往往取酒不独倾....难为听..呕哑嘲哳今夜闻君琵琶语.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座中泣.下谁最多2、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3、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吾其.还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敛,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三、整体感知( B级)1、《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结合本课诗序,说说这首诗歌作品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掌握本诗描写音乐变化的方法,提升联想和想象的水平。
2.感知诗中使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掌握本诗描写音乐变化的方法,提升联想和想象的水平。
学习难点:感知诗中使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对于古诗歌中音乐描写方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找出本诗中所使用到的手法并联系具体情感加以体会。
【知识链接】古诗中的音乐描写“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
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古诗中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
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
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
例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
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使用了很多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
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能够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
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
“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个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三《琵琶行》1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第 1 课时,共 2 课时班级姓名等级【学习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及“行”的有关知识。
2.学习本文描写音乐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1.赏析诗歌,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使学生对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学法指导】诵读指导诵读这首诗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
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
【导入新知】“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自主学习】言(1).感斯人言()(2).凡六百一十六言()(3).自言本是京城女()命(1).遂命酒()(2).命曰()为(1).因为长句( )(2).初为《霓裳》后《六幺》()(3)为君翻作《琵琶行》()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2)今夜闻君琵琶语()轻(1)轻拢慢捻抹复挑()(2)商人重利轻别离()暂(1)凝绝不通声暂歇()(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合作探究】(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在诗中有何作用?(2).试从叠词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音乐描写的作用。
【课堂小结】这首诗歌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琵琶行》导学案
(10)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 )
(11)商人重利轻别离(
)
以……为重,看重 ……为轻,轻视
(12)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爆发)出
(13)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 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b.转徙于江湖间 译文: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c.使快弹数曲 译文: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译文: 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四段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①江头送客思管弦;②江上聆听琵琶曲; ③倾听歌女苦身世;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湿青衫。
课后练习 (一)课内检测
C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浦口(pén) 憔悴(jqiiāáo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giǔǎ)荻花(dí)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感斯人言 ( 话 ) (2)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 )
(3)东船西舫悄无言( 说话的声)音
(4)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 )
(5)转徙于江湖间 ( 辗转 )
(6)转轴拨弦三两声( 转动 )
(7)却坐促弦弦转急( 更、越 )
(8)因为长句 ( 创作、写 )
(9)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 )
D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畅赶×快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年排×纪行大第了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去离×了去以回后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B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爆发出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D.凄凄不似向前声 刚才、以前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1]
高一语文3月6日《琵琶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熟读、诵读、品味语言、鉴赏分析诗歌,探究诗的意境、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二、教学重点1、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2、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讲解“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求,借由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导入作者白居易也遇到这样以为知音,他被一位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他们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
课题: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2、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和难点】1、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2、积累字词3、探究《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预习案]【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
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代表作有《卖炭翁》及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
二、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体裁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湓( pén )浦铮铮(zhēng)倡(chāng)女贾(gǔ)人悯然(mǐn)漂沦(lún)转徙(xǐ)浔(xún)阳荻(dí)花慢捻(niǎn)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间关(jiān)西舫(fǎng)教坊(fáng) 红绡(xiāo)钿头银篦(di àn bì)谪居(zhé)还独倾(huán)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予左迁..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九江郡司马(贬官)(2)明年(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4)铮铮然.有京都声(……的样子)(5)委身..妇(托身,嫁)(商人)(6)遂命.酒.(叫人摆酒)..为贾人(7)使快.弹数曲(畅快)(8)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9)感.斯人言(感慨)(10)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才)(被贬官)(11)因为.长句(创作)(12)歌以..赠之(作歌)(连词,表目的)(13)凡.六百一十六言.(共)(字)三、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写作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1)
6、《〈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共3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白居易其人其诗,走进白居易的诗歌世界;2、熟读诗歌,梳理诗歌内容。
二、自主学习1、课前阅读缀玉联珠六十年,谁叫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悼亡诗2、阅读积累白居易其人其诗,走进白居易的诗歌世界。
三、课内探究1、请找出每一部分与小序的对应之处。
2、请用诗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可自己创作,可以找书中原句)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结合内容,梳理诗歌线索;2、赏析让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描写。
二、自主学习勾画诗中音乐描写的句子,并背诵。
三、课内探究赏析让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描写。
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总结诗歌重点字词及艺术特色;2、配乐诵读诗歌,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诵读能力。
二、自主学习总结积累诗歌重点字词。
三、课内探究1、诗歌重点字词及艺术特色总结交流。
2、多种形式配乐诵读诗歌。
3、扩展阅读(1)《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并与《琵琶行》比较,完成后面习题。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①,恩怨相尔汝。
②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昵昵:象声词,用来形容言辞亲切。
此据李汉编《韩昌黎集》,别本亦作“妮妮”或“呢呢”。
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
(1)本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变化,简析本诗所用的比喻的特点和效果。
《琵琶行》课时导学案1
明年——(第二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使快弹数曲——(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歌以赠之——(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2、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答: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一)检查预习
1、读音
铮(zhēng)悯然(mǐng)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瑟(sè)声声思(sì)
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 bì)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作
业
布
置
归纳文言基础知识
反
思
与
札
记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延伸拓展:
本篇是诗人被贬江州的第二年写的一首抒情气氛很浓的叙事诗,作者借叙写琵琶女的娴熟弹奏、琵琶女的悲凉身世,抒发自己被贬的“天涯沦落”感慨之情,要通过诵读认真感受这种情感。
引
导预Leabharlann 习1、分析结构,把握诗歌的整体美。
2、熟读并背诵课文
“链式课堂”课时导学案(共案)
课题
琵琶行
备课时间
执笔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引导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琵琶行》导学案1
情?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了琵琶女的什么心理? 4.鉴赏本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 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命 ①遂命酒
( )
②命曰《琵琶行》
( )
是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
为 ①因为长句
( )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 )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 )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
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
Hale Waihona Puke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
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
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
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
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doc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
2.体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感受音乐魅力,学习作者以文字来表现音乐的艺术技巧。
1文本导学』奇妙的音乐、高超的技艺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徜徉于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轻拢慢捻中,尽情地欣赏着来自不远处的乐苑经典,感受艺术魅力,体味百味人生。
白居易的《琵琶行》将带我们进入艺术的殿堂,追溯生生不息的人类长河中不断绽开的美丽的浪花。
E梳理与整合』一、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字 _____ ,号_______ ,又号____________ ,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邦(音gui)(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淳又迁居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_________ ,世称“ ” ,与—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______________ 》、《 __ 》、《琵琶行》等。
创作主张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写作背景《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设计人于健健姜玉强审核人马卫国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学习难点:
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以此命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三、注音。
铮()悯然()转徙()浔阳()瑟()声声思()捻()霓裳()衣裳()红绡()钿头银蓖()
谪居()整顿衣裳()间关()呕( )哑( )嘲( )哳( )
课堂探究
一、课堂导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三、讲析小序
1、朗读小序,并请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2、解释下列重要字词。
左迁:
明年:
……者:
铮铮然有京都声:
倡女:。
命酒:
转徙: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
命曰:命
3、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法?
四、请朗读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词句解析:
惨:
主人下马客在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五、课外作业
1、每日一练。
背诵诗歌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