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与等价,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2.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面学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回忆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生]圆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即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圆的内部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的外部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因此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
也可以把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作比较,若距离大于半径在圆外,等于半径在圆上,小于半径在圆内。
[师]本节课我们将类比地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新课讲解。
(一)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生]从已知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已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如图,C为直线AB外一点,从C向AB引垂线,D为垂足,则线段CD即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二)探索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大家注意观察,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如大家请观察课本中的三副照片,地平线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怎样?作一个圆,把直尺的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生]把太阳看作圆,地平线看作直线,则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把直尺的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则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教案设计.doc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大小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点和圆,同学们想一想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生: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师:怎样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生: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大小来判断。
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
二、创设情境师:我们知道了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那么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师:下面老师先画一个圆。
师:我们把直尺的边缘看作一条直线,任意移动直尺。
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过程中直线和圆的公共点可能有多少个?生:直线和圆公共点可能有0个,1个,2个。
教师画出图形并标出公共点。
师:根据公共点的个数,我们把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分成三种,即没有公共点叫相离,唯一公共点叫相切,两个公共点叫相交。
教师板书定义。
师:我们知道要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判断,那么要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不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呢?下面请一位同学画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师:看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直线与圆相离时,d>r;相切时,d=r;相交时,d<r。
教师板书上述数量关系。
师:这是已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反过来,如果已知数量关系,可不可以得出对应的位置关系呢?用这种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要知道d和r,然后比较d与r大小,从而确定位置关系。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解决与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如,弦长、切线方程等;2.能力目标:能够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3.情感目标:形成“数学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的数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何法和解析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情景教学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有感性认识,学生已经知道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且从直线与圆的直观感受上,学生已经懂得“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比较”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定量来进行判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解析法,而解析法的思想方法学生不熟悉。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挖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数”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借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出日落情景,把太阳比做圆,地平面作为水平线,引出本节课题内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 引入课题引导探究:通过几何画图,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出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几何判定法:(1)直线与圆__相交__,有两个公共点;设r为圆的半径,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与圆__相切__,只有一个公共点;(1)d>r 圆与直线__相离__;(3)直线与圆__相离__,没有公共点.(2)d=r 圆与直线__相切__;(3)d0 直线与圆__相交__;(2)Δ=0 直线与圆__相切__;(3)Δ。
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
2. 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
2. 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动手实践。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讲解。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出今天的教育内容:小明在修建一条直线公路的时候,发现公路穿过了一块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圆形花坛。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
二、学习内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讲解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三、学习方法1. 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从例子入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掌握知识。
2. 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图形为主,直观、形象。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动手实践,参与课堂讨论。
四、学习重点难点1.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
五、学习结果1.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掌握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
3. 熟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六、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案标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几何证明。
3. 学生能够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教师准备直线与圆的相关图形和实例。
3. 学生准备纸笔和直尺。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直线和圆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直线与圆有哪些可能的位置关系?请举例说明。
”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的图形,并让学生描述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2.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规律。
3.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和问题解答,巩固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
拓展:1. 教师提供更复杂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进行相关的几何证明。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并向全班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检查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和问题解答。
2. 学生设计一道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并写出解决过程。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下节课的改进措施。
2. 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馈和评价,提供建议和意见。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学重难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解决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几何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关系,来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几个形状,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画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如果直线与圆相交,交点有几个?3.如果直线与圆相切,它们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4.如果直线与圆没有交点或相切,它们的位置关系呢?通过学生的回答,介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讲解(10分钟)1.直线与圆相交的位置关系: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相交的不同情况,并讲解每种情况下的名称和特点。
-直线穿过圆的两个交点,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经过圆的中心,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交于两个点”,交点分别为A、B。
-直线切圆,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切”。
2.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并讲解。
-直线与圆相切于一个点,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外切”。
-直线经过圆的中心,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穿过圆,并且在圆的内部,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内切”。
三、练习(3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个别练习。
学生可以用纸和笔列式解答,并标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辅导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归纳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性质。
难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
2. 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1. 直尺、圆规、铅笔。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或模型。
学具:1. 直尺、圆规、铅笔。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探究:2.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讲解:3.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4.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与地面的关系、篮球筐与投篮线的关系等。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能够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能够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切线长的概念和定理,能够应用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切线长定理。
教学难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应用。
2、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3、应用切线长定理。
教学过程:一、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复导入、回顾旧知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判断方法。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唐诗和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练一:在纸上画圆,利用直尺移动直线,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出相离、相切、相交的定义和判别依据。
练二: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进行数量分析。
练三:复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垂线段的概念。
二、圆的切线1、复导入、回顾旧知回顾圆的性质和定理。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实例引出圆的切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3、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练一: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练二: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练三:介绍切线长的概念和定理,并应用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三、课堂练和作业练一: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练二: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
作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以及切线长的概念和定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1如图24-43,Rt△ABC的斜边AB=10cm,∠A=30°。
求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少时,AB与⊙C相切。
另外,以点C为圆心、半径分别为4cm和5cm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斜边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1)过点C作边AB上的高CD。
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一等奖创新教案
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2.1.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直线与圆运动变化,经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发现过程,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圆的切线的概念;2.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数量关系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3.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并能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难点:在图形位置关系的研究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思维热身回顾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享想法.操作探究,概括提炼利用圆与直尺(直尺一边抽象成一条直线),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括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理性思辨,感悟思考如图,判定直线l和⊙O的位置关系.感悟:如果仅凭观察公共点的个数无法精确地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直觉告诉我们: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需要用更为精确的特征来刻画.思考:你认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哪些量有关?类比学习,问题跟进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跟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否也可以类似地用相关的数量特征来精确刻画?画图探究,收获感悟完成教材P34“做一做”,启发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定理.感悟: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学有所用,智慧探索完成教材P36“课内练习”第1题.经典示范,自然生长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r=2cm;(2) r=2.4cm;(3) r=3cm.变式若⊙C与线段AB只有一个公共点,求r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P为∠ABC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与BC相切.求证:⊙P与AB相切.并继续想一想:若⊙P与AB、BC都相切,则BP是∠ABC的角平分线.为什么?若⊙P与AB、BC分别相切于点M、N,猜想BM与BN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说明理由.若⊙P与AC相切于点Q,你还能得到哪些正确的结论?你是如何思考的.深度归纳,形成系统、作业巩固,实践体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⒉在7.1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OP=r⑵点P在⊙O内OP<r⑶点P在⊙O外OP>r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㈠情境感知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标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根据条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例引入,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比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球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抛物线,而篮球框是一个圆形。
那么如何确定球是否会进入篮筐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2. 新课讲解: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 判断方法: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5.已知⊙O 的半径为3,点 A 在直线 l 上,点 A 到⊙O 的圆心 O 的距离为3,则 l 与⊙O 的位置关 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切 6.如图:AB=8是大圆⊙O 的弦,大圆半径为 R=5,则 以 O 为圆心,半径为3的小圆与 AB 所在直线的位 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都有可能
通过上面问题我们我们容易得到: 直线 l 和⊙O 相交 d<r 直线 l 和⊙O 相切 d=r 直线 l 和⊙O 相离 d>r 总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1. 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 2. 直线与圆心的距离 d 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填表:略 四.随堂练习: 1.圆的直径是13cm ,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 是, (1) 4.5cm ;(2) 6.5cm ; (3) 8cm. 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 点? 2.如图,直线 l 与⊙O 相交与 A,B 两点,点 O 到 直线 l 距离为3,AB=8。 (1)求⊙O 的直径; (2) ⊙O 的半径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与直线 l 相离?
此时学生已经 到了疲劳期, 学习情趣减 弱,为了再次 提起学生兴奋 点采用游戏的 形式来巩固检 测知识
3.已知直线 l 与⊙O 相切,若圆心 O 到直线的距 离是5,则⊙O 的半径是_________ 4. 如图:∠AOB = 30°,M 是 OB 上的一点,且 OM =5 cm 以 M 为圆心,以 2.5 cm 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 OA 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当公共点个数不 好判断怎么办?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与 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数量分析? 如果圆的半径为 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d 二者 满足怎么样关系的时,分别有直线与圆的三种关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2.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交,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可能的情况?二、讲授(15分钟)1.老师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并给出三种可能的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2.介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a.直线与圆相离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b.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c.直线与圆相交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3.通过示例讲解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三、练习(20分钟)1.团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出不同的直线与圆的示例,让学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2.小组讨论与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讲解和展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3.整体讨论与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就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判断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给出示例并指导解决问题:通过求直线与圆的方程,将问题转化成代数方程求解。
五、讲评(10分钟)1.对学生在练习环节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点评。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合理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相关概念、示例分析和练习等环节,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题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的概念和特性;2. 了解圆的概念和特性;3. 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直线的概念和特性(1)定义直线的概念和符号;(2)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直线;(3)展示直线的特性:无限延伸、无宽度。
2. 圆的概念和特性(1)定义圆的概念和符号;(2)介绍圆的构成要素:圆心和半径;(3)展示圆的特性:与圆心距离相等、无限延伸的特点。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垂直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心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切线位置关系;(2)平行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内部的平行位置关系、直线与圆外部的平行位置关系。
4. 实际问题的解决(1)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供案例分析,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结合图形模型教学法;2. 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3. 引导式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导学生了解直线的概念和特性(1)明确直线的定义和符号;(2)介绍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直线;(3)展示直线的特性:无限延伸、无宽度。
2.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概念和特性(1)明确圆的定义和符号;(2)介绍圆的构成要素:圆心和半径;(3)展示圆的特性:与圆心距离相等、无限延伸的特点。
3. 指导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垂直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心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切线位置关系;(2)平行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内部的平行位置关系、直线与圆外部的平行位置关系。
4.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提供案例分析,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小测验:随堂测试学生对直线和圆的概念和特性的掌握程度;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知识;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通过提供实际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掌握求圆与直线的交点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讲解直线与圆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概念解释(2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直线与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穿过圆、外切圆和内切圆的情况,并讲解相应概念。
3.求解交点(30分钟)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求解直线与圆的交点,包括刚好相切、直线穿过圆、以及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等情况的判断与求解方法。
4.实际应用(3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答,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通过解答问题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幻灯片;2.教学板书。
六、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讨论或自主探索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感知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抽象概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引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几何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帮助。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准确判断直线与圆的相对位置•能够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推理能力教学内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2.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分类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实例解析教学过程步骤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概述(15分钟)•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直线与圆的图示,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关系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和圆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分类(20分钟)•分类介绍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包括相切、相离、相交等几种情况。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每种情况的特点和判断方法,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应的推理过程。
步骤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实例解析(25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判断一根电线是否与某个圆相交、汽车是否能完全通过一个圆形的门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绘图和推理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练习(2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描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给出理由。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题,并在解答过程中指导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程度。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对他们的解答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评价教学效果,并对下一次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温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二艳
指导老师 马双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通过将圆的几何要素代数化,再用符号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的过程,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与形的有机统一,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有辨证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方程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的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断方法,又刚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本节课就是将学生的初高中知识相结合,探索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建立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路。
首先要注意带领学生回顾这些相关知识,其次要根据数学的认知规律,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逐步递进、螺旋上升。
【教学情景设计】
1.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来看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小岛的周围有环形暗礁,暗礁分布在以小岛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1km 的圆形区域.已知轮船位于小岛中心正东2km 处,港口位于小岛中心正北1.5km 处.如果轮船沿直线返港,那么它是否会有触礁危险?
显然这需要判断直线和圆有无公共点,它们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2.复习:
由平面几何知,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定义如下:
①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圆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
③直线和圆相离,没有公共点.
思考:在初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时,d r <;相切时,d r =;相离时,d r >.
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此处可提问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连接A 、B 两点,直线AB 和圆O 没有公
O 港口轮船
共点,所以轮船没有触礁危险;或在Rt AOB ∆中,利用勾股定
理求出AB ,再用“等面积法”求出圆心O 到直线AB 的距离, 并与半径比较大小,可以判断出直线AB 和圆O 的位置关系.
3.探究新知:
能不能利用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方程判断轮船是否有触礁的危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方法解决.
解法一:以小岛的中心为原点,东西方向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A(2,0),
)23,0(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3x+4y-6=0, 圆心()0,0O ,半径1,则圆O 的方程为1,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56436
040322>=+-⨯+⨯=d
所以直线AB 和圆O 相离,轮船没有触礁危险.
解法二:以小岛的中心为原点,东西方向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A(2,0),则
)23,0(B ,直线AB 的方程为3x+4y-6=0, 圆心()0,0O ,半径1,则圆O 的方程为122=+y x
⎩⎨⎧=+=-+1064322y x y x 联立方程组:
消去y ,整理得:
020254360
20362522<⨯⨯-=∆=+-x x
所以,此方程组无解,直线直线AB 和圆O 没有公共点.
所以直线AB 和圆O 相离,轮船没有触礁危险.
教师配合学生分析,在课件中演示本题的解答过程.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步骤,完整的写出解题过程.
方法一:
①联立直线和圆的方程,组成二元方程组;
②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判断该方程解的个数;
③依据解的个数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方法二:
①确定圆心的坐标及半径,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②比较距离与半径的大小;
③依据上述计算做出判断.
上面的两种方法虽然做法不同,但是本质都是利用方程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体现了“由数到形”.
但通过对比发现,解方程组的方法在这个问题中计算较为复杂,没有比较d 和r 大小O A
B
的方法简单,这也是练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选择这个方法的原因.教师可将这种方法做一展示,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只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常选用比较d 和r 大小的方法,它的运算相对简单.
练习:判断直线02:=+-y mx l 与圆922=+y x 的位置关系.
可以运用几何法判断d 与r 的大小关系,或者是直线恒过定点的问题来解决这道题,然后由各小组的组长负责点评组员的方法。
4.新知运用:
例2:设直线 与圆 相切,求实数 的值。
刚才的例1是已知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与例1相比,例2是已知位置关系是相交,反过来求直线方程的问题.已知直线l 过定点,要求直线l 的方程,只需要求直线的斜率.
在课件中配合学生回答,给出关键的解题步骤,留出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并最终展示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自己对比,或个别指导,改进完善自己的解答.
5.探究讨论:
设直线过点 与圆 相切,求直线的方程。
在例2中,我们设出了直线的斜率,求出了两条满足题目条件的直线,然而直线的斜率可能不存在,会不会过定点的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也是满足题意的呢?可以验证一下.
作出过点M 的斜率不存在的直线3x =-,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3,半径长度为5,所以这条弦的长度的一半为4,则弦长为845≠.所以这条直线不满足题意.
今后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先考虑斜率存在的情况,若求出的直线有两条,就不用再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若求出的直线只有一条,就需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例2通过给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求直线的方程,这就是“由形到数”。
6.拓展延伸:
过点P(-1,2)的直线l 与曲线21:x y 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直线斜率k 的取值范围 本道题体现了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利用数形结合求临界值,需要注意的是曲线21:x y c -=是半圆。
【总结提升】
①1.学会了利用方程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代数法和几何法
②探究了如何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③体会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作业】
必做题:P87习题2-2 A 组 1,2
选做题:P88习题2-2 B 组 1,2
【教学评价与反思】
02=+-y mx 1
22=+y x m )(2,11222=+-y x )(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本节课中起到提出问题,适时提升的作用。
通过不同类型的两道例题,两个层次的课堂练习,学生由探究到尝试再到巩固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并能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灵活运用图形的几何性质简化计算.
在复习已有知识时,通过提问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强化复习内容。
课堂练习和强化训练阶段通过学生板演,课堂巡视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本节课的内容,对知识的融合度较高,对前面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来说,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的增加复习已有知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