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规范化放疗经典

合集下载

头颈部恶性肿瘤规范化疗方案

头颈部恶性肿瘤规范化疗方案

1 . 化疗延长了整个治疗时间
2 . 费用昂贵
3 . 取得成功化疗后,病人拒绝进一步局部治疗
4 . 影响后期姑息化疗的疗效
5 . 在一些随机试验中诱导化疗对生存率没有影响
第二十八页,共60页。
诱导化疗(三)
头颈癌诱导化疗方案
DDP 25mg/m2/d IV d1-5 5-FU 800mg/m2/d IV d2-5 CF 500mg/m2/d IV d1-6
第四页,共60页。
概述
•对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疗: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化疗 在其综合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治疗模式和化疗方案 效果不同,应根据情况选择正确的治疗。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 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顺铂单药或含顺铂方案是公认 有效方案,化疗结合分子靶向治疗有更好的前景。规范化疗是保 障其治疗获益和安全的基础。
治疗原则(一)
1 . 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原发部位、临床分期以及
全身状况确定治疗原则,目的在于提高治愈率的 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2 . 早期病人采用手术或放疗,尽可能保留器官及其 功能,进行必要的修补术
3 . 中晚期病人应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如放射加手
术加化疗,晚期病人以全身治疗为主,必
要时采用放疗或手术减症治疗
CR 15% PR 39% RR 54%
1999 欧洲会议的一组报道 n=48/53 locally advanced
Docetaxel 75mg/m2 d1+5FU 750mg/m2 CIV d1-5 + DDP 75mg/m2或 100mg/m2
RR 71%
第二十一页,共60页。
联合化疗(六)
3-4周重复 CR 17% RR58% 中位缓解期4.9 月, 中位生存期 8.8月, 1、2 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18%. ANC 减少 3-4度 90%。

常用放疗方案

常用放疗方案

常用放疗方案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简称放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

它利用高能粒子或电磁波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增殖,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放疗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放疗方案及其特点。

一、根治性放疗方案根治性放疗方案常用于早期肿瘤治疗,旨在通过放疗摧毁肿瘤组织,达到完全根除癌细胞的目标。

该方案通常采用高剂量辐照,确保肿瘤区域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同时控制照射范围,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姑息性放疗方案姑息性放疗方案主要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以减轻症状、控制肿瘤进展为主要目的。

该方案通常采用中低剂量辐照,能够有效减小肿瘤体积,缓解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三、辅助性放疗方案辅助性放疗方案通常在手术治疗后进行,以清除手术残留的微小癌细胞,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该方案结合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地杀灭残留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四、预防性放疗方案预防性放疗方案用于具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旨在预防肿瘤的再次发生。

该方案通常在手术治疗后或化疗结束后进行,以杀灭潜在的残留癌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五、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精准放疗技术,通过计算机以三维方式精确地显像肿瘤,并根据病灶的形态制定合适的照射计划。

该技术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六、调强放疗(IMRT)调强放疗是一种更先进的放疗技术,可以根据肿瘤的不同形状,调整放射束的强度和方向,以实现对肿瘤的精确辐照。

相比传统放疗,IMRT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放射副作用。

七、调强阳性束治疗(Tomotherapy)调强阳性束治疗是一种将放射束辐射在肿瘤组织上的技术,既能精确获取肿瘤位置和形态,又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该技术辐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

总结起来,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常用放疗方案包括根治性、姑息性、辅助性和预防性方案等。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方法及原则
目前,肿瘤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局部控制和缓 解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性
肿瘤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一些对化疗 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如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放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 段。
肿瘤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 于一些早期肿瘤,放疗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03
个体化放疗与其他治 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探索个体化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 合应用,如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照射,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
强度调节放疗
03
通过动态调整放疗剂量和照射野的大小,实现个体化治疗,降
低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
个体化放疗的发展
01
基因组学在放疗中的 应用
研究基因组学在放疗中的指导作用, 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个体化放疗剂量和照 射野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设 计个体化的放疗剂量和照射野,以最 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并提高肿瘤控 制率。
适形与剂量适形放疗的优点
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
剂量分割与分次放疗
剂量分割放疗
是指将总剂量分成若干个小剂量,分多次照 射,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和生存率。
分次放疗
是指将总剂量分成若干次照射,每次照射后给予一 定的时间间隔,以减轻放疗反应和恢复正常组织功 能。
剂量分割与分次放疗的优 点
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放 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 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生长, 提高治愈率。
局部晚期肿瘤

罗秀丽: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倡导者

罗秀丽: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倡导者

罗秀丽: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倡导者中华大地上历来就有“惟楚有才”之说,意思就是荆楚大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极其丰富,人才辈出。

本文采访对象——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罗秀丽教授,即生长、生活、工作在这样一片厚土上。

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可谓德艺双馨;她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而且带动全科人员共同努力学习,可谓鞠躬尽瘁。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喜欢把自己的研究生带到家里一起买菜、做饭,然后边吃饭、边畅聊人生,探讨医学问题。

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罗妈妈”。

从1984年毕业后到湖北省中医院工作,1989年参与创建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并于1997年担任肿瘤科主任至今,罗秀丽主任已参加工作三十余载。

她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各种肿瘤的中医治疗有很深的造诣,弥补了西医在肿瘤治疗手段上的不足,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自主探索研制的外用制剂“消肿1号”和“消肿2号”,在临床上用于癌性疼痛、缩小实体瘤、转移瘤和消退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方法独到、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好评;但和现在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懊悔填错了志愿不同的是,罗秀丽主任在大学期间学的是西医,因受家庭的影响,罗秀丽主任最终走上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道路,并成为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倡导者。

抓住“西学中”机会1962年4月,罗秀丽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其家族中从医者甚众。

在新中国成立前,祖上悬壶济世,造福一方。

罗主任的父亲,自幼继承家学,年长后又毕业于新中国的卫生院校,精通中西医学,一直担任武汉市新洲区李集卫生院院长。

罗秀丽在年幼时即经常见到父亲为病人解除疾苦,耳濡目染,从小立下了长大以后继承家学的志向。

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武汉医学院)临床专业。

这是一个现代医学的殿堂。

罗秀丽在这里刻苦学习,不断汲取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各门功课均达优秀,圆满完成了5年学习任务,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培美曲塞等。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 制,皮肤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临床应用:甲氨蝶呤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癌,肺癌, 成骨肉瘤等。培美曲塞可联合顺铂用于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胸膜间皮瘤、肺 癌。 注意事项: 甲氨蝶呤禁用于严重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免疫缺陷者及孕 妇。对于有感染、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体弱、年幼或高龄的患者应 慎用。可能发生肺炎,特别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仅能由专家、在有必需设备和人员的医内使用,同时 应采用“亚叶酸解救”。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甲氨蝶呤血清水平以发现潜在 的毒性,建议碱化尿液及增大尿量。 培美曲塞禁用于对本品或该药的其他成分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治疗前需预 服皮质类固醇和维生素B12等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
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
药剂科 临床药师
2014.11.17
主要内容
1 2 3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
4
恶性肿瘤疾病
恶性肿瘤——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2000年
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010万,死亡620万,2012年患 癌症病例2240万,估计到2015年将有1500万新发 病例。我国——每年约有280万名新发现的癌症患 者,约有190万人死于癌症。在我国,每5个死亡的 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10年后,我国每年将增加 超过380万的癌症患者,每年将有超过270万人死 于癌症。开展抗癌防治结合刻不容缓。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医学迫切要求解决的问 题,也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放疗的方案

放疗的方案

放疗的方案1. 简介放疗(Radiation Therapy)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区域,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放疗通常作为手术或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但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选项。

本文将介绍放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放疗方案。

2. 放疗的原理放疗利用射线对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组织,达到肿瘤区域。

通过高剂量的辐射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抑制其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疗通常采用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

3. 放疗的方案放疗的方案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的目的,医生会制定不同的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放疗方案:3.1 根治性放疗根治性放疗旨在彻底治愈肿瘤,并达到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一般适用于早期癌症患者或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

常见的根治性放疗方案包括:•根治性外照射:使用外部加速器产生高能X射线,照射至肿瘤和其周围的淋巴结区域。

可以采用分次治疗,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周。

•组织学引导下放疗:结合影像学技术和组织学信息,精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和形状,以确保辐射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3.2 术前放疗术前放疗主要用于缩小肿瘤体积,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也可以杀灭微小的转移瘤。

常见的术前放疗方案包括:•分次放疗:采用总剂量较低的外照射,将照射时间分为多次,每次照射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

这样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暂停治疗:在放疗中间暂停一段时间,给予患者休息,以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3.3 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主要用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常见的术后放疗方案包括:•全脑放疗:适用于恶性脑肿瘤手术后,预防脑转移。

通常采用髓外放疗,剂量相对较低,但照射范围广泛。

•局部放疗:适用于手术后残留肿瘤组织较多的患者,可以采用高剂量的外照射,照射至手术切缘和淋巴结区域。

3.4 对症放疗对症放疗主要用于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肿瘤是指异常增殖的组织,它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律,因而对于肿瘤的诊疗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化制度和流程。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

一、规范化诊疗制度规范化诊疗制度是指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方法和流程,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治疗和关怀。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临床诊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疑似肿瘤进行初步诊断,包括鉴别诊断和病理诊断。

2.分期和评估: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因素,对肿瘤进行分期和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3.治疗选择: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4.治疗计划: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手术的时间、方法和团队,放疗的剂量和方案,以及化疗的药物和剂量等。

5.随访和复发监测: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发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和转移。

6.多学科团队合作: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等。

二、规范化诊疗流程规范化诊疗流程是指在制度的指导下,根据肿瘤的类型和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的一系列诊疗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疑似肿瘤进行初步诊断,包括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等。

2.分期和评估: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因素,确定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全身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4.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术前辅助治疗等。

5.放疗治疗:根据放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定放疗的剂量和方案,包括外照射、内照射和放疗联合化疗等。

6.化疗治疗:根据化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剂量,进行化疗的周期和方案。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是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少治疗风险和并发症,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以下是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规范化诊疗制度1.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的专门机构和团队,由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放疗师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2.制定和完善肿瘤治疗的规范流程、操作指南和技术规范,包括肿瘤诊断、分期、治疗方案、手术操作、放疗和化疗等。

3.建立肿瘤患者的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体检结果、诊断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等重要信息,便于诊疗团队进行协作和参考。

4.建立规范的病理诊断和病理报告制度,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建立统一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标准,包括血液学、肿瘤标志物、遗传学等。

6.制定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处理和并发症处理等。

7.制定规范的放疗和化疗方案,包括剂量、次数、持续时间和疗效评价等。

8.建立随访制度,对肿瘤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和转移等情况。

二、规范化诊疗流程1.肿瘤患者就诊阶段:患者首次就诊时,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包括CT、MRI、超声、PET-CT等。

2.病理诊断阶段:对疑似肿瘤患者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并及时报告。

3.分期评估阶段: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

4.治疗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意愿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5.治疗阶段: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严格控制治疗质量,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和副作用。

6.随访和评估阶段:对治疗结束的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测定等。

7.复发和转移处理阶段:对复发和转移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肿瘤的放疗计划与剂量分配

肿瘤的放疗计划与剂量分配

肿瘤的放疗计划与剂量分配肿瘤的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综合治疗方式。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疗计划与剂量分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就肿瘤放疗的临床应用中的放疗计划和剂量分配进行探讨。

一、放疗计划放疗计划是指在放射治疗前,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肿瘤类型、位置及大小等因素制定出的放疗治疗方案。

通过放疗计划的制定,可以明确治疗的目标区域,合理分配照射剂量,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的生长。

1. 治疗目标区域的确定放疗计划的首要步骤是确定治疗目标区域。

根据不同肿瘤类型的特点,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结果以及病理学检查来确定治疗目标区域。

对于固定位置的肿瘤,如乳腺癌等,可通过影像学手段清晰地确定目标区域;而对于移动性肿瘤,如肺癌,需要结合呼吸控制技术来准确定位目标区域。

2. 照射剂量的制定在放疗计划中,照射剂量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照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来制定。

通常情况下,照射剂量分为总剂量和分剂量。

总剂量是指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总的辐射剂量,而分剂量则是指每一次放疗的辐射剂量。

3. 放疗设备的选择放疗计划还需要考虑到具体应用的放疗设备。

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和治疗目标区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放疗设备可以更好地实施放射治疗并精确照射肿瘤。

目前,常用的放疗设备包括线性加速器、半导体激光器等。

二、剂量分配剂量分配是放射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剂量分配,可以确保放射剂量均匀地分布在肿瘤组织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1. 等剂量切割技术等剂量切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剂量分配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照射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的辐射剂量是相等的。

这样可以保证照射区域内各个部位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强度调控调强技术强度调控调强技术(IMRT)是一种精确控制放射剂量分布的技术。

它通过改变单个束方向的辐射强度,实现不同区域的剂量调整。

IMRT技术可以根据治疗目标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方案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在制定放射治疗方案时,医生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和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治疗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放射治疗方案的设计过程。

一、病情评估在制定放射治疗方案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这将包括进行身体检查、检查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并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确定病情的详细情况。

医生还可能会进行一些其他检查,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二、治疗目标确定根据病情评估的结果,医生将确定放射治疗的治疗目标。

目标可能是根除肿瘤,控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减轻病症或缓解疼痛等。

通过明确治疗目标,有助于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放射治疗方案。

三、剂量计算在确定治疗目标后,医生将计算出合适的放疗剂量。

剂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大小,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

医生将依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每一次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大小和总剂量。

四、治疗计划在确定剂量后,医生将开始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包括放射治疗的持续时间、每次治疗的具体位置和姿势,以及放射线的方向和形状。

医生还会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和优化治疗计划,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五、治疗执行治疗执行是放射治疗方案的关键步骤。

医生将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在预定的治疗计划下,将放射线准确地传送到肿瘤区域。

这可能涉及到使用不同的治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强度调制放射治疗等。

医生和治疗师会密切监控治疗的过程,并确保所有操作都按照计划进行。

六、治疗评估放射治疗完成后,医生将进行治疗评估。

这将包括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医生将根据评估结果来判断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

总结: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合理的放射治疗方案设计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

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

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前言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肿瘤治疗的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也更加个体化,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但化疗依然是肿瘤治疗的基石。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化疗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是最主要的临床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持续时间与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严重影响了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relative dose intensity, RDI)与既定周期,临床上不得不降低药物剂量、延迟治疗时间或更改方案,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因此,预防或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保证足剂量化疗或剂量密集化疗的根本。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EG-rhG-CSF)是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我国临床医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缺乏重视,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这类药物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尚不规范。

目前,国际肿瘤组织与学会均已制订了防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FN的管理指南。

为规范化我国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与治疗、合理使用G-CSF,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组织国内相关肿瘤专家,经多次讨论并反复修改,制订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旨在全面、详细地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与建议。

肿瘤放射治疗经典知识解答

肿瘤放射治疗经典知识解答

放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1》放射治疗与手术:1、术前放射治疗:术前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缩小手术切除范围,保存正常功能,减少术中种植和播散。

如头颈部癌、盆腔部癌。

2、术中放射治疗:手术不能切除或切除不彻底者,手术中一次给予大剂量的照射,应用适宜能量的电子束,最大限度减少正常组织剂量,也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常用于胰腺癌、胃癌的治疗。

3、术后放射治疗:对手术切除不彻底,淋巴结有转移,淋巴引流区需预防治疗的病人,采用术后放射治疗均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如手术后肺门或总格淋巴结有残存的肺癌。

4、放射治疗在保持形体完整和功能维持方面的重要作用。

《2》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多为全身用药,优势在于控制全身多发转移灶及亚临床病灶,治疗后常常是原位复发,而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局部病变、病变周围亚临床病变的控制,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是控制局部肿瘤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两者优势互补可以缺的更好疗效。

如肺小细胞癌。

《3》放射治疗、术后、化学治疗三结合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加化疗不仅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而且对器官及功能的保存具有重要功能。

如肾母细胞瘤。

放疗治疗恶性肿瘤优缺点比较:《1》放疗优点:1、作用直接、迅速,对某些敏感度较高的早期癌种效果较好;2、术前、术中、术后均可应用。

术前可缩小癌肿提高手术切除率;术中可减少肿瘤播散的几率;术后可抑制残余病灶;3、可治疗某些部位隐匿手术困难的的癌种,如鼻咽癌、口咽癌、喉癌等。

《2》放疗缺点:1、只对低分化癌效果较好,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对放疗不敏感;2 、“敌我不分”,对人体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伤害,损伤人体免疫系统;3、放疗副作用严重,如白血球及血小板减少、皮肤干燥、脱发、疲劳、食欲不振等,且会因照射部位不同而出现其它不同副作用,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

放射源:《1》放射源的种类:1、可释放出α、β和γ射线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60Co、192Ir、226Ra等放射源为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2、常压X线治疗机和各类医用加速器;3、能产生重粒子束的加速器,重粒子束主要指快中子、质子、负介子及氮、碳、氧等离子。

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方案引言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或γ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可以用作单独的疗法,也可以与手术或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本文将介绍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案,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定位:放射治疗要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以保证射线准确照射到癌细胞区域,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常见的目标定位方法包括CT、MRI和PET等影像学技术。

2.剂量计算:根据肿瘤类型、大小和位置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计算合适的放射治疗剂量。

剂量计算通常遵循国际上通用的规范和标准,如Gray (Gy) 单位表示放射剂量。

3.分次治疗: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多次进行,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手术、化疗或免疫疗法等。

联合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癌细胞对治疗的抵抗性。

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案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基于肿瘤的类型、阶段和位置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案:1. 术前放射治疗术前放射治疗是在手术之前进行的放射治疗。

它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使手术更加容易和安全。

术前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前几周开始,并持续数周。

2. 术后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是在手术之后进行的放射治疗。

它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术后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之后几周开始,并持续数周。

3. 完全放射治疗完全放射治疗是指以放射治疗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而不结合其他治疗。

它适用于一些早期癌症患者,或者手术和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不适用的患者。

4. 高强度调强放射治疗高强度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一种比传统放射治疗更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提供不同剂量的射线给到肿瘤不同部位,以最大限度地破坏癌细胞并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科用药指导、诊疗规范、操作指导

放疗科用药指导、诊疗规范、操作指导

肿瘤用药指南、诊疗规范、操作指南解放军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篇: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5)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5)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5)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5)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6)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6)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6)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7)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8)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8)(一)分级管理 (8)(二)使用管理 (9)(三)配置管理 (10)(四)人员资质管理 (10)二、落实与督查 (11)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2)一、细胞毒类药物 (12)(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2)(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6)(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20)(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1)(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2)(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4)二、激素类药物 (25)(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5)(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8)(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30)(四)孕激素 (32)(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3)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4)(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4)(二)单克隆抗体 (37)(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1)(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3)(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4)(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5)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6)(一)造血生长因子 (46)(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4)(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6)(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二篇:常见肿瘤诊疗规范一、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57)二、胃癌诊疗规范 (77)三、乳腺癌诊疗规范 (100)四、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137)五、胰腺癌诊疗规范 (187)六、结直肠规范化诊治指南 (206)七、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38)八、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59)第三篇:肿瘤放疗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一、腹膜腔穿刺术 (272)二、胃插管术 (273)三、胃肠减压术 (274)四、清创缝合术 (275)五、换药术 (277)六、拆线法 (279)七、腹腔负压吸引术 (281)八、胸腔闭式引流术 (282)九、气管内吸痰术 (284)十、持续负压吸引术 (286)十一、胃肠减压术 (287)十二、心电监护 (289)十三、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291)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内科规范化治疗ppt课件

肿瘤内科规范化治疗ppt课件
G-CSF 化疗结束至少24-48h应用。副作用:骨痛 发生率15~39%,与剂量相关。发 热、乏力、头痛、肌肉痛、皮疹、注射局部疼痛。
血小板:血小板<50G/l给予IL-11或TPO IL-11剂量:25~50g/kg/d ,用药时间:化疗后6~24小时,皮下注射、每曰1次,直 到Plt最低点过后达100G/l,Plt监测:停药后7~14天Pt仍可上升。副作用:水钠储溜 、心律失常
1.可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 滋养细胞肿瘤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霍奇金病 Burkitt淋巴瘤 大细胞淋巴瘤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Wilms瘤
3.姑息疗效 肾癌 黑色素瘤 子宫内膜癌
前列腺癌 慢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头颈部癌 胃肠道癌
2.少数病人可能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 4.配合手术/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RECIST—基线肿瘤评价
•判断可测量病灶和不可测量病灶 •确定靶病灶和非靶病灶 •基线病灶直径总和=非结节状病灶最长直径+结节状病灶短直径
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基线记录:数不超过5个,每个器官不超过2个;选择最长 直径;淋巴结短径≥15mm;余病灶可视为非靶病灶,不许测量,但应记录。
最长径之和
治疗后如出现坏死、液化,则需重新划定 经线,尽量避开坏死区域。
0




神经系统
神志
清醒
短暂时间嗜睡
嗜睡时间不及清 嗜睡时间超过清
醒的50%
醒的50%
周围神经
正常
感觉异常或腱反 射减退
严重感觉异常或 轻度无力
不能忍受的感觉 异常或显著运动
障碍
便秘

轻度
中度
腹胀

2020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规范化管理

2020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规范化管理

2020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规范化管理2020年10月10日至18日,第三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以直播形式召开,主题是“支持与姑息使癌症治疗更有效”。

会议期间,XXX教授解读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放化疗引起的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

化疗初治患者中,25%至40%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超过60%的患者化疗延迟和减量的首要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剂量改变的患者中有超过60%再次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

因此,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且会影响患者的生存。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不同瘤种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致死率不同,实体瘤约为8%。

大多数标准剂量的化疗方案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6至8天。

FN并发症严重,20%至30%的患者需入院进行治疗。

在FN患者中,出现明显感染或隐性感染者超过60%,发生菌血症的患者超过20%。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6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为耐受良好、骨髓抑制较少的AC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结果显示,与无FN患者相比,发生FN的患者中位OS减少了22.4个月(P<0.001)。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认识,建立我国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评估,优化我国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管理流程,规范我国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与治疗,CSCO牵头制定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并于2017年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定义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XXX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ANC≥1*109/L)、中度(ANC为0.5至1.0*109/L)和重度(XXX)。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定义为口腔温度>38.3%(腋温>38.1%)或2次测量口腔温度>38.0%(腋温>37.8%),且ANC<0.5*109/L,或预计24小时后会降至<0.5*109/L。

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

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

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目标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分割和分次治疗的技术要点。

剂量分割是指将治疗剂量分为多个小剂量,以减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保证足够剂量用于杀灭肿瘤细胞。

剂量分割有助于减少功能组织器官(OAR)的风险和晚期放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在剂量分割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肿瘤类型和位置进行剂量分割。

不同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敏感性,因此需要对每个肿瘤进行个性化的剂量分割方案。

例如,对于位于关键结构附近的肿瘤,可以使用更多的剂量分割来减小对关键结构的风险。

其次,剂量分割还需考虑肿瘤的体积和发展阶段。

较大体积的肿瘤可能需要更多的分割,以确保足够的剂量到达每个部分。

此外,尚未缩小或稳定的肿瘤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剂量分割,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另外,剂量分割还需考虑到放射性治疗设备的限制。

放射治疗设备在给定时间内只能释放一定剂量的辐射,因此需要根据设备的能力和限制来确定剂量分割方案。

合理安排剂量分割有助于提高放疗效果并减少治疗的总体时间。

分次治疗是指将整体治疗剂量分为多个治疗分次进行,以提高肿瘤控制和减少副作用。

分次治疗可以有效分散对正常组织的剂量,让正常组织有时间修复和恢复。

在进行分次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肿瘤特点和患者的整体条件来制定分次治疗方案。

有些肿瘤可能需要更短的时间间隔和更多的分次,而对于一些较小或较慢生长的肿瘤,可以考虑减少分次或延长时间间隔。

其次,分次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次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长时间的分次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干扰。

因此,在制定分次治疗方案时,要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限制。

另外,分次治疗还需考虑到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患者的治疗可接受性。

(word完整版)肿瘤放疗原则(详细)

(word完整版)肿瘤放疗原则(详细)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约6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需要放射治疗,包括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

随着放射设备的增加和更新,如今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学科,称为肿瘤入射击治疗学.自从X线和镭元素发现后,20世纪20年代,有了可靠的X线设备,Regard和Cowtard等开始用深部X线治疗喉癌。

此后,由于放射设备的改进和对放射物理特性和了解,加上放射生物学、肿瘤学以及其他学科发展和促进,使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现在最理想的放射治疗设备是光子能量为5~18MeV、电子能量为4~22MeV且能量可调的高能加速器,以及60Co、137Cs、125I或192Ir局部插植近距离治疗机,这些放射源的照射可以做到完全符合肿瘤体积的治疗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一)放射源的种类放射使用的放射源现共有三类: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α、β、γ射线;②X 线治疗机和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③各种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束等。

这些放射源以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基本照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利用同位素治疗,既利用人体不同器官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将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体内进行治疗,如131I治疗甲状腺癌,32P治疗癌性腹水等.(二)放射源设备1、 X线治疗机临床治疗的X线机根据能量高低分为临界X线(6~10kv)、接触X线(10~60kv)、浅层X线(60~160kv)、高能X线(2~50MeV)。

除高能X线主要由加速器产生以外,其余普通X线机由于深度剂量低、能量低、易于散射、剂量分布差等缺点,目前已被60Co和加速器取代.2、 60Co治疗机60Co在衰变中释放的γ线平均能量为1.25MeV,和一般深部X线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穿透力强,深部剂量较高,适用深部肿瘤治疗;②最大剂量点在皮下5mm,所以皮肤反应轻;③在骨组织中的吸收量低,因而骨损伤轻;④旁向散射少,射野外组织量少,全身积分量低;⑤与加速器相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经济可靠.其不足之处是存在着半影问题。

rchop化放疗方案

rchop化放疗方案

rchop化放疗方案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分子结构,以达到杀死癌细胞和抑制其生长的目的。

rchop化放疗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放射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rchop化放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介绍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源于淋巴系统的白血病细胞。

它通常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两种类型。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

第二部分:rchop化放疗方案的概述rchop化放疗方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放射疗法。

该方案由多种治疗方法组成,包括化疗、放射疗法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式。

rchop化放疗方案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三部分:化疗rchop化放疗方案中的化疗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以及地塞米松等。

这些药物通过各自不同的机制,对癌细胞进行杀伤和抑制。

第四部分:放疗rchop化放疗方案中的放疗指的是使用高能射线来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以达到杀伤癌细胞的目的。

放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通过调节放射线的剂量和方向,医生可以精确地瞄准肿瘤部位进行治疗。

放疗可以与化疗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第五部分:辅助治疗除了化疗和放疗,rchop化放疗方案还包括其他辅助治疗方式,例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这些辅助治疗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第六部分: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rchop化放疗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rchop化放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肿瘤放疗drg管理制度范文

肿瘤放疗drg管理制度范文

肿瘤放疗drg管理制度范文肿瘤放疗(Radiation Therapy for Cancer)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以实现治疗效果并减轻不良反应。

然而,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放疗的成本不断增加,相关的管理和控制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提高肿瘤放疗的质量和效率,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诊断相关索引)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DRG管理制度是一种按疾病诊断和治疗规范统一收费的制度,通过对疾病的分组、收费的制定、床位日管理等方式,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

它主要通过分解医疗服务的指标,将医疗服务划分为不同的次单元,为医疗机构与患者提供参考或基于这些基数进行医疗费用支付和管理。

这种制度不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患者负担,还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和提高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效率。

针对肿瘤放疗的DRG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疾病分类和分级系统。

针对肿瘤放疗的特殊性,可以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治疗方案和疗程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例如,可以将肿瘤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进一步细化为各个器官和病理类型。

然后,根据病情和治疗规程的复杂程度,将不同疾病进行分级,从而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和医疗服务标准。

其次,需要明确肿瘤放疗的治疗方案和疗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放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程的确定对于治疗效果和费用控制非常重要。

应该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疗程标准。

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确保治疗方案的实施和效果的监测。

与此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随访和复查机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DRG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计量和核算体系。

医疗服务计量和核算体系是DRG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计量和核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组织(多属LRNT):DNA多为双链断裂(α 型细胞
死亡, α · ); D 肿瘤多为单键分别击中(β 型细胞死亡,β · 2 )。 D
提示:
SRS时一定注意危及器官(OR)的
安全剂量!(如:视神经交叉区一次剂量 应<8Gy;PTV远离视神经应>5mm)。
结 论:
• 头颅SRS主要是控制“肿瘤”生长。照射剂量宁少勿多;
• 80 %剂量区为靶区剂量;
• 常用剂量为10 -30 Gy ;(如AVM:15 - 20 Gy,听
神经瘤:12 Gy其有效率达85 - 90 %)
• 颅内病灶以
20 -35 mm为SRS适应症
SRS的实施:
有以下因素之一者,分次剂量(d)和总剂量(D)应 变小: • 照射体积(IV)增大(如肺≤124 cm3为宜) . 更应注意.
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
正常组织接受一定剂量照射后发生并发症的 概率。
最小耐受量(TD 5/5)
最大耐受量(TD 50/5)
· 串型组织(脊髓、神经、小肠‥‥ ): 其NTCP具有较小的体积效应。 · 并型组织(肺、肝、肾‥‥ ):
• 肾
• 脊髓 • 心脏
肾炎
20
25
55 55
全肾
10cm 60%面积
梗塞、坏死 45 心包膜 45
• 脑
• 肝脏
梗塞、坏死 60
肝炎 25
70
40
全脑
全肝
3D-CRT中的放射生物学:
肿瘤控制概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
TCP ):达到 95%肿瘤控制率所需的剂量 (TCP 95)为肿瘤致死量。
的照射剂量、粒子数量和空间分布,但传
统的组织间插植的巴黎剂量学系统布源原 则及临床经验仍有使用价值。
体内粒子植入亦有适应: [例]前列腺癌:肿瘤体积<60cm3可单纯粒 子植入;体积>60cm3时,应先常规外照射 DT40-50Gy后再行粒子植入为宜。
高能电子束的临床应用: RT中约有15%患者需用高能电子 束治疗。
其NTCP具有较大的体积效应。
放射反应与损伤
• 放射反应:是允许的和不可避免。
对病人的功能影响不大,不危及生命。 • 放射损伤:原则上是不允许的。 会造成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大分次剂量照射时,正常组织和肿 瘤应分别换算出相当于常规分割照射
(CFI)的生物效应剂量(BED)。
[例]:SRS 1次照射10 Gy时,正常组织BED=30
体内粒子植入:

125I:HLT:59.6天
E:0.3-1.0mci( γ线)
• 源直径:0.8mm 长:4.5mm 辐射距离:1.7cm
• 永久性植入(2个HLT后无危害了) • 剂量率:0.05-0.10Gy/h
粒子植入的三种方式: • 模板种植
• B-S或CT引导下种植
• 术中种植
• 脑瘤:利用leksell头架辅助三维立体定向种 植粒子
• 靠近危及器官(OR),尤其敏感器官(睾丸、卵巢、眼) • 年龄小/年迈体弱者.
• 正常组织受量较大时.
• 与常规放/化疗同时进行.
单纯SRT: 4-8Gy/次×3-10次 3次/W CF40Gy 后+SRT补量boost: 4-10Gy/次×2-8次 3次/W (Boost多为18- 30 Gy)
宫颈癌 A点:100% B点:约为A点的1/3剂量
ZH—1000型252cf中子后装机:
HLT:2.65years
中子E:2.14MV
RBE高:2-3
OER低:1.5-1.7
γ线E:0.8MV
光子+ 中子混合照射时:中子应按RBE折算后再和光子变
成等效剂量计算。
3-4Gy/次 总量12-16Gy/3-4次
正常组织(肺)的体积、剂量分布图—直方图
(DVH: 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对正常组织的受量提供了一个量化的体
积——剂量分布图。
根据DVH能精确判断某一个TPS产生正常组
织并发症的可能性(NTCP)或称正常组织并
发症概率。
V20(≥ 20Gy的肺体积比例):可作为TPS比
肿瘤的规范化放疗
山西省肿瘤医院 王鹤皋
2003年WHO报告:全世界肿瘤发病率约为1000
万/年,死亡620万/年。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
预计至2020年:
肿 瘤
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

1500万 300万

1000万 250万
世界 中国
肿瘤的5年治愈率
年 %
1900 5
1930 15
1960 30
1990 45
• 头颈和胸腹部肿瘤:粒子种植枪(或针)
• 盆腔肿瘤:B - S或CT引导下利用模板引导 种植粒子
粒子数=(肿瘤长+宽+高)/3×5÷每个粒子 活度
[注]:放射性活度(Activity):每克放射性核 素所具有的放射性活度(ci/g)。
受照剂量=剂量率×时间
体内粒子植入:经TPS三位重建可确定理想
• CFRT:照射体积,分次照射剂量,照射方式,
总照射剂量和楔形板的合理使用……等。
正常组织耐受剂量
TD 5/5:最小耐受量
TD50/5: 最大耐受量 安全剂量应<TD5/5
常规超高压治疗正常组织耐受量(GY)
• 器官 • • 肺 • 小肠 损伤 肺炎 穿孔 1-5% TD5/5 15 50 25-50% TD50/5 25 65 照射面积 全肺 100cm2
·受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靶区剂量分布的
均匀性远比外照射差。
结 论:
• 放射源表面剂量= 参考点剂量的数倍;
• 高剂量区的半径/参考点距离=0.5-0.7为宜;
• 近距离治疗主要是配合外照射。
· 源驻留位
x剂量参考点
剂量率的划分:
LDR参考点为0.4—2Gy/h HDR参考点为>12Gy/h HDR/LDR=0.625— 0.58
• 腔内照射;
• 组织间照射(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内粒子植入);
• 敷贴照射; • 液体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作用治疗肿瘤; • 术中照射(放射性核素植入或电子束)。
近距离照射的物理特点:
·放射源活度较小(几个mci至10ci); ·治疗距离短(0.5-5cm之间); ·大部分能量被组织直接吸收; ·肿瘤剂量远比正常组织剂量高;
45%肿瘤治愈率的不同治疗方法所占比例
手术 22%
放疗 18%
化疗 5%
各种肿瘤需要一定剂量照射方 可控制或治愈,同时,各种正常组
织和器官亦会产生一定的损伤。 矛盾! 双顾!
某一措施对肿瘤的影响 TGF = 同一措施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TGF应>1
提高TGF的有效物理措施: • 3DCRT(含IMRT)
目的:对等剂量曲线进行改造以满足治疗需
要。
作 用:
• 修正其平野的剂量分布(如避开危及器官);
• 对人体曲面进行组织补偿已取得较好剂量分布(如乳腺、
喉部肿瘤);
• 纠正偏体一侧肿瘤交叉野的剂量不均匀性(如上颌窦
癌)。
楔形因素(wedge factor;Fw)
定义:加和不加楔形板时射野中心 轴上某一点剂量之比。 Fw=Ddw/Dd
鉴于电子束剂量学特点,临床用其E应在
4 — 25Mev 为宜。
电子射程与电子能量(E)关系: R=K1· 2 E-K
R=电子射程(cm) K1和K2=常数
K1=0.51/cm/mev K2=0.26/cm/mev
E=入射电子能量(Mev)
可用近似法计算: R= Mev/2
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1/3 — 1/4电子
高能电子束剂量学特点:
• 射程短:避免靶区后深部组织受照。 • 易于散照:皮肤剂量较高,且随电子束E的增高而增 加。 • 组织不均匀性对电子束剂量分布有显著变化 ,应校 正(如骨、肺)。 • 随电子束E的增加,表面剂量增高,X线污染增多 (6-12Mev时,X线污染为0.5-2.0%;12-20Mev时, 为2.0-5.0%)。
Gy,肿瘤BED=16.67Gy。 RSD· /β +RSD)=TFD· α /β +FD) (α (
正常组织α /β 值:2-3Gy
RSD: Radiation Surgury Dose TFD: Total Fraction Dose
肿瘤α /β :10Gy
问 题:
为什么正常组织的BED>肿瘤的BED?
D=Dose d=depth
楔形角 α=90-θ/2
θ= 两楔形板中轴之夹角
PDDW=PDD平· W F
应用楔形板的注意事项:
1、野宽为有楔方向(个别例外—如Euca); 2、厚端对厚端;
3、注意热点受量(楔形宽度越宽, 热点越高;Awp越厚热点越高, 但E增高热点越低); 4、肿瘤深度10cm时原则不用楔板; 5、常压x线和电子束不用楔板。
束的能量(Mev) 70% - 80%剂量深度= Mev/3
临床通常再加2Mev使其达80% - 85%剂量深度
临床选择电子束Mev应根据:
肿瘤深度、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耐受量等 综合因素考虑(如胸壁照射以6Mev为宜,无须加 2Mev以免肺过多受照)。
楔形虑过板(wedge Filter):
以上两方案的生物比(ER ): • ER (tumor)=89.8(HF)/84(CF)=1.069(HF中的肿 瘤ER提高了6.9%BED)
• ER ( LRNT)=116.7(CF)/111.3(HF) =1.048(HF 中的LRNT降低了4.8%B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