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一课有感【名师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全文总结
《匆匆》全文总结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
这篇文章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打动了无数读者,尤其是对时间的描述和感悟,更是让人深思。
全文以“匆匆”为主题,通过多个角度和层次,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朱自清以其独特的笔触,将时间比喻为针尖上的一滴水,融入大海,消失不见;或是清晨的薄雾,被初阳蒸融;又或是轻烟,被微风吹散。
这些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挽留。
在文中,朱自清也观察到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睡觉时,时间都在无声无息地溜走。
这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让人思考到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朱自清在文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时间、生命和生活的深度思考。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总的来说,《匆匆》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情感的散文,它不仅表达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更激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珍贵和人生的意义,学会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同时,这篇文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考来表达个人感受和观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匆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匆匆》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本篇课文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对时光的流逝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本篇课文在优美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涔涔、潸潸、蒸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通过复习导入: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对时间进行过创作,例如我们学过的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 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三、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引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初步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之情。 第二部分(2~4):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第三部分(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六年多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 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 用。”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 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 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 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
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 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 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言引 入,介绍作家其他作品,都是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手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匆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课后习题答案——《匆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示例:课文围绕“匆匆”二字描写时间流逝的踪迹,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接着描写了作者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在此基础上抒发了对光阴被虚度的无可奈何,揭示了年轻人觉醒又茫然的心情,最后发出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白白走这遭”。
2、时间是抽象的,难以描绘,课文却将时间的流逝描绘得生动可感。
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示例:时间的流逝本来是象且难以描给的,但是本文将其描绘得生动可感,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并不发表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自已的感觉、潜在的意识化为具体的形象,并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其细细地描摹出来。
比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于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千多日于是多么渺小,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气氛:“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里的太阳被拟人化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过,引得作者“茫茫然跟着旋转”,让人感同身受;紧接着,作者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洗手,吃饭,默默时,时间伶伶俐俐地“跨过”,轻盈地“飞走”,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的情形。
在这些形象的描写中,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县体可感的日常生活场景,无情之物充满了情感,形成虚实相生的情境,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3、课文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示例:本文的第1段和第4段中,均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这样的安排别具匠心,耐人寻味。
文章开头,连用问句,既点明题意,引出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限感慨,提醒读者关注和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又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和抒发情感定了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参考)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导语】《匆匆》是人教版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差不多24岁。
“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无忧考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伙儿参考。
课文我别懂他们给了我多少生活;但我的手确乎是慢慢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生活差不多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生活滴在时刻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别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虽然去了,来的虽然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么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歪歪的太阳。
太阳他有足啊,轻轻悄悄地移动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生活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生活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眼睛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足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然而新来的生活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生活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啥呢?惟独徘徊算了,惟独匆匆算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啥呢?过去的生活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啥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别能平的,为啥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慧的,告诉我,我们的生活为啥一去别复返呢?教案学生视角:作者为啥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啥是“匆匆”的?如此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浮现过,课文究竟写了啥内容呢?教学难点:感觉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考虑: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讲应是散文诗)。
文章写于“五四”退潮阶段,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亮地表现了五四阶段少年知识分子对将来的追求,探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音乐声起。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
(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
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
)——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
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
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
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 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
(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
(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春》《荷塘月色》整合课教案及反思-周溯泓
《匆匆》、《春》、《荷塘月色》片段——《朱自清抒情散文一组》教学设计人大附小六年级周溯泓教学目标:1、共读《匆匆》,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初步感受朱自清散文满贮诗意的语言特点。
2、选读组文《春》《荷塘月色》片段,通过赏读,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3、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匆匆》。
教学重点: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初步感受朱自清散文满贮诗意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初步感受朱自清散文满贮诗意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ppt 音频教学过程:导入: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匆匆》、《春》、《荷塘月色》片段。
师指出这三篇文章分别出自于小学、初中、高中课本里。
一、出示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初步了解其散文的语言美。
1、我们预习了朱自清的三篇散文,回顾一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多种句式,很多叠词,语言很美,像诗一样……)2、正像你们所说,对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人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你们和专家的评价是一样的!)出示,男女生分别读。
(1)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一种诗意,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著名散文家)(2)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朱德熙(著名语言学家)二、共读《匆匆》,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师: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感受他的语言之美。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特别喜欢的语句,想想喜欢的理由,简单批注,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赏读交流。
预设如下:a.燕子去了……一去不复返呢?学生读、谈,师范读,(为谁鼓掌?是朱自清,还是朗读者?)介绍诀窍(刚开始读,我发现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这么多修辞,这么多问句,这么多叠词!再读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位诗人站在窗前,看着燕子飞来,杨柳青青,桃花盛开,他不禁叹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着读着,我发现它成了一首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朱自清散文《匆匆》
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是有“现代散文典范”之称的著名作家朱自清。
文章通过燕去燕来、草木枯荣及对生活琐事中时间匆匆流逝的形象描写,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
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初步感知抒情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和人生哲理,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
3. 通过限时思考、限时交流,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对时间逝去感到的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 预习生字、新词,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 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 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1. 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 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
3. 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检查预习。
1. 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2. 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薛法根《匆匆》有感:匆匆,太匆匆
薛法根《匆匆》有感:匆匆,太匆匆薛老师说:“在上这一课时,我只备了三个问题。
1、朱自清为何对日子有匆匆之感?2、为何读者会有匆匆之感?3、如何让学生体会文章之美?”这堂课被一位福建老师评为,“离生命最近的,一堂真正大师的课。
”妙语连珠、不拘一格、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可如此结构复杂的好课只备了三个问题?让人不觉咋舌。
那么来看看薛老师是如何解读这三个问题的:1如何让学生体味文章之美?匆古文的写法像窗户,下面有一个心,意为心思如窗格,有心烦意乱的意思。
文章题目为“匆匆”,是一个叠词。
叠词在汉字中有一种特殊的韵律美。
如“头涔涔、泪潸潸”若改成“头上冒汗、泪眼婆娑”则不美;“淋淋漓漓”若改成“手脚麻利”则不美。
轻轻悄悄美在声音和姿态;斜斜的美在形状……叠词之美唯有这样品,这样读之后方才有所感受。
(诶,以前我怎么从未读到,从未察觉这种美。
薛老师的这番解读,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沉浸于中国词语的韵律之美、姿态之美、声音之美。
)2朱自清为何对日子有匆匆之感?我们何时会感受到日子匆匆:玩乐的时候、回忆的时候、专心做事的时候……因心情、心境、处境、是否有意义而决定了我们对时间的感受。
朱自清说“八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
”由八千多日子推测作者当时大约是20多岁,这么年轻,还有大把的光阴,何来匆匆之感呢?“时间无声无息,一去不复返。
”因为人的日子有限,所以感觉日子过得匆匆。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又将赤裸裸地回去。
”如果人的一生什么也没为世界留下,活得没有价值,一事无成,日子就会匆匆而过。
“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没有痕迹地流逝了。
那“每一个日子”呢?在起床时挪移,在洗手时过去,在默默中过去,在遮挽时过去,在睡觉时跨过,在叹息时闪过。
越来越快,如此匆匆!3为何读者会有匆匆之感?可是我们也可以写:读书时,日子从翻飞的书页间过去;写字时,时间从转动的笔尖流淌;唱歌时,时间从飘动的音符飞去…….如此写来,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内容分析《匆匆》一文是现在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虽然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2.阅读训练要素:学习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匆匆”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展示人们赶火车、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等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
本课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文章给人的感觉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写法上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借熟悉的景物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能表达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
他重病在身,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他是诗人、学者、散文大师。
文体介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朱自清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1)读一读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A.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把“确乎”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市级公开课一等奖)
《匆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2课《匆匆》。
本组教材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主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哲理。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说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1、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
板书:匆匆2、出示:朱自清的资料,使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引出主题,通过背景资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为下文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在这一环节。
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并及时纠错。
重点强调“挪”字的写法。
2、然后,出示阅读提示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
这样为下面的品读感悟做准备。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1、出示阅读提示二: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并做下批注。
朱自清《匆匆》文本解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朱自清《匆匆》文本解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吴福雷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对时间的流逝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娓娓道来,不徐不疾。
在他饱含深情的诉说中,文字像是一泓清泉,不着痕迹地浸入读者的心扉,或滋润疲惫的情绪,或激发生命的思考。
从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感叹,到八千多个日子的稍纵即逝,最后发出源自心底的追问,读者在作者的牵引下,同喜同忧,共感共念,融为一体。
读好这样的话题和这样的文字切不可匆匆,而要沉静下来,走进文本,并在几个来回中品出味来。
数出来的感悟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于过往时光的惋惜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二小节,尤其是那几个重要的数字:”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师追问:为什么朱自清先生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八千多个日子是多少年呢?为什么不写二十四年过去了呢?很显然,八千多是言及时间之多,之长。
这样多又长的时间却只如一滴水一样,并且没有一点声音和影子,可见时光是一去不复返的,可见岁月在整个人生当中,甚而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已。
怎样让学生有更深切的体会呢?我想到不妨让学生数一数。
既然是”默默里算着”,那就算一算,数一数吧。
先数24,请学生朗声从1数到24;再数八千,请学生小声默数,从1开始,数个2分钟。
请学生说说数了多少天,谈自己的感悟。
再数1。
这代表”一滴水”。
此时,是不是可以给学生一点思维的挑战,问:是不是太夸张了?我们要数近两个小时才能数完的八千个日子,怎么就成了一滴水,而且无声无息了呢?此时,再联系朱自清先生取得的成就思考。
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于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匆匆》读课文有感(共三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匆匆》读课文有感(共三篇)例文材料一:有一篇题目叫《匆匆》的短文。
这篇文章虽然不到150字,但我读起来却很亲切,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感受。
这是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形容时间每时每刻都在从我们身边走过。
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好,还是学习或睡觉,时间都“滴嗒滴嗒”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时间是公正无私的,它对什么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几秒,也不会少给那个几秒。
谁想让时间过得快点,谁想让时间过得慢点,也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学习中,我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
我想,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我就充分利用了每节40分钟的时间;放学后,我认真完成作业,然后挤出点时间来多读书、参加有益的活动,如画画、写诗、剪纸……这样,课外的时间,就被我充分利用起来了,我就成了时间的主人。
这两年来,我除了学好各门功课以外,还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了画、诗和作文等55件。
这些都是我不断学会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取得的一点收获。
去年暑假,爸爸出差了,妈妈要上班,我天天一个人在家里,做完了每天的作业后,就练习画画儿。
窗外,小朋友们玩得好热闹呀,我真想马上跑出去玩。
可我看到自己当天要练习的画还没有画完,就又坐下来了,直到画完我才出门去玩。
我想,如果自己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后只知道玩,这样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也就成了时间的奴隶了。
学习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匆匆》这篇课文的理解: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很空虚。
例文二:读了《匆匆》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
不得不佩服朱自清先生,能用细腻的笔触把时光飞逝不等人的道理写了出来。
人生短暂,岁月无情。
的确如此,时光匆匆不等人。
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本又一本。
从出生到现在,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无奈!无奈!竟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名师讲重点
8匆匆
方法 怎样才能做到直接抒情、融情于景呢?
1 要处理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抒情是建立在写景的基础上的,只有充分写景才 能因景抒情。
①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②也可以先写景后抒情; ③还可以把情寄托于景物之中。 也就是说要做到情不离景,景不离情。情与景自 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
8匆匆
2
要借助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渲染气氛, 使所描绘的景物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8匆匆
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
8匆匆
直接抒情
概念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 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8匆匆
融情于景
概念 融情于景是文章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 方法,即散文或诗歌在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 写,而应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以景为主, 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 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 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8匆匆
示例
《匆匆》一文中作者就是运 用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的写法。
8匆匆
直接抒情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 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比喻 设问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比喻独特,联 想新奇。
总结
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
概念
方法
作用
8匆匆
作用
直接抒情能让读者很快地抓住作者的情感, 融入到文章中去。古人曾云:“动人心者,莫 先乎情。”所以写文章如果开头直接胸臆,那 么有助于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使作文写得和 谐一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这篇文章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文字优美,情感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珍贵和人生的意义,培养珍惜时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播放朱自清的短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某些字音和句子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我加强了正音正字的教学。
在初读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分段默读,并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以及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
因此,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尤其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同时,我也给予了学生一些关于时间的格言、警句或诗词等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珍惜时间的意义。
在最后的小结环节中,我强调了时间的珍贵和人生的意义,并希望学生能够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
同时,我也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他们在朗读课文和背诵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例如,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和段落,我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我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综上所述,《匆匆》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上得到了启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读《匆匆》有感
读《匆匆》有感
标题:《匆匆》读后感
在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后,我深受启发,深感时间的宝贵与无情。
这篇散文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使我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匆匆》让我深深感受到时间的匆忙和无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话使我深思,是啊,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因为每一刻都是无法重来的。
其次,这篇文章让我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朱自清先生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在朱自清先生笔下,都成为了时间流逝的象征。
这就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时间过得有意义。
最后,读完《匆匆》,我明白了我们要对生活保持敬畏之心,对待时间要有尊重之情。
生命短暂,时间宝贵,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总的来说,读《匆匆》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时间。
我会以此为鉴,更好地规划我的时间,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一课有感
古人曰:与君一夜语,胜读十年书。
4月25日上午,我在达州市歌舞剧团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讲的《匆匆》一课,对古人的这句话感悟更深了。
虽然仅仅是听君一堂课,但未必不胜读十年书。
支老师借来上课的班是五年级,上的却是六年级下半期才该学的课《匆匆》。
课堂上学生使用的不是教本,却是一张复印来的课文。
就是这张复印来的课文课前预习后也被老师收去,在上课时又才发给学生。
其教学难度不言而喻。
可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却在支老师指导下的反复诵读中突现出来了。
让人无不惊叹。
支老师在课堂上抓住了三个环节: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
其间,支老师在反复的示范后,又在肢体语言的暗示下,一个姓周的女同学在诵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其将轻重、缓急、高低、虚实处理得恰如其分,引起台下听课教师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学生在用心灵倾诉的时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所谓格言警句让人耳目一新:“只要你抓住时间,你就会变得伟大”、“虚度时间是敲给生命的警钟”、“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明天你就会更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由些可见,支老师对课标的领悟是何等的精到。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
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我在教学《小珊迪》时,也有过这样的试探,也尝到过甜头。
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
学生朗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火柴,特别是第三次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珊迪;当读到珊迪
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
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
特别是最近在教学《黄河魂》一文时,我努力实践支老师这一阅读教学方法,效果甚佳。
课文写景有序,由远及近,抓住了瀑布声大、形壮的特点,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丰富、生动的词汇,以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
为了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交融情景,澎湃激情和由瀑布的气概想到黄河之魂,想到民族之魂,我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注意读出语感,注意了轻重、缓急、高低、刚柔。
使作者的情感——从疑虑到被震撼,被折服,进而身心融化,希望时间凝固——也在学生的心中放纵地流淌,逐步地升华。
继而感受到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体会到这就是黄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从课后习题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完全达到了教材编写者预期的目的,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悟中收获。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习惯,学会方法,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支老师指导学生诵读,特别要求学生用心灵去诵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
我效之亦受益匪浅。
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去接收课改的新理念,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去实践课改的新理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文法,努力融进课改的洪流,在课改这个大平台上尽展风流,为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