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运动第10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地理:1.3《地球的运动》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的运动(1)课前预习学案编制:陈静邵振鹏审核人:【课标要求】1.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
2.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学习】(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轨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赤道面与地轴夹角为,黄道面与地轴夹角为。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
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自主检测】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0W 、890SB.800E 、400NC.100E 、10SD.1800W 、710N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A .就线速度而言,北京小于香港;就角速度而言,北京大于香港B .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C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D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A.23026/B.300C.600D.66034/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3.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分析地球在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中的位置,阐述地球的特殊性。
4.地球与其他天体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实例,比较地球与其他天体在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5.情境探究,培养思维: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7.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如我国的航天事业、天文观测技术等,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练习内容:
a.判断题:关于宇宙、地球的基础知识判断;
b.选择题: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分类和特征;
c.填空题:宇宙探索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d.分析题:结合GIS软件,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及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宇宙及地球相关知识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但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有待提高。
5.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沟通协作的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顺利开展本章教学奠定基础。
b.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航天动态,关注我国在宇宙探索领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5.家庭作业:
a.与家长一起观看一部关于宇宙探索的纪录片,分享观后感,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生:地轴师:很好。
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高中地理:第一章 行星地球 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图像,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现象。
2.通过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地球运动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5.教学评价:本案例注重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季节的韵味,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教师可以提问:“地球为什么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球运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地理现象的敏感性,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4.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高中地理课程中《行星地球》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课程中《行星地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也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当根据《行星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制定相应地教学目标,以便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例如:1、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过程;2、掌握关于各地域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3、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4、提高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知识的实践。
要确保所选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例如:1、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3、地球的各种环境类型和特点;4、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环保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游戏等。
其中,在《行星地球》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展示学科内容;2、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3、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改变学生单纯的记忆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4、游戏法: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教案设计时,还应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安排。
具体而言,可以有:1、预习环节:发放预习材料,让学生预习课程,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内容;2、开学考试: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测试,检验预习效果;3、讲授环节:让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所选学科,结合主题进行具体分析;4、思考讨论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讨相关问题,并记录与发表相关观点;5、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独立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6、总结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更系统地梳理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
地理Ⅰ(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篇一: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 ? 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 ? 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 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 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书本插图和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论述太阳系的概括。
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P8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word教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一节人类对字宙的认识与探索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的天体不构成天体系统。
(2)星系是河外星系的简称,而不是总星系的简称。
(3)总星系并不等同于宇宙,它是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流星体、流星群、流星现象、流星雨和陨星星际空间中数量众多的尘埃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撞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夜空,叫做流星(现象)(如图.2. 1. 1-2);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多,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未燃尽的流星体陨落到地面称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
彗星的结构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如图 2. 1. 1-3)。
彗星的主体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组成。
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为气体,在它的周围形成云雾状的彗发。
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被太阳风排斥,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
彗尾的长短与彗星距太阳远近有关。
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甚至消失。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并预言必将重新出现且得到证实的著名彗星,其公转周期为 76年。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最1. 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2.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3.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4. 平均密度最大的行星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 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6. 卫星数目最多的行星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7. 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是金星。
8. 八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距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记忆秘诀:“上帝”为防止火星之“火”烧木星之“木”,将小行星带隔在其间。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
(新)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
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
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
地球自然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知识结构图为:“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的公转运动以及它们各自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的特点等知识点。
只有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及其特点的前提下,才能学习之后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以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知识,因此“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这一节内容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并且初步具备空间感知和读图分析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较浅层次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初中学习中只是浅显的提及到地球的两种运动,学生对两种运动的没有深入的认知,再加上初三一年的空档期,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大,普遍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圈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 地球圈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 1.4 地球圈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 1.4 地球圈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
4地球的圈层结构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 "th e book is theladder ofhuman progress."I hopeyou 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 thisladder. Material life is ext remely rich, 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of people's st 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 no longer eagerto pursue a d 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 stence, you willcontinuetogrow and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 and return 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of the external world.。
高中地理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名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1.自转的运动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经度时差。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学生回答略。
【讲述】地球运动的种类【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回答略。
【演示】地球仪自转。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学生回答略。
请同学们读图1.15 恒星日和太阳日【演示和讲解】用吹塑片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
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
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知识目标: 1、能在经纬网中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 2、读图能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能力目标 1、能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 学习 目标 教具 教学 环节 1. 课 前 3 分钟 考查初中地理知识 见 PPT1 检查作答情况, 评 价总结小考结果 默写,交换批改, 订正错误 检验学生 的基础知 识 3 分钟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2、能分析得出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 理由 本节课的 重点和难 点 1.3 地球的运动 1、 经纬网的判读 2、 地球运动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经纬网的判读;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依据:学生概念理解,读图能力较弱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依据:课程标准、高考学考考纲
1、自主学习检查 2.承 接 结 果 (1)地球自转的方向 是怎样的?(2)地球自 转的周期有几个?如 果以太阳为参考点, 一 日的时间长度是多 少? (3)地球自转角速度的 纬度变化有何特点?
检查学生完成情 况,进行及时评 价。 2 补充相应知识。
1、 学生回答, 其他 学生补充、 质疑 2、 在 书 上 做 好 相 应的纪录
验收学生 自主学习 的结果并 加强记忆
20 钟
分
1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 度变化有何特点? (4)地球公转方向是怎 样的?其周期是多长 时间? (5)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什么形状? 公转速度 在哪里最快,哪里最 慢? 展示小组问题 并根据难度进行 加减分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问题 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的能力 2、 小组提问 教师监控学生展 示讨论过程, 必要 时查缺补漏, 适时 补充。 3、探究活动 (1)见 PPT4—19 补充初中经纬网知识 (2)见 PPT22 、26、 28 活动 3. 做 议 讲 评 4. 总 结 提 升 总结本课知识体系 教师鼓励学生总 结本课内容, 必要 时补充 回忆、 背诵、 同桌间互背互查 培养学生 总结当堂 内容的能 力 3 分钟 跟进典型例题 1 见 PPT20 典型例题 2 见 PPT23、 29 大屏幕展示问题, 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学生的作答 情况,最后补充 巩固提升习题,小 巩固训练 验收学习 10 钟 分 学生先自主完成、 然后小组合作讨 论,展示、评价, 最终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 的能力
组讨论,小组展示, 目标 讨论,达成共识
2
5. 目 标 检 测
完成当堂检测习题
教师分发检测本课 学习目标 的达成情 况
5 分钟
6布 置下 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阅读教材 P16—18, 1、 在图中能找出近日点、远日点并说出时间和速度 2、 在图中能找到晨线和昏线 3、 能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4、 牢记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完成练习册 P12 课前导学二、三 预习测评 3/4/5 B 层次(提高)练习册 P16 5
2 分钟
7. 板 书
一、 经纬网 二、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本节课前半部分为初高中衔接部分,随时关注学生对初中知识的认知 8. 课 后 反 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