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处方和团体心理辅导对焦虑大学生干预治疗的试验研究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抑郁症总患病人数为3.5亿,占世界人口4.4%。
老年焦虑症患病率为28%,抑郁症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第二大致残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目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等。
尽管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部分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共病比例高,常存在多重用药,很多老年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烦躁等,并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
心理干预的不良反应少,但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较低,同时,心理干预疗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
因此,老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不充分。
目前仅有1/3的老年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锻炼的老年患者比不锻炼者患焦虑抑郁症的概率要低,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此类人群中也更为明显。
运动锻炼作为改善老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运动疗法干预老年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活动,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运动的全球健康协议声明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 d以上的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监测心率来划分,低强度为心率低于55%最大心率(HRmax),中等强度为心率范围55%~74%HRmax,高强度为心率范围75%~90%HRmax,极高强度为心率大于90%HRmax。
其中HRmax =220-年龄(岁)。
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案调查研究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重视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中生自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 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黄石地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及违背效应研究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大学生死亡焦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两个联想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类化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小学儿童的自尊感与归因模式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以行为疗法为中心的儿童心理治疗个案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取向的整合治疗模式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探索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从四所高职院校调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矫治策略教师职业倦怠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初中生创造性的负性人格量表初步编制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体育组织赛事运动员心理健康支持考核试卷
3. ABCD
4. ABCD
5. ABC
6. AB
7. ABC
8. ABCD
9. ABC
10. AB
11. ABC
12. ABC
13. AB
14. ABCD
15. ABC
16. ABC
17. ABCD
18. BD
19. AB
20. ABCD
三、填空题
1.正念冥想
2.压力
3.心理咨询师
4.焦虑
A.增加训练难度
B.进行心理素质训练
C.减少比赛机会
D.提高运动员待遇
17.在运动员心理支持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最容易被忽视?()
A.制定心理干预方案
B.实施心理干预
C.评估干预效果
D.了解运动员心理需求
18.以下哪种心理状态表明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
A.能积极应对比赛压力
B.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C.睡眠质量下降
6.运动员心理支持计划应包括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和______等环节。()
7.在运动员心理支持过程中,了解运动员的______对于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至关重要。()
8.运动员在比赛后,通过______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恢复心理状态,为下一场比赛做好准备。()
9.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信心:______。()
17.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准备状态?()
A.睡眠质量
B.饮食习惯
C.比赛场地
D.天气状况
18.在运动员心理支持方面,以下哪些做法是不恰当的?()
A.强调运动员的弱点
B.忽视运动员的个人需求
C.提供一致的支持
D.与运动员保持沟通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最新年精选文档
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处方1健康体适能的定义与分类体适能是指个人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
体适能根据个体需求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关的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一般人为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适能,它包括心肺耐力、肌力及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和神经肌肉松弛等素质。
2大学生对自己体适能的评估指标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健康体适能的基本原理和健身原则,可以了解现阶段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运用体适能训练来进行科学锻炼;同时也能指引学生自己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主锻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唤起他们保持自己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以下是学生能对自己体适能直接评估的几个指标。
2.1身体质量指数人体健康体脂需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以内,体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身体质量指数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评价指标。
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用来评估肥胖程度。
理想的体脂肪百分比数值,女性约15%-20%男性约8%- 15%女性超过30%男性超过25%皆属于肥胖的体型。
2.2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
关节的解剖特点是先天性的,而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改变。
可以用坐位体前屈动作来评估自己的柔韧度。
2.3肌力和肌耐力肌力是指机体一块肌肉或一个肌肉群收缩时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运动并且达到某种效果的保障,在体育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立定跳远。
肌耐力是指肌肉在静力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下对抗负荷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肌肉耐力比较强的人可以长时间进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
采取的评估指标是男生俯卧撑、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
2・4心肺耐力心肺耐力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健康体适能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拥有良好心肺耐力的人运动耐力和有氧耐力也比较强。
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案调查研究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培养元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重视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中生自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 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 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黄石地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及违背效应研究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大学生死亡焦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两个联想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类化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小学儿童的自尊感与归因模式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以行为疗法为中心的儿童心理治疗个案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分析取向的整合治疗模式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探索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从四所高职院校调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矫治策略教师职业倦怠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初中生创造性的负性人格量表初步编制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体育健康学》课件
体育运动有助于降低高血压、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 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健康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体育健康思想
古代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健康思想,如中国古代的太 极拳、印度瑜伽等,强调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
近代体育健康学兴起
随着现代医学和体育学的发展,体育健康学逐渐兴起,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总结词
运动心理在竞技体育中具有重要应用,有助 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详细描述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 力和挑战。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 员调节情绪、缓解紧张、增强自信心和提高 集中力。通过心理训练和辅导,运动员可以 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发挥出更好的水 平。同时,运动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运动员预
详细描述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和机械力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运动技术的科学原理和运动表现的提高。在学习体 育健康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知识,如力的传递、动作分析、运动效率等,以便更好地掌握 运动技巧和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学基础
总结词
了解运动心理学基础有助于激发锻炼热情,提高运动坚持性和心理健康。
运动能够释放身体的紧张和压力,促进身体内啡肽等愉悦物质的分泌,从而改善 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 韧性。
运动与营养
总结词
探讨运动与合理营养之间的关系,以 及如何通过科学饮食支持运动效果和 健康。
详细描述
运动和营养是相互关联的,合理的饮 食搭配能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 营养素,促进运动效果和身体恢复。 同时,饮食也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 低患病风险。
特殊人群的体育健康指导的目标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身心健康。
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摘要: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 可以使大学生更明确地选择运动项目, 更合理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周期, 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本文通过分析运动处方的概念、意义、作用和实施步骤, 为运动处方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运动处方; 大学生; 体育锻炼;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肩负着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 由于学习任务重、体育锻炼时间少等原因, 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而大学生的体质与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关系。
在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方面, 采用何种运动策略已成为高校体育研究和探讨的热点之一。
1 运动处方的概念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
运动处方是以人体生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 以锻炼者的身体测评数据为基础, 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 为锻炼者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运动方案【2】。
运动处方通过科学的实施锻炼计划, 从而提高锻炼者或病人的体质, 并达到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采用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又有利于锻炼者或病人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2 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2.1 有利于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等院校中的实施各个高校的体育教研组在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后, 根据测试结果给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从而可以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的指导, 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项促进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国家战略。
将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有利于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等院校中的实施。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运动处方应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 短期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 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长期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某项运动的运动方法, 形成正确的自主体育意识, 使大学生自己能够制定正确的运动方案,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最终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的融合与创新》
05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融合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教育理念差异
课程资源整合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在教育目标 、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融合过程 中需要统一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课程在教材、教 学设备等资源上难以有效整合。
师资力量不足
同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能 力的教师匮乏,难以满足融合课程的 需求。
03
体育课程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01
02
03
缓解压力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释 放累积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促进身心放松。
提高自信心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竞赛 ,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 自尊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
促进社交互动
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 他人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社交技能。
团体合作与心理成长
体育课程中的团体合作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 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心理成长和社交技能 的提升。
体育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
01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体育课程不仅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也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和引导。通过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起重视和关注。
体育课程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02
体育课程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调节情绪、培养意志品质,对
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融合与创新的必要性
03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相对独立,融合二者并进行创
新有助于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的关系
1 2 3
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该校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拓展训练等 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影响的研究
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影响的研究一、内容描述本文深入探讨了《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体质的影响》。
在该研究中,作者采用严谨的实验设计,对特定群体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干预,并系统评估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的具体改变。
实验对象为省内某知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普遍缺乏系统的体育技能指导和锻炼意识。
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作者设计了专门针对他们的健身运动处方,并在体育课中予以实施。
研究周期为一年,期间详细记录了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肌肉力量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作者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多项体质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这表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还探讨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个性化特点和优势。
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够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的角度,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随着大学生对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从而更好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有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学生的肺活量、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拒绝焦虑活动策划书3篇
拒绝焦虑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拒绝焦虑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拒绝焦虑,拥抱美好生活二、活动目的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学习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3.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活动地点]五、活动对象[学校名称]全体学生六、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教授进行讲座,介绍焦虑情绪的产生机制、表现形式和应对方法。
2. 团体辅导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习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3. 心理电影赏析:播放与焦虑情绪相关的心理电影,引导大学生思考自己的情绪状态,增强对焦虑情绪的认识和理解。
4. 心理训练营:开展心理训练营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挑战,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缓解焦虑情绪。
5. 心理普查: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大学生进行焦虑情绪普查,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状况,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6. 现场咨询:设置现场咨询点,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解答大学生关于焦虑情绪的疑问和困惑。
七、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介绍活动内容和意义,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3. 组织志愿者在校园内发放活动传单,进行现场宣传和推广。
八、活动评估1. 在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收获程度。
2. 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九、注意事项1. 活动宣传要及时、全面,确保大学生都能了解到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 活动现场要安排足够的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运动处方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存在 统计 学差异 , 各 组 P值依次减小 。结 论 : 运动处方 与团体 心理辅导相结合对 医学生抑郁情绪具有 明显的改善作 用。 关键词 运动处方 ; 团体辅导 ; 抑郁 ; 干预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8 7 0 / Y X Y S H. 2 0 1 4 . 0 2 . 0 2 6 中图分类号 R 1 6 1 . 5
Gr o u p s t o c o l l e c t i v e 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 a l s p o ts,3 a nd 4 Gr o u p s r e g u l a r l y s u p p l e me n t e d b y g r o u p c o un s e l i n g,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d i d no t t a k e a n y me a n s a n d me t h o d,c o mp a r e d t h e s c o r e s b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Re s ul t s:Ex e r c i s e p r e s c ip r t i o n c o mbi n e d wi t h g r o u p c o un s e l i n g h a s o b v i o u s i mp r o —
S c a l e( S D S)t o s e l e c t 1 0 0 s t u d e n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5 g r o u p s i n t h e e x p e i r m e n t .I n E x p e r i m e n t 1 a n d 3 G r o u p s w i t h i n d i v i d u a l s p o r t s , 2 a n d 4
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投入、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研究
第40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0第4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4ꎬ2020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㊁投入㊁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研究李承龙ꎬ朱红军(湖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ꎬ湖北十堰㊀442000)摘㊀要 ㊀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㊁锻炼投入㊁锻炼行为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ꎮ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某高校489名学生ꎬ采用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㊁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㊁自编大学生积极情绪量表㊁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ꎬ采用SPSS19.0软件和AMOS22.0软件进行分析ꎮ结果:锻炼动机影响积极情绪的总效应为0.31ꎬ其中直接效应为0.17ꎬ中介效应为0.14ꎮ锻炼投入影响积极情绪的直接效应为0.23ꎮ锻炼行为通过锻炼投入影响积极情绪ꎬ中介效应为0.12ꎮ结论:锻炼动机和锻炼投入能直接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ꎬ锻炼动机也能通过锻炼行为和锻炼投入间接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ꎮ锻炼行为对积极情绪的影响需要借助锻炼投入的中介效应ꎮ关键词 ㊀体育锻炼ꎻ动机ꎻ投入ꎻ积极情绪ꎻ大学生中图分类号 G807㊀㊀ 文献标识码 A㊀㊀ 文章编号 2096 ̄3130(2020)04 ̄0094 ̄04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0.04.017㊀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ꎬ但心理发展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ꎬ容易受到压力㊁焦虑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困扰ꎮ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1]ꎬ缓解焦虑[2]㊁抑郁[3]等不良情绪ꎬ促进积极情绪产生[4]ꎮ积极情绪也称正性情绪ꎬ是个体由于内外部刺激ꎬ以及自身需要得到满足ꎬ而产生愉悦感受的情绪ꎬ包括快乐㊁满意㊁兴趣等[5]ꎬ有研究指出积极情绪还包含了精力和注意力等因素[6]ꎮ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动机[7]㊁行为[8-9]㊁投入[10]均能对积极情绪产生正向影响ꎮ同时动机㊁行为㊁投入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ꎬ锻炼动机能够正向影响锻炼行为[11-12]ꎬ而锻炼投入状态则受到动机和行为的影响[13]ꎮ为了探究体育锻炼促进积极情绪的内部机制ꎬ有必要厘清三者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ꎬ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出概念模型如图1ꎮ图1㊀概念模型1㊀对象与方法1.1㊀对象本研究以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㊁行为㊁投入㊁积极情绪的现状及其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ꎬ在湖北省某高校选取部分大一㊁大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ꎬ共发放问卷532份ꎬ回收有效问卷489份ꎬ其中男性大学生206人ꎬ女性大学生283人ꎬ问卷有效率91.9%ꎮ1.2㊀研究工具1.2.1㊀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该量表由陈善平[14]等人编制ꎬ量表包括健康㊁能力㊁乐趣㊁外貌㊁社交5个维度ꎬ每个维度3个条目ꎬ共15个条目ꎬ采用5点计分法作答ꎮ5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值介于0.73-0.90之间ꎬ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为0.74ꎬ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ꎮ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ꎬNC=3.06ꎬGFI=0.94ꎬNFI=0.92ꎬTLI=0.95ꎬCFI=0.95ꎬ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ꎮ1.2.2㊀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该量表由董宝林等人[10]编制ꎬ量表分为4[基金项目]㊀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0398)ꎻ2017年湖北医药学院人才启动金(2017QDJRW02)ꎻ2019年湖北医药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9037)[收稿日期]㊀2020 03 09[作者简介]㊀李承龙ꎬ男ꎬ湖北十堰人ꎬ讲师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ꎮ[通讯作者]㊀朱红军ꎬ男ꎬ湖北襄阳人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ꎮ49个维度:活力坚持㊁专注满足㊁价值认知㊁参与自主ꎬ每个维度5个条目ꎬ共20个条目ꎬ采用5点计分法作答ꎮ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ꎬ分量表的Cronbachα值介于0.81-0.86之间ꎬ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为0.89ꎬ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ꎮ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ꎬNC=2.92ꎬGFI=0.93ꎬNFI=0.93ꎬTLI=0.94ꎬCFI=0.95ꎬ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ꎮ1.2.3㊀自编大学生积极情绪量表众多研究将积极情绪作为测量幸福感的指标之一[15-18]ꎬ本研究借鉴了幸福感量表中积极情绪分量表ꎬ选取了精力㊁快乐㊁兴趣3个维度ꎬ共9个条目对大学生积极情绪进行测量ꎬ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作答ꎮ3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值介于0.62-0.68之间ꎬ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为0.79ꎬ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ꎬ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ꎬNC=3.56ꎬGFI=0.97ꎬNFI=0.93ꎬTLI=0.91ꎬCFI=0.95ꎬ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ꎮ1.2.4㊀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该量表由梁德清等人修订ꎬ包含了强度㊁频率㊁时间3个条目ꎬ采用5点计分法作答ꎬ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ꎮ该量表被广泛运用于测量体育锻炼行为ꎬ经实践证明能够较好地测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ꎮ1.3㊀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和AMO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ꎮ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ꎮ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ꎬ分析锻炼动机㊁投入㊁行为㊁积极情绪的性别差异ꎮ运用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探讨锻炼动机㊁投入㊁行为㊁积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ꎬ及其之间的路径关系ꎮ2㊀结果2.1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采用匿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ꎬ问卷填写完毕当场回收ꎮ问卷回收后ꎬ对问卷全部题项进行单因素未旋转探索性因素分析ꎬ结果显示共提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ꎬ第1个因子解释变异率为25.69%<40%ꎬ表明本研究无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ꎮ2.2㊀锻炼动机㊁行为㊁投入㊁积极情绪现状锻炼动机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㊁乐趣㊁外貌㊁能力㊁社交ꎮ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社交㊁外貌㊁能力维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ꎬ男生的社交动机和能力动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ꎬ女生的外貌动机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ꎮ锻炼行为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㊁强度㊁频率ꎮ男生在时间(p<0.01)㊁强度(p<0.01)㊁频率维度(p<0.05)得分显著高于女生ꎮ锻炼投入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专注满足㊁活力坚持㊁参与自主㊁价值认知ꎮ男生的活力坚持和专注满足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ꎮ积极情绪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兴趣㊁精力㊁快乐ꎮ男生精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ꎮ表1㊀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得分比较(xʃs)性别人数社交外貌能力健康乐趣强度时间频率男生2068.92ʃ3.159.85ʃ3.189.52ʃ2.3012.13ʃ2.7711.36ʃ2.632.56ʃ1.023.46ʃ1.222.90ʃ0.92女生2838.11ʃ3.1210.52ʃ3.398.95ʃ2.8312.21ʃ2.7310.87ʃ2.882.01ʃ0.872.98ʃ0.992.71ʃ0.96t值-2.80∗∗-2.19∗2.24∗-0.341.946.24∗∗4.69∗∗2.25∗维度得分4898.45ʃ3.1610.24ʃ3.319.19ʃ2.8312.18ʃ2.7411.07ʃ2.782.24ʃ0.973.18ʃ1.122.79ʃ0.95注:∗p<0.05ꎬ∗∗p<0.01表2㊀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投入与积极情绪得分比较(xʃs)性别人数活力坚持专注满足价值认知参与自主精力兴趣快乐男生20612.90ʃ3.8314.38ʃ4.568.92ʃ2.9310.16ʃ2.9110.49ʃ1.7111.58ʃ1.7310.20ʃ1.83女生28311.07ʃ3.6412.61ʃ4.188.86ʃ2.899.94ʃ3.1410.13ʃ1.7911.64ʃ1.6610.21ʃ1.99t值-5.39∗∗4.45∗∗0.220.792.25∗-0.35-0.068维度得分48911.84ʃ3.8213.36ʃ4.438.88ʃ2.9110.03ʃ3.0410.28ʃ1.7711.61ʃ1.6910.21ʃ1.92注:∗p<0.05ꎬ∗∗p<0.0159㊀㊀2.3㊀锻炼动机㊁行为㊁投入㊁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考察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㊁行为㊁投入㊁积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ꎮ如表3所示ꎬ各个变量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性正相关ꎬ显著性达到了p<0.01水平ꎬ相关系数介于0.15-0.57之间ꎮ表3㊀锻炼动机㊁行为㊁投入㊁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xʃs锻炼动机锻炼行为锻炼投入积极情绪锻炼动机51.13ʃ10.28-锻炼行为16.44ʃ16.670.25∗∗-锻炼投入44.11ʃ10.750.57∗∗0.48∗∗-积极情绪32.11ʃ4.250.21∗∗0.15∗∗0.25∗∗-注:∗∗p<0.01㊀㊀2.4㊀锻炼动机㊁投入㊁行为㊁积极情绪的路径关系根据研究构建的概念模型(图1)ꎬ将数据代入AMOS22.0软件进行潜在变量路径分析ꎬ采用极大似然法作为模型估计方法ꎮ结果显示ꎬ 体育锻炼行为ң积极情绪 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1ꎬ路径的显著性水平p=0.88>0.05ꎬ表明锻炼行为影响积极情绪的路径关系未达到显著性水平ꎮ因此考虑删除该路径ꎬ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正ꎮ经过修正后得到的模型ꎬNC=2.39ꎬGFI=0.95ꎬAGFI=0.93ꎬNFI=0.90ꎬIFI=0.94ꎬTLI=0.93ꎬCFI=0.94ꎬPGFI=0.66ꎬPNFI=0.71ꎬ表明经过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数达到适配标准ꎮ根据图2所示ꎬ除 体育锻炼行为ң积极情绪 之外ꎬ其余潜在变量之间路径系数介于0.17-0.51之间ꎬ路径系数显著性水平p<0.05ꎬ表明路径关系达到了显著性水平ꎮ图2㊀锻炼动机㊁投入㊁行为㊁积极情绪模型(注:∗p<0.05)结构方程模型潜在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为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ꎬ中介效应为变量间路径系数的乘积ꎬ总效应为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之和[20]ꎮ锻炼动机能够直接正向影响积极情绪ꎬ直接效应为0.17ꎮ锻炼动机还可以通过锻炼行为和锻炼投入间接正向影响积极情绪ꎬ中介效应为0.14ꎬ其中锻炼动机对积极情绪的总效应为0.31ꎬ锻炼行为和投入的中介效应占比45.16%ꎮ锻炼投入能够直接正向影响积极情绪ꎬ直接效应为0.23ꎮ锻炼行为可以通过锻炼投入间接正向影响积极情绪ꎬ间接效应为0.12ꎮ3㊀讨论大学生锻炼投入状态的提升ꎬ有助于促进积极心理情绪的产生ꎬ该结果与前人[10]观点基本一致ꎮ体育锻炼投入是个体对体育锻炼持有的心理情境和快乐体验ꎬ以及勇于挑战㊁沉浸其中的参与状态ꎮ体育锻炼投入影响积极情绪贯穿于锻炼的前㊁中㊁后三个过程ꎮ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ꎬ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期待和冲动有助于提升活力状态ꎬ保持充沛的精神状态ꎬ有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心态ꎮ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ꎬ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产生沉浸状态ꎬ高度专注于锻炼过程ꎬ充分感受锻炼带来的流畅体验ꎬ以及在完成复杂动作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ꎬ有助于提升专注度ꎬ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感[21]ꎮ在体育锻炼结束之后ꎬ大学生通过感知良好的身心反应和变化ꎬ有助于对锻炼行为给予正确认知和积极评价ꎬ并对锻炼行为予以肯定ꎬ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信心ꎬ形成自我肯定ꎮ因此ꎬ在组织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ꎬ帮助大学生建立对体育锻炼的认知ꎬ提高对体育锻炼的感知能力ꎬ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程度ꎮ锻炼动机能够直接和间接对积极情绪产生正向影响ꎬ该结果与前人[7ꎬ22]观点一致ꎮ体育锻炼动机是个体在锻炼目标的指引下ꎬ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ꎬ反映了个体对体育锻炼的内部需求[21]ꎮ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ꎬ锻炼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3]ꎬ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是通过体育锻炼手段达到获取乐趣的目的ꎬ大学生通常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ꎬ锻炼的过程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ꎬ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ꎬ帮助大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和收获快乐ꎮ锻炼的外部动机包含了对健康㊁能力㊁外貌㊁社交的需求[22]ꎬ这些需求的产生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意向ꎬ使学生更易于进入体育锻炼状态ꎬ促进学生精力和活69力的提升ꎮ同时ꎬ锻炼动机还能够通过锻炼行为和锻炼投入间接影响积极情绪ꎬ大学生具备明确的锻炼动机有助于锻炼行为的发生和投入状态的提升ꎬ产生积极㊁持久㊁沉浸等体验ꎬ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获得与提升[10]ꎮ锻炼行为对大学生积极情绪的直接影响不显著ꎬ该结论与以往 锻炼行为能够促进积极情绪 的观点并不一致ꎮ本研究认为锻炼投入状态对积极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ꎬ锻炼行为对积极情绪的影响需要借助锻炼投入的中介效应ꎮ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ꎬ学校体育锻炼的开展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ꎮ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ꎬ容易形成叛逆心理[24]ꎬ强制性要求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ꎬ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被动的体育锻炼态度ꎬ诱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消极状态ꎮ大学生以消极的状态进行体育锻炼ꎬ很难收获积极的心理情绪ꎬ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厌恶体育锻炼的情感ꎬ与激发大学生积极情绪背道而驰ꎬ由此较好地解释了模型中 锻炼行为ң积极情绪 路径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原因ꎮ值得关注的是ꎬ近年来某些高校为了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ꎬ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采取了强制性措施ꎬ强制要求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ꎮ虽然这一做法可能在短期内使大学生获得体质健康方面的收益ꎬ但是在后期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ꎬ有可能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厌恶情绪ꎬ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刘晓辉ꎬ张宗国.以运动为核心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ꎬ2012ꎬ31(03):98-102. [2]王㊀军ꎬ谢㊀翔.不同隔网对抗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焦虑抑郁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ꎬ2016ꎬ37(01):93-95.[3]马明坤.不同锻炼项目对壮族抑郁焦虑大学生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ꎬ2017ꎬ38(01):112-114. [4]刘㊀洋ꎬ漆昌柱.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ꎬ2016ꎬ39(09):70-75+118.[5]郭小艳ꎬ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㊁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ꎬ2007(05):810-815. [6]WatsonDꎬClarkLAꎬTellegenA.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BriefMeasuresofPositiveandNegativeAffect:ThePANASSca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ꎬ1988ꎻ54(6):1063-1070. [7]姜㊀媛ꎬ张力为ꎬ毛志雄.人格㊁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ꎬ2015ꎬ30(02):147-151.[8]LoureiroAꎬTainJesusVeloso.OutdoorExerciseꎬWell-BeingandConnectednesstoNature[J].Psicoꎬ2014ꎬ45(3):págs.299-304.[9]陈凯华ꎬ伍晓艳.安徽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情绪和睡眠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ꎬ2015ꎬ36(05):715-717.[10]董宝林.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测量㊁前因与后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ꎬ2017ꎬ32(02):176-184.[11]阳家鹏ꎬ向春玉ꎬ徐佶.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动机理论的观点[J].体育与科学ꎬ2015ꎬ36(04):115-120.[12]朱风书ꎬ张智锴.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ꎬ2016ꎬ37(06):863-866.[13]AlexandrisꎬKonstantinos.Exploringtheroleofmoti ̄vationonthedevelopmentofsportinvolv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ManagementandMarket ̄ingꎬ2012ꎬ12(1/2):57.[14]陈善平ꎬ王云冰ꎬ容建中ꎬ等.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的构建和信效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ꎬ2013ꎬ36(02):66-70+78.[15]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ꎬ2003.[16]吉㊀楠ꎬ李幼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ꎬ2006(01):49-54. [17]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ꎬ1996(01):56-57.[18]张丽荣ꎬ吴晓凡ꎬ杨绍清ꎬ等.积极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ꎬ2017ꎬ38(09):1409-1410.[19]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ꎬ1994(01):5-6. [20]温忠麟ꎬ刘红云ꎬ侯杰泰.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ꎬ2011:70-87. [21]杨㊀剑.锻炼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6:63-79.[22]蔡㊀赓ꎬ季㊀浏ꎬ苏坚贞.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ꎬ2004(04):844-846.[23]RyanꎬFrederick.Intrinsicmotivationandexercisead ̄here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Psychol ̄ogyꎬ1997ꎬ28:335-354.[24]迟桂荣.大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ꎬ2013(06):97-98.(责任编辑:胡乔)79。
12例焦虑症状医学院校大学生运动干预效果研究
选取 6 名在校 临床专业大学 生为调 查对象 , 2 0 平均 年龄
l. , 87岁 不考虑性别 因素 ; 测量 工具采用 Zn ug编制 的焦 虑 自 评量表(A ) 其 中包含 2 个 测试 项 目, sS , 0 该量 表能 较准 确反 映有焦虑倾 向患者 的主观感 受 。实 验前利 用该量 表对 调查 对象进行评测筛选 , 共发放 问卷 60份 , 2 回收 6 份 , 0 2 回收率 10 其中有效问卷 62份 , 0 %, 1 有效率 9 .% ; 87 将焦虑总分大于 5分的2 0 7名学生作 为本 次研 究 的对象 , 中中度焦 虑为 6 其 人, 轻度焦虑 为 2 人 。所采用的焦虑 自评量表 ( A ) 有 2 1 SS含 o
的实验研究集 中在个别心理 咨询或 团体 心理辅导方 面 , 采用
体育锻炼 的方法 对大学 生进行 心理 干预 的研 究还 很少 。本
文以 1 2例具有 中、 轻度 焦虑倾 向 临床专业 大学生 为研 究对 象, 试图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予 以干 预的方式来改
善 心理健康状况 、 降低 焦虑水 平 , 从而 探究运 动干 预在改 善
个项 目, 为 4级评分 , 分 学生 根据最 近一周 的实际情 况进行
下降趋势 , 试验结束 时与对照组差异较 明显 ( 00)对 照 P< . , 5
组实验前后无差异 , 表明运动 干预对 中度焦虑症状 的缓解 起 到了一定作用。轻度焦 虑实验 组 自第二周起 分值 开始下 降
且下降幅度 明晟 , 实验结 束后 与对 照组差异显 著( P<0 0 ) .1 ,
、
前
言
大学生 的心理健 康 问题在 近一 阶段始终 是高校 教育研 究 的热点之 一… 。众 多研究表 明 , 1 目前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
体育锻炼训练对学生焦虑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
体育锻炼训练对学生焦虑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摘要: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汉密顿焦虑量表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学生体育锻炼训练对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训练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湖南司法警官学院体育锻炼学生的训练模式以及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详细的从体育锻炼训练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探索体育锻炼训练对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社交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体育行为对该群体心理影响的研究,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体育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行为,焦虑水平,心理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
在校园生活中,由于各种新观念的迅速更新,认知能力变差,竞争激烈,理性缺失,危机感增强,以及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原因,使处于心理发展特殊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这是我们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和其他集体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认识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许多先进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本人工作的几所学校的体育锻炼训练对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就体育锻炼训练对学生焦虑水平影响进行研究和探索。
我国体育领域对学生焦虑的研究早已出现,主要研究侧重于焦虑现状及预防措施分析、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分析、临场状态焦虑及其控制等几个方面,教育界开始注意到学生焦虑情绪时,对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分析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学生阶段体育锻炼对学生焦虑水平的研究作出量化的研究不多。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获得研究模型;通过访谈法对校内体育专业的老师进行访谈,根据老师对实验的分析和建议,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实验法在多校体育锻炼的参与学生中展开调查研究,选择47名同学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测得学生焦虑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训练一星期和两星期时的焦虑水平进行对比;通过数据统计法:通过对研究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采用Excel表格进行处理,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和分析。
接受与承诺疗法干预大学生抑郁的团体辅导设计-教育文档资料
接受与承诺疗法干预大学生抑郁的团体辅导设计一、接受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andCommitmentTherapy,ACT)干预抑郁情绪的可行性美国当代心理学家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抑郁为正常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即每天出现情绪恶劣的一面;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愉快感的缺乏;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
目前用于抑郁的干预方法已较为丰富,但多以认知改变作为干预的突破口。
然而,Nolen-Hoeksema等人认为抑郁个体通常具有穷思竭虑(rumination)的反应方式,即一种反复地、消极地关注自己的抑郁症状及其原因、结果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穷思竭虑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影响到一系列的心理适应,包括抑郁、焦虑、社交关系等。
实验研究发现,引发抑郁状态中的个体殚精竭虑会妨碍他们对问题的解决并导致心情更糟。
由此看来,对抑郁情绪的干预若过多局限于认知改变的层面,则有可能加重抑郁个体的认知负担,使其在长时间的认知自省中进一步陷入到穷思竭虑的循环往复之中,影响干预的效果。
因此,本文试图将“第三代行为疗法”的代表――接受与承诺疗法运用于抑郁情绪团体辅导的设计之中。
二、接受与承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证效果关系参照理论(RelationalFrameTheory,RFT)是接受与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语言和其他高级认知过程是人类各种各样痛苦产生的根源。
接受与承诺疗法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提高人类心理灵活性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为提高心理灵活性设立的六个核心治疗过程――接受(acceptance)、认知去融合(defusion)、观察自我(self as context)、关联此刻(contact with thepresentmoment)、澄清价值观(value)、承诺的行动(commitedaction)。
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正文部分分析了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包括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社交能力、调节情绪以及增强自信心。
研究发现,参与排舞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部分指出排舞运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推广建议。
研究结论表明,推广和开展排舞运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具有实际意义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排舞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研究, 积极影响, 心理压力, 社交能力, 情绪调节, 自信心, 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实践推广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排舞运动在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提升自信心、改善情绪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排舞运动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和调理提供参考,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这种运动形式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辅助措施。
具体目的包括:1.探究排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分析其在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2.研究排舞运动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效果,揭示其在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的具体作用途径;3.探讨排舞运动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其在拓展大学生社交交往圈子和提升社交技能方面的具体作用方式;4.分析排舞运动在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方面的作用机制,深入探讨其在增强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和缓解情绪困扰方面的具体作用途径;5.研究排舞运动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效果,探讨其在提升大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水平方面的具体作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 r a c t :T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s po ts r p r e s c ip r t i o n a n d g r o u p me n t l a t h e r a p y i s u s e d t o b u i l d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f o r a n x i e t y s t u d e n t s .Us i n g t h e S t a t e —T r a i t
YA0 Ch o n z ,X1 0NG Z h e n z v i n z ,L~ N J i i u n 0
( 1 . S c h o o l o f P o l i t i c s a n d E c o n o mi c s ,S h a a n x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 a n 7 1 0 0 6 2 ,C h i n a ;2 . S c h o o l o f P E,S h a a n x i N o ma r l U n i v e r s i t y ,
we e ks o f i n t e ve r n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we r e -u s e S AT I a n d S AS t o t e s t t h e f o u r ro g u p s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s p o r t s p r e s c ip r t i o n r e c o v e y r ro g u p,g ro u p
学生 的焦虑状态 。
关键 词: 焦虑 ; 大学生 ; 干预措施 ; 5 一羟色胺 ; 脑源性神经 营养 因子 ; 皮质醇
中图分类 号 : G 8 0 4 .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一 o o o o ( 2 0 1 3 ) 0 2 — 1 4 3 — 0 4
X i ' a n 7 1 0 0 6 2 , C h i n a ; 3 . S c h o o l o f P s y c h o l o g y , S h a a n x i N o ma r l U n i v e s r i t y ,X i ' a n 7 1 0 0 6 2 , C h i n a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p o r t s Pr e s c r i p t i o n a n d Gr o u p Me n t a l Th e r a p y i n t me n t o f An x i o u s C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f o u r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a r e t h e f r e e d o m r e s t o r a t i o n,s p o r t s p r e s c i r p t i o n,g ro up c o u n s e l i n g nd a s p o r t s p r e s c ip r t i o n p l u s g r o u p c o u n s e l i n g . Af t e r 8
An x i e t y I n v e n t o r y a n d s e l f r a t i n g a n x i e t y s c a l e t o ma k e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me n t a l s t a t u s e v lu a a t i o n f o r a n x i e t y s t u d e n t s a n d c h o o s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 he T
2 0 1 3 年第2 8 卷 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1 " T U SV o 1 . 2 8 N o . 2 2 0 1 3 田竭固
体育运动处方和团体心理辅导对焦虑大学生干预治疗的试验研究
姚 崇 ・ , 熊正英 2 , 兰继军 3
摘要 : 运用体育运动处方和 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综合模 式对焦虑大学 生进行 干预治疗 , 构建有效治疗焦虑大学生的干预模式 。采用状态一 特质焦 虑量表和焦虑 自评量表进行综合心理状态测评 , 筛选研究对象 , 实施 自由恢复 、 体育运动处方恢 复、 团体心理辅导恢复 、 体育运动处方加 团体心理辅 导恢复 4 种干预措施治疗 8 周。治疗结束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心理状态测评。研 究结果表 明: 与 自由恢复组相 比, 其余 3 组焦 虑倾 向均有所改善 。 在干预治疗前后 , 测定研 究对象 血清 5 一羟色胺( 5 一 H T )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 N D F ) 以及血浆 中皮质醇( c o n ) 含量 , 干预治疗 后, 除 自由恢 复组外各组研究对象 的 5 - H T 、 B N D F 和C O R含量有显著性提高 ( P < 0 . 0 5 或P < 0 . 0 1 ) 。 研究结果表明 : 采用积极 的干预措施可缓解焦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