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我们周围的“数”》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DOC文档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DOC文档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1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 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 面是指整个层面。 2 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 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 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 注各几何体名称。 教 学 过 程 圆柱 圆锥 正方体 长方体 棱柱 球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课 教
题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 分析 重 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 体。 难 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 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引入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图形课件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图形课件

纵断面
横断面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由 一个圆锥、三个圆柱 和五个圆台组成的。
可以看到所有 的图形是由三 角形、长方形、 梯形组成的。
Hale Waihona Puke 可以看到 所有的图 形是圆。
想一想:1、一个胶水瓶是由什么立体图形组成?它的纵断面、 横断面各是由什么平面图行组成?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由两个圆柱和一 个圆台组成的。
如果画出它的纵断面,可以看 到,所得到的图形是由长方形 和梯形组成的;
进而可以认为他们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
人类创造的奇迹:
万里长城
故宫
自由女神
古埃及狮身人面 像及金字塔
天坛
颐和园
以天坛为例:
想一想:如果
只考虑建筑物体的 形状,你能说出上 面图中的建筑物大 体是由什么图形组 成的吗? (首先回忆一下: 小学学过的立体图 形有哪些呢?)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洛斯 数学的发展与完善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相关。 ———法国国王拿破仑 纯粹数学是魔术家的真正魔杖。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 数统治着宇宙。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让我们走进数的世界
跑车一族
议一议:这些小汽 车在形状上有那些 不同?现代用于比 赛的跑车为什么采 用图片中的形状?
如果画出它的横断面,可以看 到,所得到的图形是圆。
练习:
想一想:中央电视塔是由什么立体图形组成?它的 纵断面、横断面各是由什么平面图行组成?如图:
.
课外练习: 观察你们学校的教学楼(或教师所在的 建筑物),请你想象一下: (1)从正上方往正下方看,得到的是怎 样的平面图行?画出它的图形。 (2)从正前方往正后方看,它是由怎样 的平面图行组成?画出它的图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进行整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整数的定义和性质;2.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整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整数的概念;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整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整数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1.2 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分数的概念;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分数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1.3 小数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小数的定义和性质;2.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小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数的概念;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小数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3相反数和绝对值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3相反数和绝对值word教案(1)

绝对值教学目标:通过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及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2、通过绝对值概念、意义的探讨,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3、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概念、意义及应用教学方法:探索自主发现法,启发引导法设计理念:绝对值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难点,要理解绝对值这一抽象概念的途径就是把它具体化,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和体验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重要而很实际的数学概念,提高我们的数学本领,先请大家看屏幕,思考并解答题中的问题.(用多媒体出示引例)星期天张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了游乐园,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游乐园、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张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① +20千米,-30千米;②(20+30)×0.15=7.5升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个例子涉及两个问题,第一问中的向东和向西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第二问是计算汽车的耗油量,因为汽车的耗油量只与行驶的路程有关,而与行驶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没有负数.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中的量,我们并不关注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只要知道具体数值就行了.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吗?3.小组讨论,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有些例子被否定,有的得到同伴的赞许,气氛热烈.教师巡视,偶尔参加其中一组的讨论,但不直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鼓励学生思考、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我爸爸喜欢炒股,一天他支出10 000元购买A股票,同一天他又抛出B股票收入15 000元,规定支出为负,那么爸爸两次的交易额用有理数如何表示?如果交易所每次交易按总额的千分之一收费,那么爸爸的这两次交易需交多少交易费?4.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不关注相反意义的例子,刚才我们所举例子中的计算,都不必考虑它们的正、负性,看来我们的确很有必要给上面涉及的量取一个名字.我们把这个量叫做有理数的绝对值.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绝对值的概念⑴ 如图,在数轴上,+3和-3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3和-3 的绝对值.+3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3,记作:3+=3 -3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的绝对值是3,记作:3-=3 ⑵ 一个数a 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 探索绝对值意义 ⑴ 学生探索:求6,-6,21,-21,2.5,-2.5的绝对值 小组讨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规律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⑵ 学生抢答: 55= 2.32.3= 212122= 55=- 2.32.3=-212122=- 00=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即:若a >0,则a =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若a <0,则a =-a0的绝对值是0 . 即:若a =0,则a =0(3)学生活动:在数轴上自己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正数和0). a ≥0a =⎪⎩⎪⎨⎧<-=>)0()0(0)0(a a a a a a =⎩⎨⎧<-≥)0()0(a a a a三、 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4,-121,0,+2,+341解:44=-;212111=-; 00=;22=+; 414133=+. 注:通过此题,复习巩固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法,意义例2,计算① 9.104.35-+---+ ② 236532--++- 解: 原式=5-3.4-0+1.9 解: 原式=236532-+=3.5 =0注:通过此题,复习巩固绝对值的意义例3.求出绝对值是12,74,0的有理数 解: ① ∵1212=+ 1212=- ∴绝对值是12的有理数是±12 ② ∵7474=+ 7474=- 绝对值是74的有理数是±74③∵00=∴绝对值是0的有理数是0小结: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是0;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绝对值是个非负数. a ≥0四、达标反馈1. 填空(1) 数轴上离开原点2个单位长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2) 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5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______(3) 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 零的绝对值是______(4)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离开原点的________(5) 49是______的相反数,它是_______的绝对值(6)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31,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7) 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___,它们的和为___(8) 若a a +=0,则a _____02.选择题⑴ -a -是一个A .正数B .负数C .正数或零D .负数或零⑵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2 ,那么这个数是A .5.2B .一5.2C .5.2或-5.2D .以上都不对⑶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A .正数B .负数C .有理数D .正数或零⑷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A .正数B .正数或零C .零D .有理数五、学习小结:1、 绝对值的概念、意义① 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点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②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③ a =⎪⎩⎪⎨⎧<-=>)0()0(0)0(a a a a a a =⎩⎨⎧<-≥)0()0(a a a a④ 绝对值是非负数 a ≥0⑤ 有理数可理解为由性质符号和绝对值组成⑥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理解为符号相反、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2、 学会发现、探索、合作交流,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六、设计理念:绝对值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难点,要理解绝对值这一抽象概念的途径就是把它具体化,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和体验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示范教学设计北京版9〔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示范教学设计北京版9〔篇〕

一、教课目的1、稳固理解有理数的观点.2、掌握数轴的意义及组成特色,明确其在实质中的应用.3、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4、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5、会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课要点: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四、教课难点: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五、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杨树,汽车站西3m 和4.8m处罚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绘图表示这一情境.(二)讲解新课在生活中,你见到过用刻在一条笔挺物品上的刻度来“表示某种量的多少”的器具吗?你都能举出哪些器具?事实上,我们使用的各样直尺上的刻度就表示了零和一些正数;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就不单是零和一些正数,还表示了一些负数.这说明,直线上的一些点能够和各有理数对应起来,全部的有理数都能够用一条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这就是说,我们能够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全部的有理数.实践:用纸、笔和刻度尺达成以下的操作:画一条水平的直,再在直的右端画一个指向右方的箭,我定,它所指的方向正方向.在条直上确立一个点,个点叫做原点,并用原点表示数字0.一个适合的度作位度,从原点开始,在直上原点的两,截取和位度相等的段,能够获得多个分点.在原点右各分点下边从左向右次写出1,2,3,4,⋯;在原点左各分点下边从左向右次写出-1,-2,-3,-4,⋯.我就获得了如1-1所示的一条直.(三)要点精:像定了正方向、原点和位度的直叫做数.正方向、原点和位度是数缺一不行的三个因素.有了数,每一个有理数都能够在数上确立一个表示它的点,各有理数之的一些关系就能够由数上的点的地点关系来表示,研究各有理数之的些关系就有了直的形象.沟通:1、怎在数上确立表示3,-2,0,1,4,7,⋯的点?2 52、再以厘米位度的数上,能否有表示1光年、-1米的点?假如有,描绘一下怎在数上表示两个数的点的地点.典例:例1、画出数,并用数上的点表示以下各数:3,-5,0,5,-4,322解:追踪训练: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下各数:5,-3,0,2,4,922解:有了数轴此后,全体有理数都能用从左到右摆列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关于正数和零来说,摆列在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比摆列在左面的点所表示的数大.沟通:假如在引入了负数此后,仍沿用这一规则,那么负数和正数、负数和零、负数和负数的大小关系将是如何的?假如在引入了负数此后,仍沿用这一规则,那么负数和正数、负数和零、负数和负数的大小关系能够概括为:任何负数小于任何正数;任何负数都小于零;(3)在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负数时,右边的点表示的负数总比左面的点表示的负数大.典例:例2、表示-3,5,0,3,7,-1,3的点摆列在数轴上的情况如图1-3所示:22因此它们的大小关系是:3<3<1<0<7<3<5.24追踪训练:表示-2,4,0,7,5,-3,2的点摆列在数轴上的情况如下图:24因此它们的大小关系是:7<<<<5<2<4.23204(四)概括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学校、家、书店挨次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的南边20米,书店在家北边100米,张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向北走了50米,接着又向北走了-70米,此时张明的地点在(B)A.家B.学校C.书店D.不在上述地方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侧的点表示的数是( D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下各数:+2,,7,-2,024、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解:点A表示-;点B表示-1;点C表示0;点D表示1;点E表示2.六、板书设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义: 数轴的定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例1、例2、七、作业部署:作业部署课本P15习题8、9八、教课反省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旁的人,激励身旁的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案一. 教材分析《从不同的方向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周围的数”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和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使学生能正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并准确地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过程。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特点。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形状。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本单元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 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 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5.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规律的准确性 1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3.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单元教学建议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第二课时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观察图片听录音二板书课题三导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②已知25×25 625则24×26 不要计算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④更一般地若a×a m则 a1 a-1老师点评表扬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布置作业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2习题11第24题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2.回忆交流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学生1学生2学生拼图略七练习设计课堂基础练习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答案A与B C与D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答案3153计算7273774777答案5188课后延伸练习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答案①乘②倍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答案[5-1÷5]×5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1 2 3 4 5 6 7 8 9 100答案123-45+67-89=100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答案能力提高训练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再加上班上学生的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答案36八板书设计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例1例2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重点难点 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2过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按底面按侧面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3议一议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5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P4习题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例3例4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二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重点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理解一引入上节课我们观察和讨论了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今天再一起来寻找构成图形更基本的元素面线点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实物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2你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例子吗二新授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投影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到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3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与学生共同填写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4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5课堂练习投影展示长方形矩形想一想将长方形绕其中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教师用投影动态演示旋转情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化解难度三小结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Pcom用一张白纸经过裁剪围一个三棱柱不必粘贴再围一个四棱柱及一个五棱柱注意可先找一些实物研究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例5例6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12展开和折叠二教学目标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我们已经知道数学伴随我们的一生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数学板书课题人类离不开数学2大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1学生举出周围的实例说明人类离不开数学二导学1.自然界中的数学数学的存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天工造物每每使人惊叹不已生物进化提示的规律有时几个世纪也难以洞悉其中的奥秘蜂房的构造大概最令人折服的实例之一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实测了蜂房底部菱形得出令人惊异而有趣得结论拼成蜂房底部的每个菱形的蜡板钝角都是109°28ˊ锐角都是70°32ˊ瑞士数学家克尼格经过精心计算结果更令人震惊建造同样体积且用料最省的蜂房菱形的两角应是109°26ˊ与70°34ˊ与实测仅差2分人们对蜜蜂出类拔萃的建筑术赞叹万分之余无人去理会这不起眼的2分不料蜜蜂却不买克尼格的账冷酷的科学事实后来去判断错方是克尼格公元1743年大数学家马克劳林改用数学用表重新计算得出的结论与马拉尔琪的实测不差分毫简直不可思议1阅读课本第3页蜜蜂营造的蜂房体会自然界中存在着数学2思考并回答太阳能的蓄水桶为什么做成圆柱体而不做成长方体答案同样面积的材料做成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的容积大或者同样容积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用料省2.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晶体如冰糖的表面对称极为精巧并由此内含着深刻的物理性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等无不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以至亡国之君李煜在身受软禁之际还深情怀恋昔日的雕阑玉砌应犹在投影课本第4页至第5页道路铺设平面图可适当增加练习第5页第2题建议在课前或课堂上让学生做几个正六边形可让学生直接在图形上临摹后剪下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2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行任何时候都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到处都体现着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在天体运动着的星球遵循四种轨道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依据运动速度的不同即79千米秒112千米秒167千米秒三种宇宙速度顺从地运行在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的轨道中人造地球卫星要想发射成功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使用买卖与批发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等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教师向学生投影展示报纸上的上证或深证走势图 1观看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哪些形状的地砖铺成的2你认为哪一种铺设方法最常见最美观2.当堂完成作业第8页第3题建议12两问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第3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由回答问题的机会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3.群芳斗妍曲径幽数学的美本节属增加内容可根据时间自行调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数学势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产品之一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公式C 2πR就是其中一例司空见惯的图形圆内含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她们紧紧相连天地间有无数个圆惟有C 2πR这个纯粹的圆最精致最完美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理美因而人们常用圆满比喻十全十美比例的数量关系以其天造地设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把长为c的线段分为a 较长b较短两段使之符合a∶c≈8>0618这0618是最美最巧妙的比例人们称之为黄金分割法国的圣母巴黎院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的构图都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2.小结本节课从同学们自己身边的实例入手从三个方面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3.布置作业请你设计一幅道路铺设平面图教师课后可将学生设计的平面图展示交流七练习设计课堂基础练习1计算1–23–45–6–100101答案–50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 .答案40160163如图1-1-7这块拼花由哪些图组成答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课后延伸练习1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答案2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至D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答案A→B1→C2→D能力提高训练1.已知等式1a+a+b 232b+a+b 25如果a和b分别代表一个数那么a+b是A2 B16 C18 D142用如图所示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将它们的某条边重合能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拼成的图形.答案如图八板书设计1.2展开和折叠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例1例2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13截一个几何体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通过讲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仿课本制作华罗庚的画面并配音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第7页的例题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学生准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电脑显示仿课本制作的华罗庚画面并配音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很好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3.大家讲得都很好哪位同学能讲一讲华罗庚是如何刻苦学习数学的呢1.他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1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生2我还知道华罗庚只是中学毕业生3华罗庚1985年在日本讲学由于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生上台演讲后同学们主动报以热烈掌声二提供交流讨论机会激活主角意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现在分小组交流通过查阅书籍搜索网站观看录象调查访问搜集的一些有关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法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同时每一个同学都有交流讨论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这时每小组推荐的代表有讲陈景润少年高斯祖冲之欧拉牛顿等数学家故事的也有讲自己同学哥哥姐姐如何刻苦学习数学的老师均给予充分肯定2.同学们通过这些故事你体会到了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吗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纷纷发言如要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精神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独立思考等 1.学生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讲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三探索数学初步应用进一步激发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学好数学还要善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地毯多少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2.这两种方法都很好看还有其他方法没有学生沉默一会有人打破了僵局3.这个同学解法非常巧妙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生1用直尺逐一量台阶生2量一个台阶长与高然后再分别乘以长与高个数即可2.生3把楼梯台阶转化为一个矩形矩形长宽之和即为台阶总长28+1 38米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体会激发学习积极性丰富主角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练习第8页习题11第3题1.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2.学生把课本翻到第4页观察图形思考回答问题七练习设计课堂基础练习1从A地到B地有两条路第一条从A地直接到B地第二条从A地经过CD到B 地两条路相比A第一条比第二条短B第一条比第二条长C同样长答案A2AB两数的平均数是16BC两数的平均数是21那么C–A .答案103小明从1写到100他一共写了个数字1.答案21课后延伸练习1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答案192定义运算※计算2※3的值.答案103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国家规定个人储蓄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利息税征收的税率为利息的20.分析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答案1年期利息18元2年期利息3888元3年期利息648元5年期利息1152元.发现参加定期储蓄存期越长得到利息越大.4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你算一算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评委 1 2 3 4 5 6 7 8 评分98 95 97 99 98 9794 98 答案972能力提高训练11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2请你尝试一下如果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可以得到哪些形状的影子请把各种影子的形状画出来并比较两种情形的异同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①②③2可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梯形形状的影子在太阳光照射与手电筒照射下都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但在太阳光照射下得不到梯形而在手电筒照射下可得到梯形.理由太阳光是平行光线手电筒的光是点光源.八板书设计1.3截一个几何体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例1例2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二教学目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模糊问题作出判断和抉择这时我们应该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分析计算从而为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提供依据模糊问题作出判断和抉择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全年级教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剖析每个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写。

本教案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等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最新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

最新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一)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生活中的图形1.2 我们周围的“数”1.3 计算工具的发展1.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2.1 负数的引入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3 相反数和绝对值2.4 有理数的加法2.5 有理数的减法2.6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7 有理数的乘法2.8 有理数的除法2.9 有理数的乘方2.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1 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2.12 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字母表示数3.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3 等式与方程3.4 等式的基本性质3.5 一元一次方程3.6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4.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2 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3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4.4 点、线、面、体4.5 直线4.6 射线4.7 线段4.8 角及其表示4.9 角的分类4.10 角的度量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4.12 角平分线4.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4 相交线与平行线4.15 用计算机绘图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5.1不等式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不等式的解集5.4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6.1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6.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6.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4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整式的运算7.1整式的加减法7.2幂的运算7.3整式的乘法7.4乘法公式7.5整式的除法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8.1观察8.2实验8.3归纳8.4类比8.5猜想8.6证明8.7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9.1因式分解9.2提取公因式法9.3运用公式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0.1总体与样本10.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3数据的表示10.4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10.5平均数10.6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10.7众数10.8中位数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11.1 分式1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1.3 分式的乘除法11.4 分式的加减法1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12.1 平方根12.2 立方根12.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12.4 无理数与实数12.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2.6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十三章三角形13.1 三角形13.2 三角形的性质13.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3.4 全等三角形13.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6 等腰三角形13.7 直角三角形13.8 基本作图13.9 逆命题、逆定理13.10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3.11 勾股定理13.1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14.1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4.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4.3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一次函数,15.1函数15.2函数的表示法15.3函数图象的画法15.4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15.5 一次函数的图象15.6一次函数的性质15.7一次函数的应用第十六章四边形,16.1多边形16.2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16.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6.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16.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6.心对称图形16.7梯形16.8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十八章方差与频数分布, 18.1极差、方差与差18.2用计算器计算差和方差18.3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九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相似形,19.1比例线段19.2黄金分割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19.4相似多边形19.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9.7应用举例第二十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20.1二次函数20.2二次函数的图象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20.4二次函数的性质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20.6反比例函数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21.1锐角三角函数21.2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1.4解直角三角形21.5应用举例第二十二章圆(上),22.1圆的有关概念22.2过三点的圆22.3圆的对称性22.4圆周角第二十三章概率的求法与应用, 23.1求概率的方法23.2概率的简单应用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圆(下),24.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圆的切线24.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4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第二十五章图形的变换,25.1平移变换25.2旋转变换25.3轴对称变换25.4位似变换第二十六章投影、视图与展开图, 26.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26.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26.3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第二十七章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27.1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27.2探索数学问题举例第二十八章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 28.1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28.2数学应用举例。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课时介绍单元整体说明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

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

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单元教学建议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

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计算机或手算器学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化简与计算,掌握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化简等基本知识。

2.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加、减、乘、除有理数的基本操作法则及应用。

3.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过程1. 有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查阅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了解有理数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子,讲解有理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2. 有理数的加减•逐步地展开数学计算,让学生从具体运算中掌握加、减的规则及应用,为后续的乘、除的运算打下基础。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运算规则。

3. 有理数的乘、除•逐步地展开数学计算,让学生从具体运算中掌握乘、除的规则及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正数乘负数等运算规则。

4. 总结和应用•总结有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有理数的掌握程度。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好每一个重难点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理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章末复习一、复习目标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概念.2、理解并会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五种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学会借助数轴来理解绝对值、有理数比较大小等相关知识.4、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并能灵活应用;5、体会数学知识中体现的一些数学思想.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符号问题.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有理数的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的分类0 知识点2、有理数的有关概念: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 +b =0.3、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1.4、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5、绝对值的意义是:(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0.知识点3、有理数的四则运算:1、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计算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时,先要确定和的符号,再用每个加数的绝对值按法则计算.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4、有理数乘法法则: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5、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6、0不能做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____.7、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本身的符号中同时有两个改变时,分数的值不变.8、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9、同级运算中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不同级的运算,按“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10、在有括号的情形下,先做括号内的运算,再做括号外的运算,如果有多层括号,那么由里到外依次进行.知识点4、数的近似和科学记数法:1、我们把和精确值近似的数叫做这个精确值的一个近似值.2、一般地说,为了更加接近精确值,在各种近似程度上近似值得最后一位都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最后一个数字在哪一位,就说它是精确到哪一位的近似值.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 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二)题型、方法归纳1、在﹣0.5,0,﹣2,0.4,1这五个数中,最小的数为( )A .0B .﹣0.5C .﹣2D .0.4解:画一个数轴,将A=0、B=﹣0.5、C=﹣2、D=0.4,E=1标于数轴之上∵C 点位于数轴最左侧,是最小的数故选C .技巧归纳:本题考查了数轴法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牢记数轴法是解题的关键.2、-2016的倒数为(20161 ) 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3、2016的相反数是(-2016)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4、-2016的绝对值是(2016)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三)典例精讲.)5.0()61(215)322()2(5224---⨯+÷-、计算: .124141121149411211649)16(411211964)16()21()61(211)38()16()5.0()61(215)322()2(22224-=---=--⨯-=--÷-=---⨯+÷-=---⨯+÷-解: 技巧归纳: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的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是关键.6、我国南海海域面积为3500000km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B )A .3.5×105km 2B .3.5×106km 2C .3.5×107km 2D .3.5×108km 2技巧归纳: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四)归纳小结⎪⎪⎪⎪⎪⎪⎪⎪⎪⎪⎩⎪⎪⎪⎪⎪⎪⎪⎪⎪⎪⎨⎧⎪⎪⎩⎪⎪⎨⎧⎪⎪⎪⎩⎪⎪⎪⎨⎧⎩⎨⎧⎪⎩⎪⎨⎧法、数的近似和科学记数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有理数的乘方法则、乘法、除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倒数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6543201 (五)随堂检测1、如图,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2、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则与点A 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B 表示的数是( )A .4B .-2C .4或-2D .-47、检修小组从A 地出发,在东西向的线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4,+7,-9,+8,+5,-3,-3.(1)求收工时距A地多远?(2)若每千米耗油0.5升,问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五、板书设计六、作业布置:复习课同步练习题.七、教学反思第2章一元一次方程(1)一、复习目标1、知道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理解列代数式的意义.3、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4、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及有关概念.5、掌握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6、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能将多项式适当化简后简化计算.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能将多项式适当化简后简化计算.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有理数.2、列代数式就是把问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正确地表示出来.3、代数式的值是指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从而求出的结果.知识点2、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及相关概念:1、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3、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4、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5、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知识点3、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项.2、把几个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二)题型、方法归纳1、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周长是4x.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程为vt千米.3、设n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n.4、半径为r的圆面积是πr2.技巧归纳:这些题目主要考查了如何列代数式,读懂题目实际表达的含义是关键.5.如果-5xy m-1为4次单项式,则m=____.解:由题意可得:1+(m-1)=4,解得:m=4.技巧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次数的概念,正确理解单项式次数的概念是关键.(三)典例精讲6、若-5a3b m+1与8a n+1b2是同类项,求(m-n)100的值.解:由同类项的定义知:m+1=2,n+1=3;解得:m=1,n=2∴(m-n)100=(1-2)100=(-1)100=1.答:当m=1,n=2时,(m-n)100=1.技巧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类项的概念,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是关键.(四)归纳小结本课的知识结构图:(五)随堂检测1、温度由t℃下降5℃后是℃.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 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元.3、如图是一所住宅区的建筑平面图,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4、单项式m2n2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m2n2是____次单项式.5、多项式x+y-z是单项式______________的和,它是___次___项式.6、多项式3m3-2m-5+m2的常数项是____,一次项是_____, 二次项的系数是_____.7、若-ax2y 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1/2,则a=____,b=____.8、化简求值: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x=2.五、板书设计六、作业布置:复习课同步练习题.七、教学反思第2章一元一次方程(2)一、复习目标1、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2、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1、2.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5、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式与方程:1、用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3、能够使方程左、右的值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4、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知识点2、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我们把它们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我们把形如mx=n(m≠0)的方程称为最简方程.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步骤:(1)去分母,去括号;(2)移项、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方程;(3)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的解.知识点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得相等关系;2、设出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题目中涉及的数量关系;3、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6、写出答案.(二)题型、方法归纳1、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2x-a=1的解,则a的值是( B)A.-5 B.5 C.7 D.22、从3,4,5三个数中找出方程2x-3=5(x-3)的解是4.技巧归纳:这两个题目主要考查了方程解的概念,正确理解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关键.(三)典例精讲3、下列各式运用等式的性质变形,不一定成立的是(A)A.若ac=bc,则a=bB .若cbc a =,则a =b C .若-a =-b ,则a =bD .若(m 2+1)a =(m 2+1)b ,则a =b技巧归纳:本题目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2,当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一个式子时必须考虑这个式子是否为0是关键..31232134--=-+x x x 、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18x +3(x -1)=18-2(2x -1). 去括号,得18x +3x -3=18-4x +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5x =23. 系数化为1.得x =2523. 技巧归纳:本题目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关键.5、儿童节期间,文具商店搞促销活动,同时购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可以打8折优惠,能比标价省13.2元.已知书包标价比文具盒标价的3倍少6元,那么书包和文具盒的标价各是多少元?解:设文具盒的标价为x 元,根据题意得 (x +3x -6)×(1-80%)=13.2, 解得x =18,则3x -6=48,答:书包和文具盒的标价分别为48元、18元.技巧归纳:本题目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设适当的未知数和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是关键.(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方程的解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概念等式与方程21 (五)随堂检测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 .由x +7=5,得x =-2 B .由3x -2=2x +1,得x =3 C .由4-3x =4x -3,得7=7x D .由-2x =3,得x =-32 2、下列式子:①x +y =1;②x -1=0;③8-6=2;④2x -1;⑤x 2=4; ⑥x2=5.其中是方程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221213xx -+=-+、解方程:4、某生产车间有60名工人生产太阳镜,1名工人每天可生产镜片200片或镜架50个.应如何分配工人生产镜片和镜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配套?五、板书设计六、作业布置:复习课同步练习题.七、教学反思3.1、3.2、3.3对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3、画出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画出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及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图形.四、教学难点:画出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及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图形.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组图片:下面我们学习对图形的认识.(二)讲授新课请看图3-1的一组图片:从图3-1,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出图3-2中的哪些图形?长方体、四棱锥的侧面,圆柱、圆锥的底面分别是图3-3中的哪些图形?图3-2中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而图3-3中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跟踪训练:下列图形中,立体图形有(1)(2)(4)(6)(7);平面图形有(3)(5)(8) .(三)重难点精讲某些特殊形状的立体图形是由若干个平面图形围成的,我们可以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图3-4是一个装药的纸盒,它是一个立体图形,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我们可以将它展开成图3-5的形状.图3-6是一个圆柱形的饮料筒,将它的侧面及上、下两个底面展开后,可以得到图3-7的形状.图3-8是一个蛋筒冰淇淋,蛋筒部分可以看做是一个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后可以得到图3-9的形状.如果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去观察某种玻璃容器,得到三个平面图形(图3-12).你能想象出实物是什么样的吗?实践:图3-15是一个带槽的长方体,如果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它,试画出你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示意图.(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2、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六、板书设计3.3七、作业布置:课本P14 习题2、3、4八、教学反思3.4 点、线、面、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的意义,2、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3、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四、教学难点: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楞?楞和楞相交成几个顶点?下面我们学习点、线、面、体.(二)讲授新课我们用削尖的铅笔在纸上轻轻一点,于是纸上便出现一个小小的黑点,这就给我们留下了点的形象(图3-16).点可以用来表示位置,如图3-17,在北京地铁路线图(部分)上用点来表示一个车站的位置;在星图上用点来表示某一个星体的位置.我们常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点,比如,在图3-16中的点记为“点A”.(三)重难点精讲探索:1、如图3-18,用一支削尖的铅笔,使笔尖沿着一根直尺的边在纸上移动,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2、如图3-19,使圆规装有铅笔的一只脚在纸上绕着它的另一只装有铁尖的脚旋转一周,铅笔会画出一个什么图形?我们看到,如果把笔尖看成一个点,当这个点运动时,便得到了一条线,这条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这给我们以“点动成线”的形象.思考:燃放烟花时形成的美丽曲线,给我们以“点动成线”的形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在图形计算器的“几何”功能界面上画一个点,然后选中这个点,在“菜单”的“跟踪”中选中“几何跟踪”,然后拖动这个点,你能看到如图3-20那样的图形.用图形计算器还可以画出美丽的五环图(图3-21).思考: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器在摆动时,为什么可以刮去雨水?雨刷器的摆动给我们以“线动成面”的形象.当“线动成面”时,所成的面可能是平面,也可能是曲面.如图3-22,在图形计算器的“几何”功能界面上,使长方形ABO′O以O′O为轴旋转,边B A留下的痕迹即为一个曲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左手的食指指尖轻轻按在硬币的顶部,然后用右手的手指对硬币的边缘用力一弹,这枚硬币便旋转起来.当它旋转时,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球.这给我们以“面动成体”的形象.(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下列有六个面的几何体的个数是( )①长方体;②圆柱;③四棱柱;④正方体;⑤三棱柱A.1个B.2个C.3个D.4个2、天空中的流星划过后留下的光线,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形象( ) A.点B.线C.面D.体3、如图,右边的几何体是由左边的哪个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P133 习题2、3、4八、教学反思3.5.1 直线、射线、线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的概念.2、理解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直线的事实及其应用.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直线的事实及其应用.四、教学难点:直线的事实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射线和直线,你能说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吗?下面我们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二)讲授新课一根拉紧的线绳,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我们可以利用直尺或三角尺的边画直线,但画出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图3-23中的直线可以表示成“直线AB”或“直线l”.(三)重难点精讲探索:用三角尺或直尺等按要求画出以下的线:(1)在纸上画一个点A,过点A的直线能画多少条?画画看.(2)在纸上画一个点B,过点B的直线能画多少条?画画看.(3)在纸上画A,B两个点,过点A和点B的直线能画多少条?画画看.(4)在纸上画C,D两个点,过点C和点D的直线能画多少条?画画看.同学们自己操作画图.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曲线(图3-24);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但可以画出无数条曲线(图3-25).在“探索”的几种情况中,其中第(3)种情况应用最广泛,我们把它总结出来,作为直线的一个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思考:要把一根木条在墙上钉牢,至少要钉几枚钉子?为什么?在黑暗的地方我们用手电筒射出一道光柱,这条光柱给我们以射线的形象(图3-26).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可以用表示端点的一个点和射线上另一个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但表示端点的字母要写在前边;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图3-27中的射线可以表示为“射线OA”,也可以表示为“射线l”.(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B.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C.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D.一条射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A.1 B.2 C.3 D.1或33、如图所示:(1)试验观察:如果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第(1)组最多可以画____条直线;第(2)组最多可以画____条直线;第(3)组最多可以画____条直线.(2)探索归纳:如果平面上有n(n≥3)个点,且每3个点均不在1条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___ _条直线(用含n的式子表示).(3)解决问题: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____次手.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P133 习题5、6八、教学反思3.5.2 直线、射线、线段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2、掌握线段的一个事实.3、掌握中点、延长线的概念.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线段的一个事实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四、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线段,上一节学习了射线和直线,你能说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二)讲授新课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请你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其中哪些可以看做线段?线段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图3-28中的线段可以表示为“线段AB”,也可以表示为“线段a”.(三)重难点精讲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我们常用刻度尺来度量线段的长,长度单位换算如下:1km=1000m(即1千米=1000米);1m=10dm(即1米=10分米);1dm=10cm(即1分米=10厘米);1cm=10mm(即1厘米=10毫米).思考:图3-29中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图中共有多少条分别以A,B,C,D中的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分别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任选其中得两条线段,比较一下它们的长短.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交流:在一块长方形的图板上(如图3-30),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几条不同的路线向点B爬行.哪条路线最近?你也可以动手画一画,找出其他的路线,量一量,再得出结论.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总结出有关线段的一个事实: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思考:如图3-33,请你先量一量线段AB 的长度,然后再线段AB 上画一点C ,使线段AC=BC.怎样确定点C 的位置呢?同学们思考并交流.如果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并且满足AC=BC ,那么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在图3-34中,C 是线段AB 的中点,那么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表示:(1)AC=BC; (2)AC=21AB(或BC=21AB); (3)AB=2AC(或AB=2BC). 典例:例、已知:如图3-35,线段AB=10,点C 为线段AD 的中点,线段AC=4.5, 求:线段DB 的长.解:∵点C 为线段AD 的中点,AC=4.5, ∴AD=2AC=2×4.5=9. ∴DB=AB-AD=10-9=1. 跟踪训练:如图,已知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D 点为线段BC 的中点,AB =10 cm , 求:AD 的长度.解:因为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D 点为线段BC 的中点,AB =10 cm,),(5.221),(521cm BC CD cm AB CB AC =====∴AD=AC+CD=5+2.5=7.5(cm). 答:AD 的长度为7.5 cm.利用直尺可以把一条线段向两方任意延长.如图3-36,称为延长线段AB ,或称为反向延长线段BA ; 如图3-37,称为延长线段BA ,或称为反向延长线段AB. 图中延长的部分叫做原线段的延长线. (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五)随堂检测1、如图,小华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小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地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A→C→D→B B.A→C→F→BC.A→C→E→F→B D.A→C→M→B2、在长为4.8cm的线段AB上,取一点D,使AD=AB,C为AB的中点,则CD=__ __.3、延长线段AB到C点,使BC=AB,反向延长AC到D点,使AD=AC,则CD=__ __AB.4、已知线段AB=12 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 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___________.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P133 习题8、9八、教学反思3.6 角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及有关概念.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3、理解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会进行换算.4、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并能把角进行分类.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角的表示方法.四、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楞,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都给我们以角的形象.下面我们学习角及其分类.(二)讲授新课探索:请用三角尺、直尺或量角器画一个角.我们知道,在图3-38中,剪刀张开的两个刃、钟表的时针和分针都给我们以角的形象.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第二单元 第10课时 我们身边的数(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

第二单元 第10课时 我们身边的数(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

教案标题:第二单元第10课时我们身边的数(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知道数可以表示数量。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

2. 学习数的顺序,知道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

3. 学习数的加减法,了解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计算器。

3. 日常生活用品,如铅笔、书本、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

3. 课堂讲解: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知道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加减法运算,了解数的运算规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抄写数字1-10,并说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

2. 完成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课堂练习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的运算规律。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规律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其他学科,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课堂练习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的运算规律。

最新北京课改初中数学七年级上《1.5有理数的减法》word教案 (2)

最新北京课改初中数学七年级上《1.5有理数的减法》word教案 (2)

学科数学班级一.5 任课教师授课日期课题 2.5有理数的减法(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材、计算器教学方法研讨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最高气温+6℃0℃+4℃-2℃最低气温+2℃-5℃-2℃-5℃周温差求每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6)-(+2)=40-(-5)=5(+4)-(-2)=6(-2)-(-5)=3教学过程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3、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5)+()=-2得出(-5)+(+3)=-2所以得到(-2)-(-5)=+3而(-2)+(+5)=+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法则的应用: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2)(+25)-(-293)-(+472)教学过程解:(1)原式=-34+(-56)+(+28)=-90+(+28)=-62(2)原式=+25+(+293)+(-472)=+25+(-836)=676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测题五、练习反馈:书P41——1、2、3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六、小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北京课改初中数学七上《1.0第一章有理数》word教案 (1)

北京课改初中数学七上《1.0第一章有理数》word教案 (1)

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
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7℃,最低温度是零下 5℃时,就应该表
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 0℃),它
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
[活动 2] 例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 2kg,小华体重减少 1kg,小强体重无变 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解: 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 2kg, 小华体重增长-1kg, 小强体重增长 0kg. 例 2:2001 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 6.4%, 德国增长 1.3%, 法国减少 2.4%, 英国减少 3.5%,
备注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活动 2]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 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 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问题 3: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1] 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 1:学习了负数之后 ,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 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 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 问题 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 有 5 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让同学们看图(2)。

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由图(1)、(2)可归结为;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我们周围的“数”
1.师生互动,学生举例,师生共同分析.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数”?举出用到“数”或用“数”来解决问题的例子.
例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码、公交车编号、学号等.
2. 教师举出生活实例—汽车牌照中的“数”并引导学生分析:
我们知道,每一辆汽车都登记一个汽车牌照号,做成形如京B 53467的牌子,放置在汽车前后保险杠上方.这个汽车牌照号的前两个字是“京B”,“京”表示汽车在北京市登记,“B”表示汽车的使用性质是“出租”.
想一想:(1)当“京B”后面的五个数位上都是数字时,可以有多少个不同的汽车牌照号?
答:当“京B”后面的五个数位上都是数字时,牌照号从00000到99999可供100000辆汽车使用.
(2)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北京市的一些汽车的牌照号,这五个数位中,后四位上都是数字,而第一个数位上有时是数字,有时是大写英文字母.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吗?
答:这样做可以使不同的汽车牌号数将增加.
(3)这样做以后,最多可以有多少个不同的汽车牌照号?
答:如果允许第一个数位不仅可以使用数字,还可以使用英文字母(即形如京B C3456时),由于万位数字上有36种不同的字母(A—Z26个字母)或数字(0—9时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或字母后面有1万种不同牌号,共有36万种.即不同的汽车牌号数将增加到36×10000=360000,这确实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有关“数”的问题.
实际上有一些字母不允许使用.如“O”这个字母与数字“0”易混,“I”与“1”易混,所以禁用.
3.有关“数”的游戏—“九宫图”.
中的九个方格内,使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上的三个
格内的数字之和分别等于15.怎样完成这个游戏?
我们已经知道,凡能够成功的填法,都是把5填在正中央.
多的数学知识.
(2)九宫图的渊源—幻方
幻方也叫纵横图,它起源于中国,并且常与民间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
《易经》中记载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先古之时,也就是伏羲氏治理天
下的时候,黄河中出现一匹龙马,背上的图案就是河图;而在大禹治水的时候,从洛水中出来一只
神龟,其背上的图案就是洛书.
.
早在80年出现的《大戴礼记》《明堂》两部著作中就正式记载了“九宫图”的内容,汉末的徐岳在《数术记遗》中也有论述.可见在公元200年左右,“九宫图”已被我国学者深入研究. 在6世纪,北周的数学家甄鸾就是这样描述它的:“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到了1275年,南宋的数学家杨辉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九宫图”的填法:“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上下对易 左右相更 四维挺出
在4世纪时才有希腊人关于“4阶”纵横图的记载,9世纪时才有伊拉克人柯拉(Korra )来研究纵横图.在欧洲,到了1514年才出现了第一幅完整的纵横图.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在近代,纵横图早已不是一个填数字的游戏了,它已经成为数学家研究的课题.不仅是解方程组的有用理论,还在很多数学分支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想一想:你能根据提示在图中填出“4阶”纵横图吗?
得到“4阶”纵横

(3)有关“数”的实验—计算π的值.(学生分组测量,集中分析数据)
试一试:选择几种圆形的物体(如硬币、茶盘等),想办法度量它们的直径与周长,并填写下表:
9
4 2 7
5 3 8
6 1 9 4 2 3 5 7
8 6 1
4 9 2 3
5 7 8 1 6
不难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和3.14十分接近的数.
实验结论:实际上,可以证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不变的数值,我们把这个数值叫做圆周率,记作π.
(4)有关“数”的历史—圆周率
人类为了探求圆周率究竟是什么数,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努力.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公元500)在计算工具
十分简陋的年代,将圆周率确定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面7位的数值在世界上领先了1000多年,是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现已证明,π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数,它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一个既有无限位小数,又不是循环小数的数.要真正认识它,还需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课堂小结: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2.“数”可以做游戏;
3.“数”可以做实验;
4.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