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新进展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CT检查是颅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如:颅脑外伤。

眼部炎性假瘤:肌炎型显示眼外肌增粗,典型表现为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以上直肌和内直肌。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病因:慢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气象(空气支气管征):当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气管分支影,称~心胸比: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人心胸比率≤0.5肺门舞蹈:肺门异常,双侧肺门增大,见于肺充血和肺淤血。

透视下前者常见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血管边缘清楚,后者无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模糊。

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恶性肿瘤造成的充盈缺损呈不规则;而息肉造成的充盈缺损境界光滑,规整。

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

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憩室:表现为向壁外的囊袋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肾自截:肾结核晚期,出现钙盐沉积,发生局部钙化,甚至全肾钙化称为肾自截。

小儿骨:长骨一般有3个骨化中心。

一个在骨干,为原始骨化中心。

另外两个在两端,为继发骨化中心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融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概述: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的发现、超声波和CT技术的出现等。

2. 影像学的分类:了解影像学的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和核医学等。

3. 影像学的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如X射线的吸收、超声波的回声和磁共振的共振现象等。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技术1. X射线检查:了解X射线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X射线片的解读和常见的病变表现。

2. CT扫描:掌握CT扫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部位的CT扫描常见疾病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3. 核磁共振:熟悉核磁共振的原理、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组织在MRI中的信号强度和常见病变的表现。

4.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的应用和优点,掌握超声图像的解读和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 肿瘤:了解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

2. 感染性疾病:熟悉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如肺炎的X射线表现、骨髓炎的核磁共振示踪和肝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等。

3. 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脉疾病的CT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的超声检查和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等。

4. 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脑卒中的CT灌注成像、脑肿瘤的MRI显示和脊柱骨折的X射线诊断等。

四、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如CT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在脊柱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等。

2. 术前评估:熟悉医学影像学在手术前的评估中的作用,如手术前CT扫描在骨折复位和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MRI在脑肿瘤手术前的定位和评估中的应用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医学影像诊断学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医学影像诊断学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医学影像诊断学总结诊断第一章总论1.X线的特性(1)X线具有穿透性(2)X线具有荧光作用(3)X线具有感光效应:(5)X线在均匀、各向同向的介质中,直线传播(6)X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2.CT值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称为CT值。

单位为HU 第二章呼吸系统前后肋骨相差4个肋间,如第6前肋相当于第10后肋的高度※1.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透明的区域。

划分:为了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之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三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2.肺门:是由肺动、静脉、伴行支气管等构成。

构成肺门的影像主要是血管影,在正位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3.肺纹理 (1)定义:肺纹理是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2)组成:由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等组成、构成肺纹理的主要影像是肺动脉的分支影。

4.纵隔以第4、8胸椎椎体下缘划两条水平线,分成上、中、下纵隔。

以气管心脏升主动脉前缘之前为前纵隔,食管前缘之后为后纵隔,两者之间为中纵隔。

5.膈右膈顶较左膈顶高1~2厘米。

肋膈角:指膈肌与侧胸壁之间的夹角。

6.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局限性和弥漫性)肺体积增大,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7.阻塞性肺不张:X线表现:阻塞远端的肺组织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周围结构呈向心性移位。

8.肺实变:(炎性实变)X线表现:密度略高,较均匀的云絮状影,边缘模糊,可扩散至整个肺叶。

“空气支气管征” 9.空洞与空腔:(1)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后所形成。

(肺癌、肺结核)分为厚壁空洞(≥3mm)和薄壁空洞(<3mm)(2)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支扩、肺大泡)X线表现:二者相似,均表现为透光区,但空腔壁较薄,一般周围无实变,其内无液平。

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哈医大202*年复试题)5.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在医学领域中,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学影像学考试是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有充分准备和理解考试重点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I. 放射学基础知识1. 放射线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学原理:- 放射线的种类和属性- 放射线的生成机制和特性- 放射线的剂量及安全性- 放射线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 医学影像学技术:- X射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CT扫描:扫描原理、影像重建和临床应用- MRI检查:工作原理、图像形成和应用范围- 超声检查:声波技术、图像生成和适应症- 核医学检查:同位素应用、图像观察和安全措施3. 影像学质量控制与安全:-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解剖学、鉴别和评估- 辐射防护:辐射剂量、辐射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 - 医学伦理与法规:患者隐私、知情同意和法律责任II. 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1. 骨骼系统影像学:- 解剖学结构与常见骨折类型- 骨肿瘤与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与术后影像学评估2. 胸部影像学:- 常见肺部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与肺结节评估- 胸部外伤和气胸的影像学诊断3. 腹部影像学:- 腹部CT扫描与腹腔器官疾病的诊断- 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肾脏和泌尿系影像学评估4. 神经影像学:- 脑部CT与MRI扫描:解剖学结构和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 脊髓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III. 影像学与临床应用1. 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的对应- 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影像学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3. 影像学与疾病预后评估:- 影像学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复习重点知识包括放射学基础知识、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影像诊断考试重点总结

影像诊断考试重点总结

1.X线的特性(1)穿透性(2)荧光效应(3)感光效应(4)电离效应2.不同组织密度与X线影像(亮度和黑白度)的关系组织密度透视摄片骨骼和钙化高暗白软组织和液体中较暗灰白脂肪组织较低较亮灰黑气体低亮黑3.自然对比:利用人体组织器官本身密度的差异来形成对比的影像。

4.人工对比:对于人体内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也称造影剂检查。

5.肺野:含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6.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7.空洞为病变肺组织坏死、液化,通过支气管排出,空气进入即可形成空洞。

见于肺癌、结核和肺化脓症等。

鉴别:①薄壁空洞洞壁<3cm ②后壁空洞洞壁>3cm 均可见于结核①结核性空洞多无或仅有少量液体②肺脓肿空洞多有明显的叶液平③癌瘤内的空洞内壁多不规则呈结节状8.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强,肺纹理稀疏或增多,膈下降,肋间隙增宽肋骨走行水平,纵隔变窄。

阻塞性肺不张一侧肺、一个肺叶均与密度增高的片状或三角形。

患肺体积缩小,肋间隙变窄。

9.游离性胸腔积液:表现中下肺野密度增高,膈被淹没,其上呈一外高内低凹面向上的弧形。

10.支气管扩张CT:双规征;囊腔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部位分型:中心型、周围性和细支气管肺泡癌。

X线表现1)中心型①肺门肿块;②阻塞性肺气肿;③阻塞肺不张;④阻塞性肺炎⑤横s征2)周围型①圆形或椭圆形肿块②可出现分叶及肿块边缘有短小毛刺③可形成空洞。

CT表现(中心型)1支气管腔狭窄2肺门肿块3侵犯纵膈结构4纵膈淋巴结转移(周围型)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不伴毛刺,密度均匀。

12.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X线表现后前位心右缘分为2段:上端为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下段位右心房。

心右缘分为3段:上段为主动脉球,中段为肺动脉干,下段为左心房。

13.正常心脏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

14.心血管疾病时:二尖瓣型以右室增大为主,主动脉型以左室扩大为主“靴形”,普遍增大型各个心腔都有增大。

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版】

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版】

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版】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通过影像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对于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人员来说,参加一次医学影像学的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重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什么是影像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影像学的应用和意义等。

2.影像学的分类:根据影像采用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影像学分为多个不同的学科,如:X线影像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CT影像学、MRI影像学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影响学的特点和应用。

3.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比如X线影像学的物理原理,CT影像学的原理等。

4. 影像学的常见设备和技术:了解各种常见的影像学设备,如X线机、CT机、MRI机等,以及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5. 影像学的常见检查方法:了解各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检查等,了解这些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常见异常表现。

6. 影像学诊断学:了解影像学的诊断学原则,包括影像学的正常解剖结构、异常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等。

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1.骨骼系统的疾病影像学特点:了解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2.胸部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3.头颅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4.腹部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肝癌、胰腺炎、胃癌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5.妇科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

>为大腺瘤,<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

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医学影像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要点绪论1、(名解)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985年德国物理学教授伦琴发现x线。

第一章影像论断学总论1、MRI成像与CT相比,其优势在于组织分辨力高。

2、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3、PACS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数字图像获取子系统、PACS控制器和图像显示子系统。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脑血管造影(DSA技术):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2、(问答)MRI检查中的平扫检查的信号改变中关于出血:因血肿时期而异:①急性血肿,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不易发现;②亚急性血肿,T1WI和T2WI血肿周围信号增高并向中心部位推进;③慢性血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④囊变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低信号环更加明显。

3、星形细胞肿瘤影像学表现中的CT表现:病变多位于白质①Ⅰ级肿瘤:平扫,通常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检查,无或轻度强化(毛细胞型和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除外);②Ⅱ~Ⅳ级肿瘤:平扫,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检查,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或附壁结节强化,有的则呈不均匀强化,也可表现无明显强化。

4、垂体瘤影像学表现:垂体高度≥8mm为异常5、(可考多项选择)当听神经瘤表现不典型或肿瘤较大时,则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等鉴别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时CT检查阴性。

影像技术总结(考试版)

影像技术总结(考试版)

一、英译汉ADC:表观弥散系数CE—MRA: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PR:曲面重建CR:计算机X线摄影CTA:CT血管造影CTVE:CT仿真内镜成像术DR:数字X线摄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TT: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EPI:平面回波成像FFD:焦—片距Fluoroscopy:透视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GRE:梯度回波IR:反转恢复IVP:静脉肾盂造影MIP:最大密度投影/最大强度投影MPR:多层面重建MPVR:多层面容积再现MRA:MR血管造影MRCP:MR胆胰管成像MRS:磁共振波谱分析MRV:MR尿路成像OML:眶耳线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lain film:平片SE:自旋回波SSD:表面遮盖显示TE:回波时间TOF:时间飞跃TR:重复时间UFCT:超高速CTVR:容积比/容积再现二、填空:1直接摄影用X线胶片由感光乳剂层片基保护层底层构成2增感屏主要由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反射层或吸收层构成3IP由表面保护层光激发发光物质层<PSL>物质层基板背面保护层构成4在X线摄影的能量范围内,随着KV的升高,X 线能量加大,康普顿效应增加5在16层螺旋CT,当X线束宽度为32 mm ,扫描层厚2mm, 每周进床20 mm ,则螺距为106CT空间分辨力与像素的大小密切相关,像素越越少,空间分辨力越低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将被检查者置于荧光屏与X线管之间,X线穿透人体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并进行试读的检查方法。

2、普通X线摄影:将被检查者置于X线管和屏-片系统之间,X线穿透人体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再经冲洗过程获得清晰照片影像的检查方法。

3、软X线:40KV以下的管电压所产生的X线,因其能量低穿透力弱,故称软X线4、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人为地造成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对比的检查方法。

5、胶片特性曲线: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6、时间响应特征:在一定的范围内,PSL的强度随二次激发光的功率增大而增大7、X线照片密度: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或称黑化度8、物体对比度:为使一个物体的组织结构在X线影像中可见,此物体与其相邻物体在物理特性或化学特性等方面必须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源于物体固有的差异称~9、X线对比度: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10、胶片对比度:X线胶片对Kx的放大能力11、光学对比度:一般指片上相邻二处的密度之差(D1—D2)12、人工对比度:采用人工注入对比剂的方法而获得人体内组织结构间的影像对比度13、照射野: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14、散射线:由X线管发射出的原发射线穿过人体及其他物体时,可产生许多方向不定、能量较低的散射线15、螺距:等于X线管旋转一周(1s)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16、窗宽:图像上16个灰阶内所包括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17、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同样的窗宽,由于窗位不同,其所包含的CT值范围不同18、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19、周围间隙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界面处的CT值不能准确测得,因而在CT图像上,其交界部的影像不能清楚分辨20、CT平扫:为普通扫描或非增强扫描,指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21、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22、CT动态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对感兴趣区进行快速连续扫描23、CT延迟增强扫描:一次大剂量注射对比剂后延迟4-6小时后的增强扫描24、CT血管成像:CTA是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对比剂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数据再经计算机后处理,通常采用MIP、SSD和VP,重建成三维血管影像。

影像学总结

影像学总结

影像学总结第一篇:影像学总结临床影像学试教小结一一区分“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见ppt)二.X线4个特性:1.穿透性:X射线用于人体检查的原因。

2、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X线平片成像的原理。

平片优点:空间分辨率高经费低可观察整体形态成像速度快。

缺点:图像前后重叠,不便于观察,此时应做CT检查(CT优点:密度分辨率高)4放射治疗的基础三.形成影像的三个条件(见教材第二页)四.人体组织结构密度高低(了解)五、MRI优点:1.多参数成像可更好显示病变组织2.对软组织(肌肉颅脑等)分辨率高3.多方位成像缺点:1.看骨骼不清楚2.检查空间幽闭3.检查时噪音大4.对病人要求高,检查期间不能动,否则此次扫描序列无效。

六个定义:CT值概念纵向弛豫横向弛豫流空现象自然对比人工对比成像原理了解即可,掌握临床检查疾病、相应部位应该开什么申请单。

本章考试没有大题。

整理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哈。

第二篇:影像科总结影像科()总结报告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影像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使科室职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俗话说有总结才会有提高,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将影像科在本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科室收入方面:影像科以2016年1月1日-——12月15日为统计范围,对比15年同期:16年总收入为元;,15年收入为元;相比之下,收入增加了元,增长了%,基本实现收入翻倍。

通过分析,影像科收入及工作量增加,得益于院领导的支持,临床及全院职工的帮助,全体影像科职工的一丝不苟的努力。

二、科室设备及人员情况:今年是影像科发展的一年。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继去年引入以来,今年又更换了,在硬件方面进行了更新换代,弥补了的空缺。

同时科室8月份以来,新招聘了两位职工,缓解了科室人员不足情况,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科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考试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考试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期末考试总结一、学习内容回顾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到医学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本学期,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2. X射线摄影技术3. CT扫描技术4. MRI技术5. 超声波技术6. 核医学影像技术7. 医学影像的后期处理和分析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医学影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下面我将对每个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二、学习内容总结1. 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技术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转化为可视化图像的一种技术。

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常用的成像方法有X射线、CT、MRI、超声波和核医学等。

每种成像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像方法。

2. X射线摄影技术X射线摄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射线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

在X射线摄影技术中,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调节曝光参数、选择适当的膜或探测器、进行图像处理等操作。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判断图像的质量,识别图像中的异常区域等。

3. CT扫描技术CT扫描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X射线的旋转扫描来获取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在CT扫描技术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使用不同的重建算法、了解不同的扫描模式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对CT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例如多平面重建、体积重建、分割等。

4. MRI技术MRI技术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磁场和RF脉冲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

在MRI技术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设置合适的参数、了解不同的影像对比度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对MRI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例如磁共振成像(MRI)的脑分割、恶性肿瘤的MRI纵向观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T血管造影(CTA):造影剂团注入外周静脉后,在靶器官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扫描,采集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的特殊软件处理,得到类似于数字减影样的血管影像。

应用:血管性病变,肿瘤。

2、仿真内窥镜(CT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特点是融合内镜表面图像与横断面图像,不仅可以显示空腔器官的腔内情况,同时也可以观察腔外的改变。

应用:血管、气管及支气管、胃、结肠、含气的体腔如鼻腔及副鼻窦,喉,中耳等结构的腔内外改变。

3、CT灌注:利用影像技术对局部组织血液灌注进行测量,了解其血液动力学及其功能的变化并可以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因此是一种功能成像。

应用:脏器功能评价,组织血流状态,肿瘤诊断。

4、计算机X线摄影(CR):是一种成熟技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的X成像信息的IP板作为载体,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摄影。

功能:1)与检测功能有关的处理,2)与显示功能有关的处理A动态范围压缩处理B协调处理C空间频率处理,3)其他功能:减影功能,局部放大处理,黑白翻转技术,测量功能4)联网功能
5、数字的X线摄影(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的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分析和保存。

应用:1)对骨结构和软组织及肺结节显示优于普通X线检查。

2)肠管积气、气腹、结石、钙化3)骨密度测量。

与CR比的优势:可透视,连续性缩短检查时间。

6、直接数字摄影(DDR):指在专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读取感应介质记录到的影像信息,并以数字化图像方式重放和记录。

优势:成像快,可透视。

7、断层融合CT比较,速度快,经济、便宜,无金属伪影,可多种体位,空间分辨率高,视野大,射线量低,应用:肺癌筛查,更高分辨率。

8、骨密度仪(DEXA)的临床应用:把骨质疏松定义为:骨密度值比正常评价峰值减少2.5SD以上者,中国一般认为,少于2.5SD以上者为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测的金标准:定量CT,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精度最高,辐射小。

骨密度检测的应用:1)自动化双侧股骨2)全身3)脊柱4)超低剂量儿科学应用5)整形外科分析6)前臂:是显示原发、继发甲亢的功能性部位7)Y动物分析
9、图像存储及与传输系统(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综合系统,它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目前放射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的是完全由数字化图像来代替胶片。

10、DICOM:是ACR和NEM共同制定的医学图像标准,让不同厂商、不同影像互相交流的语言。

11、PASS原则: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数据保密
12、简述MRI图像的特点:1)多参数成像2)多方位成像3)流动效应4)对比增强5)质子驰豫效应6)软组织分辨率高
13、简述MRI图像的缺陷:1)对钙化灶显示不敏感2)显示骨变化不够清楚3)有伪影的干扰4)对一些缺乏特异性的病变仍有限。

14、功能性MIR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的成像技术。

15、扩散成像:主要用于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特别是超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此外还可以用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6、灌注成像(PWI):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和心、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例如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鉴别放射性坏事还是肿瘤复发。

17、MRS检查的适应症:1)肿瘤分级2)鉴别原发与转移肿瘤3)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4)鉴别肿瘤与囊肿。

18、磁共振血管追踪扫描技术的主要优势:1)图像清晰2)扩大了临床应用的检查范围3)提高MRA的成功率4)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5)无创伤、无辐射、价格低廉。

19、18F标记的PET药物110min包括⑴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⑵18F-硝基咪唑丙醇( 18F-FMISO);⑶18F-胸腺嘧啶核苷(18F-FLT);⑷18F-乙基胆碱(18F-Fech)⑸18F-L-多巴(18F-L-dopa);11C标记的PET药物20.4min :⑴11C-蛋氨酸(11C-MET),⑵11C-胆碱(11C-CH)⑶11C-乙酸盐( 11C-AC)。

20、PET-CT肿瘤显像的临床价值:1、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寻找肿瘤原发灶,3、分期诊断,4、肿瘤诊疗监测(化疗后三个月测才有意义)。

21、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穿刺/引流:PTCD;灌注术:药物灌注术,溶栓、止血术。

栓塞术:肿瘤、血管瘤、血管畸形等成型术:血管和非血管支架成型术:血管和非血管
22、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动脉血栓溶栓治疗,经导管栓塞术肝癌,射频消融术,血管球囊与支架成形术,夹层动脉瘤,布加综合征等非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