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走向小康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1-4)单元辨析题(定稿)

九年级政治(1-4)单元辨析题(定稿)

九年级政治(上)辨析题1、(第一课)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

1个小时的文艺表演,弥漫着中国历史长河沉淀过的古老文明的元素。

从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从京剧脸谱到太极拳表演,水墨洇开、日月山川,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开幕式展现的多彩中国文化令世界着迷。

据此,小明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2)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应平等尊重各国文化;(3)我们要把弘扬本民族文化与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2、(第三课)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我们要忧患意识;现在祖国发展兴旺,不需要忧患意识了。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当祖国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居。

所以,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现在祖国发展兴旺,同样需要忧患意识。

3、(第四课)“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1)我们追求的小康不只是不愁吃不愁穿,是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我们的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3)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使我们的人民在方方面面感受到小康生活的优越。

4、我国现在已经实现了小康水平,没有必要再过艰苦奋斗的生活了。

答:(1)我国的人民生活虽然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一种崇高的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3)在新时期,青少年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4)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必须将其发扬光大。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总结、重难点剖析、例题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统编版(2019)高一政治必修1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总结、重难点剖析、例题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统编版(2019)高一政治必修1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知识图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要一
以贯之
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本内涵
重大意义
内容
要求
回答时代的课题
重要地位
必要性
意义
基本国情
党在初
级阶段
的基本
路线
回答时代之问
的科学理论
具有开创性意
义的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
党和国家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
核心内容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内容
本质
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人
的初心和使命
四个伟大及其关系
要求
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何为小康社会素材教科版(new)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何为小康社会素材教科版(new)

何为小康社会
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可见,小康一般包含三层含义,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指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包括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课程内容(四)第四学段(7~9年级)革命传统教育”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内容(四)第四学段(7~9年级)革命传统教育”解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内容(四)第四学段(79年级)革命传统教育”解读【课标原文】革命传统教育了解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内容综述】革命传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在第四学段设置的第四个学习内容,共包括5条内容要求及相关教学提示。

其内容要求所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中国梦的理解以及改革等等。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政治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你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答:①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也是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了解中国创造的一些世界之最。

3、近代中国由强变弱,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和结局:答: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结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人们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4、体现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三元里抗英纪念碑。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答: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爱国主义的定义、表现及杰出代表。

答:定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重敬等。

杰出代表: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

4、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现代体现。

(特别注意抗洪、抗震精神)5、对于中学生而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学习上,勤奋刻苦、用于钻研、不怕困难、拼搏进取。

生活上,吃苦耐劳、不畏挫折、开拓创新、自立自强。

6、中华民族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答:①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共产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能力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教材内容要点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教材分析及处理导语导语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情景再现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引言通过“小康”一词的广泛使用,引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着重分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着重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含两个◎.第一个◎用数据和事实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通过数据和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具体规定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过程性.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含两个◎.第一个◎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与“全面小康”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二个◎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际性、可行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明确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阅读与活动阅览人生通过阅读畅想全面小康一文,告诉学生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中,感悟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深化本课主题.感悟名言通过第一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通过第二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艰苦奋斗.活动体验通过我为家乡绘蓝图的活动,使学生直接体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给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前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积极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点睛之笔点明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的主题: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但总体小康还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该内容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的原因:第一,该内容是本课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应重点掌握;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应着重了解;第三,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要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突出该重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通过活动强化目标意识;其次,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小康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全面小康目标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努力为之奋斗的内驱力.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该内容为本课教学难点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突破该教学难点教师应该注意:既要客观地分析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地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教学设计建议建议用四课时完成本课.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用两课时完成;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用两课时完成.四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的重要性,树立自豪感.第二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下——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内涵,关心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第三、四课时:“奔向全面小康”——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树立责任感.学情分析第1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总体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2、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3、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教学重难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知识要点:1.“小康”的提出: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伟大跨越.3.小康社会的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统计数据资料以及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上展开一小康目标的提出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4教师小结: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提问: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怎样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明确:恩格尔系数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恩格尔系数高于60%为贫困和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2.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中设定的恩格尔系数为50%是个怎样的水平呢明确:这个值代表的是虽不富裕,但生活比较宽裕.年,国家统计局会同计划、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小康指标做了量上的界定,制定了这个包括16项指标的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我们来概括一下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明确: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4.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经过艰辛地努力,使数以亿计的确良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家认为这一重大变化又有何重大意义呢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三品味小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圈的第二个◆第二个◇有关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并按要求对照“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进行简要评价,可分组合作进行评价.提问:1.如果要让同学们给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下一个结论,那这个结论应该是什么明确:2001年浙江省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体小康水平,并且部分指标超过的辐度较大.2.那这又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浙江省的发展较快也较好,他们正在向着更加富裕的方向发展.3.教师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得出,浙江省所列指标皆高于全国基本标准,这说明浙江省已完全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有些指标高出全国标准达几倍之多,这说明浙江省经济发水平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个别指标只是刚刚达到全国水平,如: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这说明浙江省还应引导居民不断调整消费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小结通过学习与回顾,我们知道了小康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国家统计局根据科学的测算,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辉煌业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欣赏并演唱歌曲走进新时代结束本课.附:板书设计全面小康的蓝图一小康目标的提出二总体上小康的意义三品味小康教学反思:第2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下教学目标1.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2.绘制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规划,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知识要点:1.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做到6个更加: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届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地位:这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起下发展阶段.5.本世纪中叶的蓝图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将会实现伟大的复兴.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1.教师搜集国家统计局全面小康目标体系的相关资料2.学生搜集家乡全面小康的发展规划和反映家庭生活将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资料和图片.3.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小调查——“你想住在哪儿”1.教师给出问题:“假设你可以选择生活区的城市,在可供选择的城市——上海、北京、丽江、拉萨这四个城市中,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2.教师小结: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小康生活水平综合性较高的城市上海名列全国小康生活水平第一,北京名列全国第二,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环境污染少,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说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综合的,又是多层次的.但从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家乡也能拥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康生活水平,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它的实现就将使我们梦想成真.引入本课课题:全面落实小康的蓝图下展开一全面小康1.学生阅读教材阅览人生中的文章——畅想全面小康.提问:每全人心中都不得有自己对全面小康的理解,全面小康对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同学们,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内容,并思考:1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全面建设小康是经济长足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其内容是丰富而广泛的.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呢明确: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3这个最关键目标的实现对老百姓有何意义呢明确: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后2020年将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到那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4教师补充:也就是说,通过我们国家和全体人民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搞建设,我们将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水平社会——这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历史功绩.3.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一个◇的内容.4.教师过渡:不同的地区自身的基础和发展的特点不同,因而不同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构想.下面我们去看看广东省的全面小康构想是如何的.二解析构想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1.按要求将广东省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中的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归类.2.教师归纳:从以上的归类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全面小康目标在总体小康水平目标的基础上内容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区的改变也将更加显着.3.教师过渡: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我们国家走过的每一小,我们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受将更加深刻.三历史地位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的内容.提问:1、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发展阶段.2.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这一点呢明确: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总体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已经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我们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这种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是积极而又稳妥的,它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3.教师过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无数人备感振奋,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我们国家、我们的家乡,还有我们的小家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畅想2020.四畅想20201.教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鼓舞下,各地都不得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庄村民中的全面落实小康是什么样子.2.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三个◆张庄村村民对家乡全面小康的描述提问: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了解到村民们盼望通过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给家乡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明确:村民们希望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村民们还希望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村民们还希望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环境优美……总之,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而朴实的期盼,而这些朴素的词句却又通俗地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内容.3.教师过渡:2006年2月,根据江苏省统计局的测评报告,到去年底,苏州市和无锡市已全面达到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二十五条指标,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六个县级市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下面我们到昆山市去看看他们的全面小康水平现实版.五体会全面小康1.教师介绍昆山市的全面小康情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略提问:同学们听了教师的介绍后,对昆山市的“全面小康”有何感想教师归纳:尽管昆山通过的是江苏省自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考核,但昆山还是给了我们快乐与振奋,仅说昆山的人均GDP13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0元人民币和农民人均纯收入8450元人民币就足够让我们感慨许久了,此外,昆山的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借鉴的.小康的核心是一个“富”字,其最终目的的富民,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即使各项指标都是满分,具体小康的标准还是要落实到老百姓头上,看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是否认可.昆山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全面小康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意味着无论是发展的结果还是发展的措施,都要给人民群众还来实惠,使人民群众分享增长的成果.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全面小康就是要通过构建公正的社会分配体系,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大多数人,这自然就达到了社会和谐.许多专家认为,昆山的“全面小康”,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样本和一只可供解剖的麻雀.这可能是它最大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所在.2.教师:我们来设想一下2020年,或许不用那么久,全面小康水平实现后我们自己的家会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教师请学生按照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三个◆下◇的要求完成相应内容.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全面小康水平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必经的、不可逾越的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和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目标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附板书设计:全面小康的蓝图下全含义面小历史地位康2020年的奋斗目标最关键的目标教学反思:第3、4课时奔向全面小康教学目标1.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3.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教学重点: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的差距教学难点: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知识要点:1.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低水平的小康.主要表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进入小康.2.不全面的小康.偏重于经济指标,侧重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3.发展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1全面小康实现的意义: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优越性.2.全面小康实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有利条件——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时常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B.不利条件——全面贫困人口数量很多,许多脱贫的人口有返贫的可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人均资源不足;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分三组分别查找搜集资料2.分组调查分析本地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了解家乡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规划和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全组同学共同为家乡人发展献计献策,提出1——2个有针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并将本组的观点撰写成建议书,以备课堂交流时用教学过程导入提问:1.上述材料主要表明了什么问题明确;从2004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但新疆、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等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还是负值.2.学生看到这些材料后得出什么结论。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课走向小康同步练习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课走向小康同步练习教科版

第四课走向小康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时间国民生产总值目标、人均国民收入目标人民生活目标第一步1981~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001~205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党和政府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现代意义的小康是谁提出的?其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设想是怎样的?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

他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是: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本世纪头20年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其含义是什么?全面的小康有什么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初步的小康,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党和政府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其含义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下列关于“小康”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③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④只要物质生活富裕,就算达到了小康社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康”的认识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2: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学设计2: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目标1.通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的事例,认识相关变法和改革的背景和影响,领会变法和改革充满困难和挑战,感受中华民族具有变革和创新的精神,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的素养。

2.通过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借助戊戌变法、清政府的“新政”、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一系列改革的事例,认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探究清末和民国时期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3.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大改革的事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变法和改革;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改革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难点:知道改革的过程充满困难和挑战;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过程。

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材料一大包干一出现,就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那样,震撼了整个神州。

从小岗村开始,大包干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中华大地,唤起亿万农民汹涌澎湃的积极性。

偌大的中国,在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口,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况下,农产品供求关系居然连续保持基本平衡,一举结束了不得温饱的历史,跨入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摘编自杨雍哲《大变革中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材料二包产到户这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得原来干部靠上面任命,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失去了依托。

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在政治上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

这都使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村中事务的管理,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农村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4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4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议题: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标要求】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一框。

这一框包括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三个问题。

本框内容是前一框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继续和深化,又是下一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为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已经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变化,为本框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实践基础。

班级同学在本次上课之前已经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且由于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较强,所以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对于知识整体的框架把握能力还不够高,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掌握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体会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增强政治认同;2.通过学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学会辩证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树立辩证思维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意识,树立科学精神;3.通过学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知识,认识到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从而树立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公共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九年级上册政治归纳

九年级上册政治归纳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为什么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并影响世界?1.五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3.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进步。

4.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二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结果是什么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三侵华战争给我国带来的危害1.列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略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我们的祖国积弱积贫,备受欺凌。

四为什么中国经历百年沧桑的苦难1.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五我们应该怎么办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六为什么帝国主义灭亡我们的企图未能达成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2.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一弘扬民族精神的含义民族之魂—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二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1.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三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四怎样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1.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2.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3.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4.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5.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6.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六为什么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1.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2.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七民族精神举例子革命时期:延安精神、抗日精神、长征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八为什么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1.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开创未来的“新的 赶考之路”。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 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②中国共 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攻坚克难的“新的赶考之路”。新的征程 上,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 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勇 于战胜一切风险和困难。
……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 9 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 第一大执政党。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 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 伐迈向伟大复兴。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的赶考之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 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答案】D 【解析】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与事 实不符,排除;③“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③错误;②④正 确,入选。故选D。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小康优秀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小康优秀教案

第十课走向小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认识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开展目标。

了解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能力目标:学会从现实变化去感受小康社会,正确认识党的根本路线。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特点怎样建设全面小康〔国家怎么做〕教学方法:新课讲授讨论等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的比照,引出课题二、新课1、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看书,在书上尽量找出相关知识点〔8分钟〕2、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抽学生上来答复下列问题,个别问题讨论,老师指导根正学生边学边记老师补充相关知识:〔1〕19大报告提出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步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根本途径各是什么?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

〔3〕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五个方面谈谈怎样建设全面小康?〔从国家的角度提建议或出谋划策〕①、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②、政治上: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③、文化上:大力开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生态上: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根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开展的战略⑤、社会〔民生〕方面: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潮流中,我们生该怎么做?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培养创新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2021-2022学年部编版政治必修1课件:第4课 第2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9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政治必修1课件:第4课 第2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9页)

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斗争。
(× )
提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
[想一想] 怎样推进伟大工程? 提示: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 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 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 导核心。
(1)(依托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理解,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结合所 学知识和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理解。
(2)(依托实现中国梦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的分析,培养科学精神 素养以及政治认同素养)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时代更 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示:(1)①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作为初心和使命。②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 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封建专 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我们党 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 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第二个阶段 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和谐_美_丽__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
[议一议] 这一战略安排与原“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目标相 比,有了哪些变化?
提示:这一战略安排是对原“三步走”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把“基 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十五年,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定 义中增添了“美丽”的内涵,充分展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 重创新、效益、质量、环境保护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崭新要义,从 而成为鼓舞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走向小康课件 教科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走向小康课件 教科版

课堂练习
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奋斗目标 是( B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对于“小康生活”正确的理解是( D ) A.小康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B.小康就是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 C.小康就是接受良好教育,精神生活充实 D.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
高于60% 60% ~ 50%
50% ~ 40%
绝对贫困 温饱
小康
40% ~ 30% 低于30%
富裕 最富裕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填一填:用准确的字描述我们的生活
精起来的饮食
靓 起来的衣着服饰
大起来的住房
鼓起来的钱袋子
多起来的私家轿车 长 起来的人均寿命
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热 起来的假日旅游
80年代初,上海 的大杂院。
今天,很多家庭拥有了宽敞 豪华的客厅
改革开放的成绩4:
行 1998年和1949年相比,全国铁路通车
里程增加了2倍,公路通车里程增长114倍。
人多路窄,处处堵车曾 现在,路宽了,车多了, 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 出行不那么难了。
恩格尔 系数
食品消费支出 ×100%
家庭消费总支出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 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瑾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 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实践路径以及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路径,明确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和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以及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就图片,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关注。

2. 教学新课:(1)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2)阐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分析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3)介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强调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为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4. 2024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
观看视频,了解夏商周三朝更替的概况
单 元 导 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三字经❀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目标解读
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实。 2.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了解盘庚迁殷、国人暴动等史实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4.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宗亲、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周初分封诸侯示意图
3.西周的兴衰
二、西周的统治—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标准: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天子
对象:宗亲、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的 ①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内 权利 ②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1、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 夏 商 西周
时间
建立者
高效学习
都 城 ( 古 今 )重要事件
末代君主
2、夏朝的地位、夏朝继承方式的变化、选人标准、 夏朝遗址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标准、 对象、内容 (诸侯权力和义务)、分封等级、意义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①征服三苗;
②修建阳城;
③制定制度;
世袭制 夏朝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夏朝的遗址—二里头遗址
考古 发现
二里头遗址 1号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 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 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 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

第四课《走向小康》

第四课《走向小康》

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
二、解读小康
1、小康的起源——《诗经》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
2、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步 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第一步(1981—1990)
第二步(到20世纪末)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温饱
小康
已经 实现
人均国民收入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3、小康的含义
4、总体小康的特点
第四课
走向小康
感受小康: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1998年 棉纱产量(万吨) 棉布产量(亿米)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全国棉纱、棉布产量图
感受小康: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其他: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全国油、肉 产品产量图
人均油料产量 (公斤) 人均猪牛羊肉 产量(公斤)

1949年
1998年
60年代,人们 平均2个月才 可以领到半斤 肉,并且还要 凭票供应。 (右图)
今天,超市出售 的方便食品,种 类繁多。
感受小康:
建国以来,城镇建造新房已超过49亿平方米,97年 人均居住面积(卧室面积)8.8平方米,农村共建造 新房138亿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4平方米。

80年代初,上海 的大杂院。
今天,很多家庭拥有了宽敞 豪华的客厅
感受小康:
1998年和1949年相比,全国铁路通车 里程增加了2倍,公路通车里程增长11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走向小康
基础训练题
1人们生活小康化的表现是
2“小康”一词源于《诗经》。

小康水平的含义是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心工作是
4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提出的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6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7、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的小康。

8全面的小康是的小康,是的小康与
的小康
9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有何意义?
①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民群众,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温饱到总体小康,是中国改革走过的光辉历程。

下列属于小康具体表现的是()
①靓起来的衣着服饰②多起来的私人轿车③鼓起来的钱袋子④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下列材料中能直接体现这一矛盾的有( )
①到2003年底, 我国农村仍有近3000 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②本世纪初,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4 亿, 占我国总人口的10.2%
③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 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
④2008 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3.“60年前,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了起来;60年后,我们已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

”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指的是()
A.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 B.我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
C.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已为发达国家
4.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5、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构想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

下列
属于“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的是()
①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全面小康水平②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③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④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②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③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④一切社会矛盾都得到解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08年,温家宝总理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农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我就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温总理的这句话 ( )
A.反映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
B.说明共同富裕是同时富裕,出现收入差距是可以避免的
C.体现了我们党以解决人民温饱为最高执政理念
D.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部基本特征
非选择题
(一)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原因是什么?
(二)纵观新中国建立60 多年来的流行语:
1978 年以前:阶级斗争、上山下乡、社会主义革命等;
80年代:电视机、时装、冰箱、空调等;
90年代:电脑、K拉OK 、多媒体、硬件、软件、网站、电子商务、社区等;
21 世纪:入世、MP3 、三农、宽带、、
(1) 请你再写出两个进入21 世纪后的流行语。

(2) 流行语的变化, 反映出我国社会哪些方面的变化?
(3)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 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其涵义是什么?
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肩负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使命?
(我们应该立足于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关注社会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