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_以_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被殴打_事件为例
典型案例剖析 舆情事件
典型案例剖析舆情事件典型案例剖析是指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总结和提炼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应对类似的舆情事件。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剖析:某地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多人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
同时,政府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通报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回应社会关切。
然而,在事故发生后的舆论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网民质疑政府救援不力、隐瞒事实真相等,甚至有人故意散布虚假信息,煽动社会不满情绪。
这些言论不仅对政府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干扰。
针对这一舆情事件,政府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舆情引导和应对。
一方面,政府加强了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通报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回应社会关切;另一方面,政府也加强了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置虚假信息和恶意言论。
同时,政府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故和舆情。
通过这一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1. 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信息是应对舆情的关键。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在舆情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控是必要的。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和管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虚假信息和恶意言论,防止舆情发酵和扩散。
3.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基础。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舆情事件。
4.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是保障。
政府应该与相关部门、媒体、公众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舆情事件,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经验和教训,提高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挖掘典型——谈“6·11”张凤刚、宋小克英雄群体浴血擒顽凶事件报道
在突发事件报道 中挖掘典型
谈“ ・ 1 张凤刚、 6 1" 宋小克英雄群体浴血擒顽 凶事件报道
口董连 辉
( 廊坊 日报社 , 河北 廊坊 0 50 ) 6 0 0
一
、
遇到突发事件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
的今天 , 记者应 当尽可 能在 “ 第一 时间里” 布新 闻, 发 否则报道
牺牲 的警察叫张凤刚 、 防队员叫宋小克 , 巡 他建议 我与市公安
局政 治 处 联 系报 道 事 宜 。
到 两人生前责任感很强 , 工作非 常出色 。英雄 的壮举不是偶然 冲动 , 而是平 时勇气与责任积淀 的结 果 , 感到 自己身上沉甸 我 甸 的报道责任。
我知道此时不适宜采访 , 但记者职业敏感告诉我决不 能被
常被动状态。
维持秩序 , 在许多情况下 也不允许记者擅 自闯入 事发 现场 。因
此, 记者即使 以最快 的速度 赶到出事地点 , 也未 必就能进入事
发现场。 能否 以最快速度接近事发地 , 要靠记者的聪 明和智慧。 6月 1 2日上午采访未果 ,但 我了解到市公安局政治处正 在写新闻通稿 , 需要市委宣传部审 阅。 吃过午饭 , 我索性来到市 委宣传部 , 采取蹲点式采访 。拿到通稿 后 , 了解到基本事实 : 我
动等待 。回来向报社领导汇报后 , 领导责成我成立“ -1 应急 6 1”
突发事件报道小组并任组长 。于是 , 我开始 与有关部 门进 行艰
苦沟通 , 初步从外 围了解事情 真相 。 事后证明 ,我第一时间反应是必要 的,
为 了进一 步了解 沉重代价背 后的原 因 , 当天晚上 , 我决定
处置过程 , 如果等事件处理完再报 , 就会大打折扣 。 将已经了解 到的有关情况先写成稿件 , 写一篇发一篇 , 这样发下去 的连续 报道, 能够使受众对整个事件有完全 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 , 6月 1 8日, 阳公安分局隆重表彰 “ ・ 1英雄群 , 的媒体没有及 广 6 1” 有 时报道 , 声称等烈士申报批下来再报 , 这显然留下遗憾 , 因为读
浅谈突发事件的二次损伤及其善后问题——从“方大国殴打空姐”事件说起
括: 受 害者 心理 、 社会公 众心 理 、 公众 情 绪、 公共道德文化受损 、 政府公信 力下 降 、
用, 不仅传播 与影响 了既有事 件 , 而 且催
1 5 6 2 o t 3  ̄ 1 0 1
魏 嘲警
学 子 论 文 选 登I N E W S W O R L D
2 0 1 2 年 8月 3 0日,一位 网友在微博
生 了新 的次生事件 , 生成特殊 的 “ 网络 民
意 ”。
国夫妇搭 乘 同一航 班 的非 洲旅 客多班证
实方 大国确实动手 。 9月 2日新华社 广东 分社官方微博 三问越秀 区委宣传部 , 质疑 越秀区委版真相。
上爆料 , 一名空姐在机上遭乘客广州市越
秀区区委常委 、 武装部政委方大 国殴打与 辱骂的事件引起网友围观和讨 论。 而后官
方的调查结果和民间调查有很大出入 , 此
就 8月 2 9 日一 9月 4 日一 周 内 的舆 情概括来说 , 主要 分 为 四个 方 面 :
( 1 )“ 殴打 门” 1 狂批 。 事件 微博 曝
光后 , 引发 网友强烈 反响 , 相关 微博转发 超过 几万次 , 评论数 千条 , 随后 诸多知 名 人士 均参 与 了转 发 , “ 方大 国殴打空姐 ” 事件迅速成为微博上 的热议话题 。 ( 2 ) 越秀区 “ 自我调 查”。 8月 3 1日 晚, 越秀区委宣传部初步调查结果的发布
次损伤”, 这会使得突发 事件 的善后工作更加艰难 。 本文以 “ 方大国殴打 空姐 ”事件 为例 , 通过对整个事件 中主要舆 情和二次损伤 的分 析, 概括 了突发事件 中二次损伤 的一般成 因, 并对如何有效地减少突发 事件 中 ̄ 5 , - -次损伤进行 - 了探讨 。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_以_温州动车事故_为例_王平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王平谢耘耕【内容摘要】“温州动车事故”是一起由微博首发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从信息的时效性、影响力来看,微博成为此次事故中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并对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了该事故中涌现出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影响力,并针对引导和管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微博;意见领袖;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实证研究2010年是微博发展的元年。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突破4.85亿,微博用户达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①。
短短两年,微博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影响着中国社会。
微博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舆论场,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公共舆论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微博意见领袖作为该舆论场的中心和重要结点,对舆论的生成、演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温州动车事故”是继“上海大火”之后又一起由微博首发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从信息的时效性、影响力来看,微博是此次事故中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并对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为此我们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了该事故中涌现出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影响力,并针对引导和管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提出些许建议。
一、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又被称为舆论领袖,于20世纪40年代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1948)一书中首次提出。
他在二级传播理论中发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认为信息的传播模式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方式进行,即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达到那些人群中不太活跃的人群②。
意见领袖是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拉扎斯菲尔德与其合作者们在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后,又进一步对意见领袖及其对追随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市场、流行资讯、公共事务、看电影四个方面探讨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并发表报告《亲身影响:个人在大众传播流程中扮演的角色》③。
涉法舆情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之网络大V辣笔小球侮辱英烈
涉法舆情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之网络大V辣笔小球侮辱英烈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近日网络大V“辣笔小球”因发布侮辱英烈相关博文被批捕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的沸沸扬扬。
这是3月刑法修正案(十一)公布实施后一起因网民言论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批捕的案件,其恶劣案件性质迅速引发网民广泛关注。
推进网络法制化治理,加大对网络谣言、诽谤的处理力度有助于营造风清正气的网络空间。
该事件对于普法、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具有启示意义,以下通过梳理案件发展脉络简要分析其传播影响力和网民观点。
事件发展脉络从事件的网络热度发展趋势来看,该事件的舆情讨论周期长达半月之余,2月19日,《解放军报》报道了去年6月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的一线官兵英雄事迹,在全网致敬驻守边境战士之时,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辣笔小球”却发布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的信息,以此蹭热度、博取关注。
在这个“黑红”也算红的时代,这已经不是辣笔小球第一次在网络法规法律边缘试探,此前就已经发布过对明星的污蔑诽谤言论,通过在粉丝群体之间挑起矛盾获得关注和流量倾斜后,“辣笔小球”收获了近200万粉丝。
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毫无底线诽谤英雄,这样的行为已然丧失道德底线和触犯国家法律。
2月19日前后,舆论不断发酵指责辣笔小球,舆情量迅速上升。
同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辣笔小球”在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这一消息可谓是大快人心,网友在关注该案件进展的同时也纷纷点赞相关博文,相关网络话题#辣笔小球被刑拘#、#辣笔小球被批捕#阅读量超5亿以上。
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的同时,平台账号“辣笔小球”因发布诋毁英烈的时政有害内容被予以禁言一年处罚,新华社点对此发表微评:自以为言论标新立异,实则逾越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红线。
损害英雄形象、伤害民族情感、毒害爱国之心,情理法皆不容!英雄是民族的希望,崇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案例分析一、案例呈现:【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12月3日早上5点多,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发布了一组“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的图片,图中大妈一脸痛苦,外国小伙一脸无辜。
报道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
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
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
最后双方在调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开。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当天7点48分转载了此组图片。
随后,这条新闻被广泛传播。
凤凰网联系到了图片拍摄者李先生,据他介绍,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他驾车路过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时,看到一名四五十岁的女子摔倒在路上,一名外国男子将其扶至路边,两人发生拉扯。
凤凰网记者还联系到了外国男子的女友王女士,她证实,经检查女子有轻微的皮外伤。
稿件还证实,支付1800元是在警方的调解之下。
然而,北京警方12月3日晚回应称,外籍男子因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照摩托车及交通肇事行为,将被进行处罚。
在警方监控探头拍摄的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12月2日10时33分许,一辆载有两人的摩托车转弯时在斑马线上撞上一名身穿黑色大衣的女子。
该报道被证实为虚假新闻。
二、反映问题:1部分记者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认知不足,职业素质的缺失,导致了新闻报道未经核实就随意发布,仅通过片面的采访和图片就断定事实从而写出带着巨大偏颇性的报道,给当事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2民众对于国人碰瓷现象的深恶痛绝,类似的报道一经发布便能引起网友的巨大反响,反映了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满和愤怒,加之该报道中明显的“国别”标签,不仅反映出民众对于这一现象的羞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对于外国人文明素质的概念性理解,即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更讲文明、更有素质等。
三、出现原因:1社会层面的原因其一,社会风气浮躁。
主流媒体言论不当案例
主流媒体言论不当案例近年来,随着媒体的高速发展,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传播信息、塑造舆论的重任。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主流媒体在言论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
本文将通过引述一些具体案例,探讨主流媒体言论不当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案例一:编辑失实报道事件在某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某某事件”被大肆渲染,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这种通过编辑失实报道来迎合特定利益集团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事实真相的原则,也严重误导了公众。
这不仅伤害了相关个人或群体的声誉,还动摇了媒体的公信力。
案例二:主流媒体偏见报道事件主流媒体在报道某些敏感话题时,可能出现明显的偏见。
他们可能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在政治选举报道中,媒体可能会有意忽略某位候选人的优点或故意夸大其缺点,导致公众对该候选人产生偏见。
这种不公正的报道影响了选民的决策,甚至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案例三:主流媒体过度煽动舆论事件有时候,主流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会故意煽动起一些社会热点话题。
他们可能会以偏激、极端的方式报道某些事件,制造社会舆论的高潮。
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给他们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但却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引发群体冲突。
针对上述主流媒体言论不当的案例,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加强媒体的自律和规范建设主流媒体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编辑和记者的培训,提高其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减少不当言论的发生。
二、加强舆论监督和问责机制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对媒体的言论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媒体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罚,确保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平衡。
三、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公众也应具备辨别媒体言论的能力,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信息获取,进行客观理性的判断和思考。
公关活动影响舆论的途径分析—以圣元奶粉“激素门”危机事件为例
摘要:舆论环境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利用各种公关活动来对舆论进行引导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组织必备的一项活动,尤其是在组织遭遇危机时显得尤为重要。
圣元奶粉危机事件中,圣元公司从事实和价值两条途径出发运用一系列公关活动对舆论进行了引导,其中从事实层面而言,对公众进行信息公开、对有关疑问进行疏导,并借助权威信息改变舆论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功,在价值层面,以真诚的态度向公众道歉、对权威信息发布者的感谢以及针对“性早熟”患儿的慈善捐赠也从另一方面化解了舆论危机。
论文关键词:公关活动,舆论,圣元奶粉,危机事件一、舆论:公关活动的重要对象1、舆论舆论,即Public Opinion,又译为“民意”、“公论”、“公众意见”,就是公众的议论、意见和呼声。
著名学者陈力丹曾指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1]可见,公众是舆论的主体,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角度而言,公众就是面临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的社会群体。
一般而言,公众的关注与兴趣,并不总是一种散射光,而是经过种种调整,聚光于那些他们认为是重大的事件或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上。
因此,从意见的客体而言,区别出这样一些事件也就将舆论同一般意见区别开了,舆论的客体就是指公众关切的任务、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
因此,从舆论的主体、客体、特征等要素出发,我们可以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切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此次圣元危机事件中,公众舆论指的是公众对奶粉含激素一事所持的观点和意见。
在危机爆发初期,公众舆论一致指向圣元公司,据凤凰网有关报道和专题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网友认为导致女婴性早熟的原因是奶粉含有激素,且60%以上的网友认为圣元奶粉含有激素。
舆情应对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
舆情应对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随着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关注,南京打伤护士事件舆情持续发酵,就连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也没能阻挡其扩大势头。
据悉,部分医护人员号召将在南京闹市区举办万人签名活动。
在两会期间举办这一活动,其目的和将要引发的效果不言自明。
可以预见,在其后的两会媒体见面会上,这一舆情还会掀起新一轮高潮。
(5号中午写完稿,傍晚得到消息,南京警方已对女当事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男当事人已被单位行政记大过并免职。
不知能否使舆情尽快平息。
)因为官方之前近乎处在失声状态,网络和微信、短信中传的各种版本几乎完全占据了信息优势而又无法印证,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也许真相本来就已存在,也许真相随后将要呈现,也许真相会永远云山雾罩。
不管真相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场舆情应对失败的典型案例。
个人认为,有以下九个原因造成了这一舆情发展到如此地步:一是打医、杀医事件频发的大背景。
近段时间,全国连续发生患者和家属打骂医护人员、甚至是杀死医生的事件,不仅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内心积压了越来越大的怨气,整个社会的情绪也处在悲愤之中。
这股情绪终究会发泄出来,只是在等待导火索。
南京此事件一出来,我就感觉将会非常麻烦,因为它完全符合了点燃此情绪的近乎所有要件,比如针对目标、发生时机、伤害程度等,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二是打人者的官员身份。
不可否认,现在仇官、仇富已成了一种网络和社会生态。
只要一有涉官事件,许多民众第一反应就是“特权”、“腐败”和“仗势欺人”。
南京打医事件两名当事人都有官方背景,尽管男官员视频证实没参与打护士,但在民众心里这已不是重点,有人甚至对视频的完整度和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要他在场就足够了。
而且他还是检察院的“大官”,有司法背景,完全符合了民众“官官相护”的潜在概念,为随后相关部门的应对不力提供了更多恶意猜测的理由。
三是给人们指责政府和体制提供了直接依据。
打医杀医事件的频发,本来就容易让大家把怨气撒向政府和体制。
浅谈记者如何报道公众人物——以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为例
公 众 人物亦 称 公 共 人 物 , 一 定 的社 在
利 , 新 闻 自由则 主要 是新 闻媒 体 及 新 闻 而
会范 围内 , 备受公众 的关 注 , 享有 较高的
知 名 度 和影 响力 , 与社 会 公 共 利 益 密 切 相
工作者进行新 闻采访报 道 、传播 新 闻信 息 、发挥舆 论监督作用 的权利 的法律依
据。
门前汽车,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 媒体记者认 为自己是为了公众的知情权 和媒体的报道
权 而进 行 的合 法 采访 ;而公 众 人 物则 认 为
关。 人格权法编第五十五条规定 , 为社会 “
公 共 利 益 进行 舆 论 监 督 , 以披 露 社 会 公 可 众人物 的有关隐私 。 ‘ 监督人 不得就 … 被
区域 不 受 侵 入 、 探 。 ⑦ 窥 ”
都 得不 偿失 。新 闻记 者 如何 合 理合 法 地 采 访 报道 公众 人 物 的 隐私 ,做 到 既 能采 访 到 自己想 要 的东 西 ,又 不 会引 起 采访 对 象 的 反感 , 中间的这 个度 需要 拿捏 得 准才好 。
众人物损害了 自己的形象 ,媒体和记者也
失 去 了公 众人 物 的信 任 ,有 时也 会 引起 社
会 公众 对记 者 采 访 报道 权 限 的质 疑 ,双 方
自己 的 隐私 不 受 侵 害 的 权 利 。 包 括 两 个 这
方 面 : 是公 民对 于 自己与 社 会 公 共 生 活 一
影视明星、 体育明星 、 社会活动家等。 人的本性 中对他人都有一种窥私欲 ,
尤 其 是 对 知 名 的 、 名 的 、 要 的 公 众 人 著 显 物 , 种 欲 望 和好 奇 心 就 更 加 强 烈 。 众 这 公
媒体引导舆论错误的事例
媒体引导舆论错误的事例媒体报道的应该客观事实,这是新闻界的一个共识。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和媒介竞争的加剧,虚假新闻开始作为很多媒体卖点之一,典型案例分析。
一、挟尸要价和直播诺康死刑事件,两件事情同样涉及媒体底线问题,以及它将人的尊严放到了一个怎样的地位。
媒体真实报道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要跟人的尊严让位。
窥私欲的膨胀不能以对个体的伤害为代价,我们都应该知道底线在哪里。
二、杨丽娟事件和杨武事件。
过度报道的事实,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成了一个放大镜策划人推动整的事件的紧张,真实是第一个牺牲的东西。
媒体抛弃了旁观者的角色,主动参与事件发展甚至大力推动,这样就可以推出更加独特更吸引人的新闻,也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多的新闻资源。
媒体井喷式的报道,毫不费力的把一件事或者一个由头变成新闻热点,哪怕事实或根本不存在或者本身无关痛痒。
媒体只是需要这么一个新闻来刺激观众医乏的注意力,事实本身没有可读性,策划的新闻,有故事一样发展高潮的新闻,才是媒体最喜欢的原料。
本来杨丽娟只是一个狂热的粉丝,微不足道,但是媒体发现了这道菜,相互争抢,循循诱导当事人,才导致了一场媒体的狂欢和一个家庭不可挽回的悲剧。
杨武,一个极其普通的强奸事件,但是加上城管贫苦大众之类的帽子以后,肯定会更加耐人寻味,所以我们需要这些兴趣点,媒体做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把新闻做成一个故事,把新闻变成一个商品,炒作包装欺诈一应俱全。
三、藏羚羊走过青藏铁路和bbc报道伊拉克战争照片失实问题,同样还有新闻联播采用虚假资料欺骗大众的问题。
政策的需要,和媒体监管制度的缺失这诸如此类的事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因为媒体自身固有的政治属性,很多时候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媒体会选择性报道某些所谓事实。
虽然这些虚假新闻后来被澄清推翻,但是媒体自身和政府背后的操控力量损失极小,最后被送上审判台的只能是替罪羊。
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应该保证新闻的相对自由,这是基本常识。
虚假新闻最后得以广泛传播,也是媒体监管失职的表现,信息来源真实性是报道新闻的重中之重,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
社会新闻时评200字
社会新闻时评200字
社会新闻时评。
近日,社会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年轻女性在公共场所遭到性骚扰并遭到殴打。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谴责。
性骚扰和暴力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的顽疾,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性骚扰和暴力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警示全社会。
其次,教育宣传工作也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和普及性别平等意识,引导人们尊重他人的身体和尊严。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受害者的心理疏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性骚扰和暴力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问题,更是社会道德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性骚扰和暴力行为无处遁形。
希望这起事件能够成为社会警醒的一声钟声,唤醒我们对这一严重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
新闻报道失实案例【篇一: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摘要]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要求和准则。
但是,自从事新闻工作之后,就产生并一直存在着新闻失实的现象,就像毒瘤一样顽劣的存在着,并破坏着新闻的可信度。
通过对我国新闻界的研究,我们发现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对各大新闻媒体的信服度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古今中外存在着很多新闻失实的报道,无论什么类型的失实新闻报道对社会都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破坏作用,甚至还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灾难性的影响。
在我国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很多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在我国并没有收到合理的处罚和责任追究,所以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
这主要说明,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足够地重视对新闻报道失实的产生原因及后果的分析与重视。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国的新闻媒体届发生的一些失实的新闻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历史和社会的重大变迁,我们对新闻失实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界定,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状态,研究了新闻失实产生的原因,并且分析了新闻失实将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新闻失实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后果;对策on the news report false consequences[abstract]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ews reporting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news work, and the criterion is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must adhere to requirements. however, since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produced and there has been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news, like cancer or exist, and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new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s of our country, we found the news untrue phenomena on the major news media credibility has formed a serious threat. our country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there are a lot of false news report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false news reports can destroy the very bad social impact, or even disastrous topeople.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so a lot of news reports inaccurate phenomenon in our country and has not received for reasonable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so the news report was inaccurate phenomenon happens from timeto time. this mainly shows,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enough attention to reports analysis and attention to fals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news.[keywords]news reports;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cause; consequence;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 .. (i)[关键词] ...................................................................................................... (i)[abstract] .......................................................................................... .. (ii)[keywords] ........................................................................................ .............................................. ii 引言 ....................................................................................................... ...................................... - 1 -一、新闻真实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求 .................................................................................. - 1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界定 .......................................................................................... - 1 -(二)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 - 1 -1.概括事况要真实 ...................................................................................................... - 1 -2.陈述情节要属实 ...................................................................................................... - 1 -3.要准确地阐释事实 .................................................................................................. - 2 -二、新闻失实的有关表现 ....................................................................................................... ... - 2 -(一)无中说有,引起关注 .............................................................................................. - 2 -(二)有中说无,故意隐瞒事实 ...................................................................................... - 2 -(三)对新闻事实进行过分的夸大 .................................................................................. - 3 -(四)随意添枝加叶 ....................................................................................................... ... - 3 -(五)偷换内容,随意发挥 .............................................................................................. - 3 -(六)原因与结果不匹配 .................................................................................................. - 4 -三、新闻失实相关案例 ....................................................................................................... ....... - 4 -四、新闻失实的原因分析 ....................................................................................................... ... - 4 -(一)一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作风 ...................................................................................... - 4 -(二)对新闻工作者的训练程度不够,没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 5 -(三)管理不规范,不遵守法规,选择的人员不合适 .................................................. - 5 -(四)一味追求新闻的可读性和发布率,故意添加或删除文章造成教育失实 ............ - 5 -(五)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不经过实际调查就报道 .......................................................... - 5 -(六)想通过新闻媒体来制造假象,遮蔽自己的违法行为,欺世盗名 ...................... - 6 -(七)不能把握好事件的现象与本质 .............................................................................. - 6 -(八)为了自己的某些主观的愿望而去报到失实的新闻内容 ...................................... - 6 -(九)新闻工作人员的作风不正,没有辩证的思考问题 .............................................. - 6 -(十)有些记者从事“有偿新闻”的报道 ...................................................................... - 7 - (十一)由于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绝对化而导致新闻失实 .......................................... - 7 - (十二)对那些失实报道的新闻处罚力度不够 .............................................................. - 7 - (十三)对一些新闻报道的审查把关力度不够 .............................................................. - 7 - (十四)受利益的影响,处理不好社会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 - 8 -五、新闻失实的后果及危害 ...................................................................................................... - 8 -五、治理新闻失实的对策 ....................................................................................................... ... - 8 -(一)进一步对新闻报道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进行奖真罚假 .......................... - 8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 9 -(三)对新闻事业要有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 - 9 -1.可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 - 9 -2.加强对新闻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 ...................... - 9 -3.能够让那些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进行实地采访再报道 .................................. - 9 - 结论 ....................................................................................................... ...................................... - 9 - 参考文献........................................................................................................ ............................ - 10 - 致谢语 ....................................................................................................... ................................ - 10 -引言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寻找并且报道真实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必须把事实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道德领导案例
道德领导案例【篇一:道德领导案例】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案例1] 中学教师发帖称地震时率先跑出教室遭网友指责“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
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 地自我表白,实在不明智。
网友“五岳散人”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这事范先生做的不能说是错的,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也没问题,但你在这里说出来并且洋洋自得,虽然有言论自由的底线管着很多人想抽人的冲动,毕竟是件异常傻的事情。
事件回放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
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
”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
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3.01 昆明事件”中“@央视新闻”的传播为例
站、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 2 日 23 时已造成 29 人死亡,143 人受伤。当晚 “昆明出事了” 这样的消息一经网络曝 出,迅速引发网友关注,甚至引起部分网 民的惊慌,谣言四起。事件发生后,各大媒 体的官方微博迅速发声。其中,“@ 央视 新闻”也在不断向公众传递最新信息,报 道事件进展。
合理的引导,使其在该事件的网络舆论阵 正确的风险信息得以传播,在互动性与风
地上占得一席之地。
险性中寻求平衡,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
而在整个事件的传播过程中,“@ 央 果,理性地引导了舆论,促进了“谣言出
视新闻”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集纳其他媒 现”等风险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解决。
体的报道,采取图片微博(共 80 条)、视
“@ 央视新闻”的全方位报道,加深了公 影响风险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多方利益博
众对事件的了解。
弈的情况下,风险信息就会显得更加扑朔
3、与网友积极互动,达成良好的传播 迷离、捉摸不定,风险的治理难度也会增
效果
大。”③
交互性是微博传播最为明显的特征。
在面对类似“3பைடு நூலகம்01 昆明事件”的社
二、“3·01 昆明事件”中“@ 央视微
频微博(共 9 条)多种报道形式,给网友 博”风险管理面临的困境
直观、详尽的阐述。同时还利用央视自身
1、多方利益博弈,判断难度加大
优势,实现电视报道与网络报道相结合,
“在风险传播过程中,同时存在多个
增强“@ 央视新闻”的公众信赖度。总之, 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公众都可能成为
作为央视新闻中心的官方微博,“@ 央视新闻” 代表央视新闻在网络发声,3 月 1 日当晚,其关于昆明暴力事件的微 博,短时间内转发量达二十多万次,较为 成功的进行了网络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
论突发事件的二次损伤及其善后问题——从“方大国殴打空姐门”说起
说 ,主要分为四个方 面:
( 1 ) “ 殴打 门”引狂批。事件经当事南航空姐 及其同事南航安全员 、乘务长 以及 《 财经》记者李
微敖微博曝光后 ,引发 网友强烈反响 ,相关微博转
发超过几万次 ,评论数千条 ,随后诸多知名人士均 参与了转发 ,方 大国殴打空姐事件迅速成为微博上 的热议话题。微博 网友一方面从弱势群体 的角度对
间调查有很大 出入 ,各种版本呼之欲出。此次事件 又引发 网友人 肉搜索 ,衍生次生事件 ,本文试对 突 发事件 的二次损伤及其善后问题一探究竟 。
事 件始 末及 其主 要舆 情
2 0 1 2年 8 月 3 0日,微博 爆料 在 8月 2 9 日合 肥飞往广 州的南航 C Z 3 8 7 4航班上 ,一 名空姐在机
所谓 突发 事件的 “ 二次损伤” ,笔者认 为主要 是引发事件的社会事件 给当事人 或公众造成了物质 或精神 的第一次伤害 ,而后 由突发事件 的报道和传 播引起 的舆情讨论 和事件 后应急 处置 中存在 的问 题 ,从而衍生 出的 “ 次生事件”引起或造成 “ 二次
民意之火燃及整个政府 ,因为政府会在纵容 中被视 为作恶者的庇护所 ,造成 “ 殴打门” “ 表嫂 门”以 及越秀区委宣传部的包庇事实都使得舆情负面情绪
被打空姐表示同情和关怀 ,支持其维护 自己的合法
权益 ,让打人者受到惩戒 ;另一方面 ,鉴于打人者 的官员身份和军 队背景 ,网友对这起暴力侵犯事件 的斥责上升到了 “ 国情”层面 ,谴 责官 员特权 ,素
上遭乘客殴打与辱骂 ,后经网友和记者调查 ,打人 者 系广州市越秀 区区委 常委 、武装部政 委方大 国。
舆论引导的案例
舆论引导的案例案例一:假药事件近期,某地发生了一起假药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事件中,一家按照正规渠道购得的药品被黑心商户替换为以廉价成分冒充的假药,导致用户食用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消息曝光后,舆论哗然,网络上涌现出大量担忧和愤怒的声音。
舆论引导在该事件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有关部门积极主导了事件的舆论导向,扎实有效地推动了舆论的发酵和引导。
首先,有关部门迅速发布了公告,对事件进行了公开说明,表达了对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关切和认真调查的决心。
其次,有关部门明确了事件的始发地和受影响的区域范围,加强了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以确保类似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不仅如此,舆论引导还利用各种渠道对药品安全进行了深度解读,向公众传递了有关假药识别和风险防范的信息。
舆论引导的结果是,公众积极听从相关部门的引导,提高了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一方面,公众在购买药品时更加慎重,提高了对药品来源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经过舆论引导,大部分公众愿意主动参与监管和举报类似事件,积极为维护社会的药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舆论引导在假药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信息披露和引导,有关部门有效降低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并提高了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案例二:环保行动近年来,国内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各种环保行动在社会上不断兴起,其中舆论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地区在燃煤、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面临严重问题,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舆论引导应运而生。
针对这场环保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舆论引导,推动了环保行动的开展和效果。
首先,媒体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大量报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报道中充分揭示了污染源头和污染的后果,令公众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同时,媒体还积极宣传政府的环保措施和相关部门的执法行动,提醒公众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其次,舆论引导通过社交媒体、微博等渠道迅速传播相关信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朱永新要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
朱永新:要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文|方圆记者 刘亚在朱永新看来,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主动作为,行使公诉权,形成对此类犯罪的震慑4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郎某、何某诽谤一案。
余杭区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郎某、何某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法院当庭宣判,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何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此前,杭州市谷女士因在小区取快递时被郎某偷拍,偷拍视频被郎某、何某配以捏造的微信聊天对话截图发至微信群内,谷女士被捏造成“出轨快递小哥”的“荡妇”。
该案中,郎某、何某的行为不仅损害被害人名誉权,还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这也是网络暴力的一个缩影。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诸如网络诽谤等网络暴力行为频繁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谈到这起刚宣判的网络诽谤案,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暴力中的“网络暴民”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对当事人实施人肉搜索、集体审判、人身攻击,一系列的行为失范最终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实质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
对此,检察机关应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特别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中,检察机关可以主动作为,行使公诉权。
虽然工作繁忙,但朱永新一直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同时笔耕不辍。
每年撰写履职报告,记录自己参政议政的历程,是朱永新从2003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就一直坚持的。
2021年,朱永新出版了新书《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19年履职实录》。
这本书50余万字,通过两会手记、个人提案、调研手记、参政之声、媒体关注、议政网事几部分,讲述朱永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履职的故事。
2020年出版的《春天的约会: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两2021会手记》,是国内外第一部专门记录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日记,同年的履职手记《书香抗“疫”》也已完成,交付出版社。
太原明秀寺保安被指殴打游客事件的舆情热度分析报告
太原明秀寺保安被指殴打游客事件的舆情热度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
1月17日网传视频称山西太原晋源区明秀寺保安殴打游客并抢夺相机。
18日该景区工作人员向青蜂侠表示该寺庙内不允许拍摄。
很快明秀寺的工作人员出面进行了回应:“他违规航拍,还开闪光灯拍照!”根据明秀寺的工作人员回应:“网传画面被掐头去尾,保安没有打人。
”没经过我们同意是不允许拍照的,出家师父已经制止告诉过他第一我们这不允许进去,第二不允许拍照。
而该游客无视规定走进禁入区域,被工作人员发现后拒删视频。
今天保安跟他说的是你把那个删了他不删,他反正就要走那个保安就不让他走。
工作人员称其因此与保安发生冲突,但保安并未动手游客摔倒只因其自己太急导致。
工作人员还表示该游客最终自行离开,并强调网传视频是经过剪辑误导网民。
二、发展趋势
由上图趋势可以看出,全网有关“太原明秀寺保安被指殴打游客”的舆情最高峰出现在01月18日14时。
三、舆情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太原明秀寺保安被指殴打游客”的舆情主要集中在“视频”平台占总量的78.8%,其次为“社交网络”平台占19.5%以及“新闻客户端”占1.1%。
四、热门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6………TELEVIS IONBROADCAS T ………视听纵横BROADCAST 媒介观察BROADCAS T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公众舆论的环境更加复杂化,高敏感性突发事件瞬间就能形成“舆论风波”,这对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最近发生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被殴打”的事件,为我们分析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一、加强舆情分析,发现新闻价值舆情分析就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针对这个问题的舆情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得到相关结论的过程。
“浙岭渔23594”打捞搜救事件告诉我们,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应该加强舆情分析,发现新闻价值。
“5月12日下午,全国道德模范———温岭石塘渔民郭文标在对被撞沉的‘浙岭渔23594’的渔船进行全面摸排时,找到了7名失踪船员中的6具遗体,但船老大的遗体没找到,便受到情绪激动的家属的拳打脚踢,造成郭文标头部血肿,腹部软组织挫伤”。
这个事件,无论从当事人郭文标的关注度还是事件的敏感性,全国道德模范被人殴打比对失事渔船的打捞结果更有新闻价值。
然而,事件发生后,当地媒体仅报道被撞沉的“浙岭渔23594”的打捞搜救结果,和网民热议的是“全国道德模范被殴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网民热议“全国道德模范被殴打”在“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被殴打”的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一位名叫“中国利剑”的网友在当天晚上九点三十分,在“温岭新闻网”的“虎山论坛”上发帖《温岭全国道德模范做好事被殴打好人看来不能做》,马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几个小时内被点击1999次,跟帖达59人次。
当天晚上十一点五十五分“台州19楼”也出现了《不要让道德被拳脚给践踏》的帖子。
网上发布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被殴打”的相关信息,引发了持续一个多星期的网络舆情热点,并立即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交通部副部长、台州市、温岭市各级领导都做了重要批示。
2、当地媒体及时报道打捞结果事件发生后,当地媒体根据预定的采访目标,关注被撞沉的“浙岭渔23594”打捞搜救的结果,多家媒体记者也到现场采访。
当天温岭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和次日的《温岭日报》、《台州日报》都以同一口径播报失事渔船7名失踪船员找到6具遗体,(次日《温岭日报》3版题为《6名船员遗体昨天找到》,《台州日报》2版题为《温岭失事渔船7名失踪船员已确认6人死亡》的报道),而对郭文标被打一事均未作报道。
当地媒体对郭文标被殴打一事保持缄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担心扬郭文标而贬船老大的家属,引起情绪激动的家属闹事,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二是,担心由此引发网络舆情,影响郭文标的典型形象。
过分谨慎不免保守。
虽然此后当地媒体努力对郭文标5天5夜的搜救过程做了更为详尽、全面的报道,但已经贻误了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
3、大众传媒应该关注公众诉求大众传媒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的权威发布媒体。
网络舆论产生以前,社会公众主要依靠大众新闻媒体来获得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新闻媒体可以采取主动策划,不断重复传播新闻信息,来构造一个公众关注的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公众。
网民在接受网络新闻的同时,可以随时有选择性地开展思想交流,改变了单向传播的方式。
尤其是网络社区、BBS等网络论坛,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诉求、展示各自思想观点的平台,也是暴露社会矛盾、开展民主监督的曝光台。
可以说,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民意的风向标。
目前的网络舆情和大众媒体报道,往往呈现着两张不同的面孔,一张是红脸,一张是白脸。
在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的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体如果尽是清一色的“暖色调”和“光明面”,受众必然感到厌倦、怀疑,继而对媒体失去信心。
相反,大众媒体如果关注公众诉求,特别是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发现新闻价值,哪怕添一些“冷色调”,揭露一些“阴暗面”,或许更能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任,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准确设置议题,及时引导舆论一般情况下,网民们关注的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以蹝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被殴打蹞事件为例江旭红趩趹2010·6TELEVIS ION BROADCAS T ………………视听纵横TELEVISIONBROADCAST TELEVIS ION媒介观察会比较分散。
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如果认真研究网民的思想动态,在分析网络舆情的基础上,主动设置符合舆论引导的目标议程,可以整合网民的注意力资源,启发和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1、媒体议程叠合受众诉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抓住报道契机,牢牢掌握权威信息发布主导权。
在高敏感性事件“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及时发现,快速跟进,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发展,使新闻舆论与社会舆论相一致。
如果大众媒体优柔寡断、驻足不前,“当谎言在大街小巷跑遍,真相才梳妆打扮出门”,那么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大众媒体恐怕真的要被边缘化了。
《都市快报》作为杭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都市报,在这次事件中反应及时、准确,发挥了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作用。
在事发的第二天,杭州《都市快报》的16版发表了《委屈》一文,详细报道了郭文标被打事件,文章用一幅醒目的单张图片和几行注释,给人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
文章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心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郭文标的辛酸和委屈。
文章被网友转载到“虎山论坛”,事件舆论影响力逐渐扩大。
短短两个小时,阅贴量达到1050人次,跟帖48条。
《都市快报》的报道,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和关注,大家纷纷谴责家属打人的不理智行为并要求向郭文标道歉,网上舆论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都市快报》的报道体现了快速反映、权威发布的媒体形象。
2、大众媒体应合网络议题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网络媒体和大众媒体互有优势,覆盖的受众群体各有不同。
网络上的公众议程若能得到大众媒体的应合,则可以提升舆论引导的实效。
这次事件在领导的关注和网上的热炒后,当地的大众媒体强势宣传跟进,体现了舆论引导的功能。
事发后的第三天,《温岭日报》《台州日报》分别在1版、2版以大量的版面刊登了一系列文章,详细讲述了郭文标在“浙岭渔23594”的渔船失事后5天5夜的搜救过程并配有时评,及各级领导对此事的重视和慰问。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温岭日报》在重要版面开辟专栏,连续刊登六天,在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大讨论。
这次精心组织的活动,激发了广大网民踊跃参与,成为弘扬社会正气,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生动案例。
3、媒体回应不当网络舆论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也会导致负面效应。
所以,对于网络上的不当舆论,媒体还是应该直面舆论,澄清事实。
在事发后的第六天,一位自称“温岭现实生活”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到底是朋友乱说还是媒体装假,我需要真相》,楼主从朋友口中了解到,郭文标救人“全部是收费的,而且要价不低”,这和媒体一直报道的“义务救人”大相径庭。
这个帖子再度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热议的焦点:一是,郭文标救人是“义务”还是收费?二是,媒体撒谎了吗?媒体为什么撒谎?两天时间,点击量达到上万人次。
此次网络舆情矛头直指媒体和宣传部门,认为媒体撒了谎,歪曲了事实,将收费救人描绘成义务救人;认为是宣传部门为了树典型,将生活原型极尽美化,涂脂抹粉,使其形象更加光辉,更加伟大。
面对网友的质疑,媒体有责任查明真相,公开回应。
“石塘海山人”连续发帖,提供大量资料,列举了2000年至2008年郭文标义务救人的三十多件事例,在大量事实面前,楼主多次主动解释自己是道听途说,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以讹传讹。
让事实说话,网络流言自然不攻而破,树立了媒体和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拨清流言蜚语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郭文标典型形象的宣传,郭文标的英雄形象再次令大家折服。
三、完善媒体功能,提高引导能力1、实现媒体报道速度和权威性的统一大众媒体在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方面,比网络媒体更权威、更有影响。
在网络时代,大众媒体还要重视媒体的自身特性,遵循媒体规律和新闻规律,重新校正网络时代的新闻价值判断和新闻选择标准,以引起受众普遍关注和兴趣为标准。
针对越来越多的突发性事件报道,应该“速度第一”。
为实现媒体报道速度和权威性的统一,应该重视媒介制度的创新,不断完善媒介管理制度。
作为传媒的上级主管部门更应当为大众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大众媒体以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才能。
2、建立网上发布平台,主动引导舆论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给大众媒体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即时性,要求大众媒体除了加快报道速度、提高报道深度以外,还要直接介入网络媒体,“网上来网上去”。
为此,要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多媒体发布的功能,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以保证在第一时间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使主流媒体的权威优势和互联网的速度优势得到最佳结合和体现。
(作者单位:温岭广播电视台)趩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