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分析——基于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视角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摘要】文章以2002-200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为样本对我国产融结合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后其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有所增强,且主要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上;经过一段时期整合后,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得到拓展,但长期偿债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增加。
【关键词】产融结合;会计指标;绩效评价一、引言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通过参股、持股和控股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通过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互动作用,寻求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利润空间,提升资本运营效率的重要发展模式。
产融结合有利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因此,这一模式为国外众多大型企业集团所热衷。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进行过产融结合运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和大型企业集团对外扩张的内在需求,一些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集团(如中石油、宝钢、北京首创)和民营产业资本(如东方希望集团、中国泛海控股)都先后涉足了金融业,许多金融机构(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也有产业资本投入,产融结合现象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些产融结合事件的效果如何?事件主体的绩效是否得到提高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Lin Stan Xiao and Green Wood(2004)从协同创新和运营效率角度对产业企业进入保险行业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该策略没有效果。
李革森(2004)以2001年我国96家实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金融股东参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两者之间正相关,并且其相关程度随着参股比例的上升而增强。
林世协(2004)以1999-2001年间115家沪深上市公司产融结合事件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股价效应,结果表明产融结合会导致事件主体的股价先上升后下降。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能力 和成长 能 力 四个 方 面建 立 绩效 评 价
指 标体 系 , 中 , 利 能力 包括 主 营业 务 其 盈 利 润增长率 和净资产 收益 率指标 ; 偿债 能 力包 括流动 比率 、 动 比率 和资 产负债率 速
样本数 据来源 于国泰 安数据 库 , 部分 缺 失信息 ( 如事件 宣告 日、 参股企 业名称 )
融机 构 后 其 盈 利 能 力 和 营 运 能 力 有 所增 强 , 主 要 体 现 在 产 收 益 率 和 应 收 账 款 周 转 率上 ; 过 一段 时 期 整 合 后 , 市公 司的 成 长 空 间 且 争资 经 上 得 到 拓 展 , 长 期 偿 债 能 力 下 降 , 务风 险增 加 但 财
之 间通过参股 、 持股 和控股 等方 式而进 行
的内在结合 ,是产 业发展 到一定程 度 , 通
过 产 品 市 场 与 金 融 市 场 互 动 作 用 , 求 资 寻
(= ) T 1 以及 并购 后 第 二年 ( = )分 别对 T 2。
各 年度配对 样本绩 效进行 对比 , 察并 购 考
本 文选 取 2 0 — 0 8年 我国 非金融 0220 上市 公司参股 金融机 构 的事件 为样本 , 为 了减少其 它因素 的干扰 , 照 以下标准对 按 样本进 行了筛选 :
・
资料显 示 , 目前世界 5 0强企业 中有 8 % 0 0
以上都进行 过产融结合运 作。
司参股 金融 机构 视 角 , 盈利 能 力 、 从 偿债 能 力、营运能 力及成 长能 力四个 方面 , 对 构 的样 本 ; Nhomakorabea・
些 实 力雄厚 的国有 企 业集 团 ( 中 石 如
油、 宝钢 、 京首 创 ) 民营 产业 资本 ( 北 和 如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Finance金融视线0682015年3月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高梦晓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产业转型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而产融结合对于解决短时间内资金问题有着显著的突破作用。
所谓的产融结合就是当一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转化,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结合产生积极协同效应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词:产融结合 工业增加值 股票融资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5)03(c)-068-031 产融结合的产生原因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是融资难的本质原因,受限于自身规模和实力,不能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同时又因为信息不对称,可抵押资产少等原因,很难获得银行信贷,自身的发展受限很大。
资金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日益显著,产融结合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产融结合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突破融资瓶颈,使得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
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由融到产”和“产融互动”三种形式。
由产到融,即产业把部分资本转移到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投资或参股、控股金融企业、直接开办内部银行性质的财务公司等方式。
此类较有代表性的产融集团,如美国通用集团、日本三菱集团;由融到产,则是由金融资产操控实业资本,如美国摩根集团;产融互动,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渗透,企业内部的金融资产相互整合。
根据目前形势分析,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实业企业的资本进入成熟阶段,边际效用递减促使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2)世界上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3)产融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发挥协同效应的途径。
基于这三个条件,运转周期短、利润率高的金融行业成为了企业愿意为了不断扩张获取最优收益承担各种风险的放矢之的,同时促使了企业更加多元化,使得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具有选择性和竞争优势。
产融结合与融资约束
产融结合与融资约束作者:畅崤夙来源:《财讯》2019年第24期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产融结合。
通过与诸如银行等金融业建立关系,获取更多的信息并拓宽了融资渠道。
产融结合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存在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上市公司参股银行能够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状况。
本研究丰富了产融结合、参股银行及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产融结合;融资约束;参股银行一、引言银企结合是各国产融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由于我国法律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非金融企业,我国的银企结合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参股商业银行。
近年来,中央政府积极鼓励非金融企业参股商业银行,银企结合现象日益普遍。
2005年底,我国参股银行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240余家,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7%,到2013年底,参股银行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已达470余家,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8%。
此前已有众多研究发现,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较为普遍。
从理论上讲,企业通过参股银行可以进一步加深银企关系,获取融资便利,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二、参股银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1)信息效应信息不对称是融资约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一个假设信息完全对称的无摩擦金融市场中,企业只需要根据潜在投资项目的预期净现值进行投资决策,当投资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以市场均衡的资金成本获取外部融资,此时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无关。
然而在一个充斥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现实市场环境中,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将面临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增加外部融资成本,导致正常投资受到抑制,即所谓融资约束问题。
企业通过与银行建立正式的股权联系,有助于拓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从而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企业参股银行不仅有助于减少逆向选择问题,还将有助于减少缔约后的道德风险问题。
银行为防止放贷后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通常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用于监督企业的贷款资金运用以及监控其信贷风险。
产融结合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实证研究
证 研 究 了产 融 结 合 对 公 司 业 绩 和 运 营 效 率 的 影 响 。[ 6 因 了产 融 结 合 影 响 企 业 价 值 的 一 条 重 要 作 用 路 径 ,为 深 入
此 , 多 角 度 地 实 证 研 究 中 国 企 业 产 融 结 合 的 经 济 后 果 及 理 解 产 融 结 合 的 经 济 后果 提 供 了 重 要 的经 验 证 据 ; 第二 , 其 作 用 机 理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和 政 策 意 义 。
业 运 营 效 率 ,[ 1 另 一 些 研 究 却 发 现 , 产 融 结 合 并 不 能 提 专 门就 参 股 银 行 缓 解 融 资 约 束 的 两 种 作 用 机 制 进 行 了实 高 企 业 绩 效 。【 2 ’ 随 着 金 融 市 场 化 改 革 的 逐 步 推 进 , 我 证 检 验 ,验 证 了信 息 效 应 和 决 策 效 应 的存 在 。
国企业 产融结合 的现象 E l 益普 遍 。 相 比 ,产 融 结 合 迅 猛
本 文 的研 究 意 义 主要 体 现 在 : 第 一 , 已 有 文 献 对
发 展 的 现 状 , 国 内有 关 产 融 结 合 的 研 究 工 作 明显 滞 后 , 产 融 结 合 影 响 企 业 价 值 的作 用 路 径 尚 少有 深 入 研 究 。 本 已有 文 献 较 多 属 于 规 范 性 理 论 探 讨 , [ 4 仅 有少 数 学 者 实 文 通 过 实证 检 验 产 融 结 合 对 企 业 融 资 约 束 的 影 响 ,探 明
参 股 银 行 为 例 ,研 究 了产 融 结 合 影 响 企 业 融 资 约 束 的 作 现 象 E l益 普 遍 。 2 0 0 5年 底 , 我 国 参 股 银 行 的 非 金 融 类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
三、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 文 以 19 99年 ~20 年 为研究 窗 口。为 了保证 数据 的有效性 , 05 ② 尽量 减少其他 因素 对样本 的影响 , 我们
二 、 融结 合界 定 与 度量 产
产融结 合是产业 资本与金融 资本的融 合 ,具体体 现为工商 企业 与金 融企业 相互参股 或控股 。产融 结合 方式包括 : _ T商企业持 股金融企业 、 金融企业 持股工 商企业 , 和工商企业 成立金融 性质 的子公司 , 中金 融企 其
・
3 ・ 5
信 托 业 结合 模 式 。
[ 键词 ] 市公 司 ; 融结 合 ; 融 结合 模 式 ; 济效 应 关 上 产 产 经
[ 中图分 类 号 1 809F 7 . 3 .,2 66 F
[ 稿 日期 】 080 —5 收 2 0—82
【 标 识码 】 文献 A
[ 编 号】 643 8( 0 8 0—050 文章 17 —2 8 20 )50 3 ・7
第2 4卷第 5期 2 08年 9月 0
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URNA L OF I N SI ESS AND O J L1 BU N TECHNO LOGY COLLEGE
Vo _ 4 NO 5 l . . 2
S p. 0 e 2 08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
究方 向 : 融经 济 金
产 融结合是 公司在产 品市场 与金 融市场互 动作用 中有效 配置资源 的重要发 展模 式 , 是 ,德 隆事件” 但 “ 引 发 了对中 国公 司是否应该 进行产融结 合 的争议 。与媒体 广泛关 注的争议 形成鲜 明对 比的却 是理论研 究的薄 弱 , 别是对 中围公 司产 融结合行 为没有进 行系统 的实证研究 , 特 从而导致 争议 的问题更多 是直觉上 的感言 。 因此 , 目前亟需通 过实证研究 回答 : 哪些公 司在进行产 融结合 ?按什么模 式进行 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 的效应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研究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产融结合已成为了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产融结合是产业和金融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
产融结合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亮点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1.产融结合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推动产融结合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产融结合。
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产融结合的支持力度。
2.产融结合的业务创新在实践中,我国的金融机构正在不断探索产融结合的新模式和业务创新。
部分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推出了以产业基金、产业并购、产业投资等为主要业务内容的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
一些金融科技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和推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为支撑的产融结合模式。
3.产融结合的成效显著产融结合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9年末,国内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的授信规模达到了16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而且,产融结合中的一些重点领域,比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这些成效充分展现了产融结合对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通过产融结合,金融机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实体经济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配置资金资源,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得融资支持,资金使用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2.风险管控能力增强产融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产业发展的动向和特点,金融机构可以更加科学地判断投资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总第334期)[收稿日期]2007-02[作者简介]王松华(1969-),男,江苏泰州人,博士研究生;胡敬新(1972-),男,河南潢川人,博士研究生。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王松华,胡敬新(同济大学,上海200092)摘要:我国的产融结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三种模式,我国有很多知名的企业集团正在向产融结合的方向发展。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产融结合仍以信贷关系为主,但正在向产权融合方向发展。
我国应当鼓励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发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产融双向融合,促进金融机构股权的多元化,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关键词:产融结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5-0050-03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产融结合的主要阶段及模式我国现代产融的结合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融资本是间接的结合。
产融资本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信贷的方式融合,金融资源被国家完全垄断,产融资本没有进行产权方面的结合。
第二,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信贷关系仍然是这段时期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但产业资本开始向金融资本领域进行股权融合,产业集团投资了一些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混业经营格局下也投资到了产业领域,产融资本得到了初步融合。
第三,1993年金融分业经营之后,金融资本向产业领域的投资基本被禁止,而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融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大规模的受让金融机构的股权,一批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正在逐步形成;证券投资基金成为金融资本间接投资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
我国产融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大型企业投资商业银行产融资本的产权结合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1986年交通银行成立,作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是我国产业资本首次正式介入金融资本。
此后,工商企业向金融领域的投资掀起了高潮,各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有产业资本的投入,如招商银行(1987)、深圳发展银行(1987)、兴业银行(1988)、华夏银行(1992),包括以后成立的民生银行(1996)、浙商银行(2004)渤海银行(2005)等。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摊
名
n ・工甜
褂
名
H
播
名
亨 一砷.暑
持
名
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总得分,F;为每个综合因子的得 分
童托
慧北 适舟
豁 缸 城 葛 抽
槐蛳
2T
船
l
蜘峭
钧嗍 伽舳
-仉翩
-0.埔
∞
啪
・饥●f
锄 嚣
斟 1.哺
々邮 机,簿
m
饥饱l
“T
t
麓
●
却
8
・麓.i 暑9丫 戤 一筠.摹
融类上市公司在四个综合因子方面的得分,然后再将四个综合因 子得分代入综合评价模型,就可以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 由综合得分排列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次序。因子得分和次序见 下表:
总资产增长率(X),净资产增长率(x。),每股未分配利润(X),
股东权益比率(X,。),总资产周转率(X,1) 2.数据来源 不同行业的财务指标在某些方面可比性较差,因此本文选 取了沪,深证券交易所金融行业27家上市公司的部分财务 数据。 3.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的数据处理丰要以Spssl6.0为辅助软件。为了消除不同 因子之间由于量纲和数值大小差异而造成的误差,首先需要对原 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方法是用Z—Score变换,
中冒
神l踺日
2.Il喜
7
平安
瓴7161确
T
嘶
缸I
鲫
5
续表1—1
理能力也大部分位于前列,说明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目
蜊玳
码
箍票 名谗 龠囊 镭特 jI僚 镶行
兕
0,655 钉
排 名
《2024年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范文
《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篇一一、引言产融结合是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它代表着企业集团从单纯的产业经营转向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综合经营。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一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研究将围绕我国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模式展开,深入探讨其有效性及其影响。
二、产融结合的背景与定义产融结合是指企业集团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合理分散。
在我国,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集团内部的产业和金融业务相互渗透、相互支持,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来促进产业资本的发展,反之亦然。
这种模式在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现状与模式当前,我国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模式多种多样,包括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产业集团内部的金融业务整合模式等。
这些模式在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以通过控股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实现金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而产业集团内部的金融业务整合模式则更注重集团内部的产业和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
四、产融结合的有效性分析(一)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产融结合可以增强企业集团的资本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使企业集团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企业集团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产融结合还可以促进企业集团内部的产业和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产融结合可以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将资金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项目,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产融结合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信息优势,帮助企业集团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三)降低企业风险产融结合可以通过金融手段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企业集团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关于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风险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于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风险问题的分析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产融结合是指企业集团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利用金融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实现产业和金融双融合,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发展模式。
产融结合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一、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情况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模式逐渐成熟,各地区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
一方面,企业集团通过金融杠杆,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快速扩张产业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企业通过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管理自身的资金,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态势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问题尽管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有着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产融结合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传导性,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下,存在着资本运作的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一旦市场波动大,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损失;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金融风险难以有效控制,这也对企业产融结合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产融结合风险问题的应对对策针对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存在的风险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有效应对。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强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降低金融衍生品的使用风险。
四、推进产融结合的发展和创新产融结合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需要进一步推进产融结合的发展和创新。
《2024年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范文
《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来促进产业资本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二、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涉足金融领域,通过设立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业务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这种趋势的出现,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追求更高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包括:企业集团设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来支持产业资本的发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以及企业集团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三、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分析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资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降低融资成本。
产融结合可以使企业更加容易地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 拓展业务领域。
通过涉足金融领域,企业可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4. 提升企业价值。
产融结合可以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虽然产融结合在我国企业集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金融风险防控不足、产融结合深度不够、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矛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对策:1.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确保金融资本的安全。
2. 深化产融结合。
企业应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提高产融结合的效果。
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效益研究
206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的效益研究郭婉丽(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本文根据提取的2015年我国A 股市场首次公布参股投资金融机构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进行渗透的绩效影响。
结果表明:对参股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绩效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性。
参股投资证券类金融机构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而参股投资银行机构则会降低企业绩效。
关键词:上市公司;参股投资;绩效效应一、引言及文献综述随着金融业的“脱虚入实”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实施参股投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通过与金融业资源共享,进行产业与金融业的内在融合,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提高其行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这些公司参股各个类型的金融机构,就2015年来看,进行参股投资的上市公司共87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共69家。
在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高达53.13%的上市公司参股投资银行机构,其次有20.31%的上市公司参股投资财务公司,最少是期货、基金公司及保险机构。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涉足金融业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财务效应,上市公司通过获取稳定的融资渠道,放大财务杠杆等来提高公司财务绩效(万良勇等,2015)。
二是提升资本市场价值,金融牌照的稀缺性使得资本市场通常给予其相对较高估值,一些公司在其业务整合了金融领域后,公司估值得到了大幅提升(胡聪慧等,2015)。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参股投资的动因和财务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张洁,2012;杜传忠等,2014;蔺元,2010),但是根据2015年及以后年份参股公司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较少。
本文根据2015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统计情况,筛选出64家涉足金融领域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参股投资对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改善企业绩效。
首先,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约束,使企业进一步拓宽业务市场、促进企业多元化,提升企业效益;其次,参股投资金融机构能使企业成本内部化,通过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和交易费用,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最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参股金融机构会产生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财务的协同,都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
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产融结合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产融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产融结合在企业绩效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产融结合的定义和背景产融结合是指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融入金融资源,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产融结合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推动,旨在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产融结合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二、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金融资源,在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金融创新产品,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
同时,融资渠道的拓宽也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2.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通过产融结合,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债券发行等方式,有效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融资成本的降低。
同时,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资金需求,并通过融资能力的提升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4. 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产融结合,企业能够更好地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金融机构通过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并提供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问题与挑战1. 信息不对称在产融结合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导致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企业潜力的错配。
企业的真实情况往往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等信息完全展现,这给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 多头监管由于产融结合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存在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监管缺位或重叠,使得产融结合的运行效果受到一定的制约。
我国房地产企业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我国房地产企业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熊亚敏;姜翔程
【期刊名称】《工程管理学报》
【年(卷),期】2016(030)005
【摘要】随着国家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鼓励和金融业准入的放宽,诸多优秀房地产公司相继进入金融领域。
为了研究我国房地产企业产融结合的效果,以2001~2013年房地产企业入股金融机构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征指标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入股金融机构后的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提升,企业的融资速度加快,但盈利能力却显著下降,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房地产企业产融结合后,企业没有实现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
所以房企在实施产融结合时需要重视如何发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协同作用。
【总页数】5页(P136-140)
【作者】熊亚敏;姜翔程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3
【相关文献】
1.我国房地产企业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J], 熊亚敏;姜翔程;
2.辽宁国有企业产融结合效果的实证研究 [J], 谭小芳;胡媛媛;刘河川
3.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 [J], 黄凌灵;李然
4.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分析——基于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视角的实证研究[J], 蔺元
5.产融结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效果分析\r——基于PSM的实证研究 [J], 闫佳;钟无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行业差异性及绩效影响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行业差异性及绩效影响的研究产融资本的结合是市场经济进步成长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产融结合虽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但伴随着国内不断成长壮大的实体产业和飞速扩张的金融市场的结合,国内产融结合的发展自2006年开始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许多实体工商企业逐渐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以期望能够通过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而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新盈利模式。
一方面国内各大银行开始大力发展自身业务,许多股份制银行逐渐建立。
另一方面,实体产业实施产融结合的动机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脱离了“一边倒”的特征。
在大环境的带动下,产融结合的行业差异就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到底什么类型的行业或企业更倾向于实施产融结合呢?不同特征下的企业选择产融结合产生的效果又存在怎么样的差别呢?产融结合这一发展途径和结合后程度的深浅又分别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本文以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情况作为主要视角,并将企业是否长期对金融机构持股作为企业产融结合的依据,着重关注产融结合的行业差异以及对企业自身绩效的影响。
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将实施产融结合的理论依据作为铺垫,从理论上对产融结合的产生动因及行业差异性机理进行阐述,并结合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以2009-2015年作为样本区间,筛选出358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特点和差异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本文将企业进入产融结合作为研究切入点,将企业是否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总资产(对数值)、资产负债率等6个控制变量,通过Pearson检验、Logistic 多元回归模型等来检验产融结合与行业差异倾向的影响,并通过Kruskal-WallisH检验来验证不同要素集约型行业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收益质量及资本结构四个方面,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9个绩效指标,首先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筛选出主因子并计算企业的年度综合绩效指标,并通过配对样本t 检验来探索产融结合实施之后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基于中国实体产业投资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基于中国实体产业投资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
贾吉明;夏庆宇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科学》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在企业金融投资规模日益增加的形势下,文章结合产融结合型企业特征,构建了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将企业从事非金融类的投资行为视为多元化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将企业从事金融类投资行为进一步区分为产融结合投资与非产融结合的投资.相对应的企业利润分为经营活动利润与金融活动收益两部分,其中经营活动利润包括实体产业核心利润和投资实体产业收益,金融活动收益包括产融结合金融收益和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以产融结合型企业两类活动为基础的分析改变了现有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体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文章的贡献在于:对产融结合金融收益的计量提高了利润表的信息含量,为实体企业参股金融业的利润结构质量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贾吉明;夏庆宇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复旦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基于产业资本参股金融机构的视角 [J], 邓楠
2.产融结合、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基于中国实体产业投资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 [J], 王秀丽;贾吉明;李淑静
3.产融结合与实体企业投资效率——基于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经验研究 [J], 谢获宝;张玮玮;李祎;
4.产融结合与实体企业投资效率——基于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经验研究 [J], 谢获宝;张玮玮;李祎
5.产融结合能否校正企业非效率投资?
——基于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视角 [J], 邢会;夏志林;马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融结合、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基于中国实体产业投资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
产融结合、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基于中国实体产业投资金融机构的视角研究王秀丽;贾吉明;李淑静【摘要】以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4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求产融结合与内部资本市场的互动机制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产融结合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2)高水平的内部资本市场运营能够更好发挥资本配置功能.(3)产融结合企业更多地依赖金融资源来缓解融资约束,非产融结合企业更多的是凭借高水平内部资本市场发挥融资功能.(4)高水平内部资本市场运营效率与产融结合在发挥融资功能方面能够发挥替代作用.【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7页(P23-29)【关键词】产融结合;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作者】王秀丽;贾吉明;李淑静【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北京10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通过建立一个组织并承认某种权威(企业家)来指挥资源的分配,会节省某些市场成本(R.Coase,1937)[1]。
企业组织能够替代市场组织的原因在于企业内交易成本低于市场间交易成本。
自从阿尔钦(1969)[2]和威廉姆斯(1975)[3]创立了“内部资本市场”概念以来,从内部资本市场视角来分析融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降低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性是内部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并成为很多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的出发点(王化成等,2011)[4]。
自从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现阶段,“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
随着国家对金融行业管制的放松,我国企业纷纷实施产融结合的战略,通过参股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进而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思路,为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股 , 通 过 控 制 商 业 银 行 或 证 券 公 司 实 现 低 成 本 融 资 , 素 生 产 率 随 所 有 权 的变 更 而上 升 ,且 核 心业 务 要 素 生 产 形 成 完 整 的 “ 金 供 给 一 生 产 一 金 融 服 务 ” 的 链 条 ,产 率 上 升 更 快 。 资
构 的上 市公 司为研 究 对 象 ,考 察 上 市公 司产 融 结 合 动 因 、 型 企 业 集 团 ,必 须 充 分 认 识 产 融 结 合 问 题 的重 要性 和 必 参 股 金 融 机 构 前后 业 绩 变化 以及 参 股 金 融 机 构 类 型、 比 要 性 。 产 融 结 合 是 国 有 企 业 培 育 国 际 竞 争 力 , 实 现 可 持
绩 出现 恶 化 ;参 股 券 商或 提 高参 股 比例 对上 市公 司业 绩 融 业 。发 生 如 此 多 的 产 融 结 合 事 件 ,作 为 事 件 主体 的产
改善 有显 著正 向 作 用。 关键词 产 融 结 合 ;非 上 市 金 融 机 构 ;LO 效 是 否 得 到 提 高 ?产 融 结 合 是 否 带 来 管 理 和 财 务 的 协 同效 应 ?如 何 衡 量 并 检 验 上 市 公 司产 融 结 合 有 效
例 对 产 融 结 合 效 果 的 影 响 。 研 究 发 现 , 实 施 产 融 结 合 的
续 发 展 的重 要 途 径 。 据 2 1 ” 0 0年 1 上海 证 券 报 资 讯 统 月
上 市公 司 具 有 更 高 的 成 长 能 力 ;产 融 结 合 后 , 上 市公 司 业 计 , 两 市 共 有 1 3家 主 业 清 晰 的 制 造 业 公 司 涉 足 参 股 金 3
随 着 我 国资 本 市 场 日趋 成 熟 ,拥 有 雄 厚 资本 实 力 的 发 展 壮 大 的 一 种 成 功 发 展 模 式 ,而 且 也 反 映世 界 经 济发 大 型 产 业 集 团 挺 进 金 融 业 步 伐 加 快 , 产 融 结 合 现 象 整 展 过 程 中产 融 结 合 的 必 然 趋 势 ,企 业 产 融 结 合对 促 进 一 体呈 增 长 趋 势 ,很 多 大 型 企 业 均 将 产 融 结 合 作 为 企 业 发 国经 济发 展 的 正 效 应 远 大 于其 带 来 的风 险 。 而 郎咸 平 】
是 产 业 资 本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 寻求 经 营 多元 化 、资 本 虚 施 产 融 结 合 的 动 因 , 发 现 选 择 此 战 略 更 多 与 代 理 问 题 相 拟 化 ,从 而 提 升 资本 运 营 档 次 的一 种 趋 势 。 产 融 结 合 有 关 。 C rso [ 利 用 3 h it s3 5个 国家 的 数 据 研 究 产 融 结 合 与公
股 权 投 资 成 为工 商 类 企 业 大 股 东 ,利 用 产 业 资本 实 体 优 赵 文 广 对 企 业 的 产 融 结 合 行 为 给 予 进 一 步 肯 定 ,认
势 ,保 障金 融 资本 安 全 性 和 增 值性 。 为 企 业 走 产 融 结 合 的 发 展 道 路 ,不 仅 是 大 型 企 业 迅 速
利 于 实 现 规 模 经 济 , 降 低 交 易 费 用 , 实 现 优 势 互 补 , 促 司绩 效 的关 系 ,发 现 产 融 结 合 的价 值 效 应 与 资本 市 场 的 进 企 业 国 际 化 战 略 的 实 现 , 是 国 外 众 多 大 型 产 业 集 团 发 发 展 和 完 整 、 法 律 系 统 的 完 善 有 关 。 S e e t v n和 M a i 『 ra4 展 轨 迹 之 一 。 产 融 结 合 可 分 为 两 种 模 式 , 第 一 种 是 产 业 运 用全 要 素 生 产 率指 标 来 衡 量 产 融 结 合 绩 效 ,发 现 目标 资 本 向 金 融 业 渗 透 , 主 要 表 现 为 工 商 类 企 业 向 金 融 机 构 公 司 要 素 生 产 率 在 被 金 融 机 构 兼 并 前 较 低 , 在 兼 并 后 要
性 ?诸 如 此 类 问 题 已 逐 渐 成 为 国 内 外 学 术 界 共 同 关 注 的
W ic On 检 验 1 OX
本 文 受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0 2 0 1 、 教 育 部 新 焦 点 。 7510)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支 持 计 划 ( CET0 0 8 N 5 1 4)资 助 Li Gr e wo d 从 战 略 管 理 角 度 研 究 了企 业 采 和 en 0 川 用 多 元 化 分 散 策 略 进 入 保 险 业 后 的 协 同 创 新 及 结 构 产 融 结 合 一 般 指 产 业 资 本 与 金 融 机 构 之 间 ,通 过 相 对 企 业 运 营 效 率 的 影 响 , 认 为 该 策 略 无 效 。 Ke i 和 vn 互 参 股 、 持 股 、 控 股 等 方 式 而 进 行 的 内 在 结 合 或 融 合 , Ad in e2分 析 了美 国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在 1 9 — 0 2年 实 re n 【 9720
生 跨 行 业 协 同 效 益 , 推 动 产 融 两 业 共 同 发 展 ;另 一 种 是
徐 晟 【 认 为 产 融 结 合 有 利 于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 降 低 5
金 融 资 本 向产 业 渗 透 ,通 常 采 用 的 方 式 为 金 融 机 构 通 过 交 易 费 用 ,提 高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和 竞 争 力 。 在 此 基 础 上 ,
我 国上 市 公 司产 融 结 合 效 果 分 析
基于 参 t 金 融 机 构 视 角 的 实 证 研 究 - . 市
o 蔺 元
摘要
“ 本 文 以 2 0 -2 0 0 1 0 7年 间 参 股 非 上 市金 融 机 产 融 结 合 座 谈 会 上 指 出 : 要 培 育 具 有 国 际 竞 争力 的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