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报告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报告
2018年
概念界定与报告背景
2017年12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对我国各行业中大、中、小、微型企 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修订,按照修订后的标准,以零售业为例,微型企业指从业人数1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企 业,小型企业指从业人数10-50人且营业收入在100万到500万的企业,以此类推。本报告对企业规模的定义同该划分标准 保持一致。 “融资”指资金融通,广义的融资既包括资金融入还包括资金融出,本报告研究范围仅限于资金融入。资金融入又分为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间接融资“通过银行、信托等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融资,”直接融资“则不通过 金融机构,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融资,本报告研究范围仅限于“间接融资”且聚焦于贷款业务。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已久,2018年在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趋于短缺的压力下, 该难题更加突出,为缓解该问题,监管层陆续推出多项举措,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话题又一次受到广泛关注。本报告希望 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梳理该问题的难点、分析当下各类模式和机构的价值、寻找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并为政策监管、企业 经营及该领域的投资提供建议。
报告结构
小微企业融资并非一个行业,准确地说,是多个行业同时面临、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报告在探讨该问题时,遵照难题 提出、难题分析、难题解决的思路。与此同时,本报告对该难题涉及的部分细分领域按照难题分析框架进行梳理和比较。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提出,分 析该问题的空间、政策环境。
报告结构
分析该难题的具体原因及解决切入点, 梳理当下解决它的各种模式之间的相互 关系,逐一分析各类模式的价值点。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8.02.14•【文号】•【施行日期】2018.0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精神,现就银行业做好2018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抓手,聚焦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深度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力争全年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二、回归本源,明确定位,形成三农金融服务合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坚守定位,深入推进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政策性银行要专注政策性业务领域,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开发银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中长期信贷投放。

农发行要继续加大对粮食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开发银行、农发行要发挥扶贫金融事业部作用,完善金融扶贫“四单”工作机制,优先保障扶贫信贷规模。

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报告

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报告

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报告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报告是对法人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工作的通知》(银发〔2014〕106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的通知》(银办通〔2017〕1号)等相关规定,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了2018年度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工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关于开展2019年法人金融机构洗钱/恐怖融资风险自评的通知》(银办通〔2019〕4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银行业反洗钱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6〕119号)等要求,对本法人我分行(以下简称我中心)开展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

自评估范围包括辖内所有开业、存续、变更、终止以及为其他组织开展业务等环节的情况,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已全部纳入清单,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风险评估系统”进行了披露。

为加强本单位对我国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有效预防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非法集资、逃废银行债务及欺诈犯罪等上游犯罪。

防范系统性风险。

为配合国家反恐执法战略,有效遏制反洗钱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保护公民财产权和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稳定运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风险监测。

通过风险自评来防范重大风险并识别高科技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防范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非法集资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金融违法案件。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相关规定开展自我评估工作。

一、总体情况我中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贵贵银发〔2017〕1号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及相关制度的规定,开展业务活动。

银保监发〔2018〕22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银保监发〔2018〕22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22号各银监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年5月21日(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数据治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覆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数据,覆盖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覆盖监管数据,覆盖所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

(二)匹配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三)持续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持续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推动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有效应用于经营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监管数据纳入数据治理,建立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监管数据报送工作有效组织开展,监管数据质量持续提升。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监管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关于规范开展2018年上海地区金融市场业务有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关于规范开展2018年上海地区金融市场业务有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关于规范开展2018年上海地区金融市场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法规类别】银行业务【发文字号】上海银发[2018]76号【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日期】2018.04.25【实施日期】2018.04.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关于规范开展2018年上海地区金融市场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银发[2018]76号)各在沪金融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2018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规范在沪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完善制度建设,合规审慎开展金融市场业务2018年,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金融市场管理各项要求,建立健全投资交易和风险控制等内部管理制度,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和风险管理的水平,正确处理规范经营和业务发展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一)认真做好债券发行管理,规范开展债券交易金融债券发行人要做好存续期管理工作,包括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相应文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还本付息等,小微、三农、绿色、扶贫、双创金融债券发行主体还要做好专门账户、专项台账和资金用途管理工作。

金融机构承销债券的,不仅要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债券承销情况,还要对高风险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助处置违约风险,共同探索建立契约化、规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处置长效机制。

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融机构应健全内控制度,全面落实债券二级市场交易、做市、柜台和结算代理等制度规范。

一是要严格遵守银行间市场交易相关法规,全面落实302号文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审慎设置风险控制指标、规范开展债券交易,杜绝通过任何债券交易形式进行利益输送、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规避内控或监管的行为。

金融疑难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金融疑难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金融疑难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家名为“华融投资”的金融机构,该机构在2018年遭遇了一起重大的金融诈骗案件。

华融投资主要从事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

2017年,华融投资与一家名为“天盛科技”的公司签订了一份投资协议,投资金额高达5000万元。

然而,在投资后不久,天盛科技便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导致华融投资的投资面临巨大风险。

二、案例经过1. 投资决策过程华融投资在决定投资天盛科技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尽职调查,包括对天盛科技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管理团队等方面的评估。

然而,尽职调查过程中存在疏漏,未能发现天盛科技的财务报表存在严重问题。

2. 投资协议的签订华融投资与天盛科技签订的投资协议中,明确了投资金额、投资回报率、投资期限等条款。

然而,协议中对于风险控制的条款设置不够完善,未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投资风险。

3. 投资后的监管投资完成后,华融投资对天盛科技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天盛科技的经营问题和财务风险。

4. 风险暴露2018年初,天盛科技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投资回报,华融投资的投资面临损失。

随后,经过调查发现,天盛科技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其实际财务状况远不如对外公布的数据。

三、案例分析1. 风险识别与评估华融投资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未能充分识别和评估天盛科技的财务风险。

财务报表的审核不够严格,未能发现其中的造假行为。

2. 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华融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过于看重天盛科技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而忽视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3. 投资协议的风险控制投资协议中对于风险控制的条款设置不够完善,未能为华融投资提供有效的风险保护。

4. 投资后的监管与风险管理华融投资在投资后对天盛科技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天盛科技的经营问题和财务风险。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尽职调查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加强尽职调查,全面评估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管理团队等各个方面,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018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报告目录一、群雄逐鹿:大资管时代下的头角崭露 (4)1.1、大资管新规落地,统一监管大幕拉开 (4)1.2、资管新规影响有限,保险产品优势凸显 (5)1.3、多维度政策规范,步入良性规范发展周期 (6)二、鉴古观今:风险收益均衡下的全能发展 (8)2.1、规模稳步增长,发展稳中向好 (9)2.1.1、资产管理规模持续扩张,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9)2.1.2、保险资金运用松绑,多类资产并行投资 (11)2.1.3、长久期配置稳定收益,多元布局应对利率调整 (14)2.2、聚焦典型案例,探寻发展路径 (15)2.2.1、中国人寿:规模庞大,各资管平台协同效应明显 (16)2.2.2、中国平安:全方位布局,稳健收益,持续创造价值 (20)2.2.3、中国太保:第三方业务运行稳健,助力养老体系建设 (22)2.2.4、新华保险:资产配置稳健,资管产品出新 (25)三、对标海外:从美国经验看先进发展模式 (27)3.1、行业:分账户运作、收益稳健的成熟市场 (27)3.2、公司:投资高效精准,具体风格略有不同 (35)3.2.1、保德信:全球业务布局,多元管理提升投资能力 (35)3.2.2、PIMCO:专注债券市场,铸成行业典范 (39)四、发展前景:转型探索拓展市场空间 (41)4.1、资金端:内生增长添动力 (41)4.1.1、保费深度较低,内生动力十足 (41)4.2.2、保费密度不足,蓝海空间广阔 (42)4.2、资金端:渠道来源再优化 (44)4.2.1、第三方业务拓展收入来源,规模快速发展 (44)4.2.2、保险系基金增添市场活力,多元布局实力雄厚 (46)4.2.3、年金风格契合,资管利润丰厚 (47)4.3、资产端:多元投资强优势 (50)4.3.1、债券投资为主力,积累丰富经验 (50)4.3.2、优选非标产品,风控优势明显 (51)4.3.3、养老地产顺势而为,前景广阔 (52)4.4、管理端:模式创新提效率 (54)图表目录图表1:资管新规政策四大原则梳理 (4)图表2:2017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情况 (5)图表3: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 (6)图表4:保险资管专项投资监管政策 (7)图表5:2017年末我国保险资管资金分类及规模 (8)图表6:2014-2017年保费收入及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增速 (9)图表7:2013-2018年3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增长率 (10)图表8:保险资管公司覆盖业务能力 (11)图表9:保险资管公司覆盖业务能力 (11)图表10:2018年5月保险资金占比情况 (12)图表11:2013-2018年5月保险资金流向 (12)图表12:2013-2018Q1保险资管投资计划总规模 (13)图表13:2016Q1-2018H1保险资管各类投资计划规模 (13)图表14:2016Q1-2018H1保险资管各类投资计划数量 (14)图表15:2009-2017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 (15)图表16:中国人寿资产管理规模 (16)图表17: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 (16)图表18:国寿投资控股投资案例摘选 (17)图表19:国寿投资控股收入结构图 (18)图表20:2018H1国寿安保投资类型占比 (19)图表21:国寿养老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规模 (19)图表22:平安资管投资管理资产及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 (20)图表23:平安资管净利润及第三方业务收入 (21)图表24:平安资管主要资产管理产品 (22)图表25:2013-2017年太保资产第三方管理资产情况 (23)图表26:2013-2017年太保资产第三方业务管理费收入情况 (23)图表27:2013-2017年长江养老投资管理资产与受托管理资产情况 (24)图表28:2013-2017年长江养老参与企业年金情况 (24)图表29:新华人寿资产管理规模 (25)图表30:新华人寿投资收益率表现 (26)图表31:2017年末新华人寿金融产品评级情况 (27)图表32:1976-2016年美国寿险资产投向分布 (27)图表33:2016年美国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布 (28)图表34:2008-2016年美国寿险资金收益率 (29)图表35:2016年美国寿险一般账户资产分布 (30)图表36:2016年美国寿险独立账户资产分布 (30)图表37:2010至今美国利率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 (31)图表38:2016年美国寿险一般账户债券期限分布 (32)图表39:2016年美国寿险一般账户债券等级分布 (32)图表40:1990年至今标普500变动情况 (33)图表41:2005年及2016年美国寿险独立账户资产 (34)图表42:2016年美国寿险海外资产分布 (35)图表43:2017年保德信集团收入构成 (36)图表44:2008-2017年保德信AUM规模 (36)图表45:2008-2017年保德信资产管理收入 (37)图表46:2017年末保德信资产管理分类 (38)图表47:保德信资产管理分类趋势 (38)图表48:PIMCO管理资产规模 (39)图表49:我国GDP增速较快 (41)图表50:我国保险深度处在较低水平 (42)图表51:发达经济体的保险密度较高 (43)图表52:我国的保险密度正在加速增长 (43)图表53: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规模 (45)图表54: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收入 (45)图表55:主要保险系基金(截至2018年7月12日) (46)图表56:截至2017年末保险资管公募基金事业部情况梳理 (46)图表5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47)图表5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低于基金支出 (47)图表59:企业年金覆盖职工数及同比增速 (48)图表60: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及同比增速 (49)图表61:保险资金中债券投资情况 (50)图表62:资产证券化法规汇总 (51)图表63:保险资金其他资产投资情况 (52)图表64: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53)图表65:泰康之家发展历程 (53)。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发文字号】中国人民银行令[2018]第2号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18.07.26
【实施日期】2018.07.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18〕第2号)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机构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经2018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第4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长易纲
2018年7月26日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发布)第十五条修改为“金融机构应当在按本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内部操作规程确认为可疑交易后,及时以电子方式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chl_320303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浙江金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统计(资金运用)

浙江金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情况统计(资金运用)
1058 729409
1827883
5581
350187
11494 377 203187 21772401
兰溪市
4366239 4366239 1880976 617779 203808 413971 1263197 908493 354704 2485262 1486002 938712 60429
119
103326
58042
20 77895 79296
34330 207 22764 4662823
摘编自《金华统计年鉴2019》
计(资金运用)
义乌市
24506035 24504692 10034111 5305179 1157785 4147394 4728933 3770584 958349 14470580 8245996 4608911 960947 650932 3794
8267 2071098
2482 3931238
9534380 79888 123596 6177014 1403654
651327 3182 624966 94689306
市区
18994470 18993413 8456823 2678952 1174620 1504332 5777871 5306469 471402 10536590 4456415 5206317 552337 315603 5918
二.债券投资 境外债券
三.股权及其他投资 四.买入返售资产 五.存放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款项 六.联行往来(净)
境内存放二级准备金 七.金银占款 八.外汇占款 九.应收及预付款 十.投资性房地产 十一.固定资产 资金运用总计
金华市
73563714 73561233 32738047 14562287 3788051 10774236 18175761 14811299 3364462 40823185 24468888 13411561 1965411 966535 10790

2018年金融危机流程

2018年金融危机流程

2018年金融危机流程引言:2018年,全球金融市场再次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201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其流程和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

第一章:前期预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些前期预兆已经显现出来。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多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出现下滑。

其次,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收紧,利率上升,导致市场流动性减少。

此外,一些金融市场泡沫也开始显现,如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和股市的大幅波动。

这些迹象表明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不稳定的状态。

第二章:危机爆发2018年,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全球股市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出现问题,如银行的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

市场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导致更多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资产。

这种恶性循环加速了危机的蔓延。

第三章:政府干预面对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首先,央行启动了紧急流动性支持计划,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以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金融市场。

最后,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章:全球危机扩散由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关联性,这场危机很快扩散到了全球范围。

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货币贬值,经济衰退。

在全球贸易不断萎缩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纷纷裁员和关闭工厂。

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

第五章:后续影响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面临着巨大的重建压力。

一方面,各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此外,全球金融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结语:2018年金融危机的流程可以概括为前期预兆、危机爆发、政府干预、全球危机扩散和后续影响。

中国银行财务分析报告(3篇)

中国银行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BOC)作为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自1912年成立以来,历经百年风雨,已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化银行。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银行近年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其经营业绩、财务风险及未来发展潜力,为投资者、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财务数据概述1. 营业收入近年来,中国银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际业务拓展及金融产品创新。

根据中国银行2022年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2. 净利润中国银行净利润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实现净利润1500亿元,同比增长12.5%。

这表明中国银行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 资产质量中国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截至2022年底,不良贷款余额为115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7%,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4. 资本充足率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满足监管要求。

2022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4.6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68%,均高于监管要求。

三、财务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收入增长率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其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从2018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3%、7.2%、9.2%、10.5%、12.5%,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2)净利润增长率中国银行净利润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同步,表明其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从2018年至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5%、5.5%、8.3%、12.5%、12.5%,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2. 运营效率分析(1)成本收入比中国银行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表明其运营效率不断提高。

从2018年至2022年,成本收入比分别为27.5%、26.5%、25.5%、24.5%、23.5%,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2)资产回报率中国银行资产回报率保持稳定,表明其资产运用效率较高。

银保监发〔2018〕22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银保监发〔2018〕22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22号各银监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年5月21日(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数据治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覆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数据,覆盖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覆盖监管数据,覆盖所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

(二)匹配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三)持续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持续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推动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有效应用于经营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监管数据纳入数据治理,建立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监管数据报送工作有效组织开展,监管数据质量持续提升。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监管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22号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22号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正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22号各银监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年5月21日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数据治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覆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数据,覆盖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覆盖监管数据,覆盖所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

(二)匹配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更多遏制影子银行和 » 新规有助于改善资产 » 央行提高中期借贷便利
策措施将有助于缓冲 » 在资产增长放缓以及 银行业资产风险并应 融资活动的推动下, 对金融体系的一些重 银行业的资本水平将 大失衡问题 保持总体稳定
» 信贷成本可能已触
顶,但鉴于资产风 险依然较高,信贷 成本不大可能大幅 下降
» 当前监管措施缩小了银
正面
可导致展望转为正面的因素
» 企业杠杆有序下降并处于更为可 持续的水平 » 因企业杠杆水平下降、盈利持续 增长,资产质量改善
» »
»
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展望是我们对于未来12-18个月影响中国银行体系信用度的基本面信用状况的前瞻性评估。因此,展望提供的是我们对于宏观经济、竞争及监管趋势等行业运营环境 如何影响资产质量、资本实力、资金来源、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基本观点。由于展望代表我们对于 XX评级中所考虑的信用环境的前瞻性看法,负面 (正面) 展望表明平均而言负面 (正面) 评级行动的可能性更大。但展望并不等于评级上调、下调或复评的加总,或者行业发行人的平均评级展望,而应视为我们对于行业总体信用基本面走向的评估。
»
»
中国XX018年展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展望稳定
4
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展望
除寿险之外,多数行业的展望为稳定
展望图例:
负面 稳定 正面
负面
寿险
» 整顿短期储蓄型产品的监管举措 令一些保险公司面临流动性压力 并抑制其新业务增长 非标投资的增长以及集中度风险 的上升表明资产风险加剧 盈利能力面临负债成本高企以及 监管趋严环境下业务转型费用上 升的压力
中国XX018年展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展望稳定
7
2018年中国银行业展望–稳定
运营环境趋稳及监管趋严支持稳定展望
展望图例:
稳定 运营环境
转弱 稳定 正面
稳定 资产风险和资本
转弱 资金来源与流动性
转弱 盈利能力和效率
稳定 政府支持
» 经济指标回稳,企业 » 尽管企业杠杆较高, » 系统流动性将保持紧
主题2 运营环境回稳
» 经济平稳增长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支持企业盈利能力和银行资产质量 » 对影子银行活动监管力度的增强将改善资产信用状况的透明度和相关风险的管理
主题3 流动性将保持总体稳定但趋紧
» 央行提高流动性工具的使用将改善货币操作的透明度 » 由于对短期批发性资金的依赖性下降,银行的资金结构将改善,但对存款的竞争有所加剧 » 非银行金融机构正在延长其债务期限,这将有助于降低再融资风险
» »
» 资产质量稳定,但某些领 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以及 » 稳定的运营和监管环境 域面临压力 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 » 良好的流动性和杠杆率 关政策,运营环境趋于稳 » 资金来源多元化小幅缓解 定 » 盈利能力承压但仍高于全 流动性和再融资风险 球同业 资产风险将企稳,同时资 » 融资成本上升令盈利能力 本水平将保持稳定 承压 政府仍将向大银行提供有 力支持,因为维护金融和 社会稳定仍是政府首要政 策目标
运营环境趋稳及监管趋严支持稳定展望
负面
可导致展望转为负面的因素
» 快速降杠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 大负面影响,并导致企业贷款 拖欠率上升 紧张的流动性对银行资金来源 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且导致 银行盈利能力承压 »
稳定
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抑制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 运营环境趋于稳定 资产风险将企稳,同时资本水 平将保持稳定 政府仍将向大银行提供有力支 持,因为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仍是政府首要政策目标
稳定
财险
» 稳定的新车销售状况以及非车险 产品的迅速增长支持保费收入增 长 » 资本水平保持稳健 » 非标投资的增加提高了收益率也 推高了资产风险 » 由于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推进,小 型保险公司的承保盈利能力承压
» »
中国XX018年展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展望稳定
5
1
中国银行业
2018年中国银行业展望–稳定
中国XX018年展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展望稳定
9
受经济稳步增长支撑,运营环境保持稳定
» 2018年GDP增长将保持稳定。在今年10月份十九大召开之后,我们预计中国将更加注重 生产力的提升,以缓解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降低金融体系的脆弱度。 » 随着政府继续采取协同政策行动来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企业杠杆和影子银行活动的增长 将放缓,经济指标企稳,企业利润正在改善。
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分析报告
2017年12月11日
中国金融机构的核心信用主题
监管趋严和稳定增长支持多数行业的稳定展望
主题1 监管趋严
» 政府仍将采取协同政策措施遏制影子银行和银行间活动以应对金融体系的重大失衡问题 » 政府继续强调包括在宏观管理中同时使用货币工具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以维持金融稳定 性
行使用短期负债进行长 期资产投资的空间
中国XX018年展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展望稳定
8
中国银行业
主要信用主题
» 运营环境仍将获得经济持续增长以及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的支持。政府采取更多协 同政策措施遏制影子银行和银行间活动,这将有助于缓冲银行业的资产风险并应对金融体 系的一些重大失衡问题 » 尽管企业杠杆较高,但企业利润的改善将推动银行业总体逾期率企稳。不过,部分高杠杆 及亏损的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依然高企,因为在影子银行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其借款成本上 升 » 在资产增长放缓以及融资活动的推动下,资本水平将总体保持稳定 » 总体盈利能力仍面临资金成本上升以及手续费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 » 受到遏制企业和银行间杠杆上升及影子银行增长的监管措施影响,系统流动性将保持紧 张,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 » 政府仍将向大银行提供有力支持,因为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仍是政府首要政策目标
利润改善,尽管中期 内承压 银行间活动的协同政 但企业利润的改善将 推动整体逾期率企稳 信用状况的透明度 张,尤其是对于中小银 行 的使用以及外汇储备的 企稳降低了出现系统性 流动危机风险的可能性
» 总体盈利能力仍面
临资金成本上升以 及手续费收入增长 放缓的压力
» 政府对大银行的支
持水平仍将较高, 因为维持金融和社 会稳定仍是政府首 要政策目标
中国XX018年展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展望稳定
3
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展望
除寿险之外,多数行业的展望为稳定Βιβλιοθήκη 展望图例:稳定 银行»
负面 稳定 正面
稳定 证券
稳定 租赁
» »
稳定 资产管理
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支 持核心业务增长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仍 主导不良资产管理市 场 资产价格提高支持核 心业务的资产质量和 盈利能力 长期融资的增加改善 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