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课:锐角三角形中特殊线段夹角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解析版)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知识要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2)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钝角或直角.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在Rt ABC∠+∠=︒.A BC△中,90∠=︒,则90(2)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4.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一、单选题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设一份为k∘,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k°,3k°,4k.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2k°+3k°+4k°=180°,所以2k°=40°,3k°=60°,4k°=80°.即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故选:C2.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差等于第三个内角,则它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C【解析】依题意得∠A-∠B=∠C,即∠A=∠B+∠C,又∠A+∠B+∠C=180°,∴∠A=90°,∴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选C.3.已知△ABC中,∠A=2(∠B+∠C),则∠A的度数为()A.100°B.120°C.140°D.160°【答案】B【解析】∵∠A=2(∠B+∠C),∠A+∠B+∠C=180°∴∠A=2(180°-∠A)解得∠A=120°,故选B.4.下列条件:(1)∠A=25°,∠B=65°;(2)3∠A=2∠B=∠C;(3)∠A=5∠B;(4)2∠A=3∠B=4∠C中,其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1)∵∠A=25°,∠B=65°,∴∠A+∠B=25°+65°=90°,又∵∠A+∠B+∠C=180°,∴∠C=180°-(∠A+∠B)=180°-90°=90°,∴△ABC是直角三角形;(2)∵3∠A=2∠B=∠C,∴∠A=13∠C,∠B=12∠C,∵∠A+∠B+∠C=180°∴13∠C+12∠C+∠C=116∠C=180°∴∠C≠90°∴△ABC不是直角三角形;(3)∵∠A=5∠B∴无法计算内角的度数,因此无法判定△ABC的形状;(4)∵2∠A=3∠B=4∠C,∴∠A=2∠C,∠B=43∠C,又∵∠A+∠B+∠C=180°,∴2∠C+43∠C+∠C=133∠C=180°,∴∠C=54090 13≠︒∴△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5.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3,是第三个内角的45,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60°,90°,75°B.48°,72°,60°C.48°,32°,38°D.40°,50°,90°【答案】B【解析】设第一个内角的度数为x,∵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3,是第三个内角的45,∴另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2x,第三个内角为54x,∴x+32x+54x=180°,解得x=48°,∴三个内角分别为48°,72°,60°故选B.6.如图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4+∠7B.∠3=∠1+∠7C.∠1+∠4+∠6=180°D.∠2+∠3+∠5=360°【答案】B【解析】A、∵∠2=∠10+∠9,∠10=∠7,∠9≠∠4,∴∠2=∠4+∠7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B、∵∠3=∠8+∠10,∠8=∠1,∠10=∠7,∴∠3=∠1+∠7,故本选项正确;C、∠4=∠8+∠6,∠8=∠1,∴∠4=∠1+∠6,∴无法说明∠1+∠4+∠6=180°,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2+∠4+∠5=360°,∵l3、l4不平行,∴∠3≠∠4,∴∠2+∠3+∠5=360°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7.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A.80°B.70°C.60°D.90°【答案】A【解析】∵AB∥CD,∠1=45°,∴∠C=∠1=45°.∵∠2=35°,∴∠3=∠2+∠C=35°+45°=80°.故选A.8.如图,∠BDC=98°,∠C=38°,∠A=37°,则∠B的度数是()A.33°B.23°C.27°D.37°【答案】B【解析】如图,延长CD交AB于E,∵∠C=38°,∠A=37°,∴∠1=∠C+∠A=38°+37°=75°,∵∠BDC=98°,∴∠B=∠BDC-∠1=98°-75°=23°.故选:B.9.如图所示,∠ACD是△ABC的一个外角,CE平分∠ACD,F为CA延长线上的一点,FG∥CE,交AB于点G,若∠1=70°,∠2=30°,则∠3的度数为()A.30°B.40°C.45°D.50°【答案】B【解析】∵CE平分∠ACD,∴∠1=∠ECF,∵FG∥CE,∴∠F=∠ECF,∵∠FCD=∠3+∠BAC,∠BAC=∠2+∠F,∴∠FCD=∠3+∠2+∠F,∴∠1+∠ECF=∠3+∠2+∠F,∴∠2+∠3=∠1,又∵∠1=70°,∠2=30°,∴∠3=70°-30°=40°,故选B.10.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则图中互余的角有A.2对B.3对C.4对D.5对【答案】C【解析】∵∠BAC=90°∴∠B+∠C=90°①;∠BAD+∠CAD=90°②;又∵AD⊥BC,∴∠BDA=∠CDA=90°,∴∠B+∠BAD=90°③;∠C+∠CAD=90°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直角三角形特殊的相关角度大小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进行解题。

2.了解钝角和锐角的概念,能够通过判断角度大小确定钝角和锐角的类型,进而解决一些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直角三角形相关角度大小关系的应用。

2.判断和确定三角形中的钝角和锐角。

三、教学难点1.利用直角三角形相关角度大小关系解决问题。

2.理解和判断三角形中的钝角和锐角。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引入生活中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和演示求解三角形中的相关角度,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强化能力训练。

3.反思法:在学生独立练习过程中及时反思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 导入通过讲述日常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场景,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明要从家里走到学校,学校和家之间只有一条街道,并且街道上还有一个直角转弯处,小明该怎么算出街道的长度呢?”2. 讲授(1)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角度大小关系通过讲解直角三角形中角度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到直角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特殊关系,例如直角角为90度,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为90度等等。

同时,通过演示和讲解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三角形中钝角和锐角的判断和类型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判断,对三角形中的各角大小进行分类,以方便后面的问题解决。

同时,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中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和相关特性,进而解决一些涉及钝角和锐角的数学问题。

3. 实战演练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根据课上讲解和课下作业,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认识。

4. 反思通过学生的练习和问题反馈,及时总结和提炼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中的相关角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优秀教学案例
4.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途径,发现并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例,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房屋的三角屋顶等,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60°、60°和60°,求这个三角形的类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问题导向
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度?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学习活动。
2. 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如:“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如何证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如:“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如何求解第三个内角?”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性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角形中角的问题探究

三角形中角的问题探究

系。

解后反思: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图形,我们首先要解读题目,转化为具体的图形语言,结合图形位置来分析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研究过程中,考虑要全面,需分类讨论。

用到的知识主要是角平分线的性质,高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角的重要结论。

具体证明方法可能不同,但归根结底要抓住图形关系,有的从角的和差关系出发,有的看到垂直这个条件,从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出发,都可以。

记住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

师:解决完这个问题,我们把条件变化一下看看。

活动3:问题变式如果在图1中AE 上任取一点F , 过F 作FD BC ⊥,垂足为D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EFD ∠与,B C ∠∠之间是否还有以上数量关系?FDE CBA 图2若点F 在AE 的延长线上(或AE 的的反向延长线上) , FD BC ⊥,垂足为D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EFD ∠与,B C ∠∠之间是否还有以上关系?教师对学生多样的思维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们用到了前面学过的角平分线,垂线,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现在的三角形中角的结论,后面我们还要学习与角有关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明确其图形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

3. 在解决办法上,如果我们没思路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工具,通过实验尝试,猜想,帮助大家打开思路,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思考问题;如果有了思路,那就要抓住图形和我要求问题的联系。

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更多的去发现,去思考。

课后作业:1. 继续探究三角形中从两个顶点出发高线和角平分线的夹角问题和两条高线的夹角问题,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练习:(1)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BAC =50︒,70C ∠=︒.求∠DAE 的度数.(2)在△ABC 中, ,BAC C αβ∠=∠=()βα≠.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点F 在CA的延长线上,FG BE ⊥于点G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H . ①若90,40αβ=︒=︒,如图1所示,∠F = ;的角以外,相等的角还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2.能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内角三兄弟之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老二很纳闷.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活动一:见教材P11“探究”.展示点评:从探究的操作中,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图中的直线l与△ABC的边BC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吗?证明命题的步骤是什么?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小组讨论:有没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反思小结:证明是由题设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正确的过程.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探究点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活动二:见教材P12例1展示点评:题中所求的角是哪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你能想出几种解法?小组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解题时,如何灵活应用?反思小结:当三角形中已知两角的度数时,可直接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个内角;当三角形中未直接给出两内角的度数时,可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是什么?3.数学思想是转化、数形结合.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在直角△ABC 中,∠BAC =90°,AD 是高,找出图中相等的角.解:∠1与∠C ,∠2与∠B 相等.2.在△ABC 中,∠A =8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求∠BOC 的度数.(2)将∠A 换个度数,那(1)求出是多少?你能体会∠A 和∠BOC 有什么关系吗?解:(1)因为∠A =80°,所以∠ACB+∠ABC=180°-∠A=100°.因为∠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所以∠1+∠2=50°,所以∠BOC=180°-50°=130°.(2) 由题意知∠1+∠2=12(180°-∠A )=90°- 12∠A ,则∠BOC =180°-(90°- 12∠A )=90°+12∠A. 3.如图,在△ABC 中,AD ,AE 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若∠B =40°,∠C =60°,求 ∠EAD 的度数.解:在△ABC 中,∠BAC =180°-∠B -∠C =180°-40°-60°=80°.因为AE 是∠BAC 的平分线,所以∠EAC =∠BAE =40°.因为AD 是边BC 上的高, 所以∠ADC =90°,所以∠CAD =90°-∠C =30°.所以∠EAD=∠EAC-∠CAD=40°-30°=10°.第2课时三角形的内角(二)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180°)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180°)它的两个锐角有什么特殊关系吗?——引入新课●自主学习指向目标1.自学教材P13-14.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活动一:已知,在△ABC中,∠B=90°,那么∠A+∠C是多少?展示点评:∵在△ABC中,∠A+∠B+∠C=180°,且∠B=90°,∴∠A+∠C=90°.由此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为了书写方便,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来表示.活动二:见教材P14例3展示点评:如图,∠CAE与∠DBE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Rt△CAE和Rt△DBE)与这两个角互余的分别是哪两个角?(∠AEC和∠BED)因此能得出∠CAE与∠DBE有什么关系?(相等)依据是什么?(等角的余角相等)解题过程见教材P14.变式:如上图,若AD平分∠CAB,BC平分∠ABD,请求出∠CAD的度数.解:∵AD平分∠CAB,BC平分∠ABD,∴∠CAD =∠BAD =12∠CAB, ∠ABC =∠DBC =12∠DBA. 又∵∠CAD =∠DBC,∴∠CAD =∠DAB =∠ABC.在Rt △ABC 中,∠CAB +∠ABC =90°,∴∠CAD =30°.小组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在解题方面有哪些运用?反思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度数,可以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若已知两锐角的关系,也可以借助方程求出它们的度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探究点二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活动三: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反之,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展示点评:是.因为在△ABC 中,∠A +∠C =90°,所以∠B =180°-(∠A +∠C)=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小组讨论:请用文字语言表述直角三角形新的判定方法? 【反思归纳】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答: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目前已学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答:(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两边互相垂直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如图,DF ⊥AB ,∠A =40°,∠D =43°,则∠ACD 的度数是87°.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A =32°,∠ADC =110°,∠B =52°,则△BEC 是__直角__三角形.3.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满足∠B -∠A =∠C -∠B ,∠A =30°,则∠B =__60__°,△ABC是__直角__三角形.4.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 A )A.15°B.25°C.30°D.10°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 C )A.44° B.60° C.67° D.77°6.如图,在Rt△ABC中,∠ACB=90°,∠A=α,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EDC,此时点D在AB边上,∠CDB=∠B,求旋转角∠BCD的大小.解:∵在Rt△ABC中,∠ACB=90°,∠A=α,∴∠B=90°-α,∴∠CDB=∠B=90°-α,∴∠BCD=180°-∠B-∠CDB=2α,即旋转角的大小为2α.第3课时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两个性质,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外角和定理.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定理的推理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2.在△ABC中,(1)∠C=90°,∠A=30°,则∠B=__60°__;(2)∠A=50°,∠B=∠C,则∠B=__65°__.3.如图,在△ABC中,CD是BC边的延长线,∠A=60°,∠B=55°.(1)求∠ACD的度数.(115°)(2)∠ACD与∠A,∠B有什么大小关系?(∠ACD=∠A+∠B)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外角及相关结论活动一:阅读教材P14-15.思考:三角形的外角是如何定义的?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展示点评:学生独立写出证明过程,并说明证明的依据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小组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探究点二三角形外角结论的运用活动二:见教材P15 例4展示点评: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每个顶点处的外角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小组讨论:你有几种不同的证法?反思小结: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是对顶角.我们只研究其中的一个,三个外角的和是360°.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判断题:(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三角形所有外角的和.(×)(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内角和的2倍.(√)(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6)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外角.(√)2.填空:(1)如图.∠A +∠B +∠C +∠D +∠E +∠F =__360°__.(2)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和是__180°__.3.如图,图甲中的∠1=69°,图乙中的∠2=21°.4.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AE 是△ABC 的外角的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且∠BAD =20°,∠E =50°,求∠ACD 的度数.解:∵AD 平分∠BAC ,∠BAD =20°,∴∠BAC =2∠BAD =40°,∴∠CAF =180°-∠BAC =140°.∵AE 平分∠CAF ,∴∠CAE =12∠CAF =70°,∴∠ACD =∠E +∠CAE =120°.。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3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3课时)教案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这样做呢?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伴交流,选代表发言.
2.师生得出结论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改变.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1)窗框在安装好之前斜钉一根木条,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斜钉一根木条的窗框在安装好之前不会变形.
(2)钢架桥的钢架做成三角形.
(3)起重机的力臂做成三角形.
(4)房顶钢架做成三角形.
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1)活动挂架.
(2)放缩尺.
三、归纳小结
1.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四、布置作业
习题11.1 第5、10题.
教学反思:。

三角形(专题复习)——三角形两角平分线夹角与另一角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三角形(专题复习)——三角形两角平分线夹角与另一角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A=∠ACD-∠ABC, ∠P=∠2-∠1 由已知 P 为∠ABC 与∠A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可得 ∠ABC=2∠1,∠ACD=2∠2, 即∠A=∠ACD-∠ABC=2(∠2-∠1)
所以比较两个式子容易得到∠P 与∠A 的关系式为∠P= ∠A
(3)图形 3 中两外角的夹角∠P 与∠A 数量关系是什么? 观察图形: ∠A 是三角形 ABC 的一个内角,它与∠1、∠2 的和等于 180°。 ∠P 是三角形 PBC 的一个内角,它与∠3、∠4 的和等于 180°。 由已知 P 为∠EBC 与∠F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可得∠EBC 与∠FCB 的和等于∠3 与∠4 的和的两倍。 而∠EBC 与∠1,∠FCB 与∠2 是邻补角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 ∠P 与∠A 的数量关系。 所以,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 先求出∠1+∠2=180-∠A 再利用邻补角关系求出 ∠EBC+∠BCF=2×180-(∠1+∠2)
=180+∠A 由已知 P 为∠ABC 与∠A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可得
∠3+∠4= (∠EBC+∠BCF)
=90+ ∠A
然后再用 180°-(∠3+∠4)即可求出∠P 与∠A 的关系式为∠P=90- ∠A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练习一: (1) 已知:∠BPC=130°点 p 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A 的度数。 (2) (变式)若点 P 不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求∠P 与∠A 和∠B、∠C 的数量关系。 练习二: (1)已知:∠P=56°点 p 为∠EBC 与∠F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A 的度数。 (2)(变式)若点 P 不是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求∠P 与∠A 和∠1、∠2 的数量关系。 练习三: 已知∠A=60°,点 P1 为∠ABC 与∠A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点 P2 为∠P1BC 与∠P1CD 的角平分线的交 点。 求∠P2 的度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有关的角: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掌握其证明方法。
2.三角形内角的性质:探讨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关系,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的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内角和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理解,特别是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固定的180°。
-逻辑推理:在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几何逻辑推理感到困惑。
-实际应用:将内角和定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在选择和使用定理上遇到困难。
-操作技巧: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角度的精确计算和测量方法掌握不熟练。
3.运用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实例,学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的内角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的内角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案)
3.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互余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未知角度;
4.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及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接受得比较快,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个定理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然而,当涉及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应用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这个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的概念。
-重点讲解:
a.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证明和应用;
b.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及其应用;
c.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互余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通过具体的直角三角形例子,演示两个锐角互余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求未知角度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总和,它总是等于180°。这个概念在几何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是30°,我们需要计算另一个锐角的大小。通过应用内角和及互余的概念,我们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求多个角的度数之和研究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求多个角的度数之和研究课(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例如,在讲解难点时,我可能过于注重解题步骤,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多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推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正弦、余弦函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和剪裁三角形,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举例:通过将三角形的一个角撕下来,贴在另外两个角的旁边,形成一个平角,从而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弦、余弦函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正弦、余弦值,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识别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举例:在斜三角形中,已知一边长和这边上的一个角的正弦或余弦值,求解其他角度。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探索三角形中的求角度问题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探索三角形中的求角度问题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探索三角形中的求角度问题
人教版2012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梳理求角度问题的知识点
2.探索求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 所有与求角度有关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建立求角度问题的思路模型
一.知识梳理:
目前为止学过的与角度有关的知识点有哪些? 1.对顶角相等 2.邻补角互补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ADB 的度数
解: 又AD平分
2.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A=50°, ∠B=70°,求∠EDC,∠BDC的度数
3.如图,在△ABC中,BP平分∠ABC,CP 平分∠ACB,若∠BAC=60°,求∠BPC的 度数
课后作业
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CE是外角 ∠ACM的平分线,BE与CE相交于点E,∠A=60°,则 ∠BEC为
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角的平分线将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 7.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二.思路探索
例题1.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 ∠α+∠β=90° 求证:AB∥CD.
分析: 求证:AB∥CD
梳理条件 明确问题
将条件标 在图像中
要证:AB∥CD 需证 需证
逆向 分析
解析:
∠α+∠β=90°
几何证明求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1
梳理条件
2
明确问题
3
结合图像逆向分析1.如图,在△ABC中,∠BAC=40°,∠B = 75°, AD是△ABC 的角平分线. 求(1)∠C 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三角形有关的角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1 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你还记得是怎么发现这个结论的吗?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进行探究.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②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问题1 你能从以上的操作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吗?在下图中,∠B 和∠C 分别拼在∠A 的左右,三个角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角,出现了一条过点A 的直线l,直线l 与边BC 有什么位置关系?通过添加与边BC平行的辅助线l,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证明结论.结合下图,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吗?已知:△ABC.求证:∠A +∠B + ∠C = 180°.证明:过点A 作直线l ,使l ∥BC.∵l ∥BC ,∴∠2 = ∠4,∠3 =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 + ∠4 + ∠5 = 180°(平角定义),∴∠A + ∠B + ∠C = 180°(等量代换).问题2:通过前面的操作和证明过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其他方法证明此定理吗?例如:三、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例1 如图,在△ABC 中,∠BAC =40°,∠B = 7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解:因为∠BAC =4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所以∠DAB=1/2∠BAC=20°在三角形DAB中,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ADB=180°-∠DAB-∠B=180°-20°-75°=85°例2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 岛看A,C 两岛的视角∠ABC 是多少度?从C岛看A,B 两岛的视角∠ACB 呢?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之后,由线至面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角。

本节知识不仅是对前面“角”知识的升华与综合运用,也是研究多边形中角的问题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发现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体验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辨证关系,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验证—逻辑证明—应用拓广—归纳概括”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命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推理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体验。

3、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二、说教法本节课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用拼图法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证明方法,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说学法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在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

2、和同桌交流你前面学习了哪些三角形中的线段?三角形的角有怎样的性质?设计意图:设计操作活动回顾旧知识,并将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实现数学思考的内化,避免了传统的问答式回顾、参与人数少、顾及不到各层面学生、用时较多等问题。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2讲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基础) 知识讲解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2讲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基础) 知识讲解

第二讲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2. 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如果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45°,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也是45°,且此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要点诠释:(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2.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答案与解析】解:已知:如图,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法1:如图1所示,延长BC到E,作CD∥AB.因为AB∥CD(已作),所以∠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CB+∠1+∠2=180°(平角定义),所以∠ACB+∠A+∠B=180°(等量代换).证法2:如图2所示,在BC边上任取一点D,作DE∥AB,交AC于E,DF∥AC,交AB于点F.因为DF∥AC(已作),所以∠1=∠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D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DE∥AB(已作).所以∠3=∠B,∠DEC=∠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A=∠2(等量代换).又∠1+∠2+∠3=180°(平角定义),所以∠A+∠B+∠C=180°(等量代换).证法3:如图3所示,过A 点任作直线1l ,过B 点作2l ∥1l ,过C 点作3l ∥1l , 因为1l ∥3l (已作).所以∠l=∠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3=∠4.又1l ∥2l (已作),所以∠5+∠1+∠6+∠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5+∠2+∠6+∠3=180°(等量代换). 又∠2+∠3=∠ACB ,所以∠BAC+∠ABC+∠ACB=180°(等量代换).证法4:如图4,将ΔABC 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以C 为顶点的平角.证法5:如图5-1和图5-2,在图5-1中作∠1=∠A ,得CD ∥AB ,有∠2=∠B ;在图5-2中过A 作MN ∥BC 有∠1=∠B ,∠2=∠C ,进而将三个内角拼成平角.【总结升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无论哪种证明方法,都是应用的平行线的性质.2.在△ABC中,已知∠A+∠B=80°,∠C=2∠B,试求∠A,∠B和∠C的度数.【思路点拨】题中给出两个条件:∠A+∠B=80°,∠C=2∠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A+∠B+∠C=180°就可以求出∠A,∠B和∠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由∠A+∠B=80°及∠A+∠B+∠C=180°,知∠C=100°.又∵∠C=2∠B,∴∠B=50°.∴∠A=80°-∠B=80°-50°=30°.【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隐含条件∠A+∠B+∠C=180°.本题可以设∠B=x,则∠A=80°-x,∠C=2x建立方程求解.举一反三:【变式】(春•安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50°,E是△ABC内一点,∠BEC=150°,∠ABE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BDC的度数为多少?【答案】100°.解:∵△ABC中∠A=50°,∴∠ABC+∠ACB=180°﹣50°=130°,∵△BCE中∠E=150°,∴∠EBC+∠ECB=180°﹣150°=30°,∴∠ABE+∠ACE=130°﹣30°=100°,∵∠ABE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DBE+∠DCE=(∠ABE+∠ACE)=×100°=50°,∴∠DBE+∠DCE=(∠DBE+∠DCE)+(∠EBC+∠ECB)=50°+30°=80°,∴∠BDC=180°﹣80°=100°.类型二、三角形的外角【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2、】3.(1)如图,AB和CD交于点O,求证:∠A+∠C=∠B+∠D .(2)如图,求证:∠D=∠A+∠B +∠C.【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在△AOC中,∠COB是一个外角,由外角的性质可得:∠COB=∠A+∠C,同理,在△BOD中,∠COB=∠B+∠D,所以∠A+∠C=∠B+∠D.(2)如图,延长线段BD交线段于点E,在△ABE中,∠BEC=∠A+∠B ①;在△DCE中,∠BDC=∠BEC+∠C ②,将①代入②得,∠BDC=∠A+∠B+∠C,即得证.【总结升华】重要结论:(1)“8”字形图:∠A+∠C=∠B+∠D;(2)“燕尾形图”:∠D=∠A+∠B +∠C.举一反三:【变式1】(新疆建设兵团)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40°,∠AOB=75°,则∠C等于().A、40°B、65°C、75°D、115°【答案】B.【变式2】如图,在△ABC中,∠A=7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则∠BOC的度数为 .【答案】125°.类型三、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综合4.(春•江阴市校级月考)已知如图∠xOy=90°,BE是∠ABy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当点A,B分别在射线Ox,Oy上移动时,试问∠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如果随点A,B的移动而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思路点拨】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求解.【答案与解析】解:∠C的大小保持不变.理由:∵∠ABY=90°+∠OAB,AC平分∠OAB,BE平分∠ABY,∴∠ABE=∠ABY=(90°+∠OAB)=45°+∠OAB,即∠ABE=45°+∠CAB,又∵∠ABE=∠C+∠CAB,∴∠C=45°,故∠AC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且始终保持4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中,P为内角平分线AD、BE、CF的交点,过点P作PG⊥BC 于G,试说明∠BPD与∠CP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解:∠BPD=∠CPG.理由如下:∵ AD、BE、CF分别是∠BAC、∠ABC、∠ACB的角平分线,∴∠1=12∠ABC,∠2=12∠BAC,∠3=12∠ACB.∴∠1+∠2+∠3=12(∠ABC+∠BAC+∠ACB)=90°.又∵∠4=∠1+∠2,∴∠4+∠3=90°.又∵ PG⊥BC,∴∠3+∠5=90°.∴∠4=∠5,即∠BPD=∠CPG.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基础)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在△ABC中有两个角的大小分别为40°和70°,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2.若△ABC的∠A=60°,且∠B:∠C=2:1,那么∠B的度数为( ).A.40° B.80° C.60° D.120°3.(云南昆明)如图所示,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A=80°,∠ACB=60°,那么∠BDC=( ).A.80° B.90° C.100° D.110°4.(•绵阳)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A.118°B.119°C.120°D.121°5.(山东济宁)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6.(山东菏泽)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聪将一幅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α等于( ).A.30° B.45° C.60° D.75°二、填空题7.如图,AD⊥BC,垂足是点D,若∠A=32°,∠B=40°,则∠C=_______,∠BFD=_______,∠AEF=________.8.在△ABC中,∠A+∠B=∠C,则∠C=_______.9.根据如图所示角的度数,求出其中∠α的度数.10.如图所示,飞机要从A地飞往B地,因受大风影响,一开始就偏离航线(AB)38°(即∠A =38°),飞到了C地.已知∠ABC=20°,现在飞机要到达B地,则飞机需以_______的角飞行(即∠BCD的度数).11.如图,有_______个三角形,∠1是________的外角,∠ADB是________的外角.12.(春•通川区校级期末)如图中,∠B=36°,∠C=76°,AD、AF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则∠DAF=度.三、解答题13.如图,求∠1+∠2+∠3+∠4的度数.14.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15.(春•石家庄期末)已知△ABC中,AE平分∠BAC,(1)如图1,若AD⊥BC于点D,∠B=72°,∠C=36°,求∠DAE的度数;(2)如图2,P为AE上一个动点(P不与A、E重合,PF⊥BC于点F,若∠B>∠C,则∠EPF=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16.如图是李师傅设计的一块模板,设计要求BA与CD相交成20°角,DA与CB相交成40°角,现测得∠B=75°,∠C=85°,∠D=55°.能否判定模板是否合格,为什么?【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B;【解析】设∠B=2x°,则∠C=x°,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2x°+x°+60°=180°,解得x°=40°,∠B=2x°=80°.3. 【答案】D.4. 【答案】C;【解析】解:∵∠A=60°,∴∠ABC+∠ACB=120°,∵BE,CD是∠B、∠C的平分线,∴∠CBE=∠ABC,∠BCD=,∴∠CBE+∠BCD=(∠ABC+∠BCA)=60°,∴∠BFC=180°﹣60°=120°,故选:C.5. 【答案】B;【解析】先求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6. 【答案】D;【解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解答.二、填空题7. 【答案】58°,50°,98°;【解析】在Rt△ADC中,∠A=32°,∠C=58°;在Rt△BDF中,∠B=40°,∠BFD=50°;在△BEC,∠AEF=∠B+∠C=98°.8. 【答案】90°.9. 【答案】 (1)48°; (2)27°; (3)85°;【解析】充分利用:(1)“8”字形图:∠A+∠C=∠B+∠D;(2)“燕尾形图”:∠D=∠A+∠B +∠C.10.【答案】58°.11.【答案】8,△DBC,△ADE;【解析】考查三角形外角的定义.12.【答案】20;【解析】解:∵∠B=36°,∠C=76°,∴∠BAC=180°﹣∠B﹣∠C=180°﹣36°﹣76°=68°,∵AD是∠BAC的平分线,∴∠BAD=×68°=34°,∵∠ADC是△ABD的外角,∴∠ADC=∠B+∠BAD=36°+34°=70°,∵AF⊥BC,∴∠AFD=90°,∴∠DAF=180°﹣∠ADC﹣∠AFD=180°﹣70°﹣90°=20°.三、解答题13.【解析】解:连接AD,在△ADC中,∠1+∠CAD+∠CDA=180°,在△ABD中,∠3+∠BAD+∠BDA=180°.∴∠1+∠2+∠3+∠4=∠1+∠CAD+∠BAD+∠3+∠CDA+∠BDA.=(∠1+∠CAD+∠CDA)+(∠3+∠BAD+∠BDA)=180°+180°=360°.14.【解析】解:设∠A=x°,则∠ABC=∠C=2x°.在△ABC中,由内角和定理有x+2x+2x=180°,∴ x=36°.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讲解+例题+课后习题)∴∠C=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90°,∴∠DBC=90°-∠C=18°.15.【解析】证明:(1)如图1,∵∠B=72°,∠C=36°,∴∠A=180°﹣∠B﹣∠C=72°;又∵AE平分∠BAC,∴∠1==72°,∴∠3=∠1+∠C=72°,又∵AD⊥BC于D,∴∠2=90°,∴∠DAE=180°﹣∠2﹣∠3=18°.(2)成立.如图2,∵AE平分∠BAC,∴∠1===90°﹣,∴∠3=∠1+∠C=90°﹣+,又∵PF⊥BC于F,∴∠2=90°,∴∠EPF=180°﹣∠2﹣∠3=.16.【解析】解:分别延长CB、DA交于点P.因为∠C=85°,∠D=55°,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P=180°-∠C-∠D=40°,即DA与CB相交成40°角.同理可得BA与CD相交成20°角.所以这个模板是合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课:锐角三角形中与特殊线段有关的夹角问题
授课人:关磊
一、本节课的背景:
本节课的生成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作业中的一道具体问题)。

学生在初学几何时面对复杂图形的解决能力欠缺,呈现出的结果就是碰到难题不知如何下手,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无法有效的调用已有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通过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慢慢感悟到图形生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已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出“螺旋上升”式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特殊线段夹角问题的探索,巩固与求角有关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图角度,提高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丰富学生的识图角度,提高他们分析图形的能力。

2.难点:如何将已有方法和经验应用到复杂情境中。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开门见山:师:“本章我们一直在研究哪个特殊的图形呢?”
生:“三角形。


师:“得到了哪些结论呢?”
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
师:“总结同学们的答案,我们是站在边和角这两个角度对三角形进行研究的。

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继续从角的角度对三角形进行深入的研究。


引出题目。

2.特殊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

(二)探究阶段:
已知一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角度为α和β。

1.添加任意一条特殊线段时:
①当三角形里出现特殊线段时会产生什么新图形?
②如何求得角的度数?
操作方法:A.三种特殊线段一一分析,由学生自己发现并讲解。

B.教师总结与评价:关注学生的识图角度,点拨不同学生思维上的差异。

鼓励学
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问题开始,引导学生从识图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再到具体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最后将问题解决。

为后面复杂问题的分析做铺垫。

2.添加任意两条特殊线段时:
①任意添加两条特殊线段,都有哪些情况?
②添加第二条特殊线段后,又产生了哪些新图形?
③请学生任意挑选一种或几种情况,对特殊线段产生的夹角进行求解。

(重在识图角度和分析思路)
操作方法:A.教师引导学生对两条特殊线段的情况进行分类。

B.学生选取任意一种或多种情况进行分析和求解。

C.以小组为单位,共享和学习不同的识图角度和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

D.全班汇总各组的想法,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当两条特殊线段同时出现时,图形就变得相对复杂了。

复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有序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难点,因此在分类这个问题上是由老师带领学生一同完
成。

而之后的求角问题是在之前已有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由学生
自行完成,小组讨论的意义在于分享和学习彼此的分析方式,更加全面的解决此
问题。

(三)能力提升:原作业(全品第6页素养提升)
1.引导学生重新审题,提取有效信息。

2.将复杂图形分解,找到与之前经验的联系。

3.做简要分析。

操作方法:A.通过问题指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的一般方式。

B.通过自主作图,将图形拆分,从而将复杂问题转化成较简单的问题。

C.全班汇报,通过简述的方式将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在之前的铺垫下,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

重点在如何从复杂图形中抽离已知图形。

(四)归纳总结。

1.识图脉络。

2.知识脉络。

五、作业:
1.复习并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脉络。

2.将全品第六页素养提升的思路和详细过程写在本上。

六、板书:略。

一、针对这节课:
1.我一直追求的不是热闹的课堂,而是高效的,参与度高的课堂。

所谓参与度,也许是说,也许是看,也许是讨论,也许是思考。

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去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2.本节课重思路轻计算,体现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多思少算”。

3.本课意在以点带面,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交流,渗透几何的一般研究方法。

重在思维培养。

二、感谢:学校、备课组、陈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