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的两位翻译家

合集下载

译员的显身晚清中德关系中首位德驻华外交译员璧斯玛

译员的显身晚清中德关系中首位德驻华外交译员璧斯玛

双方更好地沟通。
促进贸易合作
02 璧斯玛积极推动中德之间的贸易合作,通过翻译相关
的商业合同、协议等文件,为双方提供了便利。
协助商务谈判
03
璧斯玛还参与了商务谈判,为中德企业之间的合作提
供了支持和帮助。
璧斯玛与德国在中国的文化传播
传播德国文化
璧斯玛通过翻译德国文学作 品、新闻报道等方式,向中 国介绍了德国的文化、历史
促进文化融合
在璧斯玛的推动下,中德文化逐渐融合,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国 人民之间的友谊,还为两国间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3
启发文化反思
璧斯玛对中德文化交流的贡献还体现在启发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上,
他通过对比两国文化,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认识自身文化。
璧斯玛在德国外交政策史上的影响
开启外交政策新篇章
协助谈判
璧斯玛在德国外交官与中国官员的谈判中起到了重要的协助作用,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和要求。
促进文化交流
璧斯玛还积极参与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翻译将更多德国文化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向德国介绍了 中国的文化。
璧斯玛与中德之间的贸易往来
提供语言支持
01
璧斯玛为中德之间的贸易谈判提供了语言支持,帮助
推动语言交流
璧斯玛努力推动德语在中国的传播,曾在北京创办德语培训班,为 培养中国的德语人才做出了贡献。
璧斯玛在推动中德经济合作中的贡献
促进两国经贸往来
璧斯玛关注两国经贸往来,曾多次参 与两国间的商务谈判,推动了许多重 大的经贸合作项目的达成。
推动山东铁路建设
在璧斯玛的积极推动下,德国与清朝 政府就山东铁路建设达成协议,推动 了山东铁路的建设和发展。
03

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

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

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一、本文概述《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J·莱斯(Hans J. Vermeer)的翻译类型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应用。

莱斯作为翻译类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莱斯的翻译类型学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理论背景、核心概念和主要特点。

随后,文章将分析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包括中国学者对莱斯理论的接受程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比莱斯的翻译类型学与文本类型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探讨莱斯理论在中国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为中国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莱斯翻译类型学理论概述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J·莱斯(Hans J. Vermeer)提出的翻译类型学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大重要理论贡献。

莱斯在继承和发展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和翻译类型学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莱斯认为,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他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和翻译类型学理论。

其中,翻译类型学理论是莱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将翻译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根据莱斯的理论,翻译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型翻译、表达型翻译和操作型翻译。

信息型翻译主要关注原文的信息传递,要求译文准确、清晰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表达型翻译则更侧重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风格,要求译文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美学价值;操作型翻译则强调译文在目标文化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要求译文能够引起目标读者的共鸣和反应。

莱斯的翻译类型学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
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1。语言信息的取舍 以满足顾客和委托人的需求为目的。 2。翻译策略的选择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决定译本
的体裁和类型(摘译,选译,改译等)。 3。译文形式的确定 根据不同的传播中介来确定译语的形式和风
格。
.
节译
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的广州火车站是华南地 区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毗邻港澳和深圳、 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担负京广、广深、 广肇铁路繁重的旅客运输工作,车站有7个 站台、66股车道、6个候车室,还有酒楼、 商场、旅店等服务,为不同层次的旅客提 供各种优质、完善的服务,是我国第一个 多功能新型铁路客运站。
本和目标语文本功能关系的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她对文本的两种分类形式作了区分,一是文本类 型:按照主体交际功能(传意、表情、使役)分 类;另一是语篇题材或文本种类:按语言特征或 惯例常规分类(如分工具书,讲演稿、讽刺作品 或广告所依照的标准)。
.
莱思根据布勒的的语言功能,把文本类 型分为三种:信息型、表情型、操作型
.
The Guangzhou Railway Station takes on the heavy passenger and freight work of Beijing-G, G-S, G-Z lines. The station has 7 platforms, 66 tracks and 6 waiting rooms. There are station restaurants, shopping centers, hotels and other service facilities to meet the passengers’ needs. This is the first multi-funtion raiway station in the country.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共26页PPT资料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共26页PPT资料

翻译批评:
如果翻译以文本为取向,那么就应该根据适合 其文本功能的相应标准来对它进行评论;如果 翻译是以目的为取向,那么对它的评论也应该 由功能类别引出的标准来进行,并根据翻译服 务的特定读者群和特定功能来调整方法。无论 是文本取向的还是目的取向的翻译都要受到主 观因素的影响,受到阐释过程和译者个性等主 观条件的影响。翻译批评同样摆脱不了这样的 主观影响,因此只有把这些主观因素考虑在内 翻译批评才是客观的。
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Hans J Vermeer):目 的论;霍斯-曼特瑞(Justa Holz-Manttari):翻 译行为理论;诺德(Christiane Nord):功能加 忠诚理论。
她发表了大量有关翻译的论文和评论,主要著作:
Moglichkeiten und Grenzen der Ubersetzungscritik.
• 单纯事实的交流:信息、知 识、观点等。这时用来传递 信息的语言维度是逻辑的或 者所指的(referential),交 际中的焦点是内容或“主 题”,此时的文本类型称为 信 息 型 文 本 ( informative text)
• 创造性行文:作者使用了语 言的美学特点。文本作者或 “发送者”被置于一个很显 著的位置,文本的形式也变 得十分重要时的文本称为表
切斯特曼:语篇类型的功能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翻译 方法
语篇类型
信息类
表情类
操作类
语言功能
信息性(描述 表情性(表达 吁请性(对接
物体和事实) 发出信息者的 受语篇者发出
态度)
召唤)
语言维度
逻辑性
审美性
对话性
语篇重点
关注内容
关注形式
关注吁请效果
译文应该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流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该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突破了传统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对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和应用领域进行概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实践意义。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等学者的早期研究。

他们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强调翻译应该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

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功能派翻译理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翻译目的论、翻译行为论、翻译功能论等多个分支。

在核心观点方面,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

它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因此,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是决定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功能,翻译者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实现最佳的交际效果。

在应用领域方面,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翻译实践,包括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医学翻译等。

它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还为翻译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

该理论也促进了翻译学科的多元化发展,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流派,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概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和应用领域。

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也被称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或“目的论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功能的社会行为。

功能派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受众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

1 The TT of an informative text should transmit the full referential or conceptual content of the S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in plain prose, without redundancy and with the use of explicitation when required.
Katharina Reiss 卡特琳娜·莱斯
卡 特 琳 娜 ·莱 斯 ( 1923- ) : 毕 业 于 德 国 海 德 堡 (Heidelberg, 德国西南部城市)大学翻译学院, 长期在大学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工作。她是20世 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德国功能学派注重文本的类型以及译文功能。 此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莱斯(Katharina Reiss):
➢ 2 Creative composition: the author uses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language. The author or sender is foregrounded, as well as the form of the message, and the text type is expressive.
4 Audio-medial texts require the supplementary method, supplementing written words with visual images and music.
翻译批评:
如果翻译以文本为取向,那么就应该根据适合 其文本功能的相应标准来对它进行评论;如果 翻译是以目的为取向,那么对它的评论也应该 由功能类别引出的标准来进行,并根据翻译服 务的特定读者群和特定功能来调整方法。无论 是文本取向的还是目的取向的翻译都要受到主 观因素的影响,受到阐释过程和译者个性等主 观条件的影响。翻译批评同样摆脱不了这样的 主观影响,因此只有把这些主观因素考虑在内 翻译批评才是客观的。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
Katharina Reiss 卡特琳娜·莱斯
卡 特 琳 娜 ·莱 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23- ) : 毕 业 于 德 国 海 德 堡 (Heidelberg, 德国西南部城市)大学翻译学院, 长期在大学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工作。她是20世 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德国功能学派注重文本的类型以及译文功能。 此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莱斯(Katharina Reiss):
4 Audio-medial texts require the supplementary method, supplementing written words with visual images and music.
➢ 2 Creative composition: the author uses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language. The author or sender is foregrounded, as well as the form of the message, and the text type is expressive.
莱斯把翻译过程分为分析阶段(phase of analysis)和再次词语表现阶段(phase of reverbalization),二者都是从功能角度来阐释的。
在分析阶段,译者必须首先分清源文本的功能, 这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确定源文的功能类别; 二是确定源文的文本体裁;三是分析语言风格。
再次语言表现或再语符化阶段是利用词汇、分 句、句子、段落等组织好目标文本的线性结构 (主要要考虑能否实现译者追求的对等功能)。
• 视听类语篇需要采用“辅助”方法,给文 字加上视像和音乐。
• 莱斯罗列了一系列言内和言外的指导标准,来 评估译文的充分性:

翻译学概论3

翻译学概论3

对施氏的评价:
1)其翻译理论在19世纪产生很大影响,甚至 在今天也仍有重要意义。 2)西方第一个吧笔译和口译明确区分并加以阐 述的人,但对口译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口 译不是一种机械的活动,而是一种技艺。 3)开创了用解释学研究翻译的传统。
三.英国翻译理论家:德莱顿与泰特勒
1.德莱顿(John

逐字译:字字对应,词词对应的翻译。
意译:给译者一定的自由度,又让原作者在
场。译者追求的是意义的对等,而不是词汇 上的对应。 仿译:这种翻译的译者(可以叫做“译者” 的话) 有充分的自由度,更换词句,改变意 义,甚至随便创作。
德莱顿对三种译法的看法:
逐字译可以比作“戴着脚镣在绳索上跳舞”; 拟作“译者表现自己的最好方法,但他对九
泉下的作者的英灵和声誉,却是一种莫大的 不公” 意译:介于逐字译和拟作之间,“表达了原 文的思想或意义而不被词Fraser Tyler,1747-1814)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 生于苏格拉,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后在那担 任历史学教授。 1770年改行当律师,但一直酷爱文学和翻译。 1790年出版《翻译的原则》,系统、全面的 论述翻译。具体如下:

德国翻译理论家之二: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
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教育
改革家 在语言与翻译上的贡献: 二元论语言观和翻译观
何为二元论的语言观?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强 调语言的个性 “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能力, 因此所有的语言中必定都具有理解所有语言的秘 诀。”----强调语言的共性


以上表述的语言观似乎自相矛盾,却反映了其对语 言的辩证看法,即其二元主义的语言观。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浅谈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于德国。

它在继承传统翻译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若干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的理论。

如“目的论”“功能加忠诚”论等。

本文旨在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主要核心理论和其对现代翻译实践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

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一、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立与形成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莱斯(katharina reiss)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人。

该理论以莱斯(katharina reiss)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观点,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经过了两代翻译理论家的发展。

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别为k.赖斯(katharina reiss)、h.j.弗米尔(hansj.vermeer)和j.h.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

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把功能的范畴引入了翻译批评,将文本按不同功能分类,使译者对交际功能的语言标记和功能翻译的组成单位感觉更敏锐,帮助译者为特定的翻译目的将对等标准明确为恰当的形式,即她所谓的“综合性翻译(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h.j.弗米尔(hansj.vermeer)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创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

他认为,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要达到的目的决定,原文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因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

因此,必须探寻其他方法。

而j.h.曼塔莉(justa holz manttari)则将功能翻译理论继续向前推进了一步,她借鉴交际理论与行为理论中的概念,提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区别了“翻译(transla-tion)”和“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两个概念。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最新年精选文档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最新年精选文档

德国功能派翻译(fānyì)理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

应运而生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dàngshí)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功能派翻译理论是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汉斯?费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等提出的翻译理论。

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则进一步打破了对等理论的局限,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目的论。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费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1]。

曼塔利发展了费米尔的目的论,指出“翻译是一种用于达到特别目的的复杂行为”。

曼塔利翻译理论的研究对象涵盖所有的跨文化转换形式,“翻译”一词在曼塔利的理论中也已脱离了传统的内涵。

她提出区别“翻译”和“翻译行为”。

翻译行为指为实现信息(xìnxī)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而翻译只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翻译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

此外,她还强调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诺德作为第二代目的论的代表(dàibiǎo)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目的论者的理论。

施莱尔马赫两种翻译方法

施莱尔马赫两种翻译方法

施莱尔马赫两种翻译方法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德国翻译家施莱尔马赫提出了两种翻译方法,即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

这两种方法在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对这两种翻译方法进行概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施莱尔马赫的两种翻译方法概述1.异化翻译异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语言和风格,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翻译方法强调尊重原文的异质性,使译文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观念。

2.归化翻译归化翻译则是以译入语为基准,使译文在语言、文化和风格上与译入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相一致。

这种翻译方法注重让译文读者感受到译文的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三、两种翻译方法的优缺点分析1.异化翻译的优缺点优点:a.保留原文的特色和风格,有助于传播不同文化b.有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和技术缺点:a.可能导致译文读者理解困难b.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误导2.归化翻译的优缺点优点:a.译文通顺易懂,易于接受b.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缺点:a.可能丧失原文的文化特色和风格b.对译者的翻译技巧要求较高四、实例分析1.异化翻译在实例中的应用以我国古代诗歌翻译为例,异化翻译能够保留原文的诗意和韵味,如将李白的《将进酒》翻译成英文:"A flagon of wine, let us drink to the sky,We"ll pour libations to the moon and the sun."2.归化翻译在实例中的应用以同样的诗歌为例,归化翻译则将诗歌翻译成英文诗的形式,如:"Drink up, my friends, let"s raise our glasses high,We"ll sing and dance, and let the good times roll."五、我国翻译现状及启示目前,我国翻译界在实践中更倾向于采用归化翻译,这有利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德国对莫里茨的评价

德国对莫里茨的评价

德国对莫里茨的评价
莫里茨(HeinrichvonMoritz)是一位德国诗人、作家和翻译家,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他的诗歌和小说作品既充满了激情和幻想,又带有深邃的思考和哲学意味,深受德国文学界和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德国文学史上,莫里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充满了独特的幻想和哲学色彩。

他的诗歌作品引人入胜,语言华丽、富有诗意,既表达了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热情,又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莫里茨的小说作品也在德国文学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小说《安托涅特》(Antoniette)和《吉赛尔》(Gisela)等作品,以浪漫主义特有的方式,讲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探讨了爱情、人性和社会等问题。

除了创作文学作品之外,莫里茨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他将英国诗人拜伦(Lord Byron)的作品翻译成德语,并在德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体来说,莫里茨在德国文学界的地位非常重要。

他的作品既富有创新性和思想性,又贴近人民生活和情感,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而且在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珍视。

- 1 -。

hans vermeer 中文译文

hans vermeer 中文译文

Hans Vermeer(1930-2010)是一位著名的德国翻译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一生致力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探索。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个人生平Hans Vermeer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部城市维尔茨堡,他的父母是普鲁士人,他们对他的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展现了对语言和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ans Vermeer在弗赖堡大学学习语言学和翻译学,并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曾在不同的大学任教,包括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

他还在德国和国际上的许多学术机构和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为翻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翻译理论Hans Vermeer的翻译理论以功能主义为基础,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效果。

他提出了“功能对等”和“目的对等”等重要概念,对翻译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他还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和言语行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需要考虑语境和语言使用的目的。

在他的著作《翻译与权力》中,Hans Vermeer探讨了翻译如何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力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作用。

他的理论在国际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后来的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言服务行业Hans Vermeer的研究对语言服务行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倡导翻译应该为特定的目的和受众进行定制,强调翻译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他的理论为现代翻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促进了翻译质量的提高和行业标准的建立。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Hans Vermeer还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和翻译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翻译人才,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生们遍布全球各地,成为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领军人物,继续传承和发展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经验。

4. 学术贡献Hans Vermeer是翻译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学术贡献被广泛认可和赞誉。

译员的显身晚清中德关系中首位德驻华外交译员璧斯玛

译员的显身晚清中德关系中首位德驻华外交译员璧斯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璧斯玛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细节和 准确性,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研究 和解读,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璧斯玛的翻译对中德关系的影响
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璧斯玛的翻译作品为中德文化交 流提供了重要的桥梁,让两国人 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 历史。
增进中德互信与合

通过璧斯玛的翻译作品,中德两 国在外交、经贸等领域逐渐建立 了互信与合作关系,为两国关系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促进德国对华了解
璧斯玛通过翻译和解释德国外交政策 ,帮助德国政府更好地了解中国,为 德国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依据。
璧斯玛与中国外交政策
协助中国理解德国
璧斯玛将德国外交政策翻译给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帮助中国更好地理解德国 的外交意图和政策。
促进中德外交互动
璧斯玛在翻译过程中,为中德两国政府和外交官提供了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 德两国外交互动的开展。
译员的显身晚清中德关系中 首位德驻华外交译员璧斯玛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璧斯玛的生平简介 • 璧斯玛在中德关系中的角色 • 璧斯玛的翻译作品与影响 • 璧斯玛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01
璧斯玛的生平简介
璧斯玛的出生背景
01
璧斯玛出生于德国,家庭背景普 通,没有显赫的政治或经济地位 。
02
璧斯玛在中国的译员生涯持续了数十 年,为中德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在中国期间,他积极参与中德外交活 动,成为德国在华利益的重要代表之 一。
02
璧斯玛在中德关系中的角色
璧斯玛与德国外交政策
传递德国外交政策
璧斯玛作为德国驻华外交译员,负责 将德国的外交政策传递给中国政府和 相关机构,帮助德国在华推行外交政 策。

试论马丁.路德与歌德翻译思想中的承继关系

试论马丁.路德与歌德翻译思想中的承继关系

试论马丁.路德与歌德翻译思想中的承继关系作者:苏鸯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6期摘要:马丁·路德与歌德生活在同一个文化中,然而二人所生活的时代却相差了300多年,歌德在提出自己的译学思想时对路德所翻译的《圣经》赞誉有加。

虽然二人均提出过自己的翻译思想,但至今没有人具体将他们两位进行系统对比。

本文作者在对相关的材料进行研读之后,认为路德的翻译并不是像前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停留在歌德的三重范式中的第一范式。

相反,笔者认为歌德的翻译思想源于路德,并且是在其基础之上对路德的翻译思想进行了一定的发展。

不过笔者囿于有限的能力,没能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希望这方面的思考能够继续。

关键词:马丁·路德歌德翻译思想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提到路德,便不能不提他的《圣经》翻译。

在路德生活的时代,宗教作品的翻译占主流地位,而路德的翻译则更是达到高峰。

将近300年后,在德国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翻译家——歌德。

歌德的贡献并不仅限于翻译,他也是德国著名文学家。

出生于同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路德和歌德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翻译作品,且歌德在提出自己的翻译思想时也对路德的翻译赞赏有加,但至今并没有人对两人的翻译思想进行比较。

笔者在对各种有关二者的翻译材料研读之后,发现两者的翻译思想可以总结为歌德对路德的思想进行了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一、马丁·路德译学思想概述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作为一位翻译家,所译作品并不多,主要以《圣经》极为著名。

路德是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下开始《圣经》翻译工作的。

当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打击压制民族语《圣经》的翻译,因此很多人看不懂《圣经》。

为了推动宗教改革,路德便开始了《圣经》的翻译,1522年和1534年分别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将《圣经·新约》和《圣经·旧约》翻译为德语。

所以说路德最初从事翻译是为了译出一本适合所有教徒的《圣经》,这样宗教思想才能得以传播,而且路德的翻译大大地促进了现代德语的建立,对自己国家的语言做出了贡献。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

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汉斯·弗米尔是德国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目的论,不仅是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而且对西方翻译理论做出重要的贡献。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并且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效果为首要原则。

本文结合翻译实例,对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进行介绍,并且对目的论做出评价。

下面为大家带来浅析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文,快来看看吧。

【关键词】汉斯·弗米尔;原则;评价;目的论一、目的论简述1971年,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的发表,标志着德国功能学派的建立。

赖斯将“功能”这一概念引入翻译批评研究,并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希望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汉斯·弗米尔(HansJ.Vermeer)师从凯瑟琳娜·赖斯,长期从事语言和翻译研究,曾发表过多部翻译学作品,如《关于翻译理论》(1983),与赖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1984)和《翻译目的理论:争论与反论》(1996)。

弗米尔在他与赖斯合作撰写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1984)一书中正式提出功能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翻译并非仅仅是一个从原语到目标语的语码转换的过程,而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特定模式,它有一定的目的。

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搭起桥梁。

弗米尔在目的.论中提出的三大原则对具体翻译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目的论三大原则(1)目的原则(Skopos Rule)在弗米尔的三大原则中,目的原则是其首要原则。

翻译的目的在于,使译文在目标文化中发挥作用,并且能够以目标读者所期望的形式呈现,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因此,翻译技巧与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

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

➢ 1 Plain communication of facts: information, knowledge, opinions, etc. The language dimension used to transmit the information is logical or referential, the content or topic is the main focus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text type is informative.
1 The TT of an informative text should transmit the full referential or conceptual content of the S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in plain prose, without redundancy and with the use of explicitation when required.
的观点
莱斯的翻译文本类型:
重内容的文本(content-focused text): 旨在传递信息;包括新闻公告、评论、新 闻报道、商务信函、货物清单、操作/使 用说明书、专利规约、条约、官方文件、 教育著作、专题论文、报告、学术论文、 各种专业性文献;翻译要求:忠实、完整 再现原文的内容
重形式的文本(form-focused):作者运用 某些形式因素来达到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包括:文学类 散文(随笔、传记、纯文学作品),富于 想象力的散文(趣闻轶事、小说),各种 形式的诗歌;翻译要求:译文和原文有相 似的形式和同等的美学效果。
3 The TT of an operative text should produce the desired response in the TT receiver. The translation should employ the adaptive method, creating an equivalent effect among TT readers.

_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_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国外翻译理论·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仲伟合 钟 钰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从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翻译学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近代,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

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介绍功能派翻译理论。

1.功能派的形成及重要理论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者凯瑟林娜·雷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olz M anttari)。

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 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 of Translatio n Criticism)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

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po s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skopos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国的两位翻译家
作者:路云芳韩琳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4期
[摘要]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同步发展。

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

功能派则独树一帜,明确阐释光靠语言学不能解决问题。

其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和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颇具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功能派理论赖斯翻译批评曼塔利翻译行为
作者简介:路云芳,河北大学2007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凯瑟琳娜赖斯
(一)简介
凯瑟林娜赖斯是德国著名的学者,翻译理论家,长期从事翻译研究和教学,并发表过大量有关翻译的论文和评述.在对等理论的基础上,赖斯将语用学引入翻译研究中,提出了从功能角度对文本进行删减和补充,以期实现更好的对等.此后,她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到翻译批评中,提出了比较合理的翻译批评观.即以功能等值作为译文评估的标准.赖斯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正是这一独创性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起点.同时她还和弗米尔合著了《翻译理论基础》。

(二)思想
1.文本类型
赖斯借用了布勒关于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划分了以下文本即: 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语篇.其中第四类文本是前三类辅以视觉形象、音乐等.
她选用不同体裁的文本,举例说明了前三类文本类型:工具书是信息含量最高的类型;诗歌是表情性极强并重视形式的文本类型;广告是最明显的操作型文本类型;在这些极端文本之间有一些混合型文本由于传记提供了关于主人公的信息,也部分地执行文学作品的表情功能,因此可能是处于信息类和表情类之间的文本类型.尽管有这样的混合型文本,赖斯说:“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传递,是评价译文的决定性因素.她建议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当然,她也承认,在某种情况下,译文的功能可能与原文的功能相异。

她给出的例子是《格列佛游记》。

最初这是为攻击当地政府而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而现在人们把它作为一本平常的娱乐性小说来阅读和翻译。

赖斯首先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

当时她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2.翻译充分和对等
“目的论”中的忠实性法则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赖斯认为当忠实性法则失效时,翻译充分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

她将充分解释为相对某个特殊目的的充分,翻译充分指的是译文应当充分满足翻译要求,在目的语交际环境中充分胜任。

它是一个动态概念。

相对而言,对等是静态概念。

它描述两个文本之间交际价值的对等;或在较低层面,如词、短语、句子或其它层面上的对等。

赖斯把对等归为充分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译文的交际目的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同样的交际功能时,对等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以保证两个文本功能相同.
所以,赖斯一方面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赖斯发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有时也是不应追求的。

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3.翻译批评观
在《翻译理论基础》中,赖斯指出她所提出的文本类型及其翻译方法只是弗米尔的目的论基本框架中的一个特定理论。

因为把原文本分属于某个特定的文本类型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只有在译文的预期目的是提供完全对等信息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从这种功能理论出发,她提出了比较合理的翻译批评观。

她认为,正当的翻译批评应是:如果翻译以文本为取向,那么对它的评价也应该是由功能类别引出的标准来进行,并根据翻译服务的特定读者和特定功能来调整方法。

无论是文本取向的还是目的取向的翻译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受到阐释过程和译者个性等主观条件的影响。

翻译批评同样摆脱不了这样的主观影响,因此只有把这些主观因素考虑在内翻译批评才是客观的。

二、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一)简介
曼塔利是一位从事翻译培训的教师和翻译学者,将功能翻译理论继续向前推进了一步.她避免使用翻译这个名称,而将翻译的外延扩大至各种跨文化转换形式.她的理论同弗米尔的一样也是建立在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 但把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方面,其中翻译行为是她的核心理论。

(二)思想
1.翻译行为
曼塔利认为翻译行为和翻译是两个不同概念。

她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

“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

具体一点说,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交际性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或两者兼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那么翻译就是他转换文本时所做的工作。

例如,一名译者建议他的德国顾客不要把寄给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信翻译成英文,而是译成中文,因为该译者知道新加坡虽然是个双语国家,但小公司里的人不一定熟识英文。

他的行为属于翻译行为,而当他具体把这封信转换成中文时,他的行为就称为翻译。

由以上两个概念的定义可以得出,翻译行为及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

翻译行为和翻译犹如两个以跨文化交际为圆心的同心圆,前者半径较大,而后者是功能派理论的重点。

2.翻译过程的参与者
一般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涉及三方面的参与者: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收者。

曼塔利还加入了翻译过程的发起者,译文使用者和收受者等其他参与方。

她认为翻译过程好比环环相扣的链条,第一环就是发起者。

发起者可能是个人、群体或机构。

这一角色所起的作用就是发起翻译活动。

她区分了发起者与委托人。

发起者是实际需要译文的人,而委托人则只是要求译者为了某个特殊目的和特定的收受者进行翻译,得出译文。

相对而言,前者较重要。

原文生产者与发起者相比并不太重要。

他只给翻译者提供了原文。

接着是译者担负起翻译的任务。

译者是翻译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在翻译过程中,他首先得到原文和翻译要求,然后研究分析翻译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可行,译文是否必要,最后做出决定并执行。

下一环是译文使用者,将译文付诸使用的人,翻译最终是要完成交际活动,让译文接受者得到译文。

译文接收者是实际上读到或听到译文的人,而译文收受者是译者所认为会读到或听到译文的人。

于是收受者对译者来说意义重大,在翻译过程中是决定性要素,属于翻译要求的一部分。

虽然划分出这7个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但她认为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一个参与者可以同时扮演好几种角色。

比如一名译者自己译了一本书,送到出版商那里要求出版,在这个翻译过程中,这名译者就同时具有发起者、委托人、译者三种身份。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
[2]Munday,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商务印书馆,2007
[3]Nord,Christiane(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中国翻译 1993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