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第四章 古诗词鉴赏限时综合训练二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
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6)
☆托物言志(象征) 识别:动物、植物、器物意象 公式:托物言志+(解释)借XX意象表达XX情感
反问 识别:无疑而问,有问无答 公式:(解释)XX运用反问+(内容效果)表达Xx
设问 识别:无疑而问有问有答 公式:(解释)XX远用设问+(内容效果)表达XX
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3)
☆直抒胸臆 识别:出现明显情感词 公式:(解释)XX直抒胸臆+(内容效果)写出Xx
☆借景抒情 识别:纯景 公式:借景抒情+(解释借景抒情)以XX景色描写+(话术效果)含蓄委婉+(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
☆寓情于景 识别:景+情 公式:寓情于景+(解释寓情于景)以XX景色描写+(话术效果)含蓄委婉(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
BA 看此课堂到诗答练了。:注《习殿张①②释殿1中旭诗将:有未念斯及悲锵连俊呜杨中监:阅人黑【练知昔人兹风锵山拔呼公杨读杨唐运白1实张挥已烦生鸣蟠为东拂】下监炎代用的先王毫云见微玉其之吴箧面大出书见化静书后端这亡示绡动间主精笥历示法静示态首,,【,,,,,,,,杜元的家为的张词临不3草满万落溟暮逸舒甫年】张,动书,旭池独圣目里落涨年气卷(,旭被、回法草真观秘一起群与思感忘7谁答草誉比6艺尽酒书难凄古松笔转清寝6相并书为喻)术墨德得恻色直力极识食图关百,“(,转【【。。。。。。。。问杜【代有草通化24题甫1】】则感圣感为。】居?。。而”)了》留发,、生夔,系联动州遂杜想可,成甫等感手的法形1A境B的C的D的1A情B可C的D2....3....。.“折“练“魄“高.诗深诗及结独本象下下及服有习俊力杨妙歌意歌的尾到诗,列列兹。练。拔。公。开浓中感两认乃生对对””””篇。有慨句识“动诗诗两两两两既对。收。诗写句歌句句句句有张束圣出的的,,,,对旭全”了理理写借赞以张草诗写张解解杜张叹杨旭书,“旭与与甫芝张公的的“草草分赏看之旭欣怀形不圣书析析见事暮赏念象独”苍,,张写年书,再”的劲不不旭张仍法又现表杰、正正草旭能至有,达作清确确书草勇废对也了,逸的的,书于寝其有对写、一一被功突忘书对张出俊项项作力破食作“旭了拔是是品来自来难张艺知、((凄自我衬以王术音狂清于、托得”旨之放悲孜精张见成趣识))的凉孜进旭的就及,气的不书书遗无境抒象意倦艺法憾人界发。,
高考语文课件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二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 • 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剖析 • 高考真题解析与应试策略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01
古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文化氛围
唐代盛世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为古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022年全国卷II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鉴赏
《登高》与《送友人》比较鉴赏
2021年全国卷I
《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其他作 品比较鉴赏
2022年全国卷I
《青玉案·元夕》与《生查子·元夕 》比较鉴赏
2021年全国卷II
《长恨歌》与白居易其他作品比 较鉴赏
答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前后呼应
首尾呼应、伏笔照应等手法,使 诗歌结构严谨,主题突出,给读 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手法运用举例
比兴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或事物的 描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 想象,表达诗人的情感和 主题。
用典手法
借用古代典籍中的故事、 成语等,增强诗歌的文化 内涵和表现力。
象征手法
通过对某一具体形象的描 绘,象征性地表现抽象的 概念、情感或主题。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01
通过解读诗歌标题、注释、作者等信息,理解诗歌大意,明确
诗歌主旨。
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0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体会诗人
的情感表达。
掌握诗歌表达技巧,赏析诗歌艺术特色
03
了解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赏析诗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阅读+课件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 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 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 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 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 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 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加形容词和动词, 残,用了一个“残”字来形容春, 补出省略后,形成画面“在残春时节住在旅舍里”。
二、正文:
第一句,1.找名词,涉及的名词是 旅舍 、 春 、雨 。
2.加形容词和动词,残、宿、晴,补出省略后, 形成画面“在残春时节住在旅舍里,经历了宿雨 后,雨过天晴”。
第二句,1.找名词,涉及的名词是 心地 、 咸京 。 2.加形容词和动词,恍然、忆,补出省略,猜想关键词
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是个广义的综合概 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手法) 抒情方式 结构手法
常见常考手法如下表: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顶真、
通感、互文、双关、排比等。 • 表现手法 • 对比、反衬、渲染、烘托、象征、用典、联想、想象、以小
一场微雨,刚刚过去,小荷初成,随风翻转;榴 花经雨,盛开似火。少女端着玲珑的瓷盆到池塘边, 她纤秀的手,拨弄清泉,溅起水花。水花撞击荷叶, 飞溅散开,落到荷叶上,化为许多珍珠般滚动的水珠, 碎珠旋即聚合成圆润晶莹的大珠。
第二招:1.观诗题、小注。 2.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猜想诗词的内容。
苏小小墓 李贺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 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 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20张
徙倚① 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 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①徙倚:徘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表达方式,既写徙倚 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 又暗示了诗人的境遇。 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 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 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 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
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1、山水田园诗。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 求自由闲适生活等。 2、边塞军旅诗。 表现出戍边的艰辛,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出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出对故乡 的亲人的怀念。 3、赠友送别诗。 亲人或朋友之间送别,写诗相送。有的劝勉鼓励、积极乐观 4、思乡怀人诗。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不尽的牵挂 5、怀古咏史诗。 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 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感情。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3. C 4.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 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 “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 得到认可。【解析】【3题详解】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 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 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 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 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 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 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 “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 要过多取食”。故选C。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推荐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鉴赏评价 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简释:“总体要求”规定了高考所选诗歌文本的标准。
①体裁:以诗词为主,也可考散曲。
②时代:以唐宋为主,其他时代也可。
③难易程度:浅易。
分项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简释:该考点规定了鉴赏的内容。
①形象。
它也叫意象,包括景物、事物、人物三类形象。
②语言。
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③艺术技巧。
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手法等。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释: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要求较高。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
年份诗题体裁题材试题考点题点题号题干分值2014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七绝即事抒怀诗10(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概括思想感情感情变化10(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鉴赏人物形象诗中形象10(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鉴赏技巧结尾技巧2015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七律即事抒怀诗10(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读懂诗歌概括内容10(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鉴赏技巧描写艺术10(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概括感情尾联2016 《八声甘州》词怀人诗词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①读懂诗歌②鉴赏技巧概括内容、选材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情感下阕2017 《秋兴》七律即事抒怀诗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分读懂诗歌原因概括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最新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训练二词
限时综合训练(二)词(用时:50分钟满分:55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江城子元好问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
旧见青山青似染。
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
鬓成丝,更须辞。
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
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1)“旧见青山青似染。
缘底事,淡无姿”一句颇妙,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试简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渔《窥词管见》中说:“作词料不过情景二字……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
”试据此简要分析这首词。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拟人手法,因为作者之情感伤,故其笔下之景也就失色(“淡无姿”)了;比喻手法,说原来青山的青色仿佛是被染上去一样;衬托手法,哀情(离别的痛苦)与哀景(无姿青山)相互映衬。
(2)“说得情出”就是情感分明,从王维的送别诗说起,一直到“两相思”,又说现在岂须再作伤别,最后追问人世间离别的泪水哪天停滴呢。
离别之情、同情之情流露在词句中。
“写得景明”:“旗亭”是喝酒送别之地,“垂杨”“折残枝”是挽留、惜别的场景,“青山”“淡无姿”是因离别而失色的眼前景,“芙蓉,秋露冷胭脂”是为离别作渲染、烘托之景。
这些景中寄寓真情。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1。
减字木兰花蒋氏女2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1洞房:幽深的居室。
2蒋氏女:蒋兴祖之女。
高考语文课件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四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如何运 用所学知识鉴赏古诗词展开讨论。
各小组可以选取一首具体的古诗词作 为案例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鉴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讨论内容包括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 意境、情感、语言、艺术手法等要素 ,以及如何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 等进行深入理解。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
高考语文课件第四章 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 心四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 录
• 引言 •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 • 专题三核心四:情感与主题 • 专题三核心四:艺术手法与风格 • 高考真题解析及应试技巧 • 课堂互动环节
01
引言
高考语文课件第四章概述
第四章主要内容
高考语文课件的第四章通常聚焦 于古诗词鉴赏,通过对经典古诗 词的深入解读,提升学生的文学
怀古之情与忧国忧民之思
怀古之情
诗人通过缅怀历史、凭吊古迹等方式,表达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历史文化的敬 仰。如杜牧《赤壁》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忧国忧民之思
诗人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百姓的同情。如 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06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诗词并分享感受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进行鉴赏,并准备分享自己的感
受和理解。
分享内容包括对诗词意境、情感 、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以及个人对诗词的独到见解和
感悟。
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分享内容进行 评价和补充,展开互动交流,共
同提高鉴赏水平。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复习优质课件
三、从褒贬辨别倾向 褒贬即作者思想感情倾向。这一点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如 胡 世 将 的 《 酹 江 月 ·秋 夕 兴 元 使 院 作 , 用 东 坡 赤 壁 韵 》 : “ 神 州 沉 陆 , 问 谁 是 、 一 范 一 韩 人 物 。 北 望 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 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 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 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 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 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再从辞色 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 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 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 长安的怀念。
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描 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但作者主要用白描,全诗不见雕凿之气,又注重调配色彩,如用“红、 翠”等词语,辞色既有“显”的一面。又有“文”的一面。风格清新而不失俊逸、绚丽。所 以,虽然写的是初冬之景,却不带任何清冷虚无色彩,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很健康。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 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是南宋排和议而主恢复的主将之一。这首词开始用“沉陆”一词,表现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情。 接着用“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下面“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对比,“一范一韩” 指的是北宋时驻守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这既表达他希钦和追慕先贤的感情,也在深慨当代没有 这样的人物。“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韩信。
高考语文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课件201904101138
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其表层意思:能疏通出 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其深层意思, 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 思想(态度、观点)等。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古诗呢?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诗
人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 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 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中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 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 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 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 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 的意思。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限时综合训练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来
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昔日宓子贱的厅堂被绿柳垂杨环绕着,现在却被秋霜覆盖,一片萧索,
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 C.“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人生聚散如同梦境一般,
大一轮复习讲义
复习任务群四 传统文化阅读 · 古诗词
限时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和梅花百咏(三十)
[明]于谦 劲气棱棱傲雪神,乾坤生意①自通真。 香同桂子还离俗,清比梨花不殢人②。 铁干摩空经岁月,冰魄入梦隔音尘。 等闲漏泄阳和信,地北天南无限春。 注 ①生意:生命力,生长发育的活力。②殢人:软柔缠人之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出句,由虚入笔,写梅花威严正直,凌然傲雪的品格。 B.首联对句,写梅花充满生机,与天地的生命力息息相通。 C.颔联出句,与桂花比较,从嗅觉写梅花超凡脱俗的特点。
√D.颔联对句,运用典故,从视觉写梅花清而不殢,突出其高洁。
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对彻悟佛理的期盼; ②难以摆脱尘俗烦恼的忧愁; ③对清静佛门的向往; ④作为游子客居他乡的愁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浣溪沙·忆旧①
[宋]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②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 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 眉州眉山人。②子贱:即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其为官时,以礼乐教 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③仲卿:西汉人朱邑,字仲卿,在 桐乡为官,深受百姓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七、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一、题画诗
题材特征: 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画特征题材意与诗情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互相丰富,从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的特 点大致有三点:①化静为动;②变无为有;③借题发挥。 常见标志:
教材链接: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其他类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 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 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材链接:
王翰《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塞下曲》、 高适《燕歌行》、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 《出塞》。
五、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常见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内容: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 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课件 (共24张)
组织鉴赏题答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 描写了两个 具体场景, 与其他各联 直抒胸臆的 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 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 (6分)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咏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物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言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志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诗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抓住诗歌 形象, 判定题材 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诗人的形象) • 景象、物象(前:自然风景;后:专咏之物) • 意象(一般指寄托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再读全诗 (手法、 典故、情 感倾向)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4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优质课件
• 2.语序倒装。 •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 整。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 英雄孙仲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为“神游 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代诗歌中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 见的类型。 • 3.词类活用。 •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因此,古 代诗人常常因为炼字需要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名词、形容词、数词活 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优质课件
整 体 阅 读
优质课件
• 解答古诗鉴赏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二是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 答。读懂诗歌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要体 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握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下面,我们将标题、意象、句法、典故和题材作为读懂诗歌的“抓 手”,分别作一些引导。
优质课件
• 一、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
•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 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标题往往是触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 歌内容的引子。不同的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 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 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 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 4.表明诗歌的题材。 • 5.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优质课件
• 五、从题材入手读懂诗歌
•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同小 异。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 基调。如送别抒怀诗,多写离愁别恨和深厚友情;边塞诗多写建功 立业,或抒怀才不遇之情,或描写将士生活艰苦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105张
典型诗句
分析
风急天高猿 诗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 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回
啸哀,渚清 等词语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
沙白鸟飞回 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 悲壮压抑之感。
。
②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仍”“ 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
典型诗句
(1)立足教材,构建必备知识体系。一是依托教 材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大致脉络,了解各类诗歌 体裁的特点;熟知不同时期尤其是唐宋两代的作品风 格和一些代表诗人的人生经历。二是借助教材古诗词, 积累古代诗歌题材、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以便 灵活地迁移运用在课外诗歌中。
(2)整合群文,提高诗歌综合鉴赏能力。以作者、题材、意 象、手法等作为群文链接点,筛选整合课内外诗歌,通过研究一 组具有关联性的文本,达成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的迁移拓 展。如可以通过研究同一作者的多篇作品,了解其人生经历、常 见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可以通过研究同一题材的多篇作品, 把握这一题材作品的常用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可以通过研究含 有同一意象的多篇作品,探究这一意象的意蕴和作用。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诗歌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歌往往有不同 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 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 西施滩》《江亭》《琴台》《竹里馆》《黄鹤楼》等。以此为题的诗大多 是怀古诗,表达情感往往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二、七种常考诗歌题材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
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 诗七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 的。因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人手,取得“读一首诗 ,知一类诗”的效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 分析。 答案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 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 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 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展现的图景画面。
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表
(2)题干有两问时,第 ②构境:概括景物 一个问题是关于“画 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面”的,第二个问题 ③析情:分析作者
想感情?
是关于“情感”的。 的思想感情。
【即时小练】 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读懂诗歌: ①题目(注释)提供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翻译诗歌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拎出“情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 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 ②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 对风寒)。山头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 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 澈的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了 我的心志,人同此情,心同此景)。 ③“偃蹇”。(“寒”及“《离骚》”也暗示了一部分情感)
题干中有“语言风 格”“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等字 样。
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沈下贤①谪尉南康②
张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 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 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 ①沈下贤:吴兴人,张祜好友。②南康:今属江西赣州市。
1.白居易诗云“从头便是断肠声”,请分析张诗首联的这一特色。(5分) 答案 开篇借景抒情,借秋风、江草等意象抒发了友人离别时的凄伤情感;又直抒 胸臆,点出了旅行人的心痛;诗人一开始便饱含感情,动人愁肠,可谓“从头便是 断肠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通过描写异乡雁过叶落的秋天景象,表达了伤秋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对征人思妇的同病相怜之意。 ③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3.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 (1)柳初凋、寒竹、秋雁。 (2)①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②烘托分别时的悲凉心境;③表达惜别情感;④烘托 友人别后的孤单。 4.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寓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潜心著述,与 白云青山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答案 通过“新雁”这一意象,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谪地南康山高水远,表 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末句告诉友人,南康虽远,但友谊不断相思不断,又 有对友人的些许宽慰。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 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雒城①闻雁
项兰贞② 明月照苍苔,横空一雁来。 影翻飞叶堕,声带晚风回。 塞北征人思,闺中少妇哀。 江南别业在,丛桂几时开? 注 ①雒城位于今四川省。②项兰贞:明代女诗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5.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首联描写明月下一只大雁飞来的景象,照应诗题,引出下面对雁过时凄凉夜 景的描写,引发征人思妇的相思以及诗人的思念。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