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20世纪初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20世纪初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摘要:“庚款留学”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奇特的一幕,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庚款留学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回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

关键词:庚款留学教育影响

一、庚款留学生出现的历史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华。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加之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在内的十一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赔款共计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达9.8亿两,因事发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赔款”。1905年前后,针对美国19世纪末以来的排斥华工政策,中国沿海各地掀起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使美国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失,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受到损害。1906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美国的政府应当采用一种“从知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①1906年3月,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在明恩溥、詹姆士等人的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的咨文中关于资助中国教育的内容出台。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

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还给中国政府,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学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效,这就是所谓“庚款留学”或“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一方面表明美国想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中国,但另一方面庚款留学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回国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二、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一)引进西方进步的教育理论,开展教育试验和改革。

庚款留学生在国外接受先进的教育,对欧美的先进教育耳濡目染,深感其优越性,回国后,他们一方面撰文介绍,一方面又大量翻译欧美先进的教育理论著作,使欧美流行的教育理论和学说为中国人所熟知和接受。同时,他们邀请国外的大教育学家来中国讲学,杜威,孟禄,罗素等国际的教育家纷纷被邀来华,宣传先进教育理论。作为杜威的弟子,胡适蒋梦麟,郭秉文,陶行知等人邀请杜威来华讲学,他的实验主义教育理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儿童是教育的重心,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被介绍过来。于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便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教育界。

在教育实验和改革方面,1920年,廖世承与陈鹤琴在南京高师用心理测试考试学生;北京高师的张耀翔开设试验心理课程;陶行

知在南京高师试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些教育试验改革对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二)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

清末的葵卯学制和民国初期的壬子—葵丑学制相对于旧的科学制来说虽然有巨大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的学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五四”前后随着辛亥革命期间赴美的留学生特别是庚款留学生的陆续归国,中美教育界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美国教育学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几乎同步涉及中国,庚款留学生在推动中国学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工作。首先他们在《新教育》、《教育杂志》等报刊杂志上宣传建立新学制的意义和具体的设想,如陶行知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说中国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国情、适合个性、适合事业学问需求”的学制;②廖世承建议对中学来讲,学制设置应该“采用能力分组办法,以学科为分班单位”来适应他们的个性发展。

在以廖世承为代表的庚款留学生的努力下,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以庚款留学生为主的留学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个新学制比较切合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一直被沿用到解放前,这也是庚款留美学生努力的结果,对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做了实质性的改进。

(三)对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影响。

庚款留学生对我国近代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进步发展。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并于同年4月29日正式开学。清华学堂是庚子退款资助的一所现代学校,也是我国现代早期科学教育的真正开端。

清华学堂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体现了浓厚的现代教育色彩,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真正实践者,1911年颁发的清华学堂章程中规定的科目除国文和修身之外,大都是关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为目的,在清华学堂毕业,经严格的选拔后,赴美留学者大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中国早期的科技精英,而一些没有赴美留学者也经过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成为当时少有的科学人才,这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唤醒国民科学意识功不可没。

总之,庚款留学生是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而且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科学教育。正是他们对科学的信仰和杰出的科学成就,推动了我国的早期科学教育,使我国早期的科学教育因此而初具规模,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2陈学恂等.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1.

4黄利群.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文集[m].白山出版社.2003.

5刘登阁、周云芳.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6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黄知正.五四时期留美学生对科学的传播[j].近代史研

究.1989.

8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程新国.庚款留学百年[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10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1吴宪.中国人留学史话[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2周棉主.留学生与中国社会的发展[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注解: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一).清华大学出版社[m].1991年.第72页

李兴华著.《民国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4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