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普遍面临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空虚的现象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成为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
其中,感恩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是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他们感恩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以“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过故事渗透感恩教育故事是人类传承和传播价值观的一种形式,是我们获取感知、思考和理解的有力工具。
在思想品德课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的感恩故事,如《感恩母亲》、《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等,并通过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感恩的情感。
二、通过活动渗透感恩教育感恩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口头表述,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在思想品德课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如义务劳动、爱心捐赠、拾金不昧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刻领会感恩的内涵,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情怀。
三、通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活动,如“感恩追溯”、“感恩日记”等,让学生通过回忆和记录,发掘生活中的感恩点滴,培养感恩的习惯和感知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感恩的本质和作用。
四、通过课堂布置作业渗透感恩教育老师可以在思想品德课中布置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作业,如感恩主题的读书笔记、感恩主题的作文、感恩主题的绘画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参透感恩的内涵和意义,形成感恩意识的自觉和习惯性。
五、通过课外拓展渗透感恩教育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一些感恩主题的适宜活动。
例如,组织参观福利院、孤儿院等,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不易和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增强感恩之心。
六、通过文化艺术渗透感恩教育文化艺术是一种可以引导情感和认知的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培育感恩文化的方式。
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选用一些相关的影视、音乐、文学作品,共同探讨感恩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从中体悟和领悟。
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作者:赵旭赵敏任玉洁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9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背景及原因分析1.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都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溺爱,导致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
第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随之而来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也深深影响了这一代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转折期的青少年有的理想信念模糊,有的价值取向不正确,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只注重物质的获得和享受,精神空虚,甚至把人生目标定位为赚钱享乐,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感恩意识逐渐淡漠。
第二,学校德育的某些缺陷导致感恩教育的淡化。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及过度关注学生的升学率,我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现象,受此价值取向的影响,感恩教育很难真正展开,加上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评价仅仅以成绩为标准,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极为不利的。
学校德育中的感恩教育不同程度地被淡化,很多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影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三,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导致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传统观念中家长是家庭的主宰,家长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起重要的作用。
然而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重智轻德、只顾眼前利益;对孩子过分溺爱;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等等。
由于家庭教育过度功利化,很少提及感恩意识、感恩心理,导致了青少年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漠视。
2.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的普遍缺失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直接动因感恩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感恩意识,二是实践感恩。
思政课感恩教育的意义、问题及其路径
145教师讲座2020年第9期感恩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
感恩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弄清楚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搞明白实施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思政课感恩教育的路径是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1 感恩教育现实意义(1)感恩是教育至高境界。
教会“感恩”,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2)感恩为幸福人生奠基。
认为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或者要求他人给予,就不可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阳光的照耀、朋友的帮助、对手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
所以,感恩的心容易感动、理解与满足,消除内心所有积怨,从而有快乐的体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
(3)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失败、多少无奈,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
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
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2 感恩教育存在问题(1)家庭教育缺位。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读名校、考上重点大学,其他的方面都不重要,因而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家长充分孩子的保姆,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少艰辛劳动和吃苦流汗,也就不会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生活,不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懂得感恩和感谢。
高校开展感恩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1 . 1 大学 生感恩 意识 不容 乐 观
私 、冷漠 、自 卑心理 ,培养与人 为善的质量,改善社会风尚 , 形成 良 好 的社会风气。
2 . 4 感恩 意识 教育有 利 于实现大 学生 自身 协调发 展
感恩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 深刻认识到 自我发展的条 件性 ,从而 自觉地克服不恰当的个 人主义 ,有利于构建 出美好的人际 交往 氛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 能力 ,帮助大学生形 成健 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3 大 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效路径 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准确把握青年学生 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 ;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重点是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关 爱学生 ,以学生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 全人教 育提升 ;提升感 恩意识教育效果 的关键 是依托适 当的平 台采 取恰 当的方法 。根据 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 点 ,笔者认为 “ 润 物细无 声 ”、 “ 潜移默化 ”是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 ,开展 丰富多 彩 的团学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感 恩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开展活动 的过程
感 恩意识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 ,对受教育者 有 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 、 知恩 、感恩 、报恩 、 施恩的人文教育。 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是 高校新时期在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也是培养大 学生健康心理 和健全人格 的重要一环 ,对于建设和谐 校 园 、和谐社会 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 ,开展大学生 感恩 意识教育对校友资源维 护,推动学校长远发展 和提升社会道德层 次、 净化社会风气都有着深远意义。
1 . 2 高校 感恩 意识 教育效 果不 明显
包括 感恩意识 教育在 内的思想政 治教育课 的阵地作用发 挥不 明 显 ,教育形 式教条化 ,教育脱离社会生 活。这种脱离生活的教条化 的 思想政治教育形 式 , 严重浪费 了政治教育的时间和资源 。感恩教育体 系不完备 ,大学 生对知和行不能很好统一。 目 前高校感恩意识教育并 没有形成一套完备 的体 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无法达成有效的统一 , 这就导致学生在感恩意识教育上 “ 说时容易做 时难 ”,学生在感恩意 识教育上 “ 听时激情澎湃 ,做时无法下手”的尴 尬局面 。众所周知 , 感恩教育共分为三个阶段 : 头脑认知 ,情感认 同和实践外化 。没有完 备 的感恩意识教育体系 ,导致大学生们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具有显 著的差异性 ,说一套做一套 ,知和行难 以统一。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形 式 陈旧、活动载体单一 ,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目 前感恩教育活动 常借助 于座谈会 、朗诵会等形式 开展 ,形式单一 ,载体利用单一 ,以 致 于学生参 与热情不高 ,很多情 况下都是在无奈应付。而且这样 的教 育活动只停 留在改变受众认真层面而非改变其态度和行为。
感恩教育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整个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首先,感恩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向社会统一的正确方向发展。
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家庭、教师、地方、社会等因素融为一体,扩展思想视野,从这种角度来看,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
其次,感恩教育能在广大学生心中培养良好的社会操守和公德观念,养成“请
你把你帮助过的人记得”的好习惯,使其从小学习以礼待人,以“和平、尊重、友爱、感恩、宽容”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社会实践中能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真正做到“有爱心,有德行”和“与乡亲宽容相对”。
最后,感恩教育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物心态,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自身力量,增强责任心,增强团结协作精神,这样使学生融入社会、建设国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学校思政教育尤其要重视感恩教育。
只要学生学会了它,就能大大提升
他们的思想素质,不仅成为新时代奋斗者,而且会拥有更好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质。
浅谈感恩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0106- 02
这是 一个 值 得我 们冷 静反 思
� 报" 和 " 施 恩不 图报 "为 教育 内容 的人 文 教育 感 恩 需 要补 上这 一课 可 以认 为, 感 � 恩教 育 的本 质 任务 是 完善 人 的生 命, 发 展的 大学 生和 传承传 统美 德 感恩 教育 有助 于唤
2003 年 11 月 ,� 一 则 月 月 领 取 救 助 款 ,从 不 写 和 社会 责 任感 , 促进 内 心的 祥 和宁 静 从 这 个意 义 信 给恩 人 这些 大 学生 要 补道 德 课 的 报道 说, 上 说 , 感 恩 教 育对 于 建 设 和 谐 校 园 ,和 谐 社 会 同 样 自 1996 年 夏 � 开 始 , 经 福州 晚 报 牵 线 搭 桥 得 以 圆 具 有独 特而 不可 替代的 作用 梦大 学的 逾千 名学 � 子, 至今 已 有近 400 人完 成 学业, 中 西方文 化处 处可 见感 恩之 光 在我 国的 传统 但 当中 不到 一 成的 学 生与 资 助者 � 有 过信 件 往来 , 表 文 化 里, 既 推 崇 " 施 恩 不图 报 ", 更 推 崇 " 知 恩 图报 " 达过 感激 之情 ,而 写过 两封 信的 不足 10 人 古训 " 知恩 不 报 非 君 子 ", " 滴 水 之 恩, 当 涌泉 相 报 " � 2004 年 11 月, 南 京大 学校 园里 贴 出了 一封 署 妇 孺皆 知 儒 家文 化 极其 强 调 " 感 恩" 美德 的 培养 , 名为 " 辛 酸 父亲 "的 来 信, 控 诉目 前 大学 生 中存 在 的 甚至把 " 软 "的 感 恩 意识 逐 渐 转化 为 " 硬" 的 规章 制 � 消费 盲目 攀比 ,只 知向 父母 索 取钱 物, 丝 毫不 体谅 父 度 加 以 强 力 推行 这 些 都 说 明, 传 统 文化 认 同 " 感 母, 不讲 孝道 的现 象 信中 提及 他的 儿 子为 多要 钱 恩 " 是 社会 上 每 个 人 都 应 该有 的 基 本 道 德 , 是 做 人 � 物, 甚 至不惜 " 偷 改入 学收 费通 知, 虚报 学费 " 起 码的 修养 重 拾感 恩教育 , 是人 性 的需 要与 回归 , 在 这些 被 新闻 媒 体披 � 露 的例 子 背后 , 隐 藏着 一 也 是现 代文 化与 传统文 化的 对接 和传 承
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载体 (3)
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载体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教育形式的单一和学生态度的冷漠,思政教育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本文探讨了感恩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分析了感恩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建议。
通过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我们可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感恩他人的良好品质和思想观念的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教育形式,思政教育效果1.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教育形式的单一和学生态度的冷漠,思政教育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问题,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思政教育载体,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将说明感恩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感恩他人的良好品质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2.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2.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人的感激之情,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
通过感受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学生能够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更加珍惜和珍视身边的人和事物。
这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2.2 培养学生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学生灌输感恩的观念。
学生在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后,会主动表达感激之情,并通过行动回馈他人。
这样的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有效进行感恩教育的建议3.1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感恩开始感恩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找到值得感恩的内容。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激自己的父母、同学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3.2 创建感恩教育的互动环境感恩教育需要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
思政课堂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
思政课堂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高校思政课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感恩教育在思政课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思政课堂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实施方法。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心态感恩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感受并表达自己所获得的温暖和幸福的意识、感悟和情感。
这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处在一个成长转型、信仰形成的重要阶段,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又需要学习道德品质,这一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建立大学生的优良人格,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的引导,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给予社会回馈,承担起社会责任。
这种认识和理念,对于今后适应社会,回报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品质感恩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承载着家庭和国家对于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通过感恩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扎实的学术造诣、广泛的社会阅历和宽广的高尚情操服务人类社会,同时也可以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感恩幸福、珍惜岁月,过上更具有品质的人生。
二、有效实施方法1、让大学生了解世界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时期都会经历一番“冒险之旅”,前往外地、外国等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通过此过程,大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其他地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大学生用感恩的心态面对探索的过程和经历的事物,从感恩中更好地认识其他民族和国家,同时也更好地认识国家的繁荣和进步是来自于大家的努力和付出。
2、提供感恩教育课程感恩教育是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
大学老师们可以在思政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大学生感恩,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更好地认识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支持。
浅谈感恩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感恩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感恩的思想源远流长,“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些经典话语常常萦绕在人们耳旁。
这些思想诠释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浸染在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感恩这一传统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感恩;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21-01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制定和发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更多关心和重视。
感恩教育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被提了出来。
但是,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第一、感恩教育流于形式。
大多数高校的感恩教育还停留在“走形式”的初级阶段,没有将“感恩”深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去,教育过程中只是过“感恩月”“感恩节”,过了活动期就很少甚至不提“感恩”。
第二、感恩教育内容空洞。
感恩教育的内容非常空洞,只强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不联系当今时代背景,简单用“古训”来训导当代大学生要感恩。
第三、感恩教育方式单一。
进行感恩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多为说教方式劝导大学生应有感恩情怀。
(二)家庭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家长溺爱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出“小皇帝”“小公主”。
现在很少大学生会记得父母的生日,帮助父母做家务,更别提照顾父母。
甚至还有人工作后还要父母照顾,成为“啃老族”。
高校思政理论感恩教育融入分析
高校思政理论感恩教育融入分析一、融入感恩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一)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必然需要关注“感恩”这一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基本的范畴。
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便对感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感谢与奉献是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志,而同时又是基本的人品,没有它,我们将会边变得愚昧无知”。
[2]人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归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能有效地在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中完善大学生的生命和道德人格,促进了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与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是当前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要求当前,一些大学生忘记了父母的艰辛,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自己却在学校里盲目攀比、摆阔,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
而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所占有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知识与能力素养相对偏低以及在教育资源分配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等因素,使得他们的身心更为脆弱,对于外界的冷落与嘲笑也更为敏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极易产生苦闷、消沉,甚至于怨恨、仇恨等不良情绪,导致对他人和社会充满对抗与不满,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当前这样的环境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融入感恩教育,努力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和训练他们发现美好并对其感恩的眼光,使他们学会关心、懂得关爱、给予、帮助和宽容,这对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三)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实效性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关注和切实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感恩意识缺失这样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发现这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让他们感受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恩惠,并对此心存感恩,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更具吸引力。
浅谈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之 , 感恩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 高校必须结合传统文化 以及 当前社会 的现实需要对学生实施 感恩教育 , 这不 仅对 学生 日后 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对学校及 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及施恩的人文教育 。通 常来说 , 广义 的感恩教 育包括学校 、 家 庭、 社会等各 个层面 , 其 内容丰富并且 形态多 样 , 不 仅仅是 单 纯传 授感 恩知识理念 ,更为 重要 的是通过感恩教育 引导 人们 将感 恩知识 与 自身经历相结合 , 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狭义的
想政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 的时候 ,应借 助传统 的感恩文化来 引导学生提高感恩意识 ,让学 生在感 恩教育过程 中接受并发
学生 自身的人格 和情商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 4 感 恩教 育有利于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对于大学生个
体而言 , 感恩情感 的激发可 以促进 和谐人际关系 的建立 , 同时
括生命观 的教 育 、 和谐观 的教 育、 爱与责任 的教育以及互惠互
利 的教育 。
还有利于家庭和睦。对社会而言 , 有利于学生将行动落实到社 会实践当中 , 对于社会 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 5 . 感恩教育有利于学校“ 三风 ” 建设 。 学生接受感恩教育之 后, 容易树立感 恩意识 , 并 将感恩意识 付诸具 体行动 当 中, 在
恩教 育在生命 观的教育上 主要强调 一种生命 赋予 的责 任感 ,
以此 引导学生珍惜 生命 , 同时尊重 、 爱护他人 的生命 , 相 互包
[感恩,教育,大学生,其他论文文档]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及实施途径探析
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及实施途径探析”论文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作用途径论文摘要: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能力提升。
通过有效的措施途径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使大学生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意识成为中国传统的价值信念与基本文化立场,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诸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卧冰求鲤”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我们必须教育大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教育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当前,国人中感恩意识的缺失比较普遍。
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和关心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
感恩教育与思政工作的融合
感恩教育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心。
感恩教育和思政工作的融合是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别探讨。
一、感恩教育与思政工作的理论融合感恩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从内心感恩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培养出感恩的品质。
而思政工作则是指在教育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两者不是完全独立的,应该实现融合。
具体来说,感恩教育应该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思政工作也应该成为感恩教育的基础之一。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融合:1. 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思政工作的课程中思政工作通常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国家与社会基础课程、职业道德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接受正义、公正、忠诚、友爱、尊重等基本思想。
同时,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到这些课程中,教育学生要感恩社会、感恩家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让思政工作更加注重感恩教育的实践只有理论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
在思政工作中,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的生活,让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绪对人的影响很大,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使人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因此,在感恩教育和思政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二、感恩教育与思政工作的实践融合学校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措施来推进感恩教育和思政工作的融合,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这种思想和品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来实现融合:1. 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基地中去实践,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美好。
这个基地可以是农村的社区、贫困的山区、敬老院、幼儿园、动物保护协会等等。
这样的实践会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大学生感恩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大学生感恩教育创新路径探析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要想使大学生学会感恩,就要从小培养他们感恩的习惯。
父母应该向孩子传授感恩的道理,教育他们从小就懂得感谢别人的帮助和关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孩子共同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孩子懂得感恩不仅是说出口的,更是要付诸行动的。
只有在家庭中培养出感恩的习惯,才能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第二个家,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感恩教育专题课程,组织感恩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和重要性。
学校还可以积极倡导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奉献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学校的感恩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思想道德品质。
社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社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社区巡回讲座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机制,激发大学生的感恩和奉献精神,推动他们积极回馈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个人培养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个人的培养对于感恩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应该通过自我反省,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明确自己所收获的一切都来自于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个人还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和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个人的自我培养,才能真正树立起感恩的思想意识。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培养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要通过这些途径全面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生信仰教育实践探索
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生信仰教育实践探索一、引言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立志向上、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关心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
传统的信仰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必要对信仰教育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践探索。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情感。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之情、学会感恩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感恩教育是信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宗教信仰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感恩教育,是对神的感恩、对他人的感恩、对生活的感恩。
将感恩教育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1. 人文关怀理论人文关怀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关怀和爱心,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会感恩的过程中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回馈社会。
2. 生命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品格修养,使他们在学会感恩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
1.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感恩主题的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整合宗教信仰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整合宗教信仰教育资源,建立宗教信仰教育平台,开设宗教信仰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宗教信仰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感恩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宗教信仰教育实践。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孤儿院、敬老院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社会的冷暖,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感,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的热情。
1. 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感恩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态的变化,以及其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作者:余晓娜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4期文/余晓娜感恩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元素之一,感恩的美德自古以来都代代相传,如“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道德素质。
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发展、增强社会信誉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涵义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所产生的认可,并立志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实践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不可能单独生存,需要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
这样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一种情绪就是恩情。
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心存感恩,对于大学生就要去教育和引导,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增强感恩意识。
二、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家庭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非常溺爱,甚至对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也过于保护。
这些孩子得到了父母许多的爱和无条件的给予,独立性不强,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身边事物及人态度冷漠,导致长大后的人格发展不健全。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心中有他人,乐于助人,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及道德水平直接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整体素质及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及思想,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
在各种网络负面新闻的传播下,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及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人和物都很淡漠,感觉和自己无关,精神空虚,缺乏感恩意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融入感恩教育对策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融入感恩教育对策探讨感恩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分,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使他们拥有感恩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从教育的观点出发,人并非从出生开始就具备感恩意识,而是在通过后天的教育后逐渐形成感恩意识。
因此,高职院校要将与感恩相关的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来激发高职学生内心的感恩意识,并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从而转变为实际行动。
标签:高职院校;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思想政治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和谐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设得好,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1.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乏。
据相关调查表明,大约有10%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向父母索要钱物不得时会向父母表示不满。
在被问及“是否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时,约有12%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只记得父亲的生日,有14%的只知道母亲的生日,但还有近13%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示对父母的生日全都不记得。
这些调查表明,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对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表达感激之情。
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父母感恩之心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2)对朋友的感恩意识缺乏。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朋友和同学共同度过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处理好与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朋友双方共同维系的。
科学研究表明,拥有感恩意识的人在友情方面的收获会更多。
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能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是所有高职院校学生的共同追求。
但是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却时常会忽略对朋友的感恩意识。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摘要:通过对高校有些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时期高校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工作;感恩教育引言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他们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行事独立但充满依赖,胸怀大志但做事盲目,很多时候自以为是,在遇到困难时有的会认为整个社会是冷漠的,会选择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大学生学会感恩,才能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才能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对社会予以回报。
感恩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分析1、父母的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不仅为他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
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过多地是在物质层面,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较少。
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而且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
2、应试教育的产物。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关注升学率,学生的成绩成了学校惟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
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感恩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途径
感恩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途径1.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感恩是一种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心灵的修养和情感的培养。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将懂得感恩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培养孝亲敬师、友爱他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感恩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知足常乐,懂得感恩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感恩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恩情,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一切。
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感恩。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感人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付出和社会的恩情,激励学生树立感恩之心。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感恩。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恩情,了解社会的不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3.通过亲身示范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感恩之道,让学生从教师的榜样中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4.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感恩。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个人发言、主题演讲等形式,展开感恩之路,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家庭、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重要性。
三、教师在感恩教育中的角色定位1.教师是感恩教育的导师。
在感恩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要以自身的行为和言行从师示范感恩之道,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2.教师是感恩教育的组织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感恩教育的理念,组织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感恩之道。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谈谈感恩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谈谈感恩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近来有关中国人缺乏感恩意识的报道在各种媒体频繁出现,国人是否有感恩意识我们暂且不论,但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这些年里,却能够深刻体会到感恩教育在中学德育中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虽然现代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各学课的教学目标中也强调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德育目标。
但鉴于教育方式和教育对象本身的特点,往往效果并不明显。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
基于政治课本身就承载着德育功能的学科特点,我认为可以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材的知识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够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形成感恩意识。
在政治课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是了解教育的对象——学生。
十六、七岁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但是未能形成固定、成熟的思维方法。
他们不喜欢、甚至排斥外来的说教式教育,而更青睐自己的亲身体验。
因此,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学习《财政的巨大作用》这一框题时,教材从两个方面共列举六点作用,学生可能对其中某些观点感到不解,或者不以为然。
在解释财政对科教文卫的作用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学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学生显得很怀疑,他们认为我们学校就是靠收取他们的学杂费来支撑的。
为纠正这种观点,我让学生课余的时候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成本。
从学校的硬件建设、维护,教职工的工资等方面作粗略的计算,然后对比自己每学期所交纳的学杂费。
这一对比学生着实吓了一跳:自己的学杂费远远不能支撑一个学校的正常运作。
于是老师因势引导学生从新认识财政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自己所享受的教育是要靠政府的财政,而财政又是取之于民的,因此我们能够做到课堂上来还要感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
通过这一教育,学生掌握了知识,也对这个社会产生感恩之情,提高了其以后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意识。
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熟知的知识点,为了避免学生忽视,我们可以通过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加深印象,如《新时代劳动者》这一框题,就业的意义书本阐述得比较详细,学生应该能够明白,但往往也很容易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NGDAIJIAOYANLUNCONG2018年03月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周菊芳(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感恩思想源远流长。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哲学智慧,无不重视感恩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在英国许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甚至镌刻着:思考与感谢。
卢梭认为,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感恩观念比比皆是。
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千年民间谚语,有“羊跪乳,鸦反哺”的蒙学世训,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朴实忠告,还有“精忠报国”“敬天孝祖”的品格要求,这些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中华民族崇尚感恩的传统美德,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父母、社会、国家、天地自然的感恩情怀,甚至还揭示了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可以说,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感恩思想虽然是人的一种本能表现,但并非人人都能具有,能坚守。
在生活中,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事件不胜枚举,这就需要通过良知、通过教育的手段去栽培、去深化感恩思想。
感恩思想的推广与升华,离不开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哲学内涵感恩,是人们对他人、父母、社会、国家、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产生的一种报答、反哺的情感和践行。
它包括施与者与被施与者两个方面,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一种因果关系,也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其中,施与者是因,是主动,被施与者是果,是被动。
根据施与者的个体差异,可以分为个人、社会、国家、自然四个层次。
在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各自独立的主体,也是社会大家庭中密不可分的一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都来自于自然界,而在物质资料获取的过程中,要和他人、社会、国家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人的相助之义、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情、国家的护卫之力、自然的衍生之道,都需要我们深入地去理解、去思考、去践行。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施与者不可能永远处于主动地位,被施与者也不可能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是施与者,在另外一个时间可能是被施与者,反过来亦然。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双向关系,单向关系不可能长久。
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报答双亲的生养之恩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要想牢记责任,始终如一地去实施,就必须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教育就在其中发挥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讲,感恩教育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主体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动地引导教育客体确立感恩意识,并在国家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付诸物质性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容途径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恩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教育到今天的美国德育教育,从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到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教育,差别只在于教育内容及政治环境的不同,而教育的任务亘古不变,即立德树人。
而感恩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这一任务的实现。
1.感恩教育有利于充实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
换句话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大学生如何做人。
成才必先会做人。
做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而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它包含着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感恩是构成人生观、价值观必不可少的要素。
感恩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相似的,它们都是积极向上的因素,是引导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2.感恩教育有利于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推广和广泛应用,新媒体以无与伦比的霸道姿态进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社会主义【摘要】感恩思想源远流长。
感恩,是人们对他人、父母、社会、国家、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产生的一种报答、反哺的情感和践行。
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它的实施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文章在分析感恩教育内涵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8)03-0007-02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SGH140768;渭南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G201650科研课题007DANGDAIJIAOYANLUNCONG2018年03月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很大冲击。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最先体验者之一,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际交往方式等,都打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烙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主要是从途径、模式、方法上下工夫,内容方面涉及不多,基本上是根据国家大政方针来调节,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政治教育。
这种教条、空洞、固定的教育内容,容易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厌倦感,也容易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平衡性。
而感恩教育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让大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友爱的氛围里学习、成长,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有利于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3.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实效性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推动力量。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要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理论上、政治上、情感上都具有认同感,能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以德报德的教育,它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相一致。
感恩教育助人向善,是其他道德情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情感基础,和现实生活切近,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道德修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感恩教育是一种正向教育,是一种缓慢渗透式教育,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加强感恩环境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感恩教育环境建设必须从大学校园文化入手。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感恩教育开展的主阵地。
优化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氛围,陶冶大学生感恩情感,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思想的重要手段。
当前,可以通过各类板报、报栏、挂画、LED教学屏等多种媒介,也可以通过一些诸如教师节、清明节、重阳节、感恩节等中外重要节日,借助感恩情景的布置凸显感恩氛围,激发大学生感恩情感,增强大学生对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2.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课堂教学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首先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加入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这些课程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感恩词汇,但却饱含了感恩思想,其中涉及的有大学生对他人、自然、社会、国家的回报和责任。
其次,在教学计划中加入感恩教育环节。
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课程,比如开设“弟子规”、红色经典文化等课程,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感恩思想进一步深化。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感恩教育过程不是强制灌输的过程,而是循序渐进地发展过程,这就需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方面要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感恩实践,培养感恩行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感恩不能停留在意识和情感层面,感恩理论的贯彻和执行要由感恩实践来实现。
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周末去敬老院、福利院做义工;寒暑假去革命老区参观、支教;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等等,争取把知恩图报的品质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
另一方面要提倡个体化的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这就导致他们对感恩行为的理解差异。
在感恩教育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千篇一律。
虽然受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做到针对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进行感恩教育,但是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如贫困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等,针对每一类大学生的特点,就可以实施不同的感恩教育措施,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道德素养,在感恩教育中率先垂范[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而且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感恩情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首先,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感恩思想和感恩教育的学习和理解,形成系统化的感恩教育理论。
只有如此,才能在感恩教育中得心应手,增强感恩思想的底蕴和说服力。
其次,不断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使其能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率先垂范。
大学生感恩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应注重思政教师队伍素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同大学生情感的引导和交流,实现感恩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融合,以刺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陈昌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考[J].前沿,2014(3):165-166.[3]周菊芳,邓向荣,刘渊.多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与实效性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科研课题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