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化学05

合集下载

23.2化学专业科目三《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考试大纲

23.2化学专业科目三《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化学专业《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1、《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刘鲁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二、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化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后修读本课程。

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谱学知识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课程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讨论无机化合物性质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现代无机化学的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

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无机物性质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者加深对结构化学、物理化学中学过的原理的理解。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级无机化学》是在学完基础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先行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

学习本课程需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近代几种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

(二)学习要求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酸碱的水-离子理论、质子理论、溶剂体系理论、路易斯理论的要点,了解气态二元氢化物及其取代物的酸碱特性,掌握无机含氧酸及氨系酸碱的强度变化规律,了解质子酸在水溶液中的酸性强度变化规律,掌握路易斯酸碱强度变化规律,掌握软硬酸碱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超酸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各种非水溶剂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金属氨溶液的特点及其应用。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已打印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已打印

第一章、酸碱理论1.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路易斯酸,哪些是路易斯碱?BH4-,PH3,BeCl2,CO2,CO,Hg(NO3)2,SnCl2解答:路易斯酸BeCl2,CO2,CO,Hg(NO3)2,SnCl2路易斯碱PH3,CO,SnCl22.写出下列物种的共轭酸和共轭碱:NH2,NH2,H2O,HI,HSO4-解答:共轭酸共轭碱NH3:NH4+ NH2-NH2-:NH3NH2-H2O:H3O+OH-HI:I-HSO4-:H2SO4SO42-3.下列各对中哪一个酸性较强?并说明理由。

(a) [Fe(H2O)6]3+和[Fe(H2O)6]2+ (b) [Al(H2O)6]3+和[Ga(H2O)6]3+(c) Si(OH)4 和Ge(OH)4 (d) HClO3和HClO4(e) H2CrO4 和HMnO4 (f) H3PO4和H2SO4解答:(a) [Fe(H2O)6]3+和[Fe(H2O)6]2+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吸引电子能力大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对O的极化能力大,H+易离解;(b)[Al(H2O)6]3+和[Ga(H2O)6]3+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d轨道能量低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对O的极化能力大,H+易离解;(c) Si(OH)4 和Ge(OH)4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d轨道能量低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对O的极化能力大,H+易离解;(d) HClO3和HClO4 (e) H2CrO4 和HMnO4 (f) H3PO4和H2SO4均为后者,非羟基氧原子多,酸性越强。

4.应用Pauling规则,(1) 判断H3PO4(pKa=2.12)、H3PO3(pKa=1.80)和H3PO2(pKa=2.0)的结构;(2) 粗略估计H3PO4、H2PO4-和HPO42-的pKa值。

解答:(1)根据pKa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2)H3PO4:一个非羟基氧原子,pKa值约为2;H2PO4-pKa值增加5,约为7;HPO42-pKa约为12。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

CCl4难水解,是因C的价轨道已用于成键且又没有孤电子对之故。 NF3的分子结构与NCl3同,其中N原子也是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其上有一对孤 对电子。然而, 1 由于F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得NF3的碱性(给电子性)比NCl3小,因而亲电水解 很难发生; 2 由于N是第二周期元素,只有4条价轨道(没有d轨道),不可能有空轨道接受水 的亲核进攻; 3 N-F键的键能比N-Cl键的键能大,不容易断裂。 这些原因决定了NF3不会发生水解作用。
第一章 原子、分子及元素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概述 第二节 原子参数及元素周期性 第三节 共价键理论概述 第四节 键参数与分子构型 第五节 分子对称性与点群 第六节 单质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 第七节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 以上七节主要自学,要求掌握: 1 用徐光宪的改进的Slater规则计算电子的屏蔽常数 2 了解电负性的几种标度,理解环境对电负性的影响和基 团电负性的概念 3 键参数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对称性知识 4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 5 掌握周期反常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合理解释
习题:1,2,3,4,6,7,8,10,11,12,13,15,17
原子所带电荷
电负性与电荷的关系可用式 χ = a + b 表示。 式中为分子中原子所带的部分电荷。a、b为两个 参数。其意义是: a表示中性原子的电负性(中性原 子=0), b为电荷参数,表示电负性随电荷而改变 的变化率。大的、易极化的原子有较小的b值; 小 的、难以极化的原子b值较大。
分子

是 D∞h i i? 否 C∞v
直线型 ?

否 两个或多个 Cn(n≥3) ?
否 Cn ? 否 ζ?
T,Th,Td,O,Oh 是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西北大学化学系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一 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6×5)1 (1) 确定化合物B 10CPH 11的构型并予以命名;的构型并予以命名;(2) 利用三中心两电子键理论判断B n H n 2-阴离子多面体结构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的类型和数目。

和数目。

解:(1) B 10CPH 11,写作(CH)(BH)10P ,a =1,q =0,c =0,p =10,一个P 原子,原子,n =a +p +(P 原子数)=1+10+1=12,b =(3×1+2×10+ 3)/2=13=12+1,属闭式结构属闭式结构命名:闭式-一碳一磷癸硼烷(11)或闭式-一碳一磷代十二硼烷(11)(2) B n H n +2-22-,c=2,m =2,n =n ,写出拓扑方程并求解,写出拓扑方程并求解n -2=s +tm -2=2-2=0=s +xn -m/2+c =n -2/2+2=n +1=x +y B -B 键的数目:3, 三中心两电子硼桥键的数目:n -2;2 假定LiH 是一个离子化合物,使用适当的能量循环,导出H 的电子亲合焓的表达式。

解:解: Li(s) + ½ H 2(g)LiH(s) Li(g)+ H(g) -△Lat H m θ(LiH, s)Li +(g) + H -(g) △EA H m θ(H)=(△atm H m θ+△I 1H m θ)Li +△f H m θ(H)-△f H m θ(LiH ,s)-△Lat H m θ(LiH, s) 3 应用Pauling 规则,规则,(1) 判断H 3PO 4(pK a =2.12)、H 3PO 3(pK a =1.80)和H 3PO 2(pK a =2.0)的结构;的结构;(2) 粗略估计H 3PO 4、H 2PO 4-和HPO 42-的pK a 值。

值。

解:(1) 根据pK a 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

子原氧基羟非同相有应断判值aKp据根)1( 答解7为约5加增值aKp-4OP2H 2为约值aKp 子原氧基羟非个一4OP3H 2 。

21为约aKp-24OPH案答考参题习后课章一第碱斯易路是些哪酸斯易路是些哪中物合化列下.1 2lCnS 2)3ON(gH OC 2OC 2lCeB 3HP -4HB2lCnS 2)3ON(gH OC 2OC 2lCeB 酸斯易路答解2lCnS OC 3HP 碱斯易路碱轭共和酸轭共的种物列下出写.2-4OSH IH O2H 2HN 2HN碱轭共酸轭共答解-2HN +4HN 3HN-2HN 3HN -2HN -HO +O3H O2H-I IH -24OS 4OS2H -4OSH。

由理明说并强较性酸个一哪中对各列下.3+3]6)O2H(aG[和+3]6)O2H(lA[ )b( +2]6)O2H(eF[和+3]6)O2H(eF[ )a( 4OlCH和3OlCH )d( 4)HO(eG和4)HO(iS )c( 4OS2H和4OP3H )f( 4OnMH和4OrC2H )e(+2]6)O2H(eF[和+3]6)O2H(eF[ )a( 答解大力能子电引吸高荷电子离心中者前性酸斯易路解离易+H 大力能化极的O对高荷电子离心中者前性酸子质+3]6)O2H(aG[和+3]6)O2H(lA[)b(低量能道轨d 小径半子离心中者前性酸斯易路解离易+H 大力能化极的O对小径半子离心中者前性酸子质4)HO(eG和4)HO(iS )c(低量能道轨d 小径半子离心中者前性酸斯易路解离易+H 大力能化极的O对小径半子离心中者前性酸子质4OS2H和4OP3H )f( 4OnMH和4OrC2H )e( 4OlCH和3OlCH )d( 。

强越性酸多子原氧基羟非者后为均则规gniluaP 用应.4构结的)0.2=aKp(2OP3H 和)08.1=aKp(3OP3H、)21.2=aKp(4OP3H断判)1( 。

中级无机化学答案整理版

中级无机化学答案整理版

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 姚光庆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1.4.解:1) H 2O 2C 22(2)S 2O 32C3v3) N 2O (N N O 方式 ) C v(4)Hg 2Cl 2 D h5)H 2C=C=CH 2 D2d(6)UOF 4 C 5v7) BF 4T d(8)SClF 5C 4v9) 反 -Pt (NH 3)2Cl 2D2h(10)PtCl 3(C 2H 4)C2v第二章2.1 解:transP 代表 PPh 3)2.2 解 1)MA 2B 4Ni 2+d 8 组态 Pt 2+ d 8 组态第四周期 分裂能小) 第六周期(分裂能大)ClNi PClClP Cl Cl Pt PP Cl P P Pt C C l l四面体构型 平面四方形构型(两种构型)BM BA B M A BAMAAA MBcis只有一种结构 2)MA 3B 3Co(en)2(NH 3)Cl 2+trans cis fac(面式) mer(经式) D 4h=00 C 2vC 3vC 2v2.3 Co(en)2Cl 2+ D 2hC 2 光活异构体 C 2trans Co(en)(NH 3)2Cl 2+ Cl Cl NH 3 NH 3cisCl NH 3trans(1) trans(2) 2.4 Co(en)33+ D 3PtCl(dien)+Ru(bipy)32+D 3H 3cis手性分子CH 2 CH 2 NH 2HNCH 2 CH 2 NH 2dien基本上为平面分子 ,无手性2.5 (1) 分别用 BaCl 2 溶液滴入,有白色沉液出现的为 [Co(NH 3)5Br]SO 4,或分别加入 AgNO 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 [Co(NH 3)5SO 4]Br 。

(2) 等物质量的异构体中分别加入过量 AgNO 3,产生少量沉淀( 1molAgCl ↓) 的为前者(摩尔比为 2:1),产生大量沉淀( 2molAgCl ↓)的为后者。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本大纲是按照河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河南省高师本科自学考试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级无机化学》是成人高等师范本科化学教育专业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又是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专业课。

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既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又要考虑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有关的疑难问题的需要。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备和用途。

2.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规范化地使用化学语言和国际单位制的习惯。

3.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

引导他们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

4.使学生一般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趋势以及一些重要的边缘学科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无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及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方法论,树立学生的科学实践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学风。

2.通过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能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指导,以周期系为系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掌握重要元素、典型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的学习,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有关数据进行计算解决无机化学中的具体问题。

4.在系统学习无机化学知识时,要求在一系列基本理论指导下,理解物质内部本质,突出归纳掌握规律性知识,能举一反三地运用。

同时,联系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接触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系统地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有关知识。

中级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中级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中级无机化学第一部分中级无机化学复习资料一酸碱理论。

1.水-离子理论:酸是能在水中电离出H+的物质,碱是能电离出OH-的物质。

2.质子理论:任何可以作为质子给予体的物质叫做酸,任何可以充当质子接受体的物质叫做碱。

3.溶剂体系理论:凡是能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物质是酸,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物质是碱。

NH3 + H2O = NH4+ + OH-由于产生特征阴离子OH-,所以该溶剂是碱。

4.电子理论【Lewis】:能接受电子的是酸,给电子的是碱。

5.正负离子理论:任何能中和碱形成盐并放出阳离子或结合阴离子【电子】的物质是酸,任何能中和酸放出的阴离子【电子】或结合阳离子的物质为碱。

6.Lux酸碱理论:酸为O2-离子接受体,碱定义为该离子的给予体。

二Lewis酸碱。

1.硼族酸:BF3<BCl3<BBr3 。

AlCl32.碳族酸:SiI4<SiBr4<SiCl4<SiF43.氮族和氧族酸:氨,胺,水,三氧化硫。

三软硬酸碱体积小,正电荷多的,在外电场作用下难以变形的为硬酸,反之称为软酸。

硬碱是分子的配位原子具有高的电负性,难极化和氧化的物质。

软硬酸碱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用来定性的估计盐类在水溶剂或其它溶剂中的溶解度。

四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高温无机合成:高熔点金属粉末的烧结,难熔化合物的熔化和再结晶,陶瓷体的烧成。

前驱体法,溶胶-凝胶合成法,化学转移反应。

2低温合成:冰盐共熔体系,干冰浴,液氮。

3 水热合成:a.在密闭的以水为溶剂体系,在一定的温度和水自身的压力下使原料混合物发生反应。

b.水热体系:高压釜或水热弹。

4高压合成无水无氧合成,电化学无机合成,等离子体合成.五无机分离技术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分离,膜法分离技术六表征技术X射线衍射法【粉末,单晶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金属配合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电子瞬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分析技术【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分析】七无机材料化学1.离子晶体的鲍林规则a.鲍林第一规则—负离子配位多面体规则。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介绍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介绍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介绍适用对象:2004级本科学生(学分:2;学时:32)《中级无机化学》是在学完基础无机化学之后进一步扩展提高的课程。

本课程着重介绍无机化学新领域中有应用和一些基础理论、新知识和新成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无机化学领域的一些新边缘学科如金属有机机化学,原子簇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等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中级无机化学》任课教师简介任课教师:李东娇,副教授,2004年9月任教至今。

先后担任《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无机化学是发展较早的学科,在整个20世纪至今,由于物质结构理论和现代物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机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打破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界限,并已渗透到生物化学领域。

种类繁多、性能优越的各种无机材料已合成出来,并应用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导技术和核技术等科技领域。

无机化学新物质、新材料的合成仍是21世纪无机化学的首要任务,无机化学新理论是人们认识新物质、新材料、促进无机化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2.开设本门选修课,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无机化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和理解;了解一些新的化合物,如金属有机化合物、簇状化合物、生命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物化学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无机固体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用途。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使其跟上无机化学发展的步伐。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考研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适于高年级在学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主干课程后开设。

学习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同时借助其它资料和多媒体,以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内容要讲透,要求掌握。

一般内容要以点带面,要求学生理解。

前沿的东西,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加以了解。

中级无机化学 学习指南

中级无机化学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中级无机化学是为化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综合性强,具有独特的“枢纽”地位。

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无机化学专业知识的两段式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处于第二阶段。

在化学专业贯通本科生到硕士生的无机化学专业知识体系中,本课程处于“中级”阶段。

通过比较深入地引入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使同学们对现代无机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得概括性的、比较深刻的了解。

同时,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运用各化学专业前导基础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无机化学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理论问题,既使同学们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得以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又使同学们加深对前导课程的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同学们在一级学科水平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最终,使化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无机化学知识得到有效夯实,对无机化学学科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化学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教学方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以讲授为主,采用与研究型大学教学理念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强调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同学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练习、专题讲座、习题、自由作业、小论文、读书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配套综合设计实验、配套选修课等多个教学环节,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同学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1.采用不同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结合每届同学的基础和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3类,分别设计课堂精讲与同学课下自学结合、选讲与同学完全自学结合、课堂详细讲授的教学策略。

策略1——精讲与自学结合:对于同学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内容跨度不太大、学习难度不很大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与同学课下自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策略2——选讲与完全自学结合:在同学通过前两个阶段6个章节的学习,已经了解近代无机化学的一些重要类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成键特点以及重要的研究思想方法以后,第三阶段的内容采用选讲专题与完全由同学自学结合的方式处理,根据各届同学的学习基础来具体调节。

中级无机化学第五章

中级无机化学第五章

5.1.1 制备、性质和命名
5.1.1.1 硼烷的制备
1 硼氢化物的合成 ●以三卤化硼与强氢化剂如四氢硼化钠或氢化铝钾等在质子性 溶剂中反应来制备乙硼烷: 如 二甘醇二甲基醚 3NaBH4 + 4BF3 2B2H6 + 3NaBF4 ●一种简便的实验室合成法是把NaBH4小心地加到浓H2SO4之中: 2NaBH4 + 2H2SO4 2NaHSO4 + B2H6 + 2H2
2 开(巢)式(nido)-硼烷
开(巢)式硼烷的通式为 BnHn+4, 其结构见右图。开 式-硼烷的骨架, 可看成是 由有(n+1)个顶点的闭式- 硼烷阴离子的多面体骨架去 掉一个顶衍生而来的。他们 是开口的, 不完全的或缺顶 的多面体。由于这种结构的 形状好似鸟窝, 故又称为巢 式硼烷。“nido”来源希腊文 , 原意就是巢的意思。 在开式-硼烷中, n+4个 氢中有两种结构上不同的氢 原子, 其中有 n 个为端梢的外向氢原子, 剩下的4个氢是桥式氢原 子。由上图B6H10的结构中可清楚地看到, 10个H中有6个端梢外向 H, 除此以外还有4个H, 每个氢连接2个B, 称作桥氢。
例4, 对B10CPH11, 写作(CH)(BH)10P, a=1, q=0, c=0, p= 10, 一个P原子, n=a+p+(P原子数)=1+10+1=12, b=(3×1 +2×10+ 3)/2=13=12+1, 属闭式结构 命名:闭式-一碳一磷癸硼烷(11) 例5, 对B11SH11, 写作(BH)11S, a=0, q=0, c=0, p=10,一个 S原子, n=a+p+(S原子数)=0+11+1=12, b=(2×11+ 4)/2=13=12+1, 属闭式结构 命名:闭式-一硫代十二硼烷(11)
第五章

硼烷

中级无机化学05

中级无机化学05

s
l
目标物质
杂质
加热
在半导体上十分有用的单晶硅、 在半导体上十分有用的单晶硅、砷化镓就是通过这种 方法获得的。 方法获得的。
4 化学气相输运法 化学气相输运法是一种前途广阔的十分奇特的制备方法
。将目标物质或者是可得到目标物质的混合物与一种可以与之 反应生成气态中间物的气态物质一起装入一密封的反应器中, 反应生成气态中间物的气态物质一起装入一密封的反应器中, 目标物与气态物质生成一种气态中间物质并转运至反应器的另 一端,再分解成目标物质沉积下来或形成单晶。 一端,再分解成目标物质沉积下来或形成单晶。 这里的关键是生成一种气态的中间物, 这里的关键是生成一种气态的中间物,如 A(s, 目标物 +B(g) 目标物)+ AB(g) A(s, 目标物 +B(g) 目标物)+ A+B+ A+B+C(g) ABC(g) AB(s, 目标物)+C(g) 目标物)+ 或 (能生成目标物 的混合物 能生成目标物AB的混合物 能生成目标物 的混合物) 还有一种是: ABC AC (s, 目标物 +B 目标物)+ 还有一种是: AB+C + 多晶)和 一起装入石英瓿,抽真空后熔封。 例, 将ZnSe(多晶 和I2一起装入石英瓿,抽真空后熔封。 多晶 气化 ZnSe(s)+I2(g) ZnI2(g)+1/2Se2(g) + + 沉淀 气化区850℃, 沉淀区 单晶碘化锌。 气化区 ℃ 沉淀区830℃, 可得 ×8×4mm单晶碘化锌。 ℃ 可得10× × 单晶碘化锌
尽量使高温烧结反应发生时能有气体放出, ② 尽量使高温烧结反应发生时能有气体放出 , 放出的气体可起到搅拌的作用, 放出的气体可起到搅拌的作用 , 这可有利于形成多 孔状的陶瓷体。 孔状的陶瓷体。 很显然,用 例如,在用固-固反应制备BaTiO3时,很显然 用 很显然 例如,在用固-固反应制备 BaCO3代替 代替BaO同TiO2作用将更为有利 高温烧结时 作用将更为有利(高温烧结时 同 气体放出)。 有CO2气体放出)。 尽量在某起始物的熔点温度下进行。 ③尽量在某起始物的熔点温度下进行。这时使 固反应变成了固-液反应。扩散速度加快, 固-固反应变成了固-液反应。扩散速度加快,以 确保反应能顺利进行。 确保反应能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4 EAN规则应用 规则应用
例1:根据EAN规则计算Ni(CO)4的核外电子总数。 解:Ni原子,3d84s2,10个电子; 4个CO,2×4=8个电子,10+8=18 因此,Ni(CO)4符合18电子规则。 例2: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符合EAN规则: (η6-C7H8)Cr(CO)3; (η5-C5H5)Fe(CO)2C2H4]+ 解: (η6-C7H8) 3(CO) Cr 6个电子; 6个电子; 6个电子;共计18个电子,
§5.3 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
5.3.1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简介 5.3.2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键作用 5.3.3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 化学反应
5.3.1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简介
CO是最重要的σ给予体和π接受体配体,它易 和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形成羰基化合物。现已制备 出上千种二元及多元金属羰基化合物,大多数d区 过渡金属都能生成简单金属羰基化合物。 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有单核、双核和多核的 区别。 1. 单核二元羰基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通式为M(CO)n。对原子序数为偶数 的过渡金属,如Cr、Fe、Ni等,和一定数目的CO 组合,均符合EAN规则。
5.2.3 配体电子数的计算
在计算配体提供的电子时规定如下: CO、R3P、R3As各贡献2个电子; H-、X-、CH3-、C5H5-均贡献2个电子; NO贡献3个电子; η2-C2H4烯烃贡献2个电子; ηn代表同金属原子以π键结合的配体碳原子个数。 η4-丁二烯、环丁烯贡献4个电子; η5-环戊二烯基 ,贡献6个电子; η6-苯C6H6,贡献6个电子;
对于原子序数为奇数的过渡金属,如V、Mn、 Co等,则要通过形成阴离子如V(CO)6-,二聚体 Mn2(CO)10或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形成单键结合的化 合物如HCo(CO)4才能符合EAN规则,所以单核羰基 化合物也有很多衍生物。 所有的单核羰基化合物均可根据它们的分子式 来推断它们的结构。对于M(CO)6(M=Cr、Mo、W) 为八面体,对于M(CO)5(M=Fe、Ru、Os)为三角双 锥,对于Ni(CO)4为? 室温下大多数单核羰基化合物是易挥发的固体, 在空气中易氧化,氧化速度各有不同。
但是,有些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电子 总数等于16,也表现出同样的稳定性,例如: 具有d8组态的Rh+、Ir+、Pd2+、Pt2+所生成的平面正 方形化合物,[Pt(C2H4)Cl3]-等都很稳定,所以EAN 规则又称为18和16电子规则。 对原子序数为奇数的过渡元素的羰合物,如 Mn(CO)5,通过以下2种方式形成18电子稳定结构: 生成羰合物阴离子:Na[Mn(CO)5]; 彼此结合形成二聚体,金属原子间形成M-M键: Mn2(CO)10
5.1.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
按金属的类型可粗分为主族和过渡元素两大类; 按配位基团可分为含有烷基、芳基、酰基或共轭烯 烃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 最本质的是按化学键的类型来分类,根据M- C键的类型,可分为离子型和共价型两大类:
1. 离子型有机金属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主要由电负性小的第1族和第2族金 属(Na、K、Ca、Sr、Ba)和烃基组成,可看作R-H 盐类。如:Ca2+(C5H5)2,Na+[C(C6H5)3]等。
CO还可被偶数给电子烯烃分子所取代,如:
Cr(CO) 6 + C 6 H 6 Cr(CO) 3 (C 6 H 6 ) + 3CO →
2. 与碱或还原剂作用生成羰基负离子或含氢羰 基负离子的反应:
Fe(CO)5 + 3NaOH Na[HFe(CO) 4 ] + Na 2 CO 3 + H 2 O →
其二是分子中的CO既有端基形式,也有桥基形式, 如Fe2(CO)9。
O C Fe OC OC C O O C Fe CO CO
OC
CO
对于一个Fe原子: 3×2(端基)+3×1(桥基)+1(Fe-Fe键)+8(3d64s2) =18(个电子)
对于Co2(CO)8,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即有两种 构型:在烃类溶剂中,这种配合物中的CO全属端 基;但在固态时,分子中有两个CO是桥基式的。 两种构型间自由能相差很小,很容易相互转变。 CO的成桥倾向和金属原子半径有关,金属原 子半径越小,越有利于成桥;反之金属半径越大, 成桥倾向越小。 原
Co 2 (CO)8 +2Na THF 2Na[Co(CO)4 ] →
3. 与卤素作用,生成含有羰基金属阳离子的卤 化物:
Mn 2 (CO)10 + Br2 → 2Mn(CO)5 Br
40 C
§5.4 过渡金属的分子氮 和亚硝酰化合物
利用还原羰基化反应,间接的由相应金属的卤化 物、氧化物或其他盐还原而来,常用的还原剂有Na、 烷基铝、CO或CO与H2的混合气体,如:
CrCl 3 + Al + 6CO AlCl6→ Cr(CO) 6 + Al(Cl)3 3 ,C H 6
2. 双核二元羰基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中含金属-金属键(M-M),其中 的M原子各为对方提供一个电子生成M-M键,同 时使各M原子周围的价电子数达到18。CO的配位方 式有两类:端基配位(记为t)和桥基配位(记为b)。 在双核二元羰基化合物中CO的配位,有两种 情况: 其一是分子中的CO全部端基配位,例如 Mn2(CO)10。对于一个Mn原子: 5×2+1(M-M键π电子)+7(3d54s2)=18(个电子)
第5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章
§5.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5.2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5.3 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 §5.4 过渡金属的分子氮 和亚硝酰化合物 §5.5 过渡金属的不饱和烃化合物
§5.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5.1.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5.1.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
5.1.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M-CO中反馈键之所以能存在,除了CO有空 的π轨道外,还因为羰基化合物中的金属原子处于 低氧化态,电子密度较高,其电子可能转移到配体 的π轨道中去。这样转移的结果,一方面削弱了C- O键的强度,使CO分子活化;另一方面使金属电子 密度减小,Z*增加,使配体-金属的σ键变强,因 此这些低氧化态的金属羰基化合物得以稳定。 由此可知,π反馈键的生成,强化了σ配键,而 在后者强化时,金属原子上负电荷密度增加,有利 于电子从金属反馈流向配体,反馈键也得到加强, 两种成键作用相辅相成,增加了成键的效应,所以 称为“协同效应”。
5.2.2 金属的氧化态
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金属氧化态的确定和配体的 形式电荷有关,经验规则如下: 氢和卤素形式电荷均为-1; NH3、PR3、AsR3等中性配体形式电荷为0; 含碳配体的形式电荷根据与金属键合的碳原子数 来决定:当键合碳原子数为奇数时,形式电荷为- 1;偶数时形式电荷为0。 例如:(PPh3)2PtCl2 CH3Mn(CO)5 Fe(CO)3(C4H4) 中性分子,Pt电荷+2; 中性分子,Mn电荷+1; 中性分子,Fe电荷0。
双桥基不对称配位:CO分子中不仅碳原子与2个 金属原子配位,而且O原子也与金属配位,形成 M‥O键,此时两个M-C键键长不等。 O C M M
三桥基配位:CO分子通过碳原子与3个金属原子 配位,C-O轴垂直于M3平面,这种配位方式也称 作面桥配位。 O C M M M
Rh6(CO)16
CO的不同配位方式,可通过红外光谱鉴定。 羰基化合物中π反馈键的存在,削弱了C-O三 键,增强了M-C键。这不仅表现在键长的变化上, 而且也影响了C-O键和M-C键的伸缩振动平率ν, 使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3. CO的配位方式
CO与金属原子的配位方式,不仅有C原子端的 端基配位,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其中包括O原子也 参与的配位: Os2(CO)9:
端基配位:CO只与一个金属原子通过碳配位,给 出5σ轨道一对电子。 双桥基配位:CO通过C原子同时与两个金属原子 配位(但2个M-C键键长未必完全相等),此时CO类 似酮基,且C-O轴几乎垂直于M-M轴;
§5.2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5.2.1 18和16电子规则 和 电子规则 5.2.2 金属的氧化态 5.2.3 配体电子数的计算 5.则 和 电子规则
20世纪30年代,英国化学家N. V. Sidgwick提出 一条用以预言金属羰基化合物稳定性的经验规则, 称为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规则, 简称EAN规则。 EAN规则认为稳定存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应该 符合:金属原子的电子总数加上所有配体提供的电 子数等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对于过渡 金属,该规则表述为: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的价电子 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18,故该规则又称为 “18电子规则”。
有机金属化合物(organo-metallic compound), 严格定义是指含有至少一个金属-碳(M-C)键的化 合物。 1827 1827年,丹麦化学家Zeise合成出有机过渡金属 Zeise 化合物K[PtCl3(C2H4)]; 1890年,合成出Ni(CO)4; 1951年,合成出夹心二茂铁Fe(C5H5)2; 1963年,R3Al-TiCl3催化剂获得Nobel化学奖。
2. 共价型有机金属化合物
含有σ共价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常由电负性较大的金属生成,金属和有机基团 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两中心两电子共价键。如: Zn(CH3)2、Cd(CH3)2、Hg(CH3)2、Sn(CH3)4等。 含有多中心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Li、Be、Mg、Al通常形成二聚或更高聚合度 的分子,如:[AlMe3]2; 含有π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由过渡金属与含有π键的配体形成。这里指含 有C-C多重键的碳氢基团或化合物,如:C2H4, C5H5等,CO成键方式与之类似。
因此,它符合18电子规则。
例3:根据EAN规则预言 Fe3(µ2-CO)2(CO)10的结构。 解:8×3+2×12=48(电子),48/3=16(电子); 若要满足18电子规则,则每个Fe原子必定与其 余两个Fe原子共用电子对,才可补偿所缺的2个电 子,那么,Fe3的结构一定是三角形原子簇结构。 例4:根据EAN规则预言 Fe2(CO)9和Co4(CO)12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