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古诗词中的“空白”艺术

合集下载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留白又称余玉,顾名思义就是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延伸意境。

但是不能将留白理解为完全空白,因此讲究留白不空,留白不白。

当然留白不是任意而为之,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苦心经营的一种艺术。

留白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有时也称为空白。

受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的图示理论影响,接受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的概念。

一、留白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第一次明确提出与“空白”相关的词语“有无相生”的是老子。

老子认为“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相互成就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崔仲平,1996 :7)这正是留白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翻译留白机制的研究》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了留白机制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他认为对于文本的空白,读者是最直接的接触者。

这种空白不是文本的缺陷,而是能够引起读者审美反映的基本因素。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在读者阅读之前,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留白之处,需要读者去填补,正是因为这种填补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召唤读者的功能。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原文本的空白是很有必要的,译者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空白,以期达到读者的审美反映。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其中独钓寒江雪有多个译本,我们比较这三个译本:①Angles alone in stream and snow(.赵甄陶译,1999 ::126)②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吴经熊译,2010:238)③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许渊冲译,2010:238). 赵甄陶认为江和雪是并列的两个意象,吴经熊认为江和雪之间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许渊冲则认为是在江上钓雪。

诗词中的留白艺术

诗词中的留白艺术

诗词中的留白艺术
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留白通常被用来暗示、预示或引起读者思考。

以下是一些诗词中留白艺术手法的例子:
1. 暗示故事情节的留白: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只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没有明确表达出送别时的具体情境和情感,但通过“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意象的组合,读者可以自行想象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

2. 表达含蓄情感的留白: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人只描述了昨晚的风雨和自己的浓睡,但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对花的关切和忧虑。

然而,通过这个留白,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花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3. 创造意境的留白: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并没有明确表达出对这些景象的感受。

这个留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之,留白是一种高妙的艺术手法,它让诗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的可能性。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留白艺术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留白艺术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留白艺术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府前街校区刘红艳Kechengyujiaoxue ,课程与教学[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 学艺术,尤其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教师应注意留白艺术,给学生留 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重点探讨了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留白教学的艺术性,旨在提高和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学 生的文学传承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文学留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性最重 要的就是留白艺术。

留白是一门艺术,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给读者都留 下了一定的空白,让读者有足够的空 间进行充分的想象,读者结合自己的 审美习惯和生活经验,为作品创造新 的价值,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留白 不仅用于书画创作,也用于古典诗歌 创作,很多古诗词都给读者留下了一 定的空白。

因此,教师在讲授古诗词 时,特别要注意留白艺术,教师需要 向学生提问一些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的 问题,填补作品在学生思维碰撞和延 伸中留下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得到一定的审美享受,增强文 学传承性。

教学时间留白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 时,总是担心时间不够,讲解不到位,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给学生讲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整节课下来,只 听见老师在不停地讲,不停地说,同时 还要求小学生们不停地记笔记。

这种 教学模式大大地制约了小学生的思考 能力,整节课下来,小学生只是机械 的记录,根本没有任何时间进行思考。

新课程古诗词教学要求教师不能 完全把诗歌内容教给学生,当学生发 现他们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他们所需 要的知识时,那部分缺失的内容会让 学生主动去寻找和填补。

实际上,这 种做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可见,整节课的安排应该有起伏,学 生应经常保持紧张、活跃、放松的情 绪,有张有弛,顺应学生学习情绪的 规律性周期性变化,这样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并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诗词当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全身心的熏陶和愉悦。

浅论诗词创作之空白

浅论诗词创作之空白

浅论诗词创作之空白“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齐白石绘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而这正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

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读者,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象,重现美好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读者在鉴赏中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画面的内容,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诗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诗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繁”。

(陆时雍,《诗镜总论》);“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

诗要含蓄,必寓言外之意,寓有言外、象外之意的诗,便叫含蓄。

”(袁枚,《随园诗话》)从前人的这些论述中我们便可知道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在古典诗词中一个明显的体现便是“空白”艺术。

一、对话中的“空白”诗词中的对话,不同于散文、戏剧、小说。

它往往只有答句而无问句,可谓惜墨如金,但诗句往往通过答句便可猜测问句的内容,从而达到赏析的目的。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便是典型的问答体。

首句“松下问童子”,问什么诗中略而不答。

但我们从“言师采药去”便可推知问的内容:“汝师在家否?”“在哪里采药?”“到底在哪里采药?”。

而在诗中这些内容全部省略,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艺术空白,使读者通过联想补充了这些艺术“空白”,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由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怅惘,无可奈何的情感起伏。

言简而情感丰富。

这些“空白”词中也有。

如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沉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词中,“试问卷帘人”无问的内容。

“却道海棠依旧”是答句。

从答句可推出问句的内容,大概就是“夜来风雨声,海棠花怎么样了?”从推出的文句,读者便可体会女词人对春光易逝,好花不长的无限惋惜之情,以及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的慨叹。

二、用典中的“空白”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它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5-12T09:09:48.986Z 来源:《教育学》2022年1月总第272期作者:张玲[导读] 本文就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导入运用留白、分析运用留白、结尾运用留白等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

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233700摘要:本文就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导入运用留白、分析运用留白、结尾运用留白等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留白艺术“留白”艺术本来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具体指的是在绘画中有意留下空白,给观画者留下一点想象空间,使画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可以流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神韵。

在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就是教师只讲七分,让学生自己去填补那三分,对学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贯穿于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不能像传统式教学一样,把所有的知识点掰碎来塞给学生,而是要留下空白,给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空间。

一、导入运用留白,激发阅读兴趣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环节的好与坏也很大程度地决定了这节课效果的好坏,如果导入环节没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在接下来的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都很难完全集中,上课的效果也会不好。

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大大提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首诗词产生兴趣,这对接下来环节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咏怀古迹》(其三)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采用“留白”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首诗运用“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那么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昭君出塞”这一典故来导入课堂。

在上课之前,教师就需要做好准备,在互联网上搜集又关于“昭君出塞” 的动画视频,然后上课的时候在屏幕上播放。

所谓“留白”艺术就是教师对这个视频不发表任何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看感受。

从《山居秋暝》谈诗歌教学的“空白”艺术

从《山居秋暝》谈诗歌教学的“空白”艺术

从《山居秋暝》谈诗歌教学的“空白”艺术众所周知:高超的绘画大师是从不把他的作品画得满满的,而是留下部分空白,让观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一味地注入,教师不考虑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认为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

我在诗歌教学中采取“吟诗、作画、写文章”三部曲的办法,有意识地创造“空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代山水大诗人王维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

诗人本是一代画家宗师,擅作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工于山水,全诗寄托了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的社会美。

《山居秋暝》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诗是极为准确的。

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歌咏、背诵能力,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

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

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

用这种方法教读此诗,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

诗歌的教学,主要是以朗读为主。

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诗歌自古押韵入律,可以传唱。

我找来有关歌曲,不仅教唱了这首诗,还教唱了李清照的《一剪梅》、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秋韵。

而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夜画: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归来的女子们在竹林里的开怀笑声,小船缓缓穿过荷花婀娜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既写出山野的清逸幽深,又描绘了农家生活的恬静与安适,全诗如同一首恬静的小夜曲,又像一幅清新的山水画,惹人心驰神往。

由于诗名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在唱中读、读中背,所以教学的第一步——“吟诗”,是很好完成的。

在空白中尽显神思飞扬——试论《诗经·静女》中的“空白”艺术

在空白中尽显神思飞扬——试论《诗经·静女》中的“空白”艺术

பைடு நூலகம்

他是否喜欢 . 男子连声赞叹。 女 子 把 从 野 外 采 来 的荑 草 送 给 男 子, 问他更喜欢哪件礼物 , 男子心领神会 , 爱人及物 , 惊 叹 小 草 “ 洵美且异” , 因为是 “ 美人之贻 ” . 在 问答 中传 达 心 声 。也 可 以 这样想象 , 第二章“ 静女其娈 . 贻我彤管 。 彤管有炜 , 说怿 女美 ” 写 男 子 回忆 往 日约 会 。 他一边继续 等待女子 , 一 边 回忆 女 子 赠 送 彤 管 的情 景 , 于是 , 男 子 顺 手 从 怀 中取 出彤 管 咏 赞 道 : “ 彤 管 有炜 , 说 怿 女 美 。” 并情 不 自禁地 吹起 笛 子 , 女 子 被 悠 扬 的笛 声 打 动了 , 终 于 走 出来 , 并 把 从 野 外 采 来 的荑 草 送 给 了 男 子 , 男 子惊 喜不 已 . 连声赞 叹荑草美得 出奇 . 因为它是 “ 美人 之贻 ” 。
委婉 含蓄、 活泼 机 灵 、 富 有 智 慧更 是 可窥 一 斑 。 诗歌 中 , 女 子约 男 子在城角相见 . 但 女 子 隐 藏 起 来 迟 迟 不 出来 相 见 。 即“ 爱 而 不见” , 女子 “ 爱而不见 ” 的原 因 可 能 有 三 种 : 一 是 女 子 想 通 过 隐藏 一 段 时 间 , 观察 当 时 有 没 有 异 常 情 况 , 是 否适 合 约会 。二 是 女 子 想 通 过 隐藏 一 段 时 间 考验 男 子 ,看 看 赴 约 的 男子 有没 有 耐 心等 她 , 值 不 值 得 自 己付 出 . 值得 就 赴 约 。 三 是 女 子 想故 意 捉弄 男 子 。 “ 贻我彤管” 、 “ 自牧 归 荑 ” , 青 年 男女 在 表 达 心 声 、 显示 心迹 、 传达绵绵情意 时 , 不 是 用 直 白 的语 言 , 因 为 那 些 直 白 的语 言 在 此 时显 得 苍 白无 力 。 女 子 对 男 子 的 含 蓄 达 到 了 言 有尽 而意 无 穷 的效 果 ,女 子 与男 子 的 形 象 在 深 度 辐 射 中 愈发 显 得 血 肉 丰满 。 只有 这样 充 分 想 象 . 才能 把 人 物 形 象 还 原 成生 活 中 真 正 意 义 上 的人 , 有 情有义 、 有灵魂 、 有 肉 体 的 现 实 中 的 个体 。 三、 放大视角 。 涵 泳 文 本 情 感 涵泳诗歌情感 , 我们 需 要 抓 住 文 本 情 感 的 生 发 点 和 落 脚 点 。 古代 诗 歌 中直 接抒 情 的 不 多 .一 般 借 助 具 体 事 物 表 达 情 感 。《 静女》 一诗 , 女子表达情感的基点就是“ 彤 管” 和“ 荑草” 。 为获 得 更 好 的 审美 感 受 , 体 验 文 本 传 递 的情 感 , 我 们 需 要 放 大 视角 , 听 听 它 的声 音 , 掂掂 它的分量 , 辨 辨 它 的色 彩 , 摸 摸 它 的 温度 。 因 为点 点 滴 滴 总 含 情 。 “ 静女其 娈 , 贻我 彤管” 中的“ 彤管 ” 是 民 间用 “ 荑 草” 制 作 出来 的红 色 的 土乐 器 , 即红 管 。也 就 是 说 彤 管 可 以吹 奏 , 未 加 工 的荑 草 只能 是 一 件 不 起 眼 的装 饰 品 。但 《 静女》 中 的男 子 还 是有 厚 荑 草 薄 彤 管 之 嫌 。 因 为这 当 中赋 予 了不 同 寻 常 的意 义 , 是 荑草 虽 普 通 但 寄予 了 姑 娘 的 一 片 真 心 ,是 女 子 表 达 真 心 的定 情 信 物 。 在《 诗经》 时代 , 女 子送 给男 子 的定 情 信 物 有 一类 就是 鲜 花 香 草 。 二 是 对 花 草 的 赞 美 亦 是 对 它 传 送 的那 份特 定 内 容 的 真情 体 验 ,就 是说 他 们 的 爱 情 已经 超 越 了 对 外 表 的 迷 恋 ,而 进 入 到 了追 求 内心 世 界 和谐 的 高 层 次 爱情 境 界 。所 以, 男 子接受荑草 , 就等于接受 了姑娘 的真情 , 接 受 了荑 草 就 意 味着 对 爱 情 的前 途充 满 了 信 心 。 从 不 同 视 角 解 读 诗 歌 中 的 爱情 , 那 爱 情是 用 别 样 的 方 式 呈 现 出来 的 。放 大 视 角 , 情 感体 验 才会别有洞天 ; 放大视 角 , 文 本的深层 内涵才能触摸 到 ; 放 大视 角 , 才能超越时空 . 与古人对话。 海 明威 有 一 个 著 名 的 “ 冰山原则” 。 即“ 冰 山 运 动 之雄 伟 壮 观, 是 因 为 它 只 有八 分 之 一 在 水 面 上 ” 。 文学作品中 , 文 字 和形 象 即所 谓 的 “ 八分之一” , 情 感 和思 想 即所 谓 的 “ 八分之七” 。 海 明威 认 为 前 者 是 具 体 可 见 的 , 是 露 出水 面 的 部 分 , 后 者是 水 下 的部 分 , 应 该通 过文 本 提 示 让 读 者 想 象 I 3 ] 。“ 冰 山 原则 ” 对 诗歌 教学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 静女》 鉴 赏需 要 我 们创 造性 地 发 挥 想 象 填 充 文 本 的空 白 , 探索冰山下的“ 八分之七 ” . 在 神 思飞扬 中, 实现 与诗 歌 的 沟 通 和 对 话 , 从 而 实现 文本 价值 意义 的升 华 。

空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空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4-03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古诗词空白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就能成功地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引燃,感性思维得以激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古诗词的教学特质中国古典诗词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文化价值一般有四种表现:(1)哲学精神与表现手法的统一;(2)爱国精神与道德情怀的述说;(3)诗教传统与中庸之道的表达;(4)个人的价值取向或风格追求。

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语言上更加精练,结构上更加严谨,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艺术塑造更加浓重,同时带有音乐性的特点。

从诗经、楚辞、乐府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体现着以上所述的特点。

因为它们篇幅短小,语言干练,所以容易背诵与传播。

另一方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纵观当今语文文体,文言文太过高深,学生没有兴趣而且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现代文简单易懂,但佳作不多,经不起时间的冲刷。

因此,外在与内涵、表达与情感相统一存在的古诗词,使人回味无穷。

2.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与学习现状分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1)咬文嚼字,只重视读背和默写而忽略诗词的内涵,导致诗词在审美过程中的意境缺失。

(2)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意义而形成一元论的作品主题,死板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挥。

(3)源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其文学积淀不足,导致对诗词作品的解读陈旧过时。

而在对于教材的利用上,往往机械套用,使古诗词的精髓与韵味付之东流。

二、空白艺术运用于古诗词中的基础“空白”一词,来源于中国绘画,指代中国画构图中的留白处,以给观众留下联想的空间,因而形成“计白当黑”一说。

也因此,画家如果需要用有限的空间描绘出无限的风景,就要用到“空白”。

除了绘画之外,音乐、戏剧、影视作品中,都会有空白艺术的使用,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现目的。

唐诗里的空白艺术例谈

唐诗里的空白艺术例谈

唐诗里的空白艺术例谈内容摘要:“空白”是一种“无言之美”,它是因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省掉或虚写一部分内容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从“空白”的类型以及它所带来的美感两个方面,略探该艺术在唐诗中的具体展现。

关键词:“空白”艺术李白唐诗在唐诗中,空白有着多种呈现方式,但大体分来无外乎“言的空白”与“意的空白”。

前者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诗人在诗歌中具体字句使用上的留白;而后者,则需要凭借我们的感官以及人生体验才能获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言的空白”:1、意象本身之空唐代很多诗人喜欢直接用诸如“白”、“月”、“烟”、“云”、“梦”、“空山”、“青冥”、“苍天”等本身就具备构成悠远、虚淡画面功能的,包含着“空”的意象或字眼来成诗。

李白无疑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范例。

据日本学者中岛敏夫《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一文统计,李白一千多首诗中,白类汉字的使用频率为599次。

由此可见李白对“白”的偏爱,诸如白日、白云、白雪以及诸多同样具备“空”之特点的意象,在他的诗中层出不穷。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的空灵自然,云卷云舒:白云遥相识,待我巷梧间。

(《赠卢司户》)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古风?其三十九》)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望庐山瀑布?其一》)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卿衡》)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一》)……这些清空灵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个悠远虚无的空间,组合出一幅幅飘渺朦胧的画卷,正因它们的存在,我们读出了唐诗时间的悠久,我们品出了唐诗空间的深邃。

2、笔调开阔之空唐代,尤其到了盛唐,诗人们豪情顿生,他们高唱着一曲曲雄壮浑厚的诗歌,笔调大开,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雄浑开阔的旷放之门。

李白是盛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我们不妨重读他那几首家喻户晓之作,领略其中的“空白”艺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探析诗歌中的空白美

探析诗歌中的空白美

探析诗歌中的空白美我一位老师的文章闻一多曾提出诗歌的“三美”之说,这无疑为诗歌教学提供了可资操作的理论依据。

“三美”赏析——图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这些都是有色、有声和有形的,在教学中相对较容易把握,然而作为诗歌教学仅限于此,显然是不够的。

诗歌教学还必须引领学生由表入里,由外而内,由有形到无形,由有声到无声,进入更深层次的赏析玩味,从而充分揭示诗歌中的审美内涵。

一、何谓诗歌空白美无论是老庄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剧中的“虚拟”,武术表演中的“亮相”,音乐中的“休止符”,泼墨山水画中的“留白”……这些空白都令人遐想,无不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

正所谓“万象皆由‘空’出”,无空不成象,无空也没有艺术,一切艺术都呈现着空白之美。

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在吸收了英伽登的“未定之处”理论基础上,充分阐释了本文的“空白”现象。

伊瑟尔认为文学本文只提供给读者一个“图式化方面”的框架,这个框架无论在哪个方向和层次上都有许多“空白”,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补与充实。

所谓“空白”,就是指本文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本文已实写出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

“空白”是吸引与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本文、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因而“空白”在艺术活动中也就成了一种审美取向。

空白美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

在中国画的许多表现技法中,对画面空间和背景的处理,画家充分利用画面的空白,巧妙安排布局,别具匠心地进行处理,使其原本空无一物的空白之处具备了特别的意义,从而在画面上形成了自然的“空白美”。

中国画的空白美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物象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和利用大片空白留给观赏者充分的想像空间,通过单纯醒目、似断意连、气韵神动来获得无尽的艺术审美情趣。

宋代画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画时说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空白”,诗歌鉴赏的有效切入点

“空白”,诗歌鉴赏的有效切入点

“空白”,诗歌鉴赏的有效切入点“空白”是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通常指的是诗歌中的语言暂时停顿或留白,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其所代表的诗歌意境和内涵。

在诗歌鉴赏中,探讨诗歌中的“空白”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品味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诗歌中的“空白”可以体现诗人对语言的审美追求和感性表达。

在很多诗歌作品中,诗人会通过断句、缺字或停顿等手法,刻意营造出一种语言的“空白”,使得诗句在意境上更加丰富和凝练。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的开放式断句,虽然句子并未完整,但读者却可以通过这种“空白”感受到诗人对高山和远方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探讨诗歌中的“空白”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诗人的语言美学和情感表达,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歌中的“空白”也可以呼应诗歌的意蕴和情感氛围,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一些现代诗歌中,诗人会通过语言的模糊和断裂来刻意制造出一种“空白”的效果,从而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多义和开放。

诗人顾城的《你》中有“你从一滴泪,看到了整个雨季。

”这样的句子,其间的断裂和空白正是为了强调诗人内心的无助和迷茫,同时也带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空间。

探讨诗歌中的“空白”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感知诗歌所呈现出的情感氛围和内在张力,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诗歌作品所带来的意蕴和启示。

诗歌中的“空白”也可以引发我们对诗歌意境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在很多诗歌作品中,诗人会利用“空白”来表现诗歌所包含的哲理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人顾城的《沙丘》中有“铅华洗尽,周身豁然,就只剩沙砾。

”这样的句子,通过语言中的停顿和省略,使得诗歌所表达的人生意蕴更加深刻和内敛。

探讨诗歌中的“空白”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生命哲理,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空白”,诗歌鉴赏的有效切入点

“空白”,诗歌鉴赏的有效切入点

“空白”,诗歌鉴赏的有效切入点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受。

诗歌鉴赏是对一首诗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的过程,而“空白”可以作为有效的切入点来解读诗歌。

“空白”即诗歌中的空缺、空白处。

在一首诗中,空白通常是以标点、换行或空行的形式出现,它看似简单,但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空白”可以帮助诗歌实现意境的营造。

通过使用空白的技巧,诗人可以在诗歌中制造出一种缺憾、隐秘和神秘感。

比如在一首诗中,诗人可能使用了空行或者断句的方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得到强调,并且暗示了某种情感或意象,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寂静的氛围或冥想的空间。

这种通过空白间断的呈现方式,既可以凸显诗歌的艺术性,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空白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诗歌的艺术之处在于巧妙地运用文字去表达隐藏的情感和意象,而空白的存在正好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解读的空间。

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因为文本中的空白而停下脚步,思考其中的意义。

空白的存在和运用就像是诗歌中的空白音符,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和疑惑,但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通过与空白的对话和互动,读者不仅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从中寻找到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启示。

这种主观性的解读和思考,使得诗歌成为一种富有个性化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空白可以增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在一首诗中,适当的运用空白可以使得节奏更加有序、韵律更加流畅。

通过合理地放置空白,诗人可以调整诗歌的节奏和呼吸感,使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得到更好的呈现。

空白的存在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停下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之美,纵使看似停住了,但实则是在创造新的节奏,为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诗意体验。

通过对诗歌中的“空白”进行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艺术性和意义。

空白不仅是诗歌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诗歌和读者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

在诗歌中发现“空白”的痕迹并加以发掘,不仅有助于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也有助于培养读者对诗歌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思想性。

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

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

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读者,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象,重现美好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读者在鉴赏中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画面的内容,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诗要含蓄,必寓言外之意,寓有言外、象外之意的诗,便叫含蓄。

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在古典诗词中体现在“空白”艺术。

一、对话中的“空白”诗词中的对话,不同于散文、戏剧、小说。

它往往只有答句而无问句,可谓惜墨如金,但诗句往往通过答句便可猜测问句的内容,从而达到赏析的目的。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便是典型的问答体。

首句“松下问童子”,问什么诗中略而不答。

但我们从“言师采药去”便可推知问的内容:“汝师在家否?”“在哪里采药?”“到底在哪里采药?”。

而在诗中这些内容全部省略,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艺术空白,使读者通过联想补充了这些艺术“空白”,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由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怅惘,无可奈何的情感起伏。

言简而情感丰富。

这些“空白”,词中也有。

如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沉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词中,“试问卷帘人”无问的内容。

“却道海棠依旧”是答句。

从答句可推出问句的内容,大概就是“夜来风雨声,海棠花怎么样了?”从推出的文句,读者便可体会女词人对春光易逝,好花不长的无限惋惜之情,以及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的慨叹。

二、用典中的“空白”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它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

而我们要通过用典进行类比、想象才能挖掘出作者蕴藏的感情。

而这些用典正是它的“空白”艺术魅力所在。

以李清照《渔家傲》为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论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

论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

论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颜舒频【摘要】在中华民族浩渺的古典诗词中,“空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彰显着古典诗词简约、含蓄的共性美,也诠释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个性美,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和丰富的审美空间,且运用也较为广泛。

“空白”艺术在古典诗词中的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中的巧妙运用,使作品的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进一步增强,需要读者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其中的空白,以欣赏、领略其中无声胜有声的美。

%In the Chinese great classical poems, "blank" is an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way. It shows simple and implicit beauty in the classical poetry, explains the individual beauty which differs from man to man, from time to time and from business to business as well. And it has a strong artistic tension and rich aesthetic space and an extensive use. "Blank" art in the classical poems, narrative, lyrical scenery, discussions and other forms of expression skillfully, make the works lyric, implicitness, refi- ning, jumping further enhanced, need readers'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to fill in the gaps in order to appreciate, enjoy a sound of silence beauty.【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古典诗词;空白艺术:想象;联想【作者】颜舒频【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感官视角下《琵琶行》的空白艺术

感官视角下《琵琶行》的空白艺术

感官视角下《琵琶行》的空白艺术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我们不妨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论析这部作品。

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文字仅是表达意义的一种特殊符号,不能与所表达的意义本身完全划等号。

换言之,语言文字符号表达了人的思想和意识,但人的思想和意识并不能完整地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出来,语言文字只是承载思想意识的一种特殊载体。

这表明,语言文字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需要接受者解码,从而理解作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在文艺作品活动中的作用,认为读者通过填补空白,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并升华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一、视觉上的艺术“空白”感官是人类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等。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抒写其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感,形成了视觉、听觉、心理感受上不同的艺术“空白”。

视觉是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

人类通过视觉,能够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

人所感知的外界信息有95%来自视觉,因此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琵琶行》中视觉上的“空白”首先表现在环境的渲染上,即秋天的枫叶、荻花和江月的精彩描写。

开篇明意,以“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揭示送别时令。

秋风萧瑟,凄楚苍凉,诗人在江头饯别客人,寂寥无乐,心情压抑,愁眉不展。

正如宋玉《九辩》开篇所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气为悲,形成“才子悲秋”的季节病,唐代刘禹锡《秋词》概括为“自古逢秋悲寂寥”,宋人柳永《雨霖铃》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足见宾主此时郁郁寡欢的沉闷心情。

在浩淼的江面上,只有枫叶、芦荻花在秋风中飘荡,一轮孤月浸在茫茫江水中。

枫叶、荻花、江水、明月,寥寥数笔,惜墨如金,凄凉之景却凸现纸面,给人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主客双方的失意、伤别,其内心的悲凉和凄惨,视觉上的感受直击读者的内心世界,给人无限的想象。

在“裂帛”般的音响之后,美妙的琵琶声戛然而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切都归于静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

诗歌意境中的空白艺术美

诗歌意境中的空白艺术美
3 2 ·文 艺 鉴 赏 探 索·
w enyijianshangtansuo
蜀地秋夜思念故人, 看似并无深意可言。透过第一层形象, 去静观景物的内在境象: 秀丽 的峨眉山, 秋高气爽, 半轮明月升起在青山之巅, 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着江水流去。生活 经 验 告 诉 我 们 , 定 位 观 水 中 月 影 , 任 凭 江 水 怎 样 流 , 月 影 却 是 不 动 的 。“ 月 亮 走 , 我 也 走”,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 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这是诗人“灵想独辟”构造出 的世界 , 这幅画面是意识流动, 存在于诗人的头脑中, 正如宗 白 华 所 说 , 构 造 出 一 个“ 诗 意的创造性空间”, 画面中的空白使读者展开新的想象与体验, 在月映清江的美景中, 捕 捉到了秋夜泛舟赏月的诗人形象, 意境真可谓是空灵入妙。到这里, 我们已渐进领会诗 歌的境象的“神韵”了。诗中次句境中有人, 第三句人已露面: 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 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的青年, 乍离乡土, 不免对故国故人恋恋不 舍。江行见月, 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 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了。末句可谓语短情长, 点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渝 州— ——三峡, 诗境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中, 除“峨眉山月”外, 几 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 除“思君”外, 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 中的艺术形象贯穿了整个诗境, 成为诗情的触媒。诗中的空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山 月与人万里相随, 夜夜可见, 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可望 而不可即, 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自此, 方领悟了诗的“神韵”, 凡咏月处, 皆抒发江行思 友之情。本诗共二十八个字, 地名就占了十二个字, 但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却 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王麟洲语云:“四句入地名者 五, 古今目为绝唱, 殊不厌重。”其原因就在于: 诗中的空白给读者提供了无限想象的天 地, 借助地名体会到了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的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以及无处不贯 穿着的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从而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虚、实并用, 使人充分领略了诗境的美, 读来妙不可言。诚如周敦颐所说:“读词之法, 取 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 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 以吾身入手其中而涵 咏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 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

浅论古诗词的“丰富”与“空白”

浅论古诗词的“丰富”与“空白”

浅论古诗词的“丰富”与“空白”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按照诗歌发展史选取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优秀诗歌。

这些诗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些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

关键词:古诗词博大精深文化结晶这里有《诗经》中先祖们“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率真歌唱;有《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叹;动荡不安的汉末造就了“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无限情思;战火连天的魏晋南北朝孕育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恬淡风光;光芒四射的唐代,李白豪迈宣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宋朝成就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绝唱。

在这个诗的国度里,学生恣意游倘,涵咏吟诵,汲取养分,正如叶嘉莹教授所说:“其实诗的好处,你是终生受用的。

你想我们中国这么千百年来,能够传到现在的诗词,像李白、杜甫的,一定是在万千人中最好的。

那些不够好的早就淘汰了。

所以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那个诗人的诗,是那个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这个伟大的诗人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古诗词语言紧凑凝练,博大精深,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没有口语化、通俗化、散文化的语言,字不能减,句不可削,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随意增删,就会破坏诗词的原有意境,甚至造成与原诗词截然相反的效果。

诗圣杜甫的代表作品《登高》,素有“难易一字”的盛赞,遣词凝练,言简意深,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精炼诗作。

此诗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只有十四字,蕴含的意思却非常丰富,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则称此诗颈联这十四字之间,含有八重意思,即: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业;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独登台,无亲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l l l l
经验, 通过想象补充画面的内容, 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诗不患无言, “ 而患 白” 达到赏析的境界 : , 深秋季节, 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 , 栖息着乌鸦, 又到
言之 尽 , 诗不患 无景 , 患景之繁 ” .陆时 雍 ,诗 镜 总论 》 ;诗无 言外 之 而 。( 《 )“ 意 , 同嚼蜡 。诗要含 蓄 , 便 必寓言 外之意 , 有言外 、 外之意 的诗 , 叫含 寓 象 便
23旬 I9 C4 0 月刊 S— N6 1 () S5 1 2 下 N0 1/ 年 7 1I 11 — 0 4 0
( 库 勒 第 中 库 勒80) 新 尔 市 三 郭 利 尔 4 0 疆 学新 靖疆 1 0
小议古诗词 中的“ 空白" 艺术
对州

l l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 l
它 的“ 白” 术魅力 所在 。以李清 照《 空 艺 渔家傲 》 例 : 为 “ 天接 云涛连 晓雾 , 星河 欲转 千帆舞 。仿 佛梦 魂归帝 所 。闻天语 , 勤 殷 问我归何 处 。 报路长 嗟 日暮 , 诗漫 有惊 人 句 。九万 里 风鹏 正举 , 休 我 学 风 型 的 对句 中的“ 白” 空 。上 旬 写 牵 牛 星 用 了“ 迢 ” 省 略 了 。 皎”, 迢 , 皎 下 句 写 “ 汉女 ” “ 河 用 皎皎 ” 略 了 “ 迢 ” 省 迢 。要 欣 赏 这 两 旬 诗 必 须 补 充 上 这 个 “ 白” 所 以这 两 句诗 的 含义 是 : 皎 皎” 空 , “ 的牵 牛 星 和 织 女 星 , 着 隔 住, 蓬舟 吹取三 山去 。 ” 河 汉 相距 “ 迢 ” 迢 。还 有《 兰 诗 》 的“ 窗 理 云 鬓 . 镜 贴 花 黄”. 木 中 当 对 若 这首 词下篇 四处用 典 : ~是 我报路 长 嗟 日暮” 路长” 日暮 ” 化 用 按 字 面上 说 好像 是 “ 。“ “ 均 当窗 理 云鬓 ” 后 再去 “ 镜 贴 花 黄 ” 而 实 际 上 是 之 对 , 《 骚》 离 中的相关 语句 , 路长” “ 脱胎 于“ 路漫 漫其修远 兮 , 吾将 上下而求 索 ” “ , 当窗 对镜 理 云 鬓贴 花黄 ” 。 “ 暮 ” 自“ 日 出 欲少 留此灵琐 兮 , 日忽忽其 将暮 ” 。这里借典 故抒 发追求 理 想 杜牧《 泊秦 淮 》 中的 “ 烟笼寒 水月 笼 沙 , 夜泊 秦淮 近酒 家” 烟 和月 是典 , 而难 以达 到 , 前途茫 茫 , 内心彷 徨 的慨叹 ; 是 “ 二 学诗 漫有 惊 人句 ” 出 自杜 型 的互文 见义 , , 诗句 的含义应 该是 ; 月光 和雾气笼罩 着河水 和岸边 的沙地 。
的季节 出现 , 引起 多少丰 富的联想 和想象 呀。 丽这 类 “ 白”在 古典 诗 词 中可 谓举 不胜 举 。如 李 白《 空 , 送友 人 》 的 中 “ 云游 子意 , 日故人 情”黄 庭坚《 黄几 复》 的“ 浮 落 ; 寄 中 桃李 春 风一 杯酒 , 江 湖夜雨 十年 灯” 陆 游 《 愤 》 ; 书 中的 “ 船 夜雪 瓜 舟 渡 。 马 秋 风 大 散 关” 楼 铁
2典 “ 富 用 的鲁 ‘ 中空 聿 嚣 白 ”
要通
要要羹 象能掘作 的喜 篓典篓 古! 首耋 星 的 迢皋, 嘉≥, 典— 通 主囊、 才挖出萋藏感,萎 耋 九 ・皇牛》 “ 喜 皎河女 就 _ 过典行比 用进类 想 者 情而些 正 诗 迢牵 中 迢牵星 皎 ” 是 — 蕴 。这用 是《 十 迢 牛 汉

I l
【 要】 摘 中国古典诗 词 , 以陶冶人 的性情 , 可 提高 人 的精 神 内质 , 育人 的审美 能力。 而 中国古典 诗词 中 的“ 白” 培 空 艺术更是 有着 无尽 的魅 力。本 文 主要从 四个方 面 : 对话 、 用典 、 锦、 列 互文来分 析古诗 词 中“ 白” 空 艺术的魅 力。 【 关键词】 典诗 词} 白艺 术; 象联 想 古 空 想 【 中图分 类号】 4 6 G 1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0 9 0 1 2 1 ) 3 0 5 —0 1 0 —5 7 ( 0 2 0 - 0 9 1 “ 空白” 手法是 中 国传统绘 画 中一 种 常见 的 表现 手法 。如 齐 白石绘 画 有无 穷无尽 的艺术魅 力 。如 马致远 的《 思》 秋 : 的虾 , 纸上别无 他物 , 我们却 能感到满 眼碧 波 , 但 而这正是 运用 了“ 空白” 的 “ 藤老树 昏鸦 , 枯 小桥 流水 人 家 , 道西 风 瘦马 , 阳西 下 , 古 夕 断肠 人 在 手 法。艺术 家通过 画面上 的物象 启示 读者 , 充分 调 动观 赏者 的想 象 , 现 天涯 。 重 ” 美 好的艺术 境界 。 这曲小 令开头三 句九个名 词 , 间没有 一个 可作 谓语 的动词 、 容 词 中 形 中 国古 典诗词 中也 有很多 这样 的例 子 。读 者 在鉴 赏 中可 根据 自己的 或系 动词 。 但我们 可 通 过作 者 提供 的特 定 语 言环 境 , 骋 想 象 , 上 “ 驰 补 空
藉 的特点 , 而这 一特点 在古典 诗词 中一个明 显的体 现便是“ 白” 空 艺术 。 1 对 话中的“ 白” 空 贾 岛 的《 隐者不 遇》 寻 : “ 松下问童 子 , 言师 采药去 。只在此 山 中, 云深 不知处 。 ”

I l
黄 昏时分 了, 一条 小溪从小 桥下流过 , 那边是几 户人家 , 桥 一位 远离故 乡 的 断肠人 , 冒着西风 , 瘦马 , 骑着 在那荒 凉的古 道上奔波 。 阳 已经落 山 了 , 太 他
蓄。( ”袁枚,随园诗话》从前人的这些论述中我们便可知道诗歌含蓄、 仍在天涯漂泊。“ 《 ) 蕴 黄昏” 这个古典诗词中特定的思人怀乡意象, 在这个深秋

l J I l
这 诗便 典型的 答体。 “ 酋 是 问 首句 松下问 童子”问 , 什么诗中 略而不 等 等。
了想象的艺术空白, 使读者通过联想补充了这些艺术“ 空白” 进而更深刻 板 , , 或适应字数的限制, 前后各省去一个 , 修辞学上称为互文。古文对它的 地体会诗人内心由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怅惘, 无可奈何 的情 解释是参互成文, 禽而 文。但在理解时必须按“ 此 中含“ ,彼 彼” “ 中含
_
●i 一 _ 研一
药 底 里 ? 在 这 容 省从 读 翟 诗 ,厶 起 个 ,避 文 呆 孙到 哪 药 而 中 内 部 ,给 言 4 连 的 中应 一 两 语了 行 调 嗣 ? 在 采” 诗 些 全 略而 者 在 性 句本 在 的 词为 免 单 ” “ 。 留 下 贯 合 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