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添新米”民俗调查

合集下载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苗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传承,我进行了一次苗族调查。

我选择了贵州省作为调查的地点,因为贵州是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调查过程中,我采访了一些苗族村落的居民,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惊喜地发现苗族人民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

他们以苗族服饰为骄傲,认为这是他们独有的标志。

在村落中,我看到许多苗族妇女身着传统的彝族服装,头戴银饰,给人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感觉。

他们告诉我,这些服饰代表着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传统价值观。

苗族人民还非常注重传统节日的庆祝,如苗族芦笙节、苗族龙船节等,这些节日是苗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年轻人对于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外来文化,如流行音乐、电影等。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苗族文化传承的担忧。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苗族人民进行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除了文化传承问题,我还关注到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苗族村落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使得苗族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政府和社会组织对苗族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不断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调查中,我还了解到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

他们尊重大自然,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在苗族村落,我看到了一些传统的农耕和种植方式,他们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种生态意识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地认识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苗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不仅是中国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财富。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贵州苗族调研报告引言:贵州苗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一些地区。

经过对贵州苗族的调研,我们对其文化、传统习俗、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贵州苗族的概况、苗族文化、苗族经济等内容。

一、贵州苗族的概况贵州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

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地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市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苗族的文化与传统习俗苗族文化独特丰富,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苗族人民使用苗族语言交流,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

他们喜欢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女性常常戴着精美的银饰,男性则穿着有着苗族特色的服饰。

苗族人民也擅长制作艺术品,如织锦绣品和制作银饰等。

苗族的传统习俗也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苗族人民尊重先祖,常常举行祭祀活动来纪念祖先。

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中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表达他们的欢乐和祝福。

让我们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文化交流和促进社会和谐。

三、苗族的经济状况与发展贵州苗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稻谷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苗族人民也发展了特色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水田综合农业系统和苗族传统农业技术。

此外,苗族人民还发展了手工业和旅游业。

苗族的手工业产业发达,他们擅长制作种类繁多的艺术品,如苗绣、银饰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深受市场青睐。

同时,苗族也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苗族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贵州苗族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其次,苗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一定的保护和传承问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苗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

都匀苗族吃新节习俗

都匀苗族吃新节习俗

都匀苗族吃新节习俗感谢你能浏览文章《都匀苗族吃新节习俗》。

吃新节是都匀苗族比较隆重的祭祀*节庆。

过去以祭祖、祭“米魂”为主,现在已演变为庆贺丰收为主。

所谓“吃新”,就是吃新米饭,要视水稻成热程度和家族而定。

都匀市坝固、王司一带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的任何一个“龙”日或“蛇”日举行。

确定日期后,过节家族即派人通知亲友前来参加,若亲友也选择此日过节,双方则要互相派人前往祝贺。

亲友中,娘舅为上宾。

节前,各家事先采摘新米,备办酒肉以待客。

新米以香糯米为主,若无香糯米,可以用一般糯米代替。

节日的第一项仪式是祭祖。

祭祖在堂屋举行,不请鬼师,也不念祀词,只用苗语呼请祖宗前来领受。

在完成此仪式前,不准动用祭品。

第二项仪式是祭“米魂”,“米魂”又叫“米姑”。

相传,“米姑”从外家带来水稻,并将栽培技术传授给苗族,故以节日纪念之。

祭“米魂”时可诵读《米姑娘》,也可以请未婚姑娘演唱此歌。

歌词大意是:八月米谷黄唤声米姑娘;今时好时节唤你返回仓。

莫等风雪到在外受风寒;红蛋迎接你赶快把家还。

诵毕,老人将食物和酒肉分给众人食饮。

都匀市的基场、阳和一带,吃新节还开展吹芦笙、跳月、斗牛等*活动,其称为“过苗年”。

境内有“水吃端,苗吃新,布依过小年,客家过大年”的俗语。

吃新节选择在秋收后的农历九、十月间的蛇、兔、猪三个日子分别过。

过节前,家家酿酒、杀猪、打豆腐,准备新衣,邀请亲友欢度节日。

头天下午,各家亲友带着一个“芒碉”糯饭、几条田鱼、一只鸭或鸡、一壶酒或一块炖热的水牛皮等礼品前来庆贺。

晚饭后,还要邀客人去跳月。

有的村寨则由芦笙队在全寨游动吹奏,哪家有水牯牛,就到哪家吹芦笙跳舞庆贺,主人家先备好酒菜摆在堂屋桌上,芦笙队吹奏贺喜调边吹边喝酒,吹完谢调后离开,又到下一家。

贺牛结束后,各家就把自己的和客人送来的祭品,摆在木鼓上祭祖宗,由一名鬼师或鼓师念咒或唱鼓歌,念毕,把一口酒喷在木鼓上,并击木鼓三、五下。

然后,主人把酒、鱼、肉、糯米饭等分送在场人享用,每个人都要接过来捧吃干净,不得留下。

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

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

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作者:张文静刘金标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01期摘要: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社区十分隆重的节日,以苗族传统的吃新节为探讨对象,通过对吃新节节日时间、节日涉及的空间范围以及节日内容等进行剖析和论证,希望在此还原出苗族传统的时空定位机制以及传统的历法。

以便更好的把握苗族的本土生态知识,准确的认识苗族的生态观和生态行为。

从而更好的切入对该民族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的研究。

关键词:苗族;吃新节;物候中图分类号:K8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1-0148-05调查时间:2011年7月8日到2011年7月23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凯里市、台江县、雷山县、炉山镇以及福泉市等地。

调查对象:张得志、肖文清、吴志洪、李美仁、张少华、唐千武、杨耀奎、候天江、杨夫林、杨昌文、杨光华、吴儒旺等。

调查目的:通过对吃新节时间的确定,和该节日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以节日的内容为探讨对象,确定苗族传统计时制度中的原有面貌和基本特点。

一、吃新节的内涵及调查过程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社区十分隆重的节日。

吃新节大致是在糯稻插秧结束之后到稻谷收割前所过的一组节日。

这是一个为预祝稻谷丰收和祈求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宗族性节日,又是一个以糯稻的成熟阶段为物候标识的节日。

为了弄清吃新节的时间定位,执行的空间范围以及节日的内涵。

笔者与吉首大学的几位同事一道到了贵州省凯里市。

从凯里市出发我们首先到了台江县。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1],该县的苗族居民占全县总人口的97%,而且苗族原生态的各种传统节日文化在此保留得比较完整,要调查苗族的吃新节,这个地方可以称得上是最理想的田野调查选点。

其后,我们一行人到了雷山县。

据前人的研究表明雷山县是苗族第三、四、五次大的迁徙之后的苗族重要聚居区之一,县内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4%左右。

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

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

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在一家几代同堂之时,青年男女不应有过分亲昵举动.4、苗家人与自然关系亲密,认为无论桥头、树下、屋头、灶旁都有神灵依附.每逢节庆或贵宾来临,均烧香供奉,告慰祖先,以祈求平安.客人不宜对这类活动表示非议.5、苗家人忌用白公鸡送喜庆贺礼;忌外人随意触动堂屋神龛;忌用脚踏火中的铁三角架;门口插草标,意为家中有病人,忌外人进家.6、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7,忌踩三脚苗家火坑里放一铸铁三脚架,用作炊事,传说三脚架是 3 个护火的祖先变成,任何人不能踩,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恭.8,忌坐火坑上方火坑右边靠中柱的地方,苗族称为“夯高” hangd hangd ghao ,设有祖先神位,是长辈坐的,年轻人和儿童严禁坐在此地,更不准在这方打闹、波水或说脏话,否则就是亵渎祖宗,神人共愤.9,忌震“龙岩” 苗家堂屋中央有一岩板,岩板下为“龙穴”,最忌震动:,据说震动“龙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殃.10,父母健在忌戴白帕戴白帕则标志丧亲守孝.11、忌闻杜鹃嘀鸣,每年春天,阳雀开鸣,若如厕时第一次听到阳雀鸣叫,则认为不吉利,必须进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闻者倘若年幼,须由母亲代为禳解装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讨得米,须在不闻鸡犬之声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灾.土家人还以杜鹃偶氮染料啼鸣之声以占卜自己一年的运气之俗.若睡在床上初闻杜鹃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际或者劳动生产之际初闻,意味自建将一年劳动奔波.12、忌闻猫头鹰叫,在土家人心目中猫头鹰属不祥之鸟,尤其忌讳听到其鸣叫,相传听到猫头鹰叫村上就会死人.13、忌见蛇相缠,所谓蛇相缠即蛇交尾.相传人若见之,必遭灾祸.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赶快将自己外面的一条长裤脱下,罩于自己的头上或罩于蛇缠处.二是嫁祸于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唤同伴姓名,若对方答应了,则灾祸将降临于应者之身.然而一般情况是见者用石头或木棍将两条蛇打死,即可消灾.也有不打而用语言化解词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绞绳穿铜钱”;土家族化解词词曰:“是龙的升天,是蛇的钻草,是人的发财”.14.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15.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二.苗族风俗习惯1、服饰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饰为头缠布帕,雅酉一带为花帕,其余地区为青帕,帕长 1~3米长,戴多层“人字形”.身穿对襟衣,袖长而小,裤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脚.衣料多为自织“家机衣”颜煞费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苗族妇女衣较为复杂,头帕颜色与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为拆叠式,由前额向后脑延伸,下小上大,成扁圆形,似古代官妇发髻.雅酉一带妇女喜包花帕,包法又有区别,层层相叠,如峨冠秋菊.妇女衣服一律满襟,腰大而长,袖大而短,无衣领.裤短而大,腰系围裙,胸前、袖口、围裙、裤脚习惯滚边,绣花或排纱,并加栏杆于其间,五光十色,焯烁眩目.夏天,青年男女喜戴羊毛斗笠,脚穿麻板鞋.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银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解放后,苗族服饰逐渐改变,现除吉卫、补拙、雅西、排碧、排料、董马库等乡镇穿苗装者居多外,其余乡镇男女青年衣着,与汉族无甚区别.2、饮食吃的均以大米为主,其他杂粮逐步转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牲畜饲料.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这和湘西禁忌里第一条矛盾啊,这可咋办,那我们自己买菜时就不要买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苗族莱肴除自产的新鲜蔬菜外,最具特色的是腌制酸辣食品,如酸菜、酸汤、酸辣子、酱辣子等,均为苗家常菜.苗家历来好客,来了客人总要以酒肉相待,酒有糯米酒、包谷酒,肉有猪、牛、羊、鱼,鸡,鸭等.苗乡平时买鱼肉不方便,为避免客人到后临时张罗不周,因而,一般人家均用特殊方法腌制酸鱼、酸肉、腊肉待贵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肉食丰富,随时可买,腌制酸鱼者少,酸肉已无人腌制,招待客人的酒菜与汉族无甚差别.3 、婚姻订婚,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男方必须备礼物,央请媒人去女方家“讨口风”,女家如高兴热情,说明有意开亲,媒人便回告男家,相机前去正式提亲.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多求为贵”,女家商量同意,亲事初定,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正式订婚.订婚后,男方要择日向女方“过礼”,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礼物有糍粑、酒、肉、米、糖等,礼物多少,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认新亲.随后,男方便向女方“讨庚”,取女方生辰八字,以便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委亲.娶亲前一晚,男方抓一兄弟为“管亲郎”,带抬花轿、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此前,新娘要隔居族家.娶亲这天,新娘的姊妹们喜开玩笑,用锅烟灰掺合笋壳毛或辣椒水,往“管亲郎”脸上涂抹,惹人大笑.发亲一般是深夜或次日凌晨,新娘修眉整装后,哭拜父母等,由兄弟背着上轿.新娘出嫁由亲属女友陪伴,特别是请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还要请男女歌师一同前往,到新郎家赛歌.发亲后,由“管亲郎”打灯笼引路,行往男家.同时,到女方家吃喜酒的宾客,全部往男方家去吃“撵脚酒”,叫做“正客”,男方家另外的散客叫“副客”.新娘接至男家门前,男家必烧旺火一堆,象征吉样兴旺,然后新娘按择定的吉时吉刻进屋.进屋时,男方全家人要躲避在一处高地方,意为以后新娘不会压制全家人.新娘进屋以后,要接过男方中年妇女交给的炊具,以示从此成家理事.然后,坐在火塘右侧置有“符纸”的凳子上至通宵.下午,宾客前来贺喜,男方摆宴款待,特别对“正客”必须热情款待.晚上,新郎与新娘家请的“巴江莎”苗语,意为歌师开场对歌,宾客以此为乐,随宵达旦.第二天上午,举行吃酒仪式,主客双方各由一名老人互敬贺词和祝酒词,祝贺夫妻恩爱合好,百头偕老,诸事顺遂,并唱歌欢庆,讲结亲古老话,互赠礼品,婚庆期间,男方亲族在合伙请客吃饭,俗称“排家饭”.因而婚期为两天.客人未散,新郎新娘只能见面,不能同宿.散客后,新婚夫妇进入正常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旧的婚俗逐步革除,婚事新办,节约从俭,与汉族婚礼毫无两样.4、节庆苗族节庆较多,除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最具表性的有如下节庆:吃新苗族以农耕为主,一年所望是尝新.每到夏熟时节,各地自定一日为吃新节.是日,家家户户除办酒肉外,还将新包谷、稻,新辣子、茄子、豆夹等采回家中,做成饭莱,先祭祖祭神,后全家人品尝,表示吃上新谷新米,免除饥饿.我们可能遇到的可能就只有这个。

调研苗族民族文化调查报告

调研苗族民族文化调查报告

调研苗族民族文化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多个省份。

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苗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状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并与苗族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苗族传统文化调研结果1. 语言文字苗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

经调查,大部分苗族人能够流利使用苗语,也有一部分苗族人掌握了汉语。

2. 艺术舞蹈苗族以芦笙、葫芦丝、苗锣等乐器为主要伴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

调查发现,苗族舞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常出现在各种重要节日和仪式上。

3. 服饰饮食苗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性通常穿着剪裁精良的长衫、长裤和大襟褂,而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刺绣精美的长衫。

苗族饮食以玉米、大米、马铃薯等为主要食材,口味偏辣。

4. 婚礼习俗苗族的婚礼习俗独特而庄重。

男方要先送娘家女方一捆对经和若干礼品,被称为“赒嫁”。

女方接受了赒嫁后,表示同意婚事。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的亲友邻里都会前来祝贺,现场热闹非凡。

四、苗族现代发展情况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在农村地区,苗族人以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为主要生活来源。

同时,旅游业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吸引了大量游客。

2. 教育状况苗族的教育水平逐渐提升。

多数地区已经建立了苗族小学和中学,为苗族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

此外,苗族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他们为苗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社会风尚苗族人民积极向上、热情好客、团结友爱。

他们重视家庭和谐,注重尊老爱幼。

苗族社会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等级观念和亲属关系,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五、总结与建议通过对苗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情况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苗族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和魅力,应该加强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工作;2.苗族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旅游产业,提高苗族人民的收入;3.苗族的教育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应该加大对苗族教育事业的投入;4.苗族社会风尚和家族观念应得到保护和继承。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区,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为了了解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文化传承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苗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考察了苗族相关村庄10个。

三、调查结果
1. 生产状况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

另外,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家禽、猪、牛、羊等养殖业比较常见。

2. 生活状况
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相对较为困难,许多地区的民众没有足够
的水、电供应,生活比较艰苦,饮食不够丰富,衣着简单。

部分
村庄还未通公路,出行不便。

3. 文化传承情况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小学教育中,苗
族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然而在村庄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
进程不断深入,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逐渐被较大范围的大众文化
所代替,文化传承的情况比较严峻。

四、调查感想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苗族群众的真实生产生活状况以及
文化传承情况,发现苗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也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2篇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2篇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精选2篇(一)《苗族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传统特点、发展现状及对于社会的影响,为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选择苗族聚居地,与苗族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生活习俗、传统节日、音乐舞蹈等。

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获取苗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等信息。

3. 专家访谈:与苗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苗族文化的见解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苗族的起源与历史:苗族是中国汉族以外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后迁徙至现今的贵州、云南等地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 苗族的生活习俗:苗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崇尚生育。

苗族人民普遍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如苗年(农历正月的第一天)是苗族人民的新年,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芦笙舞会、赛马、射箭等。

3. 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苗族人民非常重视新米节,这是苗族人民表达对大地的感恩和丰收的庆祝活动。

另外,苗族还有清明节、儿童节、腊八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苗族的传统音乐舞蹈:苗族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音乐以芦笙、木鱼、锣鼓等乐器为主,歌曲多以山歌为代表,歌词唱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喜悦和哀思。

苗族舞蹈形式多样,如大芦笙舞、舞龙舞狮等,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欢快。

5. 苗族文化的现状与保护: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流失,城市化进程对苗族村落的冲击等。

苗族文化保护工作正在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苗族风俗调研报告

苗族风俗调研报告

苗族风俗调研报告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本篇调研报告将围绕苗族的风俗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和意义。

苗族人口众多,据统计,苗族有约800余万人口,他们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注重和谐相处。

在族群中,社区生活和村落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有着独特的节日庆典和生活习俗,使其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首先,苗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苗族的“大寨会”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活动之一。

每年的“大寨会”活动举行时间在农历五月间,是苗族社区聚会的重要场合。

在这个日子,人们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在村庄中集会并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和活动,例如歌舞、击鼓、打铜锣等。

其次,苗族的婚姻习俗也是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姻在苗族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着独特的仪式和规矩。

在苗族,年轻人一般会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确定双方是否有意结婚。

然后,双方父母会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和磋商,包括彩礼、日期等等。

最后,在婚礼当天,苗族人会盛装而至,载歌载舞,庆祝喜事。

婚礼期间,男方家庭还要为新人准备丰盛的贺宴,以示喜庆和对新人的祝福。

此外,苗族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风俗习惯。

比如,苗族女性非常重视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手工艺制品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女性善于织布,他们用手工纺织和染色的方法制作出色彩斑斓的苗绣。

而苗族男性则以打造民族乐器的技艺闻名,如木石琴、口弦、芦笙等。

这些不仅在苗族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代表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总结来说,苗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在传统节日、婚姻习俗和手工艺制品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丰富了苗族的文化,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其风俗的调研,我们更加了解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也更加尊重和珍惜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500字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500字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500字摘要:本报告着重针对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苗族的饮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苗族饮食特点、苗族传统饮食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苗族饮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

本次调查发现,苗族饮食具有独特的食材与烹饪方法,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苗族饮食正在逐渐融入当今中国的餐饮文化当中。

一、苗族饮食特点苗族属于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闻名于世。

在饮食方面,苗族人民养成了以酸、甜、辣、咸为基调的独特风味。

苗族饮食以清淡为主,且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1. 食材独特苗族饮食的食材独特,除了一些常见的材料如鸡肉、鸭肉、猪肉、牛肉等之外,还有着一些特殊的野生植物和动物。

比如,苗族喜欢食用一种叫做“千层菜”的野生蔬菜,这种菜有着脆嫩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

此外,苗药也是苗族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苗族人民通过食用苗药来养生、强身健体。

2. 烹饪方法多样苗族烹饪方法多样,其制作手法精湛,口味独特。

例如,苗族有一道叫做“酸汤鱼”的特色菜肴,将淡水鱼用新鲜的酸汤和一些草药烹制而成,口感鲜美,令人垂涎。

苗族还有着一种特殊的烤肉方法——用火枪烤制,这种方法可以使肉类更加鲜嫩可口。

二、苗族传统饮食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1. 饮食习惯苗族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经常会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制作美食。

家庭中主食多以米饭、玉米饭、蒸馍、米粉等为主,配以各种野菜、腌制的肉类、豆腐等。

此外,苗族还有着一种传统的饮食方式——将各种佐料和调料捣碎后拌在米饭中食用,这种饮食方式被称为“拌饭”,在苗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文化意义苗族饮食在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苗族喜欢饮用酒,对苗族人民而言,酒是一种文化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的苗族酒“喜盈门”作为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当今苗族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苗族饮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苗族饮食正在逐渐融入当今中国的餐饮文化当中。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问卷模板

苗族饮食文化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饮食文化的特色和传承情况,我们特此设计这份调查问卷。

您的参与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以上3. 您所在的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是否为苗族:()是()否二、饮食文化认知5. 您对苗族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苗族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菜肴是:()酸汤鱼()苗家竹筒饭()血灌汤()辣椒骨()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您认为以下哪些调味品是苗族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辣椒()酸菜()茶油()盐()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您是否了解苗族酿酒的历史和工艺?()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三、饮食习俗9. 您家中是否腌制食品?()是()否10. 您家中腌制食品的种类有哪些?()蔬菜()鸡、鸭、鱼、肉()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您是否了解苗族传统的节日饮食习俗?()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12. 在以下节日中,您最期待的饮食有哪些?()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饮食文化传承13. 您认为苗族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哪些挑战?()传统技艺流失()饮食习惯改变()饮食文化认知度低()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您认为如何传承和弘扬苗族饮食文化?()加强传统技艺培训()开展饮食文化宣传()创新菜品开发()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问卷,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苗族调查目的:了解苗族概况,进一步看我国民族状况,加强少数民族知识调查方式:资料法,利用网络查询有关资料调查内容: 有关苗族分布,历史,风俗,文化等概况调查结果: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源远流长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是我国民族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苗族源远苗族源于炎黄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

“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

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争战近千年,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

“三苗”失败后,一部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被迫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留驻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的“三苗”后裔,有部分与华夏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而居住汉水中游的,被称为“荆楚蛮夷”。

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

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黔、湘、桂、川、鄂、豫等省毗连山区,成为今天东部、中部方言的苗族先民。

三,语言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

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而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他们以粮食为主食,注重天然、健康的食材,追求饮食的多样性和美食的独特口味。

以下将对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一、苗族餐桌上的主食1. 粑粑:苗族人民的主食之一,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圆形食物。

制作粑粑时,先将糯米蒸熟,然后用木槌将米压成糯米糍粑,形状饱满。

粑粑具有浓郁的米香味,口感糯而不腻,常常被用来搭配其他菜肴一同进食。

2. 饭饭:除了粑粑,苗族人民的日常主食还包括大米饭。

他们喜欢用大米蒸煮成香喷喷的白米饭,配以各种炖煮的菜肴,形成一顿丰盛的饭菜。

二、苗族的饮食习惯1. 崇尚天然和有机食材:苗族人民重视食物的自然属性,倡导食材的原汁原味。

他们喜欢使用有机食材,例如当地山区的野生蔬菜、天然的蘑菇和水果等。

他们认为这样的食材更加健康和营养丰富。

2. 注重食物的颜色搭配:苗族人民在摆餐时非常注重食物的颜色搭配。

他们喜欢将各种有颜色的食材拼凑在一起,以增加餐桌的色彩和视觉的美感。

这种注重颜色的饮食习惯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食的追求。

三、苗族的特色菜肴1. 酸汤鱼:这是苗族的传统菜肴之一,制作方法独特。

选取新鲜的草鱼烹制,配以苗家特制的酸汤,酸中带辣,鲜香可口。

酸汤鱼不仅具有苗族地方特色,而且被认为具有消食、开胃的功效。

2. 腊味干脆豆腐:这是苗族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小吃。

制作方法是将豆腐切成薄片,然后晾晒至稍微干燥,最后用腊味煮熟。

这道菜肴口感酥脆,豆腐的嫩滑与腊味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四、苗族的饮食节庆活动1. 苗年吃斗鸡饭:苗族的新年传统习俗是吃斗鸡饭。

斗鸡饭是一道由苗家传统黄酒、糯米、鸡肉等食材烹制而成的美食。

每逢新年,家庭会准备斗鸡饭,一家人围在一起享受美食,共同迎接新春佳节。

2. 田园节的苗族美食展:田园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届时会举办苗族美食展。

展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苗族传统美食,如苗族酸汤鱼、粑粑等。

这是展示苗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人们了解苗族饮食的窗口。

小学三年级作文布依族的新米节习俗

小学三年级作文布依族的新米节习俗

布依族的新米节习俗在中国的南方山区,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民族——布依族。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新米节。

新米节一般在秋季丰收后的十月初一举行,以庆祝新米的收获。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自家的新米煮出一锅香喷喷的饭,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

一大早,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披上传统的布依族服装,戴上布依族特有的银饰,整个人看起来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然后,他们将收割好的稻谷挑到山间的一片平地上晒晒太阳,晾干后开始碾米。

当所有的米都碾好后,布依族人便聚集在村中最大的广场上,准备举行盛大的新米节仪式。

首先,村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跳起了欢乐的“布依族舞”。

只见他们身体亲密接触,手舞足蹈,一片快乐的气氛洋溢在整个村落中。

接着,村长带领全村的人向天洪幡祭拜。

谚语说:“丰收靠祖先,新米靠天旺。

”因此,人们相信祭拜天洪幡可以祈求来年丰收的好兆头。

大家手持鲜花和灯笼,齐声高喊:“新米年年有,吉祥就在旁!”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整个广场上涌动着一派热闹的气氛。

随后,人们将精心煮制好的新米饭装进碗里,轮流品尝。

这里有碗碗香喷喷的砂锅饭、碗碗油亮亮的蚕豆饭、碗碗酥软的巴旦木饭……村民们边品尝着美食,边分享丰收的喜悦。

看着村民们满怀希望和满足地享受着新米的香甜,我仿佛也感受到了布依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新米节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习俗——快乐捞米。

据说,谁先把手伸进碗里抓到米,谁就可以得到一份幸运,一年里都会顺利如意。

于是,大家笑着争先恐后地将手伸进碗中,抓住一把米,希望来年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布依族的新米节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传递出一种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领略了布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我相信,只有保留和传承这种传统,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文化更加多元而丰富。

布依族的新米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倍感幸福,因为我有机会亲身体验这样一个美丽而独特的节日。

我相信,这份美好将会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争取更好的未来。

贵州兴义苗族的风俗

贵州兴义苗族的风俗

贵州兴义苗族的风俗
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南
部和云南省东南部。

贵州兴义苗族的风俗和其他地区的苗族相比,有很大区别。

首先是服饰。

兴义苗族服装,是用蓝靛草染成,再用红、黄、白、黑等色染成花纹,有的地方用银饰绣成花,色彩鲜明,变化丰富。

由于生活在山区,苗家妇女的衣着比较朴素简单。

男性上身穿青布对襟短衫,下身穿蓝色或黑色长裤,脚蹬青布宽边靴。

女性着花衣长裙,戴银饰。

姑娘们大多爱穿绣花布鞋、花衣及黑布长裙;男子则多穿青布单衣、布鞋及黑布长褂。

苗族的风俗很多。

传统的风俗习惯有:
吃“鸡脚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鸡脚饭”节。

这天苗
家妇女都要煮鸡蛋、腌制腊肉等食品招待客人。

客人来了,先给客人献上糯米饭,然后再吃“鸡脚饭”。

苗族人喜爱唱歌、跳舞和吹芦笙等传统的艺术活动。

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苗族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歌舞娱乐活动,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的芦笙舞,悠扬的歌声在山谷回荡。

—— 1 —1 —。

【叙事作文】苗寨吃新米节欢迎你

【叙事作文】苗寨吃新米节欢迎你

【叙事作文】苗寨吃新米节欢迎你一年一度的苗寨隆重的收获季节,就是吃新米节,吃新米节家家户户满怀喜悦,劳作在于春季,收获在于秋季,春天是我们苗寨带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的世界,秋天是我们苗寨里喜庆的日子,瓜果飘香,家门口就有小菜园,依依不舍的是我的家乡就是住在苗寨。

家长、村民和亲属在村门口迎接客人。

苗寨的芦笙艺术家正在演奏令人陶醉的芦笙音乐。

苗族村的孩子们跳舞。

敬酒的苗族孩子们微笑着向贵宾的牛角酒敬酒。

一口是半公斤以上的纯米酒和三年以上的米酒。

这是甜蜜和愉快的。

贵宾们说这真是一款好酒。

当客人一个接一个地打招呼时。

最迷人的是我们苗族家庭热情好客。

我们坐在苗族家庭里。

这座高跷建筑自民国时期建成以来一直完好无损。

它仍然让你迷路。

我真的很想回到古代。

当你喝一杯糯米酒时,你会感到心醉神迷。

试试苗族的糯米吧。

它很香。

你吃完后还想吃一口。

温暖的苗族家庭已经生活了数千年。

牛角酒可有意思了,这故事我们应该从古老的苗寨祖先们说起,据我所知,我的爷爷常说的,到喜欢自己的女生和男生在一起,就是现在的结婚,就拿我们苗寨最隆重的敬酒礼仪,进亲朋好友的喜酒,一对新人敬酒,从元老开始,在敬酒给父母和好友们。

苗家人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是我们最高兴的,因为有你们的到来,所以我们的吃新米节欢聚一堂,共享美好的未来。

在吃喝了好酒之后,我们异常兴奋的心情又开始了。

那是千禧年的芦笙舞。

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了跳远坪。

男人们扮演芦笙,苗族老少都和你们一起跳舞欢呼。

一开始,你不知道节奏。

慢慢地,在我们的指导下,客人们慢慢地跳了起来。

这是如此壮观,夜晚是黑暗的,无法阻止我们的幸福。

她跳舞,微笑着。

你看,这个8岁的女孩跳舞跳得多好。

她的手和脚很敏感。

舞蹈使所有的人都称赞她。

它真的像花一样美丽。

跳着,跳着,我们忘掉了所以的烦恼,带给我们的只是快乐,带给我们的是光辉的岁月,那就是快快乐乐。

穿新衣服、吃新米饭的孩子是我们孩子中最快乐的。

当他们的父母回家时,他们团圆团圆地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苗族“添新米”民俗调查
作者:肖霄
来源:《大观》2017年第03期
摘要:从江县加冕乡苗族的“添小米”仪式是当地的苗族人民为了祈祷家中病人早日身体健康的一种民俗活动,通过祭祀仪式来驱赶病痛、祈祷先祖保佑家族成员平安、人丁兴旺。

仪式过程中有着浓厚的巫文化元素,为整个仪式添加了神圣而又神秘的色彩。

关键词:民俗活动;贵州苗族;调查报告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民俗节日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俗活动“添新米”流行于贵州境内的从江、麻江、雷山等县城的部分苗族村落。

在加冕乡党翁村的苗族村落每一年都会举行“添新米”仪式活动,但举行仪式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一般是在每年的五月下旬或六月初。

并且每一次“添新米”要举行两次仪式过程,两次仪式内容大致一样但会加入新的仪式道具,该项民俗活动有着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以及准备工作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
2016年6月8号笔者到达加勉乡后来到田野报道人的家里,与其家人开始聊天。

刚好碰上报道人家里举行“添新米”的仪式活动,让笔者看到了一个神圣而隆重的仪式过程。

而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举行“添新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请祭师到家中举办仪式,一是家族成员都已经收获了今年的新稻米,没有被吃过(其意为新收成的稻米家族成员还没有用来做饭食用)。

二是举办仪式活动的主人家有人得了怪病(去医院找不到问题,身体健康但有着奇怪的疼痛)有这些条件出现是,就会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寨老或祭师来家里进行仪式活动。

(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每一年的民俗活动“添新米”一共要举行两次仪式,在开始仪式之前祭师要准备好相关的祭祀物品和工具。

第一次仪式活动的准备:
1.两个祭司的到来(主祭司和祭司)
2.祭司拿出两把拴好的去年的稻米放在胶纸上面
3.主祭司制作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
4.主祭司制作两枚用于占卜的竹卦
5.点燃三根香插在去年的旧稻米堆上
6.在稻米堆上放一个簸箕
7.在簸箕上面放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
8.主人家的全部成员都有在家(出去在外打工或读书的人员)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祭师就可以开始整个仪式活动了。

二、仪式过程
祭祀物品准备好以后,祭师会把主人家去年的旧稻米围成一个堆然后把簸箕放在上面,再把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稻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放进簸箕。

并在五堆稻米上面插上祭师制作的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祭师手里拿着一个纸旗。

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

祭词的念唱时间为五分半中,在念祭词的过程中祭师也会用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次。

在进行最后一段祭词的念唱时,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

这就意味着第一次仪式活动的结束。

第一次仪式活动结束以后,主人家就会杀死一头家里的小乳猪,然后把小乳猪处理好再煮熟,煮熟的小猪切成一块块的用来祭祀祖先,来祈祷祖先的保佑平安。

准备好新的祭品之后就开始第二次仪式活动,相比第一次仪式过程第二次仪式增加了新的祭品(乳猪肉、从新点燃三支香、一大碗糯米饭。

)把猪肉放在三个瓷碗里,再把瓷碗放在簸箕开始祭祀。

第二次仪式开始了,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

这就意味着第二次仪式活动的开始。

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

主祭司念唱祭词,念完祭词后主祭司把插在糯米堆上的“旗”、香、用于占卜的竹卦加上少许的糯米、猪汤一起丢进火里烧掉(把祭品拿给祖先,喊他吃好喝好了就不要再来这个家了)。

烧了这些祭品过后整个“添新米”仪式活动就结束了。

仪式过程中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用竹卦占卜了,每一次的仪式都会用占卜来预测这次祭祀后是否会好转,祭师在占卜中要一直占卜直到两片都在上或都在下(一上一下是不成功,两个一样才是成功)。

这个就决定了仪式中次数的不稳定性,一次占卜不成功就两次,两次占卜不成功就三次,依次往下直到占卜成功为止。

而在仪式活动中每一个家族祭词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祭师会根据主要家的实际情况来说明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在笔者这一次参与梁家的“添新米”中祭师念祭词讲的大概内容是;“家里小娃不舒服,去医院看也看不好,米收获了、猪长大了,我们在这个地方杀一只猪煮熟来给你老祖先,养你,你好吃好喝,莫要再来搞他们家那个小小的了(主人家的小儿子)。

”通过
祭师与祖先的沟通,让祖先吃好喝好以后送走祖先把病痛带走,不要再来主人家乱搞了让它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

三、仪式活动后的安排
仪式结束后,祭师要把祭品分发给主祭司、祭司以及主人家里的小儿子三个人吃掉。

原因是祭祀中的祭品放在三个碗里,所以只能三个人吃,其他人是不能吃献祭的祭品的,只能由他们三个人吃。

而主人家里来的亲朋好友则是一起围在火炉旁聊天,主人开始准备晚饭,晚饭是由小乳猪汤、猪血、韭菜、糯米所熬出来的粥,当地人叫“吃菜”。

仪式结束后的相聚应该是整个活动里最欢乐和惬意的时光,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吃菜,吃过之后亲朋好友开始聊天、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自己最近的生活。

等所有的亲朋好友吃好以后,一年一次的“添新米”民俗就结束了,在亲人相聚之后又恢复到了平静的生活。

四、结语
苗族“添新米”是一种具有祭祀性的民俗活动,其形式是完全自然生态的民间形式。

虽然在时间、地点、空间上有着很多的不统一性,但却有着相对完整的仪式流程以及计划安排。

仪式期间浓罩着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以及渗透着民族认同的严肃性。

在民俗中无论是祭品的摆放、祭师的祭词念诵、还是仪式流程安排,都在向我们阐释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信仰。

民俗活动“添新米”是一个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活动,有着民族文化的显性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一项民俗活动。

关注这一民俗活动,更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来研究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并一直保护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