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3
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3—2 焊条电弧焊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3—2焊条电弧焊(三)
六、焊接操作
3.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
(1)焊条直径
(2)焊接电流
焊接时,流经焊接回路的电流称为焊接电流。焊接电流的大小对焊接质量影响很大,增大焊接电流能提高生产率,增加熔深,适于焊接厚度大的焊件。焊接电流过大易造成咬边(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沟槽或凹陷)、增加飞溅,且药皮易脱落;焊接电流过小则电弧不稳定,易造成未焊透等质量问题。焊接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焊条直径,焊条直径越大,焊接电流越大,一般可按下式选用: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见课堂教学安排中的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3—2焊条电弧焊
焊条电弧焊又称手弧焊
焊条电弧焊具有电弧温度较高、热量集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活,能适应在各种条件下焊接等特点,是焊接生产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
缺点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较大,焊接质量取决于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
1、引弧
电弧焊时,引燃焊接电弧的过程称为引弧。
引弧开始时,先使焊条与焊件瞬时接触,因电路短路而产生高热,使接触处金属很快熔化并产生金属蒸气。当焊条迅速提起,离开焊件2--4mm时,焊条与焊件间充满了高温的气体和气态的金属,由于质点热运动的相互碰撞及焊接电压的作用使气体电离而导电,在焊条与焊件间形成电弧。
(3)焊接速度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焊缝长度称为焊接速度。在保证接头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大的焊接速度,以提高生产率,减小过热区和焊件变形。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讲授新课(续)
七、焊接缺陷
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中产生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或连接不良的现象称为焊接缺陷。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有:焊前接头处未清理干净、焊条未烘干、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等。常见的焊接缺陷有以下几种: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章节名称: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的掌握。
章节名称:机械制造过程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分类: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 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4. 总结:总结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特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的掌握。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一、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2. 参考书目:《机械制造工艺概论》、《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能,包括图纸的阅读与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选定与计算等;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2. 机械加工工艺的选定与计算;3. 图纸的阅读与理解;4. 机械加工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5.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6.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2. 实践课程通过场地实训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及组织安排1. 第一讲: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 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 第二讲:机械加工工艺的选定与计算- 阐述机械加工工艺的选定原则和方法;- 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讲:图纸的阅读与理解- 介绍常用机械制图符号和画法;- 分析机械图纸的构成和内容。
4. 第四讲:机械加工常用设备与工具的使用- 介绍机械加工常用设备和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演示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
5. 第五讲:常见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 分析各类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和工艺流程;- 案例分析具体的机械零部件加工工艺。
6. 第六讲: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介绍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讲解常用的机械零部件检测方法。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占比:30%2. 期中考试占比:30%3. 期末考试占比:40%-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和小组讨论活动参与度等;-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机械制造的流程: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铸造、焊接、切割、铣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的工艺系统: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制造、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机械制造流程图和工艺路线图。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2.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常规加工、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切削参数、热处理参数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艺条件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执行:加工顺序、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并制定工艺规程。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

绪论一、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
制造方法:热加工方法铸、锻、焊冷加工方法机床切削组装试验钳工装配、试验学习本课就是了解整个机械制造中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工艺过程。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的性质是技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1)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2)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编写工艺文件:根据零件图样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工序、工步。
)(4)装配(将合格零件装配成成品的工艺过程)学习本课的基本要求:(1)以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为主线,了解毛坯制造(铸、锻、焊)零件切削加工(车、铣、刨、磨)各主要工种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
(2)一般了解各工种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3)初步掌握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形状复杂的宜选用铸件毛坯,强度要求高的宜选用锻件毛坯)(5)初步掌握确定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典型零件:轴类、套类、齿轮、箱体等)(6)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方法。
三、生产过程概述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叫生产过程。
金属材料铸、锻、焊毛坯切削、热处理零件装配、试验机械(成品)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过程(设计、编写工艺规程、制定材料设备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等)工艺过程(需要的各工种工序工艺过程)生产辅助过程(原材料购置、运输保管、成本核算、销售服务)(2)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组装。
(工艺过程实际就是零件及产品的制造过程,它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加工过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个主要部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1)工艺规程中常用的文件形式:(有以下两种)(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零件从毛坯到成品需安排的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a.锻造工艺b.焊接工艺c.切削工艺d.冲压工艺3.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4.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5.机械制造实际操作三、教学重难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来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示范法:通过示范来展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组织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制品,引起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
2.知识讲解1)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讲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3.示范实践1)教师通过示范,展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2)学生观摩示范并模仿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指导,进行机械制造的实践操作。
包括使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
5.总结归纳教师对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布置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总结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
七、教学资源1.机械制造教材及PPT。
2.机械制造相关的实物展示。
八、课后作业1.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
2.研究一种新型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和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实践环节时间较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下次可适当增加实践时间,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焊接的种类及其特点和应用2、掌握焊条电弧焊的特点以及操作,对焊机有一定的了解。
3、掌握焊条的特性,以及焊接方式、操作、缺陷等。
4、气焊与气割的特点5、其他焊接方法简介二、教学重点1、对焊接安全文明操作规程的介绍。
2、焊接方法中常见的焊条电弧焊的设备及操作。
三、教学难点如何用精炼的语言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将陌生的名词和教材中提及的某一焊接方法介绍给学生。
四、安排课时概述1课时焊条电弧焊2课时气焊与气割1课时其他焊接方法及焊接新技术1课时复习1课时讲解习题册1课时A、课题:焊接概述B、课型:新授课C、教具:多媒体D、备课时间:5.25E、使用时间:5.27F、教学目标:1、掌握焊接的类型及各类的主要特征2、了解焊接的特点和应用。
G、重难点:熔焊、压焊和钎焊的主要特征突破方法:结合视频演示和理论讲解H、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法指导:比较法。
对熔焊、压焊和钎焊进行比较,理解记忆I、自主探究:焊接的应用场合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一)组织教学:维持秩序,清点人数。
(二)导入新课:焊接是一种常用的毛坯制造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学们想想在那些场合应用到了焊接呢?(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船舶、化工容器、建筑构件、桥梁、动力锅炉、大型发电机和汽轮机等产品的制造中,都要应用焊接;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等领域也离不开焊接。
(三)授课内容一、焊接概念:1、定义: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使用或不使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
注意:焊接是一种不可拆连接,不仅可以连接各种同质金属,而且还可以连接各种不同质的金属。
二、焊接的分类按焊接过程中被焊金属所处状态不同,焊接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1、熔焊定义:熔焊是将待焊处的母材金属熔化以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特征:母材金属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构成焊缝熔池:熔焊时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工艺过程。
4.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目的。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目的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步骤: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方法。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理解和经验。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达和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1-2 砂型铸造(二)
教学目的要求: 1. 如何造芯;2. 如何设置浇注系统和冒口、完成合型 3.了解几种特种铸造的工艺特点述。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设置浇注系统和冒口、完成合型
授课方法:讲授法、研讨法、视听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参考:《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齐乐华主编;教具:多媒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组织教学
点名考勤、稳定学生情绪、宣布上课。
复习旧课
1.铸造定义:
答案:将液态金属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称为铸造。
2. 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答案:砂型铸造工艺过程:制造模样、制备造型材料、造型、造芯、合型、金属熔炼、浇注、冷却、落砂、清理及铸件检验等组成。
导入新课
通过上次课的学习,砂型制作过程中只是刚刚开始,后续工作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讲授新课
§1-2砂型铸造(二)
3、造型
1、定义:用造型混合料及模样等工艺装备制造铸型的过程称为造型。
2、分类:分为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和自动化造型。
3、手工造型:
⑴定义: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⑵特点:手工造型操作灵活、适应性广、工艺装备简单、成本低,但其铸件质量不稳定、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技艺要求高。
⑶造型方法及特点P8-9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4、机器造型:
⑴机器造型定义:指用机器全部完成或至少完成紧砂操作的造型工序。
⑵紧砂定义:提高砂箱内的型砂和芯盒内的芯砂紧实度的操作。
⑶紧砂常用的方法:压实法、震实法、抛砂法。
5、自动化造型:
⑴自动化造型定义:P111
⑵自动化造型特点(优点、缺点):
⑶适用范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和流水线生产。
4、造芯
1、造芯及其分类:
⑴定义:制造型芯的过程。
⑵作用/目的:是为了获得铸件的内孔或局部外形,用芯砂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安放在型腔内部的铸型组元。
⑶分类:手工造芯和机器造芯。
⑷手工造芯的方法:为芯盒造芯。
a)芯盒的装配 b)取芯
⑸机器造芯利用造芯机来完成填砂、紧砂和取芯的。
2、烘干与刷涂料
⑴烘芯定义:
⑵烘芯目的:提高………,减少………。
5、合型
1、定义:将铸型的各个组元如上型、下型、型芯、浇口盆等组合成一个完整铸型的操作过程(又称合箱)。
2、合型过程:
⑴合型前:
⑵合型时:
⑶合型后:根据教师引导,列
举事例分析。
根据教师引导,结
合日常生活,列举
事例分析。
如:橡
皮泥。
运用生产实例,再
加老师讲解,同学
仔细听讲、观看。
主要目的是增长
学生的见识以及
对造芯的了解。
观看多媒体视频。
观看多媒体浇注
系统模型,可以很
直观的了解浇注
系统的组成结构
及其各部分作用。
5分
5分
5分
5分
5分
6、熔炼和浇注
1、浇注系统
⑴定义:是为填充型腔和冒口而开设于铸型中的一系列通道。
⑵组成:通常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
⑶作用:保证熔融的金属平稳、均匀、连续地充满型腔;阻止熔渣、
气体和砂粒随熔融金属进入型腔;控制逐渐冷凝收缩时所需补充的金属溶液(补缩)。
2、冒口
⑴定义:是在铸型内储存供补缩铸件用熔融金属的空腔。
⑵作用:除补缩外,冒口有时还起排气和集渣的作用。
⑶设置:一般设在铸件最高处或最厚处。
3、浇注工艺要求
3-1、浇注定义:是将熔融的金属从浇包注入铸型的操作;
浇包定义:是容纳、输送和浇注熔融金属用的容器。
3-2、浇注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因素:
a、浇注温度的影响。
b、浇注速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内浇入铸型中的金属液质量称为浇注速度,用kg/s表示。
浇注速度应根据铸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通过操纵浇包和布置浇注系统进行控制。
3-3、浇注的注意事项:
A、浇注前应把熔融金属表面的熔渣除尽,以免流入铸型而影响质量;
B、浇注时,必须使浇口杯保持充满,不允许浇注中断,并注意防止飞溅和满溢。
课堂小结
本次课程主要讲解了砂型制作的后续工艺过程,造型方法、造芯方法、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最后,对合型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通过本次课结合上次课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砂型制作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布置作业
1、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习题册。
2、预习。
目录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概况
四、活动实施
五、活动推广
六、活动监督
七、活动结果测评
八、活动接待标准
九、活动要求
十、咨询联系
十一、附件(附表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