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理论知识
马哲基本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 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 导作用,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 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 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两 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 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 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 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 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 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 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 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 握】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学习和整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等方面,对其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
物质不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存在的客观实在。
2.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不是主观的自生自灭的,而是建立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
3.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运动规律。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是认识的基础和条件。
5.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等。
3.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包括分析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矛盾的转化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原则等。
三、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的有别而产生的社会分化,阶级斗争是由于利益分歧而展开的斗争。
四、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方法论。
2.质量互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形成质变的过程。
马哲的基本观点
马哲的基本观点马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其基本观点围绕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展开。
以下将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介绍马哲的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观点1. 唯物主义的本质:马哲认为,唯物主义的本质是基于物质存在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论,它强调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2. 物质决定意识:马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活动受制于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哲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改造和认识客观世界。
4.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马哲坚持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 矛盾普遍存在:马哲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
二、辩证法观点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哲认为,辩证法是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它以辩证思维为基本方式,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矛盾的认识。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哲指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马哲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指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马哲认为,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5. 发展的辩证法:马哲强调发展的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实现的。
三、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意义1. 指导实践: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指导实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人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
3. 探索世界规律: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帮助人们深入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4. 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促进科学思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对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总结和发展。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质量互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3.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唯心论的批判与否定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它将意识置于物质之上,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5. 实践的决定性地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源于实践活动。
6. 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并且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规律等。
7.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8.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并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9. 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等基本特征,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10.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的幻觉性和剥削性质,并提出了宗教是受压迫阶级的幻觉的批判。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性是可变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实现自身的人性。
马哲的基本观点
马哲的基本观点马哲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
这些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哲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他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超自然的存在和宗教观念。
唯物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自然界和社会界的规律性,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哲的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必然性。
他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变化和进步。
辩证法还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把握,不陷入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哲的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他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并通过实践认识世界。
实践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只有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论的观点使人们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历史的进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哲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些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这些观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哲的基本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马哲资料
一、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静止的基本形式,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时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
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区分标志。
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区分标志:事物变化是否突破度的范围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生动的,形象的,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马哲知识
26、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
27、认识运动总规律:即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总规律。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28、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
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
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
许多与真理定义相关的主题同样无法获得共识。
什么能被适当地称为真或假?什么检验能够确立真理?我们如何认识真理?真理,如果存在的话,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真理,作为一个概念,有严格的定义吗,抑或其定义的模糊无可避免?29、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
30、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
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3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
33、阶级:相同社会身份或经济地位或政治态度的人群为一个阶级34、国家:国家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35、国体: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马哲重要概念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哲重点
马哲重点1.物质观:不同时期的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重点理解辩论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念及意义(包括社会的物质性的含义)2.意识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解放思想)3.矛盾观:同一性和斗争性(根本属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4.质量观: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性质和发展的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否定观: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的两个矛盾方面和两个发展阶段;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扬弃(先进文化);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实践观: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四个表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认识观: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理论创新);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8.真理观:真理的两重性,真理是过程,真理和价值的关系9.社会存在观: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有重要作用(资源友好型);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0.社会意识观:依赖社会存在的同时有相对独立性,有三个表现(可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创新)11.社会矛盾观: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
12.人民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13.劳动价值观: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和循环及其过程,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5.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论:政治制度即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的本质。
16.垄断资本主义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明其过程必定是漫长的。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一个无始无终、无限发展的统一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联结而产生的,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进行的,是由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哲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支柱。
总之,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导。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支柱。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哲的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哲的重要内容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马哲 重点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问人民谋利益。
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5.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6.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7.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8.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9.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10.物质的根本是运动。
1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3.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4.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1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8.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国体与政体两个方面。
19.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完整版)马哲原理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哲完整整理版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荀子)、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不可知论”
代表 休谟、康德。思维和存在的关系(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唯心)2思维和存在同
一性的问题(可知不可知论))。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历史观角度理解:指出实践主体是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实
践之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指出实践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实践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
方向,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综上所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认识论还是历史观,
都是建筑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其整个哲学体系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所以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概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1.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
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多样性
联系观点方法论的意义:尊重联系的客观性,防止主观主义乱联系;要重视条件,防止不顾条件的蛮干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我们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唯意志论和机械决定论、宿命
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狭义:马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哲基本常识问答
马哲基本常识问答简洁理论版(不含唯物辩证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既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而彻底阐明了关于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原理的学说二,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答:这个规律即:社会存在(其中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依次存在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三,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马克思说:“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1]这就是说,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四,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答:根据马恩原著,特别是《资本论》,我把马克思恩格斯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摘抄、归纳、概述为以下26条规律即:1,价值规律 2,商品交换的规律 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4,剩余价值规律 5,生产无政府状态即生产盲目性规律 6,“生产过剩”规律 7,竞争规律 8,分工和人被物、被生产资料奴役的规律 9,劳动异化的规律 10,贫富两极分化的规律 11,两极积累的规律 12,全社会被金钱所驱使和奴役的规律 13,社会权力私有化的规律 14,社会无法控制生产过程的社会后果的规律 15,私有化(化公为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规律 16,欺诈成为卖主的生存条件的规律 17,腐败堕落的规律 18,诱发犯罪的规律 19,文明时代无文明的规律 20,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相对人口过剩的规律 21,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2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3,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4,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 2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生产力及其决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 26,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以上难免有错误与遗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兄(20:31:56)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大师兄(20:32:26)(一)材料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普遍联系性大师兄(20:32:46)材料1、2则针对的是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材料3是L县在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材料4为农村地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问题;材料5、6为希望小学经营困难问题;材料7是乡村文化的衰弱与农村教育危机的联系。
大师兄(20:33:28)材料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都共同的反映了一个更为宏观的问题——农村子女教育问题大师兄(20:33:50)(二)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师兄(20:38:26)运用系统论看待问题:要联系、系统、协调看待问题如民生问题,关乎经济、社会等方面,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大师兄(20:47:00)点大师兄(20:47:09)合理推断‘大师兄(20:47:29)数列大师兄(20:47:49)考试大纲大师兄(20:48:27)三个基本规律大师兄(20:48:40)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
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
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通知:20:48:55[【魔炼】插翅虎哥哥] 的权限被[大师兄] 从[游客(U)]变成[会员(R)].大师兄(20:50:40)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 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
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大师兄(20:51:39)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
它主要指两种情况: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相互转化,矛盾的双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真理和谬论。
广告:《YY佣兵天下》双线新服今日火爆开启!四位YY频道靓号,海量YY月票……众多大礼拿不停!详情点击进入YY联运官网>>>>大师兄(21:00:51)1、一分为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全面分析研究矛盾的具体状况,坚持两点论。
即任何矛盾都有两个方面。
问题的两面性,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化,善用两分法看待问题,有利就有弊,如网络双刃剑、政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反->合】大师兄(21:04:36)2、合二为一不能将矛盾双方相割离,注意矛盾的内在联结大师兄(21:04:52)对策的多样性,学会从矛盾的各个角度出发入手解决、缓和矛盾,经济文化社会层面都要考虑,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监督、经济、文化、技术角度都要看大师兄(21:05:22)对策的合力,各个对策之间不是各自为战的,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有着共同的目的大师兄(21:06:12)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师兄(21:06:20)“两点论”要我们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
大师兄(21:06:34)但是,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并非没有主次的平衡。
大师兄(21:06:47)所谓“重点论”,就是要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矛盾的重点,把握好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联系与转化。
大师兄(21:07:13)1、看问题时,要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大师兄(21:07:28)如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
大师兄(21:08:30)2、写对策时,一定要注意对策的轻重缓急。
大师兄(21:08:43)重急的在前、轻缓的在后大师兄(21:08:51)3、写文章时,一定要有所侧重大师兄(21:09:17)申论文章只有1200字,要紧密围绕主题,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大师兄(21:09:43)对策大师兄(21:09:49)论证大师兄(21:09:57)4、善用矛盾分析法——要求课后掌握大师兄(21:10:10)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怒江水电开发。
大师兄(21:12:56)质量互变规律大师兄(21:13:10)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和质变既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大师兄(21:13:26)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大师兄(21:14:2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
大师兄(21:15:39)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大师兄(21:16:00)渐进性和飞跃性大师兄(21:16:26)否定量变、否定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会导致脱离实际的主观蛮干。
当不具备质变条件时,盲目飞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在社会实践中反受其害。
大师兄(21:16:50)大跃进大师兄(21:18:27)同样,当量变逐渐积累、条件成熟时,不因势利导,促进事物的质变,只能导致停滞不前和僵化保守大师兄(21:18:52)效率公平大师兄(21:20:11)中国古代成语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质量互变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大师兄(21:20:27)质变大师兄(21:21:08)公信力大师兄(21:22:04)公信力流失大师兄(21:22:08)数据统计大师兄(21:23:12)量变大师兄(21:23:55)一个人大师兄(21:24:15)微笑大师兄(21:24:17)小大师兄(21:24:32)服务部大师兄(21:25:10)看似对立的东西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是互通的,如效率、公平之间的关系,道德、法律之间的关系,监督、诚信之间的关系,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师兄(21:27:07)道德大师兄(21:27:42)一夫多妻大师兄(21:27:56)道德没有不允许大师兄(21:28:14)监督、诚信大师兄(21:30:44)否定之否定规律pluto16801158 (21:31:09)辛苦了天意(21:31:17)大师兄(21:31:42)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
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大师兄(21:32:17)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
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
大师兄(21:33:09)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大师兄(21:33:17)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大师兄(21:33:26)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大师兄(21:33:41)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大师兄(21:33:51)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
大师兄(21:34:0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大师兄(21:34:48)薄(不是知识匮乏的单薄,而是长期积累钻研后,掌握了申论核心理念和构架的薄,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厚◊申论学习的历程:薄大师兄(21:36:34)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质量(不是建国初数量匮乏的质量,而是经改革开放、农业产业化发展后,数量得到极大提高的质量,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数量◊食品安全:质量小八两(21:36:37)///大师兄(21:37:18)公平(不是建国初普遍贫穷的公平,而是经历改革开放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的公平,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效率◊收入分配:公平小八两(21:38:17)][大师兄(21:38:39)五对基本范畴’‘大师兄(21:38:41)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大师兄(21:38:56)现象和本质大师兄(21:39:1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大师兄(21:39:59)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大师兄(21:40:13)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大师兄(21:40:26)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大师兄(21:41:05),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大师兄(21:41:59)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大师兄(21:42:21)精华大师兄(21:42:25)错误大师兄(21:43:40)1、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大师兄(21:43:47)如监管的本质是制度的落实,习近平同志说“关键在于落实”大师兄(21:44:08)如网络问政的本质是群众民主权利的实施大师兄(21:44:32)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师兄(21:44:40)如2011国考,材料1、2则针对的是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材料3是L县在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材料4为农村地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问题;材料5、6为希望小学经营困难问题;材料7是乡村文化的衰弱与农村教育危机的联系。
每个材料所针对的都是不同的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都共同的反映了一个更为宏观的问题——农村子女教育问题,由此确立文章主题和立意大师兄(21:45:39)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大师兄(21:45:46)一般的共同的方面大师兄(21:46:28)内容和形式大师兄(21:46:49)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大师兄(21:46:55)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大师兄(21:47:07)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大师兄(21:47:16)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大师兄(21:47:37)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大师兄(21:47:47)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大师兄(21:47:52)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大师兄(21:49:24)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