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合集下载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是指危及患者生命的检查结果,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子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为了增强对患者诊断的预警提示,消除医疗安全隐患,特制定此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一)医技科室1.医学影像、超声、医学检验、病理、内镜中心、电生理室等科室应明确规定本专业的危急值项目、范围、报告程序等,并做好人员培训。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及时准确报告、登记和记录追踪危急值。

2.医技人员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程序,保证检查的质量。

3.医技科室一旦发现有达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结果,首先应确认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立即予以复查(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如果复査结果与第一次检查结果吻合无误,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临床科室。

4.各医技科室需根据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科室的危急值报告流程。

5.针对门急诊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应设置报告自助打印拦载功能,提示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领取报告需由医技人员亲自发放,报告发放人需做好知情告知及登记完善。

同时报告门急诊办公室。

(二)临床科室1.临床科室应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要求采集标本,保证标本质量。

2.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报告的人员需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完整详细的将报告结果登记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主管医师(值班医师)立即对危急值进行分析,评估病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必要时报告上级医师,做好交接班。

3.危急值报告接收、处理的情况应详细记录在病程中(包括报告人员、接到报告时间、医患沟通及处理情况等),及时追踪复查。

(三)门急诊1.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由门急诊办公室负责管理,接到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后立即报告首诊医师,并做好记录。

2.首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应立即与患者或家属联系,通知其立即来院就诊,如未通知到患者及家属,应报医务科备案(非上班时间报医院总值班),并在门急诊病历上记录检查结果及通知情况;如患者已收住入院,门急诊首诊医师应第一时间通知住院部相应科室,并做好记录,注明接听人。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 )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本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7、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由医技科室在确保结果准确后及时打电话通知开单医生,并记录电话通知时间,由开单医生负责联系并处置病人。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所在临床科室,同时在LIS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等。

2、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必须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报告人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或为危险状况),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20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生命。

2、各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检查(验)者首先要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告送检的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或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6.检验科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必要时应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遇疑难、重大病例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7、临床医生在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8.检查科室在电话报告“危机值”给临床半小时后,应再次电话询问临床医生是否采取了措施。

9.“危机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输血科)、影像科、超声诊断科、病理科、胃镜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10.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体检或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体检的医生或门、急诊医生,由体检医生或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及或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范围1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1、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2.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3.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4.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5.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6.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7.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

8.临床危急值上报流程9.临床危急值处置流程10.临床危急值管理相关要求(1)对于非书面危急值(如血培养阳性报警口头报告),危急值的“报告者”和“接获者”必须完整、准确地在本部门登记本中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

(2)“接获者”必须向“报告者”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及时向经管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经管或值班医师在获取危急值后,应立即审阅危急值,探视患者病情,判断危急值与病情相符性,在接获后30分钟内实施干预措施或重新复查,6小时内在病程录中记录危急值和处置措施。

(4)如果是住院医师接获危急值,必须立即告知上级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要求具备主治医师资质以上的医师查看患者,判断危急值与病情相符性,病程记录中要求体现上级医师的意见。

(5)门诊危急值在非正常上班时间的上报接受流程。

当门诊危急值的结果在下班时间才出来时,辅助科室应了解开具检查单的医师信息,尽可能的获得患者信息(无法获得患者信息时必须上报总值班),随后,将危急值结果、开单医师及患者信息同时报告给相应科室病区的护士站,护士接受并登记在危急值记录本上,并告知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安排联系患者并落实危急值的后续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及时通报医院内发生的危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能够确保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各种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各种危急患者的状况,如临床病情紧急、器官衰竭、意识状态异常等。

2.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明确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技师等,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如从发现危急状况到报告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并要求报告的时间要求,以确保及时报告。

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归档:要求对危急值报告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阅和跟踪。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报告。

2.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并确认危急值,并按照规定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

3.处理危急值:经确认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开展紧急治疗、采取适当的检查等。

4.归档和跟踪:对于发生的危急值报告,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后续的跟踪检查和回访。

1.临床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

2.化验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生命体征异常、药物过敏等。

3.影像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肺部疑似感染、脑部出血等。

4.手术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项目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总之,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与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与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

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2、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根据检验科的特殊性,检验者还需检查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必要时应复检标本,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如有需要标本应保留备查。

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3、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向临床科室通报“危急值”结果时应向其了解患者病情或标本采集情况,如果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应立即重新进行检查或采集标本再次检验。

4、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复述危急值结果,并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结合临床情况即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7、门诊辅助检查报告单的“危急值”项目应在相应位置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辅助检查报告单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进一步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1.项目范围:
-危急值定义:明确什么样的病情需要被归类为危急值,通常是一些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况,如生命威胁、严重伤害或突发病情等。

-报告范围:规定需要报告的危急值范畴,包括患者的病情、医嘱执行情况以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报告流程:
-报告发起:危急值的发现和报告应该有明确的程序和责任人,通常是医护人员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3.危急值项目:
-生命体征危急值: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突然异常情况。

-实验室检查危急值:指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程度超过临界值的情况,如血液学、生化学、微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等。

-影像学检查危急值:指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程度超过临界值的情况,如X光、CT、MRI等。

-手术后危急值:指术后患者在血压、心率、体温等方面出现异常或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药物治疗危急值:如药物过敏、重要药物的用药错误等。

4.危急值报告的管理与改善:
-责任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在危急值报告中的职责,如报告者、接收者、处理者、质控人员等。

-培训与教育:提供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以确保他们熟悉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并了解正确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方法。

-质控与评估:制定质控措施,监测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的设计与实施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起一个快速、准确并且可靠地通报和处理危急病情的机制,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质量和生存率。

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急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急诊科、手术室、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危急值的报告及流程

危急值的报告及流程

危急值的报告及流程
一、定义
危急值是指患者检查结果或监测数据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会对患者
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立即通知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二、报告人员
在医疗机构中,通常由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和监护室等部门负责
危急值的报告。

他们有责任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结果,以便医生和其他相
关人员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报告方式
四、报告内容
1.患者信息: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或就诊号。

2.检查或监测项目:具体的项目名称,如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3.异常结果:说明患者的检查或监测结果与正常范围相比存在明显偏差。

4.威胁程度:评估危急值对患者健康构成的威胁程度,如高、中、低危。

5.处理建议:医护人员对患者危急值的进一步处理建议,如紧急输血、及时处理感染等。

五、流程
1.检测和监测:医疗机构的各种常规检查项目和监测设备可以帮助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2.判定阈值:每个检查或监测项目都有相应的正常范围,当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才可以被判定为危急值,并进行报告。

4.处理建议:医生在收到危急值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调整治疗方案、更改药物剂量和进行紧急手术等。

5.记录和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记录危急值的通知时间、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同时应进行追踪,以确保患者的状况得到适时的改善。

六、注意事项
1.熟悉机构规定:医护人员在处理危急值时,应熟悉医疗机构内部关于危急值的相应规定和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或医疗机构用于识别、通知和处理患者危急值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1. 制度确定:医院或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务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负责制定和确定该制度,包括定义危急值的标准和范围、报告责任的分工和流程、接收和回复危急值的人员和方式等。

2. 危急值定义:制度中需明确危急值的定义,通常是指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或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结果的检测结果或病情信息,如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尿液、心电图等)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MRI等)。

3. 报告责任分工:制度要明确各类医疗人员在发现危急值时的报告责任和流程。

通常是由初诊医生或检验、影像科室的医生负责初步发现并报告,随后通知主治医生和负责回复危急值的人员。

医务人员之间需要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4. 报告流程:一旦发现危急值,医生或检验、影像科室的医务人员应立即通过电话或其他高效的通信方式联系相关人员,如主治医生、负责回复的医生等。

同时,必须确保所报告的危急值已被正确理解和接收。

5. 回复和处理: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如确认危急值信息的准确性、与患者联系并告知相关处理方案以及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确保相关的记录、通知和追踪等工作得到妥善处理和记录。

6. 审查和改进: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进行审查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这可包括对危急值标准的更新、改进相关的报告和回复流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等。

总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或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及时响应危急情况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它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危急情况的发生或恶化,并确保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或为危险状况),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20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生命。

2、各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检查(验)者首先要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告送检的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或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6.检验科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必要时应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遇疑难、重大病例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7、临床医生在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8.检查科室在电话报告“危机值”给临床半小时后,应再次电话询问临床医生是否采取了措施。

9.“危机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输血科)、影像科、超声诊断科、病理科、胃镜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10.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体检或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体检的医生或门、急诊医生,由体检医生或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及或向总值班报告。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一、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组织机构:医院或临床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质控科室,负责制定和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制度标准:医疗机构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如《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 危急值范围:根据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的范围及其对应的指标或结果。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0g/L、血糖浓度低于2.0 mmol/L等。

4.危急值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登记系统,记录所有报告的危急值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发现时间和报告时间、报告人等。

5.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危急值的发现、报告、确认、通知以及处理和追踪等。

6.报告人员:医疗机构应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危急值的报告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8.报告响应: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响应,确认和处理危急值,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9.跟踪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的跟踪追踪机制,对患者的危急值情况进行追踪,确保危急值的处理和处置的效果。

10.报告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发现:由医学检验和临床诊疗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或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指标或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责任人:医生或医学检验师等相关人员应立即将危急值情况报告给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3.报告确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4.通知处理: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告知危急值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

5.处理结果报告:相关医务人员在处理危急值后,应向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报告处理结果,包括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本的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7、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由医技科室在确保结果准确后及时打通知开单医生,并记录通知时间,由开单医生负责联系并处置病人。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通知所在临床科室,同时在LIS 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容包括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工号)、联系、联系时间、报告人等。

2、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必须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容包括接收时间、患者、科室、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报告人等。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测和检查已成为常态。

然而,其中存在着一些结果异常或者严重不良的情况,即危急值。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检验结果或者临床诊断结果。

为了及时处理危急值,医院和临床实验室实行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的定义和意义危急值是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检验和诊断结果,如严重的血气、电解负平衡、重大凝血功能异常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通过医院内部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危急值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和相关处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和干预。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准确地报告危急值,有助于医生快速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伤害和风险。

2. 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加强医院内部的协作与沟通,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3.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危急值报告制度是近年来医疗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1. 检验和诊断结果的评估:医院临床实验室首先根据患者检验和诊断结果的参考值范围,对可能存在危急值的结果进行评估。

2. 确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医院组织相关科室和专家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确保危急值的确定科学合理、准确可靠。

3. 危急值的报告和记录:一旦发现存在危急值的结果,实验室人员将立即通知相关医生,同时将危急值结果记录在患者医疗记录中。

4. 医生的处理和干预: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医生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5. 报告的反馈和整改:医院应及时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进行整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机制1.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医院应设立负责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附检验危急值报告范围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附检验危急值报告范围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附检睑〃危急值”报告范围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有效落实“危急值”报告工作,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特制定该制度与流程。

一、本制度与流程适用于各临床、医技科室(含门、急诊)。

二、“危急值”是指表明患者可能或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某项检验(检查)结果值。

如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危急值”信息,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病员可获得最佳抢救治疗时机,可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三、结合医院实际设定“危急值”项目并确定“危急值”报告界限值,包括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等科室相关检验(检查)项目。

四、各医技科室在为病员检验(检查)过程中,发现病人出现危急情况危及生命时,应立即通知相应科室医护人员并协助抢救。

五、各临床医技科室须建立《危急值接报登记本》,详细记录报告情况,并签全名。

六、“危急值”报告程序(流程)(一)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检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二)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鉴于检验工作的特殊性,检验科经复核标本,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标识,做好复核登记,并将临床标本保留备查,同时电话向临床科室了解患者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如病情不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应立即重新采集标本,再次检验。

(三)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签名、签时。

(四)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

根据“危急值”报告结果,进行鉴别,如果与患者病情相符,应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遇抢救须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是指某些临床检验结果,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等,超出正常范围,提示患者病情危急。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对及时、准确地处理危急值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 危急值报告的范围根据临床医疗实践,确定危急值报告的范围,防止在大量数据中漏报或误报。

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危急值报告范围。

例如:(1)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2)实验室指标:如动脉血气分析、血糖、钾、钠、氯、钙、镁、肝、肾等。

(3)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2. 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在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各类危急指标的不同标准,例如血压、血糖、动脉血气等。

同时,还应考虑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医生的专业背景、工作特点等因素,制定易于理解、操作的标准。

适当确定预警值,使危急值的范围更加明确。

3. 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流程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流程分为以下流程:(1)危急值检测和报告: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及时检测危急值指标,一旦检测到危急值即刻向应急医疗中心报告。

(2)应急医疗中心接收与处理:应急医疗中心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与相关医生沟通,确定处理措施。

(3)医生接受与处理:医生接收危急值报告后,需要确认与危急值相关的病人信息,并根据处理方案实施相关治疗措施。

4. 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为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标准物质的使用和交替检验、每个细节步骤的执行和记录等。

二、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 危急值报告的接收与处理(1)检验人员检测到危急值并进行标记。

(2)自动发送危急值数据到应急医疗中心。

(3)应急专员自动接收危急值数据并进行处理,与相关医生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4)医生确认危急值,针对患者进行处理。

2. 处理后的跟踪与记录(1)处理方案的实施:根据处理方案进行相关治疗措施,及时评估处理效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图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1、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2、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附表注:科室危急值报告实行谁发现谁负责谁报告谁登记原则!危急值报告流程图要求:1、病区接到危急值后必须在半小时内作出相应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本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7、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由医技科室在确保结果准确后及时打电话通知开单医生,并记录电话通知时间,由开单医生负责联系并处置病人。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所在临床科室,同时在LIS 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等。

2、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必须在《“危急值”及“急诊检验检查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报告人等。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医技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注明已复查。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

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三、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
面成文。

科主任签字后交医技科室修改。

2、医技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报送医务部审批,并将申请保留。

3、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部协商解决。

4、检验科每月对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反馈,每半年至少有一次回顾程序,包括项目的设置, 报告的情况, 提出改进的要求,上报医务部。

四、危急值的质控与考核
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

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综合科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附件: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一)、检验科
试验名称低值(<)高值(>)单位
血糖成人空腹 2.20 20.0 mmol/ L
血钾 2.50 6.00 mmol/ L
血钠120 160 mmol/ L
血钙 1.50 3.50 mmol/ L
血镁 2.5 mmol/ L
血红蛋白量50 g/L 白细胞计数(血液病、放化疗
患者)
0.5 35.0 109/L 白细胞计数(其他患者) 2.0 35.0 109/L
血小板计数(血液病、放化疗患者)15
109/L
血小板计数(其他患者) 40 109/L 血气分析:PH 7.20 7.60
PCO2 70 mmHg
PO2 50 mmHg 凝血活酶时间PT 20 S 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20 S 纤维蛋白原定量 1 g/L
尿素28 mmol/ L
肌酐884 μmol/L 肌钙蛋白0.1 μg/L 血培养阳性
HIV 初筛阳性
(二)、心电图检查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试验)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医学影像检查
1、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大于两个脑叶)、特殊部位的脑梗塞(脑
干、延髓)。

2、脊髓损伤,外伤后明显椎管狭窄。

3、肺动脉栓塞。

(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像后处理)
4、主动脉夹层。

(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像后处理)
5、胸腹部大面积损伤,(液气胸、疑似脏器破裂出血、纵膈血肿)。

6、急腹症(消化道穿孔)。

7、大量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

(四)、放射科
1.脊柱、脊髓疾病: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
(2)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3)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2.呼吸系统: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大量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3)肺栓塞、肺梗死
3.循环系统:
(1)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2)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消化系统:
(1)食道异物及穿孔
(2)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3)急性胆道梗阻
(4)食道钡餐造影大量钡剂呛入气管及肺内。

(五)、超声科
1、急诊外伤见腹腔大量积液,疑似脏器破裂出血。

2、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大出血。

(六)、病理科
1、冰冻结果出来后。

2、特殊情况(如标本过大,取材过多,或多个冰冻标本同时送检、节假日或非工作时间临时预约等),报告时间超过30分钟时。

3、对送检的冰冻标本有疑问或冰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

4、遇疑难病例,冰冻不能出具明确结果时。

(七)内镜室
1.消化道大出血。

2.支气管动脉出血。

3.消化道或呼吸道异物。

4.术中穿孔、出血等。

危急值报告流程图
医技科室发现并确认危急值,在LIS系统上发布危急值报告
电话通知相关病区或门诊并记录
科室人员接收电话报告并记录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需会诊讨论
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决定方案,采取措施
记录处置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