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宝鸡中学高三语文10-11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宝鸡中学高三语文10-11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宝鸡中学高三语文10-11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质论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

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

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

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

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

陕西省宝鸡市2015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陕西省宝鸡市2015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2015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高度关注。

在我国,谈到海上丝绸之路,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扬州、泉州等举世闻名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或是德化窑、龙泉窑、越窑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古代瓷器生产地。

这些地方在国家的支持下,都相继建立了博物馆,使当地居民和中外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然而,海上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理所当然地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

海南岛附近的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位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在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如今,在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它们是海南岛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历史见证,向人们诉说着大洲岛乃至古代海南岛民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往来这里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海南岛,除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与文化有关的公立博物馆,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D(A.表述不全,少了“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B.应为“弗雷特及其朋友们”。

C.“只有”与原文表述不一致。

) 2.D(“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有误,原文作者只是就该活动的一个方面表达了批判态度。

) 3.C(以偏概全,规则中的后者实则是一种“刻奇主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徒成都。

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

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

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昪极陈竦奸状,事得寝。

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昪及鱼周询论之。

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郯争辩尤力。

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

”帝欣纳之。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

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臣,一士诈而疑众士。

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

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

博访者大臣之体,令见一士,则疑其请托。

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

郯曰:“守忠劳薄赏重。

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

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

”既又诏许如正班。

守忠移閤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

此弊一开,所损不细。

”守忠闻之,不敢赴。

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郯遍历三院,有直声。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

将行,上疏言:“张尧佐缘后官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1)(5分)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2)(5分)有一天,唐舜申坐船经过汉阳,(听到)有蜀地话叫了唐舜申多声(或“听到有蜀地话多次呼唤唐舜申”),旁边人说:“是王景宋的声音。

”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第一个“发”及“衣冠”“几何”各1分,共5分。

(2)句意正确2分,“舟”“者三”的解释及“景宋声也”句式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登字景宋,是德安人。

小时候读书,喜爱古代兵法,慷慨激昂有远大抱负,不经营产业。

出任制置使孟珙的幕府,过了很久,代理巴东县知县。

到制置司献俘虏,王登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不肯拜,小吏说:“不拜则不敢报进。

”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离去。

淳四年,王登考中进士,调任兴山县主簿。

第二年,制置使李曾伯治理襄阳,王登正行某官,因积累功绩提升,不久因遭母丧去职。

等到吴渊为制置使,边情很紧急,他就想起弟弟吴潜很推许王登的才略,就准备书信聘礼叫他来。

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吴渊慨叹道:“事情急了,怎么办?”王登说:“马上叫各位将领来共同商议。

”大家到了,欢跳着说:“王景宋在这里。

”吴渊说:“你们想从西门出去,王景宋想跟城共存,怎么样?”大家说:“遵命!”王登说:“打仗就怕不统一,王登是书生,只不过凭靠着车前横木观阵,请从五位大帅中选一人指挥调度。

”吴渊说:“请监丞出马,正是说的这个。

”立即写下银牌道:“监丞代替我亲自前往,官兵效命不效命,赏罚完毕具体报告。

”王登到了沙市,宰牛斟酒,得七千人,他发誓说:“王登同各位将领从道义上讲如同骨肉兄弟,今天的事情,王登不效命,各位将领杀了王登来献给主帅;各位将领有一个不效命的,王登有制置使令牌在,我不敢徇私。

”众人两腿战栗地听命,终于在沮河立了奇功。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宝鸡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杨金钟 审题人:王斌钧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要按照要求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全卷共五大题,17道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3个朋友发起挑战。

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A卷).pdf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A卷).pdf

试卷类型:A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月考(一) 高三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第Ⅰ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2.全卷共五大题29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共27分) 一、语言(18分,每小题分)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是A才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B.关于代表们提出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迅速处理。

C.世上有掌握规律的人,却不可能有事无巨细都未卜先知的人。

D.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的一项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万家忧乐到心头千锤万凿出深山万户争传新乐府 A.孔子在谈到如何治理国家时说,“民无信不立”,表明诚信是“立政之本”。

孔子又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政府有诚信,公民自然也讲诚信。

B.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

C.他每次面对那些需要他审批签字的文件,拿起笔的手就会自然发抖,因为他知道,若稍有不慎批下去,这将意味着什么? D.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珀尔马特、里斯以及拥有双重国籍的科学家施密特,奖金共l000万瑞典克朗。

(约合l46万美元)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全诗结构韵律独特创新,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2015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2015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thancy3]

宝鸡市九校2015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凤县中学康建平审题人:凤县中学刘建奎石油中学缑宁军石永昌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卷II第11、12题为二选一,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2015年陕西省第三次高考质量检测语文答案讲评

2015年陕西省第三次高考质量检测语文答案讲评

(大意2分,“既而”、“悦”、“其” 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叔文是越州山阴县人,略知诗书,
喜欢谈论治国方略。唐德宗命他侍奉太子。太子 曾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太子说: “我见皇上时,将尽力陈述这看法。”众侍读称 赞太子的仁德,只有王叔文不说话。众人散去, 太子对王叔文说:“刚才谈论宫市,只有您不说 话,为什么呢?”王叔文说:“皇太子侍奉皇上, 除按礼节问候饮食身体外,不应擅自干预宫外事 务。皇上在位年岁已久,如果有小人离间,说太 子收买人心,那么您自己怎样辩解?”太子从此 看重他。唐德宗驾崩,已经宣读了遗诏,当时唐 顺宗病倒很久了,不再干预众多政务,住在宫中 挂着帘幕,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在左右侍候, 百官呈上奏议,他从帘幕中决定是否可行.
开始,宦官还没觉察,等到边境诸位将领各自打 报告向神策护军中尉道别,并说将隶属范希朝, 宦官才察觉兵权被王叔文夺去了,神策护军中尉 就命诸将不要把兵马交出。范希朝、韩泰已抵达 奉天,诸将不去参见,他们两人就回京了。王叔 文不想立皇太子。唐顺宗既然久病不愈,百官、 京城和各地请求立太子,不久诏书颁下立广陵王 为太子,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只有王叔文面有忧 色,但也不敢说这事。接着哽咽流泪,人们都私 下嘲笑他。皇太子代理国政,贬他任渝州司户参 军,第二年就杀了他。
(一)文言文(19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卷类型:A(3分)D(监:代理) 试卷类型: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卷类型:C(3分) 试卷类型: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试卷类型A: D 试卷类型B: D
12.(2) (6分) (1)他生活艰苦,白天拉洋车,晚上学画;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pdf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pdf

命题人:赵豫平 说明:1.本试题分I、II两卷,第I卷1-7题、第II卷13-16题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2.全卷共四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兴于怨刺 怨刺:怨愤讥刺 B.不求苟说于世 ?说:通“悦”,取悦? C.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选择 D.辄序而藏之 序:次序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困于州县不得奋见于事业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D.其家宛陵 得其遗稿千余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B.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 不得奋见于事业 D.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9题。

(19分)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有二贼负险延命 负:仗恃 B. 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 总己:各管自己的职事 C. 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 克:取胜 D. 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 顾:考虑 6.华歆认为应该“以征伐为后事”,其理由是:①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②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 ③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 ④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⑤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⑥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7.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华歆在明帝即位后,称病乞退,是因为他效法周公、伊尹,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陕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

陕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

陕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合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

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__________却越是神奇、伟大。

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

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

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榫卯的连接,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也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它们的结合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__________。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但它一出现,便被运用得__________,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__________是行不通的。

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的。

榫卯结构就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

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效果岿然不动淋漓尽致水火不容B . 成果泰然自若酣畅淋漓水火不容C . 效果岿然不动淋漓尽致格格不入D . 成果泰然自若酣畅淋漓格格不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拉伸或挤压B . 它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C . 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都不会让它害怕D . 来自任何方向的拉伸或挤压都不会让它害怕(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就会有一种顿悟。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pdf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pdf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全卷共五大题,19道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68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9分)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

这是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

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

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

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

宝鸡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宝鸡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宝鸡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8年下半年,尽管实体书店展现出罕见的扩展姿态,但困扰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些深层问题仍未解决。

近年来装修别致的“最美书店”不断涌现,但图书销售量并未随之增加,很多读者在店内拍照、喝咖啡,但并不在店内买书消费。

线下逛店、线上下单的现象依然突出。

实体书店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顾客从争先恐后来观光,变成争先恐后来花钱。

有人说,如果实体书店的追求还停留在表面的“颜值”,而不是对读者有意义的“价值”,未来实体书店很可能还会遭遇危机。

这个价值或者是为读者省钱,或者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或者是以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实际帮助,或者让消费者感到愉快……总之一定是对读者有意义,让他愿意花钱的东西。

我们欢迎“最美”书店,但更欢迎那些既美又有价值的书店。

(1)请根据材料,推断出“困扰实体书店发展的深层问题”。

(2)请从书店经营者和读者的角度,写一句对实体书店期待的话语,要求运用对偶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20·南充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

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潍坊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脊闪晃,摇曳着缥缈的梦。

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啾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

薄薄的雾气氤氲,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①。

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

归牧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②。

劳做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

人们荷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脊(jǐ)摇曳B . 啾(jiū)劳做C . 氲(wēn)疲惫D . 荷(hé)洋溢(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清纯昭示憧憬B . 清醇显示憧憬C . 清醇昭示希望D . 清纯显示希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B . 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C . 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D . 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8分)2. (6分)(2017·黄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朱凤瀚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高三2013-01-15 11:26陕西省宝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2.全卷共四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第I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

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兴于怨刺怨刺:怨愤讥刺B.不求苟说于世说:通“悦”,取悦C.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D.辄序而藏之序:次序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困于州县不得奋见于事业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以疾卒于京师C.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D.其家宛陵得其遗稿千余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C.不得奋见于事业 D.其为文章,简古纯粹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9题。

(19分)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

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

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

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

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

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

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

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

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

帝不许。

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

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

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

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

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

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

”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

”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

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

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

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

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

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

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

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

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

”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

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华歆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负:仗恃B.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总己:各管自己的职事C.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克:取胜D.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顾:考虑6.华歆认为应该“以征伐为后事”,其理由是:()①兵乱以来,过逾二纪②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③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④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⑤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⑥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D.①⑤⑥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华歆在明帝即位后,称病乞退,是因为他效法周公、伊尹,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B.华歆认为,应该把治国放在首位,而治国的核心是民众的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国人欢迎,东吴、西蜀的民众也会拖儿带女地前来投奔。

C.华歆认为,三国鼎立局面业已形成,“二贼”有险要的地势可以依托,贸然进攻必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所以不能再用兵。

D.魏明帝并没有接受华歆的进谏,表示要效法“二祖”,尽快完成统一大业。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行市里。

(5分)(2)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11分)定风波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9.“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10.这首词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陈述。

(5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2)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笆行》)(3)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然后知。

(《孟子》二、现代文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一代名士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

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

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

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

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

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

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

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

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

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

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