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三等角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特殊图形的应用——一线三等角模型
考试过程中学生若能遇到自己平时非常熟悉的题 型,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能减轻思维量, 提高做题速度,缓解考试紧张情绪,取得理想的成绩 。因此,平时教学中模型的渗透就非常重要。
一线三等角解题理念: 有边相等证全等; 没边相等证相似.
建立模型
2013一调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2与 x轴、 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曲线在第一象限经 过点D.则________.
模型拓展 一线三锐角
DHale Waihona Puke Baidu
B
E
O
A
j
B
P
C
E B P C
模型应用
.如图,已知RtΔABC中,∠BAC=90°,AB=AC=2,点D在BC上运 动(不能到达B,C),过D作∠BAC=45°,DE交AC于E. (1)求证:ΔABD∽ΔDCE; (2)设BD=x,AE=y,求y关于x得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得取 值范围; (3)当Δ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
一线三钝角
C F
A E
B
模型应用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6,ABC=70 0 ,点 E,F分别在线段AD,DC上,且 BEF=1100, 若AE=3,求DF的长。
A
E
D F
B
C
归纳总结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三个相等的角,顶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左右两个三角形相似,若共 线三顶点中间一顶点是中点时,图中三个角所在的相关三角形两两相 似。
B
y B
C
D
D O A x
O A E
2013一调22题
C' D C D C' C C
A
B
A' A
B
D
A(A')
B
图1
图2
(2)问题探究 如图3,△ABC中, AG⊥BC于点G,以A 为直角顶点,分别以 AB、AC为直角边,向 △ABC外作等腰 Rt△ABE和等腰 Rt△ACF,过点E、F 作射线GA的垂线,垂 足分别为P、Q. 试探究 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 Q D B A D B
P O C x O C x
D 到 DM 的距离 = 0.00厘米 mDM = 4.22厘米 mQN = 4.22厘米
l M D
y A Q D B
y A
l D B
P O C x O 备用图 C x
F
N
Q
(2011河南)23. (11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 线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 ,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 E. ①设△PDE的周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x,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l的最大值; ②连接PA,以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FG.随着点P的运动 ,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F或G恰好落在y轴上时,直 接写出对应的点P的坐标.
B
C J K
D
O
A
E
D
F
E
C F
A E
B
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解决问题有化繁为简的效果。 三等角模型在解题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希 望这个模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平时多总结多归纳,出现 更多的好方法。!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 AD∥BC,AD=2,BC=4,点M 是AD的中点,△MBC是等边三角 形. (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 形; (2)动点P、Q分别在线段BC和 MC上运动,且∠MPQ=60°保持 不变.设PC=x,MQ=y求y与x的 函数关系式. B (3)在(2)中,当取最小值时 ,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 由.
.
A E B D C
模型应用 (2012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10分)△ABC 中,AB=AC,D为BC的中点,以D为顶点作∠MDN=∠B (1)如图(1)当射线DN经过点A时,DM交AC边于点E ,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相似的三角形. (2)如图(2),将∠MDN绕点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DM,DN分别交线段AC,AB于E,F点(点E与点A不重 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 明你的结论. (3)在图(2)中,若AB=AC=10,BC=12,当△DEF的 1 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 4 时,求线段EF的长.
2013一调23题
(11分)如图,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 C的坐标为(6,0).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AB边交 于点D. (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Ⅱ)动点P从C出发,沿线段CB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 A出发,沿线段AC向终点C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连接 PQ,设运动时间为t秒,△CPQ的面积为S. (1)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 ; (2)当S最大时,从以下①、②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 以第①题计分. ①在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F,使△FDQ为直角 三角形, y y 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l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F
3.如图,已知y1=k1x+k1( k1≠0)与反比例函数 (k2≠0)的 图象交于点A、C,其中A点坐标 (1,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在第一象限 内,当取何值时,y1<y2? (3)若一次函数y1=k1x+k1与x 轴交于B点,连接OA,求 △AOB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在坐 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 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E Q A
P F
B
图3
E
G
C
P
j
A
B
P
(3)拓展延伸 如图4,△ABC中,AG⊥BC于点G,分别以AB、 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射线 GA交EF于点H. 若AB= k AE,AC= k AF,试探究HE与H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E
E A M N B G 图4 C H F
M A D
60° Q C P
(2012成都)(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BAC=∠EDF=90°,△DEF的顶点E 与△ABC的斜边BC的中点重合.将△DEF绕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P ,线段EF与射线CA相交于点Q. (1)如图①,当点Q在线段AC上,且AP=AQ 时,求证:△BPE≌△CQE; (2)如图②,当点Q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 a ,求证:△BPE∽△CEQ;并求当BP= a,CQ=9 2 时,P、Q两点间的距离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P
j
A
B
P
模型应用
(2012南充)19.矩形ABCD中,AB=2AD,E为AD的中点. EF⊥EC交AB于点F.连接FC. (1)求证:△AEF∽△DCE; (2)求tan∠ECF的值.
A F
B
E
D
C
已知:在矩形AOBC中,OB=3,OA=2. 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 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点F是 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 过F点的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边 交于点E. (1)直接写出线段AE、BF的长(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2)设△AOE与△FOB的面积分别为S1 ,S2,求证:S1=S2; (3)记△OEF的面积为S. ①求出S与k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k 的取值范围; ②以OF为直径作⊙N,若点E恰好在⊙N 上,请求出此时△OEF的面积S. (4)当点F在BC上移动时,△OEF与 △ECF的面积差记为S,求当k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5)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 得将△CEF沿EF对折后,C点恰好落在 OB上?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考试过程中学生若能遇到自己平时非常熟悉的题 型,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能减轻思维量, 提高做题速度,缓解考试紧张情绪,取得理想的成绩 。因此,平时教学中模型的渗透就非常重要。
一线三等角解题理念: 有边相等证全等; 没边相等证相似.
建立模型
2013一调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2与 x轴、 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曲线在第一象限经 过点D.则________.
模型拓展 一线三锐角
DHale Waihona Puke Baidu
B
E
O
A
j
B
P
C
E B P C
模型应用
.如图,已知RtΔABC中,∠BAC=90°,AB=AC=2,点D在BC上运 动(不能到达B,C),过D作∠BAC=45°,DE交AC于E. (1)求证:ΔABD∽ΔDCE; (2)设BD=x,AE=y,求y关于x得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得取 值范围; (3)当Δ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
一线三钝角
C F
A E
B
模型应用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6,ABC=70 0 ,点 E,F分别在线段AD,DC上,且 BEF=1100, 若AE=3,求DF的长。
A
E
D F
B
C
归纳总结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三个相等的角,顶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左右两个三角形相似,若共 线三顶点中间一顶点是中点时,图中三个角所在的相关三角形两两相 似。
B
y B
C
D
D O A x
O A E
2013一调22题
C' D C D C' C C
A
B
A' A
B
D
A(A')
B
图1
图2
(2)问题探究 如图3,△ABC中, AG⊥BC于点G,以A 为直角顶点,分别以 AB、AC为直角边,向 △ABC外作等腰 Rt△ABE和等腰 Rt△ACF,过点E、F 作射线GA的垂线,垂 足分别为P、Q. 试探究 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 Q D B A D B
P O C x O C x
D 到 DM 的距离 = 0.00厘米 mDM = 4.22厘米 mQN = 4.22厘米
l M D
y A Q D B
y A
l D B
P O C x O 备用图 C x
F
N
Q
(2011河南)23. (11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 线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 ,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 E. ①设△PDE的周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x,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l的最大值; ②连接PA,以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FG.随着点P的运动 ,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F或G恰好落在y轴上时,直 接写出对应的点P的坐标.
B
C J K
D
O
A
E
D
F
E
C F
A E
B
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解决问题有化繁为简的效果。 三等角模型在解题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希 望这个模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平时多总结多归纳,出现 更多的好方法。!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 AD∥BC,AD=2,BC=4,点M 是AD的中点,△MBC是等边三角 形. (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 形; (2)动点P、Q分别在线段BC和 MC上运动,且∠MPQ=60°保持 不变.设PC=x,MQ=y求y与x的 函数关系式. B (3)在(2)中,当取最小值时 ,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 由.
.
A E B D C
模型应用 (2012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10分)△ABC 中,AB=AC,D为BC的中点,以D为顶点作∠MDN=∠B (1)如图(1)当射线DN经过点A时,DM交AC边于点E ,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相似的三角形. (2)如图(2),将∠MDN绕点D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DM,DN分别交线段AC,AB于E,F点(点E与点A不重 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 明你的结论. (3)在图(2)中,若AB=AC=10,BC=12,当△DEF的 1 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 4 时,求线段EF的长.
2013一调23题
(11分)如图,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 C的坐标为(6,0).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AB边交 于点D. (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Ⅱ)动点P从C出发,沿线段CB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 A出发,沿线段AC向终点C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连接 PQ,设运动时间为t秒,△CPQ的面积为S. (1)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 ; (2)当S最大时,从以下①、②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 以第①题计分. ①在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F,使△FDQ为直角 三角形, y y 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l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F
3.如图,已知y1=k1x+k1( k1≠0)与反比例函数 (k2≠0)的 图象交于点A、C,其中A点坐标 (1,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在第一象限 内,当取何值时,y1<y2? (3)若一次函数y1=k1x+k1与x 轴交于B点,连接OA,求 △AOB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在坐 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 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E Q A
P F
B
图3
E
G
C
P
j
A
B
P
(3)拓展延伸 如图4,△ABC中,AG⊥BC于点G,分别以AB、 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射线 GA交EF于点H. 若AB= k AE,AC= k AF,试探究HE与H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E
E A M N B G 图4 C H F
M A D
60° Q C P
(2012成都)(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BAC=∠EDF=90°,△DEF的顶点E 与△ABC的斜边BC的中点重合.将△DEF绕点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P ,线段EF与射线CA相交于点Q. (1)如图①,当点Q在线段AC上,且AP=AQ 时,求证:△BPE≌△CQE; (2)如图②,当点Q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 a ,求证:△BPE∽△CEQ;并求当BP= a,CQ=9 2 时,P、Q两点间的距离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P
j
A
B
P
模型应用
(2012南充)19.矩形ABCD中,AB=2AD,E为AD的中点. EF⊥EC交AB于点F.连接FC. (1)求证:△AEF∽△DCE; (2)求tan∠ECF的值.
A F
B
E
D
C
已知:在矩形AOBC中,OB=3,OA=2. 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 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点F是 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 过F点的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边 交于点E. (1)直接写出线段AE、BF的长(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2)设△AOE与△FOB的面积分别为S1 ,S2,求证:S1=S2; (3)记△OEF的面积为S. ①求出S与k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k 的取值范围; ②以OF为直径作⊙N,若点E恰好在⊙N 上,请求出此时△OEF的面积S. (4)当点F在BC上移动时,△OEF与 △ECF的面积差记为S,求当k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5)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 得将△CEF沿EF对折后,C点恰好落在 OB上?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