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组歌公开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精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篇。
(2)理解诗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和解释。
(3)分析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篇背景介绍:介绍《组歌(节选)》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篇。
2. 诗篇内容分析:分析诗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篇内容。
3. 诗篇语言艺术特点:分析诗篇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篇。
(2)理解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篇中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翻译。
(2)诗篇语言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篇,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对诗篇内容理解和语言艺术特点分析的评价。
3. 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评价。
4. 学生对诗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
2. 参考资料:有关《组歌(节选)》的背景资料、文学评论和相关研究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纪伯伦的资料和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美丽的浪、轻盈的雨,(出示浪和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给大家说说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看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看到海浪、看到细雨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作者名片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展示背景资料:纪伯伦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
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
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组歌》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组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人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个性阅读1、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习课文(一)学习《浪之歌》。
课件出示问题(1)朗读课文,浪唱出了怎样的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1、了解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中坚和代表。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
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
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3. 诗歌的创意写作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3. 准备学生的写作材料和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学生自主学习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5. 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 创意写作和表达: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需要思考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10《组歌》【教学目标】1. 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
2. 领悟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彖。
3. 理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及海浪和雨的形彖。
难点: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牛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世界中,人会唱歌,鸟也会唱歌,那么其它的动植物或一些物象会唱歌吗?而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却唱出了一曲《浪之歌》《雨之歌》,让我们一起來听一听,欣赏一下作者为它们唱出了怎样一首歌吧!二、预习检杏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冇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白《泪与笑》。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冇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冇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川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3. 检查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听读《浪之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思考:(1)“浪”在文屮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定都充满了対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浪之歌》中海浪具有什么样的情怀?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3)美读技巧:语音一一轻重;语速一一缓急;语调一一抑扬;节奏一一顿挫。
四、自主学习《雨Z歌》1. 通过刚才对《浪Z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歌。
(2)理解《组歌(节选)》中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组歌(节选)》中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组歌(节选)》中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中的诗歌。
(2)理解《组歌(节选)》中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组歌(节选)》中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组歌(节选)》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默写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组歌(节选)》的默写和翻译练习。
2. 写一篇关于《组歌(节选)》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组歌(节选)》精品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教材分析《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散文诗。
本文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组歌》中的两篇。
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拟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两文的想像都是紧贴着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征而展开的。
语言优美、典雅、清新,其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东西方读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美丽的形象、意境;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品味文章语言与特色;3.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走近作品;通过品析语言,走进作品;通过音影等辅助手段,加强直观性;通过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难点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搜集有关浪、雨的诗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叶圣陶老先生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
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也培养了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组歌》这一课程内容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深入理解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选择《组歌》中的一篇诗歌进行深入分析,从主题思想、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不少于500字。
2.尝试仿写一篇与《组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表现手法,体现个人情感,不少于200字。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组歌》中各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尤其是对诗歌意境的深入领悟。
2.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篇章之间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提升写作技巧。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表述清晰。
2.作业提交时,按照要求分类整理,方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某些篇章产生困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学生的创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10课《组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0、组歌课型自读"点拨"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3.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4.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情感与价值目标5.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目标2、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他就是纪伯伦。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点拨(一)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2.解释下列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0 组歌(节选) 纪伯论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了解作者纪伯伦。
2、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
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
重点、难点1、重点:在诵读、品析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2、难点:深透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提问:纪伯论是一个怎样的人?《组歌》是一组怎样的作品?作者简介:纪伯论(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纪伯论出生于黎巴嫩,后移居美国。
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可他的祖国却并不接纳他。
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先知》是他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就感受一下下诗人纪伯伦笔下的浪和雨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学生在听读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知诗中描绘的形象。
2、练读(学生参照范读,自由练习朗读)。
提示:(1)注意字音,节奏。
(2)注意语调和情感。
3、字词注音炽热(chì)祷词(dǎo)执拗(niù)俊俏(qiào)衷情(zhõng)馈赠(kuì)憔悴(cuì)真谛(dì)夫穹(qióng)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è)词语解释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法设计诵读法和自读、点拨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学习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质疑,讨论。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上世纪20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
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
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节选)》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组歌(节选)》的主题和背景。
2. 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组歌(节选)》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主题。
2.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4. 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和诗歌形式。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课文。
3. 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课文《组歌(节选)》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的掌握。
3.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2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特点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组歌(节选)》原文。
2. 相关诗歌的参考资料。
5.2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阅读其他相关的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2.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写作活动,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1.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背景。
2.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观点。
3. 小组合作:学生合作完成诗歌分析报告。
6.2 互动方式1. 提问与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分享: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组歌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06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组歌》的文学常识 和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 法和比喻修辞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 情感表达
课堂活动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主题 和意象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节奏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诗歌中 的人物形象
创作诗歌,尝试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思想
作业布置
背诵《组歌》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阅读相关诗歌,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课 文背景和作者生平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与度。
完善教学评价: 建立更加科学 合理的教学评 价体系,及时 反馈教学问题。
丰富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化教学手 段,提供更加 丰富多样的教
学资源。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故事导入:分 享与课文主题 相关的故事, 引起学生的兴
趣
音乐导入:播 放与课文情感 相契合的音乐, 引导学生进入
情境
图片导入:展 示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图片, 帮助学生直观
理解
复习导入:回 顾之前学过的 内容,承上启 下,引导学生
进入新课题
课文分析
课文主题:通过《组歌》中的诗歌,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 热爱,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10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难点: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一、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
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
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
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
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八下《组歌》
10《组歌》教材分析《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篇课文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写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阅读时要认真体会。
学生分析本班共有六个学习小组,学生大都生性活泼,学习气氛较为浓厚。
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尤其是每个小组的学科组长,勇敢大胆,有很好的表率作用。
设计理念1、在学生自行领悟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脉络,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2、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3、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重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难点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引导法、交流法、展示法关键问题1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归纳人物形象。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准备1、安排学科长、学术助理把整理的问题分配各组。
2、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课时 1 课型问题生成课授课时间月日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呈现目标2-5分钟创设导入情境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导读单上的问题,学科长做好评价并在班内交流。
整理并解决新生问题。
希望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并及时矫正自己错误或不完整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10 组歌》第
1.
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年,他得到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得到罗丹缝衣的妹妹相依为命。
1908
,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
当他感年他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1911 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年早逝。
二、听读,整体感知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地听读课文一遍,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诵。
、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2韵)、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第一节:人、近(邻第四节:他、下。
第三节:拗、躁,心;自学部分:、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
象及情感的理解。
3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4、思考:这首散文理解。
的浪痴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一往情深的浪如: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
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划分结构)5、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节:海岸的情人—4 1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7 节:人世间的守5—形象及作者情感三、品读,感悟浪的象中海浪一样吗?1、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等等.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热恋中的女性形象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后三段:这三段中的。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2、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指什么?岸的爱情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
2.
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四、小结《浪之歌》
本节课配套习题设计
字词练习个栏目均可依据实际需要扩展使用。
注:以上每
第二课时一、导入:回忆关于“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点雨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
二、配乐朗读《雨之歌》的理“雨”的形象有什的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思考:这首散文诗中解。
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滋润万物的雨情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沁人心田的雨等启迪心扉的雨充满爱心的雨
三、探究雨的形象象来描绘雨?、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1 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银线,珍珠,传情的微笑。
、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2什么?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3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4-1 段的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4雨水滋润了大地。
、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5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3.
在不动声色、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6话的?的死神的怀抱”这句)(开放题,自由理解了诗人怎样的感情?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
四、小结《浪之歌》和《雨之歌》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和谐共处,构成生生
(当堂仿写一句)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1、仿写句式:是田野的微笑。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范例: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A、我(
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B、我(花)是大地的女装饰美丽的人间。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拥抱裸露的大地。
、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D(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2
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运用“曾有多少次,时,我……;曾有多少(3我……”句式来说一段话(说话只要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2、练笔人的存在。
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万物有灵,只是因为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请你采用第一人称,草之歌”、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你对人生的思考。
“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
设计本节课配套习题抄本上、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1
4.
注:以上每个栏目均可依据实际需要扩展使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