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
微量元素的生物效应表明了它在维持正常人 体功能和健康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生 物学效应的两重性,特别是那些安全范围较小 的微量元素,人体摄入量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 危害(砷、氟、碘所致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将在其他章节讲述)。人体内微量元素不足或 缺乏,不仅与摄入量多少有关,而且与机体的 先天性代谢功能异常也有关。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原因:
• 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行为等 • 遗传因素:
环境应答基因 (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环境基因组计划 ( environment genome project)
共10类:
1.DNA修复基因; 2.毒物代谢酶基因; 3.激素代谢酶基因; 4.受体基因; 5.细胞周期基因; 6.信号传递基因; 7.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 8.介导营养因素基因; 9.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 10 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 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 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 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 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如果与环境中的浓度 相比,这种生物放大作用可达千倍、万倍, 从而损害人类的健康。世界上已经确认的环 境公害病:水俣病、痛痛病都与食物链的生 物放大作用有关。
(二) 肿瘤的多阶段和多因素发病机制:
1. 致癌过程的多阶段:
引发(initiation)阶段:是化学物通过诱变,使原 癌基因(proto-oncogen)活化或使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失活,使体细胞具有发展成肿瘤潜 能的启动细胞(initiated cell)的过程。

第二章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第二章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第二章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因素对健康作用的特点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健康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健康的10项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份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炎症;⑧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影响健康的因素根据理论推测,人的自然寿命可达100~175岁。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际寿终正寝的年龄很少超过100岁。

这是因为人的健康、长寿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现在普遍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四大类:(一) 生物学因素(二) 环境因素(三)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因素(四)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遗传和心理。

主要包括遗传、生长发育、衰老等。

除了明确的遗传疾病外,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亦包含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寿命的长短,遗传是一个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

还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5%。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7%。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大气、水体、土壤、食品的污染程度都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因素更复杂,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

安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无疑对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家庭环境、融洽的工作、学习环境等均会促进健康。

环境卫生与健康关系

环境卫生与健康关系

03 环境卫生改善策略
政策制定与执行
制定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环境卫生标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 染等方面的规定,并确保严格执行。
建立环境卫生监管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和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 染排放。
02 健康与环境卫生的关系
疾病传播
病原体传播
环境卫生状况差可能导致病原体在人 群中传播,引发各种传染病,如腹泻 、疟疾、登革热等。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加强病原 体监测和控制,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营养与健康
食品安全
环境卫生状况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不洁食品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和各 种食源性疾病。
财产保险
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 增加了财产保险的风险和成本。
责任保险
企业因环境卫生不良导致的事故和健康问题可能需要 承担法律责任,增加了责任保险的风险和成本。
06 环境卫生与健康的社会影响
社会公平与健康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往往面临更 大的健康风险,如缺乏医疗保障、不 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环境卫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儿童健康与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不良的环境卫生条件可能导致儿童感染疾病、营养不良 等问题。
预防措施
为保障儿童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环境卫生监管、提供清洁水源和安全 的食品等。
THANKS
合理膳食
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营 养不良和慢性疾病。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环境卫生学 第二节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环境卫生学 第二节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人类与环境人类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系统。

(一)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在地球形成演化的过程中,密度较小的物质逐渐上浮,而密度较高的物质,逐渐下沉,向地心聚集。

构成了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三个基本圈带。

生物的长期繁衍形成了生物圈。

人类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和岩石圈、生物圈。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1.大气圈厚度大气组成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热层500KM85KM50-55KM低纬17-8KM中纬10-2KM高纬8-9KM散逸运动过渡层电离层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中间层(了解)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臭氧量多气温随高度増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对流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

高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对流旺盛,高纬受热少,对流运动极弱。

水汽杂质多且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故天气复杂多变。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2.水圈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和地下。

3.土壤岩石圈生物富集作用4.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 适量的氟可防龋齿,过量氟可致氟斑牙、 氟骨症
2、某些物质低剂量对机体有刺激(有益)作用, 高剂量则有抑制作用(hormesis效应) ● 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危险性,大量长期 饮酒则增加肝硬化、肝癌危险性
● 低水平污染物接触,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 能加强,高水平接触则出现功能下降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H2CO3
H2CO3
HCO3- + H+
2. 酸雨的形成 SO2 + H2O
1/2 O2
H2SO3
H2SO4
3NO2 + H2O
2HNO3 + NO
我国酸雨的分布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广东、 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
我国的酸雨监测网点
南方
北方
我国部分城市雨水的酸度
3. 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 氯氟烃 (氟里昂)------制冷剂、气溶胶喷雾剂、
发泡剂等
chlorofluorocarbons , CFCS ● 溴代氟烃------ 灭火剂(如溴三氟乙烷、溴氯二
(哈龙 halon) 氟乙烷)
● NOx(NO 、 N2O等)------工业废气、汽车尾
气、飞机废气等
温室效应示意图
不同年代各种能源的使用比例
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3. 温室效应气体 CO2、 CH4、N2O CFCs(氯氟烃类, chlorofluorocarbons) CO2 影响大
4. 温室效应的后果 ● 全球气候变暖 ● 海平面上升 (南、北极冰川融化) ● 虫媒疾病 (如疟疾)流行范围扩大
城市 北京 天津 兰州
南京 杭州 武汉 福州 南宁 宜宾 重庆 贵阳

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

然而,环境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而恶劣的环境则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空气质量与健康空气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恶劣的空气质量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呼吸道感染、肺癌等。

世界卫生组织曾就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是造成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例如,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低碳出行等。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为清新的空气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水质与健康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人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来维持身体正常的功能。

然而,当水质受到污染时,饮用这些污染水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水污染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等,甚至危及生命。

为保障水质,我们需要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禁止乱排乱倾废水污染水源。

此外,仍然需要对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同时,人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避免浪费水资源。

三、噪音与健康噪音是摄入人们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而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对人体健康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经过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甚至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

为减少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市区建设噪音防护墙,对于高噪音的场所进行声音隔离等。

同时,个人也应该保持良好的习惯,避免产生过多的噪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四、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是一种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对自然界造成伤害,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 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2019/10/18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2
• 难于截然划分,从广义上讲,生态环 境可以包括生活环境。由于人类在改 造环境过程中所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是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发生 和流行的重要基础。
2019/10/18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32
生态系统健康概述
生态系统健康的历史
1788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 James Hutton 提出“地球是一个大的能够自身维持的有机体”。
1916年,Clements FE. 用生命循环来描述生态演替。 1941年,Aldo Leopold 提出“土地健康”的概念。 1979年,Rapport 等人提出了“生态系统医学”的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目的
在了解人类自然环境构成的基础上,深 入认识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 自然环境和环境污染的有害因素对健康 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以及所产生的健 康危害,熟悉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 法以及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 法。
2019/10/18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0
生物圈
• 人类是生物圈内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生物,20 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启动了大型的国际研 究计划,如:
• 世界科协提出的《国际生物学计划》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 • 国际科学联合会筹划的《国际地圈-生物圈
计划》
• 加深人类对其环境的认识,推动着环境、生 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变革着人类的生活观 念和人类的发展战略。
2019/10/18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l (三)水污染与肿瘤
l 水污染与人群膀胱癌、肝癌等发生的关系, 有学者在分析了饮水暴露与肿瘤相关性后认
为,可能主要与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度增加有
联系,其相关性依次为胃、直肠、膀胱、食
管、肺、肝和胆、结肠、胰、乳房、小肠肿
瘤等。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l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l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具有类似 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 代引起有害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l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87年)指出,化 学致癌物是指引起恶性肿瘤发生增多的化学物,
在某些情况下诱发良性肿瘤的化学物也可判断
为化学致癌物。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l 1.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分类 l IARC(2002)对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根
据其对人的致癌危险分成4类。 l 1 类 : 确 定 对 人 致 癌 ( Carcinogenic to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l 化学物的癌问题直到20世纪中期才引起人们注 意。
l “人类肿瘤由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足5%,
放射线和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也不超过5%,
约有90%是化学物引起”。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l (一)致癌物的分类及环境化学致癌物
humans) l 87种。对人和动物试验均有明确的证据。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A.生物圈B.大气圈C.水圈D.非生物圈E.土壤岩石圈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E.能量流和信息流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A.整体性B.开放性C.自调控D.可复制性E.可持续性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A.是异养型微生物B.是草食动物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D.是肉食动物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D.辩证统一的关系E.无特殊关系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A.直接摄入污染物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A.都降低B.都增加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D.保持不变E.保持不变或降低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A.水B.大气C.土壤D.植物E.岩石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A.相乘作用B.拮抗作用C.相加作用D.协同作用E.增强作用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 )A.暴露频度B.暴露期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D.摄入量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13.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 )A.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降低B.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稳定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益的水平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E.只要暴露频度低,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14.目前认为某些有害物无阔值,它们是( )A.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B.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C致敏物 D.环境致畸物 E.遗传毒性致癌物15.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16.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理异常的变化B.生理代偿的变化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E.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17.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感染以后产生的18.下列有害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A.历来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9.关于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B.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C.对人体健康毒害严重的主要有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单选题]1.影响环境污染物在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B.吸收量、排出量和蓄积量(江南博哥)C.进入途径、排出方式和作用时间D.吸收量、排除方式和作用时间E.摄入量、进入途径和排出方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除了作用时间以外,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重要因素还有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生物半减期长的化学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有害作用水平,而生物半减期短的,在一定的剂量下长期暴露也不会造成危害。

摄入量愈大,达到平衡后其最大蓄积量也愈大;摄入量少,则体内最大蓄积量也少。

如果摄入量减少到致使体内最大蓄积量低于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长期作用也观察不到对机体的有害效应。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2.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A.有效剂量B.作用强度C.剂量-反应关系D.剂量-效应关系E.相关关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3.随着环境有害因素的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效应的个体数占总测定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这种关系是A.因果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剂量-反应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E.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随着有害因素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4.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理化特性B.剂量C.作用持续时间D.个体感受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剂量、作用时间、反应条件和个体敏感性等。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环境关系
人存在于环境,依赖于环境,影响着环境;-“拯救地球是错误的”
从制约于环境到改造环境,利用资源,破坏环境 换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环境问题;--人类高兴地发现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
却带来生存的忧患!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复杂性注定关于此领域的研究 是环境卫生学长期、根本、核心研究工作和内容。
流行特征
1. 区域性 2. 季节性与周期性 3. 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何谓环境污染?
– 村里一大堆稻草秸秆; – 你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袋: – 粪便、垃圾;
(三)地球化学因素与疾病
• 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性,使某一地区水和/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含量过多 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用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 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 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 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故称为地方病 (endemic disease)
死亡242769人 重伤16.4万人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 特征
环境因素的改变作用于机体,机体会对 其作用产生相应的反应。产生反应的质 和量,既取决于变化的环境因素,也取 决于机体状态。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环境因素有两种转归:一种是得到环境 自净,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另一 种是增加人群暴露的机会、增强环境因 素对人体的有害性。
二、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在人类生态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 量、信息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
➢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 种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和环境健康关系的基本条件。
广州郊区蔬菜检出放射性物质 无人收购烂在地里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成为最近全国关 注的话题。
记者4月29日走访广州郊区菜地及多个菜 市场,发现与外地甚至往年不同的是, 广州郊区菜农主要“伤”在生菜、油麦 菜、上海青等叶菜上,而这三种蔬菜均 在不久前受日本核泄漏影响,检测出了 放射性物质。
2. 增加暴露途径
(一)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
1. 单一介质内的迁移 ; 2. 不同介质间的迁移 ; 3. 生物性迁移 。
食物链(food chain)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 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 关系,称食物链。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 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 环和流动。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由沉积在水盆地中 或陆地上的物质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大 多含有动植物化石。占地壳岩石总体积 的5%,地表分布面积的75%。所含矿产极 为丰富,如煤、石油等。
(四)生物圈(biosphere)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死亡242769人 重伤16.4万人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更加敏感或强烈的人 群。
非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代偿性变化
生理负荷增加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
I. 物理因素对健康影响
– 地质灾害 – 气象灾害 – 高原特殊地理
II. 化学因素 III. 生物因素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
另一种分类
1.机械性迁移
空气中扩散与迁移 水的机械性迁移 重力的机械性迁移
2.物理化学性迁移 3.生物性迁移
生物蓄积 生物放大
(二)转化
转化: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 转化方式
① 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 ② 生物转化:“酶”甲基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1. 整体性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 随之出现不同的性质、功和运动规律,尤其是新 质,意味着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整体。
系统一旦形成,各要素不能分解成独立的要素而 存在。
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在系统的整体性中发挥作用, 如果失去一些关键要素,则难以成为完整的形态 而发挥作用。
2. 开放性
生物碱
含氮化合物,具有碱性,能与酸形成盐类。 常见有毒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对健康的影响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就是主动依赖于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 境,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条件的过程,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动态过程。
要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要发展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 展观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 强化统一,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剂量与效应
效应(effect)即生物学效应,指机体在接触一定剂 量的化学物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是指随着 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 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剂量-反应(效应)曲线的类型
(三)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与健康
• 长期生活在平原的高原移居 者,可因高原低氧引起高原 反应、高原肺水肿、红细胞 增多症和高原性心脏病等不 利于健康的影响。 • 此外,海拔越高,大气压越 低,水的沸点也越低。在海 拔4 000米左右的高地,水 的沸点约87℃,可能会由于 食物加温不够成为易患消化 道疾病的原因之一 。
• 生态系统健康:根据
人类健康的隐喻来建立 良好生态的目标。通常 把具有活力、结构稳定 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 统看做是健康的生态系 统。
第二节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 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 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 证统一关系。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
四、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CYP1A1(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活性高的个体在相同的吸烟条件 下易患肺癌(该酶能使无活性的多环芳烃活化为终致癌物) ---NAT (N-乙酰转移酶基因)活性低的个体吸烟 (芳香胺暴露) 易患 膀胱癌(酶活性低时解毒能力下降)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极端天气 (1)高温天气
一般以日最高气温≥35℃作为高 温天气,持续多日35℃以上的高温 天气叫“热浪”。在我国长江流域 的夏季经常出现≥35℃的高温天气。 2011年夏季,热浪侵袭美国, 美国东部有41个城市气温创下新高 或平纪录,其中得克萨斯州的达拉 斯有连续23天气温超过37℃,这次 热浪在美国共造成30余人死亡。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 暴露途径
⒈影响总暴露量 ⒉影响吸收率 ⒊改变作用靶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剂量与反应
剂量(dose):进入机体有害物质的量。
反应(response):是接触一定剂量的有害因素后, 表现某种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 中所占的比例。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随着 环境有害因素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 的个体数而随之增加的关系。
是环境的塑造者。
一、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演变过程
人类初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特别是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与环境的矛盾却显得突出起来。
进入现代工业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在 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二、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环境相关疾病人群易感性 差异的重要原因
--- 基因结构的多态导致相应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表现出应 答反应的多样性,产生易感态性
--- DNA修复基因、毒物代谢酶基因、激素代谢酶 基因、受体基因、细胞周期基因、信号传递基因、 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介导营养因素基因、 参与氧化过程基因
剂量-反应关系可用曲线表示,即以表示反应的百 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 图所得的曲线。 环境毒理学研究可见直线型、S形曲线 、抛物线型 、指数曲线 、双曲线和受干扰的曲线等六种曲线类 型。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三、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 • • • • • •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环境(environment)
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
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
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 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 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 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 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 条件。
一、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是指生物 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 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 元素”共同组成。
(一)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二、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人类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人体对环境的变化形成一 定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状态的变动。 机体的适应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 用所形成的遗传特征。
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环境条件 发生剧烈的异常变化,超越了人类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 可引起人体某些功能、结构发生异常反应,使人体产生 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决定肿瘤易感性的重要原因
---DNA损伤修复缺陷 , 对紫外线、烷化剂和某些致癌物的作用敏感
性增高
人类疾病与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关系的研究是环境卫生 学前沿研究领域。对易感人群筛选,有效做好易感人群的 疾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气象灾害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 害中约70%是气象灾害。许多气象灾 害可直接导致人员伤亡、严重破坏人 类的生活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 造成饥荒和疾病流行。 国际红十字会统计,全球每年受 洪水影响的人数6 00O多万,造成300 多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约l.3万人。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 人群易感性 • 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 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 •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非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人类的自然环境是人类
生存的必要条件,与人类的
二、生态环境
•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 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能流(物 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 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
开放性
自调控 可持续性
二、生态环境
•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
然系统的生境、物种、 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 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 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 类的服务性能。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 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
化学转化 指污染物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 化。 生物转化 指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 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 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影响
扩大暴露范围
增加暴露途径 改变污染物的性质 影响暴露剂量
(二)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对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分为:
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微量元素。
必需微量元素:14种微量元素(锌、
铁、铜、钼、铬、锰、钴、镍、锡、 钒、碘、硒、氟和硅)在生物体内是 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 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 称之必需微量元素。
非必需微量元素: 无或尚未发现
环境作用因素的多样性 联合作用类型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
功能拮抗 化学拮抗 配置拮抗 受体拮抗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人群健康效应谱
健康效应:是在某一环境暴露水平条件下,人体 (群)接受有害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健康状况的 损害。 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健康效 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 程。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寒冷天气
凡使当地24h降温10℃以上或48h 降温12℃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5℃以 下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持续的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20个省(区、市) 造成重大灾害。此次灾害受灾人口达1 亿多人,死亡60人;失踪2人,紧急转 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7270.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
健康密切相关。在人类的自
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对健康
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少不利 因素。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与 健康的关系,是环境卫生学 的基本任务之一 。
(一)地质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1.地震
• 2011年 3月11日发生于日本 福岛县附近海底的大地震, 引发强烈海啸,导致核泄漏 事故,致使日本东北地区至 少20万居民直接遭受核辐射 ,并将对日本工农业生产造 成长远不利影响。地震还会 给灾难的经历者或家属造成 持久的心理创伤。
二、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三)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在人类生态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 量、信息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 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 种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和环境健康关系的基本条件。
二、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
(一)地表化学元素分布 常量元素 :碳、氢、氧、氮、硫、
钾、钠、磷、钙、镁、氯等11种元 素,占人体内化学元素总量99.95%。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正常含量小 于人体体重0.01%的它包括锌、铁、 铜、氟、碘、等。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土壤、水体 和植物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存 在着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