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入学调研考试卷四
2019年高三四月调考试题解析
年高三四月调考历史试题及试题解析2019一、选择题战国时期,魏惠王大挖鸿沟,把黄河、淮河连为一体,打通了魏国内外水路航线,使得24.魏都大梁城成为“诸侯四起,条达辐辏”之地。
“(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材料表明A.鸿沟促进关中平原发展B.大梁城以经济功能为主C.水利推动区域长途贸易D.水利兴修带有军事色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水利兴修,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调动与运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从材料中的“使得魏都大梁城成为‘诸侯四起,条达辐辏'之地”、“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断的时代特点,可以推知这一时期的水利兴修带有军事色彩,故本题选择D项.鸿沟的挖掘促进了大梁等地(今河南开封一带)的经济发展,A 项时空不对。
B项无法概括“(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春秋战国“分裂”、“战乱”的时代背景分析,区域间长途贸易的发展应该是受到阻碍,故C 项与时代特征不符。
25.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
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汉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储备,对文物、史料做出正确的判断,体现对学科素养中历史解释的考查。
从材料中可知:汉武帝创立察举制,依据品行以官举士;东汉光武帝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即对举荐的人才进行实践考察才委任官职,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故选择A项。
两汉时期实行以儒学为选拨标准的察举制,故B项表述错误:C项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排除:光武帝增加的“务授试以职”主要对推荐的人才进行核查,与行政效率无关,故排除D项。
河北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四调历史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8-12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9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80分钟,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Ⅰ卷(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选出四个备选项中的一个最佳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辖区,外服是一些附属国,外服对商王没有隶属关系。
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各诸侯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赋役。
这表明西周A.废除商代制度而推行分封制B.继承和发展了商代政治制度C.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D.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2.中国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以字定辈者,都将这些辈份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
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份。
你认为这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3.从维护统治的角度看,宗法分封的制度设计有其巧妙之处,但也有先天弊病。
据下图,“先天弊病”是指A.代远情疏B.贵族专权C.等级森严D.尊卑有秩4.《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赋税征收以实物为主B.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较重C.各关口税率不尽相同D.政府推行抑商政策5.下图是中国古代一城市在某一时期的行政及商业功能分布图(局部),这一时期是A.西汉B.南宋C.唐朝D.元朝6.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南方地区更重视文化教育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完成C.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化发展D.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步转移7.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试卷历史试卷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
它的西南面和西面,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
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
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19)世纪末,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20世纪初后者超越了前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阶层的傲慢和自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
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正是他们提供了促进革命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动力,这一运动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1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19届高三第四次(2月)调研测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
这反映了宋代A. 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B. 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C. 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D. 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统治者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因此将佛诞和老子的诞辰也作为法定假日;从材料中的“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来看,佛教和道教地位下降,说明宋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反映皇权的变化,排除B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从材料中只能看出佛诞和老子诞辰不再是法定假日,不能得出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的结论,排除。
2.1911年11月,袁世凯面谒各国公使,探询其对中国政体选择的意向。
各国公使“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
吾辈甚愿清政府识机知命,速行允许共和,永绝扰乱中国之种子……”。
该材料说明A. 各国对清廷已普遍失望B. 列强已选中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C. 列强同情理解中国革命D. 革命已危及列强在华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明显可以看出,列强对清廷已普遍失望,认为清帝应该退位,实行共和制度,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已选中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排除B;材料表明列强不希望中国动荡,根本目的是保护其在华的既得利益,并非同情中国革命,排除C;材料表明列强对清廷已普遍失望,认为清帝应该退位,实行共和制度,不希望中国动荡,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紧扣关键信息和辛亥革命的史实分析解答。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载,楚成王之时,国势强盛,乃北上攻宋。
至楚庄王,“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上述记载()A.说明了楚国是姬姓诸侯国B.表明周王共主地位的衰弱C.说明宗法制遭到较大破坏D.反映周武王时期的历史答案 B解析材料“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表明,周天子的权威削弱,分封制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
楚国是否为姬姓诸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与周武王不在同一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4月浙江学考模拟)《中国经济史》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商业大都市……与西洋贵族在堡垒中的不同。
中国的是成圈,规模大,内有宗庙社稷。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中西商业都市最大的不同是()A.商业繁荣程度B.政治性的强弱C.都市规模大小D.军事保护措施答案 B3.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四调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四调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 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 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朝各诸侯国与王室是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西周则通过分封亲族、盟友,建立诸侯国,受分封的诸侯国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
与商朝相比,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臣属关系更加明确,所以周朝的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的权力没有达到高度集中的地步,没有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故A项排除。
从历史发展看,周朝的分封制并没有很好地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排除。
周朝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排除。
2.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授试以职”制度,无论是孝廉察举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
这种变化A. 强化能力考察的因素B. 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C. 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D. 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通过试用期的表现,确定官员的录取结果,表明更加看重实际的工作能力,故A正确。
材料重在对孝廉考察,不是扩大来源,B错误。
材料体现不了增强社会流动性,C错误。
选官制度是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变化”,D与材料内涵不符,排除。
3.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分值12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
”这说明( )A. 中央集权已经确立B. 周王权威至高无上C. 奖赏诸侯以地为据D. 考察监督维护分封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5.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材料表明(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6.《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 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 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朝各诸侯国与王室是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西周则通过分封亲族、盟友,建立诸侯国,受分封的诸侯国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
与商朝相比,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臣属关系更加明确,所以周朝的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的权力没有达到高度集中的地步,没有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故A项排除。
从历史发展看,周朝的分封制并没有很好地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B 项排除。
周朝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排除。
2.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授试以职”制度,无论是孝廉察举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
这种变化A. 强化能力考察的因素B. 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C. 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D. 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通过试用期的表现,确定官员的录取结果,表明更加看重实际的工作能力,故A正确。
材料重在对孝廉考察,不是扩大来源,B错误。
材料体现不了增强社会流动性,C错误。
选官制度是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变化”,D与材料内涵不符,排除。
3.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古代四次封建反动都是因为分封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导致的,分封制虽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崩溃,可期观念深深影响后市,C项正确。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崩溃,排除A。
题干主旨是分封制的影响,而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B。
题干反映的是宗室借血缘分封造成反动,不是强化皇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词“封建有四次反动”,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 民贵君轻的主张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 克己复礼的思想D.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国家需要什么言论,就说出什么言论,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就做,这明显是讲求实际功利的做法,所以体现了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而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故选D而排除B;题干中没有涉及君民关系,故A与题干无关,所以排除;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西周之礼)叫做克己复礼,但是题干中的信息与此无关,故排除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试卷历史试卷(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图
观察上图,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信息:广东地区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说明: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人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城市化进程往往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
【解析】
【详解】信息:广东地区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说明: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据材料“1820---1911年”可知,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的国门被打开,由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日益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应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及相应的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
【标题】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试卷历史试卷
【结束】。
2019届高三历史入学调研考试卷(四)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 史 (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 .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 .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3.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
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A .职责广泛 B .越级行政 C .位卑权重 D .独立执法4.《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 .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 .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 .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 .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5.西塞罗说,制定法律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福祉、国家的繁昌和人们的安宁而幸福的生活”(《论共和国·论法律》),“法律应成为恶的改造者和善的促进者”(《国家篇·法律篇》)。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
这反映了宋代A. 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B. 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C. 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D. 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统治者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因此将佛诞和老子的诞辰也作为法定假日;从材料中的“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来看,佛教和道教地位下降,说明宋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反映皇权的变化,排除B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从材料中只能看出佛诞和老子诞辰不再是法定假日,不能得出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的结论,排除。
2.1911年11月,袁世凯面谒各国公使,探询其对中国政体选择的意向。
各国公使“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
吾辈甚愿清政府识机知命,速行允许共和,永绝扰乱中国之种子……”。
该材料说明A. 各国对清廷已普遍失望B. 列强已选中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C. 列强同情理解中国革命D. 革命已危及列强在华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明显可以看出,列强对清廷已普遍失望,认为清帝应该退位,实行共和制度,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已选中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排除B;材料表明列强不希望中国动荡,根本目的是保护其在华的既得利益,并非同情中国革命,排除C;材料表明列强对清廷已普遍失望,认为清帝应该退位,实行共和制度,不希望中国动荡,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紧扣关键信息和辛亥革命的史实分析解答。
江苏淮安2019年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淮安2019年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
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荀子·儒效》〕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边疆诸侯争霸中原C.封建宗法制趋于瓦解D.社会性质发生变革2、“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进展情况的要紧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凡政府干预愈深者,那么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
”〔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以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官僚政治妨碍经济进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进展3、〔唐〕诗人张祜写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的繁荣要紧得益于A、地理位置优越B、大运河的开凿C、江南经济的进展D、政府政策的扶持4、美国闻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缘故恰恰确实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往常差不多取得的成就本身”。
以下不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农耕文明的发达C、宋明理学的进展D、国家疆域的辽阔5、“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假设狂。
”〔《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该诗文要紧说明A、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兴盛B、苏州杭州丝织业的破产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进展D、鸦片战争后上海贸易繁荣6、“全球史观”的差不多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那个角度来看鸦片战争的要紧妨碍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C、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7、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
中小学教育教课资料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先秦期间推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
秦汉期间推行爵禄分别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
这一变化表示秦汉期间()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还没有确定C.封建等级制度趋势稳固D.选官用人制度日趋成熟2、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 (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域),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件记录可相互印证。
据此可知()A. 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B. 西周初年的领土东至洛邑C. “中国”称呼的历史发源D. 考古与文件一定互为印证3.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 ,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
由此可知()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致使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知趣对浓重D.工商业阻挡栽种业发展4.据记录,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及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滋味独到,店东所以获取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示当时()A.社会上奢侈之风流行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增强了市场管理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升5.表 3 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 宰相、副相 ) 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说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益连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应君主专制增强C.唐宋期间宰相增加威迫皇权D.明朝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升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录:“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朝施闰章《蠖斋杂记》记述:“(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为玉。
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950年到1952年粮食实产量 和国家收入的粮食增多了,但是国家需要支出的粮食更多,这说明当时迫切需要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当时落户的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需求,C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11.1922年,苏俄政府改变“无偿使用住房制度”而推行“住房租住制度";1928年相关法令规定房租标准;工人和职员的最高房租为每月1。32卢布/平方米,自由职业者、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最高房租为每月1。98卢布/平方米等。这一政策
A。 确立了住房私有制和市场化格局
B. 表明住户社会地位影响房租标准
C. 反映了新经济政策下的租金调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边疆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中央政府边疆治理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撤并省制的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因俗而治,尊重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设罝不同的行政机构.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落花的好歹不同,难道好说是这几支花的善恶报应不成?”可知胡适否定了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胡适否定迷信思想,B项与题意相反,排除。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时间是1915年,故C项排除。白话文运动开始于1917年,故D项排除。
7。毛泽东在1926年9月提出,不是土豪劣绅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毛泽东的观点
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强地区的管理;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取胜战略”,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 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向美 国施压,1958 年 11 月,苏联政府向西方三大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美、英、法在 6 个月内撤出它们在西柏林的驻军,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否则,苏联将把进 入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权转交给民主德国。美、英、法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宣称苏 联如果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他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这就形成了战后第二次柏林 危机。面对西方的强硬态度,苏联放低了调子,表示希望通过国家领导人互访和会 谈,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同意召开新的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1959 年,
A.盐税已成为国家的主要税源 B.明清注重保持盐业市场稳定 C.清代完整继承了明代的盐法 D.政府注重维护官盐垄断市场 18.19 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 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 “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15.下表反映出 16~18 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 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中国
英国
1534 年
1:6.3
1:11.5
1580 年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 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从图中提取信息,围绕“世界发展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 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12 分)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2019 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历 史 (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 择 题 的作 答 :每 小 题 选出 答 案 后 ,用 2B 铅 笔 把 答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1
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 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颁布成文宪法 B.修改邦联制度 C.采用共和政体 D.构建分权体制 7.1689 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 映出 A.议会至上原则 B.先王法律被废弃 C.国王统而不治 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8.“中国政治现代化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 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 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进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进起点”、“为现代民主 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辛亥革命、《共同纲领》、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共同纲领》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9.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 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A.遵义会议 B.社会主义改造 C.重庆和谈 D.国民大革命
国籍
人物
观点
4
古代希 腊
普罗泰格 拉
苏格拉底
古代中 国
孔子 孟子 荀子
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与人善言,暖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A.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 B.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 C.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D.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
第 II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 52 分。第 25 题、第 26 题为必 考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7 题 ~第 29 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 15 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做答。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 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阅读下面的 1865—1894 年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据此,下列各项对民族工业 的分析正确的是
A.行业之间的分布相对平衡
B.选址受经济环境影响明显 C.企业大都实现了自主发展 D.生产主要为国内民生服务 21.1935 年,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 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意在 A.刺激和扩大社会就业 B.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C.恢复全国工业的生产 D.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 22.1933 年底,美国经济形势刚有好转,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 议员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 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 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反对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D.批评罗斯福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23.据联合国《2000 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 年全球有 1.5 万家跨国公司,3.5 万家分支机构,2000 年全球有 6.3 万家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达 70 万家。 由此可知 A.世界经济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 B.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24.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12.下表为 1970-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 B.中国注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2
C.西方国家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D.中国推行的不结盟外交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 13.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贫富不均, 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 A.社会秩序安定 B.土地兼并缓解 C.租佃关系发展 D.井田制度得到恢复 14.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耗”即火耗,是始自明代的田赋附加税;“羡”即羡余,是地方以奉 献皇帝为名在正赋之外的加派,但多被地方私自截留。②“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除 薪俸外的各种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作用。(8 分) 28.【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10.1978 年邓小平谈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 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 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谈话的目的是 A.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B.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5
材料 康熙帝晚年的“宽仁”之政导致官场贪污盛行、吏治腐败。雍正帝即位 后,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决心整饬纲纪,进行吏治改革。雍正元年(1723 年), 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 250 万两的库 银亏空。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同年, 改革“耗羡”①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火 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这些举措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 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因此,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 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的 “官员养廉银制度”。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②,规定在议给养 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11.面对当今世界众多共同的挑战,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积极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全球治理中国方 案的提出,有利于 ①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提供新的发展道路选择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重新调整世界统治秩序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19.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