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导学案

合集下载

泰格特《窗》导学案

泰格特《窗》导学案

泰格特《窗》导学案教学目标:1.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丑。

2.学习课文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一扇窗户,(课件1)透过它,我们看到了灿灿朝阳,朵朵白云;(课件2)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清清碧水,巍巍雄山;这也是一扇窗户,(课件3)你看到了什么?(生纷纷)不过呢,有一位澳大利亚的作家泰格勒,他将带领我们用心灵去打开这一扇特殊的窗。

(课件4课题《窗》)二、扫除阅读障碍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课件5,6)俯瞰一泓挪动手肘充塞卡住2. 找出文中的成语,指名板书到黑板上。

津津有味纹丝不动不得而知气喘吁吁五彩斑斓争奇斗妍栩栩如生扣人心弦大惊小怪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读完后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一点与大家交流。

(生读,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感受。

可以从情节,书法上谈,亦或是某个人的某种想法某个动作等等)对学生回答作简要评价,重点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简要梳理情节,点出人物。

师板书: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

四、结合成语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探究人性美与丑。

1.请同学们把这些成语归类,哪些与靠窗的病人有关,哪些与不靠窗的病人有关。

(生归类。

)(共同明确,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成语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透过它的表面意思,你还能解读出什么?师巡堂点拨,引导归纳总结,适时板书(1)”五彩斑斓“,“争奇斗妍”写出了公园中美丽的景色;“扣人心弦”生动地写出了赛场的激烈;“栩栩如生”则写出了靠窗病人讲述得的形象而生动。

“大惊小怪”则说明在医护人员预料之中,说明他病得很重。

(2)“津津有味”表现了另一位病人听得非常专心于入神;“不得而知”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而“纹丝不动”则是因为一直被自己的嫉妒心说困扰,从某种角度上说,他根本就不想去救他。

“气喘吁吁”就表现了这种急不可耐的心情,是他“纹丝不动”的最好解释。

3、继续探究:这些描写,这种心理与行为,又给我们透露出了那些信息?(目的:探究人物的性格,认识人性的美与丑)生议论纷纷,师参与小组讨论。

初中课文《窗》教案

初中课文《窗》教案

初中课文《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哲理,增强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盲人和健全人看窗外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盲人和健全人看窗外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阐述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哲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课文所涉及的哲理思想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

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对哲理思想的模糊认识,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窗》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

低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从课外书的阅读情况看,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错,但需要继续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笔顺的正确把握,书写姿势的养成,及看完整的字、词、句再书写的习惯。

班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上课的意识,听课习惯比较欠缺,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

这些孩子纪律涣散,往往比较自私、娇气,卫生、学习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

另外,学生整体来说不够静心,这一点在做题时尤为突出,往往不看题目就动笔做题。

这个坏习惯需要花时间好好改正。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

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

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设计5

写作课《学习描写景物》教师导学案课型:写作课主备人:参与人:课时: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重、难点)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写作指导课一、口语表达(一)表达内容:“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1、什么是景物描写。

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

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三)口头表达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

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三导学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三导学案
4、回归例题总结方法
五、拓广与应用
1、选择方程的解。
x÷5=20(x=100 x=4)1.5x=6(x=9 x=4)
7x=0.84 (x=1.2 x=0.12) x÷6=0.3 (x=20 x=1.8)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x=10 x÷5=40
解:2x×2=10×2解:x÷5×5=40×5
x=20 x=200
方程:
活动二、看课本55页信息窗三,提出问题
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
活动三、探索与尝试
1、提问: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列方程。
2、独立思考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提问:怎样解这个方程?
活动四、小组解释与交流
1、学生汇报解方程的过程并说明想法。
2、小组交流验证方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简易方程信息窗三》导学案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ax=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一: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一个书包90元,我买一个付了x元,找回70元。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学校的花园面积为372平方米。它的宽为3米,长是多少米?
(2)一盒钢笔总价180元,每盒有15枝,平均每枝卖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等量关系。
集体订正,检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及方程的解。
4、列方程算一算
甲筐苹果重80千克,如果从甲筐拿15千克到乙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乙筐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学历案 导学案 教学设计 第4课.初探Windows窗口0002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学历案 导学案 教学设计 第4课.初探Windows窗口0002

阴平学区小学信息技术【学历案】第4课初探Windows窗口按钮;(学生练习操作,教师个别指导)翻开"我的电脑"窗口,练习改变窗口的大小,分别改变窗口的高度,宽度。

再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教师边说边演示)翻开一个窗口,如果窗口中的内容较多,或者窗口较小,这时窗口就无法显示所有的内容,要查看窗口中的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滚动条”来做到。

(出示带有滚动条的窗口说明滚动条各局部的名称)滑块、垂直滚动水平滚动条、滚动指针。

单击滚动条两端的滚动指针,或者单击滚动条上的空白处,或者拖动滚动条上的滑块,就可以看到窗口上的其他内容。

(分别演示)[试一试]逐渐增大窗口,观察滑块长度的变化。

单击窗口左上角,弹出控制菜单,单击其中"最小化" 命令,观察其作用和操作什么地方相同?分别翻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观察标题栏的颜色是否相同?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⑴翻开窗口"我的电脑""回收站”“我的文档"窗口,使”我的电脑"窗口为当前窗口,在切换”我的文档"窗口为当前窗口。

⑵移动”我的电脑“窗口到“回收站"窗口上面。

⑶把“我的文档”窗口的大小调节得比”我的电脑”窗口的大小大一倍左右。

2.选择小组展示汇报3.未完成的小组修改错误,完成练习。

四、拓展延伸任务:给计算机“化个妆”请同学们看,我们的桌面多么的漂亮,老师还有更多漂亮的图片,可以把我们的桌面打扮的美美的,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哪些操作?我们今天知道了窗口各局部的名称,还学会了窗口的一些基本的操作。

从现在开始窗口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了对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更加的熟悉了解他的哦。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2课《多彩的窗户》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2课《多彩的窗户》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2课《多彩的窗户》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画的色彩对比和构成要素。

2.认识和掌握单色系、多色系的运用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和欣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单色系、多色系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构成要素的绘画技能。

3.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地把握色彩对比的方法。

2.如何将想象融入到作品设计中。

四、教材分析该课程主要讲解了如何运用色彩对比和构成要素的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教材所提供的图片是窗户的图案,让学生根据图片,尝试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色彩观察和想象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内容及任务1. 教学内容1.单色系、多色系的使用方法。

2.图画的色彩对比和构成要素。

3.如何将想象融入到作品设计中。

2. 教学任务1.熟悉窗户的形状和图案,观察色彩特点,分析色彩对比情况。

2.学习单色系、多色系的使用方法,了解色彩的运用技巧。

3.开始绘画,构思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色彩搭配,进行涂色绘画。

4.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如何运用色彩对比和构成要素的技巧。

2. 操作法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学会单色系、多色系的使用方法,了解色彩的运用技巧,设计自己的作品。

3. 同桌交流法让学生在同桌交流的环节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七、教学过程1. 形成氛围教师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愉悦和轻松。

2. 导入教师展示图书馆或博物馆中的彩色玻璃窗,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有关玻璃窗的知识。

3. 讲授1.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的,让学生了解单色系和多色系的运用,以及图画色彩对比和构成要素的技巧。

2.讲解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对比的方法。

4. 操作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图案,涂色绘画,设计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旁边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积累∙欣赏《念奴娇·昆仑》毛泽东·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翻译】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了人世间春天的景色。

玉龙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身上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身鱼腹。

你千年的功劳罪过,究竟是何人曾经予以评说?今天我要对你说昆仑:不要这么高峻,也不要堆这么多的雪。

我想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截呢?一截送给欧洲,一截赠予美洲,一截留给中国。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同样感受到凉爽与火热。

(写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到陕北,毛泽东登岷山西望之时。

)【赏析】《念奴娇•昆仑》主题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三心俱全察世界一腔热爱悟生活——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导学案【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

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重点难点】1.学会观察的方法。

2.学会摄取生活瞬间,丰富写作素材。

【任务群】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任务三:看一看·从生活捕捉素材任务四:读一读·从阅读积累语言【学习过程】升入初中,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新见闻。

我们也洋溢着新的喜悦和收获。

班级拟开展“初中印象”话题讨论。

请你先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完成任务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1.想要写好,先学技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说一说你的收获。

(1)写作始于我们的,是人们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

(2)写作要从写起,写自己的事情,写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平时养成细心、勤于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发愁了。

(4)写作能提高人的,训练人的,让你变得更睿智。

2.你能从课本这段导写文字中提炼三个关键词,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吗?[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1.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老舍《济南的冬天》)角度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角度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窗》导学案

《窗》导学案

《窗》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并使用“欧亨利式结尾”。

2.把握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

难点:使用“欧亨利式结尾”。

【课前导学】了解欧·亨利及“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欧·亨利(O. Henry, 1862-1910),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欧·亨利还以擅长结尾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一种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

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无奇的而又是诙谐风趣的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忽如电光一闪,才照亮了先前隐藏着的一切,仿佛在和读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给读者最后一个惊喜。

在欧·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说家也已经这样尝试过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

但是欧·亨利对此使用得更为经常,更为自然,也更为纯熟老到。

【走进文本了解故事】1、故事发生在:____2、文中主要人物是 ______ 和 ____ ,他们的病都_____。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窗》,理解课文大意,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窗口的意义。

3.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由的珍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如他对窗口外景物的观察、内心的渴望等。

3. 分析象征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窗口的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发言,理解窗口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4. 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自由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发言,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由的珍贵,提醒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中的自由。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由的作文。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高感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课堂发言和课后作文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窗》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4. 作业布置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窗》的主旨,体会到自由的珍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窗》导学案

《窗》导学案

《窗》导学案————————————————————————————————作者:————————————————————————————————日期:《窗》导学案(高一级1--19班)主编人:李雪英审核人:邝素勤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一全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语言,探讨质疑,体会文章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3、学习“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和思考方法。

二、前置性学习(一)字音积累:(读一读,记一记)搅动:jiǎo 琐碎:suǒsuì零碎细小。

镶嵌:xiāngqiàn以物嵌入,作为装饰。

隔膜:gémó感情或道德方面的分隔,缺少牵连;没有亲密感或亲切感。

飒至:sà清凉的样子。

寒暄:xuān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暄:温暖。

笼络:lǒngluò围绕,包罗;拉拢,控制。

希冀:jì希望得到。

鸟窠兽窟:kē k ū(二)知识链接: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三)作者简介: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入无锡东林小学。

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全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全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全部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慰藉(jiè)硕士(shuò)B、攀援(ài)痴情(zhī)(正确答案)C、脑髓(suǐ)城隅(yú)D、跬步(kuǐ)告诫(jiè)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惆怅chàng 携手xié(正确答案)B、寥廓guō沧海桑田cāngD、峥嵘zēn 飞翔xiáng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焉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将焉用彼相矣B.如洛阳亲友如相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确答案) C.然填然鼓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于则移其民于河东青出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lào(正确答案)B、背负bèi 树冠guān 萌蘖nièC、龟裂guī宋徽宗huī贮藏zhùD、谚语yàn 紫绡qiāo 果梗gěng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iǎo)宁谧(mì)倩影(qiàn)花团锦簇(cù)(正确答案)B、踌蹰(chóu)蹒跚(pán)戮力(lù)游目骋怀(pìn)C、抽噎(yē)狙击(zǔ)徘徊(pái)放浪形骸(hái)D、吮吸(shǔn)尴尬(gà)蹂躏(lìn)绽开(dìng)6、64.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正确答案)B、全石以为底C、卷石底以出。

D、林尽水源。

7、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江苏省江阴市石庄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0《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江苏省江阴市石庄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0《窗》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20、窗
【学习目标】
1.通过两个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与丑;(重点)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
3.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热身
1、读课文,积累词语
俯瞰()一hóng()清水充塞()胳膊肘()争相斗yán() nuó()到
2、解释词语
扣人心弦纹丝不动
栩栩如生津津有味
3、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二、研读·互动
(一)导入
(二)预习成果展示
(三)整体感知
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故事中的人物。

2、把握小说情节:
开端(1-3):
发展(4-7):从“”到“”
高潮(8-12):
结局(13-15):
(四)、精读赏析:
1、分析课文情节发展部分,展示靠窗病人形象
朗读课文第四段与第五段若干句(一个孩童……网球赛)
窗外的景色如何?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实的吗?
那靠窗的病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评价靠窗病人?
2、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找出理由。

3、你觉得文章结尾有特别的意味吗?
三、提升助推
1、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灵魂,一个纯洁美好,拥有许多向善的品质;一个灵魂龌龊,行为卑劣无耻,无情无义。

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2、请同学们从人物与情节两方面考虑一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
3、、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那不靠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展开想象,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
(2)
(3)。

小班美术优质课导学案《彩色玻璃窗》

小班美术优质课导学案《彩色玻璃窗》

小班美术优质课导学案《彩色玻璃窗》课程简介《彩色玻璃窗》是一节针对小班儿童的美术课,主要以玻璃窗为主题,通过色彩、形状和线条等元素的运用,帮助幼儿了解玻璃窗的构成和特点,同时培养他们的色彩搭配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会:1.认识玻璃窗,了解玻璃窗的特点和构成;2.学习色彩的运用,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3.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彩色玻璃窗。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物品:1.彩色纸张,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纸张;2.剪刀和胶水;3.玻璃窗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幼儿认识玻璃窗;4.彩色笔或蜡笔,用于辅助幼儿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

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玻璃窗的特点和构成,引导他们认识玻璃窗的美丽和奥妙。

2. 认识色彩教师可以选择几种不同颜色的纸张,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颜色的特点和搭配。

3. 创作彩色玻璃窗教师可以发放纸张和彩色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创作自己的彩色玻璃窗。

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适度引导,提供一些简单的搭配和造型建议,帮助幼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讲解展示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完成创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解自己作品的构思和设计。

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再次讲解玻璃窗的特点和色彩的搭配,以增强幼儿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关注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自由的创作空间和适度的引导,帮助幼儿创作自己的彩色玻璃窗。

同时,本节课的设计还注重了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颜色的特点和搭配,同时培养幼儿的色彩观察和创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会对玻璃窗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创作中体验到美术创造的乐趣和快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精品导学案一、课文导入1.1 背景介绍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为《天窗》,该课文讲述了一个少年在家乡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美丽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1.2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文的默写和复述。

二、课文学习2.1 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突然”、“缝隙”、“扭”、“轻盈”等的意思;•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抓住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2 教学难点•思考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课文理解3.1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3.2 学习内容《天窗》通过描写少年在家乡的情景,展示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孩子通过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性,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课后延伸4.1 拓展阅读•继续阅读与家乡有关的其他文章或小说,比较不同作品中对家乡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家乡风光的书籍或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4.2 作业布置•完成《天窗》相关的课后习题;•写一篇作文,描述家乡的一处美景或美食;•默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五、总结通过本次课文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爱上阅读,热爱家乡,同时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版)

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版)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段首概括句,理解语段内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3.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竹竿.(gān)映衬.(chèn)依傍..(yībàng)因地制宜.(yí)丘壑.(hè)雷.同(léi)嶙峋..(lín xún)自出心裁.(cái)败.笔(bài)蔓.延(màn)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zhànɡ)芭蕉.(jiāo)雕镂.(lòu)斟酌..(zhēn zhuó)俯仰生姿.(zī)明艳.(yàn)着.眼(zhuó)轩榭..(xuān xiè)任.其自然(rèn)理解词义:雷同: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

依傍: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或者依赖、依靠别人。

斟酌:指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因,根据。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多指诗文等构思有独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导学案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丑。

2.学习课文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扇窗户(课件1),透过它,我们看到了灿灿朝阳,朵朵白云;(课件2)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清清碧水,巍巍雄山;这也是一扇窗户(课件3),你看到了什么?(生纷纷)不过呢,有一位澳大利亚的作家泰格勒,他将带领我们用心灵去打开这一扇特殊的窗。

(课件4课题《窗》)
二、扫除阅读障碍:
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课件5,6)
俯瞰一泓挪动手肘充塞卡住
2. 找出文中的成语,指名板书到黑板上。

津津有味纹丝不动不得而知气喘吁吁五彩斑斓争奇斗妍栩栩如生扣人心弦大惊小怪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读完后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一点与大家交流。

(生读,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感受。

可以从情节、写法上谈,亦或是某个人的某种想法某个动作等等)
对学生回答作简要评价,重点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简要梳理情节,点出人物。

师板书: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

四、结合成语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探究人性美与丑。

1.请同学们把这些成语归类,哪些与靠窗的病人有关,哪些与不靠窗的病人有关。

(生归类。

)
(共同明确,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成语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透过它的表面意思,你还能解读出什么?
师巡堂点拨,引导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1)“五彩斑斓”、“争奇斗妍”写出了公园中美丽的景色;“扣人心弦”生动地写出了赛场的激烈;“栩栩如生”则写出了靠窗病人讲述得形象而生动;“大惊小怪”则说明在医护人员预料之中,说明他病得很重。

(2)“津津有味”表现了另一位病人听得非常专心于入神;“不得而知”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而“纹丝不动”则是因为一直被自己的嫉妒心所困扰,从某种角度上说,他根本就不想去救他。

“气喘吁吁”就表现了这种急不可耐的心情,是他“纹丝不动”的最好解释。

3、继续探究:这些描写,这种心理与行为,又给我们透露出了那些信息?
(目的:探究人物的性格,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生议论纷纷,师参与小组讨论。

然后共同明确:
靠窗的病人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爱,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

同时,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同时也给了自己希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尽管自己同样病得很重,甚至更重,所以他更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

(板书:善良、无私、高尚)
另一位病人他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自私、卑劣,冷酷无情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人性被这嫉妒心淹没了,灵魂被自私的心理扭曲了。

(板书:自私、卑劣、冷酷)
4、认识对比手法在本文的作用,明确主题。

(板书:对比) (板书:扬善贬恶)
5、朗读小说高潮部分,进一步体验、感悟文章主题(扬善贬恶)。

五、由此看来,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板书:指人的心灵;情节围绕“窗”展开)
六、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1、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目中有美丽的风景。

不靠窗的那位病人,他冷漠的心中不会有春天,所以也看不到春天。

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地关闭着的,他的心目
中横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而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就此戛然而止了,这位病人以后会怎样呢?
大家畅想一下,当他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他看到窗外的美景,又会发生什么?假如又来了一位病人,“窗”下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大家拿起笔,尽情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结尾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