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发展

合集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

下面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1正本清源,准确界定语感内涵“语感”一词,最早出现在夏丐尊的《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后的一信念》一文中,他主张“传染语感于学生”。

对什么是语感,他解释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作红色,‘夜’不但只作昼的反对,‘田园’不但只讲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

他们见了‘新绿’二字,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也提出,“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体验,这样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叫做‘语感’”。

他还说:“在一篇文章里,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

夏丐尊、叶圣陶等老先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艺理论基础,语感的提出和“意境”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国古代文论非常重视“意境”的创设与欣赏。

意境,就是“在重视个人感悟的同时,强调心象与物象的相互渗透,以构成特殊的情调,传达出象外之旨。

”前人创设的意境,会引起后人相类似的心理体验。

这种心理体验代代相传,层层累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物象与情感之间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

如“黄昏”勾起人们对时间的感慨,“月亮”激起人们对空间的遐想,“细雨”引发人们的禅思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

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从日常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名篇的诵读中培养语感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名篇词句优美,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这点。

现代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我在教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文中描写李白在面对仕途坎坷而对前途倍感茫然的重点词句时,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分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推敲、品味,引导他们想象宴会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犹豫彷徨,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体会主人公空怀豪情壮志的惆怅无奈。

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悟出语言材料中人物的真实思想感情,由面对前途的满腹愤懑转变为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巩固阅读的成果。

如此,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积累,在写中发展。

二、展开想象、培养语感培养语感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训练他们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从广义上说,所有成功的阅读都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审美想象性活动。

作者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和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意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从本质上说,是由语言的局限性造成的。

但这种局限性,也给阅读者带来了想象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或一个简单场景的理解,也需要展开想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脑中“复活”这些场景,如人物是什么样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是怎样的语调和神情、什么样的动作等。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判断力,是一种能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的能力。

语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1. 阅读。

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好途径。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好书,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并感受语言中的美感。

2. 写作。

写作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反复琢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提高语感。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写一些作文,同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3. 讲解。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语感,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

4. 模仿。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一些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来提高语感。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经典的句子,让学生模仿,并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5. 表演。

学生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等方式,将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高语感。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练习。

老师可以通过
以上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感,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语感的培养江西省乐平四中蒋灯福平时在上语病这一知识点时,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例,中队开展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真是有趣的一天。

很多学生知道错了,问他为什么,他们解释不清,就说是凭着语感感觉到错了。

还有很多学生也是这样回答。

那么什么是语感,平时又该怎样培养语感呢。

下面就谈谈肤浅的理解。

一、什么是语感目前学术界对语感的定义不下三十种。

我比较认同刘大为先生提出的无意识伦。

他认为:语言意识也有反思意识与无意识两种活动方式,以无意识方式活动的语言意识就是语感。

他的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样一个事实:绝大多能够准确、流利、有效地使用母语的人并不能完整地说出自己母语的语言知识。

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无觉察的情形下使用语言,意识不到是使用了哪些策略,也意识不到是如何选择词语和句法。

只是潜意识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怎样培养语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预感呢?我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

1、注重语言积淀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凭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感。

注重语言材料积淀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

听话是汲取知识,积累口语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听话者要真正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必须在瞬间利用已有的信息,依靠灵敏的直觉思维活动,理解意思,听懂对方的话。

因而,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普通话。

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将知识内化,转化为自己的语感模式。

多阅读是积淀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

阅读不仅要有默读,还必须要有有声朗读。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跳读、猜读、倒读等方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

琅琅诵读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

其实古代私塾特别注重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的寿镜吾先生的诵读得到证明。

诵读可以在不经意间对语言的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结构等有深刻的体悟。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中学 语文 课 本 中很 多 名 篇 ,词 句 优 美 、 生动 形 象 , 加强 对 这 些 文 章 的 诵 读 , 是 帮助 学 生 积 累知 识 ,丰 富语 感 的重要 途径 。 现 代 研 究表 明 ,诵 读 中 语调 、节 奏 、 语 流 的 反 复刺 激 , 可 以在 学 习者

略 字 里行 间流 露 出 的 “ 满 现 实 又 幻 不 想超 脱现 实 的 淡淡 的哀 愁 ”也 没 什 么 不 妥 ; 陆游 的 《 梅 》 是 题 咏 人 生 的 咏 高格 调 之 作 ,就 没 有 必 要 用 同一 套 路 勉 强 学生 同毛 泽 东 《 梅 》 诗 分 I 苗 咏 f |
教 学研 究
教 科学 育
2 1# 第 3 0 - 期 o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李立培 ( 河北省隆尧县北楼校区 055 ) 53 0
语 感 是人 们 基 于 他 的 语 言知 识 、 即 成观 念 和 情 感 取 向 ,对 于 言 语对 象 的 整体 直 觉 ;是在 视 听 下 不 假 思索 从 感 知语 音 、 字 形而 立 刻 理解 语 音 、字 形所 表 达 的 意 思 、情 感 的 能 力 。语 感 的培 养 能 够 直 观地 反 映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直 接 影 响 学生 学 习 语 文 的效 果 。 在 教 学 中 加 强对 学 生 语 感 的培 养 ,不 仅 能够 提 高 学 生 的听 、 说 、读 、 写 的 能力 ,而 且有 利 于 促 进 学生 的审 美 能 力 和 鉴 赏 能 力 的提 高 。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针 对 课标 提 出的语 感 培 养 总 体 目 标 ,在 语 文教 学 中 , 笔者 着 重 从 以 下 几个 方 面着手 训 练学 生的语 感 。 通 过 诵读 课 文 培 养 学生 的语 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

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

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

学生若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就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语音轻重。

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

其次,要注意停顿。

还要注意语气,意语速适当,要注意语调抑扬。

3.采取多样形式。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

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学习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重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他们较强的语感呢?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习得,另一种是学得。

语言习得,是指主体在自然母语环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

听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会听普通话。

在对普通话语音材料的反复听的实践中,学生会逐步将抽绎出来的母语的口语规律以知识的形式内化,转换为自己的“内在模式”。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

有的人将阅读仅仅理解为无声默读,造成语文课堂只能见到学生埋头看书的身影,而听不到琅琅读书声。

重阅轻读乃至只阅不读的片面做法应该摒弃,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

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简化了的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

所以,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

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张光禹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蕴含的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

语感直接影響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以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阅读中积淀语感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是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

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别儿子的背影,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朴实无华的语言,缓慢而深沉的朗读,把全体学生带入了那个感人的场景,在忧伤悲凉的氛围下,大家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片父子深情。

看来,只有多读、熟读、烂读,才能对文章的内涵心领神会,才能触发语感。

二、从字词中培养语感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字词,也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功底。

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不会正确地运用。

古有一字之师,可见字的重要性,而词又是由字构成,句又是由词构成。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文本内容中的字词进行揣摩,加以理解,弄清字词在文本中具体的含义和作用,从字词中揣摩语感,注意语感的积累。

一个词,一句话,什么含义,什么作用,应经常加以揣摩,不要轻易放过。

这是语感训练最基本的方式。

例如《孔乙己》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仔细琢磨,这些词是怎样组织起来表达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受到与“做工的人”相同的待遇,“穿长衫”表明他还是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在“站着喝酒”与“穿长衫”之间用了个连词“而”表示转折关系,“唯一的”说明酒店里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一、引言语感,即语言感受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语感是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言能力、接受规范汉语训练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更敏锐、准确地感悟语言,更深入地领会和理解语言文字,进而更有效地运用语言。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二、培养语感的策略1.朗读与背诵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熟悉各种句式、语法结构和用词习惯,进而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和背诵时间,让他们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和美感。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以确保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准确、规范。

2.精读与泛读精读与泛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另一有效途径。

通过精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用词和表达方式;通过泛读,学生可以扩大阅读量,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3.语境创设语境是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语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材料,营造良好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4.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语言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观察生活细节,体验不同的人生情境,增强自己的生活经验。

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语言,进而增强语感。

三、培养语感的实践方法1.听:多听标准的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多听新闻报道等有声语言材料。

通过听觉来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语气等要素,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学生语感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而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完成阅读理解分析,能够以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先掌握语言,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灵感。

培养中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及认知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学生才能从文字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美感。

在写作训练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才能够抒写真性情,写出灵动的文字。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才能够与他人顺畅沟通。

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语感是帮助他们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二、影响中学生语感形成的原因1. 中学生语感形成的内部原因首先,学习兴趣是关键,学习动机是前提。

学生语感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简单的熟记和训练所能达到的。

语言知识虽然是语感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工具,但知识的获取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

在学习中,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通过语感练习便可以转化成语感。

枯燥的讲解分析、填鸭式的灌输、机械的重复练习,可能导致学生语感减弱。

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使他们的学习获得良性循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以掌握提高。

其次,具备相关的语言知识是保障。

中学生语感培养的能力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不相同,只有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等知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操练形式逐步提高,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学生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作用那么就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

再次,差异化的言语技能影响语感的获得。

不同的学生具有自身的差异性,他们的言语技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教师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言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什 么 是 语 感 呢? 通 俗 的说 法 , 语 感 就是对语言的 “ 感 ” 敏 。也 就 是 人 们 在 视 听 之 际 不假 思 索 地 从 感 知 语 音 、 字 形 而 立 刻 理 解 语 音 、 字 形 所 表 示 的 意 义 的 能
力。它是~种 直觉思维。 之所 以要 将语 感作 为语 文教学 的首 要任 务 ,是 因为语
有 丰 富 的 意 象 积 累 , 才 能 被 作 品 的 语 词 迅 速 唤 起 , 组 合 成 相 应 的 ; 鲜 明 的 新 意 象 。 对 中 学 生 来 说 ,这 一 点 正 隹确 是 他 们 的 局 限 。 他 们 的 生 活 阅 历 有 限 ,这 大 大 限 制 了 他 们 想 象 力 的 有 效 发 挥 , 妨 碍 了语 言 感 受 力 的 发 展 。 要 培 养 学 生 语 感 ,丰 富 学 生 头 脑 ,最 主 要 的途 径 是 进 行 大 量
导 学 生把 握 口语 交 际 的 基 本 要 求 : 胆 大 能 力 ,倾 听 、 应 答 ; 养 双 向互 动 的 口 培 语 交 际 能 力 ,劝 说 、讨 论 、演 讲 、辩 论 , 这 些 目标 的 实 现 必 须 以 培养 良好 的语 言 感 受 力 为 基 础 ,语 感 好 了 ,就 能 够 轻 松
联 系,相 辅相成。如何 联 系? 靠语感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 语 感 并 顺 利 地 向 写作 迁 移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目的 。 语
文 学 习 中 语 感 是 一 种 良好 的 心 理 倾 向 ,而 教 师 如何 使 学 生 具 有敏 锐 的语 言 感 受 力 ,随 着 语 文 教 学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这 个 问 题 越 来 越 受 到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视 。 吕 叔 湘 曾经 提 出 “ 文 教 学 的 首 要 任 务 就 是 培 养 学 生 各 方 面 的 语 感 语 能 力 ” 因 此 , 中 学 语 文 教 育 应 该 注 重 。 培 养 学 生 的语 感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心 选 定 的话 语 材 料 ,而 且接 触 各 种 语 言 知 识 , 并 有 各 种 各 样 的 实 践 训 练 。 ” 因 此 , 语 文 教学 中要让 学生练 ,必须有 教师 的训【 。但 有 的 人 将 训 简 单 地 等 同 r “ ” , 于 是 学 堂 讲 变 讲 堂 , 教 师 大 讲 特 讲 , 讲 到 底 , 这 种 违 背 训 示 规 则 的 “ ” , 一 者 表 现 为逐 字 逐 句 讲 的 “ 讲 ” ,二 者 表 现 为 过 分 执 着 于 逐 层 逐 串 段 的 “ 析 ” 。 “串 讲 ” 、 “ 析 ” 往 往 是 讲 讲 见 字 不 见 词 、 见 词 不 见 句 、 见 句 不 见 段 , 见 段 不见篇 ,好端 端 的一篇文 章被碎 尸万段 , 忽 略 学 生 对 整 体 作 品 的 感 知 与 直 觉 体 悟 。 对 于 一般人 来说 ,应是 知无不 言 ,言无不尽 , 而 对 于 语 文 教 师 来 说 , 应 是 知 有 不 言 ,言 有 不 尽 。 知 有 不 言 指 学 生
浅谈语文教 学中学 生语 感的培养
文◎
摘 要 :语 文教 学 中教 师应 放开 手脚 ,让 学生 自主地 、 自由的培 养语感 ,训 练学生 的 语感 能 力,培养 学生的 审美 能力 。培 养 学生 多听 、会 听 ,在 听 中积极 感知 。 良好 的语 感 就会在读 中得到积 累,在写 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培养 ;语感 ; 审美;领 悟; 能
此 ,我 就 积 极 创 设 语 感 情 境 ,让 学 生 学 会 分
的一种 直觉 同化 ,语文 能力 的核心是 语感 。 因此 , 中学 语文教 学必须 走进 生活 ,培养 学 生的直 觉思 维,在对 生活 的体 验过程 中训练 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 是手 、眼 、脑 等 感官协 调活 动的过 程 ,是 直觉体 悟语 言的基 本方 式之一 。在抓 好精读 的基础 上引 导学生 速读广 览 ,这是训 练直觉 思维 的有效途 径 。语文课 本 中很多篇 章 ,大 多文质 兼美 ,情文 并茂 ,鼓励 学生读 背这些 文章 ,是学 生积累 知识 、丰富 语感 的 很重要 的途径 。 听 和 说 是 口语 交 际 的两 个 表 现 形 式 。 “ 话 是 凭 借 语 言 、 理 解 说 话 者 所 讲 的 意 听 思。听 的言语 活动不 是机械 、被 动地接 受和 简单重 复反映 信息 ,而 是积 极主 动思考 ,重 组语言 材料 ,创造性地 理解 和接 受信 息的过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

所谓语感,即语言感受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感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

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体会语言材料中蕴含的语义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几个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态中感受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样,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就可以品味出邹忌受蒙蔽的原因,完成对内容和形式的深刻体悟。

二、在听读中培养语感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主要途径便是加强诵读,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

当然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有个不断体验不断实践的过程,因而学生除了多遍诵读之外,听读也必不可少。

一般的语言材料既包括语义内容,又包括语言形式。

实际上,作者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言的语气化来传递信息的,而语言的语气化又表现为语音的高低、预期的强弱、语势的缓急、语流的继续等。

因此,教师要利用语言材料中语音、语气、语势、语流的固有特征,借助有效的听觉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听《海燕》的名家录音,指导学生注意静听三幅画面中海燕的毫不畏惧、愈来愈勇、顽强乐观的表现,让学生对海燕这个形象进行整体感知,进而把握海燕的内在品格,感悟作者语言的高超表现力。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表达形式、韵律、韵律感悟能力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学欣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来提高中学生的语感培养。

首先,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增加一些语感培养的内容。

教材中的文章可以包含一些饱含情感、具有韵律感的句子。

例如,在古文课文中可以选择那些有着古文特有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文章,如《离骚》等。

这些篇章能够通过押韵、平仄、起承转合等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语言的美。

此外,教材中可以添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这些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语言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提高学生的语感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语言是一门活的艺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感。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朗诵。

通过不同的语气、声调以及语速,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变化和力量。

此外,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对词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通过对优美句子的欣赏和模仿,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创造力。

此外,注重阅读对学生语感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是扩大学生语感视野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欣赏力。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和读书交流,让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最后,学生的语感培养也需要通过写作来实现。

写作是对语言运用的一种考验,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魅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创造性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四季变化的作文,让他们通过多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不同季节的美。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感的培养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语感,其实是一种语言的修养。

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与感受之中形成的一种能够迅速、直接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带有强烈的经验色彩。

语感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扬创新精神,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本文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几个方法。

一、在背诵与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诵读始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多读书、多背书。

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对语言材料的整理与积累,并能产生对文字整体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语言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累积,学生会融会贯通,日积月累,语感就形成了。

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每节课至少拿出十分钟作为阅读时间。

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阅读为学生做出示范,或者播朗诵录音,或者用配乐朗读的方式,或者进行分角色朗读。

在学生朗读时,对其语调、节奏、重音、语速、停顿和感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除了朗读,还应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背诵。

通过对学生背诵状况的考察能够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背诵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训练,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记忆深刻的语言材料,从而使学生的语感增强。

二、在语言赏析、语言品味中培养语感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赏析和品味,领悟语言文字的具体含义。

要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含义进行正确的理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推敲。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用心去体会,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体味、感悟作者的用词语造句,琢磨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思路,从而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内涵。

只有准确把握了语言的内涵、情感和色彩,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的运用。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摘要】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意会能力。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

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语感作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是极其重要。

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感训练,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最要紧的任务,为此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的困境在现实中,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感教学表现出一种无力的爱。

在中学语文语感培养的一线,我们明明看得见语感的身影,却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缺失。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⑴关注言语作品多于作品的言语。

过去,语文课程是分析字词句,分解文学作品的实验场;随后,在人文性的大旗下,语文课又变身成包容一切、无所不能的“百宝箱”。

语文课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言语作品,于是语文开始在各个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之间任意游走,过于关注言语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常识,而未能使有关知识、思想内容的学习服务于语感的培养;⑵关注语感培养却忽视相关因素的匹配。

歌德曾经说过: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

在言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水平、情感等应该与所要对象化的产品相适应。

在对象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忽视与语感培养同步的学习者实际的思维水平、经历、情感等因素;⑶关注施加的感觉多于自发的感觉。

语感源于人的感官与心灵对言语的感受。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摘要:语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能够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一种能力。

极好的语感不仅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快速正确的领悟语句中真实有用的信息,还能体会、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内涵真意。

故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直感敏锐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显现出来的一个核心指标。

语感的培养与长期的阅读积累有关,长期的阅读积累可以让学生形成对于语言情感敏感、领悟快速的能力。

语感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明白文章真意,还能在自己表述或者是写文时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

因此,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老师创造出具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养成多读的学习习惯。

一、创造活力课堂语感是由于文字语言活动引发出人们复杂的内心活动以认知情感的过程,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在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活力的课堂可以创造出有活力的思想,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不仅学习提不起劲,更觉得语文学习乏味无趣,文章内容沉闷无聊,便也培养不起好的语感。

教师在讲课时语言要简短、精炼,讲解时要善于运用语言引起学生与文章两者之间的共鸣。

比如在讲到朱自清的《春》一课时,作者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将春天来临时所见到的小草、太阳、野花、春雨等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那么老师就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仿佛“活”的春天景色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让他们与文章描述的活泼场景形成共鸣,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仿佛就是置身于作者描述的这样的春天的景色之中。

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描写出春天的感受便会喷发而出,从而达到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文字运用的训练目的。

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自己体会到的意象更加丰满灵动,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那无法言说的魅力。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春天景象是多么的灵动,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出来的生动的春天景象是要表达什么含义,体会作者寄托到文章更深处的情感表达。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摘要:语感是语文阅读中“对于语言文字特有的灵敏的感觉”。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语感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对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阅读中“对于语言文字特有的灵敏的感觉”。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语感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对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吴济南指出:“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趣,进行审美鉴赏都必须基于语感。

从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

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

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

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素养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从选材与引导、阅读方式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和策略。

选材与引导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经典。

这样的选材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能增加他们的语感。

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引导方法,如课前预习、导读、问题引导等,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感悟,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意义反映,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阅读、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通过观看视频、听录音等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途径,增强他们的视听感受和语感。

评价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对于语感的评价较少涉及。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感把握。

教师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发展
G633.3 B 1672-1578(2018)09-0132-01 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有的学生到头来却写不通一句话,有的语文教师搞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成绩始终提不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

为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紧紧地抓住"语感教学"这个"牛鼻子"去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和发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误区而导致的结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

那么,何谓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素养。

它是一个人长期的规范的语文感受和语言应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深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学
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只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越真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

可见,语感与生活是密切联系到一起的。

因此,平时,我要求学生要深入生活,经常留心自己生活周围人的语言,揣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那些是好的对的,哪些是不好的是错的。

仔细体验,加以辨别,采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学习并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敏锐感。

让自己的语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2.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发展学生语感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是一条重要途径。

朗读不是读者单向输入,而是读者与作品中人物心灵的对话与交融。

平时,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在朗读过程中往往会被文本语言不自觉地唤醒,形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加强学生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发展。

加强朗读指导的具体操作如下
2.1 加强朗读示范。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给学生多作朗读示范,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受到熏陶,得到启迪,学会朗读。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在课堂上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用轻柔、舒缓的基本语调进行示范朗读。

在各层之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断,
语断情不断。

就可以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

学生就会被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的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2 加强朗读技巧指导。

在朗读教学中,只有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增强语感。

如语言轻重的确定、语言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舒缓强弱等技巧紧密结合课文加以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一定能从朗读中得到感悟,形成技能。

在以后自己的朗读中会不自觉地加以应用。

2.3 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

如感情奔放热烈的,可以组织学生齐读;感情婉约的,叫学生跟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可以配乐朗读;戏剧文学作品,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篇课文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2.4 倡导自由品读。

在朗读时不让学生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章中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朗读的乐趣。

总之,加强朗读指导,就能使学生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3.加强背诵指导,让学生语感得到积淀
语文教材,名篇甚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

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学生真切领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
章语气,情感的变化。

品味文章内涵,吸收文章精华,学习借鉴之。

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

例如让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然后理解作者借明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愿望,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词人独坐窗前,把酒望月抒怀的情景。

如是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的将所背内容记住了。

但要注意,避免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记忆,进而积淀语感。

4.挖掘教学内容,训练语感分析能力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

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和发展。

4.1 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仅仅是文字符号而已。

如《最后一课》中的"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法国语来唱歌吧"。

这句话如果离开全文的语境,此句的含蓄之意,嘲讽之情,幽默之感,便无法进行正确理解了。

只有紧紧地依赖《最后一课》的整体语境,才能准确深入地品味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4.2 品味语言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时,就要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用"伏"而不用"停""叮"等词?品味之后才发现"伏"不仅与
前面的"肥胖"相照应,而且给人一种胖嘟嘟,沉甸甸的憨态
美,富有情趣。

给读者造成一种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人产生联想,得到美的感受。

4.3 延伸教材内容。

如学生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结尾说"中秋节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

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紧密结合课文情节人物性格特点去想象孔
乙己这样的人在当时社会的结局。

根据情节续写出小说的结尾的具体内容。

这样,既能加深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理解,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语序的变异和句式的变换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分析能力,达到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感的目的。

5.“读、写”结合培养发展学生语感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运用。

我不仅重视常规的"写",更重视抄写、仿写、改写。

因为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

抄写,就是让学生把读到的精彩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赏能力培养语感;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它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作的引路人。

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可以让学生去写《夏》、《秋》、《冬》、
《绿》等文章;改写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进行改写,如学习了《木兰诗》这首诗之后,可依托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改写成一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记叙文。

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从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和发展。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发展学生语感
语感的培养除了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

如"新闻大家谈"既能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辩论赛"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能培养学生多说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故事会""讲演赛""知识赛"等等活动。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各自的语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你注重从这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