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园林 民居 墓葬
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 中国宫殿建筑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是古代审美价值和政治价值的集中体现。
它融合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傣族等众多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唯一的中国宫殿建筑体系,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宫殿建筑包括殿堂建筑、园林建筑、广场建筑、佛塔建筑和古墓葬建筑等。
2.中国古代民居建筑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以陶瓷、石材、砖瓦为辅,而且木结构在各地具有较大差异。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有多种类型,如传统的如村庄、宗祠、祠堂、会馆、庙宇等。
另外,还有土楼、府第、公社、宅第、个家、客栈等。
3.中国古代庙宇建筑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以木质结构、砖瓦建筑为主,形成了传统的中国庙宇建筑风格,代表着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象征。
古代庙宇建筑主要有三类:国庙、家庙和地庙。
4.中国古代街巷建筑
中国古代街巷建筑是指具有传统风格的街道、小巷、路口等。
中国古代街巷建筑有许多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现代感的建筑构成,如石板街和拱形街。
5.中国古代堤坝建筑
中国古代堤坝建筑是中国传统水利建筑的代表。
堤坝建筑以水治设施为主,其中包括大型引水渠、小型护坝、护岸、坝址、渡槽、溢洪道、闸门、消力坝等。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一、古建筑的概念和分类古建筑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时期,以木材、砖石、土坯等为主要材料所建造的建筑物。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
1. 宫殿: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具有严肃庄重的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故宫、颐和园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2. 寺庙:寺庙是用于修行、祭祀和礼佛的地方,古建筑中的寺庙建筑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例如,少林寺、灵隐寺等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3. 园林: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精美的布局、精巧的缀饰和亲近自然的理念而闻名。
拙政园、留园等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4. 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是反映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南方的四合院、北方的院落式建筑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二、古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注重用木材搭建结构,以榫卯连接,减少使用钉子和刺槽的方法。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古建筑在地震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形式美:古建筑注重形式美,强调对称、谐调和比例。
从整体上看,古建筑呈现出庄重、稳重和谦逊的美感。
3. 装饰艺术:古建筑装饰艺术极其精湛,主要体现在雕刻、彩画、瓦片等方面。
雕刻精美的柱子、漫画精细的壁画、彩瓦上的图案等,都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4. 自然融合:古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注重自然景观的利用。
建筑中常常有庭院、花园、假山等景观,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古建筑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几座代表性的古建筑: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1.传统古代建筑:古代中国建筑遵循了一套独特的规则和原则,几乎每座建筑都采用了木结构和石造结构。
宫殿、庙宇、园林和寺庙通常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1)庙宇:庙宇通常是古代中国建筑中最著名的类型之一、这些庙宇以寺庙、道观和宫殿形式存在,其最大特点是殿堂分布合理,布局严谨,都有独特的屋檐形态和雕刻。
(2)园林:古代中国园林是一种以建筑、雕刻和植被为主要元素的造景艺术。
这些园林被视为微缩的自然景观,常常被用于帝王、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享受。
2.现代化建筑: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开始兴建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更现代化、创新的设计和结构。
(1)摩天大楼: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大城市如上海和深圳,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高层建筑,其中一些高达100层以上。
(2)宽敞豪华住宅: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中国的宽敞豪华住宅市场也在迅速发展。
这些住宅大多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和结构,并配备各种先进的设施和服务。
3.特色建筑:(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的典型代表,尤其在北方地区非常普遍。
四合院由四个建筑构件围合而成,中间有天井和院落,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家庭居住空间。
(2)飞檐翘角:飞檐翘角是中国建筑的一种典型特色,指屋檐和角上的装饰结构。
这些特殊的装饰既有实用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3)石刻艺术:中国各地都有大量的石刻艺术,这些石刻作品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刻艺术不仅在庙宇和宫殿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墓葬和石窟中能够看到。
总结起来,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古代建筑,又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理念,并代表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四合院由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组成,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庭院。
这种布局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
2.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利用黄土的特殊地
质结构和气候条件建造而成。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窑洞,以及天井地坑式窑洞等。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震和防盗等特点。
3.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之一,尤其在云南、
广西等地区较为常见。
竹楼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竹楼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具有防潮防震等特点。
4.天井式民居:天井式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天井式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建房屋,房屋与天井之间一般都有走廊或檐廊相连。
这种民居布局有利于通风和排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多样。
古代建筑包括宫殿、寺庙、园林、陵墓、民居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均以建筑群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寺庙,它们通常由主殿、配殿、廊房和牌坊等组成,呈现出严整的形制和庄严的氛围。
另外,古代园林也是中国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融汇了建筑、园艺、水利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均衡。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采用了木质结构和石质结构两种主要形式。
其中木质结构又分为架高悬挑结构和柔性悬挑结构两种。
架高悬挑结构常见于宫殿和寺庙,它采用了大跨度的悬挑梁和柱子来支撑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而柔性悬挑结构多见于民居,它采用了层层悬挑的梁架和柱子,给人一种连绵起伏的感觉。
石质结构主要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城墙等部分,以增加建筑的稳固性。
此外,古代建筑还注重对称和均衡的美学原则,通过布局和结构的合理设计来体现。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
木材是古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尤其是南方地区。
它具有质轻、坚韧、易加工等特点,适用于建筑的梁柱和构件。
石材是古代建筑中另一个重要的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的基础、墙体和墓穴等部分。
石材具有耐久、坚固和雕刻性能好等特点,使建筑更加稳固和美观。
另外,古代建筑还使用了砖、瓦、琉璃、琉璃瓦、木雕、砖雕等多种材料来进行装饰,增添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细节装饰和意象表达。
细节装饰包括彩画、木雕、砖雕等,它们以图案、花纹、文字等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意象和寓意,使建筑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例如,龙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图案之一,它象征着皇权和吉祥。
在宫殿和寺庙的屋顶、门户、护栱等部分可以看到龙的装饰,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多样的形式、稳固的结构、丰富的材料和精致的装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建筑的智慧和技艺,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价值和美学观念。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一、古代建筑类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涵盖了众多的建筑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壮丽,如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典范。
寺庙建筑则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以奢华庄严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林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而民居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贴近人民生活的形式,各地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在风格上追求天人合一、秩序和谐的美学理念。
在建筑平面布局上,采用了严谨的对称式布局,注重建筑各部分的对称性和均衡性。
建筑立面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和斗拱作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境界的表达,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和景致的设置,营造出宏伟壮丽、幽静雅致的空间氛围。
三、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形式,更关注建筑的内涵和哲学意蕴。
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倡导融合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崇自然、尊重人类需求。
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装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青砖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并以彩绘、雕刻等技艺为建筑增加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它既是社会生活的载体,又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表达。
传统建筑在审美和功能上都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同时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筑类型多样,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智慧,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
1.宫殿建筑: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场所,因此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在建筑布
局上,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2.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大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
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阀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增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现和谐、寂静、神秘
等特点,寺庙多建于都市或者是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宗教信仰。
4.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
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工艺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在古代建筑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并对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样,工艺精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赏析和想象空间。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的蒙古包、竹筏、泥屋,到后来的木结构、石构筑,再到汉代的砖、宋代的瓦,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1、木结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木结构建筑的福建土楼,是集多种民族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典型代表。
木结构建筑的优点是轻巧、柔韧、舒适,更适合中国人的居住习惯。
代表作有寺庙、阁楼、园林等。
2、石构筑中国石构筑建筑的代表作有长城、太和殿等。
石头建筑要比木结构建筑更加耐久,但是由于其重量及成本增高,建造周期长,因此并未普及。
寺庙、桥梁、墓葬等多采用石构筑。
3、砖筑、瓦房砖筑、瓦房的代表作有隋唐风格的大明宫、宋风格的开封府署等建筑。
砖筑建筑的优点是经济、方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发明。
寺庙、官厅、城墙等常采用砖筑。
4、宫廷建筑宫廷建筑奢华富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分为紫禁城、故宫、颐和园等。
中国宫廷建筑注重“规划方位,色调协调,雕刻艺术”三方面。
故宫建筑中的天坛、地坛、奏乐楼、钟楼、鼓楼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民居建筑民居建筑代表作有四合院、园林等。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现被认为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合院的设置很有特色,例如门厅、正厅、祖居、偏厅等分布合理。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经历了漫长历程,也成为中国建筑巨大的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包括斗拱、飞檐翘角、无梁楼、斗拱及散手斗拱等,这些独特的技艺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不少魅力。
1、斗拱技艺斗拱是中国石构建筑独有的建筑技艺之一。
斗拱是将多块石头“斗”成拱形,具有协定强度利用,经久不衰的特点。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一、中国礼制建筑的概述1.1 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礼制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建筑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礼制建筑是一种结合了宗教、政治、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这些建筑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权力象征和礼仪场所,也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寄托。
1.2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分类中国的礼制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宫殿、庙宇、陵墓、园林和祭祀建筑等。
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体现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宫殿2.1 宫殿的定义和作用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举行重要政治活动的地方,也是外交和礼仪活动的场所。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殿、后宫、配殿、花厅、会客厅等。
2.2 宫殿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宫殿建筑追求庄重、肃穆和宏伟,通常采用金碧辉煌的彩色画材,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体现了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2.3 中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如北京故宫、洛阳白马寺和西安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三、庙宇3.1 庙宇的定义和作用庙宇是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宗教建筑,也是信仰活动和祭祀仪式的场所。
庙宇通常由门楼、正殿、配殿、钟楼、鼓楼等组成。
3.2 庙宇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庙宇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平衡和谐的美学原则。
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符合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和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3.3 中国著名的庙宇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建筑,如北京天坛、嵩山少林寺和嘉兴南湖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四、陵墓4.1 陵墓的定义和作用陵墓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安葬之地,也是他们永久居住的场所。
陵墓通常由墓穴、碑亭、神道和围墙等构成。
4.2 陵墓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陵墓建筑注重宏伟和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墓葬观念和尊卑秩序。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中国古代建筑式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古代建筑以其宏伟的气势、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建筑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建筑风格独特,宏伟壮观。
大雁塔则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代表,其塔身高耸入云,犹如一座巨大的石塔。
庙宇建筑是古代中国人民虔诚信仰的象征,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的五台山和河南的少林寺。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其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少林寺则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其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体现了中国古代武学文化的精髓。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然和诗意的表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
拙政园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园林之一,其建筑布局精巧,水景独特,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个园则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其建筑风格雅致精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
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人民居住的场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四合院和苏州的水乡建筑。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式,其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家庭生活的和谐。
水乡建筑则是江南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浪漫唯美,充满了水乡特有的诗意和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建筑式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艺术的载体,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这些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分类主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宫殿建筑:宫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其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精美,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2.民居:民居是普通百姓的住房,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民居等。
3.礼制性祭祀建筑:用于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建筑,如宗庙、祭坛等,通常具有严谨的建筑格局和庄重的氛围。
4.宗教建筑:包括佛教寺庙、道观、清真寺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
5.陵墓建筑:陵墓是安葬皇帝和贵族的地方,其建筑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礼仪制度和风水观念。
6.军事防御体系:包括城墙、城楼、护城河、烽火台等,这些建筑旨在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
7.桥梁建筑:古代桥梁多为石拱桥、木拱桥,以其精美的结构和独特的风貌成为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8.古典园林: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其设计精巧,布局优美,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
以上是按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划分的八类古建筑,它们不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为帝王或者显赫人物而建的,是其在世之后的安葬之所。
陵墓建筑不仅仅是由墓葬本身组成,还包括了陵寝、祭祀、防盗、景观等多种要素。
精美的陵墓建筑,既是古人的致敬之意,也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建筑材料、景观氛围、文化内涵等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魅力。
一、设计方案陵墓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方案细节严谨而考究。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陵墓的位置、方向、大小、布局等方面。
首先,陵墓的位置必须是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祭祀仪式的举行。
它通常建于山上或者靠近山崖处。
如古代汉武帝陵就位于渭水之滨,周边多山,如龙首山、越王台等。
这样可以营造出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其次,根据古代文化的要求,陵墓的方向也需要考虑。
古人都追求“吉祥知命,合天地造化”,所以陵墓的朝向大多数是依据八卦方位确定的。
一般来说,阳陵都应该面向南方,以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天地精气,而阴陵则应该面向北方,以便于阴精的收纳。
最后,陵墓的大小和布局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陵园面积一般较大,墓地要求平整、宽敞,建筑物的大小布局也需要根据当时君王的地位和权力来进行科学规划。
举个例子,陕西省西安市展开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由上宾坑、中宾坑、下宾坑三部分组成,大规模的装饰和排列方式为开创历史。
这一规模的陪葬物不仅在古代,而今在各国也是少见的。
二、建筑材料陵墓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石材、土墙和木材,其中石材使用最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石材具有较高的防盗能力、装饰效果好,寿命长等众多优点。
在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唐太庙陵(后改称唐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约20余公里处。
唐陵中的墓园、宫殿、宝塔等全部使用了石材建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陵十二部屋。
这些石屋群依山而建,上联二十一字:“遗址千年不改;屋阁万载长存”,表达了对于唐德传承的虔敬之意。
为了增强墓地的神圣感和豪华氛围,很多陵墓里还会使用黄金、玉石、珍珠等贵重宝石装饰,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与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与陵墓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其中宫殿和陵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殿代表着皇权与尊严,陵墓则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与纪念。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和陵墓为主题,探讨它们的特点与历史意义。
一、宫殿的特点宫殿作为统治者的居所,其设计与建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1. 结构布局宫殿往往由多个殿堂组成,根据皇室的权力分布,布局可以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等不同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前殿是接待贵客或举行仪式的地方,中殿是皇帝办公及受谏的地方,而后殿则是皇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风格多样,通过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如明代的紫禁城以黄琉璃瓦覆盖,建筑造型简洁庄重;清朝的颐和园则以苏式园林和欧式建筑相结合,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3. 装饰工艺宫殿的装饰工艺非常丰富精美,砖雕、木雕、瓷砖、彩绘等各种工艺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中。
其中,琉璃、漆画、织锦等被视为皇家专用工艺品,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
二、陵墓的特点陵墓是古代帝王的安息之所,也是对先祖的崇敬与纪念。
1. 坟墓形制中国古代陵墓的形制构造复杂,往往有墓道、墓室和地宫等不同部分组成。
墓室是用来安置人物陵柩的地方,地宫则是用来收藏陪葬品和供奉 offers 。
2. 融入自然环境陵墓的选址往往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寻找适宜的地势和风水。
如明代的明十三陵便选址于狭长山谷之中,充分借助自然山川的形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陵墓群。
3. 陪葬品与墓志铭陵墓附设的陪葬品是考古学家了解古代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来源,它们多样丰富,如金银器、陶瓷、玉器等,都透露着帝王权力与文化风貌。
同时,陵墓上的墓志铭供后人铭记先祖功绩,也是历史记载的重要依据。
三、历史意义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与陵墓不仅仅是建筑物,更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1. 皇权与象征宫殿和陵墓是皇权的象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
中国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古建筑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但也有不少得到保存,流存至今,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建筑物,成为建筑史中的奇葩。
因为数量众多,且使用功能、形制等级和建造等方面不同,在建筑史中,这些历史建筑物可归纳为多种类型,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宗庙建筑、陵墓建筑等。
最开始出现的建筑类型,只是为了谋求最基本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才逐渐出现了多样的建筑类型,目前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主要还是按照它的使用功能来划分。
001 宫殿建筑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最后进入长期的封建社会,作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制,就是所谓的宫殿建筑。
在讨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时候,大多其实就是在讨论这个宫殿坛庙陵墓这些跟皇帝,跟达官显贵相关的建筑。
目前所能看到的宫殿建筑,主要是供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休憩的大型院落式建筑群,一般指皇城建筑、宫城建筑和避暑建筑,所留存的遗迹不多。
中国的古建筑,是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为特点,在宫殿建筑中,这个特点显示非常明显,通过组群处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最著名的当然是北京故宫。
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现存的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仿照南京的明故宫,但比南京的宫殿更宏伟,更大。
更壮观,虽然清代不停在修缮、重建,整体上仍然保存了明代的面貌,包括至今仍然有很多殿堂是明代遗物。
北京故宫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
故宫占地72万平,建面15万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规模相当宏大。
其次,现存较好的还有布达拉宫、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占地六万多平,建面将近两万平,建筑100余座、500余间。
其建造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孔庙中以山东省曲阜市孔庙规模最大。
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些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点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它不仅在建筑技术上达到了独特的高度,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建筑结构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其特点是檩柱结构稳固,榫卯连接工艺精湛。
代表性建筑有故宫、颐和园等。
2. 石构建筑:石构建筑主要采用石材进行建造,如石块、砖石等。
石构建筑在墓葬、寺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代表性建筑有长城、洛阳白马寺等。
3. 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形式,通过榫卯和砖石的结合,使建筑更加牢固。
代表性建筑有北京的天坛、孔庙等。
4. 土木结构:土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土壤和植物材料进行建造的一种方式。
代表性建筑有土楼、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等。
二、建筑材料1. 木材: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各种木材,如松木、柏木、榉木等。
木材具有韧性和耐久性,适合用于建筑结构。
2. 石材:石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等。
石材坚硬耐用,适合用于建筑的基础和装饰。
3. 砖石:砖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青砖、琉璃瓦等。
砖石制作工艺精湛,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屋顶。
4. 泥土:泥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黄土、黏土等。
泥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适合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地基。
三、建筑风格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威严。
它以故宫为代表,具有严谨的布局和宏伟的气势。
2.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注重营造自然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3. 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宗教建筑风格,代表了佛教和道教的信仰。
白马寺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典范之一。
4. 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常见风格,代表了普通人民的居住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
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和建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审美追求。
二、建筑风格的分类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宫殿式建筑、寺庙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宅院式建筑以及特色民居式建筑等。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主要用于皇家和贵族的居住和政务活动。
它通常采用严谨的布局,庄严肃穆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装饰。
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包括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2. 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用于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信仰场所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常以庙宇、塔楼、殿堂为主体,它们以高大威严和庄重肃穆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著名的寺庙建筑有承德的普宁寺和杭州的灵隐寺。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以它自然融洽的布局和精美细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类建筑常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水池、假山、亭台楼阁和花木等元素,打造出和谐宜人的环境。
著名的园林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
4. 宅院式建筑宅院式建筑是古代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它以庭院为核心,以家庭生活活动为基础。
这类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整体美感。
典型的宅院建筑包括四合院和围屋等。
5. 特色民居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常见于中国的山区和水乡地区,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它们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石质材料,外观质朴朴实,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典型的特色民居建筑有青岛的红瓦白墙和苗族的吊脚楼。
三、建筑特点的汇总古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 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中国建筑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物融入周围的山水景观,形成一种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美感。
2. 尊重人的尺度:古代中国建筑注重与人的相互关系,根据人的需求和福祉设计建造,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尊重。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1.传统的四合院:传统的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最典型的建筑样式之一、四合院由四栋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院落。
四合院的设计理念是以家庭为中心,四合院的四个建筑面向四个方向,形成一个中央的院落。
四合院通常有固定的布局,包括正门、厢房、天井等。
四合院的设计既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又能体现中国古代人们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2.园林式住宅:中国古代民居中的园林式住宅,如江南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是建筑艺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
园林式住宅通常由多个建筑物和庭院组成,庭院之间有流水、假山、花木等自然景观点缀。
园林式住宅注重空间和景观的巧妙组合,同时也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园林式住宅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能提供一个美丽而宜人的居住环境。
3.建筑材料的使用: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砖瓦和石材。
木材在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结构材料,同时也是装饰材料。
中国古代民居的墙壁和屋顶多使用砖瓦作为覆盖材料。
砖瓦的使用不只是为了防水、隔热和装饰,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文化和传统的方式。
石材在中国古代民居中的使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建筑的基础和门楣上。
4.几何形状的运用:中国古代民居在设计上注重几何形状的运用。
建筑布局通常呈现方形或长方形,尤其是四合院。
房屋的屋顶和门窗的形状也体现了几何形状的美感。
例如,屋顶常常采用斗拱、双拱或多拱的形式,而门窗则常常呈现矩形、梯形、圆形或半圆形。
5.艺术装饰的运用:中国古代民居在艺术装饰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建筑墙体上经常使用砖雕、木雕和石雕等装饰。
传统的砖雕和木雕常常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作为题材,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特色。
此外,中国古代民居在家具、屏风和挂画等方面也注重艺术装饰的运用,以增添居住环境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特点多种多样,但都强调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家庭为中心、美感与实用的结合。
这些设计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和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古代中国的建筑等级制度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到了秦代,这一制度逐渐完善和细化。
在这一制度中,建筑等级通常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园林和民居等五个等级。
首先,宫殿是最高等级的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通常被称为“宫”,其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上宫”、“中宫”和“下宫”。
上宫是君主居住的地方,只有天子有资格居住,尊称为“上宫”。
中宫是皇后和嫔妃居住的地方,是皇帝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下宫则是宫廷中文官、武官、侍从等人员居住的地方。
在建筑规模上,宫殿通常是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它们的建筑形式和布局都要比其他等级的建筑复杂和精美。
其次,庙宇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场所,也是重要的建筑等级。
庙宇的等级和规模也有差异,但一般分为上庙、中庙和下庙。
上庙是供奉天上神灵(如天帝、太阳神等)的场所,通常是宏伟的建筑群;中庙是供奉神仙和佛教菩萨的场所;下庙则是供奉地方神灵和祖先的场所,一般规模较小。
第三,陵墓是古代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墓葬,同样也是建筑等级中的重要部分。
陵墓的等级和规模根据帝王和贵族的身份和地位而定。
帝王的陵墓一般是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常常建立在山岗之上,由土木工程和石雕等手艺精湛的工匠所建。
而贵族的陵墓规模较小,主要以土堆覆盖,也有一些精巧的墓葬建筑。
第四,园林在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入人工布置的建筑和植物,形成一个完美的人造景观。
园林的等级和规模各异,可以分为皇家园林、贵族园林和寺庙园林等。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精美,注重体现君王的尊严和地位;贵族园林则更注重私人意趣和自然风光的美感;寺庙园林则更注重灵性和修养。
最后,民居是古代中国建筑等级制度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一类建筑。
民居按照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庄园、宅院和普通民居。
庄园通常是富豪或贵族居住的场所,规模宏大,多有花园、假山、池塘等;宅院则是居住在城市或乡村的士绅和市民的住宅,规模适中,也有庭院和小花园;普通民居则是普通百姓的住宅,规模较小,多为砖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建筑亭《释名》中说: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亭一般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有墙,具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的特点。
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婷婷玉立的形象,可使山水增色。
亭在园林中必定可以立足观景,它在选址时,其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而且其所选择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所以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
由于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所以旅游者往往以亭为引,这样亭又起到了组织游览的作用。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
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
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榭水边的敞屋称水谢。
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
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
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水具有温柔活泼的性格,园林中有了水,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在水边,天光云影、波光倒影、游鱼荷花、霞光月影……都是观赏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把水的美概括为:洁净之美、虚涵之美、流动之美、文章之美。
据他分析,水的洁净之美,不仅是湿润、降温、净化环境的物质性清洗功能,而且表现出洗涤性灵,清澄心性,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精神性清洗功能;水的虚涵之美,不仅表现水质的澄澈、晶莹的透明之美,而且表现在倒影的亦真亦幻。
似实还虚,上下天光,恍惚不定的虚灵之美;水的流动之美,不仅表现在插天扑地,源远流长的活泼流动之态,而且表现在如同与人说话,为人奏乐的潺潺之声;水的文章之美,则集中体现在苏询所描述的风水相遭,风吹水绉之际的种种殊然异态。
这些构成了水面千态百姿的文澜绣绮之美。
厅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国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
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
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
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
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
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
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上海豫园,三穗堂是用作会客之用,点春堂作宴请、观戏之用,玉华堂则是书房。
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斋即斋戒之意,其环境一般比较幽深僻静,其风格大都朴素清雅,具有高雅绝俗之趣,斋在园林中大多作静修、读书、休息之用。
轩与亭相似,也是古典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
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
轩也多作赏景之用。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
前端有平硚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
由于舫不能动又称不系舟。
舫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
但是肪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肪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
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
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
所以舫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园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
而颐和园之石肪,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上海豫园内园假山上的舫宜作“这里是人间仙境”之解。
中国建筑形成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居住建筑、祭祀性建筑及陵墓建筑等不同种类的建筑,具有北国淳厚、江南秀丽、蜀中朴雅、塞外雄浑、云贵高原绚丽多彩等地域性特点。
宫殿建筑夏、商王朝时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宫殿(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后来有汉代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兴建的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
北京故宫、辽宁沈阳故宫、陕西西安尚存的几处汉唐两代宫殿遗址等。
又称紫禁城。
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宫殿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宗教建筑中国的古代宗教建筑包括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建筑,现存最多的是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
陕西西安大雁塔、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五台山、西藏拉萨布达拉宫、青海西宁塔尔寺、北京雍和宫等,还有中国最早的皇家佛寺河南洛阳白马寺、山西大同悬空寺、河北承德“外八庙”等。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在中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艺术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它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宝藏。
青海塔尔寺又名塔儿寺。
是中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寺院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是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园林建筑现存主要皇家园林建筑: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现存主要私家园林建筑:江苏的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等。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苏州留园留园与拙政园并称为苏州园林中的“两绝”。
留园是清代的代表性园林。
全园分4个景区,中部以水见胜,东部以建筑为主,西部为自然景色,北部为田园风光。
整个园林建筑布局紧密,装饰精雅,尤其东部建筑群内部空间的庭园造景和一系列流动变化的空间序列布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秀的艺术成就。
民居建筑北方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的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洞内加砌砖石,建造了窑洞,这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典型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
此外,中国还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如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等。
北京四合院、山西王家大院、陕北窑洞、安徽徽州古民居、广东开平碉楼、湖南苗族吊脚楼等。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而闻名。
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是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北京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
它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
代表建筑有宋庆龄故居、鲁迅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等。
王家大院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建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包括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是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
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
徽州古民居徽州地跨江淮,处于北方与南方两大建筑风格的交汇融合地带,受徽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格局和风格。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楼房。
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笕流入阴沟。
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
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
祭祀性建筑祭祀性建筑是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
祭祀性建筑大略分四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崇奉祖先或宗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
北京天坛、山东曲阜孔庙、四川成都武侯祠、河南开封包公祠等。
北京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双重坛墙使其有内、外坛之分。
俯视全坛,它的南部呈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这一构思正好印证了古老的“天圆地方”之说。
现在人们所称天坛主要是指内坛,它是圜丘和祈谷两坛的总称,而连接这南北两坛的轴线是一座砖石台,这座台基称作“神道”,寓意上天庭是要经过一段遥远而漫长的路程。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
以孔子故居为庙,依皇宫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种建筑100余座。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大成殿,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
孔庙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陵墓建筑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