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用长方形纸卷圆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这次本文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二、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3是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

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学具准备:易拉罐、白纸壳、剪子七、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

”“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

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认识圆柱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_第04课时_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_第04课时_解决问题-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4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

(1)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学生结合给出的条件利用公式法求圆柱的体积)(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如果已知底面周长和高,又如何计算呢?出示几个图形。

导入:这节课我们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构“联系”提问: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测出这个石块的体积的吗?课件展示:利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我们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规则的圆柱来求它的体积。

揭示:这种的转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柱体的体积,但生活中不少物体是不规则的,那应该如何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比如屏幕上的这个瓶子,你会求它的容积吗?说一说。

学习任务一:阅读与理解,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解决例7问题时也想到转化的方法,再通过做题复习求圆柱体积方法及计算公式,为新知学习打基础。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题意与已知条件,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知探究—习“方法”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例7。

(1)读题,明确题意,获得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会发现: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容积)(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讨论后会发现:无论瓶子是正置还是倒置,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都不变,那么无水部分的容积也是不变的。

所以可以把正置放平时水的体积(圆柱)加上倒置放平时无水部分(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即瓶子的容积可以转化成两个圆柱的体积。

(3)课件演示转化的过程。

学习任务二:用转化的方法求圆柱的容积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分析——回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体会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容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探索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探索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探索活动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5页“实践活动”。

课前思考本节课的教科书中,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用6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卷成不同的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其学习目的是: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的重难点是“体会在圆柱侧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卷成的圆柱的体积不相等及其缘由”。

教学时,要事先准备有关材料:每小组一张探究表格;每小组4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长16cm,宽4cm);小组准备计算器,透明胶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整节实践活动课以闯关形式呈现。

课堂写真第一关:初露锋芒(教师拿出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

)师: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谁来大胆猜测一下。

生: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

生:两个圆柱的体积不一样大,我认为粗短的圆柱体积大。

生:老师,我也认为两个圆柱的体积不一样大,但我觉得细长的圆柱体积大。

【分析:“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直觉判断和理性思考;猜想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

有的学生看到两张纸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就直观地认为它们围成的圆柱体积相等;有的学生认为圆柱=粗体积=大;有的学生认为圆柱=长体积=大。

这些想法其实都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呢?生: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分别求出两个不同圆柱的体积,再进行比较。

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你打算怎样做呢?你认为需——用到学过的哪些知识呢?生:先要测量卷成圆柱的有关数据,再根据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测量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复习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出示一个茶叶筒提问:这个物体的形状叫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的?你对它了解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摸摸它的面。

师:圆柱有几个面?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各面的名称。

2、小组合作,制作形体。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大家合理分工,做一个圆柱体。

想一想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做哪几部分?分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后动手做。

3、成果展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合作成果,向大家展示。

(2)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准备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4、交流讨论。

(1)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粗有细,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高有矮,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什么是圆柱的高?怎样测量这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5、发现特征。

师:从我们准备的材料和在操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师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同的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写好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3、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2、操作册:第6册p53。

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XX快回来。

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

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

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为后面学习圆锥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成功之处:1.注重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让学生观察转动起来后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

对于这个形状学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对于这个内容背后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掌握。

小学数学实验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圆柱和圆锥》单元为例

小学数学实验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圆柱和圆锥》单元为例

智行教苑拔萃小学数学中的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建立在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着眼整体,着重联系,着力思维”的教学。

现阶段,一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就实验教实验的现象:实验内容单一且缺乏整合,实验操作(方法)不能实现有效迁移,思维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实验过程随意而无序等,这显然无法很好地发挥数学实验的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也应该同知识、概念教学一样,用结构化的教学眼光加以研究并付诸实践。

笔者就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从“单一”到“系列”,实验内容结构化整合教材安排了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组织学生围绕这一内容进行学习,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我们的学习内容略显单一,无论是从知识理解、技能训练的角度,还是从思维提升的角度来看,学生都没有获得足够的发展。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教教材,还应适度开发教学内容,把单一的内容整合为系列化的内容,促进学生对“一类内容”及“关联性内容”的整体把握。

例如,“旋面成体”是《圆柱和圆锥》单元涉及的知识内容,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两道相对简单的习题。

教材之所以安排这类习题,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确:用相同的面绕不同的轴旋转,可以旋转成不同的体,从而明晰面与体之间的关联,感受旋转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思维。

显然,面对“旋面成体”问题,教师要清楚其中的思维价值,不能草率地“一讲了之”或者让学生“一做了之”,而应该以此为素材设计成系列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想象和分析,在亲身体验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从而对“旋面成体”以及面与体之间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应从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实验内容从单一到系列,操作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实验过程从无序到有序,使小学数学实验更具系统性、迁移性和生长性,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化提升,数学思维更宽广、更深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体并掌握其基本结构特征;2.学会观察和描述圆柱体的各个部分;3.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和理解圆柱体的形状和属性。

教学内容圆柱体的定义及属性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熟悉圆柱体的外形形状并介绍其定义,特别强调圆柱体的底面为圆形且圆柱体两个底面平行。

圆柱体结构的探究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各个部分,特别是侧面、底部和顶部,并详细讲解各个部分的名称和特点。

圆柱体的手工制作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材料及步骤,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体验圆柱体的形状和属性。

具体操作如下:制作材料和工具•彩纸;•剪刀;•胶水。

制作步骤1.准备一张彩纸,将其对称地折叠成两半;2.沿着折痕将纸剪成两半,在其中一半中间沿着竖向对称轴画一个圆形,成为圆柱体的底面;3.在另一半纸张中将其对角线相交的位置剪下一段,取一端沿着纸张的边缘向右依次折叠,成为圆柱体的侧面;4.将侧面和圆形底面用胶水粘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感受圆柱体的特点;2.通过观察和讲解,让幼儿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名称;3.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和理解圆柱体的形状和属性;4.通过游戏等互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是否对圆柱体有初步认识;2.检验幼儿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体的基本结构;3.检验幼儿是否能够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理解和体验圆柱体的形状和属性;4.通过游戏等互动形式,了解幼儿对圆柱体学习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对圆柱体有了初步认识,并掌握了圆柱体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名称,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理解和体验了圆柱体的形状和属性,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设计】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把一个长方形纸盒

【设计】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把一个长方形纸盒

【关键字】设计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把一个长方形纸盒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学习目的:1.学会做长方体纸盒2.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分享、合作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制作.学习准备:1.材料:厚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胶水、彩笔等.2.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如墨水瓶盒、粉笔盒、饼干盒、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活动一.观察、讨论活动步骤:以5~6人为一组,各组确定所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拆开盒子,把它铺平,得到表面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把表面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一起的.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活动二.设计制作先在一张软纸上画出包装盒表面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调整原来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在硬纸板上,按照初步设计,画好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处,并要减去适当的棱角.在表面展开图上进行图案与文字的美术设计.裁下表面展开图、折叠并粘好粘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活动三.交流、比较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讨论本组的作品,重点探究以下问题:制成的包装盒是否是长方体?若不是,是哪个地方出项了问题?如何改正?从使用性上看,包装盒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包装盒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活动四.评价、小结评价各组的活动情况,小结活动的主要收获.小结:制作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再转化为立体图形收获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正六棱柱形状的包装盒;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纸盒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2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1.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的探索,进一步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的关系。

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工作单位:新丰县城第三小学姓名:刘超凡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2页—23页实践活动知识目标: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素活动。

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图形的形成过程中认识图形的美。

并能欣赏图形的美。

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设计的实践活动。

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用四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卷成不同的圆柱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侧面积相等的圆柱体。

底面周长和高不同的圆柱体体积的不同,体会变量之间关系。

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对圆柱体有着广泛的生活经验,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动手操作能力有差异,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及实验操作清晰地把圆柱体的侧面积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由于学生对动手操作感兴趣,通过探素操作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圆柱体的形成,体会侧面积相同的圆柱体体积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侧面积相等的圆柱,底面周长大的体积就大”的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讲解法,综合分析法。

活动准备:每人准备四张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计算器,剪刀,胶水,直尺等。

另外两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

活动课时: 1课时活动过程:一、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四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4厘米。

二、活动1拿出两张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

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猜一猜,再算一算。

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形。

然后,引导学生研究“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

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设计

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设计

《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对象】六年级【教材分析】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的特征,本节课进一步研究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最大不同一一曲面(侧面)的特征。

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操作活动,在操作、验证、比较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实现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变换,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中的“化曲为直”。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圆柱的特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提高学生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更深体会到转化思想在解决图形问题中的应用,利于今后进一步使用这一方面解决圆柱体积、圆锥体积等其它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平时较少进行实践活动,只有小部分学生能进行较复杂和精细的操作。

学生一般都能独立观察思考,但有部< 分学生缺乏发现事物特征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习习惯学习者特征分析心理特征学生的三维空间观念普遍比较薄弱学生具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意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比较被动。

知识结构学生对圆柱侧面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以往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立体图形,对于此类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方法和了解。

但对于圆柱这一类曲面立体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方法会有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不平衡。

学生已经初具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个问题导向理念问题导向强调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弋协作探究理念协作探究学习实质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的协同性知识建构,以协作形式的活动为主线,通过猜想一协作探究一结论验证等环节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赛课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赛课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8、29页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2.学生经历圆柱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建立空间观念;3.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自学、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逐步达到善学、乐学、会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自学预习提示:1.你都认识哪些立体图形?2.说说你见过的圆柱。

3.自学课本28页,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观察你手中的圆柱实物,你发现了什么?5.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过《幸运52》吗?(看过)现在,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语猜一个数学名词。

(出示课件)提示语1:墙壁;2:平静的湖面;3:镜子。

生:平面。

师:你真聪明!那请同学们看老师(师将一张纸卷起来),同学们看,现在的这个面还是平面吗?(不是),那我们就叫它曲面。

师出示四个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生:将物体分类(曲面和平面两大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生:举例。

师:同学们都是有心人,那么善于观察生活。

同学们刚刚说的都是直直的,而且上下同样粗。

像这样的圆柱就叫做直圆柱。

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都是直圆柱。

二、探究新知自学课本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吗?请打开课本31页看一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好,谁来说一说。

生:底面、侧面、高。

探究圆柱的特征。

A.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

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B.圆柱的高。

“圆柱知识中的长方形问题”教学设计

“圆柱知识中的长方形问题”教学设计

“圆柱知识中的长方形问题”教学设计作者:郑万洪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10期【教学内容】圆柱知识中的长方形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侧面展开,体积变形及用长方形围圆柱、转圆柱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长方形的情况,分清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柱体实物,长方形硬纸板,课件。

【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后,在圆柱的知识中经常出现长方形的影子,在多处出现了长方形,但学生对每个地方出现的长方形不是分得很清楚时,针对这些情况,设计本课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实物展示、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侧面展开、体积变形及用长方形围圆柱、转圆柱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长方形的情况,分清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课板书课题:圆柱知识中的长方形问题。

二、激趣学习1.媒体出示:将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得到长方形,让学生再次理解: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2.媒体出示:沿着直径将圆柱切开→两个半圆柱。

(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直径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3.实物演示:将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半径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圆筒。

(学生拿出长方形的纸操作)(可以围几个?最大的呢?)(得到两个不同的圆筒)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5.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演示转出不同的两个圆柱。

(学生操作)(1)沿着宽为轴转一周。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半径。

(2)沿着长为轴转一周。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圆柱的底面半径。

三、知识运用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2.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水桶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把一个高为2厘米的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把一个高为5分米的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宽是2分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5.沿一张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的边为轴转一周,能得到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6.用一张长62.8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最大的圆筒,这个圆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在圆柱的知识中有好几个地方会出现长方形问题,我们要分清是哪一种情况,选好方法、找准数据,正确进行解决。

圆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圆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圆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1.圆柱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背景:冀教20xx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

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

所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掌握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出探索、发现的快乐,激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本节课我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将直观和抽象、新授和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采取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平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体纸筒、圆柱体物体、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1、复习圆柱体的特征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对圆柱体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来说说它的特征?(指明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展示同时师生小结)二、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2、教师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前一定要先进行分析,灵活运用,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课后作业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试着推一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吧!附:板书设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长方形面积=长×宽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动脑,使学生学有所获。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参电子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参电子教案

数学教学总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

“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

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揭题示标【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0页到第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二、自主探究(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第11、12页的“做一做”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三、合作提升(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二)讨论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四、巩固运用1、练习圆柱有()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有一个(),展开后是个()。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2、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二,第15页)作业:课本第1、2、3、4题(填书上)。

练习:《学习与巩固》第6页五、总结解惑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检测考评J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曾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上述要素,它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怎样进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呢?下面是我在平时作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纵览单元知识点,提前设计实践性作业预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大部分,各部分因其知识的特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内容训练的侧重点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性作业。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置预案教师:张韶民班级:403周次:一注重课前材料收集与整理,设计调查性作业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课前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务:明天我们学习“百分数”,谁知道“百分数”?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布置作业后,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收集的材料,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

如:报纸上报道,梧桐镇的绿化率35.8%;衣服的标签上,面料成份100%棉,里料成份55%棉;方便面的包装袋上,能量20%……又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这一内容时,课前让学生调查: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记时。

学生找到了如电视台的报时,车站的时刻表等生活中的内容。

“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归宿。

注重课前调查,既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践活动(用长方形纸卷圆柱)
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用长方形纸卷圆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关于圆柱的实践活动课。

(板书:实践活动)
2、活动一:
看,这里有一张长2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纸。

你能把它卷成圆柱
吗?谁来试一试?(走到学生面前)还有其他方法吗?
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卷成了两个不同的圆柱,你觉得它们的体积一样大吗?
预设:
生1、不一样…… 生2、一样……
师: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

(板书:猜想)如何去验证呢?(计算、沙土)
二、分析问题,展开探究。

1、我们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左边的同学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右边的同学算这个圆柱的体积,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计算结果!教师板书、贴圆柱。

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再回到我们的猜想,这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哪一个大?(矮、粗的圆柱的体积大;细、长的圆柱的体积小)
2、活动二
还是同样的一张纸,除了这两种卷法,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卷成圆柱?(老师从中间剪开,有想法没有?)
有想法了就在你的小组内卷一卷,在卷之前,请听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小组长注意分工合作,动手卷一卷(接口处尽量不要重合);
2、展示时用最简练的语言汇报你们组的制作过程;
3、活动时注意安全。

小组汇报:
还有其他的卷法吗?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这些圆柱进行编号。

(1、2、3……)
观察这四个圆柱,他们的体积一样大吗?我们来算一算好不好?
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计算,这一小组只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组长负责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汇总数据。

三、交流讨论,深化认识。

1、小组交流,发现规律。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强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我发现圆柱的底面半径越大,圆柱的体积就越大;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继续说。

生2:我发现底面周长越大,高就越小;
师:对他的发现,你还有补充吗?(底面周长与高的积没有变,侧面积是一定的。


生3:我发现侧面积一定,矮胖的圆柱的体积比细长的圆柱的体积大。

师:你发现了吗?品一品他说的话,把表格数据与这些圆柱结合起来,他说的话有没有道理?我看到有些同学点头赞同了,领会你说的意思了。

来,我随机请位同学,你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吗?下面的同学同意吗?还有其他的发
现吗?
师评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小结:的确,正如大家的发现,当圆柱侧面积一定时,短粗的圆柱比细长的圆柱的体积怎么样。

(大)
获得结论:
侧面积不变,短粗的圆柱比细长的圆柱体积大。

2、师:同学们真厉害,有这么多发现。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节课,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先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验证我们的猜想,进而发现规律。

猜想、验证、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伟大的过程,你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探究问题。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广泛的用处,如:(课件展示)
2、作业:
课下可以再找两张纸,按照不同的方式剪一剪、卷一卷,得到不同的圆柱
形。

看看我们的发现是否还成立?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
底面半径
底面周长

侧面积
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