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柏林爱乐乐团终觅得首席指挥-word范文 (1页)

【推荐下载】柏林爱乐乐团终觅得首席指挥-word范文 (1页)

【推荐下载】柏林爱乐乐团终觅得首席指挥-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柏林爱乐乐团终觅得首席指挥Berlin Philharmonic Selects Kirill Petrenko toSucceed Simon Rattle柏林爱乐乐团终于觅得首席指挥When the Berlin Philharmonic announced on Mondaythat its next chief conductor would be KirillPetrenko , the Russian - born music director of theBavarian State Opera in Munich , the organization wasawarding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posts inclassical music to a widely respected artist who haslargely shunned the spotlight courted by some of hispeers .周一,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 Philharmonic )宣布了下任首席指挥将由生于俄罗斯的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 Bavarian State Opera )音乐总监基利尔& middot ;佩钦科( Kirill Petrenko )担任。

这意味着柏林爱乐乐团将古典乐坛最负盛名的头衔授予了一位广受尊崇却为人低调的艺术家。

与一直渴望曝光的同辈不同,佩钦科一直极力避免出现在聚光灯下。

Case in point : Mr . Petrenko , 43, is in the midst of rehearsals at the Bayreuth Festival and so didnot attend the hastily arranged news conference in Berlin , where his appointment wasannounced a day after the musicians of the Philharmonic , a self - governing orchestra , met insecret near their concert hall . There they elected him the latest in a line of distinguishedleaders that has included Hans von B & uuml ; low , Wilhelm Furtwngler , Herbert von Karajan , ClaudioAbbado and the current conductor , Simon Rattle .比如:宣布下任首席指挥人选当日,佩钦科正忙于拜罗伊特音乐节( Bayreuth Festival )的彩排,因此缺席了这场在柏林匆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指挥帝王”卡拉扬的传奇人生:纪念卡拉扬逝世

“指挥帝王”卡拉扬的传奇人生:纪念卡拉扬逝世

“指挥帝王”卡拉扬的传奇人生:纪念卡拉扬逝世“指挥帝王”卡拉扬的传奇人生:纪念卡拉扬逝世2015-07-16 18:18:07| 分类:【云韶】|本文转载自小玉《Herbert von Karajan(赫伯特·冯·卡拉扬)The Very Best of Adagio》卡拉扬:享誉世界的伟大指挥家,指挥生涯长达六十年之久,被人们尊称为“指挥帝王”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

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

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

卡拉扬在音乐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尊称称为“指挥帝王”。

他逝世于1989年的今天。

回首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经历过和普通人一样的颠沛流离,最终他站上了世界顶尖乐团的指挥台,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年少与才华:出生在音乐之乡,与生俱来的钢琴天赋,他的人生注定不凡。

冯·卡拉扬于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

卡拉扬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但他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经常在莫扎特音乐学校的管弦乐队中演奏单簧管。

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卡拉扬从小便显露出了极为出众的音乐才华。

他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时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由于才华和技艺的出众,他曾被当时的舆论界公认为未来最有前途的钢琴演奏家。

命运与机遇:手部的负伤改变了他命运的方向,从钢琴到指挥,命运依然愿意给他机会。

十几岁时,卡拉扬进入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进修钢琴、指挥和音乐学。

起初,卡拉扬一直把成为钢琴大师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后来,由于他的手指出了毛病,才不得已而转到了指挥系学习。

卡拉扬首次登台指挥是在1928年,当时他在他的教师冯德勒所主办的学生音乐会上首次表演的,演奏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philharmoniker)[概述]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philharmoniker)[概述]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1、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中心城市,柏林在世界音乐生活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是十分明显的:这里是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和室内乐团数目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在这些不可胜数的音乐团体中,柏林爱乐乐团是首屈一指的最有代表性的位使者,也是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象征。

在整个19世纪,柏林的音乐生活逐渐脱离了宫廷和教会的束缚,最初只是作为王公贵族的消遣和为宗教目的服务的音乐终于能够进入寻常人等的生活圈子,这为柏林音乐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从1801年开始,宫廷管弦乐团每年都要举办2到3场为社会公众演出的音乐会,向听众介绍诸如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

1826年11月,这里的宫廷乐队曾经演出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19世纪初期,尽管经济的衰退曾极大地限制了公开的音乐演出,但是非正式的家庭音乐会仍然层出不穷,比如门德尔松和尼古拉家族就组织过类似的家庭音乐演出,约阿希姆和克拉拉·舒曼也安排过私人性质的室内乐音乐会。

在这个阶段,宫廷在柏林的社会音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教堂、学校和家庭式的业余音乐活动。

一些私立的管弦乐团逐渐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有的甚至将其影响波及到了国外,其中名望较高的有约瑟夫·贡格尔乐团、卡尔·利比格乐团和威廉·维普雷希特乐团。

本杰明·比尔泽于1867年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尔泽乐团,在柏林众多管弦乐团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个乐团很快就成为拥有70名职业乐师的组织,这样的规模在当时已属十分难得。

然而比尔泽乐团到了1882年时也发生了内部的分裂,70名乐师中的54人离开了这个乐团,他们在演出经纪人赫尔曼·沃尔夫的倡议下,与其他一些业余音乐家汇合在一起,组建了爱乐乐团,这便是日后名噪世界乐坛的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五位首席简历

柏林爱乐五位首席简历

柏林爱乐五位首席简历第一小提琴 (阿莱桑德罗·卡博内)阿莱桑德罗·卡博内22岁时加入了柏林爱乐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当时他还未结束在柏林高等艺术学院师从Thomas Brandis大师的学习。

作为音乐会独奏家以及室内乐演奏家,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

2002年,他开始担任柏林爱乐弦乐声部长。

首席大提琴:路德维希·匡特(大提琴)生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南部城市乌尔姆,1991年1月4日加盟柏林爱乐。

座右铭:作为一位首席大提琴最重要的是要在独立承担好自己的演奏声部之外,还要将自己的这个声部与整体乐队和指挥之间形成默契与支撑。

在这个乐队中我体验到伟大音乐产生的过程——忘却自我,臣服音乐。

路德维希·匡特出生于音乐世家,6岁起他便开始以低音贝斯的身份参加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演出。

随后,他开始学习大提琴并开始与大提琴终身为伴。

他在吕贝克音乐学院学习并投师Arthur Troester门下。

1985年获得艺术家文凭。

他还先后师从Boris Pergamenschikow, Zara Nelsova, Maurice Gendron, Wolfgang Boettcher 和Siegfried Palm.匡特加盟柏林爱乐两年之后便荣升大提琴首席。

同时他也经常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匡特先生爱好广泛,特别喜欢天文学和倾听。

他特别喜欢在乡间散布和骑车兜风以及喜欢玩单人划艇。

当然,他最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玩乐。

他演奏的是意大利克雷蒙那的1675的Francesco Ruggieri 大提琴。

单簧管首席温策尔·弗克斯座右铭:是什么让柏林爱乐的声音如此独特?交流、愉快地演奏,友谊和品质。

温策尔·弗克斯生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一个音乐世家,他自小就活跃于很多木管演奏团体。

在当地完成学业后,他前往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有机会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替补演奏员。

英国第一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到底有多厉害?

英国第一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到底有多厉害?

英国第一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到底有多厉害?聆听一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团,可能是很多人都不会拒绝的一件事情。

也许很多朋友想要迫不及待的了解交响乐,却苦于没有途径。

今天,借着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即将在天津大剧院上演的契机。

我们请来了韩晓波老师,跟我们一起聊聊英国交响乐团的那些事儿。

英国伦敦的交响乐团和演出市场——从伦敦交响乐团谈起文\韩晓波(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教授,文艺评论家,专栏作家,唱片收藏家。

)我们知道,截止到十九世纪末,比起欧洲大陆上的那些国家,英国不算是一个音乐大国、强国,因为英国出产的著名作曲家非常少。

远在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普赛尔算是一个,之后直到埃尔加出现,中间没有什么太出名的音乐大家。

尽管英国人写的音乐史书籍里,总是把亨德尔写成英国作曲家,但全世界大多数人还是把亨德尔当成一个入了英国籍的德国人。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英国却有着几乎是全世界最成熟、最发达的音乐市场。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上几个最大的音乐唱片品牌,比如EMI、LONDON/DECCA等,都不约而同地将总部或者重要的录音机构设立在伦敦;另一个就是英国有着许多家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和歌剧院。

且不说散落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的那些乐团(如伯恩茅斯交响乐团、伯恩茅斯小交响乐队、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哈雷管弦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等),单是伦敦一城,就拥有5支世界一流的著名交响乐团,外带贵为世界四大顶级歌剧院之一的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

就这个密度而言,伦敦绝对是世界第一的。

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这5大乐团依次是:伦敦交响乐团(LSO),1904BBC交响乐团(BBCSO),1930伦敦爱乐乐团(LPO),1932爱乐管弦乐团(PO),1945皇家爱乐乐团(RPO),1946再来看看交响乐团的世界排名。

排名这件事,虽然不可太当真,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多少还是有一点借鉴意义。

排名有很多种,各有各的角度,比如下面这个,是著名的音乐普及性杂志《留声机》在2008年的一个排名,在网络上广泛流传:1)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荷兰)2)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柏林爱乐乐团(德国)3)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维也纳爱乐乐团(奥地利)4)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伦敦交响乐团(英国)5)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芝加哥交响乐团(美国)6)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德国)7) Cleveland Orchestra 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美国)8)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洛杉矶爱乐乐团(美国)9) 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匈牙利)10) Dresden Staatskapelle 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德国)下面这个,是著名音乐网站Bachtrack在2015年公布的一组世界十大交响乐团排名,这一榜单由全球各地的音乐评论家、记者投票选出,算是比较专业的,其根据是乐团近年来的音乐会现场表现,虽然具有一定主观性,但整体表现出了目前全球主流乐团在评论界的地位和口碑,以及在国际演出市场的影响力。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全曲共为四个乐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 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 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 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 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 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 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 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 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柏林爱乐创始至今的10位指挥家

柏林爱乐创始至今的10位指挥家

柏林爱乐创始至今的10位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无疑是现今世界最顶尖的交响乐团,自1882年创立,建立起无比辉煌的传统,乐团的历史一直与其首席指挥联系在一起,他们也都是各自时代最伟大的指挥巨星。

1 本杰明·比尔斯一位吝啬而又独裁的指挥家,他在不经意间“创办”了柏林爱乐乐团(Berlin Philharmonic)。

1882年,他创建了15年之久的Bilsesche Kapelle管弦乐队的54名成员终于对老板的吝啬失去了耐心,即日另起炉灶成立了自己的合奏团体,这个合奏团最初名为“Philharmonische Orchester”,也就是柏林爱乐的前身。

2 汉斯·冯·比洛(1887-1892)PS:也有译为彪罗作为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主要拥护者(哪怕是得知瓦格纳与自己的妻子科西玛有私情)。

比洛在担任柏林爱乐指挥的五年里,不仅赢得了声誉,还赢得了未来。

在他的领导下,演出标准提高了,许多著名的客座指挥,包括勃拉姆斯和格里格,在此阶段开始参与其中。

3 亚瑟·尼基什 (1895-1922)尼基什作为一位先锋又魅力十足的指挥家,让柏林爱乐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巡回演出,并录制了乐团最早的唱片。

这位匈牙利籍的指挥家还拓宽了乐团的演奏曲目,尤其是他钟爱的布鲁克纳和马勒、西贝柳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

4 威廉·富特文格勒 (1922 - 1945)富特文格勒在纳粹时期领导柏林爱乐的高水准成就,在一段时间里被低估。

最初他反抗纳粹政权,后又决定留在德国,这表明他与纳粹保持了联系,他解释道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德国音乐,抵御那些想利用它做政治宣传的人。

他的许多唱片,尤其是德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曲目,展现了这位指挥家对音乐的诠释,极具个人的质朴的特质,在他最佳状态下可以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和深度的情感。

5 里奥·鲍查德(1945年5月- 8月)1944年富特文格勒逃亡瑞士,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由苏联政府任命俄国指挥家鲍查德接替富特文格勒的职位,参加一系列的反纳粹活动。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1955年—1989年)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1955年—1989年)

临危受命战后的柏林爱乐几经危机,除了乐队本身需要重建,人员要添补外,首席指挥问题始终需要解决,先是首席指挥里奥·波查德特(Leo Borchardt)被占领区士兵射杀,后来由年轻的谢尔盖·切利比达奇(Sergiu Celibidache)短暂接掌。

1947年富特文格勒归来,但在种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他要一直待到1952年才下定决心出任乐团首席指挥一职。

但此时的富特文格勒已经力不从心。

他的耳聋日渐严重,他需要西门子公司为指挥台安装线路设备,以便听到乐队的声音。

而且富特文格勒人缘欠佳,与其他指挥以及乐队成员的关系都比较紧张[31][32]。

早在1954年11月30日富特文格勒肺炎逝世前,柏林爱乐乐团就要考虑其继任人问题,而候选人都是当时指挥界的能人:克鲁依坦,切利比达奇,约胡姆,舒里希特,还有卡拉扬。

富特文格勒在1948年重返舞台,同时也意味着卡拉扬一直在维也纳,柏林和萨尔茨堡这些音乐重镇之前不得正门而入,加上卡拉扬身系繁忙的任务,所以他只得零星的机会与柏林爱乐乐团接触。

富特文格勒还曾致信柏林爱乐乐团委员会:我只对一位同僚有异议,不错就是卡拉扬。

他在柏林与你们合作指挥,我当然无话可说。

但是如果要他带领乐队巡回演出,我则认为不妥。

乐团与一位指挥一同出游,无疑就是进一步合作的开端。

而这种问题,不能单凭某一位指挥的票房号召力去考虑,而且要看乐团和指挥的关系如何来决定。

与一些媒体的报道相反,我对卡拉扬毫无敌意,而且我怎可能会有呢?可惜的是,敌意来自他那边。

由于他的阻挠,我不能在维也纳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一度,在已经安排好的巴赫音乐节上与合唱团演出音乐之友协会的《马太受难曲》。

而协会则听从了他的号令,因为这等大型的巴赫音乐节要靠他才能成行。

为EMI物色录音人员的瓦尔特·李格两边都不能得罪,他曾说:很不幸,从1946年到富特文格勒逝世,我一直在富特文格勒博士和冯·卡拉扬之间当首席和事佬。

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

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

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说起最难演奏的钢琴曲,尽管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当然,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但如果从一开始可以了解一些这样的曲子,对理解古典音乐还是很有趣的一个过程。

下面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世界上最难演奏的十首钢琴曲。

1.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3. Finale (Alla breve) Lilya Zilberstein;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Nos.2 & 3作品简介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完成于1909年9月,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

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该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

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作曲家简介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

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颇富俄国色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

作品难点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

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第三钢琴协奏曲》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这首钢琴曲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早就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必须辅以「脑海中的乐符」来创作、晚年又被他想认养
晚年作伴的侄子背叛....他这一生一直没有爱。因此他的音乐严肃深沉、甚至是
严厉的,但是到了晚年的大和解、大博爱,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心灵
历程啊。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贝多芬只能透过音乐来言说的神秘。而我们,
也只能透过对他的作品的聆听,进入那不可言语的、两个主体间的从对抗、呐
音乐作品,包括《第一交响曲》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主要是听觉
的衰弱以及严重的腹泻。其实在贝多芬3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
的听力越来越差,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求医问
药的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改观贝多芬耳疾的病情。他需要和人用很大
的音量来进行交流,对于微弱的声响很不敏感。尤其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其
贝多芬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他对莫扎特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态度。但即便如此,
他也没有忘记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才华。贝多芬让莫扎特指定一个音乐主题,他
来进行颇有难度、也更见功底的即兴创作独奏。莫扎特应允了这个要求,结果贝
多芬略加思索就按照大师给出的要求,完整而流畅的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旋
律,以至于莫扎特十分欣喜,对在场的众人预言——贝多芬将是未来的杰出音乐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
听贝多芬的作品,探寻他的心灵历程一直是喜欢贝多芬音乐的朋友非常愿意
去做的一件事。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的人格是多样化的。贝多
芬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

20世纪世界十大乐团

20世纪世界十大乐团

5、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cstcr des Baycrischen Rundfunks)
该乐团1949年由约胡姆创建并就任首任指挥。理查·施特劳斯、克劳斯、贝姆、克莱姆佩勒等人都曾先后客串,于是声誉鹊起。1969年后由库贝利克接任指挥及音乐总监,演出活动益发活跃,被公认为仅此于柏林爱乐乐团的前西德杰出乐团。

3、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cr)
这个全球数一数二、举世公认当代最辉煌的管弦乐团,是在1842年从原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中分离出来的。团员们自主经营,不设常任指挥,也因此而最少排他性,故而大师云集,群星灿烂,李希特、马勒、理查·施特劳斯、魏因加特纳、富特文格勒、瓦尔物、贝姆、卡拉扬、伯恩斯坦、克莱父子、阿巴多等等,几乎是历代欧洲所有大指挥家都曾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有过光辉合作的业绩
20世纪世界十大乐团
20世纪世界乐坛空前繁荣,杰出的音乐家和演出团体如群星灿烂。如此开列“十大指挥”等等,并不科学,也必有疏漏。但我们不得不以“十大”为限,选取最光辉卓越者为其代表略作介绍。排列先后并无排名之意,乐团团体根据其所在国家及乐团名称的英文字母排序,音乐家个人则依出生年月的先后为序。
4、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爱乐乐团成立于1882年,自冯·彪罗就任常任指挥的1887年后,开始走向成熟。1895年尼基许接任后,执棒27年,其间尚有理查·施特劳斯这样的大作曲家“客串”,遂将这个乐团训练成世界首屈一指的。皮后,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先后长期主持柏林爱乐乐团,令乐团声誉更隆。1989年卡拉去世后至今,乐团常任指挥是阿巴多。
6、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Barbirolli -《马勒第九交响乐》(Mahler symphony NO.9)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伟大录音系列[APE]

Barbirolli -《马勒第九交响乐》(Mahler symphony NO.9)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伟大录音系列[APE]
专辑英文名: Mahler symphony NO.9专辑中文名: 马勒第九交响乐艺术家: Barbirolli资源格式: APE版本: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伟大录音系列发行时间: 1964年地区: 英国简介:
专辑介绍:
马勒:第九交响曲
MAHLER:Symphone No.9
2.C大调,指示“以缓慢的兰德勒舞曲速度”,相当于谐谑乐章。全乐章有3种兰德勒舞曲风格旋律,开头在低音管与中提琴所奏的轻松短小序奏引导下,第二小提琴像古提琴呈示第一兰德勒舞曲旋律,低音管与中提琴以对位缠绕。变得活泼后,第二兰德勒舞曲旋以E大调圆舞曲风格出现于第一小提琴,结构如回旋曲。圆号与小提琴奏缓慢的第二兰德勒舞曲旋律,低音管与大提琴引进第一兰德勒舞曲旋律的对位,进入第二段。第二段先以6个变形发展第二兰德勒舞曲旋律,再以第二兰德勒舞曲第一插句与第三兰德勒舞曲对位,以5种变奏发展。第三段先发展第一兰德勒舞曲,再利用第二兰德勒舞曲的插句作为经过句,移至第二兰德勒舞曲的发展,以4个变奏达高潮。第二兰德勒舞曲的插句加入,又出现4个变奏。第四段以回忆的方式暗示第一兰德勒舞曲,第三兰德勒舞曲亦加以暗示后,进入结尾,以第一兰德勒舞曲的回忆构成宁静的尾声。
常驻服务器:RZ3.0
ps:首发资源Biblioteka 请斑竹和驴友多提意见 在第一乐章的草稿旁边,马勒用文字标下了“逝去的青春年华”与“离散的爱”这样的词句。他的门生布鲁诺•瓦尔特认为,第一乐章是“徘徊在离别的悲哀和对天国光辉的遐想”,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所说的“遐想”,正是马勒关于青春与破碎的爱的一份冥思--马勒从死亡呛人的气味中嗅见了那些从天际高高飞来的花粉。马勒对自己的“放任”与“沉溺”也正在于此,即使“死亡”、“夜”以巨大延伸的力量逼近,几乎要掐分算秒,把尖利的指尖搭在马勒身上--他还是作为林中的少年,在充满春雾的夜泽旁,说着与他的遭遇无关的轻歌曼语--更重要的是,在马勒的幻觉中,大约瞥见了夭折的女儿的影子,这个影子在问起往事,并以亲情的方式与马勒深爱的一位幻美女郎的影子迭合为一--这是消亡的声音擦响在耳边的时刻,恰像俄尔浦斯不听神的戒令,只任那个回首所见的影子蜷曲、消失,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空洞。

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

瓦 尔特 施 特劳 斯 以
而 一 些新 派 的
直到 今
及对 当代音乐特别关 注 的赫尔

`
艺术探索 又 在浪漫主义 和 激进
派 音 乐 之 间造成 了 断 层
, 。
天 人 们仍将 他视为 指 挥艺 术
希尔 金 奥 托
,

克 勒姆佩

毫无
史 上 的关键性人物
,

从任职 开
瑞尔 和 奥斯卡
,
弗雷德
在尼
比尔 斯 ( B
n
n ja m i
,
并具 有 最大 的 世界性影响 由象 汉 斯


现 在通
B il s
e
)



彪罗 阿 瑟 富特 万 格 勒 和

过再 版 发行 的它 旧 日 的 录 音 中 包 括 了 大 量 乐 团 演奏 史 上
,
其后 的 2 0 年中 这 个乐 队举 办
了约 3
,
尼 基什 威廉
王 不球
乐 坛 巡 礼
团 以 来 爱 乐 乐 团 参与 了 大量 的 录 音 活 动 已 成为 世 界 最 多 录 音产 品 的乐 团 之 一
。 , ,

在柏林 几个世 界 级水 准乐
团 中 爱 乐 乐 团历 史最为悠久
, , 。
组织
该 组织成立 于 1 8 6 2 年
e
,
其 指 导 为 皇 家音 乐 指 导 本 杰 明
疑 问 每 一 个 尼 基什 的 追 随者 对 这 种新派音乐都是有强烈看 法 的 正 是在这样 一 种 环 境中
1886
。 ,
始 他 便把精 力集 中在古典 和

柏林弦乐精简版

柏林弦乐精简版

柏林弦乐精简版摘要:1.柏林弦乐团的简介2.柏林弦乐精简版的背景和意义3.柏林弦乐精简版的主要特点4.柏林弦乐精简版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5.总结正文:柏林弦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音乐传统。

乐团成立于1882年,由德国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担任首任指挥,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柏林弦乐团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广泛的曲目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柏林弦乐精简版(Berliner Philharmoniker精简版)是柏林弦乐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而推出的一个精简版本。

这个版本在保留原版精髓的基础上,对部分曲目进行了删减和改编,使整个演出时间缩短至90分钟左右。

这一举措旨在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高品质的音乐,同时也为那些时间紧张的观众提供了便利。

柏林弦乐精简版的主要特点如下:a.保留了柏林弦乐团原有的精湛演奏技艺和独特的音色特点;b.对部分曲目进行了删减和改编,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紧凑和富有节奏感;c.演出时间缩短至90分钟左右,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d.演出内容涵盖了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适合各年龄层观众的欣赏需求。

柏林弦乐精简版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逐渐扩大。

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被这个版本的高品质音乐所吸引,纷纷前往现场欣赏。

同时,一些音乐教育机构也将柏林弦乐精简版纳入教学范畴,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音乐作品。

这一版本的推广对于提高我国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水平和推动古典音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柏林弦乐精简版是一个兼顾艺术品质和观众需求的创新尝试。

西洋弦乐团名称征集

西洋弦乐团名称征集

西洋弦乐团名称征集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西洋弦乐团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西洋古典音乐文化,提高乐团的知名度,我们特此开展西洋弦乐团名称征集活动。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西洋弦乐在国内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学生对西洋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类西洋弦乐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许多乐团在演奏水平、组织架构、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此次名称征集活动旨在为乐团树立一个富有特色和创意的名称,使其在众多乐团中脱颖而出。

二、西洋弦乐团名称征集意义1.提升乐团品牌形象:一个好的名称能够突显乐团的特色,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喜爱。

2.增强团员凝聚力:具有独特意义的乐团名称有助于提高团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扩大交流合作:一个富有创意的乐团名称更容易被外界记住,有利于乐团在国际间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优秀乐团名称参考1.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2.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3.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4.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四、命名原则与建议1.简洁明了:名称应简短易懂,易于记忆和传播。

2.富有创意:名称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避免与其他乐团名称雷同。

3.寓意深刻:名称应蕴含乐团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体现乐团的精神风貌。

4.易于发音:名称应易于发音,便于外国观众理解和传播。

五、结语此次西洋弦乐团名称征集活动,期待广大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踊跃参与。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西洋弦乐团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为我们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柏林森林音乐会与《柏林的空气》

柏林森林音乐会与《柏林的空气》

柏林森林音乐会与《柏林的空气》一、关于柏林夏季森林音乐会:“柏林森林音乐会”(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in der Waldbuhne)是在柏林西郊外森林剧场举行的露天音乐会。

每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并且如同“柏林除夕音乐会”一样,每届森林音乐会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20年多的历史,许多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

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

露天剧场所在地原是一片森林,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

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修整,变成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

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

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乐团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而名扬世界。

在这里举办音乐会,观众不用像在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随意。

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在夕阳西下时来到这里,或躺或坐,一边听着世界最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别致。

在演出中,乐团也不像最正规的演出那样拘谨,会在演出的过程中有一些与观众的互动。

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更会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

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

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绿树环绕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后拿起柏林爱乐乐团指挥棒的是以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指挥家及教师等多重身分活跃于19世纪下半叶的约瑟夫·约阿希姆。尽管约阿希姆在当时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音乐界都享有盛名,但是作为一名职业指挥家,他显然对于乐团的发展和成长缺少远见卓识,而他的曲目也过多地限定在勃拉姆斯等少数的几位作曲家的范围内,这对于一个音乐中心城市的代表性乐团来说似乎过于狭窄了。从1887年开始接替约阿希姆的是指挥家汉斯·冯·彪洛,这位瓦格纳音乐的忠实追随者执掌柏林爱乐乐团的时候已经年近六旬,尽管如此,彪洛还是以其丰富的经验和音乐背景给这个乐团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乐团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段时间里,年轻的乐团与很多作曲家建立了密切而稳固的联系,它的客席指挥里出现了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格里格和柴科夫斯基等人的名字。也正是由于这些合作,乐团的曲目不断扩大和丰富,演奏水平日益提高,已经成为柏林最出色的交响乐团了。
在卡拉扬于1989年去世之后,柏林爱乐乐团在挑选他们的下一位领袖时,不得不认真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需要的是一位威严的君主还是一位和善可亲的合作者?于是,在团员的几轮秘密投票中,永远和颜悦色、神态温和的阿巴多顺利当选,在几名候选者当中独占鳌头。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指挥家已经不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多年死守着一个乐团,即使是常任指挥也常常身兼数职,不愿把精力全部放在一处。这一点,在柏林爱乐乐团近年来的情形中也可以一见端倪。仅以1994年到1995年这个乐团音乐季中首席与客席指挥家出现的频律来看,首席指挥的分量已经大大减轻,与之相对应的是客席指挥的人数分布广,场次增加,其中首席指挥阿巴多指挥28场,而巴伦博依姆、拉特尔指挥7场,指挥6场的有梅塔、萨瓦利施、海廷克和莱文,指挥4场的有布列兹和小泽征尔,索尔蒂指挥2场,其他获邀指挥这个乐团的还有腊斯泰特、哈农库特和萨洛宁等。
卡拉扬将柏林爱乐乐团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音乐境界中,而这同,卡拉扬从来不把自己仅仅局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流派的作品当中,他指挥所有乐曲虽然不能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都毫无疑义地达到了第一流的水准。自然,卡拉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也直接得益于他手中这一支同样富于特殊魅力的乐团。
然而,即使这样一对看似美满的组合也有其危机的一面,特别是到了卡拉扬的晚年,到了他以帝王一般的目光审视一切的时候,这种矛盾便更加明显了。矛盾爆发的起因是对于录用一名女性演奏员的态度,然而实际上真正的缘由在于乐团对这位音乐的君王在一切事务中都凌驾于乐团之上的反抗。于是,被激化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卡拉扬在最后的几年中甚至转而去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唱片,举行音乐会。
不过在此时此刻,卡拉扬本人比柏林爱乐乐团更能沉得住气,他与乐团方面商定先在第二年的春天以特邀指挥的身分一起去美国巡回演出,双方磨合一番,有何不可呢?
当这次巡回演出圆满结束时,卡拉扬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当然,对于乐团来说,他们也找到了在德语地区最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选。于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现代音乐史上最有号召力的一对搭档就这样形成了。
1、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中心城市,柏林在世界音乐生活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是十分明显的:这里是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和室内乐团数目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在这些不可胜数的音乐团体中,柏林爱乐乐团是首屈一指的最有代表性的位使者,也是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象征。
1895年,柏林爱乐乐团聘请尼基什担任首席指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与其几乎同时发出邀请的是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当时正值年富力强的尼基什似乎是毫不踌躇地把这两个职位一同揽下,并且将它们一直把持到他1922年离开人世。
尼基什入主之后的27年间,柏林爱乐乐团在他的手中迅速攀升到世界著名乐团的前列,成为最伟大的交响乐团之一。毫无疑问才尼基什是他那个时代最具魅力的指挥大师,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在很多方面,他几乎是无可比拟的。他尤其擅长于演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他对于舒曼、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瓦格纳和柴科夫斯基的诠释方式直至今天仍然被许多人奉为经典;在尼基什的手中,柏林爱乐乐团形成了自己最为独特的声音特征:良好的控制能力,富于热情的优美音色,这些对于一个一流的交响乐团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条件。
柏林爱乐乐团创建之初,由当时在德国颇具声望的弗朗茨·维尔纳担任指挥。在此之前,维尔纳的指挥活动主要集中于慕尼黑、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等地,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分别于1869年和1870年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的首演。维尔纳除了在柏林爱乐乐团草创阶段指挥了它的一些音乐会以外,并没有给这个乐团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他很快就离开了这个乐团,前往科隆成为当地音乐学院的院长。
在卡拉扬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进入了它的黄金岁月,它所录制的唱片总是会创下古典音乐销售的新纪录,它每到一处的演出都会受到众口一辞的欢呼和赞誉,唱片公司纷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欧洲各地的音乐节的组织者也都竞相向乐团投来献媚的眼光。1963年10月15日,乐团进入了它新的大本营—新爱乐大厅,这座处处体现着卡拉扬风格气质和音响观念的演出场所能够容纳2397名观众,是柏林最大的一座音乐建筑。
由于富特文格勒被禁止参加音乐会演出,年轻的罗马尼亚人切利毕达克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这位不久前才从柏林高等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是柏林爱乐乐团在战后重获新生的决定性人物,经过他的努力工作,乐团在极短的时间里便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往日的雄风,并且得到了演出的许可。令人惊奇的是,桀骜不驯的切利毕达克对富特文格勒恭敬之至,当富特文格勒于1947年得以重返柏林爱乐乐团后,他一直与这位前辈共同分享这一职位,直至1952年富特文格勒就任音乐总监后,他也是平静而滞洒地离开了柏林,这与日后听到卡拉场就任总监后的愤怒简直判若两人。
富特文格勒与德国纳粹当局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疑团,一方面他曾经帮助过许多犹太音乐家逃离纳粹的迫害,并且曾一度辞去包括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在内的所有职位以示对当局的抗议;另一方面他又在纳粹最嚣张的时候担任过政府的音乐顾问,战争结束后曾居于战犯之列,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不能登台指挥。
战争的硝烟给处于战火中心的柏林人的音乐生活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944年,柏林爱乐乐团的大本营爱乐大厅被炮火摧毁后,乐团不得不在教堂和贝多芬音乐厅等场所演出,然而音乐会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几乎从没有间断过。柏林被盟军攻陷前,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在1945年4月15日举行,然而就在5月26日,生于莫斯科的指挥莱奥·波尔查德就在战后的废墟中召集起了乐团的演奏家,举行了战争结束后的首场音乐会。不幸的是,波尔查德不久后被一名士兵莫名其妙地打死。
1954年富特文格勒逝世时,柏林爱乐乐团面对的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指挥明星卡拉扬和曾为乐团重建辉煌立下汗马功劳的切利毕达克,然而对于乐团的管理者来说,卡拉扬更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富特文格勒谢世的消息传来时,卡拉扬正在罗马指挥当地的乐团演出,也许很难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因为在德语地区这两位最优秀的指挥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爱恨交织、恨多于爱的复杂关系,他们在维也纳和柏林的明争暗斗实际上就是对于这两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争夺。在过去,年长而更富于经验的富特文格勒是当然的胜利者,可是,从今以后呢?
在整个19世纪,柏林的音乐生活逐渐脱离了宫廷和教会的束缚,最初只是作为王公贵族的消遣和为宗教目的服务的音乐终于能够进入寻常人等的生活圈子,这为柏林音乐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从1801年开始,宫廷管弦乐团每年都要举办2到3场为社会公众演出的音乐会,向听众介绍诸如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1826年11月,这里的宫廷乐队曾经演出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19世纪初期,尽管经济的衰退曾极大地限制了公开的音乐演出,但是非正式的家庭音乐会仍然层出不穷,比如门德尔松和尼古拉家族就组织过类似的家庭音乐演出,约阿希姆和克拉拉·舒曼也安过私人性质的室内乐音乐会。在这个阶段,宫廷在柏林的社会音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教堂、学校和家庭式的业余音乐活动。一些私立的管弦乐团逐渐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有的甚至将其影响波及到了国外,其中名望较高的有约瑟夫·贡格尔乐团、卡尔·利比格乐团和威廉·维普雷希特乐团。本杰明·比尔泽于1867年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尔泽乐团,在柏林众多管弦乐团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个乐团很快就成为拥有70名职业乐师的组织,这样的规模在当时已属十分难得。然而比尔泽乐团到了1882年时也发生了内部的分裂,70名乐师中的54人离开了这个乐团,他们在演出经纪人赫尔曼·沃尔夫的倡议下,与其他一些业余音乐家汇合在一起,组建了爱乐乐团,这便是日后名噪世界乐坛的柏林爱乐乐团。
尼基什的去世留下了两个空缺:柏林爱乐乐团和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而这两个职位又一次由一名年轻人同时承担下来,就像当年尼基什本人所做的那样。这个当时只有36岁的指挥就是富特文格勒。尽管也就在这一年,他开始与柏林爱乐乐团的最强劲的对手维也纳爱乐乐团建立了长期而牢固的关系,但是在后半生里,富特文格勒始终是把柏林爱乐乐团当作他最密切的朋友和最得心应手的乐器。他率领这个乐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欧洲旅行,斯堪的纳维亚、英国、瑞士、意大利和匈牙利,这些巡回演出向世界展示了德国古典音乐在20世纪的发扬和光大。富特文格勒还为柏林爱乐乐团确立了一项传统,每年都要举行大约25场大众音乐会、6场民族音乐会和其他室内乐演奏会等等义务演出,作为回报,国家和柏林市政当局将向乐团提供财政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