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7.0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施行日期】2015.07.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安全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7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第三章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第四章国家安全制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情报信息第三节风险预防、评估和预警第四节审查监管第五节危机管控第五章国家安全保障第六章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第三条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四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第五条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第六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全面评估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明确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第三章社会分层解析

第三章社会分层解析
(3)按流动的参照基点划分按照流动的参照基点,社会 流动可分为代际流动与一生流动。
二、社会流动的模式
1.社会流动的模式
(1)开放式流动。开放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在 各阶层、职业间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 动模式。
(2)封闭式流动。封闭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只 能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
(3)混合式流动。混合流动模式是在一个社 会中既有开放式流动,又有封闭式流动的 状况。
2、社会分层的根源
(1) 社会分化和分工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最基 本的社会原因。
社会分化分为横向分化和纵向分化,横向分 化又称水平分化,导致社会分工;纵向分化又称 垂直分化,导致社会分层。
社会分化使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集团和类型并扮 演着不同的角色。
社会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的出现 和发展,导致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导致阶级的产 生,使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 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②韦伯除了同意从经济角度(财富)来划分阶级 外,认为还有两个重要的分层标淮,即权力和声 望。而马克思认为权力和声望最终来源于财富, 即经济是社会分层的决定性标准,是基础。
③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私 行制与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对立阶级 的冲突是一种必然现象。韦伯则认为 阶级冲突不会绝对化。
④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计会意识的 整体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强调社会 分层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韦伯则 从唯名论的个人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 认为个人行为是构成社会结构的—种 主动的生成力量。
2、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
(1)社区调查法。社区调查是指社会学者深入 到某一社区,住上较长一段时间,了解社区阶级 结构。
(2)主观法。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调查人 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 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 分层体系中处于哪一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录第一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第一节伟大的民族与伟大的祖国第二节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第二章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1949-1952)第一节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第二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第三节巩固人民政权与抗美援朝战争第四节社会建设、民主改革和城乡社会生活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工作第三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53-1956)第一节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二节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第四节工业化起步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第五节前所未有的文化社会进步与国防建没第六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和平外交第四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1956-1960)第一节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第二节执政党整风与反“右派”斗争第三节“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第四节纠“左”的错误与庐山会议第五节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的变动第六节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统一祖国的进展第五章在调整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60-1966)第一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第二节发展文教、科技、国防、卫生、体育事业第三节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第四节政治调整与“四清”运动第五节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和10年建设成就第六章人民共和国发展中的10年内乱(1966-1976)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第二节全国性内乱与健康力量的抗争第三节纠正错误的努力与挫折第四节经济的起伏与政治、文化、外交工作第五节全面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第六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七章开辟人民共和国历史新时期(1976-1982)第一节各项工作的恢复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第二节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第三节国民经济调整与全面系统地拨乱反正第四节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第五节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第六节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实施第八章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1987)第一节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第二节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第三节科技教育改革与文化社会发展第四节军队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第五节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推进第九章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经受严峻考验(1987-1992)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基本路线第二节制定“三步走”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第三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五节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第六节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裁”和对外关系的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1997)第一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第二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第三节制定跨世纪的宏伟纲领与实施宏观调控第四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节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第六节开创全方位外交的新格局第十一章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世纪(1997-2002) 第一节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二节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节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第四节经济社会变化与科技事业发展第五节继续拓展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第六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七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第十二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2002-2009)第一节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节确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节发展科技文化和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六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七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争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八节和平发展新外交与统一祖国新进展结束语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伟大成就与今后的考验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初中政治关注国家发展教案

初中政治关注国家发展教案

初中政治关注国家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树立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理解国家政策,学会全面地看待国家建设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

2. 学会全面地看待国家建设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1. 正确看待国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图片,如高铁、5G、航天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中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国家建设中的不足,如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国家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如我国扶贫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我国国家发展的成就和不足,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发展的看法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强调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搜集更多关于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在国家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2. 思考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家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不足,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第三章1社会的基本结构精选全文

第三章1社会的基本结构精选全文
返回
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
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即自然物。 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后,再投入
生产过程的客观存在物,即原料。
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 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返回
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尔萨斯人口论
英国牧师,1798 年发表《人口论》
人口增长: 1,2,4,8,16,…… 生活资料增长:1,2,3,4,5,……
二3、生产方式 (1)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18
二3、生产方式
(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因为: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
返回
三(一)2、生产关系
⑴含义: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 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 ——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如何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2、人口因素
(1)含义:是构成社会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 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情况
二2、人口因素
(2)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
起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目标和原则。

宪法通过规定法律的基本法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宪法第三章是我国宪法的重要部分,概括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

第一节:“国家机构”本节主要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职能。

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机构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政权机关两大部分。

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政权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这些机构具体分工,协调配合,履行各自职能,保证国家的顺利运行。

第二节:“国家权力机关”本节详细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首先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国家主席负责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签署重要国际文件,接受外国使节等。

其次是国务院,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决策、发布命令、批准条约等。

再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举产生,有决策权和监督权。

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审议法律、决定重大事项等。

第三节:“政权机关”本节规定了我国的政权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检察机关,负责依法监督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第四节:“地方机构”本节规定了我国的地方机构。

我国实行地方分权的政治体制,地方机构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本地区的事务,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的行政机关,负责地方的具体行政工作,实施国家法律和政策。

宪法第三章概括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体系,确保国家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10.1关心国家发展

道德与法治10.1关心国家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了解社会需求,为献计献策 提供参考
参与决策:积极参与国家决策过 程,为献计献策提供机会和渠道
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投身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科技进步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关注国家政策,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等。
科技政策:介 绍国家在科技 领域的政策支 持,如科技创 新政策、知识 产权保护政策
等。
科技成就:介 绍国家在科技 领域的重大成 就,如载人航 天、探月工程、 量子通信等。
科技前沿:介 绍国家在科技 领域的前沿技 术,如人工智 能、5G通信、 生物技术等。
03
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国家政治事件
关注国家政策: 了解国家政策 对个人和企业
传播正能量:如宣传正能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关注国家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 责任和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加强国际 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公民应该提高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参与国家建设
关注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发展方向和政策,积极参与政策讨论和制定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创新:关注科技发展,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教育发展:关注教育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国家培养人才
政策制定:政府根据国家发 展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政策实施:政府通过行政手 段,推动政策实施
政策效果:政策实施后,对 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关注国际形势
了解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动态

关于社会与国家的发言稿

关于社会与国家的发言稿

关于社会与国家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们一起聚集在一起,谈论一个重要的议题,那就是社会与国家。

社会是由一群人有目的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组织,而国家则是由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民所组成的一个最高政治组织。

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框架。

今天我们将围绕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展开探讨,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与国家。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社会是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舞台,是个体与集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一种复杂体系。

而国家则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一个最高政治组织,它是一个社会群体的集合体。

社会和国家是相互作用的,在社会的基础上形成国家,国家又回归到社会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社会和国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有力的国家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应该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

国家的发展是为了国民的幸福,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尊严和幸福。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国家的一切行动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倾听民意,尊重人民的选择。

最后,要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

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关系,我们要致力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建设和谐、稳定的国家。

在当下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从而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而一些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图片导入)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
想一想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地区?
高纬度地区,“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判断,高纬度地区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图片导入)干旱缺水图
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短缺中东和非洲萨赫勒会恶化
《经济日报》华盛顿电记者高伟东报道: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高温与干旱:气候变化、水与经济》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加剧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多、收入增加和城市扩张的综合影响将会导致对水的需求成倍增长,而水的供应则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
难点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Nhomakorabea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美国科幻影片《后天》图
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
(图片导入)北极熊、企鹅图和《后天》图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燃烧化学燃料带来的二氧化碳
3.碳循环及对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
(1)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
(图片导入)全球碳循环图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呼吸和分解过程重新返回大气。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温室效应
(1)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
(2)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各派历史哲学对社会本质的认识。

1、神学历史观:社会本质上是“神定的一种秩序”,“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最高力量。

2、唯心主义历史观: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产物。

3、自然主义历史观:或者将社会的本质归结于自然条件,或者将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因此构成基本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②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P104)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一)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1、圣西门初步提出了社会有机体思想“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孔德和斯宾塞创立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孔德: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由家庭、阶级、种族以及城市和社区构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社区是社会的器官。

斯宾塞:社会机体由营养系统、循环系统和调节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1、社会有机体的涵义——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其中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等。

2、社会有机体的特点:①它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②它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③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的统一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构成社会的基本结构(一)经济结构的含义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三章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单位体制
单位随着功能的日益完善和扩张,成为了社会整合的 主要手段。国家通过单位体制,实现了对城市社会 的全面控制。
第三节 当代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我国当代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过程中 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问题:为什么要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单位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的方向: 单位制 社区制

二、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的关系
1.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一致 过程目标均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 明程度,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任务目标均为解决社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满足社区的 现实需要。 2.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 两者出现的社会背景都为社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了 众多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3.社区建设为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平台 *政府主导发展社区,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为 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决社区问题,进行社区建设,需要大量专业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教育为社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孟子的“仁政”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 贱,诈不欺愚。
二、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
1.自发的民间救助救济 民间社会救助救济的形式:
2.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 (1)保息六政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 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周礼·司徒篇》 慈幼——儿童福利 养老——老人赡养 振穷、恤贫——社会救助 宽疾——医疗保健 安富——社会安全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四)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放的内涵更丰富,开放的层次更高。 (五)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重点的转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巨大,为了 应付需求下滑,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把调整 需求结构也就是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大规模增加投资,为遏制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 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第3章 国家发展战略

第3章 国家发展战略
- (1)分析国家发展的内部条件,包括优势和劣势。 )分析国家发展的内部条件,包括优势和劣势。 - (2)分析国家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包括机遇和挑战。 )分析国家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包括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三节
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二、国家发展内部条件的分析
- (三)21世纪初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条件 世纪初期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条件
Positive Negative
1. 2. 3. 4. 5.
广阔的国内市场前景 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为经济 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将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经济增 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稳定的政局和科学发展观的指 导
第二节
发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60年代:《寂静的春天》 年代: 寂静的春天》 年代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年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提可持续发展 年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3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我们共同的未来》, 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 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明确界定和深入阐述 “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年 世 纪议程》 人类要生存 地球要拯救, 人类要生存, 纪议程》,“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 调" 1994年:《中国 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 世纪议程——中国 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 中国21世纪人口 年 中国 世纪人口、资源、 展白皮书》 展白皮书》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 计划和2010 九五"计划和 年 年远景目标纲要》 年远景目标纲要》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递进的范文
个人、社会与国家:三层递进的思考
在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我们不能忽视三个层次:个人、社会与国家。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个人。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目标。

通过教育、经验和自我反省,我们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是社会和国家进步的基础。

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个体,能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我们需要将个体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层次——社会。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个体的合作与互动,以及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共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社会能够有效地解决共同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然而,即使有强大的社会支持,仍然需要一个更高级的组织来协调和引导——这就是国家。

国家作为一个行政机构,具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
序、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职能。

国家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反之,国家的衰弱则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综上所述,个人、社会与国家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依存关系。

个人的发展是基础,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个体的合作与互动,而国家的强大则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当我们理解并重视这种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10-1关心国家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0-1关心国家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社会生活方面:从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都感受到国家所 取得的巨大进步。 2.经济方面:我国经 济发展成就显著,已 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
3.法治方面:民主 法治建设深人推进,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 到切实保障。4.文 化方面:文化建设让 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 蓬勃生机。
5.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6.民生方面:一系 列惠民利民政策陆 续出台,社会保障 水平不断提高。
坚定理想信念,担负历史使命,发扬实干 精神,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课堂活动-PK
即使现在, 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加油吧!
中国居世界第63名
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总结)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 2.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3.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 些困难等。
针对相关问题,国家采取的改革措施
1.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双减”;“两免一补”;“就近入学”; “教师交流”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0.1 关心国家发展
本课目标
1.理解个人与社史经验。 3.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4.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问题导学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我国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激情燃烧的岁月
描述视频中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衣食住行)
说说你知道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十年的变化(举例说明)
① 经济建设 ② 创新发展 ③ 生态文明 ④ 农业农村 ⑤ 乡村振兴 ⑥ 对外开放 ⑦ 医疗卫生 ⑧ 工业和信息化 ⑨ 文化和旅游

社会发展与公益事业演讲稿

社会发展与公益事业演讲稿

社会发展与公益事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社会发展与公
益事业这一重要的议题。

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公
益事业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
发展和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
开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进步,而这些进步的背后,离不
开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和奉献。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努力和奉献,我们
的国家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我们的人民才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
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福祉和幸福。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困境,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

而公益
事业就是为了帮助这些人,让他们重拾信心、重返社会。

因此,我
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公益事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让
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让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成为每个人的
责任和义务。

只有当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关心公益事业,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社
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让
我们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谢谢大家!。

发展社会学笔记

发展社会学笔记

发展社会学笔记引言第一编发展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发展与发展社会学第一节现代化与发展一、现代化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

或者说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化(2)城市化(3)理性化(4)世俗化(5)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二、发展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区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

发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经济发展(2)社会发展(3)人的发展(4)可持续发展三、现代化和发展区别:A 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与转化,其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B 发展则是一个绝对性概念,它所指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

其范围是没有限度的,是一个无限向前延伸的过程。

联系:现代化特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即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阶段。

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化过程也是发展,是后现代发展。

第二节发展社会学一、发展研究的背景严格意义上的发展研究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六十年代,其最早的起因是政治与经济问题。

二、发展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是发展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发展的探讨。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但它并不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和一切领域。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即现代化阶段。

当代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现代化发展过程。

发展社会学是立足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途径、模式和过程等问题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节 最基本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
• 一、基础过关 • 2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 • 2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及科学发展观 • 23.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 24.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最基本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 • 一、基础过关 • 1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改革 发展 稳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5.动力 硬道理(目标) 压倒一切(是前 提)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最基本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
•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由:①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是兴市之要,是滨州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 (3)建言献策: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力;②坚持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努 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促进经济发展;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才的培养; ⑥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二、单项选择题 • 1-5:DDCCA 6-10:BDAAD 11-14:
CCDA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三、简答题 • 15.(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或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2)主要原因: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坚持 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坚持了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
• 四、综合探究题
• 30 (3)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 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 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最基本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
• 一、基础过关
•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最基本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 • 一、基础过关 • 8.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 益 • 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 10.兴国之要 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根 本途径 服从和服务 首要 • 11.立国之本 政治基石12.强国之路 活 力源泉 • 1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 保障 生命线 科学发展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考点49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 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生活的变化(列举成就) • 答:政治:广泛推行政策听证和立法听证; • 经济: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位; • 文化:成功举办奥运会、亚运会; • 人民生活:2011年人均年收入比1978年增加约35倍。
二、简答题p97
• 28.答:江西是这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 答:①举措一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 了科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角度答题也可);
• ②举措二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科学发展 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从党的宗旨、“三个代表”角度答题也可); • ③举措三有利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
(2011年中国人均收入1100美元,折合人民币年收入 6930元左右。排名109位 ;1978年人均收入133.6, 第15名)
• ——说明什么? • 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了无 比的优越性。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2)积极作用:①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 国的责任,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②我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 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③我国积极参 与国际合作,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3)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 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 “又好又快”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社会、生态)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人 民生活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经验/启示)
• 二、简答题p96 • 27.(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①基本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 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3)“两免一补”“农村合作医
疗”“免除农业税”等。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2.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 3.社会生产力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 文化素质 具体制度
• 4.上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三大改造) 本 世纪中叶(2050年)
• 5.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
• 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 生产力
• 7.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四、综合探究题 • 30.(1)对外开放。原因: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②对外开放是我 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 的基本国策;③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引进国外的 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才,才能走出 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分分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中考风向
• 1.本节的内容今年的考纲变化最大,是 去年的第45(p69)、57(p114) 、58 (p114) 、59 (p122) 、60 (p82)考 点的整合,是新课标淡化“国情、国策” 的具体体现。(p208-p209小本填空)
• 2.本节内容也是与当前时政联系最为密 切的,如改革开放的成就与不足、奥运 会、物价上涨问题、“蛟龙号”等重大 科技成就等等。我们的备考一定要配合 当前的一些重大时政来训练学生。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第四节 关注社会发展 p93---96
• 【三年中考】 • 1-3:DDC • 【过关训练】 • 一、单项选择题 • 1-5:DCDBA 6-10:ADBAA 11-15:
CABBD 16-20:DBBDC 21-26: ACDBDB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 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 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四、辨析题 • 16.(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 (3)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建设的,从 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 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 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 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所以,当前我们应对我国的国情保持清醒的认识,要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 第四节关注社会发展
2020/12/6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考纲要求
近三年广东省中考考 查分布及分值
2010 2011 2012 年年年
题型: 题型:
考点49: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未考 养成亲社会行为。
多 选 分值 :3
单 选 分值 :2
• 一、基础过关 • 16 所有 各个 • 17.全球化 对外开放 必不可少 必然选
择 • 18.全方位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内搞
活和对外开放 自身安全 • 19.发展最快、变化最大 和平、合作、负
责任 • 20.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第三章,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节关注 社会发展
•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 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人们在 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 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 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 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 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 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 义重大。
(五个方面)
(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时俱进,艰苦创业, 开拓创新(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