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分阶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和独 立思 维能 力【 1 ] , 但要 顺利 实 施 , 尚需要 学 生具 备 一
定的中医思维方法和理论知识 , 而在《 中医基础理论》
学 生上课状 态 和课 堂 纪律 良好 , 课程 教学 初期 阶段 , 学 生普遍 缺 乏 中医思 维方法 和理 论 知识 ; 同时, 上述 教学 改革 要顺 利完 成 , 还需要 学 生
基础 理论 》 课程 开 展 了一 些有 助 于培养 学生 自主学 习
和 独立思 维 能力 的教学 改革 研究 , 如 问题 教学 法 和学
教学法 , 教学内容涉及藏象 、 精气血津液神 、 经络、 体
质、 病 因、 发病 ; 后 期 阶段 , 主要 选用 学导 式教学 法 , 教 学 内容涉及病 机 、 防治 原则 。
主学 习和独 立思 维 等能力 ,难 以适 应 2 1 世 纪发 展对
1 . 2 实施方 法
开展分 阶段教 学模式 , 实施 过程 具体
如下 : 初 期 阶段 , 主要选 用 系统讲 授法 , 教学 内容 涉及
绪论 、 中 医学 的哲 学基 础 ; 中期 阶段 , 主要选 用启 发式
高素质中医学人才 的培养要求 , 因此 , 近年来 , 《 中医
导 式教 学法 等教学 改革 研究 。我 们在 进行 《 中医 基础 理 论》 课 程 问题教 学法 和学 导式 教学 法教 学改 革研 究
中发现 , 上 述教学 改革 确 实有 利于 提高学 生 自主 学 习
1 . 3 考评 指标
通过教 学质量 评定 、 学生 问卷调 查 和
学 习 成绩 考查 对《 中 医基 础理 论 》 课 程分 阶段 教 学模 式 进行综合 评价 。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重点从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课程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医科,基础课程,生物化学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之后又前后启动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四新”建设全面启动。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 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其中,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医药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可见,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对医药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广泛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从临床问题挖掘新的学科前沿问题的能力,“新医科”旨在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背景下医学人才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医学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新工科”等其他“四新”体系融合互动,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的基础上,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兴未艾的医学新领域,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
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强调医疗需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探讨
随 着 社 会 不 断 发 展 , 种 急 性 危 重 病 、 难 病 层 出不 各 疑 穷 , 医 治疗 虽 然 在 很 多 方 面 可 以 立 竿 见 影 , 也 存 在 不 少 西 但 问题 , 需要 运 用 中 医 的 优 势 加 以解 决 。 比如 治 疗 各 种 慢 性 疑
理一社会” 医学 模 式 的逐 渐 确 立 , 纯 的 治 疗 疾 病 已发 展 成 单
啃 书 本 、 概 念 , 学 完 全 部 的 基 础 理 论 、 业 理 论 后 方 进 背 在 专
入 临 床 实 习 ,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被 割 裂 为 两 个 相 互 独 立 理
的 阶段 , 床 实 习 仅 作 为课 堂 教 学 的 延 伸 和 补 充 及 对 前 期 临 教 学 效 果 的检 验 , 床 教 学 在 教学 内 容 、 学 目标 上 与 理 论 临 教 教 学 难 以保 持 前 后 一 致 , 致 学 生 理 论 和 临 床 严 重脱 节 , 导 临 床 处 理 实 际 问题 和 科 研 能 力 明 显 不 足 。 其 中 , 医 基础 理论 教学 效果 尤其 直接 影 响 教学 质 量 , 中 主要问题 , 一是 课程 内 容 过分 强 调 对 传 统理 论 继 承 , 能 体 不 现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发展 。 二是 有 些 教 学 内 容 过 于 陈 旧 、 重 点 不 突 出 , 目前 临 床 治疗 不 相适 应 是 教 材 编 写 相 对 与 三
已 系 统 学 习 了若 干 西 医课 程 , 可 避 免 地 用 西 医 观 点 来 看 不
待 中医 , 中医 有 很 多 地 方 存 在 与 西 医 脱 节 的 现 象 , 中西 医之 间 不 能 完全 对 应 ; 是 时 间有 限 , 可能 像 中 医药 院校 那 样 三 不
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传授 知识 ,培养能力 和提高 素质贯穿 于实验 教学 的始 终 ,把 实验和 实
践教学 看成是培养 高层次 中医药人才 的关键 环节 。 1 实验 教 学 平台 的构 建 中西医结 合基础 实验教学 中心实 行一体 化管理运 行 。为提 高实 验 室 管理 与建 设水 平 ,有效 利用教 学资源 ,全面提 高实验教学 质量奠 定 了坚实基 础 。中心拥有 中医学基 础、西 医学基础 、实验 技术 和科研 创 新 等4 个教学实 验平 台。
1 中医学基 础教学 平 台 :主要 承担 中药药理学 ,实验 方剂学 ,中医 . 1 诊 断学 实验课 ,方剂学 实验课 ,中医实验 技术 ,实验 中医学基础 等计
7q 1课程 的实验教学工作 。 ' 1 西医学基 础教 学平 台 :主要 承担 人体解剖 学 ,组织胚胎 学 ,病 理 . 2 学 ,生理学 ,病 理生 理学 ,微生 物学 ,生 物化学 ,分 子生物学 等 计8 门课程 的实 验教学 。
Ap iZ 1 , O . U NO 1 r U Z V I , .0 l 1 【 ] 吴 玉 玲 , 聪 , 春 花 . 院 门 诊药 房 处 方 差 错 原 因调 查 分 析 及 5 李 李 本
改进 措施 [ . 日药学 , 1,1 ) 4 — 7 J今 ] 2 1 ( : 62 . 0 2 42 4 [] 张波 , 丹 . 院 高 危 药 物 管 理 和 风 险 防 范 []中 国药 学 杂 志 , 6 梅 医 J.
30 ・首 ± ・ 百 ・ 学 ・ 8 呈 教 教
参 考 文献 [] 袁 晓 斌 , 玉 鸿 , 好 武 . 院药 房 药 品调 剂 与药 品管 理 工 作 体 1 罗 黄 住 会 [ . 日药 学 , 1,1 ) 8 —8 . J今 ] 2 1 ( : 557 0 2 95 [] 戴如 琴 , 江 丽, 2 兰 陈伟 华 , . 蛾 拟 青 霉素 新种 的研 究 [ . 京 等 蝙蝠 J北 ] 农 业大 学学 报 , 8,52: 2 5 1 91() 2 —2 . 21 9 [] 国家 药典 委 员. 3 中国 药典 ( 一部 ) ] 京 : 学工 业 出版社 ,05 [. s北 化 20. 【】 梁洪 卉 , 舟, 晓 伶 , .P C 4 程 杨 等 H L 定量 分析 冬 虫夏 草 的主 要 核苷 类 有 效 成分 [ _ J 中药材 , 0 ,11:8 ] 2 8 () . 0 3 5
中医研究方法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填 补等,确保数据质量。
统计分析与结果解读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 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
统计、生存分析等。
结果解读与报告
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结合专业知识 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撰写研
究报告或论文。
03
中医文献研究
文献来源与分类
古代医籍
包括经典医籍、历代医家著作、医案 医话等。
现代中医文献
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等。
中医药数据库
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 等。
其他资源
包括古籍数字化资源、网络资源等。
文献检索与筛选
检索策略
制定全面、准确的检索策略,包括关键词选 择、检索式构建等。
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现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和传播工作,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 界贡献力量
THANK YOU
02
内容分析
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等。
04
综合评价
结合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和质量 评价结果,对文献进行综合评价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04
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设计
确定研究目的和假设
选择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目标,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是 临床研究设计的第一步。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对 象,包括病例来源、诊断标准、纳入和排 除标准等。
模型可解释性
目前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缺乏可解释 性,如何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同时提高 模型的可解释性是一个研究方向。
基于中医理法方药体系构建中药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中医理法方药体系构建中药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3-16T09:44:10.5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作者:李瑞[导读]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及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来华进行专业学习李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 400014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及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来华进行专业学习。
中药学内容庞杂、知识点多,所含中药数量较多,学生常把中药知识看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理解中药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导致知识记忆难,遗忘快,更难建立辨证选药的思维和拥有遣药组方的能力。
关键词:中医理法方药体系构建;药学教学模式引言中药鉴定学课程是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学科。
课程涵盖的中药品种多、知识点杂散、系统性不强、学习内容易混淆,具有易学难记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关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网站、系统等为学生课堂外的在线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帮助。
同时,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与多元化发展,人们更愿意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实现自由化和个性化学习。
1中药学概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与临床应用联系的桥梁,因此这门课的学习情况不仅影响到此门课程的成绩,还与方剂课、其他临床课密切相关。
21世纪,中药产业进入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其知识结构与内涵大大扩增,需要具有较强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中药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与各论,总论主要涉及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如中药的炮制、四气、五味、七情配伍,剂量与用法等。
各论主要讲解各类中药的性能、功效与应用,其中以功效与应用为教学重点,而记忆中药的功效及功效相似中药之间的鉴别是学生们学习好中药遇到的最大问题。
反转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 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设计
反转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设计反转课堂是一种融合了现代科技和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 passively passively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提前独立学习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本文将结合反转课堂教学理论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际,探讨反转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设计方案,并就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反转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而通过反转课堂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独立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3. 提高师生互动和合作意识采用反转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不再 passively passively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与老师进行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更加平等和合作的关系。
同样,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相互学习,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教学资源准备在设计反转课堂教学方案时,首先需要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视频、文献资料等作为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独立学习和预习。
2. 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将他们在独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悟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和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学习评价机制在反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课堂小测验、个人或团体报告、课后作业等,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及时进行诊断和指导。
中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性评价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试 卷考核 完成 。调查采 取无记 名形
式, 问卷为 自行设计 , 共2 1 题, 调查 内容包括学 生对教 学新模 式
引入 T B L协作性和 竞争性 元素 , 提 高学生 的积 极性 和参 与 的兴趣 、 收获 、 课程设 置 、 成绩 比例和意见建议等。问卷收回后用
各小组陈述实验方案和结果 , 教师和学生提 问, 再次进行 教 道, 这种结合的新模式具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性 和实践意义。因此 辩 会 , 我们 以实践教 学为抓 手 , 将这 种新模 式教 学应 用 于 中医学专 业 师组评分和学生组评 分 , 同时 同组成员根据表现进行互评。 《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 物学》 实 验教学 中, 进行 大胆 的尝试 和探 2 . 3 实效性评价 对 T B L应用 自主设计实 验教学新模 式 的实效
尽管 自主设计实验有诸多优点 , 但是 因为学生之前没有科研经历 2 . 2 实施方法 ① 自主设计 实验开始之前 , 发放科研相关学 习资 和系统的科研培训 , 学 生实验缺乏 积极性 和有效性 , 容 易导致他 料 ( 包括 文献检索 、 科研思维培养 、 课题设 计技巧 、 科研标 书撰 写 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简 单化和 流于形 式化。团 队学 习模式 要求 、 正式科研 标书 、 硕 士论文格 式) , 供学生 自学 。②根 据 T B L
管理方式为手段 ,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综 合素质为 目标 的一 以正式课题 申请标 书要求撰写实验方案 。③教师审查实验方案 ,
种学 习模式 … 。将 T B L应 用到 自主设计 实验 中 , 引入 T B L协作 评测各方案组 吸收运用知识和 自学材料 的能力 , 以小组为单位 进 同时引入学生组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 分 , 差额选取 平均分较 高 的方 案 性和竞争性元素 , 使学生更有激 情和责任 感 , 提高 自主设 计 实验 行评分 ,
高职高专中医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体会
能 力 的 过 程 , 验 指 导 教 师 动 态 把 验 教 学 过 程 中 , 以辅 与 导 兼 用 的方 式 , 实 施 既 程 至 关 重 要 。 验 中 发 现 学 生 完 成 有 利 于 师 生 的 最 佳 合 作 ,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实 又 这 时 少 , 计 粗 糙 , 验 水 平 不 高 。 实 际 要 目标 的 能 力 增 强 时 , 导 教 师 不 妨 因人 因 生 的 实 验 兴 趣 , 种 兴 趣 是 追 求最 佳 实 验 设 实 与 指 求相 距 甚 远 。 验 课 教学 效果 的好 坏 , 取 时 因 势 为 其 提 供 一 个 实 现 目标 的 更 高 条 效 果 的 基 础 。 实 既 决 于 实 验 目标 本 身 的 激 励 和 指 导 , 取 决 件 , 又 引导 他 们 自觉 自愿 地 去 实 现 下 一 个 更 于 指 导 教 师 的 启 发 、 向 、 范 、 价 等 功 高 层 次 的 目标 , 个 目标 最 好 由学 生 亲 自 导 示 评 这 4 充分利用现 代教学技术手段 能的影响 , 同时 还 与 学 生 现 有 的 知 识 水 平 参 与 实 验 , 水到 渠 成 中 自然 设 置 , 生 可 在 学 充 分利 用现代信 息技 术手 段 , 引进 和 及 动手 能 力 密 切 相 关 , 此 , 行 医学 实 验 以 自己 查 阅 文献 资料 ,白行 设 计 实 验 方 案 , 开 发 适 当 的 模 拟 实 验 教 学 软 件 , 生 通 过 因 进 学 教 学 时 , 综 合 考 虑 上 述 诸 多 因素 的 共 同 要 作 用 。 面 是 笔者 在 多 年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的 下 点滴 体 会 , 供 参 考 。 仅
所谓“ 最近 发 展 区” 指 单 凭 学 生 的 心理 基 学 生 的 自尊 心 , 且 还 会 削 弱 其 主 观 能 动 对 实验 室 的 合 理 管 理 , 定 出相 应 的 管 理 是 而 制 础不 能独 立 达 到 , 验 过 程 中 , 要 在 教 师 性 和 自我价 值 感 。 实 需 要 补 充 实 验 之 不 办 法 。 : 资 的 管 理 、 验 室 开放 时 间 的 实 需 确 如 师 实 的引导 、 发下 , 过激发学生 的思维 , 启 通 方 足 或 纠 正 操 作 中 之错 误 时 , 指导 教 师 不 妨 管 理 及 学生 进 人 开放 实验 室 相 关 准 则 的 制 能 达 到 的 介 于 “ 有 水 平 和 未 来 发 展 水 平 先 示 范 , 和学 生 一 道 实 验 , 后 让 学生 独 定 等 。 现 再 然
《中医实验基础》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评价
部分是实验部分基础知识成绩 ( 占总成绩 的 3 % ) 0 。
4 2 实验技 能考核 . 将 本学期 实验课所涉 及 的实验技 术分
别列在卡片上 , 学生通过 随机抽签 的方 式 , 定考 核 内容 , 确 进 行实验操作 , 重点考核学生 的基本操作技 能 , 总成绩 即理论成
为 了使 P L教 学达 到预期 的效 果 , B 教研 室
热 潮。作 为一名一线教学工作 者 , 笔者在《 中医实验基 础》 课
程 教学 中引人了 P L教学 法。 B
1 研 究 意 义
教师多次研讨 , 制定 P L教 学 的具体方 案 , 门收集 和整 理 B 专
( 或编写 ) 典型 实验教学 案例 。每 个案例 都强 调特 色的 学习 知识 点 , 涵盖相应的课程 内容。每个案例 后面均 提 出了许多
(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东 济南 20 5 ) 山 5 3 5 摘要 : 为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 顺应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趋 势, 笔者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在 《 医实验基 础》 中 实验教 学 中引入 了 P L教学法 , B 并对教 学效果进 行 了评 价。实践证 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 实施教学改革是可行 的。 目的 : 一是建立全新 的教学平 台, 使得教与学之 间呈现启 发式 、 互动式和讨论式 的局面 ; 二是为 医学生构建合理 的知识 框架 , 使学 生掌握 中医实验基础 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 能够 深入认识 和理解 中医基本 理论 , 为今 后 的学 习或工作打下扎 实宽厚 的基础 ; 三是 提 高学生 的整体 素质 , 提高学 生独 立 思 考 、 现问题 、 发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 自主学 习和终生学 习
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课 的重 要 性 ,提 高教 学质 量 。我 们 的 做 法 是 ,在 每 次 课 前插
作 者 简 介 :盛 文 兵 (9 6 ), ,湖 南 永州 人 , 师 , 17 - 女 讲 博 士研 究 生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药物 合 成 。
42
入一 些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化学史及化合Βιβλιοθήκη 发现过程 中的趣 11 2
。
验。 这样不仅使得实验更加具有趣味性 , 而且增强了学生自
主 设 计 实 验 的 能 力 ,同 时也 增 强 了 学 生主 动 学 习的 意识 ; 另
一
方面 , 学生可以了解其对知识 掌握 的程度 , 及时查漏补缺 ;
另外 学 生设 计 不 同 的检 测 方法 ,也 能加 强 相 互 间 的知 识 交 流 ,形 成 比、学 、练 的 良好 风 气 。这 样 的 实验 设 计 增 加 了 学 生 的新 鲜 感 和 成 就感 ,激 发 了学 生对 有机 化 学 研 究 的兴 趣 ,
题 的 能 力。
关键词:有机化 学: 实验教学; 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2 9(0 9 2 0 4— 2 63 2 1 2 0 )1-0 20
21合 理 安 排 实验 , 掌握 基 本 技 能 .
0 引 言
有机化学是高等 中医药院校药学、 药物制剂、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医学等专业 的必修基础课 , 而有机化学实验是课
合物 的性质实验适 当提前 , 在以后的实验 中, 学生可 用所学 知识设计对合成物的检测 , 而教师仅在课前加以指 导, 修正
学 生设 计 中 的错 误 ,学 生可 以 按照 自己 的设 计 方 案进 行 实
在中医药院校构建医学免疫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设想
通过这一举措 , 笔者发现学生的学 习兴趣得到进一步 加 深 。有些学生认真地记 下患者 的主诉症状 , 课后主动 翻阅教 材, 查找病因和治疗 方法并 与教员讨 论 ; 有些学生跟 踪患 者 的整个诊疗过程 , 转抄 医生的病历 和 医嘱 , 带着 疑问进入 理
论课学习。
疗计划 , 并且书 写病 历 , 教师最 后作点评¨ 。通过这 两种 教 5 j 学方法引导学 生合作学 习的过程, 学员之间 的讨论 以及教 员
之间的充分讨论 , 努力构 筑从理论 学 习到 临床实践 的桥 梁 。 从临床病例 中精心选取典型病例 ( 涵盖牙体 牙髓病学常见疾 病),于理论课程全部讲授完后发 给学生 。要求学生 自由分
组 , 2周 的时间通过翻阅教材 、 用 查找资料 和相互讨论 , 分析
出疾 病 的诊 断 和 诊 断 依 据 , 制 定 治 疗 计 划 。课 堂 讨 论 时 , 并
的点拨 , 以巩 固理论 知识 , 可 培养学员 的主动参 与意识 和临 床思维能力 , 活跃课堂气氛 。
5 总 结
3 学习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 具有传 统学 习理论无可 比拟 的先 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 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 、
性 。然而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亦有其局 限性 。它过分强调 了 学生的主体 地位 , 忽略 了教师 的主导地位 ; 过分 强调 了非结 构性知识 和学生 已有的经验 背景 , 忽略 了系统 的学 习体系 。 作为一种舶 来的理论 , 该批判地运 用其 指导教学 改革 , 应 充 分利用其先进性 的一面 , 自身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理论 与实 从
2 王建玲 . 李建云, 孙德花 .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对 教学的启示 () J.
中医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虑 ;对 于那些 现在经济 发展水平 不太高 ,但发展潜 力大 ,
创业 机会 多的工作地 点也要重视 。总之 ,盲 目到 一些表面 上看来 不错 ,但不适合 自己, 自己才 能不能得到 有效发挥 的单位 去工作 ,是不会 让 自己满 意 的。与其将来 后悔 ,不 如现 在就改变 自己,建 立适应 我国 当前 市场经济 发展 、人 才 需求规律 的合理 的职 业价值观 , 以指 导 自己正确择业 。 还应 该锤 炼学 生专业素 质和实 际工作能 力。专业 素质 和实
参考文献:
[]张朋钊. 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与对策 [] 教育探索. 09 () J. 2 0 ,9 []翁炬. 2 高校应对 大学生就业 问题 的策 略之我见 [] 现代教 育科 J.
学 .0 8 () 2 0 ,5 .
功 的职业价值 观 。对 于那些虽然 现在工 作条件不 怎么样 ,
3 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中医 比较抽 象 ,如果我们 不 引用 现实 生活 中的例子 ,
只是在 上课 时泛 泛而 谈 ,学 生很快就 会厌倦 该 门功课 ,这 个时候 我们就应 当多引用一 些与 日常 生活有 关的例 子 ,让
同学们易于接受。 譬如在 讲五 行相克 时,我跟 学生们 讲解 ,克 ,是 制约
儿 ,没有 多大 的激 情 ,总是应付 式 的去学 习,那 么接 下来 的 学习效果 可想而 知 了。对于这 种情况 ,我们 应该采 取何 种 教学方法 才 能达 到事 半功倍 的效果 呢 ,下 面我就 中医学 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家作 一个 探讨。
该 怎么样 才能激 发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呢 ?我们 应善 于发现
基于中医理法方药体系构建中药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112作者简介:田玫瑰(1982— ),女,汉族,四川达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学。
中药学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相对较多,很多学生经常把中药知识当做独立概念死记硬背,难以理解中药药性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造成记忆相对困难,难以形成辩证思维以及遣药组方能力。
而本文主要是以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为依据,将其与中药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进而建立中药学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一、现阶段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药学课程通常是在大学开设,所涉及到的专业主要是中医临床专业以及中药学专业。
此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对中医哲学基础与基础理论已经有初步认知,但是学生对中医对人体生理认识欠缺,也无法真正掌握中药在临床上的配伍。
而在教师层面,教师多以教授中药功效为主,偶尔也会联系中医方剂以及理法,但知识零散,也并未将药物教学融入理法用药体系实施教学设计以及讲解,使得学生对无法全方面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作用,无法创建中医思维[1]。
因此,为了保证中药学教学有效性,需将传统的中药学教学方式改变,以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为基础创建新型中药学教学模式。
二、基于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中药学教学模式(一)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路中药学教学一般需研究中药理论以及来源、采集、产地以及性能功效等。
若是以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为主,就需明确中药学目前的教学标准[2]。
现阶段中药学这门课程一般是对中药功效、性能以及临床上的应用为主,而对中药性能等的理解多是以中医理论这门课程为参考。
由于中药是疾病治疗的方式之一,临床上经常是以复方形式出现。
中药很多效力均是在方剂中总结而来的。
因此,在进行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期间,需明确教学思路,应将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诊断学作为理论基础,并将其与方剂学、临床上相关课程内容结合,使得中药教学可在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彻底的对中药性能等知识充分理解以及掌握。
而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只学习了中医诊断学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对方剂学临床应用了解不多。
《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初步探讨
《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初步探讨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其内容涉及到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上课内容的组织安排、讲课方法的选用、学习态度的影响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
本文以《中医内科学》为例,从一系列方面探讨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及掌握能力。
首先,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当前,以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们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使用网络课堂和社会化学习,借助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上课,节约学习成本,还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
其次,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从上课内容安排入手。
在教学实践中,可将概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临床病例以及实践操作等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体系,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实践操作技能。
此外,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应合理运用多种讲课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团队协作教学、实验活动等,使教学更加有序、生动、实践性,从而增进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互动式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推动学生学习的措施,如增加学习小组、活动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能力及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中医内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构建科学教学模式、上课内容安排、讲课方法选用、激发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以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互动式教学、网络课堂等创新设计方法,即采用多种讲课模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及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能力及掌握能力,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研究方案及其思考
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研究方案及其思考作者:茹庆玲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29期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也是十八大以来广受关注的一个医学门类。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为了让中医学教学紧跟时代潮流,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将对中医学在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提出思考,研究教学方案。
一、中医教学方法的研究方案(一)中医课程在备课形式上应当适当调整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授课难度比较大的专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媒体改变教学方式,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备课往往都是以课本为根据,课堂讲解都是中医学专业知识,以及中医理论知识,而很少涉及临床试验等实践中得到的内容。
但是,在中医学教学中,中医学博大精深,单凭课本内容是不能够学好的,该学科应当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融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构建中医学的知识体系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果可以很好的整合贯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能力的提升,将是一次不可小觑的机遇。
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这样做也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激发学生中医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中医理论讲解要结合临床实践在中医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临床实践少,课本内容记忆多。
中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都是讲述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有关中医学应用的知识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占主导地位,只能讲粗略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对中医学诊断等临床应用能力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即便学生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更多的扼杀了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与中医学思想,会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不能够得到解决,会让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能在学习中做到积极主动,对学生中医学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势必会造成纸上谈兵,而缺乏临床应用的后果。
论中医思维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论中医思维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一、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它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学等内容,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基础。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中医思维模式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1. 结合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理解其中的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经典文献中汲取中医思维的精髓,形成中医思维模式下的学习方法。
2. 强调辨证论治辩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辨证施治的理论,培养学生对疾病辨证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辨证方法,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的辨证施治思维。
3. 整体观念与个体差异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讲究“以人为本”,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对于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差异化治疗,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中医整体观念,培养学生对于个体差异的重视和尊重。
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中医理论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得到验证和巩固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
可以通过临床实习、病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5. 多角度教学中医基础理论涉及颇为广泛的内容,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中医思维模式。
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实施1. 灵活的教学方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需要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形成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
基于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启示
基于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2期中医学基础课程是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以增加学生中医学基础知识、开拓传统中医思维为目标,为日后学习中医药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在实施BOPPPS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应用于实践,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组织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一、BOPPPS教学模式及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BOPPPS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设计过程分成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6个步骤,简称“BOPPPS”,见图1。
2.BOPPPS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有利于学生反复学习,配合的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职教云平台、钉钉、雨课堂、腾讯会议在线课堂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课堂更加高效。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必定成为日后教学的常态,也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
本文探讨结合BOPPPS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教学,将其中6大模块,依据特点分类实施,其中线上实施导入(Bridge-in)、前测(Pre-assessment)、后测(Post-assessment),线下实施目标(Objective)、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总结(Summary)。
结合BOPPPS 模式优势形成线上加强预习,确定学情,明确教学内涵;线下制定目标,参与式学习,保证高效课堂的最终呈现。
二、BOPPPS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1.构建基于BOPPPS的融合式教学模式(1)融合式教学特点我校在融合式教学探索过程中,在整体规划设计方面,始终坚持“教学是一个整体,注重学生参与”两个立足点,为整体的融合式教学体系设计明确了方向(汪潇潇、郭双双,2022)。
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高等中医药院校
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教育自1954年开启院校教育模式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质量持续提升,人们对高等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原有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适合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必须实施教学改革,建立切合中医药学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基础医学教学是中医药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临床各学科的基石,所以推行其改革尤为迫切。
1传统教学模式存有的问题当前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机械照搬西医临床专业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医学科目实行教学,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
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在大一、大二阶段分别讲授。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本是相互联系的,孤立地依据某一门课程难以阐述透彻,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所以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有明显弊端。
在教师方面,各课程通常各自为阵,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实行教学,难以完成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无法给学生勾画出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
各课程教师为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都必须做承前启后的铺垫,这又导致了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另一方面是课时不足的尴尬局面。
在学生方面,因为缺乏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了解,在单个课程中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态度消极、被动,对所学基础医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对后续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促动作用。
而且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易于局限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对医学整体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下降。
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学习耗时长、效率低。
有鉴于此,必须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实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促动学生对基础医学整体知识的掌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为造就专业水平高、动手水平强、更能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构建
Di cus on s si on How o Con r ctTea t st u chi g o n M de adii i se edi al ofTr ton Ch ne M c
Pr i i ar Exp i en / C a J y n a g D s a el n y m erm t / h i a ,W n e h n i
讨 和 建 立 中医 学 基 础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 让 学 生 更 直 接 、 中 医学 理 论 所 蕴 涵 的科 学 性 要 想 得 到 教 学 对 象 认 更 容 易地 理 解 、 感 受 和 接 受 科 学 的 中 医 学 理 论 , 进 而 可 , 必 须 借 助 于 现 代 实 验 学 的 方 法 、 手 段 进 行 分 析 研 培 养 出 具 有 创 新 思 维 、睿 智 地 揭 示 和 发 展 科 学 中 医 药
化 、吸 收功 能 密 切相 关 ; “ 与 大肠 相 表 里 ” 已经 从 形 肺 中医 学理 论 是指 导中 医药 临床 实践 以及 中西 医 结合 态 学 、 生理 学 、病理 学 以及 治疗 学等 得 到 了证 实等 等 。 研 究 的 基本 理 论 ,其 基 本 理论 涵 盖 了中 医 的藏 象 、精 、 上 述 有 关 实验 结 果 具有 良好 的可 重 复 性 ,从而 说 明中 医 气 血 津 液 、经 络 腧 穴 等 学 说 , 其 理 论 的 系统 性 、 严 密 学 基础 理论 的 科 学性 、客 观 性 和物 质 性 的是 可 以通 过科 性 、完整 性 以及 指 导临 床 实践 的正 确 性 , 已经 被 长 期 、 学 实 验证 实 的 ,这 为建 立 中 医 学 基础 实 验教 学 模 式 奠定
1
反 复 的检 验 所证 明 ,其 科 学性 是 勿 庸 质疑 的 。 由于缺 乏 科 学 的理论 基础 。 现 代科 学 实 验 的 客观 证 实 , 以至 于 其科 学 性 在 教 学过 程 运 用 现 代 医 学 实验 教 学 理 念 , 以培 养 学 生 实 践 能
中受 到 了无 端 的 质疑 。 由于 中 医学 理 论科 学性 的研 究 相 力 、创 新 能 力 为 核 心 ,重 视 和 发 展 实 验 教 学 , 注 重 对 对 缺 乏 与滞 后 , 中 医学 理 论教 学 内容 ,没 有 叫 得 响 的实 学 生 探 索 精 神 、 实 践 能 力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从 根 验 进 行验 证 ,因此 蕴 涵 在 中 医学 理 论 中 固有 的科 学 内涵 本 上 改变 中医 学 教 学 依 附 于 单 一 的 理 论 教 学 的传 统 观 没 有 能够 充 分地 展 现 ,妨碍 了 中医 药 院校 中医 理 论 的教 念 , 以现 代 实 验 教 学 科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作 为 切 入 点 ,探 学和 应用 。
摘
要 在论述 构建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必要性 的基础 上,从几个方面探讨构建 中医学基
础 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路 。
关键词 中医 学基础 实验 ;实验 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 l号 G4.2 } 类 6243
=j 码 A lI li 氓- 嘏
:章 编号 17— 8X(08 1—170 之 : 6 149 20 )060 4— 2
Abs rac T S rti e t tS hi a cl ex un d he l po de t l ece ssi y t of h f d t e un ame al xpe me nt e ri nt, and
b s d n w i h d s u s d h i e s o t e o s r c i g u d m n a e p r m n o a e o h c , i c s e t e d a f h c n t u t n f n a e t 1 x e i e t f
TC i se r as ct M n ve al pe s.
Key w or u d m n al x e i ei o C ; e p r m n t a h g t a h n o e ds F n a e t e p r m  ̄ t fTM x e i e t e c i : e c i gm d n Au h ' ddr s t ors a es l E p r m n T a h n e t r o i o i g U i e s t f T M, S e y n l 0 3 x e i e t e c i gC n e f L a n n n v r iy o C hnag 102 2 B s c M d c l C l e e f L a n n ni e s t o C , S e y n l 0 3 a i e i a o l g o i o i g U v r i y f T M h na g 10 2
维普资讯
第 l 6期
柴纪严 王德山:构建中医学基础实验础 实验教 学模式的研 究
柴 纪严 王 德 山。
1 辽宁 中 医药大 学教 学实 验 中心 沈 阳 10 3 2 辽宁 中医 药大 学基 础医 学 院 10 2 沈 阳 10 3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