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通史复习:宋元经济文化
历史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问题导学
辨正误
1.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 2.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违背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
求。( × ) 3.南宋能够偏安江南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的完成。( √ ) 4.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内容②“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
存天理,灭人欲
”。
④提出“
格物致知
”。
(3)影响:从_南__宋__后__期___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商业发展 (1)特点:面向_大__众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②随着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
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③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2)表现
【链接·选择性必修2·P39】
④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2.阅读教材P61“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思考宋代陶瓷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陶瓷器的普遍使用; 对外贸易促进了宋代陶瓷业的发展;窑炉的改造和烧制技术的革新;宋人饮茶 风习的盛行。
3.北宋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南北分卷的现象。(摘自教材P6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提示 利: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社会;注重南北均衡,有力地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 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南方士人的及第机会。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五单元 宋元史
元朝 行省制度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宋代二府三司制簡表
军事
行政
财政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互不统属。”
◆主干知识归纳: 1、政治:
宋代中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 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 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地方:派文臣任地 方官,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改革;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 宣政院、枢密院。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 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 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汝 窑 天 蓝 釉 长 颈 镶 金 瓶
官窑
穿戴瓶
定窑
孩儿枕
哥窑海棠式花盆
定窑
宋 朝 出 现 五 大 名 窑
汝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景德镇
◆宋末元初,棉花迅速传向内地。棉 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元代黄道婆推广“捍、弹、纺、织 之具”,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 纺织业中心。
市的变迁
汉代长安
西市
东市
汉代长安 唐 长 安 城
西市
东市
北 宋 东 京 城
市的变迁
市设在特定位臵; 宋朝以前 “坊” “市”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 市坊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经营时间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趙 普
五代数十年间, 篡弒不断发生, 政权频频易手, 帝王竟换了八 个姓氏。造成 这种局面的原 因是什么呢? 要国家能长治 久安,你认为 有什么办法吗?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元(6)文化旧人教版
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宋元(6):文化一、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特色1、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1)经济因素:宋元经济高度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因素: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局相对稳定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3)民族因素:宋元民族融合加强,民族友好往来,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4)外交因素:宋元对外交往有重大发展,吸收了外来先进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5)前代基础:隋唐文化的高度繁荣,为宋元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宋元文化繁荣的特色(1)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2)文学特点:理学产生,宋词元曲繁荣和世俗文学的出现;(3)各族交融发展,又保留本民族传统;二、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2、宋元建筑技术的提高(1)北宋:李诫编写《营造法式》,古代建筑学著作;(2)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古代杰出的木结构建筑;(3)金代:卢构桥,坚固实用,美丽壮观;“卢构晓月”名闻天下;(4)元朝:大都,建筑宏伟,有完整的排水系统;3、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2)元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四、文学和艺术2、话本文学(1)兴起时间:宋朝;(2)性质: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兴世俗文学;(3)主要特点:①城市艺从口头讲述传授,后经记录整理而成;②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高;(4)影响:对后世小说和戏剧影响较大;4、绘画艺术(1)风俗画:①特点:表现人民生活,日益增多;②原因: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作品:《清明上河图》①宋代画家张择端经典之作;②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巩固训练1、(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4)小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D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3、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主要是因为……………………………………………()A、元曲在元代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并长演不衰C、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D、把小令和套曲于一体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唐朝时发明了管开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5、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A、发明了印刷术和火药B、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C、有了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D、出现了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6、柳永词作的特点是………………………………………………………………………()A、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B、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C、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D、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7、“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
专题07 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经济 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坏。从历史版图来看,北宋仅有半壁江山,统一了中原,它文化面临的的一个急切任务 就是要重整纲常,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要重建中原地区生民的精神家园,面临这样一个 问题。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 形成理学的兴起,即儒学的复兴。……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他们吸收了一 些佛老,就像玄学时代的儒学被称为“玄学化的儒学”一样,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 “佛老化的儒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人把 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14.9
一、农业
①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2.农业结构的变化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以桑麻、竹子、茶叶、 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 物为主体的商品性种植业加 速扩展,特别是在两浙路的 太湖流域、成都平原和福建 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 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 与独立手工业者一道,开始 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
宋代经济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 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 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 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 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汉唐的立国基础是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气 息浓厚 ;宋明虽然仍以农业立国, 但在高度发 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 ,已经生长出城市、货 币、商业 、信用 、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 明因子, 雇佣劳动 、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 、 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 已然处在 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
一轮复习
时空定位
第1讲__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小结】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二府三司 2.元代: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2.元朝:行省制度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司: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
【知识拓展】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1. “官”“职”的含义: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 “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 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 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雪夜访普图
太祖数微行过功 臣家,普每退朝, 不敢便衣冠。一 日,大雪问夜, 普意帝不出。久 之,闻叩门声, 普亟出,帝立风 雪中,普惶惧迎 拜,帝曰:‘已 约晋王矣。'已而 太宗至,设重裀 地坐堂中,炽炭 烧肉,普妻行酒, 帝以嫂呼之。因 与普计下太原。 ——《宋史·赵 普本传》
等名号,执行相职,削弱相权 。
(3)唐玄宗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六部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 (4)宋代:中书门下体制发展为二府体制。 “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
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 州、知府),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 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转运使)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7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 .doc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第7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权专制的加强(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元代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3)监察体制: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①“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叶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措施①收精兵:禁军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图解历史]郡县制与行省制的不同二、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业①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唯才用人择优录用,克服“恩荫”的弊病选拔更多有才能的人成为改革中坚力量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政策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土地出租时,多采用订立契约的形式,地租以实物为主。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3.冶金业: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市”的发展(1)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3.对外贸易(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轻巧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四、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五、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
[教材补遗]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1.阶段2.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专题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5课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
第15课宋元时期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传播【考点定位】(1)宋元时期制度建设、选官监察、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的特点。
(2)宋元时期货币、赋役制度、社会基层治理的变化、特点及影响。
(3)宋元时期商路贸易、城镇发展、水陆交通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4)宋元时期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载体及中外文化交流。
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政治制度。
(1)中枢机构。
①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
设枢密院掌管军政,____________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②元朝:实行_____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2)中央集权。
①宋代: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
②元朝: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3)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边境危机措施针对官僚机构、____________、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采取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变法最终被废止(1)宋朝。
①官员选拔:____________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②官员管理: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实行____________。
(2)元朝。
①官员选拔:在1314年恢复了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
②官员管理: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____________,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3.法律和教化。
(1)宋代。
①法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____________为蓝本。
②教化: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____________教化乡里。
[小练1] 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中记载:“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42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
思考 2 史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城市有何特点? 试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行业 多;②反映出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三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①“草市——是宋代 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②它扎根于农 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 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 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归纳总结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 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社会环境 相对稳定。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 大潜力。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 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 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 项正确,宋代的“不 抑兼并”政策助长了土地兼并,因此租佃关系盛行;C 项 与题干无关;D 项说法错误,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 中央集权。
2.[2014·全国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 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 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命题思路 本题以交子为切入点,意在考查对材料进行 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解析 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 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 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凭证的功能,故 A 项符合题意。 “蜀民”造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 纷,B 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 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 项错 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 出 D 项的结论。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宋元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宋元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时间跨度为960年至1279年。
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时期之一首先,宋朝时期的经济成就非常显著。
北宋时期,政权将重心转移到中原地区,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各项政策和制度的运行更加顺畅。
此外,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较好,盐铁、茶叶、丝织等经济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央政权还推行了“市易法”,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南宋时期,因为金朝占领了中原地区,南方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的中心。
在南方,商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民间经济活动非常活跃。
丝织、瓷器、棉布和丝绸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南宋还开发了水运,修筑了大量的运河和河道,方便了贸易和交通。
宋朝的经济繁荣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提高。
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科技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
其中最重要的发明包括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和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图书印刷大大加快,促进了书籍的流通。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和文化的传播更加方便,也推动了纸张的大规模生产。
指南针的发明则促进了水运和海上贸易。
除了科技发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水稻的育种改良、引进橙子、柿子等新的农作物,加大了农业产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宋代的文化繁荣。
北宋时期,儒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士人阶层的地位提高,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士人们相互竞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此外,北宋时期的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书法家和画家。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女性文人之一,她的词作深受人们喜爱。
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家的作品传世至今。
此外,北宋时期的士人还注重建筑和园林的设计,大量文人墨客修建了许多优雅精致的园林。
高三历史复习:中华文明的繁荣——宋元经济 素材
(2)政策支持是唐宋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在唐代,手工业者与统治者有着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而宋朝中央政府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了对手工业的管理政策,使得从事手工业者的人身束缚有所削弱。
这有利于手工业向商品化的转变,同时也表明了宋政府对手工业经济发展的干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3)南渡移民为唐宋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原本耕地有限的江南地区面临更加严峻的景象,许多无地移民纷纷涌入工商业部门,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江南地区城市居民的急剧增加,加大了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手工业产品的广阔市场,从而为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商业(1)宋朝:①城市商业繁荣。
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北宋的都城汴梁城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呈现出了全面繁荣局面。
②商业的繁荣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市场网络体系。
③在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到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甚至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辩】草市与夜市:①“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②“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2)元朝:交通发达,陆路、水路;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补】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北宋中期,市舶收入达四十二万缗左右。
南宋前期,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市舶收入在财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
重难点一: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一)读图名史---宋代商业发展【解读】宋代城市已经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
第2讲+宋元的经济+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史料: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 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 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 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 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 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 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 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 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 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 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 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 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历史背景:①唐中—后—期摘以编来自,杨土宁地一兼《并历日史益学严习重新;视②野宋新朝知政识府》
宋代
近代西方
①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人口剧增,独 立的商业中心崛起;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活动不再受时
表 空限制; 现 ③纸币出现并大量使用(交子出现);
④海外贸易兴盛,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 军事。
①贸易范围扩大; ②商品种类增多; ③商业经营模式变化,特权贸易 公司及股份公司、证劵交易所 出现; ④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 到大西洋沿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四:手工业成就
(2011浙江高考)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 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 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 (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 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 盾
知识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2016·海南单科·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 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 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推广铁农具导致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春秋战国时期,与“东晋”等时间不符,故A项错 误;在魏晋、唐朝后期官府组织官府组织的屯田主 要表现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大量土地荒芜,与“江 南”不相符,故B项错误;东晋,唐朝后期至五代 都是战乱频繁的时期,统治者不会用减税这种方法 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江南的开发 与历史上魏晋时期,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 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知识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2010·海南单科·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 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 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 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 心南移 【解析】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北方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 差距不大,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是贫富差 距的原因,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风 更稳定,“未”指工商业,南方“多末”因此答案 C。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意在考查对 材料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 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面加强了中央集权,A 项错误;宋代流民问题严重,大 多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与“不抑兼并”的政策没有必 然的联系,B 项错误;宋朝“不抑兼并”的政策造成土 地兼并更加严重,C 项错误;“不抑兼并”的政策促使 地主官僚大量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从而造成自耕小农的 衰退,故 D 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 国的53.63%,A项错误;从材料数据无 法得出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 各行省,C项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 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D项 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 53.63%,B项正确。 【答案】B
知识点三:水利事业发展
必修二P.8~P.9
水利文献 水利 工程 灌溉 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渠书》《沟洫志》等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 战国 渠工程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 两汉 黄河 隋唐五代 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宋代 水转翻车 明清 风力水车
知识点三:水利事业发展
知识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2015课标全国Ⅱ,26)唐宋时期,江 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 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 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 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 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不是 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 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 场,带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 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 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 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 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 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 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 大发展。 【答案】A
知识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2012·安徽文综·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 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 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 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 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 移
知识点二:土地兼并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26)宋代,有 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 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 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 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 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 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 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 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 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 ,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 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 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 不仅均田制遭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 地分配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二:土地兼并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5)汉唐制定 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 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主要因素: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 的资源优势;②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 ④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 工;⑤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 瓷;⑥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 改革工匠制度。
知识点五: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
(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东京梦 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 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 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 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选 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选项 更符合题意。 【答案】D
知识点五: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 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 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单元二 走向高峰的中华文明 ——秦汉至宋元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1368) 八、宋元经济文化
知识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2008·广东单科·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 的朝代是( )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首先需明确图中的江水指长江, 然后注意图片中阴影部分大多集中在长江 中下游,说明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实 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古有“苏湖熟,天 下足”之美誉,可判定这一时期为宋朝。 【答案】D
王祯《农书》所绘的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知识点四:手工业成就
(2013·天津高考)“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 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 起,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 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 ⒉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⑶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 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 展。 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 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知识点二:土地兼并
(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 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 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知识点四:手工业成就
(2011年浙江文综,14)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D.③②④①
定窑 耀州
汝窑 官窑
钧窑 龙泉窑 景德镇
知识点四:手工业成就
(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 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 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 “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南宋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 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 ⒉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