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二、条形统计图:1、看图: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2、画图:出示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出示第4题。
判断3个游戏规则: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
“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
“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统计图表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对统计图表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板、彩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分组收集的数据、统计图模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的报名人数。
引导学生关注这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统计图的了解程度,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展示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
(2)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3)每组展示自己的条形统计图,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3)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 学生分析、判断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动手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图表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图表统计数据。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数据制作图表;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表范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统计”。
2. 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即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
2.同时介绍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等,并讲解如何制作这些图表。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2.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3.记录一天中某一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4-95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涂制一格代表一个或几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地判断和推测。
教学用具课件作业单调查表情境串说明本节课以“校运会准备工作”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运动会小集体项目现场调查10月份秋高气爽,最适合举行全校趣味运动会了。
我设计了四年级想要增加一个运动会的小集体项目的情景,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数据,比较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一格代表一个的单位的知识。
情境二:“购买水果”现场调查运动会举行的时候,同学们的体力会消耗比较大,为了在休息时补充同学们的体力,家委会想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喜欢吃的水果,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购买水果”的情景。
通过学生现场调查,获取数据,加以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
(预设教学1格代表2个单位的知识。
)情境三:选择个人项目运动员运动会除了有小集体项目,还有个人项目,我们要选拔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运动员,于是我设计了“选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情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设计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从更高层次、不同角度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了统计观念;通过对学生身边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更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9~10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统计》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在前一段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学生已经建立了统计观念,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也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在教学中可适当地渗透一些身边常见的社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自主探索、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以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的素材,力求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与意义,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并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更关心、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作业纸。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统计与概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统计与概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简单数据集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使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4)使学生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众数的概念及求法4. 统计表的制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众数的概念及求法(3)统计表的制作2. 教学难点:(1)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众数的概念及求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物投影仪3. 小组活动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1. 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众数的概念及求法(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探究求众数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4. 统计表的制作(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投影展示,集体交流、讨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教学过程: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壹伍5402一叁84492、出示统计图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
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
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相关推荐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篇2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板书:统计的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2. 教具:纸张、笔、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统计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示范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介绍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三、练习与训练(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练习。
2. 带领学生通过实例练习统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熟悉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75—78页。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整理的方法,学会绘制和分析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既是学生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发展,也是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培养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
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
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2、使学生与老师一起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教学难点:横轴位置的确定与纵轴单位长度的划分。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四、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
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各种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
课件出示: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
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操作指导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61224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设计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从更高层次、不同角度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了统计观念;通过对学生身边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更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9~10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统计》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在前一段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学生已经建立了统计观念,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也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在教学中可适当地渗透一些身边常见的社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自主探索、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以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的素材,力求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与意义,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并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更关心、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作业纸。
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方法。
2. 收集和整理数据:调查方法、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3. 统计图表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
4. 统计分析:数据排序、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5.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统计图表的绘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统计图表素材和实例。
2. 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如调查问卷、统计表格等。
3. 准备教学PPT,包含统计知识点的讲解和实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 讲解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4. 讲解统计图表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5. 讲解统计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据排序、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6. 应用题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重点关注学生的统计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应用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统计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情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是学生掌握统计图知识的重要阶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为后续学习其他统计图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但部分学生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还较弱。
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环节,我会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在操练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在巩固环节,我会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如何将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学生学会如何将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卡片、彩笔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教案标题:使用图表进行统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图表进行简单的统计;3. 掌握制作条形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4. 能够正确阅读和分析条形图的数据。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与统计相关的课文、练习题;2. 统计图表的图片或示例;3. 彩色纸张、颜色铅笔、尺子等制作条形图的材料;4. 条形图的模板或工具(如Excel)。
教学步骤:引入:1. 在黑板上写下“统计”二字,向学生解释统计的意义和重要性,比如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数量、大小、分布等。
2. 谈论统计的应用场景,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什么是图表以及它们为何重要。
正文:3. 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统计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巩固他们的理解。
强调统计须有数据支持才能有效传达信息。
4. 向学生展示使用的一种常见统计图表——条形图,并简单介绍其特点和用途。
5. 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并比较不同的条形图示例,帮助他们理解图表是如何由数据转化而来的。
6. 教授制作条形图的基本步骤:a. 收集数据: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如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让学生进行统计。
b. 设计纵轴和横轴:横轴标明不同的数据类别,纵轴表示数量。
c. 指导学生使用彩色纸张、颜色铅笔和尺子等制作条形图,并鼓励他们注明单位。
d. 引导学生逐一填写好纵轴和横轴的标签和刻度。
e. 学生完成条形图后,逐个展示并相互比较结果。
巩固:7. 提供教材中相关练习题或编写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阅读条形图中的数据。
8. 分组讨论或个人答题,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图表数据的含义以及对应问题的答案。
拓展:9.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如折线图、饼状图等,并对比它们的用途和优劣。
10.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统计数据的收集,例如:统计某天晴雨、学校同学身高等有趣的数据,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结束:11.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以及操作要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1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二、条形统计图:1、看图: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2、画图:出示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出示第4题。
判断3个游戏规则: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
“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
“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
设计理念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从更高层次、不同角度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了统计观念;通过对学生身边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更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9~10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统计》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在前一段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学生已经建立了统计观念,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也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在教学中可适当地渗透一些身边常见的社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自主探索、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以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的素材,力求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与意义,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并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更关心、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课前统计的关于四年级男、女学生体重情况的统计表,请学生展示已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从这两幅图中分别能看出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已有了一定的统计图的意识并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的方法。
课前让学生对本年段同学的体重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分别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出现提供情境、做好铺垫。
】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主动探究,合并统计图。
你能很快地看出咱们年段男、女生的体重在哪种情况的人数最接近吗?用计算太麻烦,有没有不通过计算,而是直接就能看出结论的方法呢?
把两幅统计图怎样合并成一幅统计图?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还要什么“说明”吗?
学生自主探索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两种直条并排、重复的去除、统计图标题要修改、还要根据不同的数据确定出图例。
师引导,并指名让学生表达想法。
【设计意图:制造矛盾,引起冲突,让学生感受把两幅单式的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的必要性,经历两图合并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新理念。
】【学情预测:当只呈现单式条形统计图时,不容易从图中比较出各种数据的差异,所以老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会很自然地会选择用计算来解决问题,显得麻烦。
恰好为后面的知识的产生提供平台,学生需要为解决新的问题寻找新的方法。
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疏忽了要用不同的颜色将两组数据区别开,教师要加以引导。
】
2.对比分析。
仔细观察,对比这幅统计图与之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像这样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量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而之前的这种只能成为“单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突出了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统计量的不同,体现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
3.分析图意,解决问题。
把两种量放在一起还可以很直观地比较出数量之间的差异。
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⑴哪种体重情况的男生最多?哪种最少?
⑵那种体重情况的女生最多?哪种最少?
⑶那种体重情况的男女生总数最多?哪种最少?
⑷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设计意图:本例题中涉及的信息量丰富,而且具有一定开放性。
前两个问题针对性较强,且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最后一个问题开放性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
三、巩固练习,感受提高
1.体育锻炼统计图。
课前同学们也对咱们年段同学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统计。
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一号作业纸,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展示统计图。
(生动手补充统计图,展示统计图)
你是怎么画的?要找准数据,画准高度,标上数据,还要根据图例图上颜色。
在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直条要画漂亮,画图案的时候要整齐些。
看图回答以下的问题吗?
⑴体育锻炼哪个时间段的男生最多?哪个最少?
⑵体育锻炼哪个时间段的女生最多?哪个最少?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⑷你还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对四年级同学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让学生自主地绘制统计图。
这个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对前面例题的延续,以及对复式统计图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对体质情况的重要性。
】
2.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统计图。
老师出示2006~2009世界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的统计图。
你知道什么是“产量”,什么又是“消费量”吗?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⑵哪一年的粮食产量与消费量最接近?哪一年的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相差最多?
今年的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声明指出:“全球仍有9.25亿的人因贫困而生活在长期的饥饿中,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离开人间。
⑶同学们,看完这些,你们有什么感想吗?
【设计意图:十岁左右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关注社会,他们的思维、校色的定位逐渐社会化。
世界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的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还让学生深刻地直面“粮食危机”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要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思路
第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生主动去建构新的知识。
学生在前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在教学本课时前,我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简单的整理,让学生对本年度按男、女生的体重情况进行统计,并绘制完成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一是为了创设情境,而是为复式统计图的出现做准备。
第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本节课紧紧扣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对四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统计,通过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后,使学生感受到体重使衡量同学体质的重要指标,感受到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使学生更加明确加强体育锻炼才有健康的体魄。
第三、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好奇和关心,于是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世界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后发现:
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少于消费量,引发学生对世界“粮食危机”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虽然生活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要珍惜粮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培养。
第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讨论和交流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的区别,从更高的层次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于是我设计了直接地比较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引发思考,如何将两幅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并通过讨论交流如何将新的统计图做到更简洁、易懂。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完成本课时的学习。
所用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