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清单素材新人教版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尤其在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PT教学课件(2024版)
年份
科普类
教育类
2016
650 600
2015
500 500
2014
350 3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数量/本
(2)四年级购买科普类图书最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 _3_0__0_本。
例题讲解
例题4.根据实验小学四年级2014~2016年购买图书情况
跑步
7
C 6
5 4 3 2 1 0
跑步
跳高 跳高
游泳
跳远
游泳
跳远
B
男生 女生
哪幅图是小明调查的结果?
8
D7 6
5
男生
女生
4
3
2
1
0
7 6 5 4 3 2 1 0
跑步
跑步 跳高
男生 女生
跳高
游泳
跳远
男生 女生
游泳
跳远
两个修路队四天修路情况统计图
60 50
长度/米
44 42
57 50 47 40
51 51
【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多少。
例题讲解
例题1.下面是某纺织一厂和二厂的职工人数统计图。
工种
管理及后勤人员
240 100
一厂 二厂
技术人员
100 150
工人
500 400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填写下表。0 100 200 300 400 500 人数
数量/人 工种 工人
25 20
20 16
18
15
19
10
解析:总人数:36+45+58=139(人);
【易错题精讲】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附讲解)
【易错题精讲】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附讲解)【例1】如图,甲、乙、丙三人各集邮票3张、5张和4张,乙给甲()张时,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几个不同数据的平均数。
移多补少求平均数时,一般把中间的数作为基数,通过移多的数的多的部分给少的数,达到几个数的同样多。
甲、乙、丙三人各集邮票3张、5张和4张,我们把4张作为基数,从乙的5张中拿出1张给甲,这时三人的邮票张数就同样多了。
解答:1【例2】下面的3个笔筒里,平均每个笔筒可以放几支铅笔?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求平均数,解答时可以利用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的方法来解答。
解答:(6+10+5)÷3=7(支)答:平均每个笔筒可以放7支铅笔。
【例3】五个人踢毽子,丽丽踢了39个,明明踢了28个,华华踢了10个,另外两个人踢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华华多。
这五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数应是()。
A.大于10小于28 B.28 C.大于28小于39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数的估算,解答时可以利用设数方法,先设另外两人踢的个数,再计算5人的踢毽平均数。
还可以先估算已知3人的平均数范围,再估算5人的平均数范围。
解答:A【例4】英跳绳前3次共跳了87下,后2次跳了78下,这5次跳绳的平均数是( )下。
A 33B 39C 43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数。
解答时,需要先求出前3次和后2次挑的总次数和,然后再除以5,就可以求出5次跳的平均数。
列式为(87+78)÷(3+2)=165÷5=33(下)解答:A【例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先根据“平均数×个数=总数”分别求出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和五个数的总数,进而根据“前三个数的总数+后三个数的总数-五个数的总数=中间的数”进行解答。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二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2、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
4、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组数据不同的地方。
5、复式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必须要有图例。
单位长度需统一。
2.笔算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获?2.布置作业。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92÷30=3(个)......2(本)178÷30=5 (28)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六、教学反思1.注重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估算、笔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精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老师在出示例1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算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
在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阐明商3是正确的。
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注重算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算理教学和技巧训练两部分组成。
在教学时,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巧。
在学生尝试了例1后讲解第二个问题时,很好地运用了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处理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尽管没有在计算中发生“够”与“不够”的矛盾,这里还是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一些图形的一些特征。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26讲:第8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人教版-4下第26讲: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知识点梳理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一、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一般指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
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理解:1、算术平均数的本质:将一组数移多补少后,得到的近似的中间数。
2、算术平均数指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3、平均数是表示这一组数据整体情况的数据。
4、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描述数据集中位置。
5、可以自比,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
6、可以对比。
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7、平均数表示数据的特点:直观、简明。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班级数学平均分=班级数学总分÷班级总人数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均单价=物品总价钱÷物品总数量每天的平均气温=24小时的气温和÷24本班男生的平均身高=本班男生身高之和÷本班男生人数注1:一定是总数量÷总份数注2:根据平均数公式可以求: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三、生活中的平均数。
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环境中。
如: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典型例题【例1、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移多补少】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请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一、平均数1.定义: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公式: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2.意义:1.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2.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
2.公式法: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4.应用:1.比赛计分时,一般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
二、条形统计图1.定义: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分类:1.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单一项目的数量。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比较多个项目的数量。
3.复式条形统计图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3.绘制方法:1.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2.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3.注明图例和数据。
4.注意事项:1.直条的宽度应相同,直条间的间隔应相等。
2.单位长度需统一。
3.必须标明图例。
5.应用:1.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平均数来进一步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四、总结•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都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意义和求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数据中的信息。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经典例题】例1: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A、82分B、86分C、87分D、88分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女生的平均成绩×1+男生的平均成绩×3=全班平均成绩×4,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列并解方程即可.解: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因为总成绩不变,由题意得,x×1+3×80=82×(1+3),x+240=328,x=328-240,x=88;或:[82×(1+3)-80×3]÷1,=(328-240)÷1,=88(分);答: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全班的总成绩和男生的总成绩,然后求出女生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女生的平均成绩.2.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2.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3.体操队原来有8名队员,平均体重35千克,现在增加1名体重是38千克的队员,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A.35千克B.比35千克多一些C.比35千克少一些D.无法确定4.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40.2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5.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A.90B.95C.986.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7.踢毽子比赛,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多B.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少C.小红和小丽踢的个数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谁踢得多8.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二.填空题(共8小题)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11.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12.西西期末三门功课,语文、英语平均分数是94分,要想平均分数提高2分,他的数学应考分.13.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14.四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其中7名同学的成绩如下:80,90,80,76,74,80,80(单位: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分.15.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6.3个数的平均数为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这时3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则A>丙.(判断对错)19.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0.一分钟跳绳,小丽前两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135下(判断对错)21.小亮身高150cm,他在平均水深135cm的河中游泳,不会有危险.(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辆汽车前2小时一共行160千米,后2小时分别行了70千米和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5.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6.小明计划8天读完一本114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39页.如果要按计划读完,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27.小萱、小丽、小红、小含四名同学,他们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五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8.小文参加舞蹈比赛,7位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9分、64分、90分、95分、88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文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3.【分析】根据题意,用35乘8,求出体操队原来有8个队员的总体重,再加上38千克,即可求出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用现在体操队员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5×8+38)÷(8+1)=318÷9≈35.3(千克)35.3>35答: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5千克多一些.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分析】首先用40.2除以6,求出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然后用18除以(3×3)求出王伯伯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最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即可.【解答】解:40.2÷6=6.7(千瓦时)18÷(3×3)=18÷9=2(千瓦时)6.7>2答: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应用.5.【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和英语成绩之和就是数学的成绩.【解答】解:95×3﹣(96+91)=285﹣187=98(分)答:数学得了98分.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计算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用平均分乘科数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只是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虽然知道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比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多,但是平均数只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所以无法确定谁踢得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8.【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1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2.【分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以及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解答】解:(94+2)×3﹣94×2=96×3﹣188=288﹣188=100(分)答:他的数学应考100分.故答案为:1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即可.13.【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14.【分析】先求出7名同学的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除以7,即得他们的平均成绩.【解答】解:(80+90+80+76+74+80+80)÷7=560÷7=80(分)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份数.15.【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6.【分析】先用原来的平均数乘3,先求出原来3个数的和,同理再求出后来3个数的和,两次和的差就是9比原数多了多少,进而求出原数.【解答】解:11×3﹣10×3=33﹣30=39﹣3=6答: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6.故答案为:6.【点评】解决本题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求出和的变化,从而得出改动的数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8.【分析】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由此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由此可知,甲数最大,丙数最小,那么:甲>A>丙;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19.【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0.【分析】要求小丽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1.【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5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存在危险,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5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亮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是(2+2)小时,总路程是(160+70+50),据此可列式解答.【解答】解:(160+70+50)÷(2+2)=(230+50)÷(2+2)=280÷4=70(千米/小时).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系式的掌握情况.24.【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5.【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6.【分析】先用114减去39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剩下的天数5就是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的页数.【解答】姐:(114﹣39)÷(8﹣3)=75÷5=15(页)答: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15页.【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27.【分析】根据题干,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则他们的身高之和是132×4=528厘米,再加上小明的身高,即可求出5个人的总身高,再除以5,就是5人的平均身高.【解答】解:(132×4+142)÷5=(528+142)÷5=670÷5=134(厘米)答:5人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8.【分析】由题意知,共有7个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99、95、93、90、89、88、64.要求小文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分,先求得去掉一个最高分(99)和一个最低分(64)后5个得分的和是多少,再除以5即可.【解答】解:(95+93+90+89+88)÷5=455÷5=91(分)答:小文的平均得分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_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1节 平均数
用每队的平均成绩 比较可以吗?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 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男生队的平均成绩 (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队的平均成绩 (18+20+19+19)÷4 =76÷4 =19(个)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5.快乐蛋糕店的草莓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 况如下图。
(8+12+11+9+10)÷5 =50÷5 =10(个) 答:明天做10个草莓蛋糕合适。
返回目录
课堂小结 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 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
3.(重点题)福娃宝宝学英语。
单词数/个
3.(重点题)福娃宝宝学英语。
算一算,平均每个福娃宝宝学了多少个单词?
(11+19+16+18+16)÷5 =80÷5 =16(个) 答:平均每个福娃宝宝学了16个单词。
返回作业2
4.(探究题)刘叔叔卖水果,第一天卖了 75千克,第二天和第三天平均每天卖72千 克。这三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返回作业2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随 堂 练 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8 6 9 8 14
本数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8.3 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
18 17
13
4
8 6
14 13
16 7
(1)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
18 17
13
4
8 6
14 13
16 7
(2)哪一个是男生和女生都比较喜欢的项目?
18 17
13
4
8 6
14 13
16 7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8 17
13
4
8 6
14 13
16 7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8.3 复式条形统计图
情境导入
下面是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表。
试着用条形统 计图来表示。
探究新知
46 35 27 21
下面是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表。
试着用条形统 计图来表示。
58 54 49 43
有没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
46 35 27 21
58 54 49 43
统计图也可以这么合并吗?
先画出统计表 的横轴、纵轴。
再补表充示出乡城村镇 的人口统计。
58
54
49
35 27 21
46 43
现在你还能说 清城镇和乡村 的人口情况吗?
这就是复式条 形统计图。
58
54
49
35 27 21
46 43
城镇 乡村
可以比较多个物体的统计情况。
它和单式条形 统计图有什么 区别?说一说。
5854Biblioteka 4935 27 21
46 43
城镇 乡村
(1)哪年城镇 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最少
58
54
人教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理和复习
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 一、二、三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甲品牌果汁饮料销售量在逐月下降,乙品牌
果汁饮料的销售量在逐月上升。(答案不唯一)
(2)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根据销售情况分析,应该减少甲品牌果汁饮
料的进货量,增加乙品牌果汁饮料的进货量。
例 1 打字小组有两个小组,第一小组 5 人,1 分钟 共打字 420 个;第二小组 6 人,1 分钟共打字 492 个。哪个小组的同学打字的速度更快?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每分钟打字:420÷5=84(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每分钟打字:492÷6=82(个)84>8源自 答:第一小组的同学打字的速度更快。
4.下面是四(1)班和四(2)班上学期期末数学、语 文、英语三科平均成绩的统计图。
(1)哪个班的数学平均分高?哪个班的英语平均 分高?
四(2)班的数学平均分高, 四(1)班的英语平均分高。
(2)从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四(2)班语文和数学成绩比四(1)班好,英语 成绩比四(1)班差。(答案不唯一)
(92+88+89+90+91)÷5=90(分)
答:平均分是 90 分。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例 2 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 月份的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 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 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思路分析:观察统计表可知,需要绘制复式条形 统计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要标明图例, 还要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长度单位;完成统计图 后,再通过纵向观察统计图,一组一组地进行比 较,再结合数据分析,得出决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平均数:
1.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
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怎样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
202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
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 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 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 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 化。
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
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Hale Waihona Puke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 他都相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 统计图比较方便。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 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 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 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 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 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
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
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 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 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平均数
1、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它指的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2、平均数的公式:
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③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3、平均数与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
平均分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它是指在分物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分完,而且还要使每一份分得的数相等。
4、在比赛时,一般要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的分数。
这样做可减少极端值对平均分的影响。
知识点二、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单式条形统计图能反映出一种类型的数据的数量,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反映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的数量,能更清楚地看出各种数据不同的地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PPT课件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课堂练习
2.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姓名
刘子涵 李 强 高 风 陈 莉 宋东晓 张思思
身高∕cm
139
140
135
138
139
137
测量本班同学的 身高和体重,并 计算出全班同学 的平均身高和平 均体重。
体重∕kg
34
38
35
34
36
33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139+140+135+138+139+137)÷6
=828÷6 =138(cm)
(34+38+35+34+36+33)÷6
=210÷6 =35(kg)
课堂练习
3. 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 )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100÷4=25(个) 110÷5=22(个)
25>22 答:第一小组成绩好些。
课堂小结
平均数的求法:
“移多补少”法:把收集的矿泉水瓶子多的移给收集的矿泉水 瓶子个数少的人。 公式法:就是先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再除以总份数,求每一份是多少。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男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Hale Waihona Puke 王小飞19刘东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解读)-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_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本单元的内容在新课标内容要求:“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学业要求:“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渗透“引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要求:“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
二、单元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数学思想和方法:1.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素养和数学眼光:1.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3.提升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三、内容分析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 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
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四年级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八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工具。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首先,咱们来聊聊平均数。
平均数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比如说,咱们班有 10 个同学,他们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92 分、88 分、75 分、80 分、95 分、86 分、98 分、82 分。
那要怎么算出这 10 个同学的平均成绩呢?我们把这 10 个分数加起来,得到的总和再除以 10,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啦。
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另一种是“先求和再平均分”。
“移多补少”比较直观,比如说上面那 10 个同学的成绩,我们可以把成绩高的同学多出的分数补给成绩低的同学,让大家的分数都差不多,最后得到的那个差不多的分数就是平均数。
“先求和再平均分”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把所有分数加起来,再除以人数。
那平均数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比如说,甲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8 分,乙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0 分,那我们就能知道乙班同学的整体成绩要比甲班好一些。
但是要注意哦,平均数有时候也会“骗人”。
比如说,有三个人的工资分别是 2000 元、3000 元、15000 元,那他们的平均工资就是 666667 元。
可是对于前两个人来说,这个平均数远远高于他们的实际工资,所以不能单纯地只看平均数,还要结合具体的数据情况来分析。
接下来,咱们再讲讲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就像是一个直观的数据展示窗口,它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数据的大小和差异。
比如说,我们要统计班级里同学喜欢各种水果的情况,苹果有 15 人喜欢,香蕉有10 人喜欢,橙子有 8 人喜欢,草莓有 12 人喜欢。
那我们就可以画一个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水果的种类,纵轴表示喜欢的人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
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1.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
1
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怎样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2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