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材整体认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知识讲解 认识条形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知识讲解 认识条形图

认识条形图
知识回顾整理数据时,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

问题导入下面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教材94页例1)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有五种,分别是: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先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再清楚地表示出来。

2.画“正”字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
3.探究表示天气情况的方法
方法一用统计表表示
方法二用圆圈图表示
晴阴多云雷阵雨阵雨
方法三用条形图表示
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天气
4.明确条形图的定义
条形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条形图也称条形统计图。

5.观察条形图,发现信息
观察条形图能发现很多信息,如:
(l)晴天和多云天气同样多。

(2)雷阵雨天气最少。

(3)阴天比晴天少3天。

6.比较圆圈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圆圈图与条形统计图都是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多少,但圆圈图没有标出相应的数据,
能直接看出各种天气情况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中标出了数据,能直观地看出各种天气情况的多少,因此用条形统计图更
直观清楚一些。

7.明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特点
(1)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

(2)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

归纳总结
条形图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条形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代表数量的大小,从条形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一、数与代数。

1. 大数的认识。

-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如,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等。

- 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

在读数时,要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没有数字就用0占位。

- 会比较大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类似,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依次往下比。

- 会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如50000 = 5万,1200000000 = 12亿。

还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数的读写、数级、数位等概念的建立,以及大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

- 难点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以及“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对“舍”与“入”的理解和运用。

2. 三位数乘两位数。

-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这个规律有助于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会进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在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

- 难点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的进位问题,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人教版 四上数学 教材整体解读

人教版 四上数学 教材整体解读

5.商不变的规律 应用规律进行简算
计观


算察


表达 概括
板块二
空间与图形
二单元 公顷与平
方千米
三单元
角的度量
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测量土地面积 的常用单位
公顷 平方千米
建立表象
熟记进率
单位换算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很抽象
一、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
概念多
教学建议:
5.注重方法、规律的梳理总结。
观察对比 交流讨论 总结概括 补充填写 记忆表达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积的变化规律 常见的数量关系
例3
笔算
例1
有0的
例2
价格
例4
行程
例5
教学建议:
1.狠抓笔算,保证练习量。
坚持每节课前两道
补充? 145 ×212 2145 ×12
无文字呈现步骤和方法
板块三
统计与概率
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数据收集 统计与概率 数据描述 图 表
数据分析
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一 1格表示二 1格表示五
1格表示多
教学建议:
1.加强对比
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一 1格表示二
纵向条形统计图
横向条形统计图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1.数据本身的读取
2.
读 数
掌握方法 加强练习 形成技能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2.抓住图形本质特征,正确理解概念 3.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图形 4.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图表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图表统计数据。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数据制作图表;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表范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统计”。

2. 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即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

2.同时介绍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等,并讲解如何制作这些图表。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2.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3.记录一天中某一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

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编排特点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

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再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

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

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

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4-95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涂制一格代表一个或几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地判断和推测。

教学用具课件作业单调查表情境串说明本节课以“校运会准备工作”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运动会小集体项目现场调查10月份秋高气爽,最适合举行全校趣味运动会了。

我设计了四年级想要增加一个运动会的小集体项目的情景,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数据,比较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一格代表一个的单位的知识。

情境二:“购买水果”现场调查运动会举行的时候,同学们的体力会消耗比较大,为了在休息时补充同学们的体力,家委会想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喜欢吃的水果,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购买水果”的情景。

通过学生现场调查,获取数据,加以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

(预设教学1格代表2个单位的知识。

)情境三:选择个人项目运动员运动会除了有小集体项目,还有个人项目,我们要选拔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运动员,于是我设计了“选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情景。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比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且各具特色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分别简称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这三套实验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基本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流教材。

笔者现就三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加以简要对比分析,供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三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数的认识《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样,即继承了传统的做法。

另,苏教版教材编者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

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

这是他们“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三个版本依据《标准》的要求,安排在三年级。

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

三个版本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安排不仅是学习时段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有较大差异。

人教版采用传统的做法,只安排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北师大版较人教版有所突破,适当渗透了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内容,而苏教版则大胆创新,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循环阶段,即在三年级(下册)安排“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意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生数的统计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生数的统计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生数的统计方法作为数学的一部分,统计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学习统计学时,我们会学习到各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和技术,用来帮助我们处理和分析数据。

其中,学生数的统计方法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统计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中学生数的统计方法。

一、教材要求在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中,学生数的统计方法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 能够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2. 能够使用计数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3. 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回答问题,比如计算人数、数量、平均数等。

二、具体方法学生数的统计方法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具体介绍其中的一些:1. 数据分类和整理在进行学生数的统计时,我们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进行统计和分析。

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比如年级、性别、班级等。

下面以班级为例,介绍分类和整理的具体方法:(1)将每个班级的学生数记录下来,比如1班有25名学生,2班有28名学生等。

(2)将这些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便后面进行进一步统计和分析。

2. 计数器的使用计数器是进行学生数统计的一种非常便捷的工具。

在进行统计时,我们可以将每位学生看作一个单位,使用计数器依次进行计数,得到总人数。

计数器有不同的种类,可以用手指、建筑积木、棋子等代替,以便进行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的计数。

3. 统计数据的分析在进行完分类、整理和统计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全校有多少名学生?(2)平均每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3)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哪个班级人数最少?(4)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学生情况,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三、实际应用学生数的统计方法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更是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一种重要技能。

小学数学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

小学数学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

小学数学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小学数学: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数据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事物的信息和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

通过统计和表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学会观察、整理和分析数据,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中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1. 什么是统计统计是指对一组或多组数据进行观察和整理,以获得有关数据集合特征的数值描述。

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信息、发现规律和做出推断。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常见的统计方法,如频数、众数、中位数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统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实验等方式进行。

然后,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进行统计和分析。

整理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使得数据更加清晰明了。

3. 图表的应用图表是一种直观和有效的方式,用于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规律,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4. 认识常见的统计指标在统计数据时,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认识一些常见的统计指标,如频数、众数、中位数等。

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众数是指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5.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通过学习统计和表,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例如,通过统计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的喜好和偏好;通过统计某种商品的销售量,我们可以分析市场需求和趋势。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小学数学中认识数据的统计和表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统计和表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据,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板书:统计的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2. 教具:纸张、笔、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统计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示范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介绍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三、练习与训练(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练习。

2. 带领学生通过实例练习统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熟悉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条形统计图(3)-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条形统计图(3)-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条形统计图(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有全面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案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学习情况。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是否准确、美观。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绘制方法,才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6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6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6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复习前几章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3.课前准备:检查教室设施是否齐全,准备好教学材料三、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数据的学科,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等内容。

2. 数学复习•复习前几章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面积和周长等内容。

•练习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统计学•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复习数学知识•给学生出一些前几章的数学题目,让他们复习基础知识。

第三步:统计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统计学的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四步:小结和反思•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和反思,加深理解。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统计学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仅是理论学习。

2.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认识条形统计图(1)》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认识条形统计图(1)》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条形统计图(1)》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含义;
2.能够正确读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够通过分析条形统计图得到有效信息。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并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正确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

三、教学难点:
1.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2.将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 展示课件;
2.学生课桌上每人一份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讲解
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并简要解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示范操作
1.展示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各种信息;
2.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图中数据的含义,并各自列出结论;
3.随机选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第三步:拓展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
2.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学生,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第四步:总结归纳
让学生汇总各组讨论的结论,教师适时做补充和点评,强化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应用,通过实际的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并掌握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2.选择某个日常生活场景,设计并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条形统计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继续深入学习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内容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并借助熟悉的场地的面积来感受这两个面积的单位。

除此之外,本册还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在认识条形图的基础上,学习在条形图中根据数据特点以一当多来表示数据,在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由此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这一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优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例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例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例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例文1导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二、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人教几年级学的统计

人教几年级学的统计

人教几年级学的统计
《统计》在人教版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生需要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前一段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这一单元是为了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3.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教学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在理解和分析数据时的作用。

4.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需要学习扇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综上,人教版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都有学习《统计》这一内容,具体学习内容可能因年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统计》教材整体认识
《统计》一单元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在一至三年级逐步学习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横向和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两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也是为了今后建立统计观念,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以一当N 的统计图,并对统计的对象进行预测打好基础。

学生在第一学段(1—3年级)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可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简单的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并进行合理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运动会应举办的运动项目。

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例2更是通过对孙中山故居中车辆的统计,再对例1进行变式。

最后对两个停车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了解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已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单、复式条形统计图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不一样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表,进一步建立、发展统计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