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合集下载

圆切线的两种常考证明方法

  圆切线的两种常考证明方法

圆切线的两种常考证明方法类型一、已知公共点(证明方法:有切点、连半径、证垂直)例.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E在⊙O上,∠A=2∠BDE,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ABD.(1)求证:CE是⊙O的切线:(2)连接BE,若⊙O的半径长为5,OF=3,求EF的长,1.如图,在Rt△ABC中,∠BAC=90°,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E,在边AC上取一点D,使得DE=AD,连接OD、OE.(1)求证:①△AOD≌△EOD;②DE是⊙O的切线;(2)当BC=5,AD=2时,求⊙O的半径.2.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1)试判断直线BC与O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D=33BF=3,求⊙O的半径.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过点C的直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COB=2∠PCB.(1)求证:CP是⊙O的切线;(2)若M是弧AB的中点,CM交AB于点N,若AB=6,求MC•MN的值.DG BC,DG交线段AC于点G,交4.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过⊙O外一点D作//AB于点E,交⊙O于点F,连接DB,CF,∠A=∠D.(1)求证:BD与⊙O相切;(2)若AE=OE,CF平分∠ACB,BD=12,求DE的长.5.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一点,O是ABE△的外接圆,与AD交于点F,G是CD上一∠=∠.点,且DGF AEB(1)求证:FG是O的切线;DG=,求半径OA的长.(2)若4AB=,16.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作半圆O,交AC于点D,E为BC的中点,连接DE.(1) 求证:DE是半圆O的切线;(2) 若∠C=60∘,DE=2,求AD的长.7.如图,AB为⊙O的直径,AD,BD是⊙O的弦,BC与⊙O相切于点B,OC∥AD,BA,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 求证:DC是⊙O的切线;(2) 若AE=1,ED=3,求⊙O的半径.8.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斜边AB上的中线CD为直径作⊙O,与AC,BC分别交于点M,N,与AB的另一个交点为E.过点N作NF⊥AB,垂足为F.(1) 求证:NF是⊙O的切线;(2) 若NF=2,DF=1,求弦ED的长.类型二、未知公共点(证明方法:无切点、作垂直、证相等)例.如图,AB是⊙O的直径,AM,BN分别切⊙O于点A,B,CD交AM,BN于点D,C,DO平分∠ADC.(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D=4,BC=9,求OD的长.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E⊥CD于E,∠ABC的平分线交AE于点O,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经过点D,交CD于点F.(1)求证:B C与⊙O相切;(2)若OB∥AD,DF=6,M E3OB的长度及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2.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O ,D 为AB 上的一点,OD =OC ,以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O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AB =6,BD =2,求线段AC 的长.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BAD ∠=︒,CB CD =,连接BD ,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B ,交BD 于点E .(1)求证:CD 是B 的切线;(2)若23AB =60BCD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腰AB 与⊙O 相切于点D ,OB 与⊙O 相交于点E .(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若BD =√3,BE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课后练习】1.如图,在ABC 中,90ACB ∠=︒,点O 为BC 边上一点,以OB 为半径的⊙O 与边AB 、BC 交于点D 、E ,连接DC 、DE ,AC DC =.(1)求证:DC 为⊙O 切线;(2)若60A ∠=︒,⊙O 的半径为1,则DEC 的面积为.2.如图,Rt ABC 中,90ACB ∠=︒,以BC 为直径作半圆O 交AB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连接DE DC ,.(1)求证:DE 是半圆O 的切线;(2)若604BAC DE ∠=︒=,,求BD 的长.3.如图,ABC 中,90ACB ∠=︒,D 是边AB 上的一点,且2A DCB ∠=∠,E 是BC 上的一点,以EC 为直径的O 经过点D .(1)求证:AB 是O 的切线;(2)若圆心O 到弦CD 的距离为1,30DCB ∠=︒,求BD 的长.Math唐老师。

九年级数学 圆 第七讲 证明圆的切线三种必会的方法

九年级数学  圆 第七讲 证明圆的切线三种必会的方法
∴ OH 1 EF ,∴AB 为⊙O 的切线. 2
例 3.如图所示,菱形 ABCD 的顶点 A、B 在 x 轴
上,点 A 在点 B 的左侧,点 D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BAD=60°,点 A 的坐标为(-2,0).
(1)求 C 点的坐标;
(2)求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
(3)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
题,注意分类讨论要讨论完全.
例 3.如图所示,菱形 ABCD 的顶点 A、B 在 x 轴
上,点 A 在点 B 的左侧,点 D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BAD=60°,点 A 的坐标为(-2,0).
(1)求 C 点的坐标;
(2)求直线 AC 的函数关系式;
(3)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
证明圆的切线三种必会的方法
课标引路
知识梳理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代数法: 判断直线和圆的交点 个数
几何法:d与r的关系;
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 进行判断
辅助线
待证切点在圆上 图中无待证的切点
“连半径,证垂直” “作垂直,证半径”
C D
A
B
O
【分析】因直线CD与⊙O有公共点D,故应采 用“连半径,证垂直”的方法.
速度,按照 A→D→C→B→A 的顺序在菱形的边上
匀速运动一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求 t 为何值时,
以点 P 为圆心、以
y
1 为半径的圆与对
DC角线 ACFra bibliotek相切?P
AO
B
x
【答案】 (1) C(4, 2 3 ) ;
(2) y 3 x 2 3 ;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类型1、有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方法1、勾股定理逆定理法证垂直1.如图,⊙O的直径AB=12,点P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PB=4,点C是⊙O上一点,PC=8. 求证:PC是⊙O的切线.方法2、特殊角计算法证垂直2. 如图,△ABC内接于⊙O,∠B=60°,CD是⊙O的直径,点P是CD延长线上一点,且AP=AC.(1)求证:P A是⊙O的切线;(2)若PD =5,求⊙O 的直径.方法3、等角代换法证垂直3.如图,在Rt△ABC中,∠C=90°,D为BC 的中点,以AC 为直径的⊙O交AB于点E . 求证:DE是⊙O 的切线.方法4、平行线性质法证垂直4.如图,已知四边形OABC的三个顶点A ,B ,C在以O为圆心的半圆上,过点C 作CD ⊥AB,分别交AB,AO 的延长线于点D,E,AE交半圆O于点F,连接CF,且∠E=30°,点B是︵AC的中点.(1)判断直线DE与半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CF=OC;(3)若⊙O的半径是6,求DC的长.AB POCACBPD OAEBDOCA O F ECDB方法5、全等三角形法证垂直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四边形AOCD 是平行四边形,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O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求证:BF 是⊙O 的切线.类型2、无公共点:作垂直,证半径方法6、角平分线性质法证半径6.如图,在Rt △ABC 中,∠B =9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E 是AB 上一点,DE =DC ,以点D 为圆心,BD 长为半径作OD ,AB =5,EB =2. (1)求证:AC 是OD 的切线;(2)求线段AC 的长.方法7、全等三角形法证半径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ABC =90°,AD +BC =CD ,以AB 为直径作⊙O . 求证:⊙O 与边CD 相切.A OBCD F A B C D EA OB C D。

圆的切线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判定定理
圆的切线判定定理是一个用于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的准则。

根据该定理,当一条直线与圆相切时,该直线与圆的切点之间的线段与圆的半径垂直。

具体来说,如果一条直线与圆相交,且通过与圆的切点,与圆的半径垂直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

换句话说,这条直线切到了圆的边界,只与圆相交于切点。

这个定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几何证明来解释。

假设有一个圆和一条直线,直线通过圆的切点,并且与圆的半径垂直相交。

我们可以证明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因为根据几何定理,直线与圆的边界只能相交于两个点,而这两个点中的一个就是切点。

因此,这条直线与圆的边界只有一个交点,这就是切点,所以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总之,圆的切线判定定理告诉我们,当一条直线与圆相交,且通过切点与圆的半径垂直相交时,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方程公式证明

圆的切线方程公式证明

已知:圆的方程为:(x - a)²+ (y - b)²= r², 圆上一点P(x0, y0)解:圆心C(a, b)直线CP的斜率:k1 = (y0 - b) / (x0 - a)因为直线CP与切线垂直, 所以切线的斜率:k2 = -1/k1 = - (x0 - a) / (y0 - b)根据点斜式, 求得切线方程:y - y0 = k2 (x - x0)y - y0 = [- (x0 - a) / (y0 - b)] (x - x0)整理得:(x - x0)(x0 - a) + (y - y0)(y0 - b) = 0 (注意:这式也是很好用的切线方程公式) 展开后: x0x - ax + ax0 + y0y - by + by0 - x0²- y0²= 0 ~ (1)因为点P在圆上, 所以它的坐标满足方程:(x0 - a)²+ (y0 - b)²= r²化简: x0²- 2ax0 + a²+ y1²- 2by0 + b²= r²移项: - x0²- y0²= -2ax0 - 2by0 + a²+ b²- r²~ (2)由(2)代入(1), 得: x0x - ax + ax0 + y0y - by + by0 + (-2ax0 - 2by0 + a²+ b²- r²) = 0化简, (x0x - ax - ax0 + a²) + (y0y - yb - by0 + b²) = r²整理, (x0 - a)(x - a) + (y0 - b)(y - b) = r²类似地, 对於圆的一般方程:x²+ y²+ Dx + Ey + F = 0, 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2. 已知:圆的方程为:x²+ y²+ Dx + Ey + F = 0, 圆上一点P(x0, y0)解:圆心C( -D/2, -E/2 )直线CP的斜率:k1 = (y0 + E/2) / (x0 + D/2)因为直线CP与切线垂直, 所以切线的斜率:k2 = -1/k1 = - (x0 + D/2) / (y0 + E/2)根据点斜式, 求得切线方程:y - y0 = k2 (x - x0)y - y0 = [- (x0 + D/2) / (y0 + E/2)] (x - x0)整理得:x0x + y0y + Dx/2 + Ey/2 - Dx0/2 - Ey0/2 -x0²- y0²= 0 ~ (3)因为点P在圆上, 所以它的坐标满足方程:x0²+ y0²+ Dx0 + Ey0 + F = 0移项: - x0²- y0²= Dx0 + Ey0 + F ~ (4)由(4)代入(3), 得: x0x + y0y + Dx/2 + Ey/2 - Dx0/2 - Ey0/2 + Dx0 + Ey0 + F = 0整理, x0x + y0y + D(x + x0)/2 + E(y + y0)/2 + F = 03a. 已知:圆的方程为:(x - a)²+ (y - b)²= r², 圆外一点P(x0, y0)解: 圆心C(a, b), 设切点为M则切线长PM = √(CP²- MC²) (根据勾股定理)= √[(x0 - a)²+ (y0 - b)²- r²] (CP: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 MC:半径长)类似地, 对於圆的一般方程:x²+ y²+ Dx + Ey + F = 0, 过圆外的点的切线长....3b. 已知:圆的方程为:x²+ y²+ Dx + Ey + F = 0 , 圆外一点P(x0, y0)解: 圆心C( -D/2, -E/2 ), 设切点为M则切线长PM = √(CP²- MC²) (根据勾股定理)= √[ (x0 + D/2)²+ (y0 + E/2)²- ((√(D²+E²-4F))/2)²](半径:r=(√(D²+E²-4F)) / 2)= √(x0²+ y0²+ Dx0 + Ey0 + F)。

证明圆的切线经典例题

证明圆的切线经典例题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及例题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方法有: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l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例1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交AC于E,B为切点的切线交OD 延长线于F.求证:EF与⊙O相切.证明:连结OE,AD.∵AB是⊙O的直径,∴AD⊥BC.又∵AB=BC,∴∠3=∠4.⌒⌒∴BD=DE,∠1=∠2.又∵OB=OE,OF=OF,∴△BOF≌△EOF(SAS).∴∠OBF=∠OEF.∵BF与⊙O相切,∴OB⊥BF.∴∠OEF=900.∴EF与⊙O相切.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垂直的例2 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P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求证:PA与⊙O相切.证明一:作直径AE,连结EC.∵AD是∠BAC的平分线,∴∠DAB=∠DAC.∵PA=PD,∴∠2=∠1+∠DAC.∵∠2=∠B+∠DAB,∴∠1=∠B.又∵∠B=∠E,∴∠1=∠E∵AE是⊙O的直径,∴AC⊥EC,∠E+∠EAC=900.∴∠1+∠EAC=900.即OA⊥PA.∴PA与⊙O相切.证明二:延长AD交⊙O于E,连结OA,OE.∵AD是∠BAC的平分线,⌒⌒∴BE=CE,∴OE⊥BC.∴∠E+∠BDE=900.∵OA=OE,∴∠E=∠1.∵PA=PD,∴∠PAD=∠PDA.又∵∠PDA=∠BDE,∴∠1+∠PAD=900即OA⊥PA.∴PA与⊙O相切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解题中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例3 如图,AB=AC ,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于D ,DM ⊥AC 于M求证:DM 与⊙O 相切.证明一:连结OD.∵AB=AC ,∴∠B=∠C.∵OB=OD , ∴∠1=∠B.∴∠1=∠C.∴OD ∥AC.∵DM ⊥AC ,∴DM ⊥OD. ∴DM 与⊙O 相切证明二:连结OD ,AD.∵AB 是⊙O 的直径,∴AD ⊥BC. 又∵AB=AC,∴∠1=∠2.∵DM ⊥AC ,∴∠2+∠4=900∵OA=OD ,∴∠1=∠3.∴∠3+∠4=900.即OD ⊥DM. ∴DM 是⊙O 的切线 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平行来证明垂直的.证明二是通过证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解题中注意充分利用已知及图上已知.D C例4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且∠CAB=300,BD=OB ,D 在AB 的延长线上. 求证:DC 是⊙O 的切线证明:连结OC 、BC.∵OA=OC ,∴∠A=∠1=∠300.∴∠BOC=∠A+∠1=600.又∵OC=OB ,∴△OBC 是等边三角形.∴OB=BC.∵OB=BD ,∴OB=BC=BD.∴OC ⊥CD. ∴DC 是⊙O 的切线. 说明:此题是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3证明垂直的,此题解法颇多,但这种方法较好. 例5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AB ,且OA 2=OD ·OP.求证:PC 是⊙O 的切线.证明:连结OC∵OA 2=OD ·OP ,OA=OC ,∴OC 2=OD ·OP ,OCOP OD OC . 又∵∠1=∠1,∴△OCP ∽△ODC.∴∠OCP=∠ODC.∵CD ⊥AB ,∴∠OCP=900.∴PC 是⊙O 的切线.说明:此题是通过证三角形相似证明垂直的例6 如图,ABCD 是正方形,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E ,交CD 于F.D求证:CE与△CFG的外接圆相切.分析:此题图上没有画出△CFG的外接圆,但△CFG是直角三角形,圆心在斜边FG的中点,为此我们取FG的中点O,连结OC,证明CE⊥OC即可得解.证明:取FG中点O,连结OC.∵ABCD是正方形,∴BC⊥CD,△CFG是Rt△∵O是FG的中点,∴O是Rt△CFG的外心.∵OC=OG,∴∠3=∠G,∵AD∥BC,∴∠G=∠4.∵AD=CD,DE=DE,∠ADE=∠CDE=450,∴△ADE≌△CDE(SAS)∴∠4=∠1,∠1=∠3.∵∠2+∠3=900,∴∠1+∠2=900.即CE⊥OC.∴CE与△CFG的外接圆相切二、若直线l与⊙O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作OA⊥l,A为垂足,证明OA是⊙O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例7 如图,AB=AC,D为BC中点,⊙D与AB切于E点.求证:AC与⊙D相切.证明一:连结DE,作DF⊥AC,F是垂足.∵AB是⊙D的切线,∴DE⊥AB.∵DF⊥AC,∴∠DEB=∠DFC=900.∵AB=AC,∴∠B=∠C.又∵BD=CD,∴△BDE≌△CDF(AAS)∴DF=DE.∴F在⊙D上.∴AC是⊙D的切线证明二:连结DE,AD,作DF⊥AC,F是垂足.∵AB与⊙D相切,∴DE⊥AB.∵AB=AC,BD=CD,∴∠1=∠2.∵DE⊥AB,DF⊥AC,∴DE=DF.∴F在⊙D上.∴AC与⊙D相切.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DF=DE的,证明二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F=DE的,这类习题多数与角平分线有关.例8 已知:如图,AC,BD与⊙O切于A、B,且AC∥BD,若∠COD=900.求证:CD是⊙O的切线.证明一:连结OA,OB,作OE⊥CD,E为垂足.∵AC,BD与⊙O相切,∴AC ⊥OA ,BD ⊥OB. ∵AC ∥BD ,∴∠1+∠2+∠3+∠4=1800.∵∠COD=900,∴∠2+∠3=900,∠1+∠4=900.∵∠4+∠5=900.∴∠1=∠5.∴Rt △AOC ∽Rt △BDO.∴OD OC OB AC =.∵OA=OB , ∴ODOC OA AC =. 又∵∠CAO=∠COD=900,∴△AOC ∽△ODC ,∴∠1=∠2.又∵OA ⊥AC ,OE ⊥CD,∴OE=OA.∴E 点在⊙O 上. ∴CD 是⊙O 的切线.证明二:连结OA ,OB ,作OE ⊥CD 于E ,延长DO 交CA 延长线于F.∵AC ,BD 与⊙O 相切,∴AC ⊥OA ,BD ⊥OB.∵AC ∥BD ,∴∠F=∠BDO.又∵OA=OB ,∴△AOF ≌△BOD (AAS )∴OF=OD.∵∠COD=900,∴CF=CD ,∠1=∠2. 又∵OA ⊥AC ,OE ⊥CD , O∴OE=OA.∴E 点在⊙O 上. ∴CD 是⊙O 的切线.证明三:连结AO 并延长,作OE ⊥CD 于E ,取CD 中点F ,连结OF.∵AC 与⊙O 相切,∴AC ⊥AO.∵AC ∥BD ,∴AO ⊥BD.∵BD 与⊙O 相切于B ,∴AO 的延长线必经过点B.∴AB 是⊙O 的直径.∵AC ∥BD ,OA=OB ,CF=DF ,∴OF ∥AC ,∴∠1=∠COF.∵∠COD=900,CF=DF ,∴CF CD OF ==21.∴∠2=∠COF.∴∠1=∠2.∵OA ⊥AC ,OE ⊥CD ,∴OE=OA.∴E 点在⊙O 上. ∴CD 是⊙O 的切线说明:证明一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1=∠2,证明二是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1=∠2.证明三是利用梯形的性质证明∠1=∠2,这种方法必需先证明A 、O 、B 三点共线.。

中考圆综合6种证明切线的模型

中考圆综合6种证明切线的模型

中考圆综合6种证明切线的模型【模型l:双切线】例1.如图,Rt△ABC中,∠A=90°,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点E在⊙O上,CE=CA,AB,CE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CE与⊙O相切;(2)若⊙O的半径为3,EF=4,求BD的长.练习1.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 BC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BE.(1)求证:BE与⊙O相切;.OE DCB A【模型2角平分线模型】例2.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BA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交⊙O 的切线BE 于点E ,过点D 作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练习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CA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过点D 作AC 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C 交AD 于点F .(1)求证:ED 是O ⊙的切线;【模型3:弦切角】例3.如图,△ABC中,AB=AC,点D为BC上一点,且AD=DC,过A,B,D三点作⊙O,AE是⊙O的直径,连结DE.(1)求证:AC是⊙O的切线;.练习3.如图,D为⊙O上一点,点C在直径BA的延长线上,且∠CDA=∠CB D.(1)求证:CD是⊙O的切线;【模型4: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B边上一点,以BD为直径的⊙O与边AC相切于点E,连接DE并延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BD=BF;练习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O 的切线交AB于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E⊥AB;【模型5:二倍角的使用】例5.如图,AB为⊙O直径,C、D为⊙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BD=2∠BAC,连接CD.过点C作CE⊥DB,垂足为E,直线AB与CE相交于F点.(1)求证:CF为⊙O的切线;.练习5: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不同于A,B的两点,过点C作⊙O的切线CF交直线AB于点F,直线DB⊥CF于点E.(1)求证:∠ABD=2∠CAB;.【模型6:垂直导角】.例6.如图,AB为⊙O的直径,PD切⊙O于点C,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D,DE⊥PO交PO 延长线于点E,连接PB,∠EDB=∠EPB.(1)求证:PB是⊙O的切线.,弦CF与OB交于点E,过点F,A分别练习6.如图,在⊙O中,AB为直径,OC AB作⊙O的切线交于点H,且H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1)求证:DF=DE;.。

圆切线证明的方法

圆切线证明的方法

切线证明法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一、要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如果已知直线过圆上的某一个点,那么作出过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例1】如图1,已知AB 为⊙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BD =OB ,点C 在圆上,∠CAB =30º.求证:DC 是⊙O 的切线.思路:要想证明DC 是⊙O 的切线,只要我们连接OC ,证明∠OCD =90º即可.证明:连接OC ,BC .∵AB 为⊙O 的直径,∴∠ACB =90º. ∵∠CAB =30º,∴BC =21AB =OB . ∵BD =OB ,∴BC =21OD .∴∠OCD =90º. ∴DC 是⊙O 的切线.【评析】一定要分清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特别要注意“经过半径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 【例2】如图2,已知AB 为⊙O 的直径,过点B 作⊙O 的切线BC ,连接OC ,弦AD ∥OC .求证:CD 是⊙O 的切线.思路:本题中既有圆的切线是已知条件,又证明另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也就是既要注意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又要运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欲证明CD 是⊙O 的切线,只要证明∠ODC =90º即可.证明:连接OD .∵OC ∥AD ,∴∠1=∠3,∠2=∠4.图1图2∵OA =OD ,∴∠1=∠2.∴∠3=∠4. 又∵OB =OD ,OC =OC ,∴△OBC ≌△ODC .∴∠OBC =∠ODC .∵BC 是⊙O 的切线,∴∠OBC =90º.∴∠ODC =90º. ∴DC 是⊙O 的切线.【例3】如图2,已知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AD 和过C 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 .求证:AC 平分∠DAB .思路:利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证明:连接OC .∵CD 是⊙O 的切线,∴OC ⊥CD . ∵AD ⊥CD ,∴OC ∥AD .∴∠1=∠2. ∵OC =OA ,∴∠1=∠3.∴∠2=∠3. ∴AC 平分∠DAB .【评析】已知一条直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切线的位置一般是确定的.在解决有关圆的切线问题时,辅助线常常是连接圆心与切点,得到半径,那么半径垂直切线.【例4】 如图1,B 、C 是⊙O 上的点,线段AB 经过圆心O ,连接AC 、BC ,过点C 作CD ⊥AB 于D ,∠ACD =2∠B .AC 是⊙O 的切线吗?为什么? 解:AC 是⊙O 的切线. 理由:连接OC , ∵OC =OB ,∴∠OCB =∠B .∵∠COD 是△BOC 的外角, ∴∠COD =∠OCB +∠B =2∠B . ∵∠ACD =2∠B , ∴∠ACD =∠COD . ∵CD ⊥AB 于D , ∴∠DCO +∠COD =90°. ∴∠DCO +∠ACD =90°. 即OC ⊥AC .∵C 为 ⊙O 上的点,∴AC 是⊙O 的切线.【例5】 如图2,已知⊙O是△ABC 的外接圆,AB 是⊙O的直径,D 是AB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A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C 平分∠EAB .求证:DE 是⊙O 的切线.图3O ABCD2 31证明:连接OC,则OA=OC,∴∠CAO=∠ACO,∵AC平分∠EAB,∴∠EAC=∠CAO=∠ACO,∴AE∥CO,又AE⊥DE,∴CO⊥DE,∴DE是⊙O的切线.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未知时须通过圆心作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证明此垂线段的长等于半径【例6】如图3,AB=AC,OB=OC,⊙O与AB边相切于点D.证明:连接OD,作OE⊥AC,垂足为E.∵AB=AC,OB=OC.∴AO为∠BAC角平分线,∠DAO=∠EAO∵⊙O与AB相切于点D,∴∠BDO=∠CEO=90°.∵AO=AO∴△ADO≌△AEO,所以OE=OD.∵OD是⊙O的半径,∴OE是⊙O的半径.∴⊙O与AC边相切.【例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交AC 于E,B为切点的切线交OD延长线于F。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证明圆(de)切线方法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de)位置关系,就出现了新(de)一类习题,就是证明一直线是圆(de)切线.在我们所学(de)知识范围内,证明圆(de)切线常用(de)方法有: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de)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 ⊥l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例1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de)⊙O交BC于D,交AC于E,B 为切点(de)切线交OD延长线于F.求证:EF与⊙O相切.证明:连结OE,AD.∵AB是⊙O(de)直径,∴AD⊥BC.又∵AB=BC,∴∠3=∠4.⌒⌒∴BD=DE,∠1=∠2.又∵OB=OE,OF=OF,∴△BOF≌△EOF(SAS).∴∠OBF=∠OEF.∵BF与⊙O相切,∴OB⊥BF.∴∠OEF=900.∴EF与⊙O相切.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垂直(de)例2 如图,AD是∠BAC(de)平分线,P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 求证:PA与⊙O相切.证明一:作直径AE,连结EC.∵AD是∠BAC(de)平分线,∴∠DAB=∠DAC.∵PA=PD,∴∠2=∠1+∠DAC.∵∠2=∠B+∠DAB,∴∠1=∠B.又∵∠B=∠E,∴∠1=∠E∵AE是⊙O(de)直径,∴AC⊥EC,∠E+∠EAC=900.∴∠1+∠EAC=900.即OA⊥PA.∴PA与⊙O相切.证明二:延长AD交⊙O于E,连结OA,OE.∵AD是∠BAC(de)平分线,⌒⌒∴BE=CE,∴OE⊥BC.∴∠E+∠BDE=900.∵OA=OE,∴∠E=∠1.∵PA=PD,∴∠PAD=∠PDA.又∵∠PDA=∠BDE,∴∠1+∠PAD=900即OA⊥PA.∴PA与⊙O相切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两角互余,证明垂直(de),解题中要注意知识(de)综合运用.例3 如图,AB=AC,AB是⊙O(de)直径,⊙O交BC于D,DM⊥AC于M求证:DM与⊙O相切.证明一:连结OD.∵AB=AC,∴∠B=∠C.∵OB=OD,∴∠1=∠B.∴∠1=∠C.∴OD∥AC.∵DM⊥AC,D∴DM⊥OD.∴DM与⊙O相切证明二:连结OD,AD.∵AB是⊙O(de)直径,∴AD⊥BC.又∵AB=AC,∴∠1=∠2.C∵DM⊥AC,∴∠2+∠4=900∵OA=OD,∴∠1=∠3.∴∠3+∠4=900.即OD⊥DM.∴DM是⊙O(de)切线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平行来证明垂直(de).证明二是通过证两角互余证明垂直(de),解题中注意充分利用已知及图上已知.例4 如图,已知:AB是⊙O(de)直径,点C在⊙O上,且∠CAB=300,BD=OB,D 在AB(de)延长线上.求证:DC是⊙O(de)切线证明:连结OC、BC.∵OA=OC,∴∠A=∠1=∠300.∴∠BOC=∠A+∠1=600.又∵OC=OB,∴△OBC 是等边三角形.∴OB=BC.∵OB=BD,∴OB=BC=BD.∴OC ⊥CD. ∴DC 是⊙O(de)切线. 说明:此题是根据圆周角定理(de)推论3证明垂直(de),此题解法颇多,但这种方法较好.例5 如图,AB 是⊙O(de)直径,CD ⊥AB,且OA 2=OD ·OP.求证:PC 是⊙O(de)切线.证明:连结OC∵OA 2=OD ·OP,OA=OC,∴OC 2=OD ·OP, OC OP OD OC . 又∵∠1=∠1,∴△OCP ∽△ODC.∴∠OCP=∠ODC.∵CD ⊥AB,∴∠OCP=900.∴PC 是⊙O(de)切线.说明:此题是通过证三角形相似证明垂直(de)D例6 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交BD于E,交CD于F.求证:CE与△CFG(de)外接圆相切.分析:此题图上没有画出△CFG(de)外接圆,但△CFG是直角三角形,圆心在斜边FG(de)中点,为此我们取FG(de)中点O,连结OC,证明CE⊥OC即可得解.证明:取FG中点O,连结OC.∵ABCD是正方形,∴BC⊥CD,△CFG是Rt△∵O是FG(de)中点,∴O是Rt△CFG(de)外心.∵OC=OG,∴∠3=∠G,∵AD∥BC,∴∠G=∠4.∵AD=CD,DE=DE,∠ADE=∠CDE=450,∴△ADE≌△CDE(SAS)∴∠4=∠1,∠1=∠3.∵∠2+∠3=900,∴∠1+∠2=900.即CE⊥OC.∴CE与△CFG(de)外接圆相切二、若直线l与⊙O没有已知(de)公共点,又要证明l是⊙O(de)切线,只需作OA⊥l,A为垂足,证明OA是⊙O(de)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例7 如图,AB=AC,D为BC中点,⊙D与AB切于E点.求证:AC与⊙D相切.证明一:连结DE,作DF⊥AC,F是垂足.∵AB是⊙D(de)切线,∴DE⊥AB.∵DF⊥AC,∴∠DEB=∠DFC=900.∵AB=AC,∴∠B=∠C.又∵BD=CD,∴△BDE≌△CDF(AAS)∴DF=DE.∴F在⊙D上.∴AC是⊙D(de)切线证明二:连结DE,AD,作DF⊥AC,F是垂足.∵AB与⊙D相切,∴DE⊥AB.∵AB=AC,BD=CD,∴∠1=∠2.∵DE⊥AB,DF⊥AC,∴DE=DF.∴F 在⊙D 上. ∴AC 与⊙D 相切.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DF=DE(de),证明二是利用角平分线(de)性质证明DF=DE(de),这类习题多数与角平分线有关.例8 已知:如图,AC,BD 与⊙O 切于A 、B,且AC ∥BD,若∠COD=900. 求证:CD 是⊙O(de)切线.证明一:连结OA,OB,作OE ⊥CD,E 为垂足.∵AC,BD 与⊙O 相切,∴AC ⊥OA,BD ⊥OB. ∵AC ∥BD,∴∠1+∠2+∠3+∠4=1800.∵∠COD=900,∴∠2+∠3=900,∠1+∠4=900.∵∠4+∠5=900.∴∠1=∠5.∴Rt △AOC ∽Rt △BDO.∴OD OC OB AC =.∵OA=OB, ∴ODOC OA AC =. 又∵∠CAO=∠COD=900,∴△AOC ∽△ODC,∴∠1=∠2.O又∵OA⊥AC,OE⊥CD,∴OE=OA.∴E点在⊙O上.∴CD是⊙O(de)切线.证明二:连结OA,OB,作OE⊥CD于E,延长DO交CA延长线于F.∵AC,BD与⊙O相切,∴AC⊥OA,BD⊥OB.∵AC∥BD,∴∠F=∠BDO.又∵OA=OB,∴△AOF≌△BOD(AAS)∴OF=OD.∵∠COD=900,∴CF=CD,∠1=∠2.又∵OA⊥AC,OE⊥CD,∴OE=OA.∴E点在⊙O上.∴CD是⊙O(de)切线.证明三:连结AO并延长,作OE⊥CD于E,取CD中点F,连结OF.∵AC与⊙O相切,∴AC⊥AO.∵AC∥BD,∴AO ⊥BD.∵BD 与⊙O 相切于B,∴AO(de)延长线必经过点B.∴AB 是⊙O(de)直径.∵AC ∥BD,OA=OB,CF=DF,∴OF ∥AC,∴∠1=∠COF.∵∠COD=900,CF=DF,∴CF CD OF ==21.∴∠2=∠COF.∴∠1=∠2.∵OA ⊥AC,OE ⊥CD,∴OE=OA.∴E 点在⊙O 上. ∴CD 是⊙O(de)切线 说明:证明一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1=∠2,证明二是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1=∠2.证明三是利用梯形(de)性质证明∠1=∠2,这种方法必需先证明A 、O 、B 三点共线.此题较难,需要同学们利用所学过(de)知识综合求解.以上介绍(de)是证明圆(de)切线常用(de)两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完整版)证明圆的切线经典例题

(完整版)证明圆的切线经典例题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及例题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方法有:一、若直线l过⊙O 上某一点A,证明l 是⊙O 的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l 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 ,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例 1 如图,在△ 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 O交BC 于D,交AC 于E, B 为切点的切线交OD 延长线于 F.求证:EF 与⊙ O 相切.证明:连结OE,AD.∵AB 是⊙ O 的直径,∴AD ⊥ BC.又∵ AB=BC ,∴∠ 3=∠ 4.⌒⌒∴B⌒D=DE ,∠ 1=∠ 2.又∵ OB=OE ,OF=OF ,∴△ BOF ≌△ EOF(SAS)∴∠ OBF= ∠OEF.∵BF 与⊙O 相切,∴OB ⊥ BF.∴∠ OEF=900.∴EF 与⊙O 相切.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垂直的例 2 如图,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求证: PA 与⊙ O 相切 .证明一: 作直径 AE ,连结 EC.∵AD 是∠ BAC 的平分线, ∴∠ DAB= ∠ DAC. ∵PA=PD ,∴∠ 2=∠1+∠ DAC. ∵∠ 2=∠B+ ∠ DAB , ∴∠ 1=∠ B. 又∵∠ B= ∠E , ∴∠ 1=∠ E∵AE 是⊙O 的直径, ∴ AC ⊥ EC ,∠ E+ ∠ EAC=90 0. ∴∠ 1+∠ EAC=90 0. 即 OA ⊥ PA. ∴PA 与⊙O 相切.∵PA=PD , ∴∠ PAD= ∠PDA.又∵∠ PDA= ∠BDE,证明二: 延长 AD 交⊙O 于 E ,连结∵A ⌒D 是⌒∠ BAC 的平分线, ∴BE=CE ,∴ OE ⊥BC.∴∠ E+∠ BDE=90.∵OA=OE , ∴∠ E=∠ 1.P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PA=PD.说明:例3求证:证明一证明二∴∠ 1+∠PAD=90 0 即OA ⊥PA. ∴PA与⊙O 相切此题是通过证明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如图,AB=AC ,AB 是⊙O 的直径,DM 与⊙ O 相切.:连结OD.AB=AC ,∠ B= ∠ C. OB=OD ,∠ 1=∠ B. ∠ 1=∠ C. OD∥AC.DM ⊥AC ,DM ⊥ OD.DM 与⊙ O 相切:连结OD,AD.∵ AB 是⊙ O 的直径,∴ AD ⊥BC.又∵ AB=AC,∴∠ 1=∠2.∵DM ⊥AC ,∴∠ 2+∠ 4=900 ∵OA=OD ,∴∠ 1=∠ 3.,解题中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O交BC于D,DM⊥AC 于M∴∠ 3+∠4=900.即 OD ⊥ DM.∴ DM 是⊙ O 的切线解题中注意充分利用已知及图上已知例 4 如图,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点 D 在 AB 的延长线上 .求证: DC 是⊙O 的切线 证明: 连结 OC 、 BC.∵OA=OC , ∴∠ A=∠1=∠300.∴∠ BOC= ∠ A+ ∠1=600. 又∵ OC=OB , ∴△ OBC 是等边三角形 ∴OB=BC. ∵ OB=BD ,∴OB=BC=BD. ∴OC ⊥CD. ∴DC 是⊙ O 的切线 .说明: 此题是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好.例 5 如图, AB 是⊙O 的直径, CD ⊥ AB ,且 OA 2=OD ·OP. 求证: PC 是⊙O 的切线 . 证明: 连结 OC∵OA 2=OD · OP ,OA=OC , ∴ OC 2=OD · OP ,说明: 证明一是通过证平行来证明垂直的 .证明二是通过证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C 在⊙ O 上,且∠ CAB=30 0, BD=OB ,3 证明垂直的, 此题解法颇多, 但这种方法较OC OP.OD OC . 又∵∠ 1= ∠1,∴△OCP∽△ ODC.∴∠ OCP= ∠ODC.∵CD⊥AB,∴∠ OCP=900.∴PC是⊙O的切线.说明:此题是通过证三角形相似证明垂直的例 6 如图,ABCD 是正方形,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 E ,交CD 于F.求证:CE 与△ CFG 的外接圆相切分析:此题图上没有画出△ CFG 的外接圆,但△ CFG 是直角三角形,圆心在斜边FG 的中点,证明:为此我们取FG的中点O,连结OC,证明CE⊥OC 即可得解.取FG 中点O ,连结OC.∵ ABCD 是正方形,∴BC ⊥ CD,△ CFG 是Rt△∵O 是FG 的中点,∴O 是Rt△ CFG 的外心.∵OC=OG ,∴∠ 3=∠G,∵AD ∥BC,∴∠G= ∠4.∵ AD=CD ,DE=DE ,∠ADE= ∠CDE=45 0,∴△ADE ≌△ CDE(SAS)∴∠ 4=∠1,∠ 1=∠3.∵∠ 2+∠3=900,∴∠ 1+∠2=900.即CE⊥ OC.∴CE 与△ CFG 的外接圆相切、若直线l与⊙ O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 是⊙ O的切线,只需作OA⊥l,A 为垂足,证明OA 是⊙ O 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 例7 如图,AB=AC ,D 为BC 中点,⊙ D 与AB 切于 E 点.求证:AC 与⊙ D 相切.证明一:连结DE,作DF⊥AC,F是垂足.∵ AB 是⊙ D 的切线,∴ DE⊥ AB.∵DF⊥AC ,∴∠ DEB= ∠DFC=90 0.∵ AB=AC ,∴∠ B= ∠C.又∵ BD=CD ,∴△ BDE ≌△ CDF(AAS )∴DF=DE.∴F 在⊙ D 上.∴ AC 是⊙ D 的切线连结DE,AD ,作DF⊥ AC ,F是垂足.证明二:∵ AB 与⊙ D 相切,∴ DE⊥ AB.∵ AB=AC ,BD=CD ,∴∠ 1=∠ 2.∵DE ⊥AB ,DF ⊥AC ,∴ DE=DF. ∴ F 在⊙ D 上 . ∴ AC 与⊙ D 相切 .说明: 证明一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 DF=DE 的,证明二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 质证明 DF=DE 的,这类习题多数与角平分线有关 .例 8 已知:如图, AC ,BD 与⊙ O 切于 A 、B ,且 AC ∥BD ,若∠ COD=90 0. 求证: CD 是⊙ O 的切线 .证明一: 连结 OA , OB ,作 OE ⊥CD ,E 为垂足.∵∠ 4+∠5=900.∴∠ 1=∠5.∴Rt △ AOC ∽Rt △BDO.∴AC OC .∴ OB OD .∵ OA=OB ,∴AC OC .∴ OA OD . 又∵∠ CAO= ∠ COD=90 0, ∴△AOC∽△ ODC ,∴∠ 1=∠2.又∵ OA ⊥AC ,OE ⊥CD,∴OE=OA.∴E 点在⊙ O 上.∴CD 是⊙O 的切线.证明二:连结OA ,OB,作OE⊥CD 于E,延长DO 交CA 延长线于 F.∵AC,BD 与⊙O 相切,∴AC⊥OA ,BD ⊥ OB.∵AC∥BD ,∴∠ F=∠ BDO.又∵ OA=OB ,∴△ AOF ≌△ BOD(AAS∴ OF=OD.∵∠ COD=90 0,∴ CF=CD ,∠ 1=∠ 2.又∵ OA⊥AC ,OE⊥CD,∴ OE=OA.∴E点在⊙O 上.∴CD 是⊙O 的切线.证明三:连结AO 并延长,作OE⊥CD 于E,取CD 中点F,连结OF.∵AC 与⊙O 相切,∴ AC ⊥AO.∵AC∥BD ,∴ AO⊥ BD.∵BD 与⊙O 相切于B,∴ AO 的延长线必经过点∴ AB 是⊙ O 的直径.∵ AC ∥BD ,B.CF=DF ,∴OF∥AC ,∴∠ 1=∠ COF.∵∠ COD=90 0,CF=DF ,1∴ OF CD CF .2∴∠ 2=∠ COF.∴∠ 1=∠ 2.∵OA⊥AC ,OE⊥CD,∴ OE=OA.∴E点在⊙O 上.∴CD 是⊙O 的切线说明:证明一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 1=∠ 2,证明二是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 1=∠2.证明三是利用梯形的性质证明∠ 1=∠2,这种方法必需先证明 A 、O、B 三点共线.以上介绍的是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两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圆的切线证明7种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圆的切线证明7种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的七种常用方法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及辅助线的作法1、连半径、证垂直:当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时,把圆心和这个公共点连接起来,然后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简称“连半径,证垂直”2、作垂直,证半径: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没有明确时,可以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再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简称“作垂直,证半径”类型一、有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方法1、勾股定理逆定理法证垂直1.如图,AB为⊙O的直径,点P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C为圆⊙O上一点,PC=8,PB =4,AB=12,求证:PC是⊙O的切线.方法2、特殊角计算法证垂直2、如图,△ABC内接于⊙O,∠B=60°,CD是⊙O的直径,点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1)求∠P的度数;(2)求证:P A是⊙O的切线;(3)若PD=5,求⊙O的直径.方法3、等角代换法证垂直3、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D 为BC 的中点,以AC 为直径的⊙O 交AB 于点E 。

求证:DE 是⊙O 的切线;方法4、平行线性质法证垂直4、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在以O 为圆心的半圆上,过点C 作CD ⊥AB ,分别交AB 、AO 的延长线于点D 、E ,AE 交半圆O 于点F ,连接CF .且︒=∠30E ,点B 是的中点(1)判断直线DE 与半圆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CF=OC(2)若半圆O 的半径为6,求DC 的长.方法5 全等三角形法证垂直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四边形AOCD 是平行四边形,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O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求证:BF 是⊙O 的切线。

A B O D CF类型二、无公共点:做垂直,证半径方法6 角平分线的性质法证半径6.如图,在Rt △ABC 中,∠B =9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E 为AB 上的一点,DE =DC ,以D 为圆心,DB 长为半径作⊙D ,AB =5,EB =2.(1)求证:AC 是⊙D 的切线;(2)求线段AC 的长.方法7 全等三角形法证半径7.已知四边形ABCD 中,∠BAD =∠ABC =90°,CD BC AD =+,以AB 为直径的⊙O 。

圆切线归纳总结

圆切线归纳总结

切线的判定归纳总结1. 切线的判定(1) 定义法: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距离法:和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 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注意:定理的题设是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半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定理的结论是“直线是圆的切线”.因此,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有两个思路:①连接半径,证直线与此半径垂直;②作垂直,证垂直在圆上.2. 切线长和切线长定理(1) 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三角形的内切圆1.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2. 多边形的内切圆:和多边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3. 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与三边的关系设a 、b 、c 分别为ABC △中A ∠、B ∠、C ∠的对边,面积为S ,则内切圆半径为sr p=,其中()12p a b c =++.若90C ∠=︒,则()12r a b c =+-.OOO llcb acbaO F ED CACBAB A4、切线的性质及判定【例1】 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O 是底边BC 的中点,O ⊙与腰AB 相切于点D ,求证AC 与O ⊙相切.【例2】 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D 是过A 的一条射线,且B CAD ∠=∠.求证:AD 是O 的切线.【例3】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MN 过C 点,AD MN ⊥于D ,AC 平分DAB ∠.求证:MN 为O ⊙的切线.【例4】 如图,已知OA 是O ⊙的半径,B 是OA 中点,BC OA ⊥,P 是OA 延长线上一点,且PA AC =.求证:PC 是O ⊙的切线.【例5】 已知:如图,C 为O ⊙上一点,DA 交O ⊙于B ,连结AC BC 、,且DCB CAB ∠=∠.求证:(1)DC 为O ⊙的切线;【例6】 如图,以等腰ABC ∆中的腰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1)求证:DE 为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5,60BAC ∠=︒,求DE 的长.OCBOAD CN M OCB A ODCBAO E D C B OD【例7】 如图,已知AB 为⊙O 的弦,C 为⊙O 上一点,⊙C =⊙BAD ,且BD ⊙AB 于B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3,AB =4,求AD 的长.【例8】 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AC 边于点D ,E 是边BC的中点,连接DE .(1)求证:直线DE 是O ⊙的切线;【例9】 如图,AB 是O ⊙的的直径,BC AB ⊥于点B ,连接OC 交O ⊙于点E ,弦AD OC ∥,弦DF AB ⊥于点G . (1)求证:点E 是BD 的中点; (2)求证:CD 是O ⊙的切线;【例10】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10AC BC ==,12AB =.以B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G ,DF AC ⊥,垂足为F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证:直线EF 是O ⊙的切线;BCOFODECBOG EDA。

(完整版)证明切线两种方法

(完整版)证明切线两种方法

(完满版)证明切线两种方法证明切线的两种方法朱元生判断直线与圆相切是有关圆的问题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现将常用的两种思路与方法说明以下:一、运用判判定理是证明切线最常用的方法,即若是直线与圆有交点,那么连接交点与圆心得半径,只要证明这条半径与该直线垂直即可.这种方法可简单概括为: 连半径 , 证垂直 .例 1 如图 1,在△ABC 中 ,AB=AC, 以 AB 为直径的⊙ O 交 BC 于点 D,过点 D 作 DE ⊥AC 于 E.求证 :DE 是⊙ O 的切线 .解析 : 由题设可知 ,DE 与⊙ O 有交点 D,要证明 DE 是⊙ O 的切线 ,只要连接OD, 证明 OD⊥ DE 即可 .证明 : 连接 OD.∵OB=OD,∴∠ OBD= ∠ODB.∵AB=AC,∴∠ ABC= ∠ ACB.∴∠ ODB= ∠ACB.∴OD ∥AC.∴∠ ODE= ∠DEC.∵DE ⊥ AC,∴∠ DEC=90 0.∴∠ ODE=90 0, 即 OD ⊥ DE.∴DE 是⊙ O 的切线 .二、当不明确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或交点的地址时,可以经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尔后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即可.这种方法可简单概括为: 作垂线 ,证半径 .例 2 如图 2,在 Rt △AOB 中 ,AO= 3 5 ,BO= 6 5 ,以点O为圆心,6为半径作⊙O.求证 :AB 是⊙ O 的切线 .解析 : 由题设知 ,⊙ O 与直线 AB 是独立的 ,既没有指明交点个数 ,也没有指明交点地址,这时要证明 AB 是⊙ O 的切线 ,只能证明圆心O 到直线 AB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6 即可 .证明 :过点 O 作 OC⊥ AB 于点 C.在 Rt△ AOB中,AO=3 5,BO= 65,由勾股定理 ,得AB= OA2OB 23262 5515.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AB OC1OA OB. 22∴OC= OA OB 35 6 5 6 .AB15∴点 O 到直线 AB 的距离等于⊙ O 的半径 .∴AB 是⊙ O 的切线 .图 3[牛刀小试 ]如图 3,,点 O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 BC 的中点 ,假设 AB 是⊙ O 的切线 ,试证明 AC 也是⊙ O 的切线 .提示 : 设点 D 为 AB 与⊙ O 的切点 ,连接 OD,过点 O 作 OE⊥ AC 于点 E,证明 OE=OD 即可 .。

圆的切线与切线之间的关系

圆的切线与切线之间的关系

圆的切线与切线之间的关系圆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切线是与圆密切相关的概念。

圆的切线与切线之间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圆的切线与切线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切线的定义在几何学中,切线是一条只与圆相切于一点的直线。

它与圆的切点处无交点,并且仅经过圆的一个点。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定义来形式化地描述切线:定义:设圆C的半径为r,圆心为O,P为圆周上的一点。

如果直线OP与圆C相交于点P且垂直于半径OP,则直线OP就是圆C在点P处的切线。

二、切线与半径的关系一个重要的关系是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题来描述这一关系:命题:过圆的切点和圆心的半径垂直。

证明:设圆C的半径为r,圆心为O,切点为P。

连接OP并延长到直线m上(如图1)。

如果OP和直线m不垂直,那么它们将会有一个交点Q。

由圆的定义可知,直线OQ不是圆C的切线,与题设矛盾。

因此,OP与m垂直。

(图1)由此可见,圆的切线与半径之间存在着垂直关系。

这一关系在解决与圆相关的几何问题时很常用,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切线和角度等信息。

三、切线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多个切线之间的关系。

当圆上有多个切点时,切线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关系。

1. 切线的互相垂直关系命题:两个切线在圆上的切点处互相垂直。

证明:设圆C的半径为r,切点为A、B,切线为m、n。

连接OA、OB,并过A、B作半径分别与m、n垂直的直线(如图2)。

(图2)由切线与半径的关系可知,直线OA与m垂直,直线OB与n垂直。

又因为直线OA和直线OB共线,所以直线m和直线n互相垂直。

这一关系给出了多个切线之间的垂直性质,有助于我们寻找角度关系和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2. 切线的交点连线垂直于圆的直径命题:连接多个圆上的切点的连线垂直于圆的直径。

证明:设圆C的半径为r,切点为A、B,切线为m、n。

连接AB,并连接圆心O与AB的交点C(如图3)。

(图3)由圆心角的性质可知,角OCA和角OBC都是直角。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圆的切线是指与圆相切且经过切点的直线。

证明圆的切线有多种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使用勾股定理证明切线长度与切点到圆心距离的关系。

设圆的圆心为O,切点为A,切线与圆的交点为B。

我们需要证明OA⊥AB。

1.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OAB成立。

因为OA为半径,AB为切线,所以OA⊥AB取证。

2.为了得到与切线相垂直的线段,我们取切点A为起点,用圆心O为终点,连接AO。

3.连接OB。

4.观察△OAB和△OBA,它们有共边OA,且OO相等且共线,所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B=∠OBA,又∠OAB为直角,所以∠OBA也是直角。

6.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线段OB⊥AB。

因此,我们证明了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垂直。

方法二:使用割线定理证明切线的长度。

设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切点为A,切线与圆的交点为B,圆上的一点为C。

1.连接OA、OB、OC。

2.观察△OAB和△OAC,它们有共边OA,且∠OAB为直角,所以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OB=OA/OC。

4.由于直角三角形中,OA=r,所以AB/OB=r/OC。

5.由于OA⊥AB,所以∠OAB=90°,所以∠OCB也是直角。

6.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线段OC⊥CB。

由于OC⊥AB,且OC⊥CB,所以线段AB⊥CB。

因此,我们证明了圆的切线与半径的垂直。

方法三:使用割线与切线的交角性质证明切线的存在性。

设圆上的一点为P,切点为A,切线与圆的交点为B。

1.连接OA、OP。

2.观察△OAP,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OAP+∠OPA+∠POA=180°。

3.∠POA为平行于弧PA的圆心角,根据圆心角的定义可知∠POA=1/2×弧PA。

4.切线与弦的夹角等于相应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所以∠APB=1/2×弧PA。

5.因为直线和平行线有关的几何性质之一是,被两条平行线截取的弦上的两个圆心角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圆的切线方法
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出现了新的一类习题,就是证明一直线是圆的切线.在我们所学的知识范围内,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方法有:
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l 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例1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交AC于E,B为切点的切线交OD延长线于F。

求证:EF与⊙O相切。

证明:连结OE,AD。

∵AB是⊙O的直径,
∴AD⊥BC.
又∵AB=BC,
∴∠3=∠4。

⌒⌒
∴BD=DE,∠1=∠2.
又∵OB=OE,OF=OF,
∴△BOF≌△EOF(SAS).
∴∠OBF=∠OEF。

∵BF与⊙O相切,
∴OB⊥BF。

∴∠OEF=900.
∴EF与⊙O相切。

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垂直的
例2 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P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

求证:PA与⊙O相切.
证明一:作直径AE,连结EC。

∵AD是∠BAC的平分线,
∴∠DAB=∠DAC.
∵PA=PD,
∴∠2=∠1+∠DAC.
∵∠2=∠B+∠DAB,
∴∠1=∠B。

又∵∠B=∠E,
∴∠1=∠E
∵AE是⊙O的直径,
∴AC⊥EC,∠E+∠EAC=900.
∴∠1+∠EAC=900。

即OA⊥PA.
∴PA与⊙O相切。

证明二:延长AD交⊙O于E,连结OA,OE。

∵AD是∠BAC的平分线,
⌒⌒
∴BE=CE,
∴OE⊥BC.
∴∠E+∠BDE=900.
∵OA=OE,
∴∠E=∠1。

∵PA=PD,
∴∠PAD=∠PDA。

又∵∠PDA=∠BDE,
∴∠1+∠PAD=900
即OA⊥PA。

∴PA与⊙O相切
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解题中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3 如图,AB=AC,AB是⊙O的直径,⊙O交BC于D,DM⊥AC于M
求证:DM与⊙O相切.
证明一:连结OD。

∵AB=AC,
∴∠B=∠C。

∵OB=OD,
∴∠1=∠B.
∴∠1=∠C.
∴OD∥AC.
∵DM⊥AC,
∴DM⊥OD。

∴DM与⊙O相切
证明二:连结OD,AD。

∵AB是⊙O的直径,
∴AD⊥BC。

又∵AB=AC,
∴∠1=∠2。

∵DM⊥AC,
∴∠2+∠4=900
∵OA=OD,
∴∠1=∠3.
∴∠3+∠4=900. D
C
即OD⊥DM.
∴DM是⊙O的切线
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平行来证明垂直的。

证明二是通过证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
解题中注意充分利用已知及图上已知.
例4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且∠CAB=300,BD=OB,D
在AB的延长线上。

求证:DC是⊙O的切线
证明:连结OC、BC。

∵OA=OC,
∴∠A=∠1=∠300。

∴∠BOC=∠A+∠1=600.
又∵OC=OB,
∴△OBC是等边三角形。

∴OB=BC.
D ∵OB=BD,
∴OB=BC=BD.
∴OC⊥CD。

∴DC是⊙O的切线。

说明:此题是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3证明垂直的,此题解法颇多,但这种方法较好。

例5 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且OA2=OD·OP。

求证:PC是⊙O的切线。

证明:连结OC
∵OA2=OD·OP,OA=OC,
∴OC2=OD·OP,
OC OP OD OC 。

又∵∠1=∠1,
∴△OCP ∽△ODC.
∴∠OCP=∠ODC 。

∵CD ⊥AB ,
∴∠OCP=900.
∴PC 是⊙O 的切线。

说明:此题是通过证三角形相似证明垂直的
例6 如图,ABCD 是正方形,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E,交CD 于F. 求证:CE 与△CFG 的外接圆相切。

分析:此题图上没有画出△CFG 的外接圆,但△CFG 是直角三角形,圆心在斜边FG 的中点,为此我们取FG 的中点O,连结OC,证明CE ⊥OC 即可得解。

证明:取FG 中点O,连结OC 。

∵ABCD 是正方形,
∴BC ⊥CD ,△CFG 是Rt △
∵O 是FG 的中点,
∴O 是Rt △CFG 的外心.
∵OC=OG ,
∴∠3=∠G ,
∵AD ∥BC,
∴∠G=∠4。

∵AD=CD ,DE=DE ,
∠ADE=∠CDE=450,
∴△ADE ≌△CDE (SAS)
∴∠4=∠1,∠1=∠3.
∵∠2+∠3=900,
∴∠1+∠2=900.
即CE⊥OC.
∴CE与△CFG的外接圆相切
二、若直线l与⊙O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作OA⊥l,A为垂足,证明OA是⊙O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
例7 如图,AB=AC,D为BC中点,⊙D与AB切于E点.
求证:AC与⊙D相切。

证明一:连结DE,作DF⊥AC,F是垂足。

∵AB是⊙D的切线,
∴DE⊥AB.
∵DF⊥AC,
∴∠DEB=∠DFC=900。

∵AB=AC,
∴∠B=∠C。

又∵BD=CD,
∴△BDE≌△CDF(AAS)
∴DF=DE。

∴F在⊙D上.
∴AC是⊙D的切线
证明二:连结DE,AD,作DF⊥AC,F是垂足。

∵AB与⊙D相切,
∴DE⊥AB。

∵AB=AC,BD=CD,
∴∠1=∠2。

∵DE⊥AB,DF⊥AC,
∴DE=DF.
∴F 在⊙D 上. ∴AC 与⊙D 相切。

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DF=DE 的,证明二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F=DE 的,这类习题多数与角平分线有关.
例8 已知:如图,AC,BD 与⊙O 切于A 、B ,且AC ∥BD,若∠COD=900。

求证:CD 是⊙O 的切线。

证明一:连结OA ,OB ,作OE ⊥CD ,E 为垂足。

∵AC ,BD 与⊙O 相切,
∴AC ⊥OA ,BD ⊥OB.
∵AC ∥BD ,
∴∠1+∠2+∠3+∠4=1800.
∵∠COD=900, ∴∠2+∠3=900,∠1+∠4=900。

∵∠4+∠5=900.
∴∠1=∠5.
∴Rt △AOC ∽Rt △BDO.
∴OD OC OB AC =.
∵OA=OB ,
∴OD OC
OA AC =。

又∵∠CAO=∠COD=900,
∴△AOC ∽△ODC ,
∴∠1=∠2.
又∵OA ⊥AC ,OE ⊥CD ,
∴OE=OA 。

O
∴E点在⊙O上。

∴CD是⊙O的切线。

证明二:连结OA,OB,作OE⊥CD于E,延长DO交CA延长线于F。

∵AC,BD与⊙O相切,
∴AC⊥OA,BD⊥OB.
∵AC∥BD,
∴∠F=∠BDO。

又∵OA=OB,
∴△AOF≌△BOD(AAS)
∴OF=OD.
∵∠COD=900,
∴CF=CD,∠1=∠2.
又∵OA⊥AC,OE⊥CD,
∴OE=OA.
∴E点在⊙O上.
∴CD是⊙O的切线。

证明三:连结AO并延长,作OE⊥CD于E,取CD中点F,连结OF。

∵AC与⊙O相切,
∴AC⊥AO。

∵AC∥BD,
∴AO⊥BD。

∵BD与⊙O相切于B,
∴AO的延长线必经过点B。

∴AB是⊙O的直径.
∵AC∥BD,OA=OB,CF=DF,
∴OF∥AC,
∴∠1=∠COF 。

∵∠COD=900,CF=DF ,
∴CF CD OF ==21。

∴∠2=∠COF.
∴∠1=∠2.
∵OA ⊥AC ,OE ⊥CD ,
∴OE=OA 。

∴E 点在⊙O 上. ∴CD 是⊙O 的切线
说明:证明一是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1=∠2,证明二是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1=∠2。

证明三是利用梯形的性质证明∠1=∠2,这种方法必需先证明A 、O 、B 三点共线。

此题较难,需要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综合求解。

以上介绍的是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两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