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习俗-传统习俗-民间节日习俗资料大全

合集下载

傈僳族

傈僳族
•保山首位傈僳族女孩考上清华 同胞赠牌匾
•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 公元八世纪时,傈僳族先民便居住在雅砻 江、金沙江两岸的广阔地区,公元十五至 十九世纪间,逐渐迁移到澜沧江和怒江流 域。狩猎在傈僳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 地位。傈僳族人待客热情,礼仪也十分特 别。
傈僳族人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 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 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等州、县和四 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傈僳族有自已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 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 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 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 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 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 歌最突出的特点。
四是四,十是十 四十是四十, 十四是十四。 不要把四当成十, 也不要把十四当成四十。
木楞平板房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这座身处澜沧江畔维西傈僳族
风光旖旎的傈僳族山寨
四、傈僳族的节日
• 傈僳族的节日主要有:阔时节 、 刀杆节、赶山节 、圣水节 、澡塘 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
傈僳族“阔时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傈僳民间最大的节日为一年一度的阔什 节(年节)。过年节也吃过年日,年食和 酿制水酒,为祈求五谷丰一,每家都要将 第一次舂出的粑粑拿出一部分悬于树上做 祭供,还要分出粑粑一小碗喂狗,因民间 传说是狗把五谷带到了人间;有的地方还 要把第一次舂出的粑粑喂牛,以感谢牛帮 助人类耕地。

傈僳族的风俗作文

傈僳族的风俗作文

傈僳族的风俗作文你知道傈僳族吗?这可是一个超有特色的民族呢!先说说傈僳族的服饰吧。

傈僳族的服装就像是一幅幅行走的艺术品。

男人们的服饰简单又不失帅气,他们常常穿着短衣长裤,那衣服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看,而且很多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的,满满的都是匠心。

女人们可就更耀眼啦,她们的服饰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绚丽多彩。

头上戴着精美的头饰,那些珠子、贝壳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就像是星星落在了头发上。

身上的裙子色彩斑斓,各种图案交织在一起,有像波浪一样的线条,还有象征着吉祥的动物图案,每一个图案似乎都在讲述着傈僳族的古老故事。

每次看到傈僳族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服饰走过,就感觉像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在移动。

傈僳族的节日也特别有趣。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阔时节了。

这个节日就像是傈僳族的狂欢派对。

到了阔时节的时候,整个傈僳族的村寨都沸腾起来了。

大家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聚在一起。

小伙子们会在这个时候展示自己的勇敢和力量,他们会进行射弩比赛呢。

那弩箭可厉害了,小伙子们站得笔直,眼神专注,“嗖”的一声,弩箭就飞出去了,射中靶心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欢呼起来。

姑娘们则在一旁唱歌跳舞,她们的歌声就像山间的清泉一样清脆动听,那舞姿也是轻盈优美,仿佛是在和大自然对话。

而且在阔时节,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傈僳族的美食那可是相当有特色,像漆油炖鸡就是一绝。

这漆油可是从漆树果实里提炼出来的,刚开始我还觉得这名字有点奇怪,可当你尝了那漆油炖鸡之后,就会被那独特的香味征服。

鸡肉鲜嫩,汤汁浓郁,吃一口就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傈僳族的居住环境也很有讲究。

他们的房屋大多是依山而建的,就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一样。

房子的结构很独特,一般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

走进傈僳族的村寨,你会看到那些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就像一个个守护山林的小卫士。

房屋里面的布置也很温馨,虽然没有那些豪华的家具,但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墙上可能会挂着一些傈僳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地上铺着手工编织的地毯,坐在屋子里,能感受到一种质朴的温暖。

傈僳族节日:刀杆节(中国传统节日)

傈僳族节日:刀杆节(中国传统节日)

傈僳族节日:刀杆节(中国传统节日)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

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

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杆上,成一刀梯。

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

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起源】"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赶走了入侵的敌人。

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傈僳青年习武练勇。

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毒死王骥。

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主要活动】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上刀山,下火海"包括点花、点刀、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其间有一套严格的仪式。

上刀山和下火海是仪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环节。

1、下火海刀杆节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

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

关于傈僳族传统节日

关于傈僳族传统节日

关于傈僳族传统节日傈僳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并不算很大的族群,对于傈僳族的民族文化你可否了解呢?一个民族的文化无非就是体现在他的穿着,饮食,文字还有节日上,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傈僳族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傈僳族传统节日1.刀竿节刀竿节,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沪水一带傈僳族人民的传统节目,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一天。

刀等节由来已久,相传明朝外敌入侵云南边界,当时的兵部尚书王骥奉命率兵前往,在滇西北战场上,依靠当地傈僳族人民团结战斗,一很快取得了胜利。

不料班师回朝途中,于二月初八日被奸佞所害。

为了纪念反侵略的英烈,当地人民以上刀竿来表示保卫祖国疆土、反对入侵者的决心,定此日为刀等节。

爬刀竿前一天晚上,在广场中央燃起四准通红的炭火。

五个保悍而又灵巧的中年男子赤脚在火堆中间跳跃,时而腾空,时而落下,时而扑向火海,时而翻滚前进,无数金光灿烂的火星,在他们的身边脚下飞舞。

他们用双手捧起通红的火球;先6快地在脸上“擦洗”一下,然后在手上飞快地把功揉搓。

周围的观众在欢呼声中欣赏院火的绝技。

节日里,妇女们穿着镶花边的黑色上衣和点缀着各种银饰物的花裙,佩戴耳环、项链等首饰,风采过人。

男人穿着麻布短衣裤,腰系红黄长带,)小腿系吊简,腰佩长刀,肩挎箭包,英姿勃勃。

节目的广场上,坚趄两根二十米高的树干,四周用藤蔓拉紧固定,树杆上厂插有三十六把明晃晃的长刀,作为向上攀登的横档,刀刃向上,寒光逼人,谓之“刀竿午间。

鞭炮齐鸣,锣鼓震天”。

身穿大红抱、头缠红布包头、赤脚的五名“玩火者”,齐涌至等下,围绕刀竿唱歌跳舞,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飞上刀竿。

双手紧提刀面,运足气的脚掌斜置在锋利的刀刃上,勇敢、灵巧地向上攀登。

全场鸦雀无声,大家屏住。

呼吸仰面观看。

对他们的气功绝技赞叹不已。

僻僻叭叭的鞭炮声来自竿项优胜者,响彻云霄。

全场欢呼跳跃,争相向爬杆者敬献美酒。

对歌、跳舞、荡秋千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

傈僳族

傈僳族

傈僳族傈僳族(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

傈僳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

节日有刀杆节文化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

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

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

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

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

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

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艺术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尝新节、阔时节、傈僳年等。

信奉原始宗教。

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怒江、德宏地区,传入基督教。

傈僳族人民勤劳勇敢。

历史上,为反抗阶级剥削、民族压迫和英、日等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曾揭竿而起,进行过多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西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舞蹈因地区不同而异,怒江流域的民间舞蹈只舞不歌,完全以竖笛(与羌笛相似)、横笛、琵琶、二弦、西北民族乐器和自制的弹拨乐器“达比亚”为舞蹈伴奏。

舞蹈名称一般以舞步动作为名,更多的随乐曲名称而定。

每逢节日、播种和收获后,人们都要跳被称为“迷依刮克哦”的自娱性《生产舞》。

这个舞蹈据说产生于17世纪,当时的傈僳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

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傈僳人学会了务农,渐渐把模拟动物的原始舞蹈改进成为表现农务的《生产舞》。

傈傈族风俗文化礼仪

傈傈族风俗文化礼仪

傈傈族风俗文化礼仪僳僳族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伊洛瓦底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傈傈族风俗文化,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禁忌傈僳族忌客人从前门直走到后门,认为死人出殡才这样;忌拄手杖进家门,因给死者致哀跳舞时才使用手杖;家有客时,忌扫地,忌洗脸洗脚等;杀鸡待客时,忌妇女切肉;不能触摸长者的头。

农事禁忌下地生产时忌将锄头等掘土农具找在肩上,尤忌在荷锄进屋,因葬死者时才如此;稻谷开花时,忌在稻田边洗衣裳、剥麻,否则以为会使花受惊而减产;玉米扬花时若遇大风,忌妇女织麻布,忌男子砍竹伐木等;不能损害蜘蛛,据说是蜘蛛教会人织布。

月圆时不能下种,否则虫会吃庄稼;不能在抽穗的稻田边洗麻、剥麻;不能砍泉边、井旁的树;男人的猎具如弩弓、箭包、长刀女人不得摸弄;供奉猎神的篱笆上,挂满各种兽骨,插满各种鸟羽,平常任何人不得挪动,妇女甚至不行接近,否则猎神就会作祟,人的手会患无名肿毒,或者眼睛红肿,牙齿痛苦。

生活禁忌黄昏时出入须顺手关门以免鬼趁机而入;家长外出时忌扫地,怕对家长不利,因死人时才去扫地;不能拄着拐杖进屋;在房前屋后忌喊哦,只有为死人驱鬼时才这样做;忌在他人家中吹口哨、乐器声能唤鬼入室。

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

平常切菜板不能刮洗,否则就认为是把福气刮走了,来年就没有油、肉吃,锅盖也不能洗,不然也认为把福气洗掉,其次年粮食就会无收成,大家就遭到饥饿。

禁背朝火塘吃饭;忌食狗肉;忌食水牛肉;忌食青蛙肉。

不能烧对头柴,否则有碍家庭和谐。

不能打死在路上爬行的蛇。

成年男子忌留胡须;禁忌夜间梳理头发;寡妇出嫁,一般只在晚上送亲、接亲。

生产禁忌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婴儿啼哭不止,则家门口挂毒箭1支(或非毒箭2支);产妇忌吃线猪肉、母牛肉、忌吃白、灰色羽毛的鸡肉;若生男,客人不行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行穿鞋进家;远道来客则禁忌入门,忌期为10至13天;忌横抱婴孩,以为是抱死人之相;产妇家不能烧苞谷花,不能取燃烧着的柴块等等;若触犯这些禁忌,婴儿有夭折、短命的危急。

傈 僳 族

傈 僳 族
在云南26个少数民族中有个民族 叫傈僳族,你们听说过这个民族吗? 你们对这个民族了解吗?
——民族概况、人口地理分布 ——族称含义、语言文字 ——民族与社会发展、经济生活 ——宗教、礼仪禁忌 ——节庆活动、饮食、婚俗、建 筑、服饰
一、民族概况,人口地理分布
傈僳族是从唐代“乌蛮”部落集团中分化出来的,与彝族、纳西族在族 源上关系密切,其先民居住在今西昌、冕宁、盐边一带。傈僳族的族称最早 见于唐人樊绰的《蛮书》记载的“栗粟两姓蛮”。8世纪时,傈僳族先民受 “勿邓”、“两林”和“丰巴”三大乌蛮部落统治。12世纪以后,傈僳族先 后受元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16世纪中叶,由于战 争以及反对木土司的压迫,大批傈僳族人在头人括木必的率领下,渡过澜沧 江,翻越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地区。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 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 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 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 等县。此后,又有傈僳族陆续向西和向南迁移,形成今日的分布格局。 人口57.485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1954年8月23日,建立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7年1月改 为自治州。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傈僳阿米来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二、族称含义、语言文字
傈僳族(英文:Lisu; Li-Su; Lisaw;泰文:ลีสู่)发源于青康 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西藏、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 性质的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 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 为基础的新文字。(历史上傈僳族并没有文字,19世纪初维西 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了音节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亦称 竹书),这是傈僳族的第一种文字;后来又由英国人和英国传教 士创造了两种拚音文字,称为“老傈僳文”。上个世纪50年代 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创制 并经国务院批准使用的新傈僳文,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新、老傈 僳文两种。

傈僳族节日文化

傈僳族节日文化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 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来有 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 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 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傈僳族非 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 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 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 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 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刀杆节

刀杆节是傈僳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怒 江福贡、碧江、泸水一带。每年农历二月 初八举行,为期一天。过节时,会场中央 竖二三根20米长的粗大木竿,竿上插30多 把长刀,刀刃向上,称“刀竿”。爬竿的 人多为壮年人,身穿红布衣裳,头缠红包 头号,光足。在绕竿歌舞后,跃上刀竿, 踩着刀刃向上攀登。至顶时,掏出鞭炮鸣 放,观众报以掌声和欢呼,并敬献美酒。 节日里,还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 活动。
节日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 时节”、“春浴节”、“刀杆节”、 “尝新节”、“拉歌节”、“射弩会” 等。
阔时节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阔时” 是傈僳语音译,为“岁首”、“新年”之 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过去 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 有统一、确定的节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 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12月,云南 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 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 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春浴节

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同胞有的还要前往泸水 县登埂澡塘参加“澡塘赛歌会”活动。 “澡塘赛歌会”即“春浴节”,是傈僳族 的传统节日盛会。现多于傈僳新年的正月 举行。地点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 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

傈僳族民俗

傈僳族民俗
建筑时先在地基上打入数十棵木桩为基柱木桩打好后除选用几棵高大的作为整个房间的柱外其它的则在上面铺以楼板屋顶上用茅草履盖或用一尺见方的木片作瓦片一样铺设房屋以上篱笆作墙壁由于这种小楼是以数十棵木桩为基脚所以人们把它称竹楼上住人一般用竹篱笆隔为两格两间屋中央都设一火塘备三角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
傈僳族的宗教信仰
澡 塘 赛 歌 会 盛 况
“嚼烟与“贴面酒”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 盒为信物。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 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红。如今,一些妇女认为,嚼烟有 失大雅,戒烟逐渐成了她们的自觉行为。 “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 他们常把自己酿的浓度高的酒藏与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 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所的盛器,较原始的是竹筒,现在有时用 陶瓷器皿。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 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 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初来乍到的外界人,往往被当地人灌得脸热腹胀,而主人却若无其事。原来,主客双 方喝“贴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 咕嘟”的张嘴迎酒,主人却少饮了酒量。不过,这种喝酒场面确实奇特碗,把鬼“送”到海里去。“祭 梦鬼”时用猪一头、鸡一只,要求一公一母,相对应。把这个鬼 “送”往太阳升起的东方。“水鬼”的祭礼用牛或猪一头,祭 “触犯鬼”时用鸡或猪一只、一碗酒。祭祀“水鬼”时大呼此鬼 的名字,祭物用鸡、猪各一只,用绳子串鸡鼻孔和猪的耳朵,牵 到野外去祭。傈僳族部分地区还有信奉叫“摆依鬼”的。这种鬼 往往是某个女人带有,所以把这个女人就叫“摆依婆”。据说 “摆依婆”能吃人。害人的主要手段是吸人血。一个人若是被它 害上了就会生病,时间长了全身的血被“摆依鬼”吸干而致死。 “摆依鬼”附在哪个妇女身上,就会处处维护这个妇人的家,谁 要是侵犯了这个家的利益,它就加害于谁,谁很快就会染上重病。 有的地区用水牛的油脂抹在嘴和肚脐上防“摆依鬼”,也有在门 头上挂水牛角和桃柳枝,据说“摆依鬼”惧怕这几样东西。 从前,傈僳族的每个部落、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怒江 地区过去有虎、羊、蜂、鼠、猴、熊、雀、竹、荠菜、谷子等十 几个氏族,以他们的图腾为他们的氏族名称。而且在这方面有很 历史的传说故事。他们中自称的“括扒”人,即荞麦人;自称是 “拉扒”,即虎人,等等。傈僳人认为上述的动植物是他们自己 的始祖。

少数民族傈僳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傈僳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传承人才匮乏
由于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傈僳族民俗文化传承人才匮乏,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 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减弱。
政府及社会力量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傈僳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 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傈僳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 护,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迁徙历史
傈僳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 ,逐渐从青藏高原向云南地区迁 徙,形成了现今的分布格局。
傈僳族的地理分布
主要聚居地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怒江 地区,这里也是傈僳族自治州的所在 地。
扩散分布
除了主要聚居地外,傈僳族还扩散居 住在云南省的其他地区,以及四川、 贵州等省份。
傈僳族的人口数量
01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傈僳族的 人口数量约为XX万人,是中国少 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02
由于傈僳族多数聚居在偏远山区 ,人口统计存在一定的困难,因 此具体数字可能会有一定波动。
02
傈僳族的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的特点
色彩鲜艳
傈僳族传统服饰以红、黑、白、黄、蓝五种 颜色为主,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视觉 冲击力。
饮食禁忌
傈僳族有一些饮食禁忌,如禁食狗肉、鹤肉等。同时,他们 也不喜欢浪费食物,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祖先的行为 。
待客之道
傈僳族非常热情好客,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拿出最好的 食品和酒水招待客人,尽显其淳朴、诚实的民族性格。在餐 桌上,主人会让客人坐在火塘旁的上座,这是傈僳族尊重客 人的表现。
05
多样化装饰
服饰上常绣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和饰品 ,如银饰、珠子、羽毛等,既富有民族特色 ,又展现出丰富的装饰艺术。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介绍 (1)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介绍 (1)

8、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介绍傈僳族一、节庆傈僳族是一个有着众多传统节日的民族,每个节日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保存下来的庆典活动,因此,每逢节日来临,傈僳族群众大都载歌载舞,吟诗诵词地用不同的娱乐形式欢度不同的节日。

(1)阔时节阔时节是傈僳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阔时”,即过年。

时间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各地时间不统一。

有的地区是看樱桃开花来定,俗话说:“樱桃开花,傈僳过年”是有一定道理。

1988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作出了每年公历12月20日至23日为傈僳族“阔时节”。

(2)傈僳族刀杆节傈僳族“刀杆节”,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鲁掌镇境内傈僳族及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

“刀杆节”傈僳语称“阿塔得”,意为“爬刀杆”。

“上刀杆”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或二月初八举行。

(3)澡塘会澡塘会也称春浴和歌会,据当地群众介绍已有一二百年历史。

1980年开始,在泸水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拨专款清理了温泉源头,分建男女浴池两处,并把时间定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

二、文艺(1)民间音乐居住在县境内的傈僳族,其民间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古歌音乐(傈僳语:“木刮”,直译为“老人唱的歌”),它是一种叙事抒情调子,一般在大型集会等场所演唱,流传较广。

(2)情歌音乐(傈僳语“优叶”),这种音乐在我县境内有两种:一种是男女青年成群结伙欢聚时对唱的调子,也是年轻恋人在幽会时唱的调子。

另一种是在集会上对唱,一般由老年人在火塘边边饮边唱。

(3)赛歌音乐(傈僳语“摆时摆”),它是一种过年过节或集会上男女双方对唱时的即兴歌。

(2)、民间舞蹈傈僳族民间舞蹈,其形式多为集体舞。

内容涉及到人们的劳动生产生活和自然界斗争的各个过程,有一百多种跳法和一百多个套路。

有的除了少数口呼叹词外,均无任何音乐伴奏。

舞步强烈粗犷。

内容原始古朴,全套路可分为模拟动物禽兽类和日常生产生活两大类。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僳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

因为他们的地区比较偏远,封闭,这也造成了它的文化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特别的民族僳僳族的习俗与特色,希望大家喜欢!傈僳族的特色风俗习惯服饰傈僳族分布广泛,居住于不同地区的傈僳族服饰亦各有特点。

但他们大都喜欢红、黑、白、绿等几种颜色,并以此为基色来配色,缝制衣服。

妇女的服装式样,不同地区区别较大,怒江地区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佩以珊瑚等饰物,年轻女子则用缀着小白贝的红线系发辫。

妇女们还喜欢在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串,傈僳族称为拉白里底。

而居住在泸水一带的妇女则不穿长裙,喜穿长裤,上衣右衽,腰系一小围裙,十分精神。

永胜、德宏的傈僳族妇女,服饰色彩极为鲜艳,衣服右衽,裙长及地,衣裙的边角饰有花边,长裙后块以各色布拼成图形,胸和腰都饰有银坠,美观大方。

四川凉山州的傈僳族妇女上着短衫,下穿百褶长裙,短衫仅长到腰际,对襟,平领。

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怒江州妇女盛行的“欧勒”帽,整个帽子用海贝壳穿缀而成,非常美观,它几乎成了傈僳族妇女的象征。

傈僳族男子的服装各地大致一样,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下着长裤,德宏州的傈僳族男子用青布包头,四川德昌傈僳族男子往往喜欢在头顶留发一小束。

怒江地区傈僳族男子身上喜欢佩带长刀。

靠近内地的傈僳族男子服饰接近汉族。

(《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傈僳族服装用料过去多是自织麻布,至今许多傈僳族妇女还会织麻布、织花边。

现在缝制衣服已改用大机器生产布匹,古朴的传统服装呈现出现代异彩,土布衣物反而成了贵重无比的工艺品。

住房和交通不同地区的傈僳族的住房建筑形式不尽相同,但以竹篾房、木楞房和土木结构房最为常见。

怒江及四川盐边以竹篾房和木楞房为主,丽江德宏西昌以土木结构房为主。

怒江两岸斜坡地较多,建竹篾房较为适宜,这种房屋也称“千脚落地”房,即在斜坡上竖几十根木桩,用藤篾条札牢木桩,铺上木板,四周围竹篱笆,上覆茅草或木板。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节日。

这些节日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以下将介绍一些在云南盛大庆祝的少数民族节日。

1. 正月节(景颇族)正月节是景颇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景颇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吉祥。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跳上丰富多彩的舞蹈,品尝美食,举行传统民俗游戏。

整个节日充满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2. 灯节(彝族)彝族的灯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也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悬挂彩带,举行舞蹈演出,庆祝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在路边搭建彩灯展览,供游人观赏。

热闹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欢声笑语,彝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3. 抓马节(藏族)抓马节是藏族人民庆祝丰收和迎接新年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

这是一场融合了祭马、跳舞、唱歌和其他民族表演形式的盛大庆典。

人们会在广场上聚集,穿着藏族传统服饰,庆祝丰收。

节日中最重要的活动是追逐马匹,象征着被年轻人抓住的幸运和吉祥。

4. 泼水节(傣族)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

这个节日持续三天,人们会用清水和花瓣相互泼洒,祈求吉祥和幸福。

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进行唱歌、跳舞、击鼓等各种文化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让水从象征福气的檐头细流而下,洒向民众身上,寓意着洗去不祥和病恶,带来好运和吉祥。

5. 火把节(纳西族)火把节是纳西族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十九举行。

这个节日是纳西族人民祈求神明庇佑和驱走恶灵的传统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穿着盛装,参加盛大的游行队伍。

期间,人们会唱歌、跳舞,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吉祥。

火把节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只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节日的一部分,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祝方式,这些节日不仅是展示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是加强各民族团结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傈僳族风俗禁忌

傈僳族风俗禁忌

傈僳族风俗禁忌傈僳族风俗禁忌1、产忌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

婴儿啼哭不止,则家门口挂毒箭1支(或非毒箭2支)。

产妇忌吃线猪肉、母牛肉、忌吃白、灰色羽毛的鸡肉。

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远道来客则禁忌入门,忌期为10至13天。

忌横抱婴孩,以为是抱死人之相。

产妇家不能烧苞谷花,不能取燃烧着的柴块,等等。

若触犯这些禁忌,婴儿有夭折、短命的危险。

2、礼俗禁忌傈僳族忌客人从前门直走到后门,认为死人出殡才这样。

忌拄手杖进家门,因给死者致哀跳舞时才使用手杖。

家有客时,忌扫地,忌洗脸。

杀鸡待客时,忌妇女切肉。

3、农事禁忌下地生产时忌将锄头等掘土农具找在肩上,尤忌在荷锄进屋,因葬死者时才如此。

稻谷开花时,忌在稻田边洗衣裳、剥麻,否则以为会使花受惊而减产。

玉米扬花时若遇大风,忌妇女织麻布,忌男子砍竹伐木等。

4、生活习俗禁忌黄昏时出入须随手关门以免鬼趁机而入。

家长外出时忌扫地,怕对家长不利,因死人时才去扫地。

在房前屋后忌喊"哦",只有为死人驱鬼时才这样做。

忌在他人家中吹口哨、乐器声能唤鬼入室。

5、祭祀禁忌祭鬼神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

出远门者必须于年前赶回,否则,家人过年祭祖时会将未归者也作为祭祀对象,不吉。

祭家鬼时,肉未吃完忌外人进入,否则会有疾病。

禁忌用茶叶敬猎神,据信,茶叶能遮住猎人的眼睛,使之打不到野兽,祭猎神的的祭品不能给别人吃,一定由猎人自己吃掉,否则,猎而无获。

6、丧葬禁忌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

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鬼神,会导致更重的灾祸。

傈僳族图腾是什么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和人具有灵魂一样,自然界的万物也无不具有灵魂,凡是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他们把那些认为在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而且种类非常多,如:“白加尼”(天鬼)、“恒刮尼”(家鬼)、“山鬼”、“结林尼”(路鬼)等等。

傈僳阔时节策划书3篇

傈僳阔时节策划书3篇

傈僳阔时节策划书3篇篇一傈僳阔时节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欢庆傈僳阔时节,展现民族风采”二、活动背景傈僳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

为了传承和弘扬傈僳族文化,展示傈僳族的独特魅力,特举办此次傈僳阔时节活动。

三、活动目的1. 传承和弘扬傈僳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傈僳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3.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4. 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傈僳族传统歌舞表演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领导致辞2. 文艺表演傈僳族传统歌舞表演其他民族的歌舞表演现代歌舞表演3. 民俗展示傈僳族传统服饰展示傈僳族手工艺品展示傈僳族传统美食展示4. 体育比赛傈僳族传统体育比赛,如射弩、爬杆等其他民族的体育比赛5. 闭幕式颁奖仪式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六、活动宣传1.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照片,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2. 海报宣传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张贴活动海报,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3. 志愿者宣传组织志愿者在街头巷尾发放活动传单,向人们介绍活动内容和时间。

七、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表演服装和道具费用:[X]元3. 文艺表演费用:[X]元4. 民俗展示费用:[X]元5. 体育比赛奖品费用:[X]元6. 宣传费用:[X]元7.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八、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安排专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2. 活动期间要注意环境保护,不乱扔垃圾,保持活动现场的整洁。

3.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场地,恢复原状。

九、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参与人数、观众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活动的效果。

篇二傈僳阔时节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欢庆傈僳阔时节,展现民族风采”二、活动背景傈僳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

傈僳族阔时节民族风俗杀年猪作文600字

傈僳族阔时节民族风俗杀年猪作文600字

傈僳族阔时节民族风俗杀年猪作文600字篇1:标题:《傈僳族的“杀年猪”大冒险》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是关于我们傈僳族的阔时节和杀年猪的风俗哦!这可是我们族里最热闹的时候,比过年还热闹呢!“小明,小明,快来看啊!”我的好朋友小华一大早就跑来叫我。

“今天是什么大日子啊?”我揉着眼睛问。

“今天是阔时节啊,我们要杀年猪啦!”小华激动地说。

阔时节,就是我们傈僳族的新年,就像汉族的春节一样。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庆祝丰收,祈求来年好运。

这头猪啊,可不是一般的猪,它就像我们家的“小金库”,养了一年,就等着这一天呢!“爸爸,为什么要杀年猪啊?”我好奇地问爸爸。

爸爸笑着说:“这就像你们考试得了100分,要奖励一下,杀年猪就是对猪一年的辛苦工作表示感激。

”我们村里的杀猪师傅可是个高手,他的动作快得像闪电,一刀下去,猪就“呼呼”地睡着了。

我和小华在旁边看着,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哇,师傅,你比超人还厉害!”我忍不住赞叹。

杀完猪,我们就开始准备大餐了。

妈妈和阿姨们忙着切肉、煮肉,那香味,就像春天的花香,飘得满村都是。

我和小华馋得像两只小猫咪,围着锅台转来转去。

“小明,你来尝尝这个。

”妈妈递给我一块刚煮好的肉。

我一口咬下去,哇,那味道,就像吃了一口云朵,软绵绵的,香喷喷的。

我和小华你一块我一块,吃得不亦乐乎。

晚上,村里的人们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玩捉迷藏,笑声比星星还多。

我和小华一边玩,一边讨论:“小华,你说,猪会不会也喜欢过年呢?”“哈哈,可能吧,它们也喜欢热闹呢!”就这样,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阔时节。

杀年猪不仅是我们傈僳族的传统,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希望明年,我们还能像今天一样,快快乐乐,团团圆圆。

好啦,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你们有没有觉得很有趣呢?下次你们来我们村,我一定带你们一起体验这个“杀年猪”大冒险!别忘了,我们傈僳族的阔时节,可是比任何节日都要热闹哦!篇2: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是关于傈僳族的阔时节和杀年猪的风俗哦!“小明,你知道傈僳族的阔时节是什么吗?”同桌小华好奇地问我。

傈傈族的节日

傈傈族的节日

傈傈族的节日篇一:云南苗族的传统节日云南少数民族的佳节傣族泼水节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

“泼水节”十余种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应邀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

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

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寄语里清洁平安。

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啤酒节群众性的狂欢节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青年男女手中相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甜蜜的爱情。

街市里、广场上满街见人们在相互追逐彼此泼浇。

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截叶、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社区活动。

彝族火把节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

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非常隆重的节日。

火把节古代又称星回节。

关于星回节的起源,其说法各不相同:纳西族是为纪念一位保护人间五谷丰收保障而牺牲的天将;傈僳族是为欢迎诸葛亮前去而点燃火把南征驱散前进路上的瘴气,赶走猛兽;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撒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

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上以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拂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

火把节的文本程序是:白天人们酒后祝贺节日并白天进行摔跤、斗牛活动。

云南民族节日都有哪些

云南民族节日都有哪些

云南民族节日都有哪些?云南民族节日都有哪些?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26个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不仅生活习俗有很大差异,服饰和民居也是千姿百态。

各个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从年初到年尾都喜庆不断。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火把节)主要是白族和彝族都盛行的节日,是一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节庆活动。

火把节历史悠久,早见记载:白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

节庆期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

白族和彝族,家家门前要竖起一个火把,村口要竖一个高15米左右的大火把,插花挂果,晚上,男女老幼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围着火堆唱歌,还用烛光粉扑撒火把,气氛欢快、活泼,姑娘们要把五彩手镯线放在火堆上烘烤,藉以消除邪气;刚结婚的小伙们,当火把燃烧“开斗”掸下时,便一拥而上,抢其“开斗”上的模拟刀、戈,以求早得贵子;火把节之夜,各家还备一小火把,,人手一柱,人们举着火把,同行田间,有的还骑马举火把奔驰,远远望去形成一条弯曲的火龙,场面极为壮观。

这一夜,往往通宵不寐。

(白族本主节)“本主”意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

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

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都建有本主庙。

庙宇宏伟,本主像雕塑精湛,造型美观。

每逢本主诞辰,都要杀猪宰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称之为“本主节”。

本主节十分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民间歌舞表演,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三月街民族节)“三月街”又叫“观音市”。

传说唐永徽年间,观音菩萨前来大理,用白语讲经说法,听众越集越多,形成集市。

由于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一博南古道的重要通商口岸,因此三月街商品经济日渐发达,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集会。

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1日,是大理三月街的会期,1991年起又定为大理州民族节,故称“三月街民族节”。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檔,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

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

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

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

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

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

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

“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

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

“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

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习俗,传统习俗,民间节日习俗资料大全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

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

“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

以前,傈僳族过节的日子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各村寨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前后约有一个月。

这期间正是樱桃花开的季节,所以每年樱桃花开时就是傈僳族过年的日子。

节日意义过“阔时节”目的概括起来有四:一是拜天拜地祈求保佑;二是祭祖祭宗,祈求赐福;三是求达各玛(三角架)保护,驱赶天神地鬼;四是求天地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就是阔时节的来历。

节日前,傈僳人家宰猪杀羊,酿制水酒,做好玉米耙耙,互相馈赠,视求新年丰衣足食。

青年人则在村头寨场扎彩门,围起活动场。

节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争先采来青松枝叶,铺撒屋中,插在门口,以示吉祥。

然后,人们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所属村寨公共场所,由祭师毕扒主持,举行除旧迎新的仪式。

仪式开始,将一棵松树栽在草坪中央,树枝上挂弩箭和姑娘们精心绣织的飘带衣物。

树下放一个装满荞麦的大箩,周围摆上12小箩荞麦、12坛新酒,以象征一年十二月。

毕扒站在中间,念诵民族历史,祝福新年吉祥如意。

接着,毕扒带着12对男女青年吹起葫芦笙,唱起欢乐的山歌,到山林里抬来12棵小松树,栽在12个小谷箩的旁边,意为接回了吉祥的新年。

继而将12坛荞麦酒分斟给大家喝,并开始射弩、跳舞、对歌和荡秋千活动。

全村男女老少均陶醉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

阔时节射弩比赛无须报名或交费,人们把自愿带来的油煎粗粗、肉成当箭靶,射手们按先后顺序进行比赛,谁射中了,粗粗和肉片就归谁。

射得粗粗和肉片最多的人,就是最优秀的射手。

相关习俗傈僳族在云南省怒江流域分布最为集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当地的傈僳族群众过春节,家家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酿制香醇的水酒。

为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每家都要把第一舂的籼米粑放一点在桃树、梨树上。

除夕这天,不能到别人家吃饭,否则就会像月亮一样消失。

所以当天晚上,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在外边,全家老小要聚集在一块吃团年饭。

在傈僳族、怒族的古老传说中,是狗给人间带回来谷种,傈僳族在新年祭祀时还要把一碗饭、一块籼米粑、一块肉先祭祀狗,表示对狗的回敬。

怒江州内地习俗各地傈僳族过“阔时节”各不相同,就是怒江州内各地也不一样。

福贡、碧江的傈僳族过“阔时节”,从年节第一天到第十二天,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

过年期间全家都休息,每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庆祝节日。

村中架起秋千架、跳高架,开展打秋千、跳高等体育竞赛。

男青年怀抱琵琶,邀请姑娘到野外唱歌跳舞;或到怒江边的沙滩上进行“江沙埋人”的游戏和划竹筏竞赛。

老人则喝酒“唱调子”,唱累了,喝一碗水酒,休息一会儿,接着再唱,一连唱几天几夜。

年节的第七天是妇女休息日,这天妇女不背水不做饭;第九天是男子休息日,这天男子既不背水也不做饭,不上山打猎。

这种女七男九轮回相冲的习俗,是傈僳族代代相传的古老风俗。

泸水县地区习俗在过“阔时节”期间,泸水县的傈僳族有“春浴”的习惯。

凡是有温泉的地方,都是他们欢聚沐浴的场所,自治州首府六库附近的“峡谷十六汤”,也为“春浴”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六库附近的登更澡堂、麻布澡堂的“澡堂会”,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阔时节”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后,傈僳族全家人一起带上行李,准备好食物,到温泉附近搭起竹棚,吃住在温泉边,洗温泉澡。

为了洗温泉,有的人家要走上百里山路。

附近几十里、上百里的歌手都要聚集到这里,分成男女两组,对歌赛歌,或翩翩起舞。

饿了,就吃自己带来的美酒佳肴;累了,就到临时搭起的帐篷中休息。

吃饱了,睡足了,再尽情地唱歌跳舞。

同时,还举行打秋千、射弩、文艺演出,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感情,选择伴侣。

云南保山地区习俗云南保山地区腾冲县的傈僳族,还会举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

他们选择72把钢刀,先试一试是否锋利,不锋利的不要。

然后把钢刀牢牢拴在两棵杆子上,扎成一把“刀梯”,树立在一块平地上固定好。

赤脚的傈僳族汉子,脚踏钢刀,一步一步爬上刀梯顶端,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把杆顶插着的红旗掷向四方。

然后又一步一步下来,两脚毫发无损。

晚上,他们在地上堆出一片烧得通红的木炭,赤着脚从熊熊炭火上不紧不慢地走过去。

看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不仅感到心惊肉跳,而且深深为他们的勇敢折服。

民间传说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它和其它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一样,很早以前就生息繁衍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情。

傈僳族的阔时节,就是这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历来以其欢乐、有趣、神秘闻名四方。

“阔时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一千多年前,在青海南部有一块一望无垠的坝子,杂居着几百户人家,他们和睦相处,互通有无,过着平静美好的生活。

这当中有一户叫阿朴德扒的,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阿朴德、二儿子叫阿朴华、三儿子叫阿友恒,还有阿朴德妈。

一家人勤耕苦干,夫妻相敬如宾,三个儿子听教孝顺,日子过得惹人羡慕。

谁知有一年,京城里派人抓兵,说前方有战事,凡家有男子的都得去,抓兵者凶神恶煞地说:你们家有三兄弟,必须上前线两个,谁去谁留,限五天内答复。

三兄弟敢怒不敢言,面面相觑。

晚上他们围着火塘边商量对策,研究怎样才能逃出魔掌。

阿朴德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去当壮丁,由他们摆布,那是条送死的路;一条是逃跑,远走高飞也许还有活路。

”两个弟弟也有逃跑之意,但兄弟情深,此处一别,生死难卜,都不吭声。

阿朴德又说:“我也不忍心与大家别离,但不跑就是等死,还是跑吧。

”两个弟弟又深思了片刻才异口同声回答:“就这样定了吧。

”说完,三弟兄一起举起鸡血洒同声发誓:走遍天涯海角,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行至天南地北,不忘祖宗留根之情,不求同行同居,但求不忘同胞骨肉,活着魂牵梦萦,死了魂归故里。

大胆地向前走吧,成功就在我们的脚下,年复一年又过年,人过一岁又“阔时”,有缘千里来相会,隔山隔水难隔心。

树高干长有根啊,人行万里回故乡。

樱花初开“阔时自”,杜鹊花开忙春耕。

传统“阔时”年年,落叶归根是缘份。

翌日晚,三兄弟相互抱头放声痛哭,一把鼻涕一把泪,难分难舍,互相勉励,互相祝祷,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三弟扛起弩弓第一个离开了,不知走了多少夜,翻了多少山,最后漂洋过海,到异国他邦居住。

二弟阿朴华垮起长刀边揩眼泪,边向大哥和母亲告别,逃往南方歇脚定居。

大哥阿朴德则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沿着阴森森的黑山老箐走。

饿了,吃口炒面,渴了,喝口冷水,昼夜兼程。

不知翻过多少山,淌过多少河,到了第十天,年迈体弱的母亲终于病倒了,阿朴德夫妇俩肝肠欲断但毫无办法,尽管叫了魂,祭了鬼,母亲还是撒手而去。

夫妻俩只好含泪把老人掩埋,然后揩干眼泪,背起家什,带着儿女继续西行。

又过了五天,他们来到了澜沧江东岸,隔江望去,隐隐约约地看见对岸的雪峰下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木板房,屋顶上炊烟缕缕,全家人非常高兴,离家出走十多天来,他们才第一次看见农户人家,可是滔滔大江怎么渡过去呢?阿朴德见澜沧江岸竹子茂密,计上心来,他操出大刀,嗖嗖几下就把竹子砍倒,然后又将他们捆成一排做成筏子,并削了两根做桨,自己在船头掌舵,叫妻子在船尾撑住,经过一袋烟工夫的漂流,一家人终于抵达澜沧江西岸。

稍微歇脚后,他们又继续向前赶路,不知又走了多少路,终于来到一个小寨子边,经询问知道,这是一个二十多户人家的傈僳寨子。

由于兵荒马乱,也才从内地陆续迁移来不久。

这里虽然山高坡陡,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但毕竟远离是非之地。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在此安家落户。

第二天,大家七手八脚,砍料子的砍料子,割茅草的割茅草,抬石头的抬石头,开始建盖住房。

经过几天的辛勤劳动,一所三间的蔑笆木板房盖好了!全家兴高采烈的住进去!又过了几天,为了来年生活,大家挎着刀子,扛起锄头到有太阳的山坡、箐头、林边砍树,然后放火烧地,在平缓的地方种上水稻、麦子,坡陡的地方用树桩点播豆子、包谷、荞子、籼米、燕麦等作物。

为了防止飞禽走兽糟蹋庄稼,大家还在地边搭棚子,派人看守。

没有活干的时候,男人到野外打鸟射鹿寻蜜蜂,女人在家缝补织麻布。

时间过得真快,眼下又到了樱花吐艳的时节,“阔时自”(注:“阔时自”即新年树)就要到了。

阿朴德对全家人说:“我们没有大肥猪,要到野外打野猪来;我们没糍粑,用天灿米粑来代替,用野猪头和天灿米粑祭祖宗,表示对亡故之人的思念。

一年一次,永远传下去。

澡塘赛歌会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

“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

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因过去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

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

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

还要采折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

同汉族的习俗一样,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

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

有的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到别人家里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来。

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始,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同胞有的还要前往泸水县登埂澡塘参加“澡塘赛歌会”活动。

有趣的是,过阔时节时,傈僳族同胞谁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会先拿给狗吃。

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人间带来粮种”。

傈僳族民间流传着不少狗与粮种的传说,如其中一则说,古代人类浪费粮食惊人,天神知道后大怒,下令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

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在此危难时刻,一只狗奋不顾身,顺杆爬上天宫偷来粮种,拯救了人类。

“澡塘赛歌会”,又称“春浴节”,也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盛会。

现多于傈僳新年的正月举行。

地点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

届时,邻近各县、区的群众身着盛装。

携带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纷至沓来。

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处处帐篷林立,人头攒动,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过去以洗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如今成了人们休闲度假、歌舞狂欢的节日。

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一帮、数百人一伙,赛歌、对诗,寻找爱的伴侣,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