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
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人 工林 是 以培 育 目的树 种 为绝 对 优势 种 群 的
植 物群 落 , 所 培育 树种 的生 物学 特性 和生 态学特 性
对 人工 林生 态 系统 的 物 质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产 生 决
题, 尤其是同树种纯林产量出现逐代递减的情况倍
的表 现[ 2 ] 。所 以 , 对人 工林 土壤 退化 的研 究具 有 重
森林 资源 管理 不善 , 生 态环 境 恶 化 , 以至 于 天然 林
资源 日 趋枯竭口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对木材的
需 要量越 来越 大 , 现 有 的天然林 资 源不 能再满 足人 口 日益增 长 的需 要 。发 展 短 轮伐 期 定 向培 育 的人 工 工业用 材林 , 是 缓 解 木 材供 需 矛 盾 、 避 免 天然 林
2 . Zh e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Ha n g z h o u 3 ] 1 3 o o )
Ab s t r a c t : Th e p a p e r i s a n a l y z e d f r o m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s o i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r e a s o n s f o r t h e t r e e s p e c i e s s e l e c -
付 志 芳
( 1 . 天 津 市 河 西 区绿 化 监 理 所 天 津
叶松 涛
3 0 0 0 6 1 ; 2 . 浙江 农 林 大 学 杭州 3 1 1 3 0 0 )
低产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术分析
低产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1:12:13.15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期作者:黄静[导读] 毛竹属于竹类植物,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应用范围广黄静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资兴邮编423400摘要:毛竹属于竹类植物,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应用范围广。
毛竹生产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竹林经营管理日趋粗放,过度采伐、长期疏于管理等问题,使得许多毛竹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
因此,本文分析了有关低产竹林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以改善其低产状况。
关键词:低产毛竹林;成因;改造技术引言毛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一种具有良好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作用的生态竹子品种。
湖南省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的团结村、二峰村的毛竹林占林地面积的1/4,由于竹林的管理粗放、滥伐和乱挖,造成了竹林生产效率降低。
毛竹低产林改造就是通过加强毛竹林的技术培育,竹腔施肥、封山育竹、防治病虫,科学种植科学砍伐等营林技术手段,将毛竹从低产转变为高产、优质的竹林,提高其产量。
一、低产毛竹林成因(一)抚育管理比较粗放目前,竹林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杂木和杂草。
同时,在抚育和管理上,对深翻、锄草、土壤板结等问题的关注也很少,以致使竹鞭的生长很难。
另外,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由于缺乏养分的及时施肥,造成了土壤的退化。
(二)虫害防治不及时一旦发生了虫害,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或是控制措施不当,就会造成危害,从而造成竹类害虫的扩散,从而降低整个竹子的生产。
在竹林中,竹蛾和竹蝗是常见的害虫,一般采用喷雾法、粉法、灯光诱杀法、复合生物杀虫粉剂等,对竹林的控制有明显的控制作用[2]。
(三)竹木混合毛竹林管理程度不高,这就造成了周围杂草和灌木的生长,多个植物同时生长,造成了养分的流失,养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毛竹对养分的吸收。
(四)不合理的砍伐近年来农村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大部分的竹林都是没有人管理的,只有卖给他人经营,经营者忽略了现有的竹龄结构,砍伐竹林中一年以上的楠竹,这对竹林的竹度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导致竹林的产量下降。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一、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低产毛竹林,其产量远低于预期。
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造技术,提高毛竹林的产量。
1.土壤质量不佳:低产毛竹林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差,缺乏肥力和养分供应。
土壤酸性过高、含盐量过高或土壤紧密度大都会对毛竹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水分供应不足:毛竹对水分需求较大,低产毛竹林的水分供应不足是其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土壤的含水量不足或缺水会导致竹株根系不发达,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毛竹的生长和发育。
3.害虫和病害:毛竹容易受到一些害虫和病害的侵袭,如竹虱、竹蚀螟、竹地老虎、竹花叶螟等。
这些害虫和病害都会严重扰乱毛竹的生长过程,导致产量降低。
4.不良经营管理:低产毛竹林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产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不当会导致毛竹的生长环境不稳定,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5.栽培品种选择不当:毛竹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的适应环境和生长习性都不尽相同。
选择不当的品种可能导致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二、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为了提高低产毛竹林的产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造技术:1.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
必要时可以进行石膏施用以改善土壤酸性和盐碱化问题。
2.合理灌溉:确保毛竹林的水分供应充足,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
定期进行土壤水分监测,掌握水分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灌溉。
3.害虫病害防治:定期对毛竹林进行害虫和病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及时清除害虫和病害源。
4.科学经营管理:加强毛竹林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施肥、修剪、疏伐等工作。
掌握好施肥时机,合理修剪枝条,及时清除枯死竹秆和杂草。
5.选种合适品种:在改造低产毛竹林时,应选择适宜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毛竹品种,以保证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的产量。
低产毛竹林的成因分析和改造技术对于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毛竹低产林是指毛竹生长速度缓慢,竹材产量低的一种竹林类型。
毛竹低产林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土地退化、管理不善、病虫害、环境恶劣等因素。
针对毛竹低产林的存在,需要采取有效的改造对策,以提高毛竹产量,促进竹林可持续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1.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毛竹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毛竹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力,而当土地长期过度开发或者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时,土壤质量会下降,影响毛竹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毛竹低产林的形成。
2.管理不善毛竹低产林还与管理不善有关。
一些竹农在种植毛竹时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对毛竹的修剪、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毛竹生长缓慢,竹材产量低。
3.病虫害病虫害是造成毛竹低产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竹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竹木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形成毛竹低产林。
4.环境恶劣环境恶劣也是导致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面临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阳光辐射强等环境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毛竹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竹木产量低下。
二、改造对策针对毛竹低产林的形成原因,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造对策,以提高毛竹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竹林的可持续利用。
1.加强土地保护和修复对于因土地退化导致的毛竹低产林,应该加强土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毛竹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对毛竹低产林,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包括定期的修剪、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
通过科学的管理技术,促进毛竹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竹木的产量。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毛竹的影响,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可以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毛竹的生长。
4.改善环境条件对于环境恶劣导致的毛竹低产林,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环境条件。
可以在地面覆盖物上降温,提高土壤湿度,减少水分的挥发,以改善环境条件,促进毛竹的生长。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毛竹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竹类资源,具有生长快、茎直、节间长、竹材坚硬耐腐等优点,在建筑材料、家具制作、纸浆造纸、医药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毛竹低产林的形成已经成为困扰竹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毛竹低产林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改造对策,提高毛竹低产林的生产力,保障毛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1. 土地资源利用不当毛竹低产林的形成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密切关系。
部分毛竹生长地区存在土地承载量过大、密植数量较多等问题,导致竹林生长空间受限,竹木分布不均匀,生长发育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形成了毛竹低产林。
2. 孤竹陈林现象严重毛竹低产林的形成与孤竹陈林现象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不同树种之间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而孤竹陈林现象则抑制了毛竹生长管道的形成,限制了顶端的生长,降低了毛竹的生长速度,使毛竹林地形成低产林。
3. 病虫害危害毛竹低产林的形成还与病虫害的危害有一定的联系。
在毛竹脆弱的生长环境下,病虫害对毛竹的侵害情况严重,导致毛竹的生长受到阻碍,单株生长缓慢,形成毛竹低产林。
4. 管理不善毛竹低产林的形成与管理不善有着密切的联系。
部分地方对毛竹的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缺乏规范的管理措施,林地的抚育和更新不及时,导致毛竹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妨碍,形成了毛竹低产林。
二、毛竹低产林的改造对策1. 合理规划毛竹种植布局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所带来的毛竹低产林,需要制定合理的毛竹种植规划,统筹规划竹木生产空间,优化毛竹的种植布局,增加毛竹的种植密度,确保毛竹的生长环境舒适,推动毛竹低产林的改造。
2. 加强毛竹生态修复应采取措施加强毛竹生态修复工作,治理孤竹陈林现象,使毛竹分布的更加均匀,形成竹木生长通道,提高毛竹的生长速度,降低毛竹低产林的面积。
3.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毛竹低产林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对毛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障毛竹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对毛竹生长造成的危害。
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研究
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研究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毛竹是一种可经济利用的经济树种,因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种植管理容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我国毛竹林的生产水平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低产低效的毛竹林比例较高。
因此,通过改造低产低效毛竹林以提高其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已成为毛竹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毛竹林以低产低效毛竹林为主。
主要表现在:1.龄次不清,物候期错乱中国毛竹的生长期大多为3~5年,但由于毛竹生长速度快,种植户容易只注重毛竹的数量和大小,在桶子、披针、年期等方面却没有明确规划,导致毛竹林中年龄层次混乱,生长强度,物候期错乱,长期以来导致株数多,竹径小,生产效益低。
2.单一品种,缺乏混交毛竹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分布和种植,根据生态型的不同,毛竹分为高山型、丘陵型、平原型、河谷型等不同类型。
但是,种植户为了追求快速收益,不注重生态结果的维护,导致森林内只有单一品种,物种单一,生态系统弱化,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3.种植密度过大,单株竹质量下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种植户常常不重视毛竹的植被管理,物种单一、密度大,不注重营养供应,根系容易扎成一团,竹杆直径变为生产不合格的细竹,同时,灌溉、施肥、疏枝等技术方法也欠缺,导致单株竹质量下降。
4.伐期错乱中国毛竹具有广泛的分布和种植,不同类型的毛竹根据适应环境的不同,生长期不同,适合的采伐期也不同。
但是种植户由于缺乏伐期知识,缺乏伐期规划,大多数毛竹的伐期都错乱了,导致生长能力和竹材品质下降,减少竹农的收益,影响了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1.灌溉技术改善毛竹树根容易在生长初期就扎成一团,导致竹材直径变细。
而灌溉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根系深层的供水问题,确保毛竹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营养,从而提高单株竹杆的质量。
2.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施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从而使树木充分吸收营养,同时也增加林区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
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研究
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研究毛竹是中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茎杆可作为建筑、家具、工艺品等多种用途。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种植和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部分毛竹林已经产生低产低效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造研究。
首先,低产低效毛竹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进行改造前应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点:1.历史原因:毛竹种植历史悠久,但有些毛竹林已经存在超过数十年甚至百年之久,林木老化、繁殖力下降,使毛竹林产量下降,地力逐渐丧失。
2.管理不当:毛竹林管理方式落后,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致使毛竹林内生长的竹株品质参差不齐,生长状况和产量差异较大。
同时,因为林地户数多、每户面积小、长期占用不征收使得管理难度增大,进一步导致了管理的不善。
3.土地质量:部分毛竹林位于山区或林地较偏远之处,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土壤肥力逐渐递减,影响毛竹的生长及产量。
在了解了低产低效毛竹林的原因后,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造研究,提高毛竹林的产量、质量及经济价值。
1.科学规划:针对管理规范不足的毛竹林,应制定科学而细致的规划,通过种植优良苗木,逐渐扩大面积和规模,达到逐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2.优化管理:建立科学而完善的毛竹林管理体系,加强对竹林土地的管理,及时修复、更新竹林道路,改善土壤肥力,及时修冶清理病虫害,减少竹材病害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3.技术改良:利用科技手段改善育苗技术、种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筛选抗性强、生长较快、亩产量高等优良苗木,推广优良栽培技术,提高毛竹林的生长速度,促进竹材的多年生长。
4.废旧资源利用:对于原本被视为竹林的废弃地或未使用的土地;可以在种植毛竹的同时,将农业废弃物、果皮等当作肥料施到土壤里面,以增加土壤肥力。
5.优化品种结构: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毛竹品种,同时提高毛竹品种的单价,借此增加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良。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摘要】毛竹低产林存在严重问题,对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至关重要。
造成毛竹低产林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贫瘠、竞争激烈以及病虫害严重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多样栽培技术如间伐更新、梯田种植等措施,以提高毛竹的生长效率。
还可通过生态综合治理来改善毛竹低产林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毛竹低产林的改造是可行的,并且改造对策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改造措施,才能提高毛竹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毛竹, 低产林, 改造, 土壤贫瘠, 竞争激烈, 病虫害, 多样栽培技术, 生态综合治理, 可行性, 多方面对策1. 引言1.1 毛竹低产林存在严重问题1.土壤贫瘠:毛竹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但由于长期单一的种植方式,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无法满足毛竹生长的需求,从而导致毛竹产量低下。
2.竞争过于激烈:毛竹生长周期长,相互之间竞争激烈,长期以来缺乏合理的管理,毛竹之间争夺养分和空间,导致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3.病虫害严重:毛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由于长期单一的种植方式导致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加之缺乏有效的药剂防治,病虫害成为毛竹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4.资源浪费严重:毛竹低产林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产量,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下,导致了资源的低效利用。
毛竹低产林存在严重问题,亟需改造以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1.2 对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至关重要对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至关重要,是因为这些林地存在严重问题,导致毛竹产量低下,影响了竹农的收入和生活。
通过改造,可以提高毛竹的生长环境,促进竹林健康发展,增加毛竹的产量和质量。
毛竹低产林改造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改良,减少病虫害发生。
通过科学的改造措施,可以提高毛竹的抗病虫能力,增加竹林的生态多样性,实现竹林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毛竹是一种优质的建筑、装饰材料和绿化植物,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
但是,在部分地区,毛竹低产林的出现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出发,探讨其对策。
毛竹低产林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种苗质量差,二是地力枯竭,三是过度伐树,四是病虫害的侵袭。
首先,由于诸如非法种苗携带、难以控制的尺寸标准、疫病传播所影响的毛竹品种混种,导致种苗质量差,从而影响了毛竹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其次,由于毛竹的生态特征和由于人工干预等因素,导致种植地的土质、水质和其他环境因素逐渐递减。
这种土质变差的情况也很难得到及时的改善,从而使毛竹的产量和质量都随之下降。
并且,由于短期内经济效益会忽视对生态的保护,导致过度伐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毛竹低产林种植地区的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株高、胸径不匀,同时也存在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较为猖獗的毛竹扁平竹叶螟。
针对毛竹低产林的形成原因,需采取一系列改造对策。
首先,改善种苗质量,科学的育种栽培,控制杂草盘绕,以保证优良品种的茁壮成长。
其次,对毛竹的栽培要将水平拉平,平整基地,保持耕地质量,确保土不脱落、不流失、保持土质的肥沃和水润。
在种植过程中有必要深耕地面,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需设立保护区,保护当地的生态。
同时,要对伐树呈现出来的面临的短期的经济利益进行引导、震慑,引导农民更关注到可持续利益。
在农业生产中坚持绿色生产,推广有机肥料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建立专业的防治系统。
最后,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以及规范的管理方法也能够有效地优化田间作业,提高田间作业质量。
当然,在具体过程中,除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还需要研究为避免和缓解毛竹生长低产的措施和方法,如间伐、疏竹、追肥、喷药、晒竹等。
总之,毛竹低产林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
因此,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不同方面的积极努力参与。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毛竹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资源之一,其分布区域广阔,具有生长快、新陈代谢强、吸收二氧化碳、抵御风沙等重要特性,被广泛用于建设、制造技术和生活等领域。
尤其在面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严峻情况下,毛竹林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然而,我国一些地区的毛竹生产却面临了“低产”困境,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本文将通过对低产毛竹林成因的分析及改造技术的介绍,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低产毛竹林的成因低产毛竹林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护不当毛竹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养护措施,如施肥、除草、养护等。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农民或企业忽略了这些方面,导致毛竹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2.土地质量差毛竹对土地的要求较高,如果栽种于土质贫瘠、排水不良、营养状况差的土地上,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出现病害。
3.天气异常毛竹生长受到天气的影响也非常大,过度干燥和过度湿润都会对毛竹的生长、发展和产量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4.种植品种不佳毛竹品种繁多,但不同品种的毛竹对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有不同的生长适应性。
如果选用不适宜的毛竹品种,也容易出现低产问题。
为了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和品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造:1. 应合理进行施肥毛竹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必须要进行适量的施肥。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条件、树木生长状况和当地气候等因素进行施肥。
2. 应开展适宜的除草和防病工作毛竹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杂草和病虫害的影响,因此要及时进行除草和防病工作,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3. 应优化毛竹栽培技术毛竹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整地、移植、修剪等工作,应根据不同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合理控制毛竹生长速度,以达到最佳产量和品质。
4. 应注意气候及时间因素对毛竹林的管理应结合气候和时间等因素。
例如,在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增加浇水量,或在开花等敏感时期进行剪枝等措施。
5. 应选用优良毛竹品种应选用优良毛竹品种,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性质和需求量等因素予以合理选择,以达到高产高质的目标。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一、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1. 生长环境因素:毛竹是一种喜温暖、潮湿环境的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对光照和水分要求较高。
如果毛竹生长环境存在问题,比如土壤贫瘠、透水性不好、光照不足、气候干旱或过于潮湿等,都会导致毛竹生长受限,从而产量降低。
2. 林分结构不合理:毛竹林地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如果没有及时修枝、疏干等措施,毛竹的竹秆就会过于密集,形成林分结构不合理,影响毛竹的生长和形态,从而导致产量降低。
3. 病虫害危害:毛竹易受虫害和病害影响,比如毛竹象甲、毛竹衣、毛竹蛾等害虫,以及青枯病、毛竹炭疽等病害,都会对毛竹林的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产量。
4. 不合理的经营管理:如果毛竹林地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比如施肥不及时、灌溉不足、管理不善导致毛竹生长受限等,都会引起毛竹林的低产问题。
5. 缺乏科学技术支撑:毛竹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林木,对于其生长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都需要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撑,如果缺乏相关科学技术,就会导致毛竹林的低产问题。
二、改造技术:1. 改善生长环境:针对毛竹林地的生长环境问题,可以采取适时施肥、改善土壤质地、合理灌溉、加强光照等措施,以提高毛竹的生长环境,促进毛竹生长,提高产量。
3. 预防治理病虫害: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毛竹林的危害,提高产量。
4. 合理经营管理:加强毛竹林地的经营管理,包括及时施肥、科学浇水、合理修剪等措施,提高毛竹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5. 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毛竹栽培的先进技术,进行毛竹种质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等工作,以提高毛竹的产量和品质。
在毛竹产区,实施这些改造技术,有助于提高毛竹林的产量,提高其经济效益。
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低产毛竹林主要指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竹林产量低的情况。
下面将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贫瘠:毛竹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如果土壤贫瘠,缺乏养分,会导致竹苗长势不佳,影响毛竹的生长和发育。
2. 病虫害:毛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竹蛀虫、竹斑病等。
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竹林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引发枯槁,直接影响竹林的产量。
3. 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竹林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严重危害毛竹的生长和产量。
青枯病会导致竹竿枯萎、断折,最终影响竹林的整体产量。
4. 过密造林:如果竹林种植过密,竹竿之间的光照、通风不良,会影响竹苗的生长和竹林的发展,进而导致低产。
改造技术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贫瘠的竹林,可以进行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和矿质肥的供给,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竹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病虫害防治:加强竹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病虫害的巡查和防治,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竹林的影响。
3. 青枯病的防治:对于受到青枯病侵害的竹林,及时进行病株的割枝、烧毁等措施,以阻止病菌传播,保护健康竹苗的生长。
4. 合理间距造林:在选址时要注意地势、土壤条件及光照通风情况,合理规划竹林的间距,避免过密造林的情况发生,以保证竹林的正常发展。
5.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脆竹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提高竹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低产问题。
低产毛竹林主要与土壤贫瘠、病虫害、青枯病和过密造林等因素有关。
通过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青枯病的防治、合理间距造林和选择优良品种等措施,可以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实现竹林的良性发展。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毛竹是我国南部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林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毛竹产量较低,成为了低产林。
毛竹低产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贫瘠、生长周期长、竹子本身的性质、病虫害等。
解决毛竹低产林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增施肥料、选优良种、改善生长环境、控制病虫害等。
1. 土壤贫瘠毛竹的生长对土质要求较高,建立在贫瘠的土地上,缺少养分,缺乏水源,毛竹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毛竹的产量降低。
2. 生长周期长毛竹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5-7年左右才能达到经济效益,这对林农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投资,这也就意味着较长的周期内没有可观的收益,这对于一些经营水平不高的林农而言,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负担。
3. 毛竹本身性质毛竹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可利用率较低,很多毛竹的部分不适合用于纺织品等方面,因此剩余的部分难以利用,导致收益降低。
4. 病虫害毛竹林遭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不仅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不利于毛竹经济林的发展。
1. 增施肥料肥料的施用对毛竹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增加对毛竹的肥料施用,为毛竹提供足够的养分,帮助其健康成长,并最终提高毛竹的产量。
2. 选优良种种苗的选取也是影响毛竹产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毛竹经济林建设过程中,应该选择优良的毛竹品种,提高毛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改善生长环境毛竹生长的环境对其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改善毛竹生长环境,为毛竹提供更加适宜的光照和土壤环境等,进而增加毛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总之,要解决毛竹低产林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除了通过增施肥料、选优良种、改善生长环境、控制病虫害等对策解决外,还需要加强管理、推行科学种植等措施,促进毛竹经济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低产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在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讨论了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土壤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水分管理技术改进、施肥技术改进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改进。
结论部分分析了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毛竹林、低产、成因分析、土壤质量、水分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改造技术、有效性分析、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产毛竹林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造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技术,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毛竹是我国重要的竹材资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低产毛竹林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制约了竹材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低产毛竹林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措施。
通过改造技术的介入,可以有效提高毛竹林的生产水平,增加竹材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竹材产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低产毛竹林成因的分析和相关技术改进措施的探讨,为解决低产毛竹林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毛竹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低产毛竹林是指产量远低于其潜力的毛竹林,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酸碱度不合适:毛竹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土壤过于酸性或碱性,会影响毛竹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产量低下。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作者:李洪超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4期李洪超(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农林局475100)摘要: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种种群区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混交,林地施肥和土壤改良、科学营林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止对策目前,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森林植被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和淋洗严重,造成地力衰退日益突出。
在林业上,一般来说原始林不仅很少出现地力衰退现象,而且土壤肥力常常是增加的,即森林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生长养分的吸收与森林采伐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原因影响,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受到林业界的深切关注,如何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问题,已成为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1.1 人工林群落的结构简单导致功能降低人工林分是以培育目的树种为绝对优势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培育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决定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培育人工林中针叶树种占有较大比例。
由于组成纯针叶林为单层林,结构简单,个体间生态习性高度一致,生态位高度重叠,造成系统的多样性下降,缓冲能力和反馈调节能力弱,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去相对平衡地位。
1.2 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的变化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人工林的特殊群落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林下生态环境,如杉木,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后林分郁闭度近1.0,林下光照不足,温度较低,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小气候,造成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经过氨化和硝化作用形成氨态氮、硝态氮,供植物生长所需,这两类细菌下降,不利于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而纤维素分解菌减少,不利于土壤有机质转化。
土壤微生物的减少,降低了营养元素循环中的凋落物分解速度,从而对营养元素生物循环产生深刻影响。
人工林地力衰退机理及其防止对策
问题探讨人工林地力衰退机理及其防止对策崔国发(黑龙江省林科院林业所,哈尔滨150040)摘要 本文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固有的脆弱性;人工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简单导致功能降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区系演变;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变化;人工林对营养物质的消耗;营林生产活动的干扰等。
并提出了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
关键词 人工林 地力衰退 机理 土壤肥力 防止对策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是营林科学研究的热点。
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引起了很多国家林学家们的关注,被认为是今后的重点研究课题(沈国舫,1991)。
J .Ev ans (1990)认为,地力衰退并不是林业上的特殊问题,在农业、林业和园艺3个植物栽培领域中,这个问题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个“实质”问题就是人类生产活动干扰了土壤形成和熟化过程,影响或改变了进展方向。
在农业上,要维持作物每年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一般采取选用优良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换茬等措施。
在林业上,由于研究人员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所研究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差异,以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研究内容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也不尽一致,从而提出的防止措施和恢复途径也不相同。
1 人工林地力衰退机理人工林地力衰退实质上就是在人工培育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或改变了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土壤熟化的进程,从而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性质,导致林木对土壤生态的需求与发生变化的土壤生态性质之间产生差异。
其表现就是人工林下的土壤肥力下降,林分生产力降低。
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1 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固有的脆弱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工林比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的人工林容易发生地力衰退。
热带森林,特别是寡营养森林,营养物质集中在植被中,如果森林被采伐,植被受到破坏,营养物质的恢复是很难的,需要漫长的过程。
在北方森林中,特别是在富营养的森林中,土壤保1996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 RY RESEA RCH No.5 收稿日期:1995-09-10。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形成原因及改造对策
毛竹低产林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种植管理不规范:毛竹低产林往往是由于种植管理不规范导致的。
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无法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缺乏疏伐和修剪等,都会导致毛竹生长不良,进而影响其产量。
2. 土壤质量下降:毛竹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如果土壤质量不好,比如土壤酸碱度失衡、养分含量不足等,就会直接影响毛竹的生长和产量。
3. 入侵物种的出现:一些入侵物种的出现也是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之一。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会抢占毛竹的养分和水分资源,使得毛竹生长受限。
针对毛竹低产林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来提高毛竹的产量:
1. 合理的种植管理:对毛竹的种植密度、水分和养分的补给、疏伐和修剪等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毛竹的生长环境。
适时进行适量疏伐,保证毛竹之间的空间,减少竹鼠的发生。
2. 土壤改良:对于质量较差的土壤,可以进行土壤改良,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提供毛竹生长所需的养分。
3. 控制入侵物种:对于入侵物种的出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及时清除其影响毛竹生长的部分。
4. 种植适应性更强的品种:选择适应环境更好的毛竹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毛竹的生存能力和产量。
5. 加强科研和推广应用:加强对毛竹低产林的科学研究,研发培育新品种,探索适合毛竹生长的栽培模式,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要提高毛竹低产林的产量,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改造对策,包括种植管理、土壤改良、入侵物种的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毛竹低产林的产量和质量。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
低产毛竹林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低产毛竹林指的是竹子产量较低的竹林,在进行成因分析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壤状况、水分供应、养分状况、竹木类的选择等。
为了提高产量和竹木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造技术。
1. 土壤状况:竹子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常见的低产问题之一是土壤质量差。
低产毛竹林通常肥力低下、缺乏有机质以及微量元素的供应。
改造技术可以包括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来改善土壤肥力以及补充缺失的养分。
适时进行土壤深翻和改良,可增加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2. 水分供应:水分供应不足是导致低产毛竹林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干旱季节或水源不足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来满足竹子生长的水分需求。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或者井灌等方式,调整水分供应的方式和时间,确保竹林有足够的水分。
3. 养分状况:竹子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
通过定期施用合适的有机肥料和化肥,可以补充竹子生长所需的养分。
可以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避免养分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4. 竹木类的选择:在进行竹木改造时,如果毛竹品种选择不当也会导致低产问题。
不同品种的毛竹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不同,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可以经过调查研究,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种植。
5. 竹木管理:科学的管理措施对提高产量和质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竹子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因此需要及时修剪竹林,保持竹林的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
合理控制竹林的密度和密植率,稳定地提供竹子必要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低产毛竹林的成因分析及改造技术包括改善土壤状况、调整水分供应、补充养分、选择适宜品种和科学的竹木管理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改造技术,可以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陈双林1 杨伟真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浙江省象山县林业局)摘 要 毛竹作为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其经营技术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研、生产上的不断创新,已形成一整套见效快、操作简便、实用的丰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各毛竹主产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片面以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忽视了保持竹林生态系统其固有的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发挥,致使竹林立地生产力呈现衰退趋势。
该文从竹林经营、林地全垦、化肥施用、化学除草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人工经营毛竹林地力衰退成因,为今后的竹子研究和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现有竹类植物39属500余种,属、种数分别占世界竹类植物总数的3614%、3815%[1]。
其中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对竹产区地方经济、竹农家庭收入影响最为深远的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良好植物。
由于毛竹经营见效快,周期短,加之,毛竹林独特的经营方式———择伐作业不破坏林相,科学经营可持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其优势是其他树种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各毛竹主产区对毛竹林开发均十分重视,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许多竹产区竹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经营策略,长期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忽视竹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作用,致使毛竹林立地生产力衰退严重,影响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具体表现在:经常性的、强度的人为经营活动,每年或每度采伐笋竹的超短轮伐期作业方式、强度采伐、全竹采伐利用等掠夺式经营策略,林地生物量归还少,养分元素人为输出量大;单纯依赖化学肥料,特别是氮肥,经济产量的产出取决于施肥量,而长期大量施用化学氮肥,致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元素不断淋失;大面积毛竹纯林形式开发,林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资源空间利用率低,竹林自肥能力差,病虫害发生猖獗;不合理的土壤管理,如林地季节性连年全垦,水土流失严重等。
根据我国目前竹林经营方式,分析人工毛竹林地力衰退成因如下。
1 大面积毛竹混交林改为竹纯林经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毛竹低产林改造为开端,后发展为笋竹两用林、高效商品竹林经营等丰产技术都是以林分结构管理和林地土壤管理为核心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和竹资源的培育工作,其中林分结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依据定向培育目标调整林分树种组成、调控立竹度、径级和龄级组成、提高收获强度、缩短采伐周期等;林地管理技术主要有劈山、垦覆、施肥、化学除草等。
实践表明,现有的丰产栽培技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提高低产竹林的产量方面是实用和有效的。
然而,大面积地改毛竹混交林为竹纯林,经过一段时期的高产后,竹林生产力明显下降。
据楼一平等[2]研究表明:毛竹混交林改为纯林后,竹林生长变化分为3阶段。
第1阶段,改造后1~4年,年平均新竹数增加50%,并在第3年达到1440株/hm2的成竹峰值,该期新竹平均粗度下降,产量上升。
第2阶段,为新竹粗度、产量上升期,在改造后的5~11年间,林分新竹平均粗度和产量逐年增加,新竹平均粗度比改造前增加311cm,年新竹产量出现峰值,比改造前增加52%,生长量与采伐量大致平衡,年产新竹数较稳定,林分地力较好,处于自肥状态。
第3阶段为改造后第11~21年间,为新竹产量和粗度下降期,虽新竹数下降幅度很少,但粗度较第11年时下降319cm,年新竹产量下降17%,林分特征为衰退。
另据楼一平等[3]研究,改为毛竹纯林经营后,土壤中全氮、速效氮、钾和有机质含量普遍降低,前10年土壤肥力下降较快,10~20年中下降速度变慢。
这些现象表明,林分改造后10年毛竹纯林经营后,养分消耗大于补充,林分自肥能力不足。
在我国除一部分交通方便,丰产经营意识强的地区,采用林地施肥措施来补充养分消耗,绝大部分竹林施肥很少或不施肥。
长期如此,每年从竹林收获中输出大量的有机物质,势必造成林地养分得不到有效的补充,立地生产力呈衰退趋势。
毛竹纯林经营地力衰退不仅仅局限于养分以产品的形式大量输出,而且还有改为纯林经营后,竹林生态系统组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系统功能也发生改变。
就对降水的分配而言,改为毛竹纯林后对降水的林冠截留、穿透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都有明显变化。
根据吴炳生的测定[4],毛竹林冠截留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
当然,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竹林具有较强降水截持能力,能有效防止地表径流的形成及对土壤的侵蚀。
相思人工林、桉树林、杉木林、毛竹纯林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118%、5314%[5]、4119%[6]、018%[7]。
但毛竹纯林具有较高的秆流量、秆流率,年秆流率平均为414%[7](最高为1215%[8]),杉木林、马尾松林的秆流率分别只有0198%和114%。
因此毛竹纯林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和次数,这对发挥竹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具有不利影响,而合理比例的毛竹阔叶树混交林可减轻秆流量,从而降低地表径流量。
如果以毛竹纯林经营,加上如林地全垦等不合理土壤管理措施,以地表径流形式而流失的养分将加剧竹林地力的衰退。
毛竹林在天然状态下多为混交林,特别是分布在亚高山、河流源头和两岸的多为天然混交竹林,混交竹林在一定边界中,有较强的轨道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9],在强度人为干扰下才成为纯林。
而且毛竹天然混交林总是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树种混生,物种多样性较高。
根据吴建国的研究[9],毛竹林中种的重要值、优势度有3种情况,一是毛竹占优势,甜槠、枫树等阔叶树和 木、油茶等灌木处于亚优势;二是毛竹占优势,杜鹃等灌木、甜槠等阔叶树处于亚优势;三是杉木等针叶树占优势,毛竹与 木等灌木处于亚优势。
另外,混交林中有大量不占优势、不为固定成分的常绿、落叶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当群落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混交竹林通过伐除乔木、灌木以释放林地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立竹度等改为纯林经营后,竹林生物量提高,而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尤其是对系统具养分补充能力的林下植被和其他树种生物量急剧下降。
以3900株/hm2立竹度毛竹纯林为例,林下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58811kg/hm2,枯枝落叶累积量353318kg/hm2,竹林生物量为3097814kg/hm2[10]。
由此,林地生物量归还显著下降,系统自肥功能削弱,要获得高额产出只有依赖于施肥,从而造成土壤劣变,影响持续立地生产力的维护,且系统中有益生物栖息环境受到破坏,生物间平衡机制被打乱,主要、次要病虫害交替发生,危害猖獗,往往只有依赖于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才能压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进一步导致立地生产力的衰退和竹林产品质量、产量的下降,也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在竹林经营过程中,依据竹林分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和应用竹混交林经营模式是我国竹产业的需要,也是必然趋势。
特别对水系和生态脆弱区的竹林应合理规划,以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为经营目标,建立人工适度干扰的竹阔混交林的生态公益竹林为主。
2 不合理的经营方式竹子全身都是宝,随着竹产品开发的多样化,现在毛竹林不仅春笋、竹材、竹枝、竹壳完全被利用,而且连竹叶也悉数运出林地作覆盖用。
据调查,每度被运出林地的有机物在15t/hm2以上。
人工经营竹林资源质量下降和林分生产力下降现象,是现有经营技术体系中一些对毛竹林持续立地生产力有不利影响的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有经营措施中一些不合理的技术因素施行,通过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总量平衡,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状等的不利影响造成人工经营竹林持续生产力的下降。
现有竹林经营技术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片面强调高额的产出。
以笋竹两用毛竹林为例,度产竹材高达1700kg/hm2,竹笋600kg/hm2。
短期的高效获取,也导致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被打破,立地生产力呈下降趋势。
据Shanmugharel P[11]研究,竹子生长过程中不同年龄营养物的积累,在地面以上活的生物质中营养物随着种植年龄而呈线性的增加,其富集速率大小次序为K>N>Mg>Ca>P。
另据西野宽[12]研究表明:每生产1000kg毛竹笋吸收氮量30~35kg,磷酸15~20kg,钾20~25kg。
可见,现行的竹林经营方式,每年都从林地中移走大量的营养成分,如果长期得不到补充,土壤中营养物必将被耗尽而影响竹林的生长。
而单纯依赖化学肥料的施入,也能得到短期的效益回报,但如前所述影响了立地生产力的长期发挥。
3 不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竹林施肥、垦覆、化学除草等是现行竹林经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竹林尤其是大面积的低产竹林的经营水平,及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过度依赖于化学肥料的施入,不分地势和季节地年年垦覆,已影响竹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养分状况,对此,有必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311 施肥对竹林生态系统及生产力发挥的影响竹林以笋、竹材、枝、竹叶等收获形式向外界输出大量物质,因其他的经营措施削弱了自身的养分调节功能。
因此,要维持竹林较高的生产能力,只能以人工方式输入大量养分,通常的做法是施化肥。
但化肥肥效短,长期使用易污染环境,并且会造成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而有机肥肥源少、成本大,因此传统的施肥措施不宜作为一种根本的解决生态维护功能和立地持续生产力问题的手段。
由于现有丰产经营措施主要着眼于获取短期经济效益、缺少对维护长期的生态功能和持续生产力的考虑,另外也由于在研究和经营中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导致现有的丰产经营技术措施中的某些不合理技术因素对人工经营竹林的持续立地生产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经营措施的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过程和对生产力的影响效果是十分复杂的。
任何一种经营措施都是通过干扰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调节立地生产力因子的,这种调节作用在改善立地或林分生产力的同时,改变了竹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
由此形成的新的平衡如果是不稳定的,就将导致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生产力功能削弱,从而对林分的持续立地生产力造成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地力退化和生境恶化。
在现有的丰产林分中,高额的产出必须通过大量的劳力和肥料投入才能实现。
在这些人工竹林生态系统中,其系统本身的恢复和承载能力均较差。
所有的生态学意义上的经营措施都必须符合维护持续立地生产力的要求。
未来的研究和经营活动必须着眼于通过保持竹林稳定的生物和环境组分及其功能,以同时实现竹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