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局限性异常扩大的颅内动脉,其中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类型包括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囊性动脉瘤通常位于脑内大动脉的分叉部,是血管中血流动力学冲击最大的部位,而梭形动脉瘤则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更为常见。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破裂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和昏迷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为常见的病变之一,而脑室内出血通常预后较差。

SAH还可能导致局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动脉瘤压迫致第3神经麻痹而导致复视和/或上睑下垂,随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向下流动的血液刺激腰神经根引起腰背部疼痛。

警示性头痛可能发生于无SAH或由于动脉瘤增大或局限于动脉瘤壁的出血。

诊断SAH的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高血压、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迟钝或昏迷以及眼底出血等。

眼底出血可以单独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其中透明膜下出血可能伴随高的死亡率。

C。

玻璃体出血是指在眼球玻璃体中发生的出血现象,也称为Terson氏综合征或Terson综合征。

通常是双侧发生,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AVM破裂等导致颅内压增高。

初次检查时常常会被遗漏,但通常会在初次检查时表现出来,迟发性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可能会伴随再次出血。

患有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没有出血的患者。

大多数患者在6到12个月内可以自行消退,但对于视力无望恢复或希望更快地改善视力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玻璃体摘除手术。

3.临床血管痉挛是指SAH后迟发性的局灶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也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或“症状性血管痉挛”。

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混乱或意识水平下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语言或运动受限。

症状通常会缓慢出现,包括头痛加重、昏睡、脑膜刺激征和局灶性神经体征,可能会出现以下临床综合征:大脑前动脉综合征:以额叶症状为主,可能表现为意识丧失、握持/吸吮反射、尿失禁、嗜睡、迟缓、精神错乱、低语等。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

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控制血压。

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痉挛,使用钙拮抗药如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用经颅超声监测颅内动脉,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

根据病情退热、抗感染、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血管功能。

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

对昏迷病人需加强特殊护理。

(1)控制性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过多,最好用经颅超声监测。

因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若再伴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相应减少,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

通常降低10%~20%即可。

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症状,应予适当回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应用甘露醇、脑室引流、维生素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不仅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推迟血-脑脊液屏障损害并减轻脑水肿,还能增加手术中临时阻断脑动脉的时间。

动物试验证实甘露醇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在其保护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能恢复得较好。

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

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

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级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时给20%甘露醇1.5mg/kg,以后2天增加20%,临床症状显著进步,在24h即恢复到Ⅰ或Ⅱ级。

甘露醇保护脑组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动物试验阻断局部脑血流30s,出现可逆性变化;阻断120min,则出现神经细胞的皱缩,星形细胞膨大;12h星形细胞崩溃;24h神经细胞即已破坏,出现大量粒性白细胞。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中配合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中配合护理要点

健康域护理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死亡率极高,因此需要尽早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并尽早进行干预。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有先天因素的。

颅内动脉的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所以分叉的部位容易受到冲击。

如果患者先天的动脉发育有问题,就容易出现囊性动脉瘤,最后变为梭形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也是有后天因素的。

比如动脉硬化就容易造成动脉闭塞,引起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瘤体破裂,引发脑出血和致命的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护理要点1.器械准备。

(1)无菌包:用于装载无菌器械,保证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动脉鞘:用于插入患者的动脉,作为介入操作的通道。

(3)泥鳅导丝:细软的导丝,用于引导和放置其他器械。

(4)压力连接管:连接注射器和其他器械,用于控制血管内的压力。

(5)导引导管:经过动脉鞘插入体内,用于引导微导管和微导丝。

(6)Y型阀:用于控制介入操作中的液体流动。

(7)微导丝和微导管:细长的导丝和管道,用于进一步导引和治疗。

(8)弹簧圈:嵌入动脉瘤中,用于加强血管壁,防止破裂。

(9)可脱性球囊:嵌入血管内,充气膨胀,用于栓塞动脉瘤。

(10)液体栓塞剂: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用于栓塞动脉瘤内的血管。

(11)电解脱器:用于溶解栓塞剂以解除动脉栓塞。

(12)血管内支架:在血管内植入,用于支撑狭窄的血管壁。

(13)液体加压袋:用于在栓塞操作中控制液体的加压和流动。

(14)瞳孔笔和烧水壶等:用于标记和消毒等辅助工作。

2.药品准备。

(1)全身肝素化:栓塞手术前需要给予全身肝素化治疗,根据患者体重按照一定剂量进行静脉注射,需要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2)其他药品:除了常用的介入手术药物外,还需要准备其他药物,如镇静剂、解痉剂、扩血管剂等。

3.术中卧位。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其发生率约为1-2%。

虽然大部分颅内动脉瘤为良性,但是其破裂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一旦发现颅内动脉瘤,需要及时治疗,以降低其破裂的风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因素,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

1. 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方法,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该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医生在患者头部进行切口,并通过显微镜引导,将颅内动脉瘤完全切除或者通过夹闭来阻止血液循环。

这种手术对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小心操作,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以免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该手术需要进行全麻,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手术创口比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期和住院时间。

2. 血管内手术血管内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常见方式。

该手术需要将导管插入患者体内的血管中,通过导管引导下的微型器械将颅内动脉瘤内细小血管夹闭或者将乙丙肝素(或凝血酶)注入瘤内,以实现将瘤内血管闭塞的目的。

血管内手术是一种无创手术,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风险要比开颅手术低。

同时手术过程中无需全麻,且手术创口小、康复快,可减少住院时间。

然而,血管内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

3. PETT(骨瓣帽囊环切除术)PETT是一种较新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在保留颅骨完整的情况下,通过进入瘤体周围的颅骨与大髁突的关节间隙中,断开颅颈动脉的联系,实现动脉瘤的夹闭。

该手术的重要特点是不需要开颅手术,因此患者风险较低,恢复快。

但是该手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只有少数医院尝试并推广该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手术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常见方式,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严格控制手术风险,以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指的是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血管瘤。

它的治疗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动脉瘤破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脑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包括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放射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1.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手段。

通过介入血管内手术技术,医生可以直接将导管引入脑血管系统,对动脉瘤进行栓塞或者支架植入。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而且可以有效地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从而降低瘤体破裂的风险。

近年来,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可导航血管内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处理动脉瘤;三维融合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血管的结构,从而减少手术风险。

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更加安全和有效。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相对传统开颅手术而言更为温和的治疗方式。

它通常通过微小的切口或者导管,直接进入颅内进行治疗。

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微创手术的优点在于愈合快、创伤小、术后疼痛少等方面。

针对颅内动脉瘤的微创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微创血管内镜手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医生在直接观察瘤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减少手术损伤并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还有一些新型的微创手术设备,如微创刀、微创激光等,也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或者介子束等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杀伤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困难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放射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随着放射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照射动脉瘤,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并提高治疗的疗效。

还有一些新型的放射治疗设备,如质子治疗机、重离子治疗机等,也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一次开颅手术夹闭三个颅内动脉瘤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一次开颅手术夹闭三个颅内动脉瘤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管疾病 , 发病高峰年龄在 3 ~ 0 0 6 岁之间, 据资料显示 :
颅 内动脉瘤第 一次 破裂 出血 死亡 率 为 3 % , 二 次 破 0 第 裂 出血 死亡 率 为 4 % ~ 5 , 次 出血 发生 在第 一 次 0 6% 再 出血后 7d内的 最 多 。该 病 以单 个 动 脉 瘤 多见 , 发 多 动 脉瘤较 为少 见 , 科 于 20 我 07年 2月 收 治一 名右 颈 内 动脉 系统三 个动 脉瘤 的 7 1岁女性 患者 , 一次 开 颅手 经 术 同时夹 闭三个 颅 内动 脉瘤 , 积 极 地 行 各项 预见 性 并 的观察和护 理 , 克服种 种 严 重 并 发症 , 时 3 , 人 历 9d 病
主动配合治疗 , 术后并发症 明显减少。同时实施健康 教育也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望 ,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 论知识水平 , 增强了服务意识 , 促进了护患沟通提高了
服务 质量 。
[ 参考文献 ] [] I 裘法祖 主编. 科 学 [ . 3版. 外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2 人 19.
收 稿 E期 :0 7一1 0 。 t 20 0— 8
维普资讯

l 4 ・ O Z
Me ia n o ma in S c in o d e II fr t e t f o o
问断排 出柏 油 样 便 , 给予 止 血 、 制酸 、 切 监测 血 红 蛋 密 白, 电解 质变化 。2月 1 日间 断排 出 暗红 色不 凝 血 液 5 30~ 0 l呼 吸急促 、 0 40m , 脉快 、 四肢 湿冷 , 昏睡状 态 , 呈
管瘤 样突起 l 。是 一类 致残 率和致 死 率非 常高 的脑 血 _ 1 j
女 ,1 20 7 岁,07年 2 3日中午休息时突发头痛 、 月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1. 引言1.1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脑动脉的分叉处,是血管壁局部薄弱形成的血管瘤。

治疗颅内动脉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重要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直接进入病灶区域,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时间也更短。

除了微创手术,介入治疗也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经血管途径将栓塞剂送入动脉瘤腔内,达到栓塞动脉瘤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相比传统手术更为安全和有效。

在手术治疗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给医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医生可以通过3D模型进行手术规划,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药物治疗和新型治疗设备的应用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出现,颅内动脉瘤治疗逐渐走向个体化,治疗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2. 正文2.1 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微创手术技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微创手术技术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微创开颅手术两种方式。

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途径将支架等器械送达到动脉瘤部位,实现动脉瘤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

这种方式不需要开颅,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创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治疗动脉瘤。

微创开颅手术也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创开颅手术通过小切口和微创技术,可以精确地切除动脉瘤,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微创手术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体会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4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体会
h e mo r r h a g e b y CT A o r c e r e b r a l a n g i o g r a ph y, wi t h a l l a n e u ys r m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a n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3 4 p a t i e n t s u nd e r we n t e me r g e n c y c r a n i o t o my c l i p p i n g s u r g e r y, 1 3 p a t i e n t s u n d m ̄ we n t e l e c t i v e e me r g e n c y e r a ni o t o my c l i p pi n g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 5 0 1 0 1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s s e s s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s u r g i c a l c l i p p i n g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u p t u r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神经额支损伤 ,2例一侧肢体不全瘫 ,治愈率达到 9 1 . 4 %.结 论 开颅手 术夹闭治疗颅 内破 裂动脉瘤是一种疗效
可靠 、安 全. I 生 较高 的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 广应用. [ 关键词]手术 ;夹闭 ;破裂动脉瘤 [ 中图分类号]R 6 5 1 . 1 + 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 0 9 5 -6 1 0 X ( 2 0 1 3 )0 6 -0 0 5 7 -0 3

11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11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c t s b u a e t ma : jr mo t l y rd c in i o ts u e u d r l mao h ma rai e u t c mao e o t o n
亡病例 的手术率 , d组 的为 3 . , d组 的为 4 . 说 ≤3 2 2 >3 14 明 , 于重型颅 脑损伤 患者 , 对 若能 开颅手术 , 有效 缓解 颅 内高
压 , 可 能 延 缓 患 者 的 生 命 , 而 达 到 最 终 抢 救 患 者 生 命 的可 则 从
p t nstetdwi o rh u ̄ J .Ne gJMe , 1 3 4 ai t rae t fu o rE ] e h w En d 1 8 ,0 : 9
道 为 2.3 9 7 %[ 。
参考 文献 :
[ ]刘兵 , 1 张建宁 , 王志涛 , 等.重型颅脑 伤死亡相 关因素分析 []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 0 ,3 4 6 0 7 2 :9 . []马廉 亭. 侵袭 神经 外科 学 [ ] 北京 ; 民军 医出版 社, 9 9 2 微 M . 人 19 ;
≤7h 死]5 例 中手术 l 2内 29 9例 (2 2 ) > 3 3. 。 d死 亡 5 8例 中手
交通事 故车祸伤 是 目前 颅脑损 伤致 死 的第一 致伤原 因 ,
本组 资料中的车祸伤3 例 , 9 3 交通事故车祸的发生具 5 占5 . %; 有 随时 随地 出现 的可 能, 且具 有损伤 力度 大、 伤情重 的特 点 , 从 这一角度考虑 , 降低交通事故车 祸的发 生率 , 也就 从而降低
入 院 时 的 G S评 分 , 9 5 为 3 , 均 伴 有 急 性 脑 疝 的 表 C 6 . 分 且 现 , 明脑干 结构 功能伤 后即 出现损 害 ; 害越重 , 情 危重 说 损 病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让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使得治疗更加便捷和有效。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一些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微创治疗的应用广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放射治疗的新方法为某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

颅内动脉瘤治疗领域充满希望,但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患者将获益于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突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新进展、手术、介入、药物、微创、放射、技术、研究、合作、患者、希望、多学科、发展。

1. 引言1.1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新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瘤,常见于脑血管系统。

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面。

传统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操作,可以准确地定位和治疗颅内动脉瘤,同时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对颅骨和脑组织的损伤。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一些无法手术或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颅内动脉瘤的生长和进展。

微创治疗的应用广泛使得更多患者可以受益于颅内动脉瘤治疗。

微创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还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果。

放射治疗的新方法为一些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破坏颅内动脉瘤,达到治疗的效果。

颅内动脉瘤治疗领域充满希望,多学科合作是取得更好效果的关键,患者将获益于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2. 正文2.1 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是颅内动脉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

神经外科医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神经外科医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神经外科医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1.有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旳临床体现中,哪项不A阵发性剧痛B常有扳机点C多为单侧D多在第一支、第二支分布区E查体无阳性体征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第二支、第三支分布区。

2.脊髓火器伤最常用部位A颈段B胸段C腰段D圆锥E马尾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脊髓火器伤多位于胸段,另一方面位于腰、颈段,至少位于骶段,这与各部位节段旳长度有关。

3.弥漫性轴索损伤常用于A加速性颅脑损伤B减速性颅脑损伤C挤压性颅脑损伤D挥鞭样损伤E火器性颅脑损伤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由于挥鞭样损伤旳瞬间作用及旋转效应所引起剪应力最为突出,常易导致弥漫性轴索损4.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多见旳出血来源为A脑皮质破裂旳小动脉B注入上矢状窦旳桥静脉C注入蝶顶窦旳大脑中静脉D注入横窦旳Labbe静脉E大脑大静脉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多见旳出血来源为脑皮质破裂旳小动脉,一部分来源于桥窦旳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

5.有关脑转移瘤,瘤周边水肿系A细胞性B渗入性C脑积水性D血管源性E脑缺血性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此题无解题思路。

脑转移瘤瘤周血肿多见于血管源性脑水肿。

6.一侧小脑半球肿瘤,常浮现A患侧肢体旳共济失调,粗大旳水平眼震B对侧肢体旳共济失调,粗大旳水平眼震C患侧肢体旳共济失调,粗大旳垂直眼震D对侧肢体旳共济失调,粗大旳水平眼震E躯干性共济失调,旋转性眼震解题思路:患侧肢体旳共济失调是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旳重要体征之一,小脑半球肿瘤常浮现粗大旳水平眼震,而垂直性或旋转性眼震少见。

垂直性眼颤多见于脑干旳占位病变。

正确答案:A7.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A24小时~3周B3天~3周C1周~3周D24小时~2周E2天~2周解题思路: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天~3周时间内。

正确答案:B8.脑挫裂伤后旳脑水肿高峰期浮现于伤后A24小时内B1~2天C2~4天D4~6天E1周后解题思路:脑挫裂伤后旳脑水肿高峰期浮现于伤后旳2~4天,1周左右消退,2周后消失。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颅内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常见于脑动脉分叉处。

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手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

一、手术治疗方法1. 剖颅手术剖颅手术是最传统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它通过剥离颅骨、开颅暴露动脉瘤,然后采用夹闭、结扎等方法进行手术切除。

剖颅手术的优点是手术直观、精确,能够彻底清除动脉瘤。

然而,该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易引起感染等缺点。

2. 血管介入手术血管介入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

它通过导管经血管介入到动脉瘤位置,然后用金属线圈或栓塞物等材料进行动脉瘤栓塞,从而实现动脉瘤的治疗。

血管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在某些体质较差的患者中更为适用。

但血管介入手术的缺点是对动脉瘤的彻底治疗效果不如剖颅手术,有可能复发。

3. 薄层断层扫描(CTA)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通过使用X射线扫描获得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所产生的断层图像。

CTA能够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有助于手术过程的规划和术前评估。

二、长期疗效评估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评估主要包括术后疗效观察、远期随访和MRI检查等。

1. 术后疗效观察术后疗效观察是指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有无改善或恶化,检查血压、脑脉管造影等,以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

2. 远期随访远期随访是指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

远期随访一般在手术后1年、3年、5年等时间节点进行,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再次评估。

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比如MRI等,以了解动脉瘤的复发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附32例分析)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附32例分析)
动脉瘤位置不在同一侧的患者可采取冠状皮瓣双侧 翼点人路 , 先处理出血侧动脉瘤再处理对侧动脉瘤 , 这样 既可 先消 除易 出血 隐患 , 也可 使颅 内压力 降低 ,
2 例, 1 一期单侧翼点人路开颅手术 7例 , 分期翼点 人路 开颅 手术 4例 ( 分期 手 术 时 间问 隔平 均 1 ) 6d 。 2 例手术效果优 良, O ; 留有轻度残疾 , 6 G S5分 4例 GS O ; 例 留有 重度残疾 , O ; 例 昏迷。 4分 1 G S3分 1
垂 1 。入 院 时 H n& s 分级 : 级 3例 , 例 u tHes I Ⅱ级 1 7 例, Ⅲ级 9例 , Ⅳ级 3例 。3 2例 患者 共 有 6 4个 动脉 瘤 , 脉瘤 位 于 颈 内 动 脉一后 交 通 动 脉 2 动 9个 , 交 前 通 动脉 l 6个 , 脑 中动 脉 1 大 1个 , 内动脉一 脉络 膜 颈 前动 脉 5个 , 脑前 动 脉 远端 、 动 脉 、 底 动 脉 分 大 眼 基 叉部 各 1个 。动 脉 瘤 直 径 0 3~25c 其 中直 径 . . m,
C T检查 证实 也为 脑血 管痉 挛所致 。 22 手术 技巧 .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 、 颈内动脉
分叉 部动 脉瘤 、 内动脉一 脉 络膜 前 动脉 瘤 、 颈 眼动 脉
3 例术后出现新 的神经 系统体征 , 中 2例偏瘫 , 其 1 例昏迷。术前 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术后恢 复情况如
< . m 者 1 0 5c 3个 ,. 0 5~15C I 4 . l 者 3个 ,. 2 5 T 16~ . e 者 8个 。 m
级 的 M A 应 待 病 情 稳 定 、 床 状 况 改 善 至 I 临
H n&H s m级 后 再 行 手 术 治 疗 。 由 于 MI 破 裂 u t es A 出血 的致 死率 及致 残 率 均 较单 发 者 高 , 以只要 患 所 者情 况允 许 , 均应 尽 早 手 术 。开 颅 手 术 还 可 以 清 除 破裂 动脉 瘤周 围 的血 肿 , 利 于 预 防 迟 发 性脑 血 管 有 痉 挛 、 积 水 等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J 本 组 1例 脑 。 H n&H s I级 双 侧 后 交 通 动脉 瘤 患者 , u t es V 术后 出 现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导读: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1.血管栓塞术2.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术……
一、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一)手术方法:在行体外穿刺股动脉后,将一极细长极柔软的微导管直接插入到瘤体内,再推入由白金制成的极精细、极柔软的微弹簧圈,使其完全被填塞,从而根本上消除了再次破裂的可能
(二)手术优势:免除了开颅手术之苦。

因为血管内膜没有痛感神经,所以插管和栓塞过程中病人不会有任何疼痛。

可以治疗颅内各种位置、各种形状的动脉瘤
二、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一)手术方法:
通过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或者在球囊/支架的帮助下填塞动脉瘤腔,使瘤腔内血栓形成,最终与正常血液隔离。

(二)弊端:
1、由于治疗行为发生在动脉瘤腔,所以操作时存在发生破裂的危险;
2、瘤腔的致密栓塞率较低、动脉瘤再开放率较高,尤其易出现在大、巨大动脉瘤以及宽颈动脉瘤中;
3、宽颈动脉瘤栓塞时因弹簧圈无法稳定盘曲而容易逸出动脉瘤
腔,造成载瘤动脉堵塞;
4、巨大动脉瘤瘤腔内填塞弹簧圈后会产生明显的占位效应,重力的压迫易造成载瘤动脉闭塞,尤其对于前交通动脉及大脑中动脉1-2段的动脉瘤;
5、假性动脉瘤由于瘤壁缺乏正常的支撑结构难以达到完全闭塞;
6、裸支架与弹簧圈联合应用时,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的难度较大,撤除时存在弹簧圈与支架的金属丝缠结的可能,从而会引起移位或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
7、价格昂贵。

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杨利超;王冠军;赵中甫;胡国超【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颅内动脉瘤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应用SPSS19.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5.00%.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ADL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P均< 0.0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比较,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较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较满意,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作者】杨利超;王冠军;赵中甫;胡国超【作者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许昌461000;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许昌461000;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许昌461000;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许昌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颅内动脉瘤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由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发生异常增大导致动脉壁形成瘤状突起,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

目前,外科手术为其最为常用治疗手段,传统治疗为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但由于其具有手术过程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不易耐受等显著缺点,因而较难于临床中推广应用[2],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展,血管内介入疗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特别适用于有手术禁忌症、手术耐受性低、临床症状较差的患者[3],为此,我们自2013年3月—2015年5月间对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8~58岁,中位年龄(53.26±1.39)岁,大脑中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例数分别为13、20、7。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殷万春;彭立基【期刊名称】《世界复合医学》【年(卷),期】2016(002)002【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6 were treated in 5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peration group (G1,n=14), intervention group (G2,n=20) an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G3,n=16), compared three groups the average cost of treat-ment and GOS of the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50 patients with 110 aneurysm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operation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Analysis GOS of the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one year a fter operation, the data were χ2=0.21 P=0.90;χ2=0.11,P=0.9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good recovery and the sum of mild disability and moderate disability, the average cost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G1:G2 t=-29.81,P=0.00;G1:G3 t=-44.69,P=0.00;G2:G3t=16.89,P=0.00,all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o take appropriate and economical surgical approach are to obtain good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averagecost of treatment is lower in the surgery group.%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何承彪;马建荣;姜维喜;熊立芳;周杰;李自强;唐元辉【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6(000)003【摘要】目的:比较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对2010-10—2014-10在我院及湘雅医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组和介入手术组各随机纳入100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比较2组疗效。

结果介入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89枚,瘤颈残留18枚,部分栓塞4枚。

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手术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预后不良率和致残率则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

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总页数】2页(P75-76)【作者】何承彪;马建荣;姜维喜;熊立芳;周杰;李自强;唐元辉【作者单位】长沙市泰和医院神经外科长沙 410006;长沙市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 410003;长沙市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 410003;长沙市泰和医院神经外科长沙410006;长沙市泰和医院神经外科长沙 410006;长沙市泰和医院神经外科长沙410006;长沙市泰和医院神经外科长沙 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持续肝癌介入治疗与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的疗效对比 [J], 韩春山;李玲;于晓丽2.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 [J], 陆海;郑晶3.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J], 申桂广4.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与介入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J], 谢乙团;胡栋;马宝新;郑定柯;陈威;罗均然5.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J], 张洪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颅手术原理

开颅手术原理

开颅手术原理
开颅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颅内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脑瘤、脑膜瘤和脑水肿等。

开颅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精细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

开颅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切开颅骨,进入颅内进行手术。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手术进行前需要进行麻醉,然后在头皮上进行切口,用电钻或锯子切开颅骨,进入颅内。

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颅内重要神经组织和血管,同时也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和准确。

手术完成后,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和包扎,然后进行恢复期治疗和康复训练。

开颅手术虽然复杂,但是对于颅内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缓解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增高。因此,对于选择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患 者必须谨慎对待,特别是需行双侧手术才能完成所 有动脉瘤夹闭的患者。行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时需注 意以下几点:①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动脉瘤情 况、经济条件及心理接受度等来选择。如患者一般 情况不佳,或双侧多发动脉瘤中有不宜进行夹闭的 动脉瘤或夹闭动脉瘤困难较大时,如位于海绵窦的 动脉瘤,则考虑进行血管内治疗或手术与血管内治 疗结合的办法,而不可勉强双侧开颅。另外,患者对 双侧开颅较为恐惧而不能充分配合时也不能选择此 方法。②要根据术者的技术熟练水平、麻醉的配合 程度等来决定。如果因技术原因致一侧手术操作就 需要较长时间,则可能出现因双侧开颅对脑组织的 搔扰过度而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此时最佳方案还是分期手术。③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一侧开颅能够夹闭同侧或双侧多个动脉瘤时, 经典翼点入路就可满足要求。但双侧开颅均采取翼 点入路则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手术风险,故我 们采取冠状切口的手术入路,颅骨钻孔时将双侧所 需骨孔均钻开。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开颅时间,使整 个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④破裂动脉瘤的判断。MIA 手术原则上应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的 动脉瘤。准确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尤 其重要。Nehls 等[9]认为,CT 检查中凝血块的分布及 血管造影中动脉瘤的形状是判断破裂动脉瘤的重要 标准;根据此标准 98%的 MIA 可正确判断出破裂动 脉瘤。但是 Zderkiewicz 等 则 [10] 报导,就目前所用的 所有检查手段判断破裂动脉瘤的正确率也只有 72.6%。这两个差别很大的报导也说明完全正确的 判断破裂动脉瘤有时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情况允许 时,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所有动脉瘤的处理是避免错 判破裂动脉瘤的最有效方法。
本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除与术者技术水平和 术前、术后的处理有关外,还与合适的患者选择有 关。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需要进行双侧开颅的 MIA 患者都适合进行此手术,术前一定要根据病情 进行评估,只有条件合适的病人进行此项手术时才 是安全的,治疗效果才会较好,如果勉强进行此手术 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2结果
手术夹闭动脉瘤 45 个,包裹动脉瘤 3 个。术后 20 例行 DSA 检查,3 例行 CTA 检查,均示动脉瘤夹 闭满意。5 例患者因术中牵拉和脑血管痉挛出现肢 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6 例出现脑积水,2 例给予药 物降低颅内压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4 例行脑室-腹 腔分流术后恢复。随访 5 个月至 5 年,恢复良好 20
对于是一期手术效果好还是分期手术效果好也 长期存在争议。许百男等[8]认为,如果一次开颅能较 好显露所有动脉瘤则一期手术,如果多发动脉瘤位 于双侧或距离较远则采取分期手术。而姚长义等[6] 则积极主张一期手术处理责任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 瘤。我们认为,动脉瘤手术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再出 血,因此尽早手术是正确的,而且如能一次手术解决 所有问题无异是最合适的。但一期手术将会面临手 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和患者耐受能力可能较差等 困难。虽然分期手术可在患者一期手术恢复较好时 再进行,使患者的耐受能力增强,但是在二次手术间 隔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围手术 期间因不良刺激致情绪、血压较大波动时更容易使 动脉瘤破裂出血。另外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 重,患者需承受两次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几率增 加。而一期手术则能防止患者在二期手术前再次发 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且节省费用,减少了多次手术的 并发症及痛苦,但手术风险加大,且对术者及患者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 例,女 15 例;年龄 31~68 岁, 平均 52 岁。均以蛛网膜下出血起病。按 Hunt-Hess 分级,Ⅰ级 6 例,Ⅱ级 13 例,Ⅲ级 4 例。伴一侧动眼 神经麻痹 5 例,伴轻度偏瘫 6 例。 1.2 动脉瘤部位及大小 均经颅脑 CTA 或 DSA 检查 确诊为 MIA。其中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6 例,一侧
doi:10.3969/j.issn.1009-153X.2011.06.001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 经外科(迁荣军、赵洪洋、张方成、林 洪、朱贤立) 通讯作者:赵洪洋,Emial:hyzhao750@
后交通动脉+一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5 例,一侧大脑 中动脉+一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1 例,双侧大脑 中动脉动脉瘤 7 例,一侧大脑前动脉远端+一侧大脑 中动脉动脉瘤 2 例,前交通动脉+一侧大脑中动脉+ 一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1 例,一侧后交通动脉+一侧 大脑中动脉+一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1 例。共发现 动脉瘤 48 个,其中囊性动脉瘤 46 个,梭形动脉瘤 2 个 ;瘤 体 直 径 3~23 mm,平 均 8.5 mm,其 中 直 径 <5 mm 8 个,5~15 mm 34 个,>15 mm 6 个。 1.3 手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先手术对侧, 行冠状切口。双侧颅骨钻孔同翼点入路,一侧术毕 回纳骨瓣并固定后,将头部偏向术侧,再翻开对侧骨 瓣,进行手术,术毕回纳骨瓣并固定,依次缝合切口。
by endovascular (GDC) or microsurgery technique: a single
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3):189-191.
[2] Richling B,Bavinzski G, Gross C, et al. Early clinical out-
(4):234-235.
come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treated
[6] 姚长义,公茂青,梁传声,等. 一期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
20 were recovered well and 3 were moderately disabled. No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s The bilateral craniotomy at one-stage were safe
and effective after the disease condition and operation were preoperatively evaluated fully in th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tracranial
疗 MIA 患者 23 例,共 48 个动脉瘤,其中夹闭动脉瘤 45 个,包裹动脉瘤 3 个。结果 术后复查 DSA 或 CT 血管造影均示动脉瘤夹闭
满意。术后肢体偏瘫 5 例,脑脊水 6 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 5 月~5 年,患者恢复良好 20 例,中残 3 例;本组无死亡病例,
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对于需双侧开颅才能完全处理的 MIA,术前经充分评估后,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them. 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ho had 48 aneurysms were treated by bilateral craniotomy
with coronary scalp incision at one-stage. Of 48 aneurysms, 45 were successfully clipped and 3 were wrapped. Results Of 23 patients,
-322-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年 6 月第 16 卷第 6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June 2011,Vol. 16,No.6
例,中残 3 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无动脉瘤复发。
3讨论
文献[2]报道,MIA 的发病率为 10%~15%,但也 有报道高达 34% 。 [3] MIA 以 2 个动脉瘤最多见,3 个 以上者较少见。因其较单个动脉瘤破裂机会更多, 诊治更加复杂,因此一旦发现应尽早全面的处理,避 免出现破裂出血及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双侧开颅;一期手术;疗效
【文章编号】 1009-153X(2011)06-0321-03 【文献标志码】 A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743.9; R 651.1+ aneurysms by bilateral craniotomy at one-stage QIAN Rong-jun, ZHAO Hong-yang, ZHANG Fang-chen, LIN Hong, ZHU Xian-li. Department Neurosurgery, Union Hospital,
aneurysms who need to be treated by craniotomy.
【Key words】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urgical treatment; Bilateral craniotomy; One-stage
随着 DSA 和 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 及 MR 血管成像技术的日渐普及,多发性颅内动脉 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的发现率较 前明显增高。MIA 手术风险大、要求高、破裂出血以 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单发 颅内动脉瘤[1]。现回顾性分析总结自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 月经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 23 例 MIA 患 者的临床资料如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年 6 月第 16 卷第 6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June 2011,Vol. 16,No.6
- 321 -
论 ●
著●
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迁荣军 赵洪洋 张方成 林 洪 朱贤立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的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冠状切口一期双侧开颅手术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