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场所监测计划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制定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管理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监测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确保职工在安全的环境下从事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场所等。
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主体1.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应由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负责。
2. 监测工作可以由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机构进行。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程序1. 监测计划的制定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并明确监测的频率、对象和方法。
监测计划应定期更新,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应科学、准确,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3. 监测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监测需要,购置合适的监测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保存,便于后续分析和管理。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问题。
5.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处理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的超标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及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五、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措施1. 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要全面覆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化学因素: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暴露时间等。
(2) 物理因素:监测噪声、振动、辐射等的水平。
(3) 生物因素:监测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存在和繁殖情况。
2. 监测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给受监测人员,并告知相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生产作业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工作。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和任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1. 掌握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强度)及变化趋势,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
3. 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任务包括:1. 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监测和评价。
2. 建立、健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
3.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防护措施。
4. 提出改进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建议,并监督实施。
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组织和管理1. 用人单位应当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
2.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及劳动者接触情况,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3.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4. 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定期向劳动者公布,并在生产作业场所设置公告栏或者警示标志。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和程序1.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2.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分析,并保存监测数据。
3.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监测数据,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1.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和特定工种中,因接触和吸入有毒、有害物质或由于特殊工作条件而导致的疾病。
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建立,对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内容与做法。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2.1监测目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标是确定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及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2监测方法(1)定期抽检法: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化学分析,以获取有害物质的浓度数据。
(2)连续监测法:通过在工作场所设置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有害物质的浓度变化。
(3)生物监测法:通过采集劳动者的生物标本(如尿液、血液等),检测有害物质的代谢产物,评估劳动者受到的危害程度。
2.3监测内容(1)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粉尘、溶剂等。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分泌物等。
(4)工作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等。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3.1评价目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2评价指标(1)接触限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不同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如容许浓度、容许日通量等。
(2)危害性评估:综合考虑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途径、吸入速率等因素,评估有害物质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
(3)个体易感性评估:评估劳动者的个体易感性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3.3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依据专家经验和文献资料,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危害程度。
(2)定量评价: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量化,得出准确的危害评价结果。
(3)风险评价: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危害等级和劳动者人数等因素,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风险。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2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____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工作场所职业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____年,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将针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管理进行详细规定,旨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减少职业病的危害程度,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标1. 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全面监测。
2. 及时发现和调查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3. 建立和完善职业病监测档案,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三、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范围1. 职业病危害的源头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包括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
2. 职业病危害的职工监测:对从事易患职业病工种的职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和监测。
3. 职业病危害的环境监测: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确保职工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具体管理措施1. 职业病危害源头的监测管理(1)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
(2)建立职业病危害源头的档案,包括危害源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信息。
(3)及时更新危害源的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职工的监测管理(1)对从事易患职业病工种的职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和监测。
(2)建立职工的健康档案,包括体检结果、职业病的相关信息等。
(3)及时更新职工的健康档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的监测管理(1)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确保职工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2)建立工作场所环境的档案,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卫生状况等信息。
(3)及时更新工作场所环境的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管理流程1. 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计划。
职业卫生年度监测计划
职业卫生年度监测计划
I. 前言
本计划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单位职业卫生监测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
II. 监测范围
1. 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和岗位
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
3. 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设施运行情况
III. 监测项目及频次
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 噪声、化学毒物等定期监测,至少每年1次
-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前,须进行监测评价
2. 职业病危害接触工人健康监护
- 查体频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 发现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复查和采取防护措施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
- 通风、除尘、防毒等设施至少每季度检测1次
IV. 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V. 实施与保障
1. 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2. 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3. 确保监测经费投入
4. 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和报告制度
VI. 监测机构
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监测。
VII. 监测结果及整改
1. 按要求如实记录和上报监测结果
2. 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保障生产作业场所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造成的损害,制定本监测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及责任分工,以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目的本监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1. 防止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2. 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分布情况;3. 验证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有效性;4. 提供科学依据,为采取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基础;5. 为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提供依据。
三、监测对象本监测制度适用于生产作业场所职工可能接触到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和蒸汽;2. 噪声、震动和辐射;3. 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4. 机械性因素和物理因素。
四、监测内容1. 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剂量、容器或设备等监测;2. 相应的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监测;3. 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4.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五、监测方法1. 定期监测:按照一定的周期和频率进行监测,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环节、设备、作业岗位等进行监测。
2. 特殊监测:对特殊情况下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如异常情况下的事故、突发事件等。
3. 随机监测: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随机监测,以全面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4. 个人监测:对职工个人进行监测,包括接触职业危害物质的时间、方式、频率等。
六、监测责任分工1. 负责监测计划的制定和调整;2. 负责监测内容的确定和执行;3. 负责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校验;4. 负责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5. 负责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归档;6. 负责监测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七、监测结果的处理与管理1. 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并送相关部门备案。
2.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监测对象,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前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有害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振动、高温、低温、湿热环境等。
2.职业病危害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法规标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等级、职业病危害强度、职业病危害范围等。
四、监测与评价方法1.危害因素监测方法:(1)定期监测:按照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现场监测: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现场监测。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组成。
2.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1)参考标准: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业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相关标准。
(2)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和参考标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职业病危害等级、职业病危害强度、职业病危害范围等。
(3)专家评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与评价周期1.危害因素监测周期: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危害因素监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2.职业病危害评价周期: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需求,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
六、监测与评价结果处理1.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危害因素的控制在法定范围内,并记录监测结果的处理情况。
2024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方案-
2024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咱们先来聊聊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尘肺病、噪声聋、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所以,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刻不容缓。
二、监测目标1.确定重点职业病种类,如尘肺病、噪声聋、职业中毒等。
2.明确监测范围,涵盖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3.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三、监测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劳动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2.职业病发病情况监测:对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发病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监测: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劳动者得到有效保护。
四、监测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监测设备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3.结果反馈: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指导其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工作安排1.成立专门的监测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测工作。
2.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
3.开展监测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4.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确保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2.资金保障:加大对职业病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人员保障: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注意事项:1.监测数据真实性:监测数据是方案执行的基础,务必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不能有任何水分。
解决办法: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定期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同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杜绝数据造假现象。
2.监测范围全面性:监测范围要涵盖所有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和单位,不能有遗漏。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
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
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
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二、职业病的监测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
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1、开展经常性监测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1.目的为适时监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各分厂单位粉尘区、高温区、噪声源区及有毒有害气体区,主要具体位置:备煤分厂皮带区、配煤区和粉碎区,炼焦分厂皮带区及焦炉周边区域,回收分厂各作业区。
3职责3.1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3.2各分厂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日常管理,配置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设置警示标志,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内容公司生产活动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和岗位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危害因素监测。
4.1验收监测公司新、改、扩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职业危害验收监测,验收不过关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
____年度监测4.2.1粉尘监测,包括备煤分厂煤场管理、配煤工段及炼焦分厂焦炉工、运焦工段等岗位,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2噪声监测,包括各分厂泵房、风机房等区域,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3高温监测,焦炉及周边区域,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4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化产回收区域,监测频率为____次/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2)是指针对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和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因、心理等因素。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粉尘、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高海拔、激光辐射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目标和要求: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监测的范围、监测的频次和监测的指标等。
2.监测方案和方法:制定监测方案和方法,包括监测的对象、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的步骤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监测、定点监测、定期检测等方法。
3.监测设备和设施: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设施,包括测量仪器、监测装置、采样器材等。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检测结果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检测结果
这里是一个"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检测结果"的示例内容: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检测结果
检测单位: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局
检测日期:2020年12月5日
一、被检测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钢铁厂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1亿元
员工数量:1500人
二、检测项目及结果
1. 振动致病危害检测:经检测,某些车间操作设备产生的振动超标。
2. 粉尘致病危害检测:经检测,熔炉车间和卷筒车间粉尘浓度超标。
3. 噪音致病危害检测:经检测,锻压车间和锤锻车间噪音值均超标。
4. 作业时间与休息时间检测:经检测,某些车间的工作时间未能按规定执行旋转制。
三、专家评定
根据第一、二项检测结果评定,钢铁厂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应改进措施防控职业危害。
四、整改意见
1. 需加装减振装置降低振动值。
2. 增设本地抽风装置控制粉尘浓度。
3. 安装声屏隔音装置降低噪音值。
4. 调整作业程序执行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比例。
五、此次检测结果由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局确定。
本报告由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局出具。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健康安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减少职业危害风险,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监测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探讨一个完备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目的本监测制度的目的在于对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危险源,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三、监测范围和对象3.1 监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工地、实验室等各种职业场所。
3.2 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尘埃、放射性物质、振动、高温等。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4.1 监测内容(1)化学物质监测:对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确认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2)噪音监测:对工作场所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员工听力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3)尘埃监测:对工作场所中产生的尘埃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员工呼吸道和皮肤的影响。
(4)放射性物质监测:对工作场所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员工的辐射风险。
(5)振动监测:对工作场所中产生的振动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员工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6)高温监测:对工作场所中的高温环境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其对员工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监测方法(1)物理检测方法:采用各类物理设备,如测量仪器、分析仪器等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检测。
(2)生化检测方法:采集工作场所中的样品,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3)环境监测方法:采用环境监测站等设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五、监测结果分析与应对措施5.1 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部门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危害等级划分。
5.2 应对措施(1)危害等级较低的情况下,监测部门将监测结果向相关部门通报,并建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提供个人防护用具等。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军城煤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防科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积极帮助和协调生产单位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2)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本公司依据《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该制度旨在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与评价目标1. 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2. 确定职业危害监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评价职业危害程度,并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4. 监测和评价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 监测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工作岗位及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区、车间、仓库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二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越来越多,给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职业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范文。
二、制度目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监测范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监测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灰尘和颗粒物的浓度;2. 有毒气体和蒸汽的浓度;3. 辐射源的辐射强度;4. 噪声的强度;5. 高温、低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
四、监测方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监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而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采样检测法:对空气中的灰尘、有毒气体和蒸汽进行采样并送检,通过检测结果评估职业危害程度;2. 仪器监测法: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对辐射强度、噪声强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3. 环境监测法:对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定期监测,检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五、监测频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监测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而定,可以参考以下频率:1. 灰尘和颗粒物的浓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2. 有毒气体和蒸汽的浓度: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3. 辐射源的辐射强度: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定期进行校准;4. 噪声的强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或根据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5. 环境因素: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定期进行校准。
六、监测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要求监测机构及时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日期和地点;2. 监测的危害因素和浓度;3. 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分析;4. 对偏高或超标的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5. 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情况。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批准:审核:编制: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XX年XX月XX日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XXXXXXXXXXXXX: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危害接触限值要求,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切实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健康,特制订本计划,望各项目部做好施工现场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和工作,按照检测计划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的存档工作。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附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辩识本项目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评估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其对人体危害的途径,策划并明确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相关职业危害因素标准常见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及限值注1:本表为SL 398-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表3.4.2注2:项目部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辩识出的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按照相关标准列出相应的允许浓度及限值。
生产性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三、本工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四、、检测机构及周期1、产生粉尘、噪音、毒物等危险作业的场所,实行评价监测和定期监测,对超标的作业环境应及时治理。
评价监测由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承担,并按规定定期检测。
2、生产使用周期在2年以上的大中型人工砂石料生产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正式投产前应进行评价监测。
3、粉尘、毒物、噪音、辐射等定期监测可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施,也可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4、粉尘作业区至少每季度测定一次粉尘浓度,并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
5、毒物作业点至少第半年测定一次,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的测点应及时测定,直至浓度降至最高允许浓度以下。
职业危害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职业危害监测工作计划范文一、职业危害监测工作概况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职业危害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职业危害监测工作就是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对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进行监测,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危害,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次职业危害监测工作计划主要针对某制造企业进行,企业主要从事金属加工制造,员工主要从事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等工序。
本计划将从危险因素的种类、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选择、监测指标、监测周期、监测人员的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规划。
二、监测对象及范围1. 监测对象本次职业危害监测工作主要对象为从事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等工序的职工。
主要监测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粉尘、有害气体、化学品等。
2. 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车间、作业场所、工艺流程等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区域,以及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生活场所。
三、监测目标和内容1. 监测目标(1)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2)评估职工的接触情况和可能受到的危害程度;(3)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措施。
2. 监测内容(1)噪声监测:对车间内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2)粉尘监测:对粉尘的种类和浓度进行监测;(3)有害气体监测: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4)化学品监测:对可能会接触到的化学品进行监测;(5)其他相关危害因素的监测。
四、监测方法及仪器选择1.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
例如,噪声监测可采用声级计,粉尘监测可采用颗粒物浓度采样仪等。
2. 监测仪器选择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选择相应的监测仪器。
确保仪器准确、稳定、可靠。
五、监测指标及监测周期1. 监测指标根据国家环保标准和职业健康相关标准,确定监测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监测,可采用声级计进行监测,指标为噪音等级;对于粉尘监测,可以监测粉尘的浓度等指标。
2. 监测周期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2024年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范文(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我公司严格执行以下措施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一、本公司严格遵循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卫生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标准与规范,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估。
所有检测与评价结果均被妥善记录于公司职业卫生档案之中,并定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同时确保信息向全体员工公开透明。
二、我们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机制,对各部门及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审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迅速处理或上报至领导小组,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由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三、公司依法组织员工在入职前、在职期间及离职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我们将立即为其调整工作岗位,并给予妥善安置。
同时,我们将积极组织对职业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四、我们注重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工作,依法组织相关活动,以提升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与防护能力。
五、我们定期开展对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并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确保所有资料的妥善保存与管理。
六、当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卫生要求时,我们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若经治理后仍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我们将停止相关作业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在治理完成后,并经确认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后,方可恢复作业。
七、我们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技术改造,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我们确保所有防护设施与用品均符合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2024年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范文(二)为了规范企业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确保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特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职业危害监测报告及职业卫生档案、整改计划
职业危害监测报告及职业卫生档案、整改计划职业危害监测报告及职业卫生档案、整改计划一、职业危害监测报告职业危害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各种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以了解工作环境的危害程度,并为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企业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并提供监测结果和相应建议。
1. 职业危害监测结果通过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发现存在以下危害因素:1.1 化学因素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到了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在,如甲醛、苯、氨气等。
这些物质对员工的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1.2 物理因素工作场所存在噪声、振动和辐射等物理因素。
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可能导致员工听力损伤和心理健康问题。
振动和辐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可能引发骨骼肌肉损伤和放射性疾病。
1.3 生物因素由于工作环境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存在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污染。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
2. 监测建议针对上述职业危害因素,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措施:2.1 化学因素控制提高工作场所通风设施的效果,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同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
2.2 物理因素控制通过隔音、减振和屏蔽等措施,降低工作场所噪音、振动和辐射的水平。
员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2.3 生物因素控制改善通风设施,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清除细菌和真菌。
二、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记录和总结,包括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健康监护记录、职业病防治措施等信息。
以下是某企业的职业卫生档案内容:1. 危害因素监测报告记录了企业进行的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的检测数据、分析和评估报告。
2. 健康监护记录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记录体检结果和健康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体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方案。
3. 职业病防治措施记录了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工作操作规程、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等措施。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噪音、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九、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二)____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引言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病危害日益引起广大人们的关注。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场所监测计划
1、目的
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计划。
2、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部门职责、职业危害识别检测和整改处理、有害因素定期监督检测。
(2)本计划适用于项目部存在有害因素的施工部位。
3、引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法规标准。
4、职责
(1)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程部、相关工区协助配合。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1)根据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等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2)根据生产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识别。
(4)查阅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
6、识别后的处理
(1)检查识别出来的危害因素超过规定限值时应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工作岗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处理或防护后满足限值要求时,方可组织人员施工。
(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申请新工艺等。
(3)检查识别出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限值的项目,应及时向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保留申报回执。
7、检测项目的确定
(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2)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8、检测机构的确定
(1)项目部自行检测。
(2)业主、监理检测。
(3)经检测超过一定限值时安排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9、检测周期的确定
(1)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检测一次。
(2)对检测结果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限期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10、检测结果记录
建立检测结果档案,并以适当方式公示。
贵州夹岩水利工程北干渠1标项目部
2015年10月20日。